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省武威第二十四中学2023-2024学年第二学期八年级开学学情评估历史试题(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甘肃省武威第二十四中学2023-2024学年第二学期八年级开学学情评估历史试题(含答案)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28.8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4-03-13 22:29:30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2023-2024学年第二学期甘肃省武威第二十四中学八年级历史开学学情评估
一、选择题(共40分)
1.(2分)有学者认为,太平天国起义的时候,正是资本主义列强侵入中国的时候,列强和封建势 力结合在一起,就变成了凶恶的敌人,单纯的农民战争遇到这样的敌人,就不能不失败。该观点旨在表明太平天国(  )
A.把反侵略作为革命的侧重点 B.改变了中国社会性质
C.肩负反帝反封建的双重使命 D.缺乏正确理论的指导
2.(2分)《天朝的崩溃》一书中写道:“这场战争把中国拖入世界。从此开始,中国遭受了列强的百般蹂躏:从此开始,中国人经受了寻找新出路的百般苦难。”文中的“这场战争”指的是(  )
A.甲午战争 B.鸦片战争
C.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D.日本全面侵华战争
3.(2分)史料记载:“1881年,天津进口的洋煤高达17445吨,但是开平煤矿投产,当年洋煤进口 量就猛降至5416吨,此后一再下降,到19世纪80年代末,开煤完全取代了洋煤”。这说 明此次近代化探索在一定程度上(  )
A.传播了西方先进制度 B.抵制了外国经济侵略
C.瓦解了封建自然经济 D.刺激了民族工业产生
4.(2分)19世纪70年代,当清政府向日本赔偿50万两白银后,《泰晤士报》的记者宓吉感叹道:“台湾事件的处理等于向全世界宣告,这里有一个富饶的帝国,它将随时自动地给你支付赔款而绝不进行战斗。”这充分反映了(  )
A.清军力量非常弱小 B.清政府统治的腐败
C.清朝经济实力强大 D.清朝外交政策灵活
5.(2分)陈旭麓先生在《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一书中曾写道:“戊戌政变之后,百日维新作为一场政治运动失败了。但作为一场思想文化运动,新学家们带来的解放作用远不是西太后发动的政变所能剿洗干净的。”这旨在说明百日维新(  )
A.作为政治运动失败了 B.有利于资产阶级参政
C.迈出了中国近代化的第一步 D.起到了思想启蒙的作用
6.(2分)在《辛丑条约》签订问题上,列强抛开中方先进行谈判,中国代表虽“名为全权,与各国开议”,但“其实彼族均自行商定,是日交给条款照会而已”。这反映了(  )
A.帝国主义的强权本质 B.中国代表的懦弱妥协
C.中国主权的完全丧失 D.中国外交的迟钝滞后
7.(2分)20世纪初,那些以黄帝作为祖先的革命者,往往以“黄”字命名,如黄轸改名为黄兴,陈天华取笔名为思黄,章士钊取笔名为“黄帝子孙之一个人”等等。这反映了革命者(  )
A.政治地位提高 B.民族意识觉醒
C.生活条件改善 D.文化素养提升
8.(2分)从刘邦“非刘氏而王者,天下共击之”到孙中山“敢有帝制自为之,天下共击之”的历史变迁说明:(  )
A.专制与民主构成传统社会的主要矛盾
B.封建专制制度长期延续影响历史进程
C.杰出人物对历史发展进程起决定作用
D.民主共和取代君主专制是历史潮流
9.(2分)1912 年 3 月 11 日,孙中山以临时大总统名义颁布了由参议院制定的《中华 民国临时约法》,其主要目的是(  )
A.建立共和制度,加强法制建设
B.限制袁世凯独裁,维护共和制度
C.防止清朝复辟,废除君主专制
D.结束动乱政局,加强中央集权
10.(2分)随着中华民国临时政府迁往北京,辛亥革命失败。窃取辛亥革命胜利果实的是(  )
A.黎元洪 B.孙中山 C.洪秀全 D.袁世凯
11.(2分)20世纪20年代有统计表明:315位青年中希望自由恋爱并自主决定婚姻的青年竟达273人,比例约为86%。促使这一现象出现的主要原因是(  )
A.新文化运动开展 B.封建帝制的废除
C.太平天国运动的爆发 D.马克思主义的传播
12.(2分)“同样是爱国的革命运动,然而五四运动却高于辛亥革命。”得出这一论断的主要依据是五四运动(  )
A.敢于彻底反帝反封建 B.启发他们追求民主和科学
C.开始制度变革的尝试 D.推翻了封建君主专制制度
