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单元 生物圈中的人
第二章 人体的营养
能力提升卷
选择题
1.下表列出了甲、乙、丙、丁、戊5种食物(各100克)中除水和无机盐以外的主要成分。据表分析,不正确的是( )
食物 糖类 (克) 脂肪 (克) 蛋白质 (克) 维生素A (毫克) 维生素C (毫克) 维生素D (毫克)
甲 0.4 90 6 4 7 40
乙 48.2 7 38 40 12 0
丙 8.8 9.5 65 7 10 14
丁 52 0.1 2.2 0 1 0
戊 18 2 6 3 220 0
A.有利于坏血病患者食用的食物是戊 B.有利于防治夜盲症的食物是乙
C.有利于儿童预防佝偻病的食物是甲 D.能提供最多能量的食物是丁
2.某研究小组对不同食物中的能量进行测定,实验结果如下表所示。分析正确的是( )
食物名称 核桃仁 花生仁 黄豆
质量(克) 20 20 20
水(毫升) 50 50 ①
温度上升(℃) 3 2.2 1.4
A.表中①应是30
B.要获得准确的测量结果,必须在食物完全燃烧尽时读数
C.实验中水吸收的热量等于这些食物实际所含的能量
D.三种食物中,含能量最多的是黄豆
3.在比较测量不同果蔬中维生素C的含量实验中,下列做法中不正确的是( )
A.本探究活动经过了研磨、过滤和滴定三个步骤
B.测试不同的果蔬时,应使用同一支滴管,并在每次使用前用蒸馏水冲洗干净
C.用滴管吸取某种果蔬提取液,边滴边振荡,直至试管中的颜色褪为无色为止,此时记录所用提取液的滴数
D.为快速提取果汁,可借助生活中的榨汁机
4.人缺乏维生素会影响正常的生长和发育,导致患一些疾病,如患夜盲症、神经炎、佝偻病、坏血病分别是缺乏( )
①维生素A②维生素B1③维生素D④维生素C
A.②①③④ B.①③②④ C.①②③④ D.②①④③
5.某小组利用如图所示装置进行“测定常见种子所含能量”的实验,相关内容如表格所示。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食物名称 花生仁 黄豆 核桃仁 大米
质量(克) 20 m 20 20
水(毫升) 30 30 30 30
温度上升(℃) 2.2 1.4 3.1 1.3
注:1ml水温每升高1℃需要4.2×10-3千焦的热量
A.实验中,m的数值应该为20,经计算1克黄豆所含能量约为8.82焦
B.大米含能量相对较少是因为含脂肪少
C.为提高实验结果的可靠性需进行重复实验,并尽可能减小误差
D.多种原因导致测得的食物热价一般比实际热价高
6.下列关于营养物质在人体中的作用,叙述正确的是( )
A.脂肪是主要的供能物质
B.碘摄入不足易贫血
C.人体的各项生命活动都离不开水
D.缺乏维生素C易患佝偻病
7.对体重超标的人来说,多食用膳食纤维含量丰富的食物既可以消除饥饿感,又有利于体重的控制。下列食物中含膳食纤维较少的是( )
A.卷心菜 B.青菜 C.豆腐 D.西兰花
8.如图表示人体对营养物质的消化和吸收部分过程。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
A.若②为胃液,则①是胃腺 B.若④为氨基酸,则①一定是肠腺
C.若②含有脂肪酶,则①一定不是肝脏 D.若④为毛细血管,则③表示消化过程
9.下列对于图中器官功能的叙述中,哪项是错误的( )
A.②能消化蛋白质
B.③分泌的消化液含有消化糖类、蛋白质和脂肪的酶
C.④是吸收营养物质的主要器官
D.肝炎病人怕吃油腻的食物,原因是①分泌的胆汁中含有消化脂肪的酶
10.图示“唾液淀粉酶对淀粉的消化作用”的实验步骤,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此实验操作步骤正确的顺序是④①③②
B.两试管中滴加等量的清水和唾液构成对照
C.滴加碘液后可观察到2号试管中溶液变成蓝色
D.将两试管置于37℃保温利于唾液淀粉酶发挥作用
11.图甲表示温度对淀粉酶活性的影响;图乙表示将一定量的淀粉酶和足量的淀粉混合后,麦芽糖积累量随温度变化的情况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To表示淀粉酶催化反应的最适温度
B.图甲中,Ta、Tb时淀粉酶催化效率都很低,但对酶活性的影响有本质的区别
C.图乙中Tb到Tc的曲线表明随温度的升高,麦芽糖不再增加,酶的活性已达到最大
D.图乙中A点对应的温度为To左右
12.关于人体消化的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食物消化的主要场所在小肠 B.淀粉初始消化的部位在口腔
C.肝脏是最大的消化腺,分泌的胆汁含有消化酶 D.维生素属于小分子有机物,是不需要消化的
13.图为人体消化系统的部分结构示意图,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③是胃,能初步消化蛋白质 B.②是小肠,是消化和吸收的主要场所
C.⑤是大肠,没有消化功能 D.①是肝脏,它分泌的胆汁中含有消化脂肪的酶
14.图是小肠的结构,下列有关描述正确的是( )
A.a内有多种消化酶,是与其吸收功能相适应的
B.b为环形皱襞,上有小肠绒毛,二者可以增加小肠消化和吸收的表面积
C.c为小肠绒毛,由一层上皮细胞构成,小肠内的所有物质都可以通过它进入到毛细血管中
D.血液流经小肠后,其内的营养物质和氧气的含量都增加
15.学习生物学知识时我们经常用图像建模。下列分析有误的是( )
A.图甲中饭后1小时(BC段)的血糖含量大幅上升,主要原因是糖类被消化吸收
B.图乙表示夏季晴朗一天内植物两项生理活动强度的变化曲线,Ⅱ表示光合作用
C.图丙表示大豆萌发成幼苗过程中鲜重和有机物含量的变化曲线,②代表有机物
D.图丁中曲线Ⅲ表示脂肪的消化过程,最终在器官d内被消化成了甘油和脂肪酸
16.下列有关人类消化作用的叙述,错误的是( )
A.大肠壁的黏膜有很多皱襞及绒毛
B.口腔能初步消化食物,但几乎不吸收养分
C.胃液和小肠液都能参与牛奶的消化
D.胆汁不能将脂肪分解为脂肪酸和甘油
17.在试管内加入2mL的食用油,再加入新配制的“X消化液”1ml,充分振荡后,置于37°C的温水中5min,发现植物油消失了。则“X消化液”成分最可能是( )
A.唾液、胃液、肠液 B.胃液、胆汁
C.胰液、肠液、胆汁 D.胃液、胰液
18.下图是人体消化系统的一部分,在W区不会发生的是( )
A.蛋白质被分解为氨基酸 B.脂肪被乳化成脂肪微粒
C.出现胰液、肠液和胆汁 D.出现肝脏形成的消化酶
19.如图中能分泌消化液但消化液不含消化酶的器官是( )
A.① B.② C.③ D.④
20.如图表示人体消化道内吸收营养物质的一种结构。下列关于该结构的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A.该结构位于大肠 B.该结构称为皱襞
