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课 科学技术的成就(一) 课件(77张)

文档属性

名称 第17课 科学技术的成就(一) 课件(77张)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3.4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15-09-08 13:39:07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91张PPT)
“神舟”飞船
籼型杂交水稻
科学
技术
成就
“两弹一星”
导弹
人造卫星
原子弹
项目 成就 时间 科学家
军事
科技 第一颗……爆炸成功 1964年
邓稼先、
钱学森、
钱三强等
导弹核武器试验成功 1966年
航天科技 第一颗………卫星 1970年
第一艘……飞船 1999年
第一艘……飞船 2003年
农业
科技
首次育成………… 1973年 袁隆平
项目 成就 时间 科学家
军事
科技 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 1964年 “两弹元勋”邓稼先。
“中国导弹之父” 钱学森
导弹核武器试验成功 1966年
航天科技 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
东方红1号 1970年
第一艘无人飞船 神州一号 1999年
第一艘载人飞船 神州五号 2003年
农业
科技 1973年 袁隆平
首次育成籼型杂交水稻
世界上哪个国家最早制造了原子弹 原
子弹第一次在军事上使用是什么时候
美国最早制造了原子弹.原子弹具有巨大的杀伤力.1945年8月,美国在日本投掷了两颗原子弹,造成了几十万人的伤亡.
原子弹袭击后的广岛
核辐射病变
原子弹袭击后的长崎
研制原子弹的国际背景:
材料一:二战后美、苏在冷战中大规模加强军备。双方不断更新各种武器装备 ,核武器竞争尤为激烈 。
材料二:1950年朝鲜战争爆发,美国将侵略的战火烧至中国边境。麦克阿瑟曾经扬言要在中朝边境建立核辐射带。美国总统杜鲁门在对外讲话中宣称,一直在积极考虑(对中国)使用原子弹。
  原子弹是杀伤力极强的核武器,我国是爱好和平的国家,为什么也要研制原子弹?
1945年,美国在广岛投下的原子弹,加快了世界大战结束的步伐,也拉开了核竞赛的序幕;新生的人民共和国从战争废墟上刚刚站立起来,战火烧到了鸭绿江边,麦克阿瑟甚至扬言要在中朝边境建立“核辐射带”……
  中国需要和平,但和平需要盾牌。
  严峻的现实迫使新中国的领导人不得不考虑研制自己的原子弹。
  我们今天要比昨天更强大,我们不但要有更多的飞机和大炮,还要有原子弹。在今天这个世界上,我们要不受别人的欺负,就不能没有这个东西。              ——毛泽东
国家制定了1956—1967年《十二年科技
发展远景规划》,将原子弹、导弹的研
制放在了突出的位置上。
解放初期,我国自然科学技术人员仅40万人,到80年代末,已突破1000万人。进入80年代以来,我国的国家级重大科学技术成果每年数以千计,仅1986年一年,就达近1.5万项
原子弹、导弹、人造地球卫星
“两弹一星”现在是指原子弹、导弹和人造卫星。
最初的“两弹”指的是原子弹和氢弹。后来原子弹和氢弹合起来称为一弹,另一弹专指导弹。“一星”则指人造地球卫星。)
恶劣的环境
简陋的工具
自主的研制
两弹元勋——邓稼先
一不为名、二不为利。但工作目标要奔世界先进水平。
