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能性》教学设计
章节名称 学时 1课时
课标要求 初步体验有些事件发生是确定的,有些则是不确定的。
内容与学情分析 课标分析 在观察、猜测、验证、交流、解释生活中可能性问题的过程中,提高探究和合作能力。培养学生用数学眼光分析、观察问题,渗透运动、全面看问题的辩证唯物主义思想,在参与活动中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
内容分析 例1主要教学体验事件发生的确定性和不确定性。由抽节目的问题引入新课,并通过一次一次的抽签的活动,让学生亲身感受、体验事件发生的确定性和不确定性。学生在活动过程中,通过观察、实践、描述和交流充分感受事件发生的确定性和不确定性。 重点:能对一些事件的可能性作出正确判断。
学情分析 五年级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生活经验和统计知识,对现实生活中的确定现象和不确定现象已经有了初步的了解,并有一定的简单分析和判断能力,但学生只是初步的感知这种不确定事件,对具体的概念还没有深入地理解和运用。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和生活经验,教师做出适当引导,学生就会进行正确的分析和判断的。所以教材选用学生熟悉的现实情境引入学习内容,设计了多种不同层次的、有趣的活动和游戏,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其感受到数学就在自己的身边,体会数学学习与现实的联系,为学生自主探索、合作学习创造机会。 教学中,教师要利用这些情境让学生积极地参与到学习活动中,让学生在具体的操作活动中进行独立思考,使学生在大量观察、猜测、试验与交流的过程中,经历知识的形成过程,逐步丰富对不确定现象及可能性大小的体验。
学习目标 1.使学生初步体验有些事情的发生是确定的,有些事情的发生是不确定的,并能用“一定”“可能”“不可能”等词语来描述随机事件发生的可能性。 2.在活动过程中,使学生能够列出简单试验中所有可能发生的结果。使学生对事物随机性有初步感悟。 3.让学生经历“猜想——实验——验证——结论”的过程,培养学生的猜想意识、表达能力以及初步的判断和推理能力,让学生在与同伴的合作和交流中获得良好的情感体验。 4.使学生感受到生活与数学的联系,培养学生应用意识。
重难点 能结合具体问题情境,用“一定”“不可能”“可能”等词语来描述事件发生的确定性和不确定性。
学生课前需要做的准备工作 学习任务单、多媒体、盒子、彩色棋子。
学习策略 动手操作、合作探究式
学习环节 学习任务设计与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设计 设计意图 落实目标
一、游戏导入,揭示课题
活动一: 通过故事激发学习兴趣。 达成目标1 (用时4分钟) 板书:可能性 师:故事导入从前有个糊涂官,有一天一个年轻人被冤枉押进了衙门里,这个糊涂官不知道怎么给定罪。他想了想说:我给你准备了两个签,一张是“放”签,一张是“关”签。根据你抽到的来判断你最终的结果。这个年轻人他会抽到什么呢 放 关 不过呀,有个坏心眼的师爷偷偷将两种签都写 美美 成“关”签。这一下这个 叫年轻人的会抽到什么结果 关关 你觉得年轻人可能在这两个签里抽到放签吗 不可能的!两张都是 天天 “关”签,年轻人这次肯定要被关进衙门里了。 不要担心!年轻人抽到签后把这个签吃到肚子里去了。这个糊涂官只好打开剩下的一个签,打开后是“关”签,按照糊涂官他自己制定的规则,年轻人吃下的签便一定是“放”签了,于是就把他给放了。 这个年轻人真是个聪明的人啊!那不妨我们今天就一起来探讨一下生活中的可能性吧。 【设计意图】借助故事激起学生的兴趣,导入新课时既活跃了课堂气氛,又能让学生感受到生活中有些事情的发生是不确定的,为“可能性”的学习奠定了基础。
二、合作探究,猜测验证
学习环节 学习任务设计与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设计 设计意图 落实目标