C.该结构能分泌腺消化液 D.该结构增大了消化和吸收的面积
21.如图是血液流经小肠绒毛后某物质的浓度变化,该物质最可能( )
A.氧气 B.葡萄糖 C.胰岛素 D.血红蛋白
22.肠道显微胶囊是一种用于诊断胃肠道疾病的可吞咽式小型设备(如图甲),它可以短时间捕捉到消化道内的三维图像。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胃部检查时,显微胶囊经过的结构①是消化道中最长的一段
B.显微胶囊能检测结构②的病变情况
C.显微胶囊可进入结构⑥,此处是消化食物的主要场所
D.若结构⑤病变,则它分泌进入消化道的胰岛素会减少
23.吃得健康成为人们的追求。下列符合合理营养或食品安全要求的是( )
A.炒菜多放盐味道好
B.用变质的食物饲喂家畜,不能浪费
C.有“虫眼”的蔬菜一定安全
D.一日三餐,按时进餐
24.周末妈妈准备做一顿丰盛的午餐,她列出了菜单:可乐鸡翅、鱼香肉丝、麻婆豆腐、西湖牛肉羹,主食米饭。从合理营养的角度,你建议妈妈增加下列哪个菜( )
A.油焖大虾 B.红烧肉 C.麻酱生菜 D.炒鸡蛋
25.《黄帝内经》记载“五谷为养,五果为助.五畜为益,五菜为充。”下列关于平衡膳食宝塔图和合理膳食的说法,不科学的是( )
A.①层的“五谷”为我们的膳食提供了主要的能量来源
B.②层的“五果、五菜”能为人体提供多种维生素和无机盐
C.青少年成长过程中需要大量营养物质,应以③④⑤层为主要食物来源
D.每天摄入总能量中,早、中、晚餐能量摄入比例应为3:4:3
二、非选择题
26.市售奶茶是广受同学们喜爱的饮品。科研人员研究了奶茶对人体健康的影响。
(1)糖和脂肪是食物中重要的有机营养物质,可为生命活动提供 ,但奶茶中二者的含量偏高。
(2)科研人员用正常饲料和高糖高脂饲料饲喂小鼠,观察并检测小鼠小肠的变化。
①小鼠小肠绒毛(如图1)由 层上皮细胞构成,细胞种类多样,其中的肠道干细胞可以通过分裂和 过程补充由于磨损、衰老等原因死亡的其他类型细胞,保证了小肠结构和功能的稳定。
②图2展示了分别用正常饲料和高糖高脂饲料连续喂养4周后,小肠绒毛上皮细胞的死亡情况。据图可知,高糖高脂饮食会使上皮细胞的死亡率 ,随着新细胞不断产生,小肠绒毛逐渐增长,由此导致其 能力提高,小鼠的体重明显高于正常饲料组。继续长时间用高糖高脂饲料喂养,发现小鼠小肠内出现了多处肿瘤。
(3)基于上述研究,对于饮用市售奶茶你有什么建议: 。
27.米饭和馒头是我国餐桌上的主食,它们的淀粉含量略有差异。我国不同地区的人对主食的偏好不同,那么,他们消化淀粉的能力是不是也有差异呢
(1)根据食物在消化道中的消化吸收的过程,淀粉首先在口腔中被初步消化分解,其消化分解的最终产物是 被 吸收(填写器官),并通过细胞的呼吸作用为生命活动提供能量。
(2)科技小组的同学们利用所学知识进行了调查研究。将在校生按照其惯常主食偏好,分成米饭组、馒头组、以米饭和馒头为主食的混合组,分别测试三组受试者的唾液对淀粉的消化能力。检验方法及结果如图所示。
①37℃水浴是在模拟 ,以保证唾液淀粉酶的活性;
②向稀碘液中滴入混合液后,若颜色 (变蓝/不变蓝),说明此时试管中所有淀粉都被分解,即可完成检验,记录检验次数,为减少实验误差,求 。
③根据实验结果判断,三组受试者的唾液对淀粉的消化能力从强到弱的排列顺序为 。
28.小肠是人体食物消化和吸收营养物质的主要器官。
(1)食物中的营养物质被消化后,经过小肠内表面的上皮细胞进入 的过程叫做吸收。
(2)小肠内表面有许多环形皱襞,皱襞上还有大量突起,即[①] ,增加了小肠的内表面积。图1中A、B为人体小肠的不同肠段,由图可知 肠段的环形皱襞数量更多,表面积更大。由此推测,不同肠段吸收能力不同。
(3)为验证上述推测,研究者选取若干家兔进行实验(小肠结构与人相似)。将家兔禁食12小时后,在与人体小肠A、B肠段对应的A'、B'部位用细绳结扎5厘米长的肠段,如图2所示。然后分别向两肠段内注入等量1%的葡萄糖溶液。30分钟后,检测两肠段内剩余葡萄糖含量,结果如下表。
组别 A'肠段 B'肠段
剩余葡萄糖含量 (“+”越多,葡萄糖含量越高) + ++
①本实验中,除了肠段内表面的 不同外,结扎肠段的长度、葡萄糖的注入量等方面需保持一致。
②家兔需禁食12小时的目的是避免小肠内 对实验结果的影响。
③根据实验结果可知,A'肠段葡萄糖的吸收量 B'肠段。由此得出的结论是: 。
29.人体通过消化系统获取营养,研究者常采用体外模拟实验的方式来揭开“人体消化与吸收”的奥秘。
(1)为研究淀粉能否直接被吸收,研究小组在玻璃管下方绑缚半透膜后装入淀粉液,置于盛有清水的大烧杯中,如图1所示,检验结果如表。
液体 滴加碘液
半透膜内 变蓝
烧杯内 不变蓝
①装置中半透膜模拟的是细胞结构中的 。
②烧杯内加入碘液后不变蓝的原因是 ,说明淀粉不能直接被吸收。
(2)为进一步探究淀粉在人体不同消化器官(烧杯标签所示)内的消化过程,研究小组做了如下图所示的处理,并充分反应。
试管编号 Ⅰ Ⅱ Ⅲ Ⅳ
淀粉含量 +++++ ++ +++++ -
注:“+”数量越多,代表含量越高,“-”表示没有
①Ⅳ号试管内加入的消化液是 ;各组的水浴温度均控制在37℃,目的是 。
②分析实验结果时,与 号试管相比,可知淀粉被各消化液消化的程度。
③Ⅲ试管出现该结果的原因是 。
④由实验结果可知:人体内能够消化淀粉的器官是 。
(3)淀粉最终被彻底分解为 (物质名称),才能被人体吸收。
30.大熊猫一直以高纤维素的竹子为食,却能保持圆润的体态。我国科学家揭开了大熊猫吃素也胖乎乎的奥秘。
(1)研究者监测大熊猫的季节性体重和食性变化,结果如图1。由此可知,一年中大熊猫吃竹笋的时间远少于吃 的时间,但是吃竹笋的季节大熊猫的体重增加显著。经食物营养成分对比后发现,竹笋中蛋白质含量更高,该物质是 的重要原料。
(2)为弄清食笋使大熊猫体重增加更多的原因,研究者以小鼠为实验动物,探究食叶季节与食笋季节大熊猫肠道菌群对体重的影响,实验如下。
甲组 乙组 丙组
肠道无菌小鼠 8只 8只 8只
菌群移植 生理盐水 ? 食笋季节的大熊猫肠道菌群
食物 投喂相同竹粉饮食
记录结果 记录移植7、14、21天后小鼠的体重,结果如图2
①实验所采用的小鼠均为肠道无菌小鼠,目的是 。
②给乙组小鼠移植的是 。
③根据图2的实验结果,可以得出的结论是 。
(3)对大熊猫的肠道菌群分析发现,丁酸梭菌在食笋季节含量更高。小鼠移植食笋季节大熊猫肠道菌群后脂肪含量更多,可能与丁酸梭菌产生的丁酸盐有关。为验证这一推测,研究人员用含丁酸盐的食物饲喂肠道无菌小鼠,与饲喂不含丁酸盐食物的小鼠相比,若结果为 ,则说明丁酸盐可以加速脂肪合成。第四单元 生物圈中的人
第二章 人体的营养
能力提升卷
选择题
1.下表列出了甲、乙、丙、丁、戊5种食物(各100克)中除水和无机盐以外的主要成分。据表分析,不正确的是( )
