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课 古代的商路、贸易与文化交流
学考达标练
知识点一丝绸之路与欧亚大陆其他重要商路
1.在公元前几个世纪的朝鲜墓葬和遗址中,曾多次出土我国制造的铜镜、铜剑和燕国的“明”刀币;在公元前4世纪的希腊人已称我国为“塞勒斯”(丝国)。这表明( )
A.早期文明交往兴起B.丝绸之路得到开拓
C.中华文化圈形成D.中欧实现直接交流
2.丝绸之路兴起于秦汉,此后一度衰落;隋唐时期再度兴盛起来;两宋时期陆上丝绸之路萎缩,但海上丝绸之路却呈现繁荣景象;直到元朝,陆上丝路再度兴起;明清时期,丝绸之路日益衰落。以下解读正确的是( )
A.明清时期丝绸之路完全消亡
B.丝绸之路兴衰与统治政策无关
C.政治统一有利于丝路的畅通
D.少数民族政权不重视丝绸之路贸易
3.西汉时期,在张骞“凿空”的基础上,丝绸之路逐步形成规模,成为我国对外交往的主要通道。到唐朝时期,海上丝绸之路与陆上丝绸之路一样成为主要通道,形成了“水陆并举”的局面。到了宋代以后,海上丝绸之路成为对外交往的主要通道。丝绸之路的这一变化折射出( )
A.主要对华通商国家发生了变化
B.四大发明已传到世界各地
C.民族政权并立阻碍了经济交流
D.中国经济重心的逐步南移
4.14、15世纪,非洲东海岸的基卢瓦(位于今坦桑尼亚)居民从印度进口棉纺织品、香水和珍珠,近代考古学家还在此挖掘出大量的中国瓷器。基卢瓦的商人进口这些商品,将从内陆地区获得的黄金、奴隶和象牙卖出。这反映出基卢瓦( )
A.控制着穿越撒哈拉沙漠的商路
B.参与印度洋贸易圈的商业活动
C.同宋朝政府有着直接贸易往来
D.贩卖奴隶到美洲以换取奢侈品
知识点二古代商路上的中西文化交流
5.从阿拉伯世界涌来的知识潮流,给欧洲带来了向心灵解放的“大跃进”,促进了发展自由思想的伟大进步,导致了文艺复兴的到来。中国的造纸术、印刷术、指南针和火药也是经阿拉伯人之手,逐步传入西欧。材料反映了( )
A.阿拉伯商人推动了欧洲的文艺复兴运动
B.阿拉伯商人传播了中国的四大发明
C.阿拉伯人成为东西方文化交流的桥梁
D.阿拉伯商人以宗教指引为准则
6.下图是出土的尼日尔河流域11世纪桑海统治者墓碑,墓碑上刻写了精美的阿拉伯文,墓碑的石料来自于西班牙。这一史料可用于研究( )
A.撒哈拉商路的文化经贸交流
B.阿拉伯人对东非的控制
C.西班牙人对非洲的殖民活动
D.西非各民族的文化交融
[答题区]
题号 1 2 3 4 5 6
答案
选考高分练
1.郑和船队在古里(位于印度半岛)驻扎时间长,成交额高。船队卖出大量丝绸、瓷器、铜铁,购进象牙、宝石、香料等。同时,郑和等人做了大量商务考察工作以期未来。据此可知,郑和下西洋( )
A.旨在宣扬帝国国威B.刺激海外白银流入
C.确保朝贡贸易延续D.促进丝绸之路发展
2.如图是宁夏固原北周贵族李贤墓葬中出土的鎏金银壶。银壶造型别致,具有典型的罗马风格,属中亚地区波斯萨珊王朝(226年~650年)手工艺品,其主题图案描绘了古希腊神话特洛伊战争的故事。该文物的发现证明( )
A.北周时期北方民族交融盛况
B.域外手工生产技术传入中原
C.中国与欧洲开始了直接联系
D.丝路贸易促进文化交流互通
3.“赛里斯”(seres)由希腊文sere即“丝”一词演化而来,意思是“产丝之国”。老普林尼在《自然史》中指出,赛里斯人以从森林中获取毛料而著称,他们将树叶浸入水以将白丝梳理下来,然后将这些线解开再织好,供应给罗马的妇女。直到公元2世纪,希腊地理学家波桑尼阿斯才正确地认识到丝是来自于蚕这一小动物。这段材料最有助于研究( )