邓稼先(1924—1986年)出生在军阀混战时期。新中国成立时,他正好在美国以优异成绩考取了博士学位,很快回到了祖国。1958年,邓稼先受命研制原子弹。从此,他一直奋战在中国西部荒漠中的核基地。1964年,他指挥我国第一颗原子弹实验爆炸成功。“文革”初期,基地实验人员分成两派,邓稼先力促两派联合,并于1967年成功地进行了第一颗氢弹的实验。此后他又领导了地下核实验。邓稼先结婚30年,但与妻子真正在一起的时间不足3年,他把毕生精力都投入到我国的核实验工作,被誉为“两弹元勋”。1986年,邓稼先患癌症逝世。直到这时,为中国核武器默默耕耘近30年的邓稼先才为世人所知。
 
  1950年,26岁的邓稼先在美国获得了物理学博士学位。他带着当时最先进的物理学知识,涉洋归来报效祖国。五十年代末,邓稼先从物理学讲坛上“消失”了,他的身影闪现在核武器研制的基层第一线:在北京郊外的高粱地里参加研究所的兴建,在罗布泊国家试验场的土路上颠簸,在云遮雾罩的山区指挥着原子弹、氢弹的研制。邓稼先为我国的核武器研制事业兢兢业业、呕心沥血,孜孜不倦地奋斗了28年,从原子弹、氢弹原理的突破和试验成功及其武器化,到新的核武器的重大原理突破和研制试验,都作出了重大贡献,为我国第一颗原子弹和第一颗氢弹试验成功立下了卓越的功勋。邓稼先曾荣获全国自然科学奖一等奖和国家级科技进步奖特等奖,以及“全国劳动模范”等荣誉称号。   
“两弹元勋”邓稼先
事例一:钱学森召见邓稼先,说:“中国要放一个大爆竹,要你来做这个大爆竹。”当晚,稼先回去后与夫人通宵未眠。他只说,要去干一件工作:“从今以后我的生命就交给了这个工作。家中的事和两个孩子我是不能管了。”确实的,在稼先为国防大事献身时,他的女儿照样的下乡和回城没工作。
事例二:有一天,许德珩(邓稼先的岳父)问严济慈:“是谁为中国造出原子弹?”严哈哈大笑,说:“你去问你的女婿吧!”
事例三:杨振宁在美国听美国人说,中国人的原子弹是由美国科学家参与做成的。他问邓稼先“有没有美国人?”稼先当时不便回答,待周总理说“把实情告诉他”之后,稼先写了“没有任何外国人参加”的信。信从北京直接送到上海市委欢送杨振宁的宴会上。杨振宁当场打开一看,立即泪流满面。
一、核能和空间技术
1、核能——“两弹”的成功研制
原子弹成功爆炸:1964年
(1)1964年10月16日,我国第一颗原子弹在新疆罗布泊地区爆炸成功。这是我国进行的第1次核试验。1967年6月17日,我国第一颗氢弹爆炸成功。从第一颗原子弹到第一颗氢弹的爆炸成功,我国的研制速度比任何国家都快:美国用了7年4个月,苏联4年,英国4年7个月,法国8年6个月,而我国仅用了2年8个月。我国原子弹、氢弹的爆炸成功标志着我国核科技进入了世界先进国家的行列,它大大加强了我国的综合国力和国防力量。
(2)1969年9月23日,我国成功地进行了首次地下核试验。1964—1984年,我国共进行32次核试验,其中有7次地下核试验。
(3)我国核工业创建于1955年初。我国以自力更生为基点,以技术攻关为中心环节,逐步建立起了一个比较完整、相互配套的核科技工业体系,使我国成为当今世界少数几个拥有核武器、掌握核武器设计制造的国家之一。现在,我国建成秦山核电站和大亚湾核电站,使核技术用于和平事业。
世界主要有核国家从研制成功原子弹、导弹到研制成功氢弹所需的时间
国名 美国 前苏联 英国 中国
时间 7年零4个月 4年 4 年零7个月 2年零8个月
1964年10月16日周恩来宣布我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
想一想:原子弹研制成功有何意义?
第一颗原子弹的爆炸成功,加强了我过得国防力量,也打破了帝国主义的核垄断,对维护世界和平具有重要意义。
氢 弹
氢弹爆炸图
1967年6月17日,中国第一颗氢弹成功爆炸。
它相当于百万吨烈性炸药(TNT)的爆炸威力。
原子弹研制成功后,外国有人嘲笑我们“有弹无枪”,即没有运载工具。
美国从第一颗原子弹爆炸到导弹的研制,用了13年。所以,美国估计我国至少要花10年才能研制出导弹。
你知道什么是导弹吗??
