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统编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下册
第六单元“思维的火花”学习任务设计
一、单元教材解读
本单元的导语是“思维的火花跨越时空,照亮昨天、今天和明天。” 思维指的是“在表象、概念的基础上进行分析、综合、判断、推理等认知活动的过程。”本单元以“思维”为主题,编排了《自相矛盾》《田忌赛马》《跳水》三篇课文,以及“神奇的探险故事”习作任务。
本单元的阅读训练要素是“了解人物的思维过程,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引导学生把握课文内容的基础上,进一步了解文中人物解决问题的思维过程,从而培养学生对文章的整体把握能力和根据实际情况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意识,感受思维与行动的关系。
《自相矛盾》选自《韩非子·难一》,讲述了楚国有个卖矛和盾的人,他在夸耀自己矛和盾时理由前后抵牾,不能自圆其说。在楚人夸耀自己的矛和盾时,有一个人提出了一个问题:“以子之矛陷子之盾,何如?”。这是众多围观者中唯一能够独立思考的人,他的思维品质值得我们学习。
《田忌赛马》改写自《史记·孙子吴起列传》的相关内容,讲述了战国时期齐国大将田忌经常与齐威王及贵族们赛马,孙斌发现他们的马脚力都差不多,而且都能分成上、中、下三等,便建议田忌合理安排不同等级马的出场顺序,从而使得田忌在与齐威王的对阵中获胜。
不过本次统编版教材与其他版本选文相比,有较大的改动,更加尊重《史记》原文,删掉了很多编者人为添加的修饰部分,比如“挖苦”“轻蔑”“讥讽”“得意洋洋”“垂头丧气”等表现人物状态的词语,统编版教材用简练的话语将目标集中到故事上,引导学生思考人物的思维过程,与本单元阅读训练要素相呼应。孙斌之所以能帮助田忌取胜,就是源于他善观察、爱思考的品质。学生学习的过程中可以利用课后第二题的图表梳理人物的思维过程,还可以搜集历史上其他运用谋略取胜的故事,进一步感受思维的乐趣。
《跳水》的作者是著名作家列夫·托尔斯泰,文章主要讲述了一艘环游世界的帆船航行在风平浪静的大海上,水手们在甲板上拿猴子取乐,猴子又去戏弄船长的儿子,孩子为了追回被猴子抢走的帽子不知不觉爬上桅杆顶端的横木,情况十分危急。在紧急关头,船长急中生智,逼儿子跳水。教师可以先结合课后习题一,帮助学生梳理出事情的起因、经过和结果,初步理解课文内容。在此基础上推测船长的思维过程,明白他让孩子“跳水”这个办法的好处:如果船长当时让孩子往回走,孩子很有可能会因为紧张从甲板上掉下来,反而不如跳进海里,因为水手们可以救他。而按照常理,孩子不会轻易跳海,正好船长端着枪“威胁”,才导致孩子跳下海然后被救了上来。此外,文中还有描写客观条件的细节值得关注,比如此时的海面情况是“风平浪静”,这是一艘“环游世界后往回航行的船”,由此可以推想船上的人员相处默契、经验丰富,这些也是船长做决策时的依据。所以思考不是毫无依据的,是根据经验和客观条件的,之后经过这样的思考指向的行动才是有效的。
因此,在阅读本单元文本时,想要推测人物的思维,就要分析人物的言行以及当时的客观条件。因为人物的语言、行为是其思维的载体和外显,当时的客观条件是人物思考并采取行动的依据。落实本单元阅读训练要素,教师要重视指导学生找到课文中描写人物言行、描述客观条件的相关语句,重点分析这些关键语句,从中得出关键信息,将这些关键语句和信息作为推测人物思维过程的依据,再引导学生用自己的话讲清楚故事和人物的思考过程。如果学生能够用自己的话,参考文中关键语句,有理有据地讲出人物的思维过程,自然也就加深了对课文内容的理解。
