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 28 盐和化肥
一 、选择题
1.如果发现农田里的作物叶色发黄,并且茎杆软弱容易倒伏,应该施用下列化肥( )
A.Ca3(PO4)2 B.KNO3 C.K2CO3 D.NH4H2PO4
2.生活垃圾分类投放回收后,含镉(Cd)固体废弃物必须及时处理。下面是处理过程中某一重要反应:
CdSO4+Na2S=CdS↓+Na2SO4。该反应属于( )
A.复分解反应 B.置换反应 C.分解反应 D.化合反应
3.用一种试剂分别滴入 Ba(NO3)2 、AgNO3、K2CO3 三种溶液,能观察到三种不同现象的试剂是( )
A.硫酸钾 B.盐酸 C.氢氧化钠 D.氯化钠
4.化学学习重要的方法是观察和实验, 通过实验现象的分析,可以推断物质的性质。下列实验现象描
述正确的是( )
A.氯化钡溶液与碳酸混合,会出现白色沉淀
B.生锈的铁钉放入稀盐酸中,会马上看到气泡,溶液变浅绿色
C.氧化铜与氢氧化钠溶液混合, 出现蓝色絮状沉淀
D.氯化钙溶液与碳酸钠溶液混合,出现白色沉淀
5.1828 年, 德国化学家维勒通过蒸发氰酸铵(NH4CNO)水溶液得到了尿素[CO(NH2)2],尿素[CO(NH2)2]属
于( )
A.复合肥料 B.氮肥 C.磷肥 D.钾肥
6.为了更好地研究和识别物质,我们也需要对物质进行分门别类。表中物质分类正确的是( )
选项 酸 碱 盐 氧化物
A HNO3 Na2CO3 Cu(NO3 )2 Fe3O4
B HCl NaOH NaCl C2H6O
C H2SO4 KOH NH4NO3 H2O
D H2O2 Ca(OH)2 ZnSO4 O2
第 1 页(共 16 页)
A.A
B.B
C.C
D.D
7.含硫煤燃烧会产生大气污染。为防治该污染, 某工厂设计的新的治污方法不仅吸收了 SO2 , 同时还
得到了某种化工产品,工艺流程如图所示。下列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
A.该流程中可得到化工产品 H2SO4
B.图中吸收 SO2 的同时还需要加入水
C.该流程中化合价发生改变的元素为 Fe、S 和 O
D.图中 FeSO4 →Fe2 (SO4)3 的反应类型是复分解反应
8.为了研究和识别物质,需根据它们的组成进行分类。表中物质分类正确的是( )
选项 酸 碱 盐 氧化物
A H2S Ca(OH)2 NH4NO3 CO2
B H2SO4 Mg(OH)2 BaCl2 KClO3
C HNO3 Cu2 (OH)2CO3 ZnSO4 O2
D HCl Na2CO3 AgNO3 Na2O
A .A B .B C .C D .D
9.劳动创造美好生活。下列劳动项目中涉及的化学知识描述错误的是( )
选项 劳动项目 化学知识
A 小苏打发面, 做包子 碳酸钠分解产生二氧化碳使面团松软
B 厨余垃圾制花肥 厨余垃圾含 N、P、K 等元素
C 白醋清洗水壶中的水垢 白醋可以溶解水垢的主要成分碳酸钙
D 紫甘蓝制作酸碱指示剂 紫甘蓝中的花青素在不同 pH 环境中显色不同
A .A B .B C .C D .D
10.下列四个图像分别对应化学实验中四个变化过程, 其中正确的是( )
第 2 页(共 16 页)
A.甲图: 向 pH=3 的溶液中加水
B.乙图: 向一定量的锌粒中不断加入稀硫酸直至过量
C.丙图: 向相同质量和相同质量分数的稀硫酸中, 分别加入过量的镁粉和铝粉
D.丁图: 向一定量的氯化铁和氯化钾的混合液中, 逐滴加入过量的氢氧化钾溶液
二 、填空题
11.硫酸铜晶体的化学式为 ,它是一种 色 体, (填“能 ”
或“不能”)溶于水, 形成 色的 (填溶质的化学式)溶液。把硫酸铜晶体放在试
管中加热, 观察到的现象是 ,此实 验中试管口略向下倾斜的目的是 。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为 。
