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单元检测卷
(时间:75分钟,满分:100分)
一、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60分)
1.“美索不达米亚的历史,在很大程度上也就是来自北面的入侵者印欧人与来自南面的入侵者闪米特人为争夺这块肥沃的大河流域地区而展开长达数千年的斗争的历史。”此观点强调了( )
A.人类文明的冲突B.古代战争的目的
C.地理环境的影响D.历史形成的残酷
2.为了新月地带的城市和尼罗河谷的沃野而抛弃荒凉沙漠的困苦生活,阿拉伯人勇往直前。当时的一个阿拉伯诗人写道:你抛弃自己的故乡……却是那面包和椰枣,把你吸引到了远方。由此可见,驱动阿拉伯帝国向外扩张的原因主要是( )
A.解决粮食问题B.经济利益驱使C.传播伊斯兰教D.商业活动需要
3.《赫梯法典》有关于马的规定:“第六十一条:假如任何人获得良种的马而消除它的烙印,它的主人发现了它,则消除烙印的人应交付七匹马……同时用自己的房屋担保。”这最能说明( )
A.赫梯人喜欢马B.赫梯人保护马匹的方法特殊
C.马对游牧民族的迁徙极其重要D.马的主人对马的管理方法失当
4.游牧世界对农耕世界的冲击,为世界历史的发展带来了具有积极意义的影响。首先是两者之间扩大了通道,彼此都向对方学习自己所缺少的某些技术。这句话可用来佐证( )
A.北宋王安石变法B.罗马帝国的建立
C.希腊城邦的扩张D.贵霜帝国的统一
5.下表所示为《晋惠帝时代汉族之大流徙》一文中的统计资料(部分)。影响这一时期人口流动的主要因素是( )
徙出地 徙入地 流徙之家数 流徙之人数
陕西、甘肃 四川、河南 十万家左右 二十万人
山西 河南 十万家左右 三十万人以上
四川 云南、湖南、湖北 十数万家 六七十万人
河北 山东、河南 一万家左右 五六万人
云南 越南北部 甚众 甚众
汉中 四川、湖南 数万家 数十万人
A.政府政策的组织引导B.战乱引发的社会动荡
C.江南地区开发的需要D.民族交融的不断加速
6.汪达尔人是日耳曼人的一支。429年,汪达尔军政领袖盖萨里克审时度势,率8万汪达尔人和阿兰人前往北非,于439年以迦太基为都建立了汪达尔王国。迦太基的陷落对西罗马的打击最为严重,切断了它在非洲的财政来源。由此可以推知( )
A.汪达尔人的迁徙标志着西罗马帝国的灭亡
B.汪达尔人的迁徙削弱了西罗马帝国的力量
C.汪达尔人的迁徙使罗马古文物遭严重破坏
D.汪达尔人的迁徙体现出其对外扩张的本性
7.如图为1570年前后墨西哥和秘鲁地区人口变化(单位:万人)示意图,这表明( )
A.葡萄牙人是殖民扩张的急先锋
B.工业革命改变了世界人口布局
C.罪恶的黑奴贸易进行的必要性
D.西属拉美种植园经济的繁重性
8.读表,以下说法合理的是( )
15世纪以来世界人口统计表(单位:百万)
1400年 1500年 1600年 1700年 1750年
欧洲 45 69 89 115 140
亚洲 224 254 292 402 508
非洲 74 82 90 90 90
美洲 30 41 15 9 10
A.工业革命导致欧洲人口稳步增长B.近代化运动推动亚洲人口迅速增长
C.奴隶贸易导致美洲丧失大量劳动人口D.新航路开辟影响世界各地区人口变化
9.1820~1850年英国流放到澳大利亚的犯人为10万人左右,而自由移民高达20万人以上。1823年,英国议会通过相关司法条例,规定新南威尔士和范迪门地区分别建立起5~7人的立法会议。此后,英国被迫一次又一次地进行改革,变换统治方式。这说明英国对澳大利亚的统治( )
A.顺应了澳大利亚人口结构的变化
B.削弱了当地地主资产阶级对议会的控制
C.根据澳大利亚的实际主动进行调整
D.遏止了自由移民大批涌入澳大利亚
10.针对出国华工“如在地狱,惨不忍睹”的状况,为保护华工的合法权益,清政府驻英公使郭嵩焘主张政府应列席万国公法会议,与各国详定章程,在海外广设领事,以达到“捷声息而通隔阂,收权利而销外侮”的效果。这反映出( )
A.国际协商能够保障华工权益B.近代国际外交意识已产生
C.清政府注重保护华侨的利益D.清政府积极参与国际外交
11.下表为现存17~19世纪东南亚部分国家华人宗教碑铭数量表