食物 糖类 (克) 脂肪 (克) 蛋白质 (克) 维生素A (毫克) 维生素C (毫克) 维生素D (毫克)
甲 0.4 90 6 4 7 40
乙 48.2 7 38 40 12 0
丙 8.8 9.5 65 7 10 14
丁 52 0.1 2.2 0 1 0
戊 18 2 6 3 220 0
A.有利于坏血病患者食用的食物是戊 B.有利于防治夜盲症的食物是乙
C.有利于儿童预防佝偻病的食物是甲 D.能提供最多能量的食物是丁
【答案】D
【分析】人体需要的营养物质主要有糖类、脂肪、蛋白质、水、无机盐、维生素六大类,对人体各有不同的功能,不同的食物含有的营养成分不同。
【详解】A.维生素C维持正常的新陈代谢、维持骨肌肉和血液的正常生理作用,增长抵抗力,缺乏维生素C时患坏血症(牙龈出血)、抵抗力下降等,水果、新鲜蔬菜含有较多的维生素C。由表格数据可知:戊的维生素C含量最高(220毫克/100克),有利于坏血病患者食用,A正确。
B.缺乏维生素A时,人体会患夜盲症。夜盲症就是在暗环境下或夜晚视力很差或完全看不见东西。由表格数据可知:乙的维生素A含量最高(40毫克/100克),有利于防治夜盲症,B正确。
C.维生素D促进钙、磷吸收和骨骼发育,缺乏维生素D时引起佝偻病、骨质疏松等。由表格数据可知:甲的维生素D含量最高(40毫克/100克),有利于儿童预防佝偻病,C正确。
D.糖类、脂肪、蛋白质都是组成细胞的主要物质,并能为生命活动提供能量。糖类是主要的供能物质,能为人体提供能量;蛋白质是构成人体细胞的基本物质,与人体的生长发育以及细胞的修复和更新有重要关系,也能提供少量的能量;脂肪是备用能源,一般存储在皮下备用。同等质量的糖类和脂肪,脂肪能提供更多的能量,故能提供最多能量的食物是含脂肪最多(90克/100克)的甲食物,D错误。
故选D。
【点睛】了解人体需要的六大类营养物质,掌握各类营养物质对人体的主要作用,结合表中的数据,即可解答此题。
2.某研究小组对不同食物中的能量进行测定,实验结果如下表所示。分析正确的是( )
食物名称 核桃仁 花生仁 黄豆
质量(克) 20 20 20
水(毫升) 50 50 ①
温度上升(℃) 3 2.2 1.4
A.表中①应是30
B.要获得准确的测量结果,必须在食物完全燃烧尽时读数
C.实验中水吸收的热量等于这些食物实际所含的能量
D.三种食物中,含能量最多的是黄豆
【答案】B
【分析】(1)每克食物在体外充分燃烧时释放的热量,是食物的热价。食物的热价反映出食物中储存能量的多少。相同的水温度上升越多,吸收的热量越多,表明食品燃烧释放的能量越多。
(2)种子的成分包括有机物(包括淀粉、蛋白质和脂肪)和无机物(含水和无机盐)。种子中加热后碳化并可以燃烧的物质称为有机物,而加热后不可以燃烧的物质称无机物。
【详解】A.对照实验又叫单一变量实验,只有一个量不同。其它量皆相同的实验。只有一个变量,这就是实验中所有探究的问题,是可以改变的量,即不同的食物是该实验的变量。探究某种食物中含有能量的多少,食品的质量必须相同,因此实验中,①是50,A错误。
B.要获得准确的测量结果,必须在食物完全燃烧尽时读数,若食物燃烧灰烬凉透时,由于这一过程热量的散失,会导致数据偏低,B正确。
C.实验中水吸收的热量低于食物实际所含能量,因为食物燃烧时会向周围散失一部分热量,C错误。
D.从实验结果可以看出,花生仁、黄豆、核桃仁三种食物中,核桃仁释放的热量最多,因此含能量最多的是核桃仁,D错误。
故选B。
【点睛】注意实验所得的数据和食物实际所含的能量有差异。
3.在比较测量不同果蔬中维生素C的含量实验中,下列做法中不正确的是( )
A.本探究活动经过了研磨、过滤和滴定三个步骤
B.测试不同的果蔬时,应使用同一支滴管,并在每次使用前用蒸馏水冲洗干净
C.用滴管吸取某种果蔬提取液,边滴边振荡,直至试管中的颜色褪为无色为止,此时记录所用提取液的滴数
D.为快速提取果汁,可借助生活中的榨汁机
【答案】C
【分析】 实验原理:蔬菜和水果中含有维生素C,不同果蔬中维生素C的含量不同。维生素C具有一种奇妙的特性—它的水溶液能够使高锰酸钾溶液褪色,并且果蔬中维生素C含量越高,所滴菜汁或果汁的量就越少。根据这一特性,我们就可以测定出蔬菜或水果中维生素C含量的多少。
【详解】A.测量不同果蔬中维生素C的含量,探究这个问题,可使用的试剂是高锰酸钾溶液,实验过程可以分为研磨、过滤、滴定三个基本步骤,A正确但不符合题意。
B.为了保证实验的准确性,测试不同的果蔬时,应使用同一支滴管,并在每次使用前用蒸馏水冲洗干净,B正确但不符合题意。
C.用滴管吸取某种果蔬提取液,边滴边振荡,进行滴定。直至试管中的颜色褪为无色,且30s内不褪色,即为滴定终点,记下读数,C错误但符合题意。
D.为快速提取果汁,可借助生活中的榨汁机。如果是研磨,研磨不能过于剧烈,D正确但不符合题意。
故选C。
【点睛】测量不同果蔬中维生素C的含量实验的实验步骤和注意事项要谨记,要有严谨的思想。
4.人缺乏维生素会影响正常的生长和发育,导致患一些疾病,如患夜盲症、神经炎、佝偻病、坏血病分别是缺乏( )
①维生素A②维生素B1③维生素D④维生素C
A.②①③④ B.①③②④ C.①②③④ D.②①④③
【答案】C
【分析】维生素既不参与构成人体细胞,也不为人体提供能量,而且人体对它的需要量很小,但它对人体的各项生命活动有重要的作用;人体一旦缺乏维生素,就会影响正常的生长和发育,还会引起疾病。
【详解】患夜盲症是缺乏①维生素A,患脚气病是缺乏②维生素B1,患佝偻病是缺乏③维生素D,患坏血病是缺乏④维生素C,故选C。
【点睛】掌握维生素的作用、缺乏症、食物来源。
5.某小组利用如图所示装置进行“测定常见种子所含能量”的实验,相关内容如表格所示。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食物名称 花生仁 黄豆 核桃仁 大米
质量(克) 20 m 20 20
水(毫升) 30 30 30 30
温度上升(℃) 2.2 1.4 3.1 1.3
注:1ml水温每升高1℃需要4.2×10-3千焦的热量
A.实验中,m的数值应该为20,经计算1克黄豆所含能量约为8.82焦
B.大米含能量相对较少是因为含脂肪少
C.为提高实验结果的可靠性需进行重复实验,并尽可能减小误差
D.多种原因导致测得的食物热价一般比实际热价高
【答案】D
【分析】(1)每克食物在体外充分燃烧时释放的热量,是食物的热价。食物的热价反映出食物中储存能量的多少。相同的水温度上升越多,吸收的热量越多,表明食品燃烧释放的能量越多。(2)种子的成分包括有机物(包括淀粉、蛋白质和脂肪)和无机物(含水和无机盐)。种子中加热后碳化并可以燃烧的物质称为有机物,而加热后不可以燃烧的物质称无机物。