12. “垃圾是放错地方的资源”。请你应用学到的化学知识参与有关废品收购的实践活动。
(1)假如你在打扫卫生,清理出下列物品:
A .废纸、 B .矿泉水瓶 C .易拉罐、 D .霉变的蛋糕、E .生锈的铁钉。
其中应放入“可回收垃圾箱 ”的是 (填字母);
(2)废旧电池中含有汞,如果随意丢弃, 会造成污染,威胁人类健康。汞的元素符号是 ,
它在常温下的状态是 。常用的干电池内部填有氯化铵和二氧化锰等物质, 若通过分离得到氯
化铵, 在实验室需进行的操作是:溶解、过滤和 ;得到的氯化铵在农业上又可用
作 。
13.某同学参照生物的二歧分类检索表, 对一些化学物质进行区分。现有 A.B、C、D 四种溶液,它们 分别是氢氧化钠溶液、硫酸铜溶液、碳酸钠溶液和氯化钠溶液中的一种。他制作了右图所示的分类检
索表, 请帮他将图中“ ”中的有关内容补充完整。
第 3 页(共 16 页)
(1)2a: ;
(2)3a: ;
14.物质王国举行一场趣味篮球赛.某队由铁、二氧化碳、稀硫酸、氢氧化钙、氯化铜五名“ 队员 ”组 成,比赛中,由氯化铜“队员 ”发球,“队员 ”间传接球,最后由 D 位置“队员 ”投篮进球完成有效
进攻.场上“ 队员 ”位置及传球路线如图.
(1)已知 D 位置上投篮的“队员 ”是个灭火“能手”,则 D 位置“ 队员 ”代表的物质是 ;
(2)B 位置“队员 ”所代表的物质的一种用途是 ;
(3)写出连线④代表的物质间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
15.某校化学兴趣小组对苏打(Na2CO3 )和小苏打(NaHCO3 )在生活中具有何作用,如何鉴别苏打和小
苏打进行了如下的探究实验活动,请你参与他们的探究过程, 并回答先关问题:
【查阅资料】
信息①:相同条件下,碳酸钠溶液比碳酸氢钠溶液碱性强
信息②:NaHCO3 在 270℃时,完全分解转化成 Na2CO3 ,而 NaHCO3 不易分解
【实验过程】
(1)按如图所示进行实验,只观察到烧杯 B 中的石灰石变浑浊,小试管内壁出现水珠, 写出小苏打分
解的化学方程式 .
(2)充分利用信息知识,区分无色 Na2CO3 溶液与 NaHCO3 溶液最简单的方用是 .
第 4 页(共 16 页)
A.加热 B.pH 试纸 C.稀盐酸
【实验过程】
(3)可用小苏打治疗轻度胃酸(主要含盐酸) 过多的病人,其原因是: .
三 、实验探究题
16.某化学实验活动小组的同学为了探究实验室中久置的氢氧化钠固体的成分, 进行了有关实验。请你
参与他们进行的探究活动:
【提出问题】久置氢氧化钠固体的成分是什么?
(1)【猜想与假设】猜想Ⅰ:全部是 NaOH;猜想Ⅱ:全部是 Na2CO3 ;猜想Ⅲ: 。
(2)【实验与探究】实验如下:
实验操作步骤 实验现象 结论及解释
步骤一:取少量固体样品于试管中,加蒸馏水完全溶解, 然后加入足量的稀盐酸。 实验过程中始终没有气 泡产生。 则证明猜想 I 成 立。
步骤二:另取少量固体样品于试管中,加蒸馏水完全溶 解,然后滴加氯化钡溶液。 实验过程中产 生 。 则证明猜想Ⅱ或 Ⅲ成立。
(3)为了进一步的验证猜想结果,小明同学提出如下实验方案:继续步骤二的实验,过滤, 然后向滤
液中滴加无色酚酞试液, 结果酚酞变红, 则猜想 成立。
(4)【反思与交流】久置的固体氢氧化钠变质的原因是(用化学方程式表
示) 。
17.科学兴趣小组的同学们在学习完了酸碱盐的化学性质后, 进行了如图 1 所示的实验,请回答下列问
题:
第 5 页(共 16 页)
(1)B 试管中观察到的现象是 。
(2)同学们将 B 实验的固液混合物过滤, 得到滤渣 C 和滤液 D,同学们想要探究滤渣 C 和滤液 D 中溶 质的成分。小丽同学取滤渣少许于试管中,向其中加入稀盐酸,固体质量变化情况如图 2 图像, 则推
测出滤渣的成分为 (填化学式)。
(3)【提出问题】滤液 D 中含有哪些离子?