活动二:抽签实验 ⒈初步体会“一定”的特点。 初步体会“不可能”的特点。 达成目标1和2 (用时5分钟) 板书:确定事件→不可能 板书:确定事件→一定 摸棋子一 同学们,今天我们一起来玩摸棋子游戏。一号袋子里有一些棋子,请同学们大胆的猜一猜,如果让你任意摸出一个棋子,你会摸中什么棋子? 下面一起做实验,看看到底能摸出什么棋子。 思考:对此你有什么想法?为什么? 如果让你再摸一次,你会抽中什么棋子?确定吗?还可以用什么词语来描述它的结果? 你会用一定和不可能描述下列事件吗? 实验:四名同学全部摸中绿棋子。 验证:打开袋子验证。 结论:从一号袋子抽棋子是(确定 )事件,可以用( 一定 )或( 不可能 )描述。 太阳从东方升起。 实验要求: 小组代表发言。 【设计意图】“可能性”对于五年级的学生来说并不是完全陌生的,学生在生活和学习中已经具有一些简单随机现象的知识基础和生活经验。这里让学生在猜测中感受,在活动中明晰,以形成对“可能性”的初步认识。
学习环节 学习任务设计与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设计 设计意图 落实目标
活动二:抽签实验 ⒉初步体会“可能”的特点。 达成目标2和3 (用时10分钟) 板书:不确定事件→可能 摸棋子二 看来同学们已经学会了用一定和不可能来描述确定事件。那么我再放入2个篮棋子和一个绿棋子,它还是确定事件嘛? 如果让你任意摸出一个,结果会是什么? 我们得用证据说话。下面我们一起来做实验。 现在每两名同学之间都有一个袋子,里面有5个绿棋子,5个黄棋子,5个橙色棋子。 猜:先猜一猜你会摸出什么棋子。 思考:你有什么发现?为什么? 验证:生活中有不确定事件吗? 摸:轮流摸棋子,每人摸4次。 记:表格中记录猜想和摸棋子结果。 说:根据结果,说说你的发现。 注意:每次摸后将棋子放进盒子里摇一摇再摸。 结论:从二号袋子摸棋子是( )事件,可以用( )描述。 那么像这种确定现象和不确定现象,在数学中叫做可能性。 你会用“可能”描述下列事件吗? 【学情预设】学生会说 掷骰子,6点朝上。 打开电视,正在播广告。 医院里,下一个出生的婴儿是女孩。 【设计意图】 有效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欲望,吸引学生参与到数学学习中来。
学习环节 学习任务设计与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设计 设计意图 落实目标
对比:两次摸棋子,它们有什么不同? 第一次是确定事件,结果一定是红色,不可能是蓝色。 第二次是不确定事件,结果可能是红色、可能是蓝色、可能是绿色。 【设计意图】本环节旨在通过两个简单试验的对比,让学生经历猜想、实践、验证和交流的过程,丰富学生对确定事件和不确定事件的体验。
三、达标检测
师:通过刚才的抽签实验,我们学会了用“一定”、“可能”、“不可能”等词语来描述事情发生的结果,这也就是我们要研究的可能性的知识。其实,可能性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说一说:教师引导学生用“一定”“可能”“不可能”等词语说说自己生活中一些事件发生的可能性。 (1)下面各题的( )里,你认为填“一定”、“可能”、还是“不可能”呢? 1.“击鼓传花”游戏中,花( )会落在小明手中。 2.地棋子每天( )在转动。 3.太阳( )从西边升起来。 4.抛一枚硬币,( )正面朝上。 5.十几加二十几( )等于四十几,( )等于一百。 6.老师抛一个排棋子到空中,( )会掉下来。 (2)想一想,生活中还有什么事情可以用“一定”、“可能”、“不可能”等词语来描述? (3)数学上的练习 四、课堂小结 师: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哪些收获,或者印象深刻的地方,谁来和大家分享一下? 转动转盘,指针可能停留在那个区域? 追问:最有可能是哪个区域?分别举手,怎么会有这样的现象呢? 那结合我们刚刚的数据,关于可能性,你还有别的发现吗? 有的出现的次数多,有的出现的次数少。根据它,你有何猜想? 可能性到底有没有大小之分呢?我们下节课再深入研究。 引导归纳: 1.判断事件发生的可能性的几种情况:可能、不可能、一定。 2.能结合实际情况对一些事件进行判断。其中“不可能”和“一定”是能够在完全确定的情况下做出的判断,而“可能”是在不能确定的情况下做出的判断。 3.我们这节课研究了哪两件事?经历了哪些过程? 分享小故事(爱迪生),结合本节课学习的知识,你有什么感悟吗?你会用可能、不可能、一定来描述吗? 作业 套餐作业 1.基础类作业:列举几个生活中的用“可能”、“不可能”、“一定”来描述的事件。 2.实践类作业:将一枚硬币连续抛50次,正面朝上的一定是25次吗? 3.拓展类作业:制作几个盲盒,做出一定不能有人民币的盲盒,有可能中文具的盲盒。 你有什么发现?
板书 设计 可能性 可能性 确定 一定、不可能 不确定 可能 猜想——实践——验证——结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