【详解】探究某种食物中含有能量的多少,食品的质量必须相同,因此实验中,①应该为20,据表中数据可见:1克黄豆所含的热量=(30×1.4×4.2)÷20=8.82焦,故A正确;从实验结果可以看出,花生仁、黄豆、核桃仁三种食物中,含能量最多的是核桃仁,大米主要成分是淀粉,含能量相对较少是因为含脂肪少,故B正确;要排除偶然因素造成的误差,应该设置重复组,多测几次,以减小误差,提高可信度,故C正确;部分热量散失到周围环境中;食物燃烧不充分,有些热量没有被释放出来;加热过程中试管也吸收一部分热量等,多种原因导致测得的食物热价一般比实际热价低,故D错误。故选D。
【点睛】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知道种子的成分以及有机物能燃烧;无机物不能燃烧。
6.下列关于营养物质在人体中的作用,叙述正确的是( )
A.脂肪是主要的供能物质
B.碘摄入不足易贫血
C.人体的各项生命活动都离不开水
D.缺乏维生素C易患佝偻病
【答案】C
【分析】食物中含有六大类营养物质:蛋白质、糖类、脂肪、维生素、水和无机盐,每一类营养物质都是人体所必需的。
【详解】A.糖类是人体最重要的供能物质,人体的一切活动,包括学习、走路、消化和呼吸等所消耗的能量(约70%)主要来自糖类,脂肪是人体内备用的能源物质,A错误。
B.碘是合成甲状腺激素的主要原料,碘摄入过少易患大脖子病。人体缺少含铁的无机盐会出现缺铁性贫血,伴随乏力、头晕等,B错误。
C.水是人体内不可缺少的重要物质,约占体重的60%-70%。水是细胞的主要组成成分之一.人体的各项生命活动都离不开水;人体内的营养物质和尿素等废物都必须溶解在水里才能进行运输,C正确。
D.缺乏维生素C易患坏血病,缺乏维生素D易患佝偻病,D错误。
故选C。
7.对体重超标的人来说,多食用膳食纤维含量丰富的食物既可以消除饥饿感,又有利于体重的控制。下列食物中含膳食纤维较少的是( )
A.卷心菜 B.青菜 C.豆腐 D.西兰花
【答案】C
【分析】膳食纤维能够促进胃、肠的蠕动和排空,被称为“第七营养素”。多吃一些芹菜等富含膳食纤维的食物,就会排便通畅 降低人体内过高的血脂和血糖,有利于维护心脑血管的健康。
【详解】ABD.膳食纤维大量存在于蔬菜水果和粗粮等食物中,卷心菜、青菜和西兰花都属于蔬菜,富含膳食纤维,ABD错误。
C.豆腐是以大豆种子为主要原料制作而成,主要含有蛋白质,含膳食纤维较少,C正确。
故选C。
8.如图表示人体对营养物质的消化和吸收部分过程。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
A.若②为胃液,则①是胃腺 B.若④为氨基酸,则①一定是肠腺
C.若②含有脂肪酶,则①一定不是肝脏 D.若④为毛细血管,则③表示消化过程
【答案】C
【分析】图中的①消化腺、②消化液;若③是消化,④是消化终产物;若④是毛细血管,③是吸收过程。
【详解】A.②胃液不会流入小肠肠腔,A错误。
B.若④为氨基酸,则①可能是肠腺或胰腺,B错误。
C.肝脏分泌的胆汁不含任何消化酶。若②含有脂肪酶,则①一定不是肝脏,C正确。
D.若④为毛细血管,则③表示吸收过程,D错误。
故选C。
9.下列对于图中器官功能的叙述中,哪项是错误的( )
A.②能消化蛋白质
B.③分泌的消化液含有消化糖类、蛋白质和脂肪的酶
C.④是吸收营养物质的主要器官
D.肝炎病人怕吃油腻的食物,原因是①分泌的胆汁中含有消化脂肪的酶
【答案】D
【分析】图中①肝脏分泌胆汁,不含消化酶,可以乳化脂肪。②胃,分泌胃液,含有胃蛋白酶,初步消化蛋白质。③胰腺,分泌胰液,含有消化糖类、脂肪和蛋白质的酶。④小肠分泌肠液,含有消化糖类、脂肪和蛋白质的酶。
【详解】A.②胃是消化道最膨大的部分,可以初步消化蛋白质,可以吸收少量的水、无机盐和酒精,A正确。
B.③胰腺,分泌胰液,含有消化糖类、脂肪和蛋白质的酶,B正确。
C.④小肠分泌肠液,含有消化糖类、脂肪和蛋白质的酶,是消化和吸收的主要场所,C正确。
D.①肝脏分泌胆汁,不含消化酶,可以乳化脂肪,肝炎病人怕吃油腻的食物,原因是肝脏分泌的消化液过少,影响了脂肪的消化,D错误。
故选D。
10.图示“唾液淀粉酶对淀粉的消化作用”的实验步骤,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此实验操作步骤正确的顺序是④①③②
B.两试管中滴加等量的清水和唾液构成对照
C.滴加碘液后可观察到2号试管中溶液变成蓝色
D.将两试管置于37℃保温利于唾液淀粉酶发挥作用
【答案】C
【分析】探究“唾液淀粉酶对淀粉的消化作用”的实验步骤:首先,在1.2号两支试管中各放入等量的馒头碎屑; 其次,向1.2号两支试管中分别加入2毫升清水和2毫升唾液; 再次,将两支试管放在37°C温水中水浴10分钟;最后,向两支试管中各滴加两滴碘液。
【详解】A.在探究“唾液淀粉酶对淀粉的消化作用”的实验中,要首先④将等量淀粉糊分别注入两支试管内,然后①向两支试管内分别滴加清水和唾液,后③将两支试管放入37°C的温水中,最后②向两支试管分别滴加碘液并观察现象。因此此实验操作步骤正确的顺序是④①③②,故A正确。
B.实验过程中,除向试管内分别滴加等量的唾液和清水这一条件不同外,其他条件完全相同,目的是保证有无唾液这一单一变量,形成对照,故B正确。
C.2号试管内滴加了唾液,唾液淀粉酶会将其中的淀粉分解,故滴加碘液后2号试管中溶液不变蓝,故C错误。
D.正常情况下,人体温度为37°C。将试管放入37°C 的环境中保温,是为唾液淀粉酶提供适宜的温度,使其活性保持最强,故D正确。
故选C。
11.图甲表示温度对淀粉酶活性的影响;图乙表示将一定量的淀粉酶和足量的淀粉混合后,麦芽糖积累量随温度变化的情况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To表示淀粉酶催化反应的最适温度
B.图甲中,Ta、Tb时淀粉酶催化效率都很低,但对酶活性的影响有本质的区别
C.图乙中Tb到Tc的曲线表明随温度的升高,麦芽糖不再增加,酶的活性已达到最大
D.图乙中A点对应的温度为To左右
【答案】C
【分析】图甲表示温度对淀粉酶活性的影响,Ta~ To时,随着温度的升高,酶活性逐渐增强;To时酶活性最高,为淀粉酶的最适温度;To~Tb时,随着温度的升高,酶活性逐渐降低,直至失活;图乙是将一定量的淀粉酶和足量的淀粉混合后,麦芽糖积累量随温度变化的情况,A点时麦芽糖的积累速度最快,说明A点对应的温度为最适温度To,Tb~ Tc曲线表明随着温度的升高,麦芽糖的积累量不再上升,说明酶已经因高温而变性失活。
【详解】A.图甲中To时为淀粉酶的活性最高,所以To为淀粉酶的最适温度,A正确。
B.图甲中,Ta时淀粉酶的催化效率很低是因为低温下淀粉酶的活性受到抑制,Tb时淀粉酶催化效率很低是因为高温破坏了酶的空间结构,二者对酶活性的影响是有区别的,B正确。
C.图乙中Tb到Tc的曲线表明随着温度的升高,麦芽糖的积累量不再上升,是因为淀粉酶在高温下已经失活,而淀粉是足量的,没有被完全水解,C错误。
