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尔滨市第九中学2023-2024学年度高二下学期开学测试
历史学科试卷
(考试时间:90分钟
试卷满分:100分,共4页)
第〡卷(选择题)
一、选择题(本题共有32个选择题,每小题所列的4个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题意。每道小题1.5分,
共48分)
1.有证据表明,大约距今6000年前后,中国先民采集野生果实的数量大大下降,种植粟和大豆的比例逐渐上升。
这表明()
A,国家雏形开始形成
B,贫富分化日益严重
C.早期文明获得发展
D.定居生活开始出现
2.生产工具的进步是社会生产力发展的主要标志,也是人类历史演进的强大动力。下列关于古代农业生产工具评
述正确的是()
A.中国商周时期就己大量使用青铜农具
B.铁制农具率先由中国人所掌握
C.不同文明农业生产工具有一定相似性
D.翻车实现了借水力进行农业灌溉
3.西周时期,“若国有大故,则致万民(国人)于王门。”《周礼·小司寇》云:“掌外朝之政,以致万民而询
焉。一曰询国危,二曰询国迁,三曰询立君。”这反映出当时()
A.原始民主传统得到一定保留
B.君主专制体制受创一定制约
C.宗法分封制已开始趋于瓦解
D.政权分配与血经夫系相结合
4.秦国服4年的劳役者如果向官府领取衣服,按布钱比价,“钱i-当布”,冬衣每人缴110钱,即10个布,夏衣
每人缴55钱,即5个布,可以缴布,也可缴钱。秦币分为黄金、布、半两钱三等。对此认识正确的是()
A,“布”在秦国具有货币功能
B.卖国民众承担的徭役种类多
C.古代赋役征发以土地为依据
),秦国货币体系极为混乱复杂
5.魏晋南北朝时期,北魏建立起以洛阳为中心的漕运体系,东吴建立起以建业为中心的南方漕运体系。这些漕运
规模一般较小,大多具有临时性。这反映出魏晋南北朝时期的酒运()
A.受到了社会环境的影响
B.便利了重农抑商政策的实行
C.满足了割据政权的需求
D,提高了封建政府的财政收入
6.唐初,科举考试由吏部考功员外郎主持。开元二十四年(736年),唐玄宗诏令由礼部侍郎主持科举考试,中
举及第的士人还要参加由吏部主持的以身、言、书、判为内容的铨选考核,铨选合格后才有资格被授官。这一
变化表明,唐玄宗前期()
A,中枢权力机构的相互制衡
B,士人的社会地位逐渐下降
C.君主专制制度正发生变化
D.官员的行政能力受到重视
7.“神宗既用王安石为参知政事,安石为帝言天下财利所当开辟敛散者,帝然其说,遂创立制置三司条例司”“
以通天下之利”。这说明,王安石变法初期的改革重点在于()
A.分散幸相权力B,加强皇权
C,加强军事实力
D,增加财政收入
8.宋代的大型煤矿主要分布在今河北、山东、山西等地,其产品被大量运往都城供居民采暖。文献记载,当时的
煤炭开采不再局限于地表,而逐渐深入地下,形成了一套复杂的设备和工作流程,这在当时的世界上绝无仅有
。据此可推知,宋代采煤业的发展()
A,助推了城市生活发展
B.催生了新型雇佣关系
C.带来了工业能源革命
D.破坏了自然生态平衡
9.元朝时,在政治上虽有“内北国而外中国,内北人而外南人”的区分,但文化上北人南往,或南人北上,蔚然
成风。北方士人往往以江南一游为荣。南方士人大多以“游孔林”、“历燕赵”、“谒京师”作为人生的重要
经历。这表明()
A.国家统一有利于文化的融合
B.文人的尊怎仰驱动北人南往
C.中华文明呈现多元一体特征
D,统治攻策成为南北交流指向标
10.有学者分析指出,从1567年“隆庆开关”到1644年明朝灭亡的七十多年间,海外白银大量流入中国。当白银过
量流入则物贵银贱,当1630年后白银流入不记则迅速出现通货紧缩。学者意在说明()
A.中国“银本位”形成的过程
B.中国古代资本主义萌芽发展缓慢原因
C,世界经济影响中国社会发展
D,明朝实行“海禁”政策产生消极影响
11.下表是关于清代纠纷调解的部分论述。这可用来说明当时()
出处
论述
安徽黔县《叶氏祖训家风》
族内偶有争端,必先凭劝谕处理,毋得速兴词讼
湖北荻溪《章氏家乘》
凡同族争闹不能和解,当先遍告族长,族长代为剖析曲直
江西南昌魏氏《宗式》
一家之中,父兄治之:一族之间,宗子治之
A,儒家伦常成为调解纠纷的唯一准则B.止讼息争观念具有一定社会基础
C.国家对地方社会的管理和控制失效D.基层社会司法实践注重礼法结合
12.1925年国民党制定的《宣誓令》文官哲词有“恪遵总理遗嘱,服从党义”的规定,武官誓词有“实行三民主
义”的规定。这些誓词旨在()
A,维护国民党的一党专政
B.强化对官员的思想控制
C.完善三民主义思想理论
D.与中共争夺革命领导权
13.1943年1月,晋察冀边区第一届参议会在河北省召开。会议在真正平等、直接普遍的无记名投票的原则下选举
产生了边区政府的领导机构。根据选民的文化状况,投票采用“豆选法”。选民赞成哪位候选人就在他背后的
碗里放入一粒豆子,最后选举结果取决于候选人得豆的多少。这一做法()
A.巩固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
B.实现了工人当家作主愿望
C,建立了无产阶级专政政权
D.推动了根据地的民主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