A.丝绸之路的影响B.罗马帝国的繁荣
C.希腊文明的扩展D.科学技术的进步
4.10世纪时阿拉伯人麦哈黑尔东游写的《游记》中说到中国都城名为新达比尔(Sindabil),亨利·玉尔认为“此名似阿拉伯人讹传之印度城名”,实际应指成都,《马可·波罗游记》作新的府(Sindifu)。而最初经印度传播到阿拉伯人手中的丝绸正是成都生产的。这可以用来佐证( )
A.当时西南丝路的存在
B.中阿之间缺乏直接联系
C.中印丝绸贸易规模大
D.中国与南亚贸易的频繁
5.据《史记》记载,乌氏(今甘肃平凉市)倮(人名)以畜牧起家,后来贩卖丝货,与关外戎王贸易,竟成巨富。秦始皇让其位同封君,列朝议事。这则材料可以佐证秦代( )
A.跨境丝绸贸易显现雏形
B.政府鼓励民众经商贸易
C.郡县制与分封制的并存
D.畜牧业为国民经济基础
6.某学者叙述到,日本、朝鲜、中亚、北非等国家和地区的制瓷风格深受中国瓷器的影响;17~18世纪,中国瓷器在欧洲畅销,欧洲人在室内、家具设计领域融入了中国艺术和文化因子。该学者意在说明,中国瓷器( )
A.制作技术深受西学东渐影响
B.成为国家对外贸易的主要物品
C.生产方式采用了工场手工业
D.成为中华文明传播的重要载体
7.近年在非洲东海岸出土了大量中国古代瓷器,例如图所示瓷器发现于今坦桑尼亚的一座陵墓中,原产于15世纪的中国。材料一定程度反映出( )
A.马里帝国是当时非洲最强大的国家
B.瓷器是非洲与中国贸易的唯一商品
C.古代非洲一些国家与中国贸易交往
D.非洲主要的国家依靠对外贸易立国
8.位于埃及首都开罗附近的福斯塔特遗址,是一处古代陶瓷的地下博物馆。这里一共出土陶瓷六七十万片,其中来自中国的陶瓷约12000片,其余基本都是中国陶瓷的仿制品且器型、色彩、花纹、风格都与中国瓷器类似。据此推断( )
A.海上丝绸之路辐射范围较为广泛
B.海外贸易促进中国制瓷业的发展
C.古代埃及与中国的文化交流频繁
D.商路贸易是文化传播的重要途径
[答题区]
题号 1 2 3 4 5 6 7 8
答案
9.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唐代是中国茶文化的重要发展阶段,也是茶叶及茶文化向周边国家和地区传播的重要时期。该时期茶叶传播是一种文化意义上的沟通与交流,而非商品贸易活动。茶文化的传播不仅仅是茶叶这一消费品的外输,更是与茶有关的文化生活方式与审美情趣的输出。无论是寺院僧侣间的交流,官方的赏赐赠与,还是民间的互动,处处都流淌着浓厚的友情。
唐代,中国处于世界文化的中心,有着大量物质和精神财富,占据着文化的制高点,周边的部族和国家都在主动而心悦诚服地汲取唐文化的营养,“在中国历史上,文化之花最为盛开、最为灿烂夺目的唐代文化,犹如高处向低处流淌的水流,流向周围各个国家。”茶文化是唐代文化制度输出的具体形态。
——摘自刘礼堂、宋石磊《唐代茶叶及茶文化域外传播考》
(1)根据材料,概括唐代茶文化对外传播的特点。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唐代茶文化对外传播的意义。
第9课 古代的商路、贸易与文化交流
学考达标练
1.答案:A
解析:题干中提及的是中国物品、货币出现在国外,可知春秋战国已有中外交往,故选A项;结合所学可知从汉武帝时代开辟丝绸之路,排除B项;中华文化圈形成是在秦汉时期,排除C项;材料不足以说明中西方直接交流,排除D项。
2.答案:C