时间 国家 17世纪 18世纪 19世纪
印尼 8 51 251
泰国 1 4 85
马来西亚 1 7 216
合计 10 62 552
上表呈现的史实表明,17~19世纪的中国( )
A.迁往海外的人口不断增加B.自然经济加速解体
C.社会经济呈持续繁荣局面D.海外贸易长期发达
12.“铁路运输是美国工业化道路中的先行官,对加快太平洋铁路在1869年的通车做出无可替代的历史功绩的,正是远涉重洋沉默奉献的攻无不克的冲锋队和敢死队的外来中国农民工。”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
A.铁路运输决定了美国工业化的发展
B.华工对美国经济发展作出重要贡献
C.太平洋铁路对美国经济发展贡献最大
D.华工是美国经济发展的主力军
13.据下表可知,外来移民( )
美国外来移民潮与技术发明统计表
年份 移民增长数(万人) 年份 专利证书增长数
1851~1854 37.9~42.8 1851~1856 757~2315
1863~1866 17.6~31.9 1863~1867 3781~12301
1879~1882 17.8~78.9 1880~1883 12926~21196
A.改变和优化美国的人口结构B.主要受美国高新技术产业吸引
C.与技术进步存在一定相关性D.推动了美国劳动力市场的形成
14.下表为欧洲、美洲、非洲的人口占世界人口百分比的变化表。
年份 欧洲 美洲 非洲
1650年 18.30% 2.40% 18.30%
1750年 19.20% 1.60% 13.10%
引起上述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
A.工业革命加速人口流动B.西方国家贩卖黑奴贸易的泛滥
C.美国实施种族歧视政策D.西方国家资本原始积累的需求
15.下表为1960~2000年美国人口增长中移民所占比例,据此可知( )
时间 1960~1970年 1970~1980年 1980~1990年 1990~2000年
比例 11% 33% 39% 34%
A.20世纪60年代以来,移民主要来自东欧
B.20世纪70年代,经济高速发展吸引移民
C.20世纪80年代开始,移民呈现高端化、知识化趋势
D.20世纪90年代以来,文化内在矛盾得到了有效整合
16.在新加坡,英语、华语、马来语和泰米尔语均为官方语言,分别主要对应新加坡的四大移民族群:欧洲裔、华裔、马来裔、印度裔。这说明新加坡( )
A.各民族尊重彼此宗教信仰
B.具有多元文化并存的特点
C.实现了不同民族间的文化认同
D.形成以欧洲文化为主流的文化
17.1933~1944年,美国接纳了为数众多的知识难民,其中,在美国继续从事原来工作的大约有15000至17000人。但美国本土却约有5000名博士处于失业状态。这一现象最能说明( )
A.纳粹独裁统治导致欧洲知识难民涌入B.经济大危机波及美国的知识界
C.罗斯福政府实行宽容的知识移民政策D.大学和科研机构对人才需求有限
18.从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到20世纪50年代初,大量移民获准进入英国、法国、德国和北欧国家。他们大多来自西班牙、葡萄牙、希腊、南斯拉夫和土耳其等国家,也有来自印度、巴基斯坦、北非等其他地区。这股移民潮( )
A.有助于欧洲推进经济复兴计划B.使冷战局势更加严峻
C.实质是宗教冲突下的难民问题D.促使欧洲走向一体化
19.近年来,越来越多的欧洲民众对移民群体的增长速度和高生育率深感不安。他们开始担忧欧洲移民比重过高,开始怀疑若干年后欧洲还能否是欧洲人的欧洲。这反映出经济全球化背景下( )
A.人们否定了社会交往B.南北方民族的不断交融
C.多元文化主义的困境D.弱势群体边缘化的加速
20.据欧盟统计局统计,2015年欧盟有许多国家出现了人口负增长;但同期欧盟总人口却有所上升,移民人口抵消了本地人口的萎缩。该现象出现的原因是( )
A.经济全球化快速发展B.经济区域集团化的不平衡
C.市场经济在各国实行D.国际经济新秩序的形成
二、非选择题(40分)