【猜想与假设】甲同学猜想: Na+ 、Cl- 、CO32-
乙同学猜想:Na+ 、Cl- 、CO32- 、SO42-
你的猜想是: (写出一种即可)
(4)【实验验证】小明同学的验证方案是:先向滤液 D 中加入足量的硝酸溶液,若溶液中出现气泡的
现象, 而后再加入 溶液,可以得出乙同学猜想的结论是正确的。
四 、解答题
18. (NH4)2SO4 、NH4NO3 、 (NH4)3PO4 是常见的化肥,对提高农作物产量有重要作用。
(1)上述物质中属于复合肥的是 ;
(2)NH4NO3 中 N、H、O 三种元素的质量比为 ;
(3)为测定(NH4)2SO4 化肥样品中氮元素的质量分数,小青称取 20g 样品(样品中杂质不含氮元素、可 溶,且不参与反应)溶于水,向水中加入足量的 BaCl2 溶液, 充分反应后将沉淀过滤、洗涤、干燥, 得
白色固体 23.30g,计算该(NH4)2SO4 化肥样品中氮元素的质量分数。
第 6 页(共 16 页)
19.将硫酸钠和氯化钠的固体混合物 35 克放入烧杯中,加入 161.6 克水后, 固体混合物完全溶解,取
此溶液一半,加入 75 克氯化钡溶液恰好完全反应, 生成沉淀 23.3 克.计算:
(1)原固体混合物中硫酸钠的质量分数(精确到 0.1%)。
(2)反应后所得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
20.现有 FeCl3 和 CuCl2 的混合溶液 195.2g,向其中加入铁粉, 反应的先后顺序为:2FeCl3+Fe=3FeCl2,
CuCl2+Fe=FeCl2+Cu。加入铁粉的质量与反应后溶液中剩余固体质量的关系如图所示。
(1)当加入铁粉的质量为 7g 时, 剩余固体的成分是 ,剩余固体质 m>6.4g 时, 剩余固体的
成分是 (填化学式)
(2)原 FeCl3 和 CuCl2 的混合溶液中 CuCl2 的质量为 g。
(3)当加入 11.2g 铁粉时,求反应后所得溶液中 FeCl2 的质量分数。
第 7 页(共 16 页)
专题 28 盐和化肥答案解析
一 、选择题
1.B
【解析】根据作物叶色发黄, 应补充氮元素, 茎杆软弱容易倒伏, 应补充钾元素, 结合所给各物质中
所含植物所需营养元素分析。
农田里的作物叶色发黄,应补充氮元素, 茎杆软弱容易倒伏, 应补充钾元素;
A. Ca3(PO4)2 只含有植物所需磷元素, 不符合题意;
B、 KNO3 含植物所需氮元素和钾元素,符合题意;
C、 K2CO3 只含有植物所需钾元素, 不符合题意;
D、 NH4H2PO4 含有植物所需氮元素和磷元素, 不符合题意;
故选 B。
2.A
【解析】单质和化合物反应,生成新的单质和化合物,叫置换反应;一种物质生成多种物质,叫分解 反应; 多种物质生成一种物质, 叫化合反应; 两种化合物相互交换成分,生成新的两种化合物, 叫复
分解反应, 据此分析判断。
根据方程式 CdSO4+Na2S=CdS↓+Na2SO4 可知,反应物和生成物都是两种化合物,且相互交换成分, 因此
为复分解反应, 故 A 正确,而 B、C、D 错误。
故选 A.