解析:依据材料可知,丝路畅通的秦汉、隋唐、元朝都是政治统一的王朝,所以政治统一有利于丝路的畅通,因此正确答案为C项;依据材料可知,虽然明清时期丝绸之路日益衰落,但并未完全消亡,A项错误;宋代重视海上贸易,海上丝绸之路呈现繁荣状态,明清时期实行的“海禁”和“闭关锁国”政策导致丝路日益衰落,这说明丝绸之路的兴衰与统治政策有关,B项错误;依据材料可知,元朝蒙古人统治时期陆上丝绸之路再度兴起,所以不能说明少数民族政权不重视丝绸之路贸易,D项错误。
3.答案:D
解析:根据材料可知,丝绸之路演变的过程折射出中国经济重心的逐步南移,D项正确;A项不符合史实,排除;四大发明是通过西亚传播到欧洲,排除B项;北方和西北地区民族政权的建立一定程度上阻碍了陆上丝绸之路的发展,但不是丝绸之路演变的最主要原因,排除C项。
4.答案:B
解析:根据材料可知,基卢瓦进出口印度洋贸易中的商品,说明其参与印度洋贸易圈的商业活动,B项正确;材料强调基卢瓦的海外贸易,并未控制穿越撒哈拉沙漠的商路,排除A项;14、15世纪时宋朝已经灭亡,排除C项;欧洲殖民者贩卖奴隶到美洲以换取奢侈品,排除D项。
5.答案:C
解析:根据材料可知,阿拉伯人将中国的四大发明传到欧洲,促进欧洲的一系列变革和革命的发生,成为东西方交流的桥梁,C正确;阿拉伯人传入的四大发明推动了欧洲的文艺复兴运动,排除A;B项与材料主旨不符,排除;材料没有体现宗教指引,排除D。
6.答案:A
解析:根据材料“墓碑上刻写了精美的阿拉伯文,墓碑的石料来自于西班牙”体现了撒哈拉商路的文化经贸交流,A正确;B不符合史实,排除;C、D项在材料中没有体现,排除。
选考高分练
1.答案:D
解析:根据材料“船队卖出大量丝绸、瓷器、铜铁,购进象牙、宝石、香料等。同时,郑和等人做了大量商务考察工作以期未来”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郑和的船队与当地进行了大额的经济交易,且做了商务考察,这有利于丝绸之路的发展,D项正确;材料没有涉及宣扬帝国国威,排除A项;B项与材料主旨不符,排除;材料没有体现朝贡贸易,排除C项。
2.答案:D
解析:根据题干“银壶造型别致,具有典型的罗马风格,属中亚地区波斯萨珊王朝(226~650年)手工艺品,其主题图案描绘了古希腊神话特洛伊战争的故事”可知,图片描绘古希腊神话故事的鎏金银壶是出自波斯的手工艺品,通过丝路贸易传到中国,D项正确;材料反映的主要是中外文化交流,排除A项;材料不能说明该文物是中国境内使用外来技术生产,排除B项;该文物无法反映中国与欧洲开始直接联系,排除C项。
3.答案:A
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公元前后,汉朝和罗马帝国分别兴起于亚欧大陆的两端,双方通过丝绸之路有间接的经贸和文化交流。汉代中国丝织业发达,罗马人对中国的认识得益于丝绸之路上的交往,因此材料有助于研究丝绸之路的影响,A项正确;材料与罗马帝国的繁荣、希腊文明的扩展及科学技术的进步无关,B、C、D项排除。
4.答案:A
解析:依据材料“‘此名似阿拉伯人讹传之印度城名’,实际应指成都,《马可·波罗游记》作新的府(Sindifu)。而最初经印度传播到阿拉伯人手中的丝绸正是成都生产的。”可以看出经印度传播到阿拉伯手中的丝绸是成都生产,处于我国西南地区,说明西南丝路的存在,A正确。材料不能佐证中阿之间是否有直接的联系,排除B项。材料不能得出丝绸之路的规模,排除C项。材料不能得出中国与南亚贸易的频繁,排除D项。
5.答案:A