导弹,是一种会自动寻找目标的飞行武器。发射后会根据目标位置的变化,及时转弯、爬高或俯冲去追踪目标。
按发射点与目标点的不同,可分为地对地、地对空、空对地、舰对舰、舰对空等导弹。
按照作战使用的目的不同,又分为战略、战术导弹。
按照射程分近程、中程导弹、远程导弹和洲际导弹。此外还有弹道导弹和巡航导弹之分。
近程弹道导弹
1000km以内
中程弹道导弹
远程弹道导弹
洲际导弹
1000~3000km之间
3000~8000km之间
8000km以上
我国导弹试验何时成功?
1966年10月,装有核弹头的中近程地地导弹发射成功,我国有了可用于实战的导弹。
东风-31(DF-31)洲际地地战略导弹
东风31型洲际导弹特性
弹体全长13、4米 ,直径为2、2米 ,17,000公斤左右,射程为8,000公里。火箭结构为三级固体发动机,可载一枚250kT至1Mt的核弹头或3枚90kT的MIRV核弹,范围可达美国西岸和欧洲各地,CEP约300米左右,是一种目前尚无反制方法的先进地对地导弹。
中国导弹之父
“钱学森”
美国海军部次长甚至说:“无论到哪里,他都值五个师,我宁可把他枪毙,也不让他离开美国!”后经周恩来总理亲自出面,中国政府多方呼吁,美国政府只好妥协。1955年,钱学森终于回到祖国。之后,他投身于我国的航天事业,在发展国防科学技术方面做了大量工作,对我国导弹核武器的研究建立了功勋。
一、核能和空间技术
1、核能——“两弹”的成功研制
原子弹成功爆炸:1964年
导弹成功爆炸:1966年
标志着我国跨入了世界核先进国家的行列
美国
俄国
英国
法国
中国
以色列
巴基斯坦
印度
《不扩散核武器条约》
宗旨:防止核扩散,推动核裁军和促进和平利用核能的国际合作。
缔约国:截至2001年8月,缔约国共有187个。而没有签署这项条约的国家包括印度、巴基斯坦和以色列,朝鲜已宣布退出。
美国总统的美梦
日本军国主义死灰复燃
2、空间技术——人造卫星成功发射
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成功发射:1970年
(1)1970年4月27日,我国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东方红1号”发射成功,卫星重173公斤,用20.009兆周频率,播送“东方红”乐曲。
(2)1984年4月,我国成功地发射了一颗试验通信卫星。1986年2月,我国用“长征3号”运载火箭把一颗实用通信广播卫星送入太空。这颗完全靠我们自己的力量研制和发射的通信卫星已连续5年忠实可靠地为全国人民传送每日电视节目和为广播通信事业服务。
(3)我国是当今世界少数几个掌握了卫星回收技术和“一箭多星”技术的国家之一。1970—1988年,我国成功地发射了25颗人造地球卫星,其中11颗按预定计划成功地返回地面,成为继美、苏之后第三个掌握卫星回收技术的国家。1981年9月20日,我国首次用一枚运载火箭发射了三颗卫星(空间物理探测卫星),成为苏、美、法之后第四个掌握“一箭多星”技术的国家。这些表明中国在航天技术和运载火箭技术方面,都已达到世界先进水平。
1970年,中国成功发射了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
人造地球卫星
东方红一号
1970年
2、空间技术——人造卫星成功发射
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成功发射:1970年
返回式人造地球卫星成功发射:1975年
1975年11月26日, “长征二号”火箭完成了中国第一颗返回式卫星的发射。
我国于1975年11月26日成功发射了我国第一颗返回式遥感与科学实验卫星
2、空间技术——人造卫星成功发射
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成功发射:1970年
返回式人造地球卫星成功发射:1975年
“一箭三星”发射:1981年
中国于1981年成为世界上继美、苏、法之后第四个掌握“一箭多星”技术的国家。
2、空间技术——人造卫星成功发射
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成功发射:1970年
返回式人造地球卫星成功发射:1975年
“一箭三星”发射:1981年
无人飞船和载人飞船的成功发射
1999年11月, 神舟一号
2001年1月,神舟二号
2002年3月,神舟三号
2002年12月,神舟四号
2003年10月,神舟五号:首次搭载航天员飞行并返回
2005年10月,神舟六号:首次完成多人多天飞行
2008年9月,神舟七号:我国航天员首次实现空间出舱活动
神舟5号
载人飞船
中国航天第一人——杨利伟
神舟五号和神舟六号宇宙飞船进入太空.