3.B
【解析】根据各物质间反应的现象分析。
A.加入硫酸钾,硝酸钡、硝酸银都会与硫酸钾反应产生白色沉淀, 不符合题意;
B、加入盐酸, 硝酸钡不与盐酸反应, 硝酸银与盐酸反应产生白色沉淀,碳酸钾与盐酸反应产生气体,
符合题意;
C、加入氢氧化钠, 硝酸钡、碳酸钾都不反应无明显现象, 不符合题意;
D、加入氯化钠,硝酸钡、碳酸钾都不反应无明显现象,符合题意;
4.D
【解析】根据实验现象分析判断。
第 8 页(共 16 页)
A.如果氯化钡和碳酸反应,生成了碳酸钡沉淀和稀盐酸,那么碳酸钡又会和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钡和
碳酸, 出现循环反应,肯定不行,故 A 错误;
B.铁锈先和稀盐酸反应, 生成氯化铁和水,这段时间没有氢气生成,不会看到气泡,而溶液颜色为黄
色, 故 B 错误;
C.氧化铜为碱性氧化物, 只能与酸反应, 不能与碱反应, 故 C 错误;
D.氯化钙和碳酸钠反应, 生成碳酸钙白色沉淀和氯化钠, 故 D 正确。
5.B
【解析】根据化肥的分类分析, 植物所需氮、磷、钾三种营养元素,含氮元素的化肥为氮肥,含磷元
素的化肥为磷肥,含钾元素的化肥为钾肥,含两种或以上营养元素的为复合肥。
6.C
【解析】酸由氢离子和酸根离子构成,碱由金属离子(或铵根离子)与氢氧根离子构成,盐由金属离
子(或铵根离子)与酸根离子构成, 据此分析判断。
A.碳酸钠为盐,硝酸铜为盐, 故 A 错误;
B.C2H6O 由三种元素组成, 肯定不是氧化物,故 B 错误;
C.四种物质分类正确,故 C 正确;
D.H2O2 中没有酸根,肯定不是酸, O2 只由一种元素组成,肯定不是氧化物,故 D 错误。
7.D
【解析】(1)根据工艺流程图可以看出, 转化过程中吸收了氧气和二氧化硫,排出了硫酸, 所以该流
程中可得到化工产品硫酸进行分析;
(2)根据硫酸铁、水和二氧化硫反应生成硫酸亚铁和硫酸进行分析。
(3)根据该流程中化合价发生改变的元素为 Fe、S 和 O 进行分析;
(4)根据复分解反应过程中,元素的化合价不变进行分析。A.工艺流程图可以看出,转化过程中吸
收了氧气和二氧化硫,排出了硫酸, 所以该流程中可得到化工产品硫酸,故 A 正确不合题意;
B.硫酸铁、水和二氧化硫反应生成硫酸亚铁和硫酸,所图中吸收 SO2 的化学反应方程式为:Fe2(SO4)
3+SO2+2H2O=2FeSO4+2H2SO4 ,所以图中吸收 SO2 的同时还需要加入水,故 B 正确不合题意;
C.该流程中,氧气和二氧化硫中氧元素的化合价不同,而硫酸亚铁和硫酸铁中 S 和 Fe 的化合价不同,
则化合价发生改变的元素为 Fe、S 和 O,故 C 正确不合题意;
第 9 页(共 16 页)
D.复分解反应过程中,元素的化合价不变,所以图中 FeSO4 →Fe2(SO4)3 的反应类型不属于复分解反应,
故 D 错误符合题意。
故选 D。
8.A
【解析】酸由氢离子和酸根离子构成,盐由金属离子(按根离子) 与酸根离子构成,碱由金属离子和
氢氧根离子构成,氧化物由两种元素组成,其中一种为氧元素,据此分析判断。
A.H2S 为酸, Ca(OH)2 为碱, NH4NO3 为盐, CO2 为氧化物, 故 A 正确;
B. KClO3 由三种元素组成,不是氧化物,故 B 错误;
C. Cu2 (OH)2CO3 为盐,而不是碱;O2 是单质,而不是氧化物, 故 C 错误;
D. Na2CO3 为盐,而不是碱, 故 D 错误。
故选 A.
9.A
【解析】A.根据小苏打是碳酸氢钠的俗称分析;
B、根据植物所需营养元素分析;
C、根据酸的化学性质分析;
D、根据酸碱指示剂特点分析。
A.小苏打是碳酸氢钠的俗称,不是碳酸钠,符合题意;
B、 厨余垃圾制花肥,是由于垃圾中含有植物所需营养元素 ,不符合题意;
C、白醋中含有醋酸,能溶解碳酸钙, 可清洗水壶中的水垢 ,不符合题意;
D、 紫甘蓝中的花青素在不同 pH 环境中显色不同, 所以紫甘蓝制作酸碱指示剂 ,不符合题意;
故选 A.