解析:根据材料“乌氏(今甘肃平凉市)倮(人名)以畜牧起家,后来贩卖丝货,与关外戎王贸易,竟成巨富”可知,乌氏倮与关外戎王贸易而致富,可以佐证秦代跨境丝绸贸易显现雏形,A项正确;材料未体现政府对经商贸易的态度,排除B项;C项与材料主旨无关,排除;材料未体现畜牧业是国民经济基础,排除D项。故选A项。
6.答案:D
解析:根据材料“某学者叙述到,日本、朝鲜、中亚、北非等国家和地区的制瓷风格深受中国瓷器的影响;17~18世纪,中国瓷器在欧洲畅销,欧洲人在室内、家具设计领域融入了中国艺术和文化因子”可知中国瓷器是中华文明的重要物质象征,成为中华文明传播的重要载体,D项正确;材料意在说明的是中国瓷器对世界的影响,而非西方文明对中国的影响,不符合题意,排除A项;中国瓷器是重要的出口产品,但并非作者强调的主旨,不符合题意,排除B项;材料中没有体现采用工场手工业进行生产,不符合题意,排除C项。
7.答案:C
解析:根据题干“瓷器发现于今坦桑尼亚的一座陵墓中,原产于15世纪的中国”可知,古代非洲一些国家与中国有贸易往来,故C项正确;材料不能直接反映马里帝国是否是最强大国家,故A项错误;“唯一”说法过于绝对,故B项错误;材料不能说明依靠对外贸易立国,故D项错误。
8.答案:D
解析:埃及首都开罗附近出土了大量中国陶瓷和中国陶瓷的仿制品,可以推断出海上丝绸之路和中外贸易是文化传播的重要途径,D项正确;仅埃及一地文物的发现,不足以说明海上丝绸之路的辐射范围较为广泛,排除A项;中国制瓷业的发展与埃及出土了大量“中国陶瓷的仿制品”不符,排除B项;材料不能说明古代埃及与中国的文化交流频繁,排除C项。故选D项。
9.答案:(1)特点:是中华茶文化对外传播的主要代表;是唐代文化输出的重要形式;突出文化的沟通与交流;传播形式多样,和平交流;以优秀文化辐射影响周边国家。
(2)意义:促进周边部族和国家发展;促进日本形成独具特色的茶道;有利于中华文化的辐射、传播;有利于提升中华文化的影响力;促进东亚文化圈的形成;促进世界文化的发展;促进世界文明的发展。
解析:(1)特点:据材料“唐代是中国茶文化的重要发展阶段,也是茶叶及茶文化向周边国家和地区传播的重要时期”可知,唐代是中华茶文化对外传播的主要代表;据材料“该时期茶叶传播是一种文化意义上的沟通与交流,而非商品贸易活动。茶文化的传播不仅仅是茶叶这一消费品的外输,更是与茶有关的文化生活方式与审美情趣的输出”可知,茶文化是唐代文化输出的重要形式;突出文化的沟通与交流;据材料“无论是寺院僧侣间的交流,官方的赏赐赠与,还是民间的互动,处处都流淌着浓厚的友情”可知,唐代茶文化传播形式多样,和平交流;据材料“唐代,中国处于世界文化的中心,有着大量物质和精神财富,占据着文化的制高点,周边的部族和国家都在主动而心悦诚服地汲取唐文化的营养”可知,唐代以优秀文化辐射影响周边国家。(2)意义:据材料并结合所学可从促进周边部族和国家发展;促进日本形成独具特色的茶道;有利于中华文化的辐射、传播;有利于提升中华文化的影响力;促进东亚文化圈的形成;促进世界文化的发展;促进世界文明的发展等方面回答。第10课 近代以来的世界贸易与文化交流的扩展
学考达标练
知识点一全球贸易网的形成
1.19世纪中期以后,中国市场上的洋货日益增多,火柴、洋布等用品“虽穷乡僻壤,求之于市,必有所供”。这种情况表明( )
A.民众生活与世界市场联系日趋密切
B.商品经济基本取代自然经济
C.中国关税主权开始丧失
D.中国市场由被动开放转为主动开放
2.18世纪困扰清政府的一个很严重的问题是“银贱钱贵”,为此,京城两铸造局从18世纪中叶起,每年铸钱14亿文,较之17世纪末,增加了3倍,京师之外各省局增长更快。从18世纪40年代到70年代间,每年铸钱保持在30亿文以上。这种现象出现主要是由于( )