13.(2分)从1922年初到1923年春,中国出现了工人运动的高潮,罢工斗争达100次以上,参加人数达30万以上。促成这一高潮的直接原因是(  )
A.俄国十月革命给中国带来曙光
B.中共一大确定党的中心工作是领导和组织工人运动
C.中国共产党早期组织陆续成立
D.工人运动遭到北洋军阀政府的血腥镇压
14.(2分)《前驱》描写了 1926—1927年由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以共产党员和共青团员为骨干的一支武装队伍,在北伐战争中的一段斗争生活故事。该书细致地讲述了主人公青年连长万先延的成长过程。这一时期的时代主题是(  )
A.国内倡导文学革命 B.掀起抗日救亡运动
C.振兴实业,实业救国 D.打倒军阀,除列强
15.(2分)“古田,是新型人民军队定型的地方。”1929年召开的古田会议(  )
A.确立了中国共产党对军队的绝对领导
B.成为中国共产党历史上一个生死攸关的转折点
C.确立了“思想建党、政治建军”的原则
D.提出了“政权是由枪杆子中取得”的著名论断
16.(2分)下图以“转”字串起中国革命的某一段历史,这段历史是指(  )
A.国民大革命 B.中国工农红军长征
C.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建 D.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形成
17.(2分)在电视剧《亮剑》中,八路军独立团团长李云龙说:“我们要主动,关照'日本鬼子,让它尝尝被八路军打的滋味。”抗日战争中,八路军在华北地区大规模主动出击日军,以破坏 敌人交通线为主要目标的战役是(  )
A.淞沪会战 B.百团大战 C.台儿庄战役 D.长沙会战
18.(2分)西安事变爆发后,中共中央实现从“诛蒋”到“放蒋”的主张转变,并于 12月19日举行的政治局常委扩大会议正式确定和平解决西安事变的方针。中共的这一转变(  )
A.宣告全国名义上统一 B.消除国共两党的分歧
C.加速统一战线的建立 D.使中国革命转危为安
19.(2分)毛泽东在《关于重庆谈判》中提到,国民党蒋介石“连发三封电报邀请我们,我们去了,可是他们毫无准备,一切提案都要由我们提出”。这说明,毛泽东亲赴重庆谈判(  )
A.标志着解放战争的开始 B.加速了三大战役的进程
C.调动了农民革命积极性 D.有利于揭露国民党阴谋
20.(2分)辛亥革命后,国民政府颁布法令,强令男子剪掉辫子。1940年,国民参政会颁布命令,切实查禁女子缠足。材料表明近代社会生活变迁的重要因素是(  )
A.民主共和思想深入人心 B.政府强力推动
C.民众觉悟提高 D.社会经济进步
二、材料分析题(共20分)
21.(6分)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近现代以来,先进的中国人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进行了一系列的探索。阅读材料,回 答问题。
材料一:在唤醒中华民族萌发出中国梦的过程中 … …他们曾经学习西方列强的船坚炮利 … … 他们曾经寄希望于封建君主的“维新新政”… …他们曾经渴望通过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推翻封建帝 制 , 以创建像西方那样的民主共和国 … …
— 改编自《百年追梦与民族自强》
材料二:1921 年注定照耀史册 , 它并非世纪起点的标志 ,却是一个全新时代的开始 , 以毛泽东
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总结经验 ,上下求索 ,终于找到了一条使中国走向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的 正确革命道路 ,取得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伟大胜利 黄
— 改编自《百年中国》解说词
材料三:1919 年 5 月 4 日 ,北京学生高呼“外争主权 , 内除国贼”“誓死力争 ,还我青岛”“拒绝在
和约上签字”等 口号 ,… …6 月 5 日为支援学生的爱国行为 ,上海工人举行罢工 黄 无产阶级登上政治 舞台 … …五四运动取得初步胜利黄
—摘选《中国近代史》教材
(1)(2分)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从材料一中可看出当时中国人民为实现中华民族复兴, 进行了一系列探索活动,请列举两例
(2)(2分)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材料认为“1921 年是全新时代的开端”这件事情的发生 有何意义?材料中“正确革命道路”指的是什么道路?