10.D
【解析】将图像与各个选项中的内容对照,哪个一致,哪个就是正确选项。
A.向 pH=3 的溶液中加水,溶液的 pH 值会增大, 但是只能接近 7,更不可能大于 7,故 A 错误;
B.在锌粒完全反应前, 氢气的质量不断增大; 当锌粒完全反应后,氢气的质量保持不变,故 B 错误; C.镁的活动性比铝强,因此镁生成氢气的速度较大,即图像的倾斜角度较大。因为金属有剩余而酸完
全反应,所以生成氢气的质量相同, 故 C 错误;
第 10 页(共 16 页)
D.当氯化铁和氢氧化钾反应时, 生成沉淀氢氧化铁的质量不断增大;当氯化铁完全反应后, 生成沉淀
的质量保持不变,故 D 正确。
二 、填空题
11.CuSO4 5H2O;蓝;晶;能;蓝; CuSO4 ;晶体逐渐变成白色粉末,试管口内壁产生水雾,试管口有水
珠;防止试管口的冷凝水倒流引起试管破裂; CuSO4 5H2OCuSO4+ 5H2O
【解析】本题考查了通过物理变化或者化学变化表现出来的硫酸铜这种物质的物理和化学性质。
1.物理性质:五水硫酸铜也被称作硫酸铜晶体(化学式为 CuSO4 5H2O ),为了与“无水硫酸铜(CuSO4)”
区别, 通常读作“五水合硫酸铜 ”,相对分子质量为 250。俗称蓝矾、胆矾或铜矾。是一种蓝色晶体,
能溶于水, 形成蓝色的硫酸铜溶液(CuSO4 溶液,其中的结晶水会溶解到水中成为溶剂)。
2.化学性质:把硫酸铜晶体放在试管中加热, 观察到的现象是晶体逐渐变成白色粉末, 试管口内壁产
生水雾,试管口有水珠。
实验的装置图如下
反应的方程式为:CuSO4 5H2OCuSO4+ 5H2O。
硫酸铜晶体的化学式为 CuSO4 5H2O ,它是一种 蓝 色 晶 体, 能 (填“能 ”或“不能”)溶于
水,形成 蓝 色的 CuSO4 (填溶质的化学式)溶液。把硫酸铜晶体放在试管中加热,观察到的现象
是 晶体逐渐变成白色粉末,试管口内壁产生水雾, 试管口有水珠 。此实验中试管口略向下倾斜的
目的是 防止试管口的冷凝水倒流引起试管破 。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CuSO4 5H2OCuSO4+
5H2O。
故答案为: CuSO4 5H2O ;蓝 ;晶; 能;蓝 ; CuSO4 ;晶体逐渐变成白色粉末,试管口内壁产生水雾,
试管口有水珠; 防止试管口的冷凝水倒流引起试管破; CuSO4 5H2OCuSO4+ 5H2O。
12.(1)ABCE
(2)Hg;液态;蒸发结晶;化肥(氮肥)
【解析】根据废纸、废塑料、废金属制品等都可以回收再利用分析;根据过滤的原理分析, 过滤是将
第 11 页(共 16 页)
不溶于液体的固体与液体分离的一种方法;根据含氮元素的化合物可用作氮肥分析。
(1)废纸、废塑料、废金属制品等都可以回收再利用,应放入可回收垃圾箱;(2)汞的元素符号为 Hg, 它在常温下是液态物质, 二氧化锰难溶于水, 氯化铵易溶于水,要分离得到氯化铵,可利用过滤的操
作,具体步骤为溶解、过滤、蒸发; 氯化铵中含有植物所需氮元素,可用作氮肥。
13.(1)滴加紫色石蕊试液呈紫色
(2)碳酸钠溶液
【解析】根据氯化钠溶液不能使石蕊变色及碳酸钠与氯化钡反应可产生碳酸钡沉淀分析。
(1)由检索表可知, 2 为滴加紫色石蕊试液的颜色变化, 2a 为氯化钠溶液, 呈中性,滴加紫色石蕊试
液仍呈紫色;
(2)3a 为加入氯化钡有沉淀产生的物质,为碳酸钠溶液;
故答案为:(1)滴加紫色石蕊试液呈紫色;(2)碳酸钠溶液。
14.(1)二氧化碳
(2)除铁锈
(3)Ca(OH)2+CO2=CaCO3 ↓+H2O
【解析】(1)二氧化碳不燃烧, 也不支持燃烧,且密度比空气大, 因此很适宜灭火;
(2)氯化铜只能和铁发生置换反应, 因此 A 为铁; 铁能够和稀硫酸反应,生成硫酸亚铁和氢气, 因此 B 为稀硫酸;稀硫酸能够和氢氧化钙反应,生成硫酸钙和水,因此 C 为氢氧化钙,而 D 肯定是二氧化碳。
