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2024学年第二学期甘肃省武威第二十四中学七年级历史开学学情评估
一、选择题(共40分)
1.(2分)迄今为止,云南、陕西、北京、广东等省区都发现了古人类化石及活动遗迹、遗物。数十万年前,先民们就在不同地方生存、发展。据此可知( )
A.中华文明的起源具有多样性 B.古代区域经济发展的不平衡性
C.我国早期人类结成群体生活 D.古代先民交流交融程度较高
2.(2分) 距今4300—4000年的山西陶寺都城遗址,中部有一个围墙环绕的宫城,城内有两处高等级墓地,大型墓葬集中分布,往往随葬陶鼓、玉钺、龙盘等表明墓主人尊贵身份的礼器,小型墓占总数的近90%,墓坑狭小,大多没有葬具和随葬品。这说明( )
A.长江流域最早进入文明社会 B.私有制出现与阶级分化明显
C.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王朝诞生 D.化石是了解历史重要证据
3.(2分)在古希腊神话中,众神经常参加人间的战争。传说在中国古代,也有一场“风伯御雨,雨师行雨”的战役。在这场战役中,炎帝、黄帝部落大败蚩尤部落。该战役发生在 ( )
A.浙江余姚 B.西安半坡 C.北京 D.涿鹿
4.(2分)“周公兼制天下,立七十一国,姬姓独居五十三人。”这表明分封制( )
A.避免了分裂割据 B.开始于东周时期
C.以分封同姓为主 D.使周公成为皇帝
5.(2分)如图的字是甲骨文中的“人”字,与我们今天的汉字很接近,这说明 ( )
A.甲骨文是一种体系较为完整的文字
B.甲骨文已经具备了汉字的基本结构
C.商朝时我国的历史有了可靠的文字记载
D.甲骨文是刻写在龟甲与兽骨上的文字
6.(2分)春秋战国时期出现了富民思想,如儒家的“藏富于民”“恒产论”和“轻徭薄赋”,墨家的“节用利民”思想,道家的“精神足民”论,法家的“以政裕民”思想等。富民思想的出现表明( )
A.民本思想成为社会主流思想 B.统治者注重对私产的保护
C.社会阶级矛盾得到有效缓和 D.经济关系领域发生了变革
7.(2分)商鞅变法具体规定:凡一户有两个以上儿子到立户年龄而不分居的,加倍征收户口税,禁止父子兄弟(成年者) 同室居住。这一规定( )
A.加强了中央对地方的控制 B.有利于增殖人口征发赋役
C.推动了土地所有制形成 D.健于贯彻儒家的礼仪制度
8.(2分)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指出:“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发展教育,加快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发展素质教育,促进教育公平。”孔子的下列观点中,最能体现“教育公平”的是( )
A.因材施教 B.“有教无类”
C.以德治国 D.仁者爱人
9.(2分)有学者认为,郡县在本质上是一种雇佣制度,是皇帝雇佣代理人来管理国家,无论是郡守,还是县令,他们都只是代理人,不是权力所有者,说到底只是皇帝命令的执行人而已。由此可见,郡县制( )
A.有利于皇帝掌握国家权力 B.不利于提高官员的积极性
C.杜绝地方发生叛乱的可能 D.限制了各地区之间的交流
10.(2分)“竹帛烟销帝业虚,关河空锁祖龙居。坑灰未冷山东乱,刘项原来不读书。”诗中提到的两个重大历史事件是焚书坑儒和( )
A.灭六国,统一中国 B.修筑长城
C.秦的暴政 D.秦末农民大起义
11.(2分)据翦伯赞的《中国史纲要》记载,西汉初年,“大侯不过万家,小者五六百户”;到了文景之世,“流民既归,户口亦息,列侯大者至三四万户,小国自倍,富厚如之”。这主要得益于汉初的统治者( )