D.图乙中A点时,麦芽糖的积累速度最快,说明A点可能对应的温度最适宜,是淀粉酶催化反应的最适温度,相当于图甲中的To,D正确。
故选C。
【点睛】本题结合曲线图,考查影响酶活性的因素,重点考查温度对酶活性影响的相关知识,首先要求考生分析甲图,掌握温度为淀粉酶的影响情况;其次分析乙图,能结合甲图中温度对酶活性的影响情况,判断乙图中相应曲线段的情况。
12.关于人体消化的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食物消化的主要场所在小肠 B.淀粉初始消化的部位在口腔
C.肝脏是最大的消化腺,分泌的胆汁含有消化酶 D.维生素属于小分子有机物,是不需要消化的
【答案】C
【分析】食物中含有六大类营养物质:蛋白质、糖类、脂肪、维生素、水和无机盐,其中维生素、水和无机盐是小分子的营养物质,在消化道内不需经过消化即可被吸收;而淀粉、脂肪、蛋白质等大分子的、不溶于水的有机物,则必需在消化道内被分解为小分子的能溶于水的物质后才能被人体吸收。
【详解】A.小肠是消化食物的主要器官,这是与其结构特点相适应的:小肠长约5 ~6m,是消化道中最长的一段,小肠内具有肠液、胰液和胆汁等多种消化液,A正确。
B.消化道中能对淀粉进行初步消化的器官是口腔,口腔的唾液中有淀粉酶,能把淀粉初步分解为麦芽糖,麦芽糖和淀粉进入小肠后,被小肠中的肠液和胰液最终分解为葡萄糖,B正确。
C.肝脏是最大的消化腺,分泌的胆汁不含有消化酶,但能对脂肪进行物理消化,将脂肪颗粒乳化为脂肪微粒,C错误。
D.水、无机盐、维生素都属于小分子物质,这些小分子物质可以不经消化,直接被人体吸收。所以,维生素是一种小分子有机物,不需经过消化后就能直接被人体吸收,D正确。
故选C。
13.图为人体消化系统的部分结构示意图,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③是胃,能初步消化蛋白质 B.②是小肠,是消化和吸收的主要场所
C.⑤是大肠,没有消化功能 D.①是肝脏,它分泌的胆汁中含有消化脂肪的酶
【答案】D
【分析】①是肝脏,②是小肠,③是胃,④是胰腺,⑤是大肠,据此回答。
【详解】A.蛋白质在③胃中初步消化,在胃蛋白酶的作用分解成多肽。进入小肠后,在肠液和胰液的作用下被彻底分解成氨基酸,A正确。
B.②小肠是消化食物和吸收营养物质的主要场所,小肠长,有皱襞和小肠绒毛,内有多种消化液,绒毛壁和毛细血管壁都很薄,这些特点与消化和吸收功能相适应。因此,小肠是消化和吸收的主要器官,B正确。
C.⑤大肠能吸收水、无机盐和维生素,但没有消化功能,C正确。
D.①肝脏分泌的胆汁中没有消化酶,但它能使脂肪变成微小的颗粒,从而增加脂肪酶与脂肪的接触面积,起到促进脂肪分解的作用,D错误。
故选D。
14.图是小肠的结构,下列有关描述正确的是( )
A.a内有多种消化酶,是与其吸收功能相适应的
B.b为环形皱襞,上有小肠绒毛,二者可以增加小肠消化和吸收的表面积
C.c为小肠绒毛,由一层上皮细胞构成,小肠内的所有物质都可以通过它进入到毛细血管中
D.血液流经小肠后,其内的营养物质和氧气的含量都增加
【答案】B
【分析】小肠吸收和消化的结构特点:小肠长,长约5 ~6m;内表面有环形皱裴,皱襄上有小肠绒毛,大大增加了内表面积;绒毛壁薄,只一层上皮细胞构成,绒毛内含有丰富的毛细血管和毛细淋巴管;消化液种类多。
【详解】A.a小肠内有多种消化液,胰腺分泌的胰液,含有多种消化酶,小肠壁有肠腺,分泌含有多种消化酶的消化液,有利于消化食物,不是小肠与其吸收功能相适应的特点,A错误。
B.小肠的内表面有许多b环形皱襞,皱襞上有许多小肠绒毛,扩大了营养物质消化吸收的面积,适宜消化食物、吸收营养物质,B正确。
C.小肠是消化食物和吸收营养物质的主要场所,c小肠绒毛中含有毛细血管和毛细淋巴管,毛细血管吸收葡萄糖等物质进入血液循环,甘油和脂肪酸通过毛细淋巴管吸收进入淋巴循环,最后汇集于循环系统中,C错误。
D.小肠是吸收营养物质的主要场所,血液流经小肠后,其内的营养物质增加,二氧化碳的含量都增加,氧气减少,D错误。
故选B。
15.学习生物学知识时我们经常用图像建模。下列分析有误的是( )
A.图甲中饭后1小时(BC段)的血糖含量大幅上升,主要原因是糖类被消化吸收
B.图乙表示夏季晴朗一天内植物两项生理活动强度的变化曲线,Ⅱ表示光合作用
C.图丙表示大豆萌发成幼苗过程中鲜重和有机物含量的变化曲线,②代表有机物
D.图丁中曲线Ⅲ表示脂肪的消化过程,最终在器官d内被消化成了甘油和脂肪酸
【答案】B
【分析】(1)正常人的血糖浓度总是维持在一个稳定的水平上,这是因为胰岛分泌的胰岛素能调节体内糖的代谢。
(2)绿色植物在光下既能进行光合作用,又能进行呼吸作用,而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是相反的两个生理过程。
(3)蛋白质在胃内胃液的作用下初步分解,初步分解的蛋白质在小肠内消化液的作用下分解为氨基酸。糖类在口腔内唾液淀粉酶的作用下分解为麦芽糖,麦芽糖在小肠内消化液的作用下分解为葡萄糖。脂肪在小肠内胆汁的作用下乳化为脂肪微粒,脂肪微粒在小肠内消化液的作用下分解为甘油和脂肪酸。
【详解】A.由分析可知,正常人的血糖浓度总是维持在一个稳定的水平上。餐后,人体内刚吸收了大量的葡萄糖,血糖浓度会升高,即BC曲线升高,A正确。
B.光合作用吸收二氧化碳,释放出氧气,光合作用的条件是光照,缺少光照不能进行光合作用,呼吸作用吸收氧气,释放二氧化碳,在有光和无光的条件下均在进行,只要是活细胞在进行呼吸作用,分析图乙表示夏季晴朗一天内植物两项生理活动强度的变化曲线,Ⅱ表示呼吸作用,相对平稳,Ⅰ表示光合作用,故B错误。
C.大豆在萌发过程中,由于不断地吸水,其鲜重是不断增加,大豆幼苗还没长出叶前,植株不能进行光合作用,不能制造有机物,长出幼叶后在光照下进行光合作用,有机物不断增加,所以图丙表示大豆萌发成幼苗过程中鲜重和有机物含量的变化曲线,②代表有机物,故C正确。
D.食物的消化和营养物质的吸收过程:
图丁中曲线Ⅲ表示脂肪的消化过程,最终在器官d小肠内被消化成了甘油和脂肪酸,故D正确。
故选B。
16.下列有关人类消化作用的叙述,错误的是( )
A.大肠壁的黏膜有很多皱襞及绒毛
B.口腔能初步消化食物,但几乎不吸收养分
C.胃液和小肠液都能参与牛奶的消化
D.胆汁不能将脂肪分解为脂肪酸和甘油
【答案】A
【详解】试题分析:小肠壁的黏膜有很多皱襞及绒毛,扩大了消化吸收的面积,而大肠有皱襞,没有绒毛。口腔能初步消化淀粉,无吸收能力。胃对蛋白质有一定的消化能力,并能吸收少量的水、无机盐和酒精;小肠中具有肠液、胰液和胆汁等多种消化液,肠液和胰液中含有消化糖类、脂肪和蛋白质的酶,在这些酶的作用下,淀粉、蛋白质和脂肪被彻底分解为葡萄糖、氨基酸、甘油和脂肪酸。胆汁中不含消化酶,不能将脂肪分解为脂肪酸和甘油,但胆汁对脂肪有乳化作用,能把脂肪变成微小颗粒,增加了脂肪与消化酶的接触面积,从而有利于脂肪的消化。
