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语文上册 诵读欣赏 《论语》八则 导学案

文档属性

名称 七年级语文上册 诵读欣赏 《论语》八则 导学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66.4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苏教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5-09-09 21:36:34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诵 读 欣 赏
《论语》八则
1.品读《论语》八则,熟读成诵。
2.掌握常用的文言实词,能用现代汉语说出语录的意义。
3.理解课文思想内容,并能融入学习态度、方法及品德的形成之中。
●重点:理解课文思想内容,能流畅地朗读、背诵课文。
1.下面是某同学制作的知识卡片,请你补充完整。
( http: / / www.21cnjy.com )  孔子(前551—前479),名  ( http: / / www.21cnjy.com )丘 ,字 仲尼 ,春秋(末期)鲁国陬邑人。我国古代伟大的教育家、思想家。他是 儒家 学派的创始人。 《论语》是先秦诸子散文之一,是一部语录体散文著作,由孔子的弟子和后学者记录孔子言行的著作。《论语》集中体现了孔子在政治、伦理、哲学、教育等方面的思想,是儒家最重要的经典著作之一。
2.给加点字注音。
不亦说乎(yuè)    人不知而不愠(yùn)    学而不思则罔(wǎng)
诲女知之乎(rǔ) 是知也(zhì) 思而不学则殆(dài)
不悱不发(fěi) 默而识之(zhì) 举一隅不以三隅反(yú)
3.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字。
(1)不亦说乎(同“悦”,愉快,高兴)
(2)人不知而不愠(恼恨,怨恨)
(3)可以为师矣(凭借)
(4)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迷惑而无所得)(精神疲倦而无所得)
(5)是知也(此,这。指示代词)
(6)默而识之(记)
(7)学而不厌(满足)
(8)举一隅不以三隅反(类推)
4.翻译下列句子。
(1)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复习旧的知识时,又领悟到新的东西,可以凭(这一点)做老师了。
(2)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只读书却不思考,就会迷惑而无所得,只是空想却不认真学习,就会弄得精神疲倦而无所得。
(3)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知道就是知道,不知道就是不知道,这就是真知啊。
(4)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我选取他们的优点来学习,他们的缺点,如果自己也有,就改正。
(5)不愤不启,不悱不发。
(教导学生)不到(他)想弄明白却不能的时候,不去开导他,不到(他)想说出来,却说不出来的时候,不去启发他。
  问题一:解释字词,疏通文意,掌握以下重点词句。
1.解释通假字。
(1)不亦说乎     读作(yuè),通“ 悦 ”,译为 “愉快、高兴” 
(2)诲女知之乎 读作(rǔ),通“ 汝 ”,译为 “你”  
2.解释一词多义。
(1)而
(2)为
(3)以
3.找出词类活用现象并解释。
敏而好学,不耻下问  耻:意动用法,以……为耻 
4.解释下列古今异义词。
(1)不亦君子乎   古义: 道德上有修养的人   今义: 人格高尚的人 
(2)择其善者而从之 古义: 好的地方 今义: 善良的人  
(3)可以为师矣 古义: 可以凭借 今义: 可能,能够  
(4)学而不厌 古义: 满足 今义: 讨厌,厌烦  
  问题二:本文内容哪几条是说学习态度的 哪几条是说学习方法的 哪几条还谈到了道德修养的问题
(1)谈学习方法的:学而时习之;温故而知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默而识之。
(2)谈学习态度的:敏而好学,不耻下问;学而不厌;三人行,必有我师焉;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3)谈个人道德修养的:人不知而不愠。
问题三:《论语》八则中有些词语已经成为成语,试举几个例子。
不亦乐乎  温故知新  不耻下问  学而不厌  诲人不倦
三人行必有我师  择善而从  举一反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