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科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下册《第8课 动物的一生》教案

文档属性

名称 教科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下册《第8课 动物的一生》教案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14.2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教科版(2017秋)
科目 科学
更新时间 2024-03-14 03:24:08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教科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下册
《第8课 动物的一生》教案
一、教学分析:
本课是小学科学三年级下册的动物的一生《第8课 动物的一生》 ,主要介绍动物的生命周期和不同年龄阶段的身体特点。通过学习,学生将了解动物的一生历程,并能够基于观察和资料归纳出动物的共同特点。本课内容涉及科学概念、科学探究、科学态度以及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等多个方面的目标。
二、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目标:
1. 知道动物的一生都要经历出生、生长发育、繁殖、死亡的生命历程。
2. 能够识别人在不同的年龄阶段身体生长变化及身体特点各不相同。
科学探究目标:
1. 基于不同动物的一生的相关资料,归纳出鸟类及哺乳类动物一生的共同特点。
2. 基于观察所获得的信息,归纳出动物的主要特征。
科学态度目标:
1. 对更多动物的一生产生持续的探究兴趣。
2. 乐于尝试用不同的方式了解更多动物的一生,体会探究的乐趣。
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目标:
感受到珍爱生命、健康生活十分重要。
三、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知道动物的一生都要经历出生、生长发育、繁殖、死亡的生命历程。
教学难点:
基于动物的共同特征,区分更多的动物。
四、学情分析:
学生是小学三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观察和归纳能力。他们对动物的生命过程可能存在一些模糊的认知,但对动物的一生的基本概念有所了解。在前几节课的学习中,他们已经学习了动物的分类、特征等内容,为本课的学习打下了基础。
五、教学方法:
1. 探究式教学:通过观察、归纳、比较等方式,引导学生主动思考和探索动物的一生。
2. 合作学习:让学生以小组形式进行讨论,共同探究动物的一生特点,促进合作与交流。
3. 多媒体呈现:运用图片、视频等多媒体资料,生动形象地展示不同动物的一生过程。
六、教学准备:
1. 教学课件和多媒体设备。
2. 图片、视频等多媒体资料,展示不同动物的一生过程。
3. 学生的教材、练习册和学习用具。
七、教学过程:
1. 导入
老师与学生互动,回顾前几节课所学内容。老师可以提问一些问题,例如:“在前几节课中,我们学习了哪些动物?”“这些动物有什么特点?”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回答。
老师展示一些动物的图片,让学生观察并描述不同动物的外貌特点。老师可以问学生:“你们觉得动物的外貌特点会随着年龄的增长发生变化吗?”鼓励学生思考并发表自己的观点。
2. 学习新知
在介绍动物的一生历程时,老师可以通过课件和多媒体资料展示不同动物在不同阶段的图片,让学生观察动物在不同年龄阶段的外貌特点。同时,老师可以与学生比较人类的生长变化,引导学生思考并讨论人和动物的一生有什么共同之处以及有什么不同之处。
共同之处:
(1). 出生:人类和动物都是通过出生来开始他们的一生。无论是人类还是动物,都需要经历从母体中离开,进入独立生活的过程。
(2). 生长发育:人类和动物在出生后都需要通过生长发育来逐渐成长和发展。无论是人类还是动物,都会经历婴儿期、童年、青春期等不同的发育阶段。
(3). 繁殖:人类和动物都有繁殖后代的能力和需求。无论是人类还是动物,都会经历成熟后开始繁殖的阶段,并为后代的生存和繁衍负责。
(4). 死亡:人类和动物都会经历生命的终结。无论是人类还是动物,都会在某个时刻离开这个世界。
不同之处:
(1). 意识和智能:人类相对于其他动物具有更高的意识和智能水平,能够思考、学习、创造和发展文化。
(2). 社会结构:人类的社会结构比动物更为复杂,存在更多的社会组织和文化制度。人类社会有家庭、社群、国家等层级,而动物的社会结构通常相对简单。
(3). 语言和沟通:人类使用语言进行沟通和交流,而动物则依靠声音、姿势、气味等方式进行交流。
(4). 技术和文明:人类发展出了各种技术和文明,改变了自身的生活方式和环境。
3. 科学探究
在这个科学探究活动中,学生被分成小组,每组被提供了一些关于鸟类和哺乳类动物生命周期的资料。以下是学生可以归纳出来的鸟类和哺乳类动物一生的共同特点:
出生:鸟类和哺乳类动物都是从幼崽或幼鸟的形式开始它们的生活。它们可以通过孵化(鸟类)或出生(哺乳类动物)来进入世界。
成长:在成长过程中,鸟类和哺乳类动物都需要依靠父母或成年个体的照顾和保护。它们通过摄取食物和水分来获取能量,并进行生长和发育。
饮食:鸟类和哺乳类动物都有各自特定的饮食习惯和消化系统。鸟类通常吃种子、昆虫、果实等,而哺乳类动物则有各种各样的食物选择,包括植物、昆虫、肉类等。
繁殖:鸟类和哺乳类动物都有繁殖的过程。它们会通过交配来产生后代,鸟类的交配可能涉及舞蹈、筑巢和鸣叫等行为,而哺乳类动物则通过交配和内部受精来繁殖。
抚养后代:鸟类和哺乳类动物都会为它们的幼崽或幼鸟提供食物、保护和教育。它们会教导幼崽或幼鸟如何寻找食物、建立巢穴等生存技能,直到它们能够独立生活。
4. 知识总结
老师对学生进行知识总结,引导他们回顾动物的一生历程和不同年龄阶段的身体特点。老师可以提问一些问题,例如:“动物的一生包括哪些阶段?”“动物在不同年龄阶段有哪些身体特点?”让学生用自己的话简单概括动物的一生,并与同伴分享自己的总结。鼓励学生积极参与,互相补充和修正。
5. 拓展延伸
老师引导学生思考更多的动物的一生,并鼓励他们通过书籍、互联网等途径了解更多不同种类动物的生命周期和特点。老师可以提供一些例子,例如昆虫、两栖动物等,让学生在小组中进行讨论和研究。同时,鼓励学生尝试用不同的方式了解动物的一生,例如观察、实地考察、采访专家等。老师可以提供一些建议和资源,帮助学生展开拓展延伸的学习。
通过以上教学过程,学生将在观察、思考和合作中深入了解动物的一生,并培养他们的科学探究能力和科学态度。同时,通过拓展延伸的环节,激发学生对更多动动物的好奇心,培养他们主动学习和探索的能力。这个教学过程注重师生互动、学生合作和学生主体性,旨在激发学生对动物生命周期的兴趣和理解,培养他们的观察力、思考力和表达能力。
八、板书设计:
动物的一生
出生
生长发育
繁殖
死亡
九、教学反思:
本节课通过探究式教学和合作学习的方式,让学生主动思考和探索动物的一生。学生通过观察和归纳,发现动物的共同特点,并能够区分不同动物的特征。同时,通过拓展延伸的环节,激发了学生对更多动物一生的探究兴趣,培养了他们的科学态度。在教学中,要注意引导学生的观察和归纳能力,并鼓励他们积极参与讨论和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