A.赋役征银对白银的需求增加
B.鸦片倾销导致白银大量外流
C.白银大量流入造成银钱失衡
D.百姓生活困苦赋役负担沉重
3.近期,美国学者发布了《捕捉苹果全球供应网络利润》的报告,显示苹果公司每卖出一台iPhone,就独占其中58.5%的利润,非中国劳工占去3.5%,苹果公司以外的美国从业者获得2.4%,中国大陆劳工获得1.8%,欧洲获得1.8%,日本和中国台湾各获得0.5%。导致这种现象出现的原因是( )
A.跨国公司掌握产品创意和核心设计
B.发展中国家在国际竞争中地位不利
C.发达国家是国际分工的最大受益者
D.经济全球化中的利润分配极不平衡
知识点二商品流动与文化交流国际化
4.茶叶由中国传入西方后,西方饮茶之风逐渐盛行。如英国用中国茶创造了属于自己的独特高雅的品茶方式——“下午茶”,并且逐渐发展成为一种风俗习惯享誉世界;在美国高压的生活环境中,品茶成为美国人寻求心理平静的一个重要方式。这主要体现出( )
A.中国茶文化对西方生活方式产生了一定影响
B.商业贸易是文化传播的主要途径
C.中国传统文化的本土化和多元化的发展趋势
D.人口迁移是文化传播的重要途径
5.18世纪初,英国生产的部分瓷器结合中国瓷釉洁白纯净、色泽艳丽的特质,融合西方的审美准则,开创了新的技术和纹饰风格。西方的创新引起中国的关注,康熙皇帝曾指派两名意大利传教士指导中国工匠学习珐琅技法。这体现了( )
A.政府政策影响制瓷水平
B.商业贸易推动文化交流
C.西学东渐引发思想解放
D.西方与中国审美观一致
6.中俄茶叶贸易历史悠久,俄商所需的茶叶长期由山西商人加工转贩。19世纪70年代,俄商在汉口、福州等地收购茶叶,建立机器茶厂制作砖茶销往俄国等地。到1898年,输往俄国的茶叶占中国外销茶的61.1%,俄国人彻底地改变了茶叶贸易的结构。这一变化揭示出的本质是( )
A.先进的生产方式传入中国
B.中国失去茶叶市场的主导权
C.中国茶叶市场占有率扩大
D.列强侵略势力深入中国内地
[答题区]
题号 1 2 3 4 5 6
答案
选考高分练
1.斯塔夫里阿诺斯在《全球通史》中写道:“商业联结和文化联结这两者不是互不关联的,或者说,不是相互独立的。……希腊文化传播整个东方,主要是靠追随亚历山大军队东进的希腊商人。印度佛教传布中国的过程可以沿着举世闻名的丝绸之路了解到……”这表明促进东西方文明交融的两种方式是( )
A.商业联结和文化联结
B.暴力冲突与和平交往
C.希腊商人和亚历山大军队
D.马可·波罗和阿拉伯商人
2.1869年,连接红海和地中海的苏伊士运河贯通;1914年,便利大西洋和太平洋之间航运的巴拿马运河开始运行。这些运河的开通( )
A.助推了环球航行的实现
B.反映了工业革命的需求
C.促进了全球贸易的发展
D.加剧了沿线国家的冲突
3.18世纪末,棉花开始成为“全球商品”,在资本主义的主导下,逐渐形成“非洲提供劳动力、美国出产原棉、欧洲(以英国为主)进行棉纺织加工”的格局。这反映了( )
A.自由主义经济思想盛行
B.世界市场的最终形成
C.商业经营方式发生转变
D.全球贸易网络的发展
4.观察下图,可以推知( )
A.初级产品占世界贸易的比重持续下降
B.国际组织成立促进世界贸易稳定增长
C.技术革命使国际贸易结构发生了变化
D.二战后世界经济发展不平衡性明显加剧
5.18世纪,东印度公司共进口2.15亿件瓷器到英国,瓷器茶具成为英国家庭的常用器皿。最初中国的茶杯是无把手的,后来英国人学会了制瓷,并为烫手的茶杯加上了把,又将这一技术传回中国。这反映出( )
A.经贸活动是文化传播的主要方式