21.自古以来,人类在不断的迁徙中求生存、谋发展,并在迁徙过程中带来了不同文化的交融。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雅利安人最初定居在印度河上游的五河流域。《梨俱吠陀》的大部分赞歌就是在这个地区编成的,编成年代上限大约在公元前1200年。以后他们又向恒河流域发展,进而扩张到南印度的部分地区。他们进入这些地区后,原始的部落组织逐渐解体,出现部落联盟。大约在公元前1000年代初期,伴随铁器的出现,雅利安人的少数先进部落开始过渡到国家。至公元前6世纪,形成20多个小国,进入印度次大陆历史上的列国时代。雅利安人扩展过程中,当地居民或被征服,或被驱散,雅利安人成为古代印度次大陆上的主要居民。——周明博《全球通史》
材料二 拉美文化的基本结构是在独特的历史条件下形成的。随着西欧移民成为拉美的主要居民而形成了以西欧文化为主体的结构。无可否定,虽然在殖民地时期许多西欧殖民者及其后裔在美洲社会与自然环境中生活,并同其他种族居民杂居在一起,从而很快地具有了不同于欧洲本土居民的特点,但是由于他们在语言、文字、宗教、习俗等方面仍同欧洲基本上保持一致,所以拉美与西欧在文化上仍保持一种特别密切的关系。——祝令建《世界文化概论》
材料三 新加坡社会具有高度的异质性,缺乏社会向心力所需要的同质性因素。英国占领新加坡后,不追求同化当地民众。为了开发新加坡,英国殖民当局把新加坡定为自由港,建立了自己的运行机制和制度,实行总督制,并从东南亚地区招揽大量劳动力。华侨从1830年占总人口的30%到1860年超过65%。它还一直都是东南亚移民的中转站,人口流动性较大。——摘编自郑维川《新加坡治国之道》等
(1)根据材料一,概括雅利安人迁入印度的特点,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对区域历史文化的影响。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从宗教的角度,指出拉丁美洲“西欧文化”的内容,并分析拉美文化形成“以西欧文化为主体结构”的历史原因。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分析新加坡社会“高度异质性”形成的历史背景,指出独立后的新加坡政府为此在文化上采取的对策。
22.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美国移民政策大事年表(部分)
时间 事件
18世纪末 美国国会通过了第一部《移民归化法》,规定新移民成为美国公民的条件是:住满一定的年限,符合道德标准,通过基本英语考试,证明对美国的政治制度有起码的了解。之后,美国又通过了《国籍法》《外侨法》《处置煽动叛乱法》等,对后来的移民加以限制。
19世纪中期 南北战争后,美国正值工业化的高潮,急需各种劳动力和人才,为此,1864年国会通过了《鼓励外来移民法》。
19世纪末 20世纪初 美国从鼓励移民转为限制和排斥移民。1882年美国正式通过《排华法案》,在此之后,又通过了一系列限制移民法。
20世纪中期 美国移民法中吸收了《麦卡伦国内安全法》的部分内容,把“参加过共产党”与恐怖主义和其他各种非法犯罪行为并列为禁止入境的情况。
20世纪末 美国国会又提出了新的移民法案,其精神除原有的优先照顾家庭团聚外,更加突出人才和财产,并且规定了世界各地区的不同限额,明显地偏向欧洲白人而企图限制亚洲人和南美人。
阅读表格,从中提取两条或两条以上信息,拟定一个论题,并予以阐述。(要求:论题明确,史论结合,论证充分,表达清晰)
第三单元检测卷
1.答案:C
解析:材料中的观点表明古代北方印欧人及南方闪米特人入侵美索不达米亚是为了肥沃的两河流域,说明古代人口迁徙受地理环境的影响很大,C项正确。
2.答案:B
解析:结合材料信息可知,阿拉伯帝国对外扩张的主要原因是经济利益的驱使,故选B项;解决粮食问题属于经济利益驱使的一部分,A项表述片面,排除;材料没有体现传播伊斯兰教和商业活动,排除C、D两项。
3.答案:C
解析:据题干《赫梯法典》的内容可知,法典最大限度保护马匹主人的利益,说明了马匹对赫梯人的重要性,故C选项正确,排除A、B、D选项。
4.答案:D