本单元的习作训练要素是“根据情境编故事,把事情发展变化的过程写具体”,习作主题是“神奇的探险之旅”。在此前的学习中,学生已经有了“发挥想象写故事”、“按照自己的想法新编故事”等经验,还可以借助共读书目《神龙寻宝队》的阅读经验来编写故事。而且教材构建了细致可操作的支架,从如何确定探险故事主人公,到场景、装备、险情的构想,到情节的构思,都做了提示和引导,使学生的想象不至于过分跑偏,在神奇的基础上又不失合理性。
另外,这次的习作还能与语文园地中的词句段运用第二、三题一起学习。词句段运用部分的第二题,两个例句一个写出了时间的快,一个写出了时间的慢,都是非常细腻的心理感受,正好可以照应到习作要求中“最好能写出心情的变化”这点。因此可以放在习作部分学习。第三题是叶圣陶先生修改文章的例子。从中可以看出修改文章时要合理划分段落、恰当运用词语、表达清楚句义、正确使用标点等注意事项。
探险过程中,往往会遇到困难,要解决困难,就需要有正确的思维方式和思维实践,这正是单元读与写的重要结合点。
二、单元学习目标
从上面的解读可以看出,在课程内容上,本单元属于“思辨性阅读与表达”学习任务群。该任务群对第三学段的要求是“阅读哲人故事、寓言故事、成语故事等,感受其中的智慧,学会其中的思维方法”,“关注学生思考的过程和思维的方式”。根据单元整体解读,结合课程标准中“思辨性阅读与表达”学习任务群对第三学段的目标要求,本单元重点学习目标大致可以表述如下:
1.认识12个生字,读准1个多音字,会写23个字,会写20个词语。
2.阅读思辨类文章,了解人物的思维过程,学习思考问题的方法,能根据实际情况选择恰当的办法解决生活中的问题;找到文中描写人物言行、描述客观条件的相关语句进行分析,并依此推测人物思维过程;通过阅读思考,梳理故事的起因、经过、结果,能用自己的话讲述故事内容和人物的思维过程。
3.知道探险故事的基本构成(如人物、场景、装备、险情等),能够创造情境编写一个惊险刺激的探险故事。确定探险故事中性格各异的主人公,组成故事中的探险小队;从场景、装备、险情、求生等角度思考探险具体情境,展开丰富合理的想象,用思维导图等方式帮助构思探险历程中遇到的困难和解决的办法,把事情发展变化从过程写具体;借鉴《跳水》或其他文章中表现气氛紧张、人物心情变化的写法,让故事情节更加吸引人。
三、单元思路设计
结合单元整体解读,从学生实际出发,将能够促进学生概念性理解的核心任务设计为:创作一个探险故事。
核心任务说明:通过《神龙寻宝队》的阅读和课文的学习,学生不断理解人物的行动背后是其思维的方式和过程,进而迁移到自己的故事创作中,设想故事中的人物遇到什么样的困难和挑战,又是怎样思考和行动的。
四、备课初稿设计
为了循序渐进地落实本单元的学习目标,可以如下设计整个单元的学习活动:
任务一 共读《神龙寻宝队》,发布核心任务 3课时
任务说明:自主阅读《神龙寻宝队》,针对1-3部梳理故事情节,从人物、场景、装备、险情、应对等角度分析这个探险故事。运用故事山、思维导图或表格分析一个探险故事,进而产生构思和创作一个惊险刺激探险故事的兴趣。
任务二 探秘——他们是怎样思考的 4课时
任务说明:通过表格梳理本单元三篇课文《自相矛盾》《田忌赛马》《跳水》和补充文本《郑人买履》中人物的思维过程,对人物的思维进行评价并思考从中获得的启示。交流讨论自己构思的探险故事中,人物遇到困难会让挑战时,其行动背后有怎样不同的思维过程,结果有什么不同。
任务三 创作一个探险故事,举行探险故事分享会 2课时
任务说明:用1-2周的时间进行自主构思和撰写,创作出一个字数不限的探险故事;“出版”自己的探险故事(包括封面设计、封腰设计、插画设计等),在班内分享。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