B.茶文化体现了社会价值观念
C.中国茶文化得到英国人广泛认可
D.文化在互相借鉴中向前发展
6.下表为明末清初某国将中国瓷器运往欧洲的航线表。据表可知( )
广州—澳门—印度—欧洲 这条航线可分为两段:第一段由广州至澳门再至印度,途经马六甲、古里、果阿等地,是中国与东南洋、印度洋一直有往来的“西洋”航线;第二段则由果阿经好望角至欧洲
广州—澳门—马尼拉—美洲—欧洲 这条航线可分为两段:第一段从中国沿海港口直航菲律宾;第二段则横渡太平洋,通过墨西哥的阿卡普尔,再到欧洲
A.新航路开辟前中国瓷器已销往美洲
B.新航路开辟拓展了中国瓷器出口
C.中国瓷器销往欧美得益于新航路开辟
D.中国垄断了对欧洲的瓷器运输
7.17世纪末至18世纪末,法国的贵族与中产阶级们纷纷仿效路易十四,将自己的房屋院落改造成中国式的,并高价购买中国瓷器来装饰自己的屋子。英国的王公大臣和上层社会的贵族等也莫不如此。这反映了当时中华文化( )
A.具有无与伦比的先进性
B.推动了世界文明的进步
C.受到欧洲社会上层推崇
D.成为欧洲反封建的武器
8.《在安托尼妈妈的旅店》是奥古斯特·雷诺阿于1866年创作的绘画作品。观察作品,你可以得到的信息有( )
A.当时饮茶之风停留在法国上流社会
B.饮茶对法国百姓生活有了很大影响
C.茶是中国人的发现,饮茶历史悠久
D.全球贸易网的形成促进了文化交流
[答题区]
题号 1 2 3 4 5 6 7 8
答案
9.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1600年,英国东印度公司获得了伊丽莎白一世授予的特许状,开始以合资方式启动它的首航,之后又出现了几家贸易公司并存竞争的局面。到1709年,统一的“英国商人对东印度贸易联合公司”(简称“东印度公司”)在国王的出面斡旋下终于成立了,它从成立初期起就开始限制大股东的支配权,确立了每位股东,无论性别、信仰、种族如何,只要购买了公司股份,都拥有投票权和参加股东大会的权利;同时,还设立了明确的法规,强化了股东大会的重要性,并规定总裁和副总裁不参加股东大会,而由董事长来主持股东大会。公司的主要业务,就是把亚洲各地的陶瓷、咖啡、香料、纺织物、茶叶等进口到欧洲,再把一些欧洲的毛织物、象牙、锡铁制品等出口到亚洲,公司的贸易据点遍及欧亚沿海地带。
——摘编自浅田实《东印度公司》
材料二 18世纪时英国积极从事以贩卖奴隶为主要手段的“三角贸易”。英国从利物浦、伦敦等城市用船载运棉麻织品、玻璃、陶瓷器皿、各种装饰品等,驶往非洲交换黑奴;并用船把黑奴运往西印度和南美殖民地的种植场,卖给农奴主,然后买进殖民地的糖、烟草、棉花返回英国,并将其作为原料卖给工厂主。公元1713年,《乌特勒支和约》使英国获得贩卖奴隶的垄断权,不仅为英国的贩奴商人带来了神话般的利润,而且加强了英国在那些需要供应黑奴来经营种植场的殖民地里的地位。——摘自鲁中石《世界通史》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英国东印度公司的兴起背景和特点。
(2)根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指出18世纪英国开展三角贸易的国内条件,并概述三角贸易客观上对世界经济发展的影响。
第10课 近代以来的世界贸易与文化交流的扩展
学考达标练
1.答案:A
解析:材料反映中国的生活用品被外国商品占领,说明民众日常生活也融入了资本主义世界市场,故A项正确。B项时间点与历史不符,应排除。C项材料体现不出,应排除。D项是在改革开放后,与题干时间不符,应排除。