考点:食物的消化和营养物质的吸收过程
17.在试管内加入2mL的食用油,再加入新配制的“X消化液”1ml,充分振荡后,置于37°C的温水中5min,发现植物油消失了。则“X消化液”成分最可能是( )
A.唾液、胃液、肠液 B.胃液、胆汁
C.胰液、肠液、胆汁 D.胃液、胰液
【答案】C
【分析】各种消化腺分泌的消化液对食物的消化能力是不同的,这是与不同的消化液含有的消化酶不同有关;例如唾液中只含有初步消化淀粉的酶,胃液中只含有初步消化蛋白质的酶,而胰液、肠液中含有消化糖类、脂肪和蛋白质的酶。
【详解】食用油的主要营养成分是脂肪,因此脂肪的消化需要胰液和肠液的参与,胆汁虽然不含消化酶,但胆汁对脂肪有乳化作用,使脂肪变成微小颗粒,增加了脂肪与消化酶的接触面积,有利于脂肪的消化;因此“X消化液”的成分可能含有肠液、胰液和胆汁,C正确。
故选C。
18.下图是人体消化系统的一部分,在W区不会发生的是( )
A.蛋白质被分解为氨基酸 B.脂肪被乳化成脂肪微粒
C.出现胰液、肠液和胆汁 D.出现肝脏形成的消化酶
【答案】D
【分析】食物的消化过程如图:
【详解】图中W是十二指肠,是小肠的开始部分。
A.蛋白质经过胃的初步消化,在小肠中被彻底消化成氨基酸,A不符合题意。
B.肝脏分泌的胆汁经过胆管流入十二指肠,胆汁不含消化酶,但对脂肪有乳化作用,B不符合题意。
C.小肠中有胰腺分泌的胰液、肝脏分泌的胆汁、肠腺分泌的肠液,C不符合题意。
D.由肝脏分泌的经胆管流入十二指肠的胆汁中不含消化酶,D符合题意。
故选D。
19.如图中能分泌消化液但消化液不含消化酶的器官是( )
A.① B.② C.③ D.④
【答案】A
【分析】消化系统由消化道和消化腺组成,图中①肝脏,②胃,③胰腺,④小肠。
【详解】A.①是肝脏是人体内最大的消化腺,能够分泌胆汁,胆汁不含消化酶,能对脂肪进行乳化作用,促进脂肪消化,A符合题意。
B.②是胃,胃内有胃腺,能分泌胃液,胃液里面含有胃蛋白酶,能对蛋白质进行初步消化,B不符合题意。
C.③是胰腺,胰腺分泌胰液,胰液中含有多种消化酶,可以消化多种营养物质,C不符合题意。
D.④是小肠,小肠是消化和吸收的主要器官,小肠内有肠腺,肠腺分泌肠液,肠液中含有多种消化酶,可以消化多种营养物质,D不符合题意。
故选A。
20.如图表示人体消化道内吸收营养物质的一种结构。下列关于该结构的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A.该结构位于大肠 B.该结构称为皱襞
C.该结构能分泌腺消化液 D.该结构增大了消化和吸收的面积
【答案】D
【分析】小肠是消化管中最长的一段,细长,有环形皱襞,小肠绒毛和微绒毛,增加了消化食物和吸收营养物质的面积,同时小肠壁、毛细淋巴管壁和毛细血壁都很薄,仅由一层上皮细胞构成,有利于营养物质的吸收,所以小肠是消化食物和吸收营养物质的主要场所。本图表示小肠绒毛结构图。小肠绒毛壁吸收的营养物质有水分、维生素、无机盐、甘油、脂肪酸、葡萄糖和氨基酸。
【详解】A.图示结构为小肠绒毛,位于小肠,A错误。
B.综上分析,该结构为小肠绒毛,B错误。
C.小肠里有胰腺和肠腺分泌的大量的消化液,其中有消化糖类、蛋白质和脂肪的酶,小肠绒毛不能分泌消化液,C错误。
D.小肠是消化管中最长的一段,细长,有环形皱襞,小肠绒毛和微绒毛,增加了消化食物和吸收营养物质的面积,D正确。
故选D。
21.如图是血液流经小肠绒毛后某物质的浓度变化,该物质最可能( )
A.氧气 B.葡萄糖 C.胰岛素 D.血红蛋白
【答案】B
【分析】小肠长约5~6 m,小肠内具有肠液、胰液和胆汁等多种消化液;小肠内壁有环形皱襞,皱襞上有小肠绒毛,增大了消化和吸收的面积;小肠绒毛内有毛细血管和毛细淋巴管,小肠绒毛壁、毛细血管壁、毛细淋巴管壁都只由一层上皮细胞构成,有利于营养物质的吸收。
【详解】小肠是消化和吸收的主要场所,当血液流经小肠绒毛时,血液中的氧气进入小肠绒毛,小肠绒毛产生的二氧化碳和吸收的葡萄糖等营养物质进入血液,此时的血液氧气的含量减少,二氧化碳等废物和葡萄糖等营养物质增多。题图的该物质浓度升高,选项中“葡萄糖”最合适,故B正确,ACD错误。
故选B。
22.肠道显微胶囊是一种用于诊断胃肠道疾病的可吞咽式小型设备(如图甲),它可以短时间捕捉到消化道内的三维图像。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胃部检查时,显微胶囊经过的结构①是消化道中最长的一段
B.显微胶囊能检测结构②的病变情况
C.显微胶囊可进入结构⑥,此处是消化食物的主要场所
D.若结构⑤病变,则它分泌进入消化道的胰岛素会减少
【答案】A
【分析】图中:①食道、②肝脏、③大肠、④胃、⑤胰腺、⑥大肠。
【详解】A.人体的消化道从上到下,依次是:口腔→咽→食管→胃→小肠→大肠→肛门。所以胃部检查是,显微胶囊可依次经过口腔→咽→食道→胃,①食道是消化道中最长的一段,A正确。
B.②肝脏位于消化道外,所以显微胶囊不可能进入结构②,B错误。
C.⑥是大肠,小肠是消化食物和吸收营养物质的主要场所,显微胶囊可通过:口腔、咽、食道、胃、小肠,进入大肠,C错误。
D.⑤为胰腺,胰岛属于胰腺的一部分,胰岛素是由胰岛分泌的,分泌后直接进入血液,D错误。
故选A。
23.吃得健康成为人们的追求。下列符合合理营养或食品安全要求的是( )
A.炒菜多放盐味道好
B.用变质的食物饲喂家畜,不能浪费
C.有“虫眼”的蔬菜一定安全
D.一日三餐,按时进餐
【答案】D
【分析】合理营养是指全面而平衡的营养。“全面”是指摄取的营养素(六类营养物质和膳食纤维)种类要齐全;“平衡”是指摄取各种营养素的量要合适(不少也不多,比例适当),与身体的需要要保持平衡。
【详解】A.高盐饮食会增加胃癌的发病率,长期食用就会慢性中毒,使人短寿、提前衰老。可见,“炒菜多放盐味道好”不符合合理营养的要求,A错误。
B.变质的食物里含有微生物代谢的终产物(毒素),如果用变质的食物饲喂家畜,可能导致家畜生病,B错误。
C.有虫眼的蔬菜可能是被虫子咬过又打的药,或一次药量太小,未把害虫杀死。因此,有“虫眼”的蔬菜也不一定安全,C错误。
D.为了保持身体健康,必须保证每日三餐、按时进食,在每日摄入的总能量中,早、中、晚餐的能量应当分别占30%、40%、30%左右,D正确。
故选D。
24.周末妈妈准备做一顿丰盛的午餐,她列出了菜单:可乐鸡翅、鱼香肉丝、麻婆豆腐、西湖牛肉羹,主食米饭。从合理营养的角度,你建议妈妈增加下列哪个菜( )
A.油焖大虾 B.红烧肉 C.麻酱生菜 D.炒鸡蛋
【答案】C
【分析】合理营养是指全面而平衡的营养。“全面”是指摄取的营养素(六类营养物质和膳食纤维)种类要齐全;“平衡”是指摄取各种营养素的量要合适(不少也不多,比例适当),与身体的需要要保持平衡。
