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统编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下册
第二单元“自然奥秘 科学技术”学习任务设计
一、单元教材解读
本单元课文主要是围绕“自然奥秘 科学技术”这个主题进行编排的,选编的《琥珀》《飞向蓝天的恐龙》《纳米技术就在我们身边》《千年梦圆在今朝》四篇课文都与自然、科技有关。《琥珀》的作者根据琥珀的样子,展开合理的想象,重点推测了它的形成过程;《飞向蓝天的恐龙》这篇课文向我们介绍了“鸟类起源于恐龙”的假说,文中展示了保存有羽毛的恐龙化石证据,介绍了恐龙到鸟类的演化过程;《纳米技术就在我们身边》介绍了纳米技术的含义及其应用;《千年梦圆在今朝》记叙了中华民族追寻飞天梦的历程。这些课文可以培养学生的科学兴趣,激发想象力、创造力。
与自然和科技有关的文章在小学语文教材中占一定的比例,体裁也比较多样,比如:一年级上的《影子》和《比尾巴》是科普类儿歌,一年级下册《小壁虎借尾巴》和《棉花姑娘》等是科普类童话,二年级上册《植物妈妈有办法》是科普类韵文,二年级下册《太空生活趣事多》是科普知识短文,三年级上册《花钟》和《蜜蜂》是叙事性科普文,四年级的《蟋蟀的住宅》、《呼风唤雨新世纪》、《飞向蓝天的恐龙》和五年级的《鲸》和《松鼠》,六年级的《草虫的村落》是科学散文。科普类文章贯穿了整个小学六年,其主要目的有四:一是让学生从小沐浴着科学知识的光辉;二是激发学生的科学探索精神;三是让学生逐渐习得科学知识的表达方式;四、实现科普读物的“快乐阅读”。
二、语文要素解读
(一)阅读要素
本单元的语文要素是“阅读时能提出不懂的问题,并试着解决”,主要基于四年级上册第二单元“阅读时尝试从不同角度去思考,提出自己的问题”在阅读策略上的进一步发展。面向文本的提问,在四上二单元的《语文园地》中提到“我可以尝试着从不同角度去提问,让自己的思考更全面和深入。我要筛选出对自己理解文章最有帮助的问题,提高阅读效率。”那么,提问的角度有哪些呢?
1.对文章内容进行提问,包括预测。比如三上《总也倒不了的老屋》:读课文过程中,你有没有猜到后面会发生什么?
2.对文章写法进行提问,可以针对文章结构或者风格。如三上《带刺的朋友》:读下面的句子,看看“我”对刺猬的称呼有什么不同,从中体会“我”的情感变化。又如三上《司马光》一课中,这篇课文和其他课文在语言上有什么不同?
3.从个人的独特想法,情感变化,价值判断的角度进行提问。如三上《掌声》:读下面的句子,你体会到英子怎样的心情?你还从课文的哪些地方体会到了英子心情的变化?
在学习本单元之前,学生应该具备了主动提问的意识、多角度提问的能力、筛选问题的方法以及善于提问的习惯。而本单元的学习,旨在增强学生主动提问的意识,养成阅读时积极思考、主动解决问题的良好习惯。
四下第二单元:阅读时能提出不懂的问题,并试着解决。围绕语文要素,本单元三篇课文的课后都有“提问题并解决”的要求:《琥珀》的课后给出了“提出不懂的问题”的示范举例,紧承四年级上册“提出问题”的语文要素,进一步引导学生提出问题;《飞向蓝天的恐龙》课后要求写下“不懂的问题”,继续引导学生记录、梳理问题;《纳米技术就在我们身边》课后要求“和同学交流”,给出了解决问题的一种方式。“语文园地”中的“交流平台”栏目,还总结了解决问题的三种方法。试着解决问题,这就需要学生综合运用解决问题的能力,但其只是提出“试着”,也就是说主要在于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意识,并不强调问题的解决程度,只要学生能够运用所掌握的解决问题的方法去试着解决所提出的问题,比如:利用文章的内部资源,联系上下文;借助文章的外部资源,联系生活经验、查资料或请教他人,了解课文内容,打通课内外的渠道。学生利用多元化的资源,探索解决问题的多条路径。
因此本单元的阅读训练要素可以细化为以下三条学习目标:
1.在自主阅读科普类文章时,能从文章的内容、写法、获得的启示等不同方面提出不懂的问题。
2.学会解决问题的方法:结合上下文、查资料、结合生活经验、向他人请教。
3.有主动提问的意识并逐步养成积极解决问题的习惯。
(二)表达要素