2.答案:C
解析:材料反映自18世纪中期至18世纪70年代,清政府受困于“银贱钱贵”而大量铸钱,这是因为新航路开辟后,围绕白银输入中国的贸易网逐渐形成,白银大量流入,导致铜钱数量不足,难以平衡银钱比而大量铸钱,故选C项;赋役征银对白银的需求量增加会导致银价上涨,与材料不符,排除A项;鸦片倾销导致白银外流会造成“银贵钱贱”,与材料不符,排除B项;百姓生活困苦赋役负担沉重与政府大量铸钱无关,排除D项。
3.答案:A
解析:从材料中“苹果公司每卖出一台iPhone,就独占其中58.5%的利润”说明苹果公司掌握产品创意和核心设计而获取最大利益,故A项正确;材料没有涉及B、C、D项,故排除。
4.答案:A
解析:从材料中的“西方饮茶之风逐渐盛行”“英国用中国茶创造了属于自己的独特高雅的品茶方式——‘下午茶’”“品茶成为美国人寻求心理平静的一个重要方式”等信息可以得出,茶叶由中国传入西方后,对欧美等西方国家的生活方式产生了一定影响,故A项正确;B、C、D三项说法在材料中没有体现,均排除。
5.答案:B
解析:根据材料“18世纪初,英国生产的部分瓷器结合中国瓷……开创了新的技术和纹饰风格。西方的创新引起中国的关注……中国工匠学习珐琅技法。”可知,英国学习中国的瓷器制作工艺,而中国也借鉴和学习西方的珐琅技法,说明随着中英贸易的往来,促进了在文化领域的交流,相互借鉴和学习,B项正确;政府政策影响制瓷水平,在材料中没有体现,排除A项;西学东渐引发思想解放,不符合题意,排除C项;西方与中国审美观一致,不符合史实,排除D项。故选B项。
6.答案:B
解析:清朝前期中俄之间的茶叶贸易,由晋商转贩到恰克图(中俄边境重镇),再由俄商运至俄国销售。随着俄商在华收购茶厂制茶、转运俄国售卖,中俄茶叶贸易转为由俄国商人(资本)主导,中国失去茶叶市场的主导权,B项正确;材料与先进生产方式传入中国及中国茶叶市场占有率扩大的说法无关,排除A、C项;列强侵略势力深入中国内地属于表象,不属于本质,排除D项。
选考高分练
1.答案:B
解析:据材料信息看出,东西方文明交融的方式既有战争,又有和平交往。世界古代各民族、国家的文明传播与交流主要通过暴力冲突、和平交往两种方式进行的,故B项正确。A项只是和平交流的表现,故排除。C项并非是东西方交融的方式,故排除。D项是与文明交融相关的人物,而不是方式,故排除。故选B。
2.答案:C
解析:依据材料“苏伊士运河贯通”“巴拿马运河开始运行”可知,这些运河的开通,都便利了交通运输,加强了世界的经济联系,促进了全球贸易的发展,C项正确;环球航行在新航路开辟时期,已经实现,排除A项;材料未涉及工业革命的需求,排除B项;材料涉及的是运河开通的积极作用,排除D项。
3.答案:D
解析:由题干可知,18世纪末,全球分工进一步发展,体现出全球贸易网的发展,D项正确;自由主义经济思想强调自由放任,与棉花无直接关系,排除A项;第二次工业革命后世界市场最终形成,排除B项;商业经营方式发生转变在材料中没有体现,排除C项。
4.答案:C
解析:根据材料可知,初级产品占世界贸易的比重在1975年前后出现短暂的上升态势,故A项错误;材料中并不涉及世界贸易总额及发展态势,故B项错误;根据材料可知,初级品和制成品在国际贸易中的比重呈现此消彼长的趋势,这体现了时代的进步与发展,其中起决定作用的是技术革命,故C项正确;材料中并没有体现二战后世界经济发展状况,故D项错误。
5.答案:D
解析:英国人吸收了中国用瓷器喝茶的文化习俗,在饮茶中,又改进了茶具,向中国输出,体现了文化在互相借鉴中向前发展,故选D项。材料看不出“经济活动是文化传播的主要方式”,故排除A项。材料看不出社会价值观念的影响,故排除B项。材料不能体现“广泛认可”,故排除C项。