【详解】人体需要的六大营养物质:蛋白质、糖类、油脂、维生素、无机盐和水。妈妈准备的午餐中:可乐鸡翅、鱼香肉丝、麻婆豆腐、西湖牛肉羹主要含有蛋白质和脂肪等,主食米饭含有淀粉等糖类。从合理营养的角度,还缺少提供维生素和无机盐的果蔬类,因此建议她增加“麻酱生菜”,而“油焖大虾 ”、“红烧肉”、“炒鸡蛋”主要含有的营养物质是蛋白质,故C正确,ABD错误。
故选C。
25.《黄帝内经》记载“五谷为养,五果为助.五畜为益,五菜为充。”下列关于平衡膳食宝塔图和合理膳食的说法,不科学的是( )
A.①层的“五谷”为我们的膳食提供了主要的能量来源
B.②层的“五果、五菜”能为人体提供多种维生素和无机盐
C.青少年成长过程中需要大量营养物质,应以③④⑤层为主要食物来源
D.每天摄入总能量中,早、中、晚餐能量摄入比例应为3:4:3
【答案】C
【分析】合理营养是指全面而平衡的营养。“全面”是指摄取的营养素(六类营养物质和膳食纤维)种类要齐全;“平衡”是指摄取各种营养素的量要合适(不少也不多,比例适当),与身体的需要要保持平衡。
【详解】A.①层的“五谷”为我们的膳食提供了淀粉,糖类主要的功能物质,A正确。
B.新鲜的水果和蔬菜富含各类维生素和无机盐,②层的“五果、五菜”能为人体提供多种维生素和无机盐,B正确。
C.钙是构成骨骼和牙齿的主要成分,蛋白质是构成组织细胞的基本物质,青少年成长过程发育较快,应多摄入③④层富含钙和蛋白质的食物,但不能作为主要食物来源,C错误。
D.合理膳食要求早、中、晚餐的能量摄入分别占30%、40%、30%。因此,每天摄入的总能量中,早、中、晚三餐比例为3:4:3,D正确。
故选C。
二、非选择题
26.市售奶茶是广受同学们喜爱的饮品。科研人员研究了奶茶对人体健康的影响。
(1)糖和脂肪是食物中重要的有机营养物质,可为生命活动提供 ,但奶茶中二者的含量偏高。
(2)科研人员用正常饲料和高糖高脂饲料饲喂小鼠,观察并检测小鼠小肠的变化。
①小鼠小肠绒毛(如图1)由 层上皮细胞构成,细胞种类多样,其中的肠道干细胞可以通过分裂和 过程补充由于磨损、衰老等原因死亡的其他类型细胞,保证了小肠结构和功能的稳定。
②图2展示了分别用正常饲料和高糖高脂饲料连续喂养4周后,小肠绒毛上皮细胞的死亡情况。据图可知,高糖高脂饮食会使上皮细胞的死亡率 ,随着新细胞不断产生,小肠绒毛逐渐增长,由此导致其 能力提高,小鼠的体重明显高于正常饲料组。继续长时间用高糖高脂饲料喂养,发现小鼠小肠内出现了多处肿瘤。
(3)基于上述研究,对于饮用市售奶茶你有什么建议: 。
【答案】(1)能量
(2) 一 分化 降低 吸收
(3)不要经常饮用市售奶茶(合理即可)
【分析】糖类、脂肪、蛋白质都是组成细胞的主要物质,并能为生命活动提供能量。糖类是主要的供能物质,能为人体提供能量;蛋白质是构成人体细胞的基本物质,与人体的生长发育以及细胞的修复和更新有重要关系,也能提供少量的能量;脂肪是备用能源,一般存储在皮下备用;水、无机盐、维生素不能提供能量。
【详解】(1)结合分析可知,糖和脂肪是食物中重要的有机营养物质,可为生命活动提供能量,但奶茶中二者的含量偏高。
(2)①小肠绒毛中有丰富的毛细血管和毛细淋巴管,小肠绒毛壁、毛细血管壁都是由一层上皮细胞构成的,有利于小肠对营养物质的吸收。干细胞是一种具有自我复制和多向分化潜能的原始细胞,在一定条件下可以分化成多种功能细胞或组织器官,医学界称为“万能细胞”。结合图1可知,小鼠小肠绒毛是由一层上皮细胞构成,细胞种类多样,其中的肠道干细胞可以通过分裂和分化过程补充由于磨损、衰老等原因死亡的其他类型细胞,保证了小肠结构和功能的稳定。
②据图2可知,正常饲料组死亡的上皮细胞更多,而高糖高脂饮食会使上皮细胞的死亡率降低。随着新细胞不断产生,小肠绒毛逐渐增长,由此导致其吸收能力提高,小鼠的体重明显高于正常饲料组。
(3)继续长时间用高糖高脂饲料喂养,发现小鼠小肠内出现了多处肿瘤。所以,对于饮用市售奶茶建议可以是:不要经常饮用市售奶茶(合理即可)。
27.米饭和馒头是我国餐桌上的主食,它们的淀粉含量略有差异。我国不同地区的人对主食的偏好不同,那么,他们消化淀粉的能力是不是也有差异呢
(1)根据食物在消化道中的消化吸收的过程,淀粉首先在口腔中被初步消化分解,其消化分解的最终产物是 被 吸收(填写器官),并通过细胞的呼吸作用为生命活动提供能量。
(2)科技小组的同学们利用所学知识进行了调查研究。将在校生按照其惯常主食偏好,分成米饭组、馒头组、以米饭和馒头为主食的混合组,分别测试三组受试者的唾液对淀粉的消化能力。检验方法及结果如图所示。
①37℃水浴是在模拟 ,以保证唾液淀粉酶的活性;
②向稀碘液中滴入混合液后,若颜色 (变蓝/不变蓝),说明此时试管中所有淀粉都被分解,即可完成检验,记录检验次数,为减少实验误差,求 。
③根据实验结果判断,三组受试者的唾液对淀粉的消化能力从强到弱的排列顺序为 。
【答案】(1) 葡萄糖
小肠
(2) 人体口腔内温度 不变蓝 平均值 馒头组>混合组>米饭组
【分析】(1)淀粉在口腔中开始被消化,在唾液淀粉酶的作用下分解成麦芽糖,当淀粉和麦芽糖进入小肠后,在肠液和胰液的作用下被彻底分解成葡萄糖。
(2)对照实验又叫单一变量实验,只有一个量不同。只有一个变量,这就是实验中所有探究的问题,可以改变的量。
(3)唾液中的唾液淀粉酶将馒头中的淀粉分解成麦芽糖;淀粉遇碘变蓝色是淀粉的特性,因此常用碘液来验证淀粉的存在。
【详解】(1)淀粉在口腔中开始被消化,在唾液淀粉酶的作用下分解成麦芽糖,当淀粉和麦芽糖进入小肠后,在肠液和胰液的作用下被彻底分解成葡萄糖。葡萄糖被吸收进入小肠绒毛的毛细血管,经肠静脉、下腔静脉后首先到达心脏的右心房,然后经过肺循环再回到心脏的左心房、左心室,最后经主动脉运离心脏,运至全身。所以,淀粉被分解的最终产物是葡萄糖,葡萄糖被小肠吸收。
(2)①37℃水浴是在模拟人体口腔内的温度,因为37℃的温度环境条件下唾液淀粉酶的活性最强。
②淀粉遇碘变蓝色是淀粉的特性,因此常用碘液来验证淀粉的存在。向稀碘液中滴入混合液后,若颜色不变蓝,说明此时试管中所有淀粉都被分解,即可完成检验,记录检验次数。为保证实验的准确性、避免实验的偶然性、减少实验的误差,需要对实验设置重复组,或进行多次实验,取其平均值。
③由图2实验结果可知,馒头组平均检验次数最少,说明馒头组同学的混合液不变蓝最快,因此唾液消化淀粉的能力最强,混合组次之,对淀粉消化能力最差的是米饭组的同学。所以,三组受试者的唾液对淀粉的消化能力从强到弱的排列顺序为:馒头组>混合组>米饭组。
28.小肠是人体食物消化和吸收营养物质的主要器官。
(1)食物中的营养物质被消化后,经过小肠内表面的上皮细胞进入 的过程叫做吸收。
(2)小肠内表面有许多环形皱襞,皱襞上还有大量突起,即[①] ,增加了小肠的内表面积。图1中A、B为人体小肠的不同肠段,由图可知 肠段的环形皱襞数量更多,表面积更大。由此推测,不同肠段吸收能力不同。
