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22张PPT)
司马光
——做个有故事的人
穿越时空隧道
——感悟美好品质
上官婉儿
诸葛亮
欧阳修
习作公告栏
孔融让梨
看图猜故事
习作公告栏
曹冲称象
司马光砸瓮救友
看图猜故事
司马光
司马光(1019—1086),姓司马(复姓),名光,字君实,北宋时期著名的史学家、文学家、政治家。他主持编纂了著名的编年体通史《资治通鉴》。
任务一:了解故事人物
习作公告栏
经典诵读台
司马光
群儿戏于庭,一儿登瓮,足跌没水中。众皆弃去,光持石击瓮破之,水迸,儿得活。
任务二:读顺小古文
读书要求:
自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课文,难读的地方多读几遍。
边读边想:这篇文章与我们以前学过的课文有什么不一样?
群儿戏于庭,一儿登瓮,足
跌没水中。众皆弃去,光持石
击瓮破之,水迸,儿得活。
wènɡ
jiē
bènɡ
diē
司马光
司马光 跌倒 皆大欢喜
放弃 支持
diē
sī
qì
chí
jiē
司马光 跌倒 皆大欢喜
放弃 支持
读书要求:
用“/”画出停顿节奏。
声情并茂地再读一读。
群儿/戏于庭,一儿/登瓮,足跌/没/水中。
众/皆弃去,
光/持石/击瓮/破之,水迸,儿/得活。
本文选自《宋史·司马光传》。
庭;庭院。
登瓮(weng):站在口小肚大的陶器上。瓮;口小肚大的陶器。
没 (mo) 水中;淹没在水中。
众皆弃去:众人都抛下他离去。皆: 全,都。去;离开。
进 (beng):涌出,流出。
请结合注释,猜猜小古文的意思。
司马光
群儿戏于庭,一儿登瓮,足跌没水中。众皆弃去,光持石击瓮破之,水迸,儿得活。
任务三:读懂小古文
缸
瓮
古诗新译栈
一群孩子在庭院里玩耍,其中一个小孩站在口小肚大的陶瓮上,失足跌落其中,被水淹没。大家一看都吓跑了,司马光搬起一块大石头,砸破陶瓮,水流了出来,那个小孩得以活命。
《司马光》是统编教材三年级上册“美好品质”单元中的第一课,文章篇幅短小,言简义丰,内容传神,是学生接触到的第一篇文言文。课文围绕“击瓮救友”这一核心事件,仅用30个字,就清楚地交代了事情的起因、经过和结果,并抓住人物的一系列动作描写,生动地再现了一儿“失足落水”,司马光“持石击瓮”的生动场景。课文通过危急时刻“众皆弃去”和司马光临危不乱这两种行为的对比,表现了司马光沉着冷静、机智聪明的美好品质。
任务四:讲清小故事
漫读好时光
做个有故事的人
大凡杰出的人,谁没有故事 作为我国北宋时期的朝名臣,主持编撰了皇皇巨著《资治通鉴》的司马光,又怎能没有故事
第一个故事:剥胡桃
司马光五六岁的时候,想吃胡桃。家里的女佣留来一碗开水,把青胡桃放进水里泡,胡桃皮很轻松地就剥下来了。司马光的姐姐看到弟弟在吃胡桃,就问胡桃皮是谁剥的。司马光脱口而出:“当然是我自己剥的。”这句话被司马光的父亲听见了,他狠狠地训斥道:“你这孩子,我明明看见是别人帮你剥的胡桃皮,你怎么能撒谎 ”司马光知道说错了,低下头,从此牢记父亲的教诲,再也不撒谎了。
第二个故事:制警枕
司马光退居洛阳时,着手编写《资治通鉴》。他用圆木做了一个枕头,取名“警枕”,目的是为了时刻提醒自已不要贪睡。头枕在这样一根圆木头上,只要脑袋微微
漫读好时光
一动,“警枕”就会滚动,将自己惊醒。惊醒后的司马光立即起床,继续握笔写书。
第三个故事:卖老马
司马光年老的时候,日子过得比较紧。有一次,家里没有钱用,他吩附一位老兵,把和他相伴多年的一匹老马牵到集市上去卖。老兵临行前,司马光叮嘱道:“这匹马曾犯有肺病,一定要据实告诉想要买马的人。”
第四个故事:敬兄长
司马光的哥哥司马旦八十岁左右时,司马光的年龄也不小了。为了表达自己对哥哥的敬重,他一直坚持亲自照料哥哥,从不让仆人代劳。因为哥哥身体赢弱,消化不良,需要少食多餐,所以每顿饭后不久,司马光总会亲切地问候哥哥:“您饿了吗 要不要再吃点啥 ”天气稍稍转凉,司马光就常常抚摸着哥哥的背,关切地问:“衣服嫌薄吗 会不会冷 ”他就像照顾婴儿一样,悉心照顾着自己的哥哥。
一个个小故事,仿佛一颗颗钻石,闪耀着人格的魅力
创意写作坊
司马光砸缸的故事流传后世千年,为人们所称赞,那么当年被他救下的小孩子又是谁呢 其实,这个孩子名叫上官尚光,也有人说这个人的名字是因为司马光救过他的命而改的。上官尚光得救后,他的家人感谢司马光的救子之恩,送了许多礼,逢人就夸司马光聪明机智。上官尚光也不寻常,他从小喜欢读书,参加科举当上了官,但由于政绩不突出,没有受到重用,心灰意冷的他回老家当了一名教书先生。上官尚光十分感激司马光当年的救命之恩,特意在老家建了一座感恩亭,并将此事记载在家谱中,让世世代代永远不忘司马光的恩情。为了纪念这件事情,后人将感恩亭的所在地改名为“上官岗”。这份感恩之心,也应该被人们铭记。
亲子共读 师生共读
在一个阳光明媚的早晨,司马光和小伙伴们在一片开阔的田野里玩耍。他们正在玩捉迷藏,每个人都藏得非常隐蔽,让寻找者很难找到。
这时,司马光的小伙伴,一个名叫小明的孩子,藏进了一个大瓮里。他以为这样就能躲避其他人的寻找,但是没想到的是,瓮的位置竟然在大石头的旁边。当其他孩子找到他时,他们兴奋地围着瓮,一边喊叫一边嘲笑小明。就在他们高兴的时候,司马光却注意到了一个严重的问题。瓮里的小明非常害怕,他无法自己出来。因为他的个子太小,而瓮的口径又窄,他无法通过瓮口出来。其他孩子都被吓得不知所措,他们开始哭泣和惊慌。然而,司马光却非常冷静。他观察了一下情况,然后决定采取行动。
他找来了一块大石头,用力砸向瓮。随着一声巨响,瓮被砸破了。小明从瓮里爬了出来,他看起来有些惊慌失措,但总体上没有受伤。其他孩子都被司马光的冷静和果断所震惊。他们纷纷向司马光表示感谢,而小明更是感激不尽。从那以后,他们更加敬佩司马光,将他视为他们的榜样。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在面对紧急情况时,我们需要冷静思考并采取行动。就像司马光一样,他没有被吓到或惊慌失措,而是迅速找到了解决问题的方法。这种冷静和果断的品质是非常宝贵的,它可以帮助我们在面对困难时保持冷静并找到解决方案。
司马光砸瓮救友
亲子共读 师生共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