解析:贵霜帝国是长期过着游牧生活的大月氏人建立的,其一度统一了印度北部的农耕地区,因此其统一过程是游牧世界对农耕世界冲击的过程,而且内含两大世界之间的相互学习,故D项正确;中国历史上王安石变法是北宋为解决三冗两积问题而进行的富国强兵的改革运动,不属于游牧世界对农耕世界的冲击,未涉及两大世界之间的相互学习,故A项错误;罗马帝国的建立、希腊城邦的扩张均不是游牧民族对农耕世界的冲击,故B、C两项排除。
5.答案:B
解析:根据材料“《晋惠帝时代汉族之大流徙》”和表中的人口流动的信息可知,材料中汉族的大迁移是在魏晋南北朝时期,由于此阶段是中国的社会大分裂和战乱时期,这种战乱的状态成为当时人口大量迁移的主要因素,B项正确;此时的人口迁移主要是战乱引发的自发流动,不是政府的组织,排除A项;江南地区开发是人口迁移的影响,不是原因,排除C项;民族交融的不断加速是人口流动的影响,不是原因,排除D项。故选B项。
6.答案:B
解析:根据题干信息可知,由于汪达尔人在北非建立了汪达尔王国,导致迦太基的陷落,因此严重打击了西罗马,切断了其在非洲的财政来源,削弱了西罗马帝国的力量,故B项正确;西罗马帝国灭亡的标志是罗慕路斯的被废而非汪达尔人的迁徙,A项错误;题干并未提及有关罗马文物是否被破坏,C项错误;题干所指意识是汪达尔人的迁徙,但迁徙不一定就是对外扩张,D项错误。
7.答案:C
解析:1570年前后,墨西哥和秘鲁地区的人口大量减少,主要原因是殖民活动导致土著人口锐减,随着劳动力的减少,殖民者进行了罪恶的黑奴贸易,C项正确;殖民墨西哥和秘鲁地区的是西班牙,排除A项;工业革命1765年开始,排除B项;种植园劳作繁重不是导致人口锐减的主要原因,排除D项。故选C项。
8.答案:D
解析:材料“15世纪以来”,显然相关的大事是新航路的开辟,结合所学,新航路的开辟使世界由分散走向整体,促进世界人口的迁移,故选D;工业革命始于18世纪60年代,时间不符,排除A;亚洲近代化状况并不符合史实,排除B;奴隶贸易导致非洲而非美洲丧失大量劳动人口,排除C。
9.答案:A
解析:材料“流放到澳大利亚的犯人为10万人左右,而自由移民高达20万人以上”反映了澳大利亚人口结构发生了显著的变化,自由移民数量超过了流放犯人的数量,社会结构发生了重大变化,为此英国政府改变了对澳大利亚的统治方式,故A项正确;“新南威尔士和范迪门地区分别建立起5~7人的立法会议”此后又被迫进行一次次改革,这间接表明当地地主资产阶级控制议会的力量日益膨胀,排除B项;C项错在“主动”,题干中所提及的“一次又一次地进行改革”是被动的,排除;D项明显不符合题意,排除。
10.答案:B
解析:从材料中的“郭嵩焘主张政府应列席万国公法会议,与各国详定章程,在海外广设领事”等信息来看,说明郭嵩焘主张通过国际通行的惯例和国际法的规定,来处理保护本国公民在外权利等相关事宜,说明郭嵩焘的近代国际外交意识已经产生,故答案为B项;材料没有反映通过这种方式保障华工权益的结果,排除A项;郭嵩焘提出解决这一问题的主张,并非表明清政府注重保护华侨利益,排除C项;材料没有反映清政府积极参与国际外交,排除D项。
11.答案:A
解析:表格显示从19世纪和17、18世纪相比,东南亚部分国家华人宗教碑铭数量逐渐增加,说明中国迁往海外的人口总数的不断增加,A项正确;自然经济加速解体表现为,小农业与家庭手工业的分离及日益商品化的过程,与材料中国迁往海外的人口的不断增加无关,B项错误;材料只反映出迁往海外的人口不断增加,没有体现出社会经济的持续繁荣局面,C项错误;17~19世纪的中国实行闭关锁国政策,海外贸易日益萎缩,D项错误。
12.答案:B
解析:题干材料阐述了太平洋铁路对美国经济发展起到“先行官”的重要作用,而太平洋铁路建设者是“中国农民工”即华工,据此可知,华工对美国经济发展产生的重要作用,B项正确;材料强调的是铁路运输是美国工业化发展的先行官,而不是决定性的作用或者贡献最大,排除A、C两项;材料反映的是华工对太平洋铁路建设发挥重要作用,不能代表华工是美国经济发展的主力军,排除D项。故选B项。
13.答案:C
解析:根据材料可以看出,美国专利证书的增长率和移民人数的增长量有一定的正相关,即移民和技术进步有一定的关联,C项正确;材料涉及的是移民和技术之间的关联,而非人口结构,排除A项;1851年至1854年的移民与高新技术产业无关,排除B项;题干涉及的移民中很大一部分是科技人员,并非一般劳动力,而且当时美国已经形成了劳动力市场,排除D项。故选C项。