A.重视“以德化民” B.加紧了对农民的控制
C.提倡勤俭治国 D.实行休养生息政策
12.(2分) 西汉的太学以《诗》《书》等儒家经典作为教材,太学生按学业水平授予官职,进入各级政权机构。这些做法( )
A.大一统局面奠定了经济基础 B.有利于儒家学说居于主导地位
C.彻底解决了王国对中央的威胁 D.导致外戚宦官交替专权的局面
13.(2分)有人说:“东汉王朝就是在外戚与宦官的打来斗去,皇帝像走马灯似的换来换去的过程中走向灭亡的。”据此可知东汉灭亡的主要原因是( )
A.东汉中后期外戚与宦官交替专权
B.东汉王朝统治者素质偏低
C.东汉中后期皇帝大多在位时间短
D.被大规模农民起义推翻
14.(2分)公元前60年,今新疆及巴尔喀什湖以东、以南的广大地区正式归属西汉中央政权。新疆地区正式归属中央政权管辖开始于( )
A.张骞出使西域 B.西域都护的设置
C.班超出使西域中 D.丝绸之路的开辟
15.(2分)在文学史上也有崇高的地位,中国古代第一部纪传体通史是( )
A.《汉书》 B.《史记》 C.《诗经》 D.《春秋》
16.(2分)《三国演义》是我国最早的一部长篇历史小说,书中描写了东汉末年和三国时期错综复杂的政治与军事斗争。其中的“三国”是指( )
A.魏、蜀、西晋 B.魏、蜀、吴
C.吴、东晋、梁 D.宋、齐、梁
17.(2分)标志着西晋实现全国统一的历史事件是 ( )
A.灭蜀 B.灭魏 C.灭吴 D.定都洛阳
18.(2分) 东晋初年,帝(司马睿)初慎江东,威名未著,(王)敦,与从弟导等同心翼戴,以隆中兴,时人为之语日“王与马,共天下”。这段材料说明的最主要问题是( )
A.王敦王导有谋反之心
B.王敦和司马睿同为皇帝共有天下
C.东晋皇权被相权左右
D.东晋政权得到了贵族的大力支持
19.(2分)成语是中华文学宝库中的重要组成部分,许多成语的来源与我国古代著名战争有密切的关系。下列成语与相关战争的搭配正确的是( )
A.草船借箭——牧野之战 B.退避三舍——长平之战
C.破釜沉舟——官渡之战 D.草木皆兵——淝水之战
20.(2分)北魏贾思勰总结了北方农业生产的经验,强调要掌握农作物的生长规律,依据天时地利的具体特点,合理使用人力,谋求事半功倍。下列能反映这一思想的作品是( )
A.《齐民要术》 B.《论语》
C.《伤寒杂病论》 D.《道德经》
二、材料分析题(共20分)
21.(6分) “—带一路〞这一战略构想正从历史深处走来,顺应了发展、合作、共嘉的时代潮流从古至今,丝绸之路在世界版图上不断延伸,传据着文明和友好。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丝绸之路线路图
材材二:高祖刘邦,统一华夏。建都长安,西汉盛大。极盛汉朝,经济繁华……沟通交流,丝绸献裟.传承技术,互通庄稼。葡萄番茄,苜蓿甘瓜。琵琶胡琴,舞蹈吉他。文学宗救,纺织日杂……开阔眼界,来往驼驾。
——何朝东《丝绸之路》
材料三:在共建“一带一路”过程中,我们要致力于加强国际发展合作,为发展中国家营造更多发展机遇和空间,帮助他们摆脱贫困,实现可持续发展。……我们将……坚持扩大对外开放,坚持走和平发展道路,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习总书记在第二届“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开幕式上的主旨演讲
(1)(2分) 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张骞第一次出使西域目的地是哪里?西汉政府为对西域地区进行有效的管辖,采取了什么措施?
