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编版语文四年级下册第三单元整体学习任务设计

文档属性

名称 统编版语文四年级下册第三单元整体学习任务设计
格式 doc
文件大小 393.0K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4-03-14 07:45:45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统编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下册
第三单元“轻扣诗歌大门”学习任务设计
一、单元教材解读
统编教材四年级下册第三单元以单元整组的形式集中呈现了现代诗,选编了不同作家、不同风格的四篇中外现代诗作品,分别是冰心的《短诗三首》、艾青的《绿》、苏联诗人叶赛宁的《白桦》和戴舒望的《在天晴了的时候》,旨在引导学生走进丰富多彩的诗歌世界,初步了解现代诗的一些特点,体会诗歌表达的情感。“初步了解”规定了把握现代诗教学的度,即引导学生直观的、感性的了解,不需要很全面,也不需要很深刻。
教学时,教师首先需要设计形式多样的朗读活动,引导学生自由的读、反复的读、朗朗的读,在朗读过程中,结合自己的生活体验和阅读经验去想象、品味、感悟、体会诗歌表达的情感;其次组织交流活动,鼓励学生勇于表达,充分交流,学会结合具体的诗歌文本信息,结合自己的生活体验和阅读经验,把自己的发现、想法或感受说清楚;最后引导并帮助学生提炼观点,了解诗歌的“一些特点”,即“交流平台”提炼出的三点:一是“有节奏感”,二是“语言独特”,三是“真挚感情”,当然,还可以带领学生了解“日积月累”中外名人对诗歌的理解。
本单元以“轻叩诗歌大门”为主题安排了一次单元内嵌式的综合性学习活动,要求学生“根据需要收集资料,初步学习整理资料的方法”,本次综合性实践活动依托于课文编排了三次实践活动——开启阶段要求学生从多种途径收集喜欢的诗歌,做一个摘抄本;推进阶段要求学生试着写诗,表达出自己的感受;成果阶段要求学生进一步根据需要整理资料,并通过合作编诗集、办诗歌朗诵会等方式展示收集和整理资料的成果。
二、单元学习任务
通过梳理发现,本单元是以现代诗歌为主题和内容的单元,同时也是一个综合性学习单元,两者之间存在着目标与内容的交叉与重复,教学时需要明确本单元所承担的任务:
第一,阅读鉴赏不同作者、不同风格的中外现代诗作品,感受诗歌的魅力;
第二,通过阅读报纸、杂志、书籍等方式,收集自己喜欢的现代诗,还可以创作自己的诗,尝试运用诗歌的方式表达自己的感受,在此过程中初步了解现代诗的一些特点,体会诗歌表达的情感;
第三,通过自己喜欢的形式(合作编小诗集、举办诗歌朗诵会)向周围的人展示自己的学习成果。
基于此,本单元的学习任务主题可以确定为“轻叩诗歌的大门”。
三、单元设计思路
根据本单元的三项学习任务,本单元重要的学习内容主要有:第一,基于真实学情,选择一个学生感兴趣的关于现代诗的话题,通过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的交流,自然而然的开启“轻叩诗歌的大门”的单元学习。二是学生自主朗读冰心的《短诗三首》、艾青的《绿》、苏联诗人叶赛宁的《白桦》和戴舒望的《在天晴了的时候》,结合自己的生活体验和阅读经验想象画面,体会诗歌表达的情感,在此基础上,教师组织学生进行充分的交流,鼓励学生结合具体诗歌文本信息,把自己的发现、想法或感受说清楚。三是鼓励学生运用诗歌的形式表达自己的情感,可以结合课文内容进行仿写,也可以创作属于自己的诗歌。
单元主题情境:轻扣诗歌大门
子任务一:“遇见”诗歌
活动1 联结经验,认识体验 1课时
活动2 交流话题,开启课程 1课时
子任务二:“亲近”诗歌
活动1 赏析诗歌,体会情感 4课时
活动2 收集诗歌,感受魅力 2课时
子任务三:“拥抱”诗歌
活动1 创作诗歌,表达情感 1课时
活动2 开展活动,诗意生活 1课时
四、学习活动设计