14.答案:D
解析:结合所学知识,此时正是早期殖民扩张时期,欧洲殖民者对非洲、美洲的残酷屠杀,尤其是屠杀印第安人,主要是为了满足欧洲殖民者资本原始积累的需要,早期殖民扩张使美洲人口锐减,贩卖黑奴又使非洲劳动力锐减,所以导致这两个洲人口比重严重下降,欧洲人口比重相对上升,D项正确;工业革命在18世纪60年代揭开序幕,排除A项;黑奴贸易主要是把非洲的人口贩运到美洲,无法全面解释材料中美洲人口比重下降的问题,B项不是主要的原因,排除;在1750年,美国还没有成立国家,排除C项。
15.答案:C
解析:表格反映了20世纪60年代以来美国人口增长中移民比重整体上呈不断增长趋势。结合所学可知,20世纪80年代以来,随着产业升级和新兴行业的发展,美国对移民的受教育程度和文化素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移民呈现高端化、知识化趋势,故C正确;材料数据无法推断出移民的国籍和地区情况,而且20世纪60年代美国移民主要来自于墨西哥,故排除A;20世纪70年代美国经济处于“滞胀”时期,而不是高速发展,故排除B;20世纪90年代以来,美国文化内在矛盾并未得到有效整合,多元文化冲突一直困扰着美国社会,故排除D。
16.答案:B
解析:在新加坡,不同移民族群分别使用自己的语言,政府将四大语言均称官方语言,说明新加坡重视各族多元文化和谐相处,故选B;A、C两项材料信息无法体现,排除;材料无法体现形成以欧洲文化为主流的文化,排除D。
17.答案:C
解析:由题干时间“1933~1944年”可知是罗斯福在任时期,这一时期美国接纳了众多的知识难民,与此同时美国本土约有5000名博士失业,由此反映出罗斯福政府将美国本土的一些就业岗位让给欧洲知识难民,实行宽容的知识移民政策,C项正确。
18.答案:A
解析: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可知,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到20世纪50年代初,大量移民进入欧洲,主要是因为欧洲在战争中受到很大创伤,战后重建需要大量的劳动力和人才,这股移民潮有助于欧洲经济迅速恢复,A项正确;材料强调移民进入欧洲,而非体现美苏冷战,排除B项;移民涌入欧洲不一定是宗教冲突下的难民问题,排除C项;材料无法体现移民潮促使欧洲走向一体化,排除D项。
19.答案:C
解析: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大量移民涌入欧洲引发欧洲民众的担忧,甚至忧虑欧洲有可能被移民同化和占据,这说明在经济全球化背景下,不同民族和文明之间的交流依然存在矛盾和困境,即多元文化主义的困境,故选C项;材料强调欧洲民众的担忧,并不是否定,排除A项;材料强调欧洲移民群体的不断增长,并不是民族交融,排除B项;欧洲民众不属于弱势群体,排除D项。
20.答案:A
解析:由材料可知,欧盟人口的增多是由于移民人口抵消了本地人口的萎缩,而人口流动加速是经济全球化快速发展的影响,故选A项;材料强调的是经济全球化对欧盟的影响,并未提及经济区域集团化的不平衡,排除B项;市场经济在各国实行与移民人口大量增加没有必然联系,排除C项;国际经济新秩序还没有形成,排除D项。
21.答案:(1)特点:从印度河到恒河流域,再到南印度(或:分阶段:向东方和南方扩展),伴随自身社会形态的演进,历时长。影响:改变了印度次大陆的族群结构,产生了一批文学作品,将马和铁等带到印度,印度历史进入列国时代,种姓制度和佛教成为印度社会的符号,并对周边地区产生重大影响。
(2)内容:天主教成为拉丁美洲的主要宗教。历史原因:欧洲殖民侵略,导致印第安人数量锐减,文化也遭到打击,欧洲移民大量移居拉美,西欧移民成为拉美主要居民,殖民者在美洲传播西欧文化。
(3)历史背景:新加坡是一个移民社会,人口结构复杂;港口城市国家,人口流动性大,英国殖民政策的影响。对策:注意发扬儒家文化精华,吸收西方文化精华,努力创造一种现代东方文化。
