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编版语文六年级下册第二单元整体学习任务设计

文档属性

名称 统编版语文六年级下册第二单元整体学习任务设计
格式 doc
文件大小 393.5K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4-03-14 08:03:31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统编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下册
第二单元“外国文学名著”学习任务设计
一、单元教材解读
本单元以“外国文学名著”为主题,本单元的阅读教学训练要素是“借助作品梗概,了解名著的主要内容”;“就印象深刻的人物和情节交流感受”。
本单元属于“文学阅读与创意表达”和“整本书阅读”学习任务群。创意表达就是在阅读教学中学习如何针对人物和情节表达自己的感受和体会,立体、多元地评价人物,能写作品梗概。本单元要达成的教的效果(口语交际和习作的表达与交流要求):
“口语交际”安排的是“同读一本书”,目的是通过开展班级读书会,围绕大家感兴趣的话题,交流读书心得,分享读书收获,激发学生的读书兴趣,提高学生引用原文说明观点的能力,培养学生勇于表达自己观点的意识。
“习作”内容是“写作品梗概”,梗概是学生第一次接触的习作类型,目的是培养学生的概括能力,整体把握一部文学作品的内容和主要情节,能用简练的语言概括书中的主要内容,提高了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结合本单元口语交际和习作这两个方面的应用拓展性学习作为总体要求,来进行整个单元的主题化、项目式教学活动设计。
围绕口语交际和习作和园地最后要达成的总体要求,可以把“阅读、引用、说明、交流、倾听、辨别、了解、感受、有条理地表达”作为本单元学习中要进行的学习实践任务,并将这些学习实践任务概括为“走近”,通过“阅读、引用、说明、交流、倾听、辨别、了解、感受、有条理地表达”这些学习方式开展“走近课本中的外国文学名著” “走近同一本书”“走近游离类外国文学名著”进行学科实践任务。把“表达感受、分享交流、学写故事梗概”作为本单元学习中要进行的素养实践任务,并概括为“学写”,通过“交流感受、表达看法、学写故事梗概”,去感受名著中的人物和情节,体验成长的快乐和艰辛,收获智慧和勇气。
于是,“走近和学写”就是本单元的学习实践任务;将“感悟作品中的人物和情节”作为素养目标;将“走近经典”作为学科目标;拟定本单元的学习主题为:走近外国经典名著,学写故事梗概。
二、单元学习目标
本单元围绕主题“外国文学名著”编排了编排了三篇课文:其中《鲁滨逊漂流记》是精读课文,是英国现实主义文学作品,讲述了一个情节曲折离奇、人物形象鲜明的故事;两篇略读课文,《骑鹅旅行记》是瑞迪女作家塞尔玛拉格洛芙的一部童话作品,通过“变形”这一艺术手段,塑造了一个懂事、勇敢、善良、乐于助人的人物形象,《汤姆索亚历险记》是美国作家马克.吐温的代表作,讲述了一个顽皮男孩具有传奇色彩的成长历险的故事。根据本单元的课文特点和本单元教的效果上要达成的总体要求,将本单元的主题拟定为:“走近外国文学名著,学写故事梗概”。目标拟定为:
【识字与写字】
1.会写15个生字,会写20个词语;朗读并背诵一组出自《增广贤文》的格言或谚语。
2.辨析并在语境中运用近义词;积累并抄写文中优美生动的语句。
【阅读与鉴赏】
1. 借助作品梗概了解名著主要内容。
2. 能运用学过的方法,体会课文中人物的特点。
3.总结、交流作品的主要内容,分享阅读收获。
【表达与交流】
1.能选择自己读过的一本书,写作品梗概,分享并修改作品梗概。
2.能引用原文说明观点,使其更有说服力;能分辨别人的观点是否有道理、理由是否充分。
3.围绕名著如何对人物进行评价展开交流,能立体、多元地评价人物。
4.能选择自己读过的一本书写作品梗概;能与同学分享自己写的梗概,并根据反馈进行修改。
5.做读书笔记,与同学交流阅读收获。
6.交流游历类外国文学作品,体会通过文字传达的情感和思想感情。
【梳理与探究】
1.借助批注梳理思路,深入地表达自己的想法和观点,分辨别人的观点是否有道理,理由是否充分。探讨读书的方法和收获。