铁锈和稀硫酸反应, 生成硫酸铁和水,因此稀硫酸可以除去铁锈;
(3)氢氧化钙和二氧化碳反应, 生成碳酸钙和水, 据此写出反应的方程式。
(1)已知 D 位置上投篮的“ 队员 ”是个灭火“能手 ”,则 D 位置“队员 ”代表的物质是二氧化碳;
(2)B 位置“队员 ”所代表的物质是稀硫酸, 它的一种用途是除铁锈;
(3)连线④代表的物质间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Ca(OH)2+CO2=CaCO3 ↓+H2O 。
15.2NaHCO3 Na2CO3+H2O+CO2 ↑; B;NaHCO3+HCl═NaCl+H2O+CO2 ↑ (或者: 碳酸氢钠碱性较弱,服
用以后不会对人体造成伤害,并且可以与胃酸反应,消耗部分胃酸,从而起到治疗胃酸过多的作用)
三 、实验探究题
16. 【答案】(1)NaOH 和 Na2CO3
(2)白色沉淀
第 12 页(共 16 页)
(3)III
(4)2NaOH+CO2==Na2CO3+H2O
【知识点】酸、碱、盐的鉴别; 碱的化学性质
【解析】【分析】(1)可从没有变质、完全变质和部分变质三个角度进行猜想和假设;
(2)猜想 II 和猜想 III 中都有碳酸钠, 要证明它们的正确与否, 其实就是证实碳酸钠的存在。碳酸
钠和氢氧化钡反应, 生成碳酸钡白色沉淀和氢氧化钠,据此分析解答。
(3)在步骤二中滴入过滤的氯化钡溶液后,其中的碳酸钠完全消失。再加入无色酚酞试液, 如果溶液
变红, 那么说明溶液呈碱性,即含有氢氧化钠,则猜想 III 成立。
(4)氢氧化钠与二氧化碳反应, 生成碳酸钠和水, 据此写出氢氧化钠变质的方程式。
(1)【猜想与假设】猜想 I:如果完全没有变质, 那么全部是 NaOH;
猜想 II:如果全部变质,那么全部是 Na2CO3 ;如果部分变质, 那么应该是 NaOH 和 Na2CO3。
(2)【实验与探究】步骤二: 另取少量固体样品于试管中,加蒸馏水完全溶解, 然后滴加氯化钡溶液。
如果实验过程中产生白色沉淀, 那么证明猜想Ⅱ或Ⅲ成立。
(3)为了进一步的验证猜想结果,小明同学提出如下实验方案:继续步骤二的实验,过滤, 然后向滤
液中滴加无色酚酞试液, 结果酚酞变红, 则猜想 III 成立。
(4)久置的固体氢氧化钠变质的原因是: 2NaOH+CO2=Na2CO3+H2O 。
17.(1)产生白色沉淀
(2)BaCO3、BaSO4
(3)Na+ 、Cl- 或 Na+、Cl-、Ba2+
(4)硝酸钡
【解析】(1)根据氯化钡与碳酸钠反应生成碳酸钡沉淀分析;
(2)根据碳酸钡能与盐酸反应, 硫酸钡不能与盐酸反应分析;
(3)根据反应后溶液一定含有生成物,反应物可能有一种剩余分析;
(4)根据碳酸根离子和硫酸根离子验证方法分析。
(1)B 试管中为氯化钡与碳酸钠反应生成碳酸钡沉淀和氯化钠,反应现象为产生白色沉淀;
(2)由图 2 可知,加入稀盐酸后固体部分溶解,说明沉淀中既含有能与盐酸反应的碳酸钡又有不与盐
酸反应的硫酸钡;
第 13 页(共 16 页)
(3) 滤液 D 中一定含有氯化钠,氯化钡和碳酸钠可能剩余一种, 则滤液 D 中离子除给也的猜想外还
可能是 Na+、Cl- 或 Na+ 、Cl- 、Ba2+;
(4) 先向滤液 D 中加入足量的硝酸溶液,若溶液中出现气泡的现象, 说明一定含有碳酸根离子,要
验证乙的猜想正确, 则还需证明硫酸根离子, 故需加入硝酸钡溶液。
故答案为:(1)产生白色沉淀;(2) BaCO3 、BaSO4 ;(3) Na+、Cl- 或 Na+ 、Cl- 、Ba2+ ;(4)硝酸钡。
四 、解答题
18.(1) (NH4)3PO4
(2)7:1:12
(3)解: 设化肥中硫酸铵质量为 x