6.答案:B
解析:从材料可知中国瓷器有多种路径到达欧洲,反映出新航路开辟加强了世界联系,拓展了中国瓷器出口,故B项正确;新航路开辟前,亚洲与美洲没有往来,故A项错误;中国瓷器销往美洲得益于新航路开辟,但中国与欧洲的瓷器贸易由来已久,故C项错误;材料反映的是中国瓷器出口的路径,不能体现中国垄断了对欧洲的瓷器运输,故D项错误。
7.答案:C
解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16~18世纪,中华文化传到西方,西方国家兴起了一股“中国热”,材料中的“法国的贵族与中产阶级们”和“英国的王公大臣和上层社会的贵族”“将自己的房屋院落改造成中国式的,并高价购买中国瓷器来装饰自己的屋子”即体现了这股“中国热”,反映了当时中华文化受到欧洲社会上层推崇,C项正确;材料中没有涉及中西方文化的比较,且A项说法过分夸大,排除;推动世界文明进步的是古代中国的四大发明,排除B项;成为欧洲反封建武器的是火药,排除D项。故选C项。
8.答案:B
解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19世纪中期盛行现实主义美术,从图中人们在安托尼妈妈的旅店喝茶可以看出,该画作属于现实主义风格,它表明饮茶对法国百姓生活有了很大影响,B项正确;图片画的是普通民众,而不是上流社会的人们,排除A项;C、D项无法从图中得到体现,排除。故选B项。
9.答案:(1)背景:地理大发现;殖民扩张;英国与荷兰、法国的海上竞争;英国爆发资产阶级革命;英国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特点:在政府或国王的支持下建立;整合并垄断了英国在东亚的贸易;以从事商品收购和贩卖为主(或以商业资本为主);建立起现代化的经营管理方式;贸易范围遍及欧亚沿海地区。
(2)条件:英国殖民霸权逐步确立;英国工场手工业的发展;英国资产阶级政府的支持。影响:加强世界经济联系,世界市场初具规模。
解析:(1)东印度公司兴起的背景要结合新航路开辟以及英国早期殖民扩张的表现和影响因素来进行说明,东印度公司兴起的特点,从材料中“英国东印度公司获得了伊丽莎白一世授予的特许状,”可以看出是在政府或国王的支持下建立;从“之后又出现了几家贸易公司并存竞争的局面……在国王的出面斡旋下终于成立了”可以看出联合并垄断了英国在东亚的贸易;“它从成立初期起就开始限制大股东的支配权,确立了每位股东,无论性别、信仰、种族如何,只要购买了公司股份,都拥有投票权和参加股东大会的权利;同时,还设立了明确的法规,强化了股东大会的重要性,并规定总裁和副总裁不参加股东大会,而由董事长来主持股东大会。公司的主要业务,就是把亚洲各地的陶瓷、咖啡、香料、纺织物、茶叶等进口到欧洲,再把一些欧洲的毛织物、象牙、锡铁制品等出口到亚洲,公司的贸易据点遍及欧亚沿海地带。”可以看出是从事商品收购和贩卖为主而且建立了现代化的经营管理方式,能够长期获得高利润,贸易范围遍及欧亚沿海地区。(2)英国在18世纪开展三角贸易的国内条件,要从政治、经济两个角度来看,政治上,英国资产阶级政府的支持和殖民霸权的确立,经济上英国手工工厂的发展是重要的原因。三角贸易对世界经济发展产生的影响,主要是加强了世界经济联系,使得世界市场规模不断扩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