(3)(2分)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这一运动爆发的直接原因是什么?作为青年学生 如何弘扬伟大的“五四精神”
22.(6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鸦片战争后,魏源主张设立工厂,制造轮船、枪炮,兴办民用工业;学习西方练兵方法,用新式武器装备军队。……为此,他编成《海国图志》一书,并说明编写的目的是“师夷长技以制夷”。
材料二 中国纱厂1915—1919年盈利指数情况。
年份(年) 1915 1916 1917 1918 1919
盈利指数(%) -4.38 7.61 36.73 21.43 70.56
材料三 1840年鸦片战争的炮火将中国社会投入了动荡之中,历史的转型化作无尽的力量渗透社会的各个角落。自此以后,在中国大地上“顺时”出现了一场革除陋习、除旧布新的运动,社会习俗发生了变迁。然而,中国近代兴起于晚清,高涨于民国的社会习俗的嬗变并不是即时出现的,它是由当时社会的政治、经济、文化发展中诸种因素综合造成的。
(1)(2分)依据材料一概括魏源“师夷长技”的具体主张。把魏源的理论主张变成实践活动的事件是什么 结合所学,谈谈这一事件对民族资本主义的影响。
(2)(2分)根据材料二概括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民族工业的发展特点,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原因。
(3)(2分)列举史实说明民国是社会习俗嬗变的高涨期。综合上述材料,概括指出社会习俗嬗变与社会进步的关系。
23.(8分)实现民族的伟大复兴是中华民族近代以来的伟大梦想。近代中国人为挽救民族危亡、争取民族独立,实现民族复兴进行了不懈的努力和探索。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治国之道,在于自强,而审时度势,则自强以练兵为要,练兵又以制器为先。
——李鸿章
材料二臣窃闻东西各国,皆以立宪开国会之故。国会者,君与民典议一国之政法也。……立行宪法,大开国会,以庶政与国民共之……则中国之治强,可计日待也。
——康有为《请定立宪开国会折》
材料三 19世纪后期20世纪初叶,现代科技通过各种方式从欧洲、北美向世界其他地方传播。中国受西学影响,……1862 年在北京开设同文馆,聘请西人教授西文,并翻译西文书籍;……1898年批准兴办京师大学堂,开启了中国现代科学教育的大门。
——摘编自马克垚《世界文明史》
(1)(2分) 依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洋务派的思想主张以及主要实践活动。
(2)(2分)根据材料二,概括康有为的政治主张。对比材料一与材料二,说明洋务派、维新派近代化探索的不同侧重点。
(3)(2分)材料三中“开设同文馆”“兴办京师大学堂”分别是中国近代哪一次运动中的具体措施 试从目的和影响角度,写出这两次运动的共同点。
(4)(2分)综合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如何实现民族复兴。
答案
1-10 CBBBD ABDBD 11-20 AABDC BBCDB
21.(1)洋务运动、戊戌变法、辛亥革命
(2)中共一大召开,中国共产党诞生,是中国历史上开天辟地的大事,自从有了中国共产党,中国革命面貌焕然一新。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道路(或井冈山道路)。
(3)1919年巴黎和会上外交的失败。树立正确的人生观、有报效祖国的理想、明确的学习目标、积极参与社会实践活动等。
22.(1)主张:设立工厂;发展军事。
事件:洋务运动。
影响:客观上促进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
(2)特点:民族工业迅速发展,出现了“短暂的春天”。
原因:辛亥革命推翻了君主专制制度,建立了资产阶级共和国,民族资产阶级受到鼓舞;帝国主义国家忙于第一次世界大战,放松了对中国的经济侵略。
(3)史实:民国政府颁布了剪辫、易服和废止缠足等法令;废除跪拜礼,代之以鞠躬、握手礼;取消“老爷”“大人”等称谓,代之以“先生”等平等称呼。
关系:社会进步促进了社会习俗的变化;社会习俗的变化又会影响社会的进步。
23.(1)主张:师夷长技以自强。实践:①创办军事和民用企业;②建立新式海陆军;③创办新式学校(教育)。
(2)主张:开国会,实行君主立宪制。侧重点:洋务派主张学习西方的技术,维新派主张学习西方先进的社会制度,学习西方君主立宪制。
(3)运动:洋务运动、戊戌变法(或维新变法、百日维新)。 共同点:目的都是救亡图存(维护清政府统治),影响上都对中国近代化(或发展)起到了一定作用,但没有改变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性质。
(4)大力发展科学技术;勇于创新,敢于变革等。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