(3)为验证上述推测,研究者选取若干家兔进行实验(小肠结构与人相似)。将家兔禁食12小时后,在与人体小肠A、B肠段对应的A'、B'部位用细绳结扎5厘米长的肠段,如图2所示。然后分别向两肠段内注入等量1%的葡萄糖溶液。30分钟后,检测两肠段内剩余葡萄糖含量,结果如下表。
组别 A'肠段 B'肠段
剩余葡萄糖含量 (“+”越多,葡萄糖含量越高) + ++
①本实验中,除了肠段内表面的 不同外,结扎肠段的长度、葡萄糖的注入量等方面需保持一致。
②家兔需禁食12小时的目的是避免小肠内 对实验结果的影响。
③根据实验结果可知,A'肠段葡萄糖的吸收量 B'肠段。由此得出的结论是: 。
【答案】 血液(血浆) 小肠绒毛 A 环形皱襞的数量 原有葡萄糖 大于 不同肠段吸收能力不同,且环形皱襞量数量越多,吸收能力越强
【分析】本题考查的是消化系统的组成,首先明确消化系统包括消化道和消化腺两部分。小肠是消化和吸收的主要器官,根据小肠的结构特点及对照实验的原则分析解答。
【详解】(1)食物在消化管内被分解成结构简单,而可被吸收的小分子物质的过程就称为消化。这种小分子物质透过消化管黏膜上皮细胞进入血液的过程就是吸收。
(2)小肠内壁有环形皱襞,皱襞上有①小肠绒毛,增大了消化和吸收的面积;小肠绒毛内有毛细血管和毛细淋巴管,绒毛壁、毛细血管壁、毛细淋巴管壁都是由一层上皮细胞构成的,有利于营养物质被吸收。图1中A、B为人体小肠的不同肠段,由图可知A肠段的环形皱襞数量更多,表面积更大。
(3)①对照实验:在探究某种条件对研究对象的影响时,对研究对象进行的除了该条件不同以外,其他条件都相同的实验。本实验中,除了肠段内表面的小肠绒毛不同外,结扎肠段的长度、葡萄糖的注入量等方面需保持一致。
②家兔需禁食12小时的目的是避免小肠内原有的葡萄糖对实验结果的影响。
③根据实验结果可知,A′肠段葡萄糖的吸收量大于B′肠段。由此得出的结论是:不同肠段吸收能力不同,小肠的上端吸收能力强。
【点睛】消化系统的结构和功能是考试的重点,要好好掌握,可结合消化系统的组成图来帮助理解和记忆。
29.人体通过消化系统获取营养,研究者常采用体外模拟实验的方式来揭开“人体消化与吸收”的奥秘。
(1)为研究淀粉能否直接被吸收,研究小组在玻璃管下方绑缚半透膜后装入淀粉液,置于盛有清水的大烧杯中,如图1所示,检验结果如表。
液体 滴加碘液
半透膜内 变蓝
烧杯内 不变蓝
①装置中半透膜模拟的是细胞结构中的 。
②烧杯内加入碘液后不变蓝的原因是 ,说明淀粉不能直接被吸收。
(2)为进一步探究淀粉在人体不同消化器官(烧杯标签所示)内的消化过程,研究小组做了如下图所示的处理,并充分反应。
试管编号 Ⅰ Ⅱ Ⅲ Ⅳ
淀粉含量 +++++ ++ +++++ -
注:“+”数量越多,代表含量越高,“-”表示没有
①Ⅳ号试管内加入的消化液是 ;各组的水浴温度均控制在37℃,目的是 。
②分析实验结果时,与 号试管相比,可知淀粉被各消化液消化的程度。
③Ⅲ试管出现该结果的原因是 。
④由实验结果可知:人体内能够消化淀粉的器官是 。
(3)淀粉最终被彻底分解为 (物质名称),才能被人体吸收。
【答案】(1) 细胞膜 淀粉不能通过半透膜
(2) 肠液 模拟人体的温度,在37℃酶的活性最强 Ⅰ 胃液不能消化淀粉 口腔、小肠
(3)葡萄糖
【分析】(1)科学探究的一般过程包括:提出问题、作出假设、制定计划、实施计划、得出结论、表达和交流。(2)对照实验:在探究某种条件对研究对象的影响时,对研究对象进行的除了该条件不同以外,其他条件都相同的实验。根据变量设置一组对照实验,使实验结果具有说服力。一般来说,对实验变量进行处理的,就是实验组。没有处理的就是对照组。
【详解】(1)①装置中半透膜模拟的是细胞结构中的细胞膜。细胞膜具有保护和控制物质进出的作用。
②烧杯内加入碘液后不变蓝的原因是淀粉(大分子)不能通过半透膜,说明淀粉不能直接被吸收。
(2)①Ⅳ号试管内加入的消化液是肠液或胰液,各组的水浴温度均控制在37℃,目的是模拟人体的温度,在37℃酶的活性最强。
②分析实验结果时,与Ⅰ号试管相比,可知淀粉被各消化液消化的程度。Ⅰ号试管为对照组,其它组为实验组。
③Ⅲ试管出现该结果的原因是胃液不能消化淀粉。
④由实验结果可知:人体内能够消化淀粉的器官是口腔和小肠。
(3)淀粉在口腔初步消化为麦芽糖,在小肠最终消化为葡萄糖。
30.大熊猫一直以高纤维素的竹子为食,却能保持圆润的体态。我国科学家揭开了大熊猫吃素也胖乎乎的奥秘。
(1)研究者监测大熊猫的季节性体重和食性变化,结果如图1。由此可知,一年中大熊猫吃竹笋的时间远少于吃 的时间,但是吃竹笋的季节大熊猫的体重增加显著。经食物营养成分对比后发现,竹笋中蛋白质含量更高,该物质是 的重要原料。
(2)为弄清食笋使大熊猫体重增加更多的原因,研究者以小鼠为实验动物,探究食叶季节与食笋季节大熊猫肠道菌群对体重的影响,实验如下。
甲组 乙组 丙组
肠道无菌小鼠 8只 8只 8只
菌群移植 生理盐水 ? 食笋季节的大熊猫肠道菌群
食物 投喂相同竹粉饮食
记录结果 记录移植7、14、21天后小鼠的体重,结果如图2
①实验所采用的小鼠均为肠道无菌小鼠,目的是 。
②给乙组小鼠移植的是 。
③根据图2的实验结果,可以得出的结论是 。
(3)对大熊猫的肠道菌群分析发现,丁酸梭菌在食笋季节含量更高。小鼠移植食笋季节大熊猫肠道菌群后脂肪含量更多,可能与丁酸梭菌产生的丁酸盐有关。为验证这一推测,研究人员用含丁酸盐的食物饲喂肠道无菌小鼠,与饲喂不含丁酸盐食物的小鼠相比,若结果为 ,则说明丁酸盐可以加速脂肪合成。
【答案】(1) 竹叶 建造身体
(2) 排除小鼠原有肠道菌群对实验结果的影响 食竹叶季节的熊猫肠道菌群 食笋季节的熊猫肠道菌群更有利于小鼠体重的增加
(3)饲喂含丁酸盐食物的小鼠脂肪含量增加
【分析】探究实验遵循的两个基本原则是单一变量原则和对照原则。单一变量原则:控制其他因素不变,只改变其中一个因素(要研究的因素),观察其对实验结果的影响。遵循单一变量原则,既便于对实验结果进行科学的分析,又能增强实验结果的可信度和说服力。
【详解】(1)由图可知,大熊猫吃竹叶的时间比吃竹笋的时间长,吃竹笋每天增长0.23千克,吃竹叶每天增长0.05千克,吃竹笋的季节大熊猫的体重增加显著,因为竹笋中蛋白质含量更高,蛋白质是构成组成细胞和组织的重要成分,因此是构建身体的重要原料。
(2)探究实验要确保单一变量原则,排出其他外界因素的影响,实验所采用的小鼠均为肠道无菌小鼠,目的是排除小鼠原有肠道菌群对实验结果的影响;本实验的变量为大熊猫肠道菌群,因此乙组小鼠移植食竹叶季节的熊猫肠道菌群,与丙组形成对照,甲组移植生理盐水做空白对照;由图2可知丙组小鼠体重变化最大,因此食笋季节的熊猫肠道菌群更有利于小鼠体重的增加。
(3)由题分析,探究丁酸梭菌可以增加小鼠的脂肪,若结果为饲喂含丁酸盐食物的小鼠脂肪含量增加,则说明丁酸盐可以加速脂肪合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