2.能产生阅读世界名著的兴趣,自主规划、阅读四部名著,了解作品内容,体会作者通过文字传达的情感和思想。
三、单元整体设计
六年级的学生处于从具象思维向抽象思维发展的阶段,要注重其综合思维能力的培养。对于外国文学作品,学生并不陌生,但大多只关注情节,很难对整本书的内容归纳整理,对人物形象的感知也不够深刻。因此,在教学时,教师既要引导学生通过阅读梗概,从整本书角度概括出脉络以“观其大略”,又要引导学生深入阅读节选文段,感受文学语言和人物形象的独特魅力,同时还要关注学生在阅读过程中的交流与表达。结合单元习作和口语交际的要求,我们将“创作班级文集”作为单元学习任务。
围绕本单元的学习主题“走近外国经典名著,学写故事梗概”设计了以下三个学习任务活动:
学习任务一:
走近课本中的名著,学写故事梗概
学习本单元课文,通过阅读梗概,把握整部小说的主要内容,通过整合比较阅读,还能针对人物和情节表达自己的感受和体会。开展读书活动,创作“班级文集(一)”。
(一)精读:《鲁滨逊漂流记》初读梗概,了解小说的主要内容,对自己最感性的情节进行交流,对鲁滨逊荒岛求生的原因进行探究,丰富对人物形象的认识,全面感知名著的魅力,激发阅读的兴趣。
1.猜猜他是谁?导入新课。通过“猜一猜”活动,拉近学生与名著的距离,激发其对名著的阅读兴趣。
2.初读课文,整体感知。通过阅读、交流,发现这篇课文的编排的特点,进一步了解梗概的特点及作用。
3.聚焦梗概,把握整本书的主要内容。阅读梗概,用小标题的形式概括梗概的主要内容,理清作品思路,学习方法。
4.分享精彩情节,探究生存的原因。采用合作探究的形式,深入品味人物形象,培养学生多角度思考问题的能力。
5.把握人物的心态变化,对人物做出评价。小组合作的形式探究鲁滨逊内心变化的过程。感受人物乐观心态与顽强精神。激发学生阅读整本书的兴趣。
作业设计:
1.列出鲁滨逊流落荒岛经历事件的小标题。
2.结合鲁滨逊经历的困难和心态的变化,交流“我心中的鲁滨逊”。
3.阅读名著《鲁滨逊漂流记》,形成个性化读书笔记,在班级读书会上与同学交流阅读收获。
4.通过《鲁滨逊漂流记(节选)》的学习,了解作品梗概的特点,并尝试写作品梗概。梳理梗概和精彩片段的主要情节,创作“班级文集(一)”。
(二)阅读:《骑鹅旅行记》,交流印象深刻的情节,对人物做出简单的评价,激发阅读原著的兴趣。
1.欣赏封面导入新课,阅读节选片段,品读故事内容。
2.猜一猜尼尔斯跟随大雁进行了一段旅行后会有哪些变化?
通过合作探究的方式学习节选片段,利用学习单,对尼尔斯变形前、变形后的形象进行对比,启发想象,尼尔斯跟随白鹅与大雁旅行过程中经历了什么。
作业设计:
1.利用插图、小标题等梳理情节,把握主要内容。
2.画出体现尼尔斯变化的内容,完成图示,交流感受。
3.看原著目录,猜想自己感兴趣的章节,对照梗概验证。
(三)比较阅读《骑鹅旅行记》《汤姆索亚历险记》两篇课文,用学习《鲁滨逊漂流记》的方法,去学习梳理两篇课文的主要内容和故事梗概,探讨人物特点,交流自己对人物的评价。
作业设计:
1.完成汤姆性格特点图,对比“我”、小伙伴与汤姆的异同。
2.运用课堂上评价人物的方法及图表,尝试从多个角度评价自己读过的名著中的人物。
3.收集书评,记录版本信息;为主人公画像。
学习任务二:
走近同一本经典名著,学写故事梗概
本单元的口语交际是“同读一本书”,教学目标是:能引用原文说明观点,是观点更有说服力;能认真倾听别人的发言,分辨别人的观点是否有道理。围绕这一目标,召开读书交流会。
1.制作读书记录卡。可以从书名、出版社、作者、人物、最感兴趣的情节、最想讨论的话题等几个方面制作卡片。
2.交流读书记录卡。
3.聚集“我最想讨论的话题”谈论交流,发表自己的观点。
4.总结阅读和交流收获,引导课外阅读。
作业设计:
1.选择感兴趣的情节、人物,写出理由。
2.梳理自己选择的名著的内容。
3.运用积累的技巧,结合笔记,创作“班级文集(二)”。
学习任务三:
走近游离类外国文学名著,学写故事梗概
整合比较阅读“快乐读书吧”“口语交际”“习作”,开展“好书推荐”活动。
1.交流阅读外国文学作品的方法。
2.交流阅读计划。
3.开展形式多样的阅读交流活动。
(1)制作阅读记录卡并展示和交流。
(2)制作人物成长轨迹图并展示交流。
(3)改编情景剧,小组编排情景剧。
(4)创作历险故事。
(5)创作“班级文集(三)”。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