解析:(1)特点:根据材料一“雅利安人最初定居在印度河上游的五河流域。……以后他们又向恒河流域发展,进而扩张到南印度的部分地区。”得出从印度河到恒河流域,再到南印度;根据材料一“大约在公元前1000年代初期,伴随铁器的出现,雅利安人的少数先进部落开始过渡到国家。”得出伴随自身社会形态的演进,历时长。影响:根据材料一“至公元前6世纪,形成20多个小国,进入印度次大陆历史上的列国时代。雅利安人扩展过程中,当地居民或被征服,或被驱散,雅利安人成为古代印度次大陆上的主要居民。”可得出改变了印度次大陆的族群结构,产生了一批文学作品,将马和铁等带到印度,印度历史进入列国时代,种姓制度和佛教成为印度社会的符号,并对周边地区产生重大影响。(2)内容:根据材料二“但是由于他们在语言、文字、宗教、习俗等方面仍同欧洲基本上保持一致,所以拉美与西欧在文化上仍保持一种特别密切的关系。”得出天主教成为拉丁美洲的主要宗教。历史原因:根据材料二“随着西欧移民成为拉美的主要居民而形成了以西欧文化为主体的结构。”并结合所学,可从欧洲殖民侵略,导致印第安人数量锐减,文化也遭到打击,欧洲移民大量移居拉美,西欧移民成为拉美主要居民,殖民者在美洲传播西欧文化等方面概括。(3)历史背景:根据材料三“新加坡社会具有高度的异质性,缺乏社会向心力所需要的同质性因素。英国占领新加坡后,不追求同化当地民众。”可得出新加坡是一个移民社会,人口结构复杂;结合所学可得出港口城市国家,人口流动性大,英国殖民政策的影响。对策:综合材料和所学可得出注意发扬儒家文化精华,吸收西方文化精华,努力创造一种现代东方文化。
22.答案:示例:论题:美国移民政策深受时代背景的影响。
阐述:18世纪末,美国刚刚经历独立战争,国内面临着战后重建问题,美国国会通过了第一部《移民归化法》,此法对移民的要求相对宽松。19世纪中期,南北战争后,美国正值工业化的高潮,急需各种劳动力和人才,为此,1864年国会通过了《鼓励外来移民法》。19世纪末20世纪初,美国失业率上升,由此美国从鼓励移民转为限制和排斥移民。20世纪中期,美苏冷战,意识形态的对立直接影响到了美国的移民法,美国移民法把“参加过共产党”与恐怖主义和其他各种非法犯罪行为并列为禁止入境的情况。20世纪末,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国际竞争日趋激烈,美国国会又提出了新的移民法案,其精神除原有的优先照顾家庭团聚外,更加突出人才和财产。由此可知,美国的移民政策并不是孤立的,它既体现了国内形势的变化,也折射出了国际关系的变迁。
解析:示例:首先根据材料“美国国会通过了第一部《移民归化法》,规定新移民成为美国公民的条件”“南北战争后,美国正值工业化的高潮,急需各种劳动力和人才”得出论题:美国移民政策深受时代背景的影响。其次进行阐述:根据材料“新移民成为美国公民的条件是:住满一定的年限,符合道德标准,通过基本英语考试,证明对美国的政治制度有起码的了解”得出18世纪末,美国刚刚经历独立战争,国内面临着战后重建问题,美国国会通过了第一部《移民归化法》,此法对移民的要求相对宽松。根据材料“南北战争后,美国正值工业化的高潮,急需各种劳动力和人才”得出19世纪中期,南北战争后,美国正值工业化的高潮,急需各种劳动力和人才,为此,1864年国会通过了《鼓励外来移民法》。根据材料“美国从鼓励移民转为限制和排斥移民。1882年美国正式通过《排华法案》,在此之后,又通过了一系列限制移民法”得出19世纪末20世纪初,美国失业率上升,由此美国从鼓励移民转为限制和排斥移民。根据材料“把‘参加过共产党’与恐怖主义和其他各种非法犯罪行为并列为禁止入境的情况”得出20世纪中期,美苏冷战,意识形态的对立直接影响到了美国的移民法,美国移民法把“参加过共产党”与恐怖主义和其他各种非法犯罪行为并列为禁止入境的情况。根据材料“更加突出人才和财产”得出20世纪末,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国际竞争日趋激烈,美国国会又提出了新的移民法案,其精神除原有的优先照顾家庭团聚外,更加突出人才和财产。最后得出结论:综合表格材料可知,美国的移民政策并不是孤立的,它既体现了国内形势的变化,也折射出了国际关系的变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