本单元的表达训练要素是“展开奇思妙想,写一写自己想发明的东西”。这与本单元的人文主题是密切相关的。写作要求展开奇思妙想,本单元的四篇课文都是展开想象的翅膀去探索大自然的奥秘,通过不断创新来改变人类的生活方式,这为学生打开了一扇奇思妙想的大门。与此同时习作还要求“写一写自己想发明的东西”,要把脑中所想落到笔头上,可以先借助思维导图或画图的方式对想要发明的东西从样子、功能等不同方面进行设计,再根据思维导图或图画,把自己想要发明的东西用语言描述清楚。
对于学生想象力的培养是贯穿于小学的。从低年级的借助图片发挥想象,到中年级的借助一定提示进行想象,再到高年级脱离实物和提示发挥想象,对想象的培养也是逐渐摆脱脚手架,循序渐进的。但是本单元提出的“奇思妙想”与“想象”是有一定区别的。想象是是一种特殊的思维形式,是人在头脑里对已储存的表象进行加工改造形成新形象的心理过程,奇思妙想是对于某些事物或凭空,思维散发出奇特的想法或看法,其中不乏一些新创意,新的思路。本单元的四篇课文都是展开想象的翅膀去探索大自然的奥秘,通过不断创新来改变人类的生活方式,这为学生打开了一扇奇思妙想的大门。所以在进行本次习作之前,学生应能够结合生活经验,产生奇思妙想,有想发明神奇东西的愿望。本次习作需要学生“写一写自己想发明的东西”,要把脑中所想落到笔头上,可以先借助思维导图或画图的方式对想要发明的东西从样子、功能等不同方面进行设计,再用语言描述清楚。
由此,我们可以把本单元的表达训练要素细化为以下三条学习目标:
1.结合生活经验,能产生奇思妙想,有想发明神奇东西的愿望。
2.用思维导图或图画的方式把想要发明的东西从样子、功能等不同方面进行设计并用语言描述清楚。
3.与同学分享交流习作和图画,发现同桌习作中的优点,再看看能给同桌提出哪些好的建议。
本单元还安排了口语交际“说新闻“,口语交际训练要素有以下两点:1.准确传达信息。2.清楚、连贯地讲述。身为教师,我们首先应该思考两个问题:
问题1:为什么安排为“说新闻”?
问题2:如何做到“准确传达信息”“清楚、连贯地讲述”?
在信息发达的今天,我们通过报纸、网络、电视广播等都能看到新闻,新闻是我们放眼看世界的重要窗户,新闻是当今社会传递信息的一种重要途径,足以见得新闻的重要性。这说明学生应该在生活中培养主动阅读新闻的意识,关注身边发生的事情,逐步养成阅读新闻的习惯。
回答问题2之前,我们应该反思教学,在“用自己的话说说这块琥珀形成的过程”和“假如你是一个解说员,会怎样简明扼要的介绍恐龙飞向蓝天的演化过程”两次口头复述中,是否为口语交际做好铺垫?新闻具有时效性、广泛性、真实性。“说新闻”就要在说的过程中说明新闻的来源,并通过借助关键词或关键句,按照一定的顺序把新闻清楚、连贯地讲述,不随意更改内容。所以,本单元的口语交际训练目标可细化为以下四条:
1.有主动阅读新闻的意识,关注身边发生的事情,逐步养成阅读新闻的习惯。
2.反复阅读,通过抓住关键词或关键语句,按照一定的顺序把新闻清楚、连贯地讲述。
3.能够说清楚新闻的来源,不随意更改内容。
4.结合新闻内容,简单发表自己的看法。
三、单元设计思路
综合本单元的人文主题、语文要素和内容版块,可以判断主要属于“思辨性阅读与表达”和“整本书阅读”学习任务群。
通过单元学习内容的组织和任务的设计,要帮助学生在语文实践活动中达成这样的核心素养:运用合适的阅读策略(提问)能够促进对文本的理解。
教材为达成这一点创设自然科技主题情境,基于单元学习情境,将阅读提问能力延伸至实践运用、勾连儿童实际生活,促成素养形成的核心任务就可以设计为:
核心任务:创意发明展览会
这一核心任务主要生发于单元习作,“展览”的不是发明的作品,而是配上“设计图”的习作,展览会上,以自己的习作为基础,展示并介绍自己的“发明”,选出自己心目中最有“创意”的发明作品。
核心学习任务分解为以下子任务:
子任务一:修炼提出和解决问题的能手。
1.温故知新,唤醒知识经验,发布核心任务和成功标准。
四年级上册的第二单元和本单元是紧密相连的,上册第二单元阅读训练关注的中心:把思考和提问相结合,从不同角度提问,四年级下册第二单元不仅要提问,还要试着解决问题。通过两个单元导语页的对比,既唤醒了学生关于自主阅读提问的相关知识,同时也让学生明确本单元的另一阅读要素:试着解决问题。这一要素的落实可结合本单元的交流平台,让学生掌握解决问题的几种方法。这样学生在自主阅读课文时,既能复习巩固学到的提问方法,又能结合交流平台提供的办法试着去解决问题。
在激发兴趣的基础上发布核心学习任务和单元学习成功标准。
2.巧用问题清单,激发思考。