单元导语、学习提示、活动提示、阅读链接和语文园地等板块构成了单元的学习资源,如何整合学习情境、学习内容、学习方法和学习资源,引导学生在言语实践活动中提升语文素养,是教师亟待思考的问题,基于此,教师要结合具体学情优化和细化学习活动和教学过程,让学生置身于一个真实的学习情境中,最大限度地激发全体学生参与到任务学习中来。
不仅如此,这些任务还要具有整合性和结构化。整合性是指设计任务时要把识字与写字、阅读与鉴赏、表达与交流、梳理与探究整合在一起,分中有合,共同服务于学生语言素养的提升;结构化是指这些任务从内容到形式,从课内到课外,从阅读到表达,都是一个有逻辑联系的整体。结合上述内容,本单元学习任务的学习活动和组织实施设计如下:
子任务一:“遇见”诗歌
【学习目标】
1.能通过联结学生已有的经验,唤醒他们已有的现代诗体验。
2.能通过交流感兴趣的与现代诗有关的话题,激发学生主动阅读和赏析现代诗的意愿。
【活动过程】
活动1 联结经验,认识体验
1.创设情境,单元导入
导语:诗歌作为一种古老而艺术的文学体裁,叩击着一代又一代人的心灵,华夏民族的诗歌起源最早可追溯到上古时期,那时候受地域影响,信息闭塞,聪慧的劳动人民就将写好的诗变成歌,口耳相传,流传至今。今天,让我们一起“轻叩诗歌的大门”,让我们一起用美丽的眼睛看世界吧。
2.带入情境,唤醒经验
导语:诗歌,对于你我而言并不陌生,我们每天早晨都会通过吟诵华德福的《感恩诗》开启我们一天的学校生活。入学四年来,每天的晨诵时间,我们都在用美丽的眼睛看着这个世界,你现在能回忆起之前我们读过的诗歌吗?
(指名学生诵读学过的诗歌)
活动2 交流话题,开启课程
话题一:说说自己熟悉的古代诗人。
话题二:联结“语文园地”的“识字加油站”,说说自己熟悉的诗人以及他的作品。
话题三:说说自己觉得有意思的现代诗以及作者。
话题四:尝试将古诗词和现代诗放在一起比较,说说自己的发现。
话题五:与他人分享自己最喜欢的现代诗,说说喜欢的理由。
子任务二:“亲近”诗歌
【学习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现代诗,能结合自己的观察和体验,通过想象和联想,感悟诗歌中的优美语言和形象,体会诗歌表达的情感。
2.能通过多种途径阅读、收集、积累更多的诗歌,能结合自己的生活体验,通过联想和想象感受诗歌的表现力,能用口头或书面方式表达自己的阅读感受。
【活动过程】
活动1 赏析诗歌,体会情感
1.自主阅读欣赏《短诗三首》、《绿》、《白桦》和《在天晴了的时候》。通过组织多种形式的朗读活动,引导学生把诗歌读正确读流利,读出节奏韵律感。
2.引导边读边想象诗人描写的画面、情景,在关键词句旁批注自己的感受或想法,体会诗歌表达的情感。
3.组织交流分享对诗歌的感受或想法,引导学会以具体的诗句为依据,结合经验把自己的发现、感受或想法说清楚。
活动2 收集诗歌,感受魅力
1.为学生提供更多的教学资源,如《繁星·春水》、《向着明亮那方》、《妹妹的红雨鞋》、《阁楼上的光》、《写给孩子们的诗》等书籍,鼓励学生把自己喜欢的诗歌摘抄下来,为喜欢的诗歌找一个“家”(摘抄本)。
2.利用每天晨诵时间,互相赠送彼此一首现代诗,分享交流想法,并说明赠送理由,朋友之间可以互相交换诗歌摘抄本,或当作礼物赠予他人。
子任务三:“拥抱”诗歌
【学习目标】
1.能模仿或创作诗歌,表达自已的情感。
2.能通过合作编诗集、举办诗歌朗诵会等形式,享受诗意生活。
【活动过程】
活动1 创作诗歌,表达情感
1.联结“语文园地”的“词句段运用”和《在天晴了的时候》的“学习提示”,按照提示,仿照示例,用诗的形式表达自己的想法或感受。
2.鼓励尝试当个“小诗人”,创作属于自己的诗歌,以年级为平台,以诗会友,结识更多喜欢欣赏诗歌,乐于用诗歌表达情感的朋友。
活动2 开展活动,诗意生活
1.把自己收集的诗和自己写的诗,按照一定顺序编排,如诗人、内容、形式等角度,给诗歌分类,为每首诗歌配上独一无二的插图,最后为自己的诗集设计封面封底,取个诗意的名字,形成原创诗集。
2.以班级或年级为单位,举办诗歌朗诵会,由学生自行策划、组织,教师提供必要辅助。
活动成果作为表现性评价作为期末学生评价等级的重要参照。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