6.往 事 依 依
学习目标
1.感受本文优美的语言,体会文章蕴含的丰富情感。
2.细心品读课文,认识作品中展现的多姿多彩的生活画卷。
3.培养热爱大自然、热爱生活、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
●重点:精神生活的描写:看画、读书、听课等情状。
预习导学
1.作者简介。
( http: / / www.21cnjy.com ) 于漪,女,江苏镇江人。1929年 ( http: / / www.21cnjy.com )2月7日生,曾毕业于镇江中学,1951年7月毕业于复旦大学教育系。长期从事中学语文教学,形成独特的教学风格。1978年被评为语文特级教师。曾任中华全国总工会候补执行委员,上海市第七、八、九届人大常委会委员,教育科学文化卫生委员,全国语言学会理事,全国中学语文教学研究会副理事长。
2.给加点字注音。
徜徉(cháng)(yáng) 浩淼(miǎo) 婵娟(chán) 雕镂(lòu)
镌刻(juān) 如晦(huì) 素娥(é) 绚丽(xuàn)
水浒(hǔ) 橘绿(jú) 白鹭(lù) 谆谆(zhūn)
3.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1)有的搜索枯肠而蚌埠可得。
形容竭力思索。
(2)《千家诗》中有很大部分诗歌歌咏祖国风物。
一个地方特有的景物。
(3)自己也仿佛进入画中,徜徉于山水之间。
安闲自在地步行。
(4)脑海里常常浮现五彩纷呈的世界,沉浸在美的享受中。
各种各样的颜色都一一呈现出来了,形容颜色繁多,非常好看。
4.根据课文内容,填写表格。
( http: / / www.21cnjy.com )
合作探究
问题一:作者在文中饱含深情地回忆了哪几件往事 流露出作者什么样的情感
文章第2到6段回忆了四件往事:看图画、读诗 ( http: / / www.21cnjy.com )歌、听讲课、聆教诲。(或:读《水浒传》,读《千家诗》,听国文老师讲辛弃疾的词,听新派的老师讲田汉的新诗)
这几件往事,流露出作者对自然的热爱、对生活的热爱、对祖国的热爱之情。
问题二:细细品读文中对两位国文老师讲课的情状描写,分析有何异同
相同之处:本段所举两个事例都是初中国文老师 ( http: / / www.21cnjy.com )入情入理的讲课,讲的内容是抒情的诗,诗词的作者是爱国的诗人,讲课时老师都采用诵读,都入情入心,学生都深受感染,“我”都牢记了所讲的内容,且由此激发了喜读诗词,爱好新文学的激情。
不同之处:一个是国文老师, ( http: / / www.21cnjy.com )一个是代课的国文老师。所讲的内容是一古一今。讲课情况一个是情溢于胸,头和身子左摇右晃,一个是情满双眸,那深深感动的深情凝聚在眼睛里。这样写充分展现了老师入情入理的讲课对于开启心智、陶冶情感、培养兴趣所起的重要作用。
问题三:课文题目为“往事依依”,课文内容写的主要也是对往事的回忆,这样看来,文章的开头和结尾是否多余呢
不多余。开头一段是用来引出下文对往事的 ( http: / / www.21cnjy.com )回忆的,结尾则是对全文几件往事的总结,并且还指出了这几件事情对“我”的影响——“唤起我的青春激情,催我不断奋进”,从而深化了主题。可以说,作者在文章开头紧扣“依依”,在结尾回应“依依”,中间叙事围绕“依依”,在追溯少年时代的依依往事中涌动着一股情感的热流。
问题四:你课外读了哪些好书 请你向大家推荐一下,并说说你的阅读收获。
示例:《西游记》中的孙悟空本领高强 ( http: / / www.21cnjy.com ),勇敢机智,爱憎分明又很幽默。在“三打白骨精”中,深入妖精洞内打死白骨精,救出了师傅等人。从孙悟空身上,我看到了正义的力量是战无不胜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