本单元的四篇课文都是科普类文章,这类文章介绍的事物离学生有一定的距离,并且问中会出现较多的难懂的术语,这就导致学生读起来会有一定的困难,通过问题清单能在一定程度上减轻学生的畏难心理。学生可以先通过结合上下文和查资料的方式解决自己能解决的问题,再带着自己不能解决的问题进入到课堂中,在课堂中通过小组的分享与交流以及全班的思维碰撞,在此过程中试着解决问题清单中的问题。
3.借助图表,提取重要信息,解决问题。
本单元的三篇精读课文的课后题都有与提取信息相关的,比如:《琥珀》:用自己的话说说这块琥珀形成的过程;《飞向蓝天的恐龙》:加入你是一个解说员,会怎样简明扼要的介绍恐龙飞向蓝天的演化过程?《那你技术就在我们身边》:“纳米技术就在我们身边”“纳米技术可以让人们更加健康”,选择其中一句话,结合课文内容和查找的资料,说说你的理解。这三个问题都是课文内容理解的重难点,因此可以通过图表的方式,降低难度,帮助学生提取文中的重要信息,梳理文意。《千年圆梦在今朝》文章比较长,提到的内容也比较多,但有一条时间线索贯穿起来,通过这条线索的梳理,自然也就把文意梳理清楚了。
子任务二:给奇思妙想插上翅膀
本单元的习作训练要素是:展开奇思妙想,把自己想发明的东西写清楚。对于想象力比较好的学生来说这很简单,但对于想象力比较弱的学生来说,没有恰当的提示和激发是很难进行想象的。但是本单元《纳米技术就在我们身边》的课后选做:如果你利用纳米技术,你会把它运用到生活中的哪些地方?发挥想象说一说,语文园地中“词句段运用”的旧词新意的交流以及习作里给的一些提示,将这三种素材结合起来,能很好地激发学生的想象力。
光有想还不够,要如何把奇思妙想用语言描述清楚?可以从样子和功能通过思维导图的方式列出来,这就给写作时提供了清晰的思路。
先将自己的“发明”画出来,或者制作设计图,然后撰写与自己的“发明”有关的介绍和故事。
子任务三:举办创意发明展览会,评选自己心目中的“最创意”。
1.明确展览和评选的标准。
2.布展。
3.举办创意发明展览会。
附:
《5 琥珀》学习单
1.将课文认真读一遍,圈出自己不认识的字和不熟悉的词语,可以边读边学习字词,也可以将不影响阅读的字词在读完一遍课文后集中学习。
检查一下自己《词语表》中的词语都会吗?选择5个,写一段意思连贯的话(可在最后完成)。
2.再读课文,做两件事:一是批注自己不懂的问题,二是分清楚课文中哪些内容写的是推测的故事。
3.试着解决不懂的问题,并标注一下自己的解决方法是怎样的。
4.根据课文内容,一边回顾一边画出这个琥珀的形成过程。
松脂包住苍蝇和蜘蛛——
5.三读课文,在推测的故事内容旁边批注推测的依据。
6.对比“阅读链接”和课文有关内容,你发现表达上有什么不同?
《6 飞向蓝天的恐龙》学习单
1.读第一遍:边学习字词,边批注不懂的问题。
(1)检查一下自己《词语表》中的词语都会吗?选择5个,写一段意思连贯的话(可在最后完成)。
(2)读一读下面这句话,看看自己有什么地方读不明白,再在文中画其他读不明白的句子。
辽西的发现向世人展示了恐龙长羽毛的证据,给这幅古生物学家们描绘的画卷涂上了点睛之笔。
2.读第二遍:尝试解决自己不懂的问题,标注解决的方法。
3.读第三遍:用思维导图表示恐龙是怎样飞向蓝天的演化过程,然后练习像解说员一样进行解说。
4.小练笔,先读一读片段,想一想加点部分有什么特点,再仿写一段话。
《7 纳米技术就在我们身边》学习单
1.读第一遍:边学习字词(读准科技术语,如“碳纳米管”“病灶”等),边批注不懂的问题。
检查一下自己《词语表》中的词语都会吗?选择5个,写一段意思连贯的话(可在最后完成)。
2.读第二遍:
(1)圈出介绍什么是纳米和纳米技术的句子,看看课文是怎样向读者介绍的;
(2)列出文中介绍的纳米技术应用的例子。
(3)解决不懂的问题,标注方法。
3.如果你掌握了纳米技术,希望运用它来做些什么,发挥想象,写下来。
《8* 千年梦圆在今朝》学习单
1.回顾梳理,在学习前面三篇课文时,运用了哪些方法解决不懂的问题,写下来。
2.查阅资料,了解我国在航天领域的最新成就,写下来。
3.读课文,批注不懂的问题并试着运用不同的方法解决。
4.梳理课文信息,将中华民族千年来是怎样一步步实现飞天梦的,用思维导图画出来。
5.画出并摘抄课文描写我国第一颗人造卫星发射成功和神舟五号飞向太空的句子,说说这样描写让你体会到了什么。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