(2)(2分)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说丝绸之路的历史作用。
(3)(2分)谈古论今:结合材料三和所学知识,谈谈你对今天建设“一带一路”的认识。
22.(6分)中华优秀的思想文化积淀着深厚的历史底蕴,凝结着丰富的历史智慧。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文字的起源】
材料一:在商朝废墟中发现的复杂的表意文字,对中国和整个东亚后来的历史极为重要。它是现代汉字的直系祖先,这一点也可用来说明中国文明的连续性。
【思想的激荡】
材料二:中华传统文化在春秋战国时期表现为“以民本思潮和专制主义为两翼的百家争鸣的私学文化”. . .
——冯天瑜等《中华文化史》
【理念的一统】
材料三:
【文化的传承】
材料四:优秀传统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传承和发展的根本,如果丢掉了,就割断了精神命脉。我们要善于把弘扬优秀传统文化和发展现实文化有机统一起来,紧密结合起来,在继承中发展, 在发展中继承。
——《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二卷
(1)(2分)结合所学,你认为材料一中“在商朝废墟发现的复杂的表意文字”是指什么文字。根据材料一指出“复杂的表意文字”的出现有什么重要影响。
(2)(2分)结合所学,春秋战国时期哪些思想家的思想体现了“民本思潮” 哪一思想学派主张“专制主义”
(3)(2分)结合所学,你认为“汉代讲经图”中讲的经是哪一学派的思想 请分析这一特点的形成得益于哪一重要思想举措的实施。
23.(8分) 中国古代农业的发展往往要依赖多方面因素的推动。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七八千年前,中国北方和南方的农业与农耕聚落都有了很大发展。耒耜的出现和普遍使用,粮食的储备,使人们的精神生活得到多方面的发展。
……内部大小血缘集体之间以及个人之间,关系平等和睦。
——摘编自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编著《简明中国历史读本》
材料二:汉兴,扫除烦苛,与民休息。至于孝文,加之以恭俭,孝景遵业,五六十载之间,至于移风易俗,黎民醇厚。周云成康,汉言文景,美哉!
——摘自班固《汉书》
材料三:据统计,东晋南北朝时期南渡人口不下百万。当时北方人口700余万,大体上每七、八人中就有一人南迁。南方人口约540万人,南朝境内的人口中有近六分之一为北方南下流民。
——摘编自詹子庆主编《中国古代史》
(1)(2分) 根据材料一,指出当时农业“有了很大发展”的表现。
(2)(2分)从材料二可以看出,西汉初年统治者采取了怎样的政策?这一政策实施后出现了我国封建社会历史上的哪一治世局面?
(3)(2分)材料三反映了哪一历史现象?出现这一现象的原因是什么?该现象对我国古代的经济格局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4)(2分)综合以上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说影响农业发展的因素有哪些?
答案
1-10 ABDCB DBBAD 11-20 DBABB BCDDA
21.(1)目的地:大月氏。措施:设置西域都护。
(2)作用:它是古代东西方往来的大动脉,促进了中国同其他国家和地区的贸易与文化交流。
(3)认识:加强国际发展合作,为发展中国家营造更多发展机遇和空,实现互利共赢,共同发展。坚持全面深化改革,坚持高质量发展,坚持扩大对外开放,坚持走和平发展道路,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22.(1)甲骨文。对中国和整个东亚后来的历史极为重要;它是现代汉字的直系祖先,说明中国文明的连续性。
(2)例子:孔子、孟子、墨子、荀子;法家。
(3)儒家。罢黜百家,尊崇儒术
请根据材料四指出传承优秀传统文化的途径。
我们要善于把弘扬优秀传统文化和发展现实文化有机统一起来,紧密结合起来,在继承中发展,在发展中继承。
23.(1)表现:耒耜的出现和普遍使用;粮食储备。
(2)政策:休养生息政策;治世局面:文景之治。
(3)现象:北民南迁;原因:北方战乱不休,南方相对安定;影响:南北经济发展趋向平衡(或答促进经济重心逐渐南移)
(4)因素:生产工具、生产技术的改进;统治者的政策;劳动力因素;社会环境因素;自然环境因素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