第 14 页(共 16 页)
(NH4)2SO4 + BaCl2=
132
x
132:233=x:23.30g
x=13.2g
2NH4Cl+BaSO4 ↓
233
23.30g
该(NH4)2SO4 化肥样品中氮元素的质量分数为 × 100% = 14%
【解析】(1)根据化肥的分类分析, 植物所需氮、磷、钾三种营养元素,含氮元素的化肥为氮肥,含
磷元素的化肥为磷肥,含钾元素的化肥为钾肥,含两种或以上营养元素的为复合肥;
(2)根据元素质量比为相对原子质量×原子个数之比分析;
(3)根据生成硫酸钡的质量及方程式中物质间质量关系计算硫酸铵质量,由硫酸铵质量计算出氮元素
质量, 从而计算氮元素质量分数分析。
(1) (NH4)2SO4、NH4NO3 只含植物所需氮元素,属于氮肥, (NH4)3PO4 中含有植物所需氮元素和磷元素,
属于复合肥。
(2) NH4NO3 中 N、H、O 三种元素的质量比为 28:4:48=7:1:12。
19.(1)设参加反应的硫酸钠的质量为 x,生成氯化钠质量为 y
Na2SO4+BaCl2=BaSO4+2NaCl
142 233 117
x 23.3g y
142:233=x:23.3g 233:117=23.3g:y
x=14.2g y=11.7g
原固体混合物中硫酸钠的质量分数 × 100% = 81.1%
(2)反应后所得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35. .3g × 100% = 10%
【解析】由生成硫酸钡质量代入方程式, 利用方程式中物质间质量关系计算硫酸钠的质量及生成氯化 钠质量,再由反应后溶液中溶质为氯化钠(包括原有氯化钠和生成氯化钠) 及溶质质量分数=溶质质
量/溶液质量计算所得溶液溶质质量分数分析。
20.(1)Cu;Fe Cu
(2)13.5
(3)与氯化铁反应的铁粉质量为 5.6g,设生成氯化亚铁的质量为 y,
2FeCl3+Fe═3FeCl2
56 381
5.6g y
=;
解得:y=38.1g;
设铁与氯化铜反应生成氯化亚铁的质量为 z,
CuCl2+Fe═FeCl2+Cu
127 64
z 6.4g
=;
解得:z=12.7g
第 15 页(共 16 页)
反应后所得溶液中 FeCl2 的质量分数: × 100% = 25.4%。
【解析】根据图像可知, 0~5.6 段是铁与氯化铁反应,此时没有固体产生; 5.6~11.2 段是铁与氯化 铜反应,此时会不断有铜单质生成,因此固体的质量不断增大。11.2~16.8 段的质量=6.4~12 段的质
量,说明该段氯化铜已经完全反应, 铁粉剩余。
(1)根据图像确定所处的反应进度, 从而对剩余固体的成分进行判断;
(2)根据图像确定与氯化铜反应生成铜单质的质量,再根据反应的方程式计算出参加反应的氯化铜的
质量;
(3)根据图像确定与氯化铁反应的铁粉的质量,再用同样的方法计算出与氯化铜反应生成氯化亚铁的
质量, 二者相加就是氯化亚铁的总质量, 接下来用混合溶液质量+铁粉质量-铜粉质量得到溶液质量,
最后根据氯量 × 100%计算氯化亚铁的质量分数。
(1)根据图像可知, 当加入铁粉质量为 7g 时, 恰好处于 5.6g~11.2g 之间, 此时铁粉和氯化铁的反应 已经结束,而铁和氯化铜的反应正在进行,则剩余固体的成分为反应产物 Cu。当剩余固体的质量 m>6.4g
时, 此时铁和氯化铜的反应已经结束,那么剩余固体的成分为反应产物 Cu 和过量的 Fe。
(2)根据图像可知,反应生成铜的质量为 6.4g,
设参加反应的氯化铜的质量为 x,
CuCl2+Fe═FeCl2+Cu
135 64
x 6.4g;
= ;
解得: x=13.5g。
第 16 页(共 16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