杨利伟
费俊龙和聂海胜
神舟七号
翟志刚、刘伯明、景海鹏(从左至右)组成飞行乘组执行“神舟七号”。
神舟七号载人航天飞行获得圆满成功
2012年6月,神舟九号:飞船与“天宫一号”载人交会对接
景海鹏
刘 旺
刘 洋
天宫一号与神八对接
探索宇宙,登上月球从古至今都是中华民族的一个梦想。随着神舟飞船成功“上天”,中国“嫦娥”工程一期——绕月探测工程进展顺利,首颗绕月探测卫星“嫦娥一号” 于2007年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发射升空,中华民族流传千年的神话“嫦娥奔月”变为现实 。
他是一位真正的耕耘者。当他还是一个乡村教师的时候,已经具有颠覆世界权威的胆识;当他名满天下的时候,却仍然只是专注于田畴。淡薄名利,一介农夫,播撒智慧,收获富足。他毕生的梦想,就是让所有人远离饥饿。
袁隆平
中国工程院院士,著名杂交水稻专家,国家科学技术奖获得者,中国第一个国家特等发明奖获得者。在国际上11次捧回大奖。获得的“世界粮食奖”更是农业领域国际上的最高荣誉。
三、农业科学——杂交水稻的培育与推广
袁隆平
1973年成功培育
出籼型杂交水稻
1、右图人物是谁?
2、他的主要成就是什么?有何重要意义?
3、他被誉为“ 之父”。
杂交水稻
中国杂交水稻之父
杂交水稻的推广
读一读:
袁隆平的杂交水稻自1976年开始推广,至2000年底,已占全国水稻面积的50%,累计增产稻谷3500亿公斤。这项领先世界的科技成果,不仅给中国带来巨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而且惠及世界。如果将常规稻全部换种杂交稻,全世界水稻总产量可翻一番,能多养活10亿人口。
2001年袁隆平获得国家科学技术奖
实现年份 亩产量
籼型杂交水稻 1973年 650公斤,比普通水稻增产20%
第一期超级水稻 2000年 700公斤
第二期超级水稻 2004年 800公斤
第三期超级水稻 2010年 900公斤
2004年10月14日,在美国艾奥瓦州得梅因市,中国水稻专家袁隆平(左)和塞拉利昂水稻专家蒙蒂·琼斯博士共同获得世界粮食奖。
国际上甚至把杂交稻当作中国继四大发明
之后的第五大发明,誉为“第二次绿色革命”。
中国农民说,吃饭靠“两平”,一靠邓小平(责任制),二靠袁隆平(杂交稻)。
原子弹不再让中国人受恐吓!袁隆平使中国人不再挨饿!
西方世界称,杂交稻是“东方魔稻”。他的成果不仅在很大程度上解决了中国人的吃饭问题,而且也被认为是解决下个世纪世界性饥饿问题的法宝。
荣誉:国家特等发明奖、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英国农学奖 、美国拯救饥饿奖、 日本国际水稻奖、联合国科学奖、联合国粮食安全荣誉奖……
  1979年获全国劳动模范称号。
  1980年至1981年,赴美任国际水稻研究所技术指导。
  1981年获新中国建国以来第一个国家特等发明奖。
  1985年获联合国世界知识产权组织“杰出发明家” 金质奖章。
  1987年获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颁发的“科学奖”。
  1988年获英国朗克基金会“朗克基金奖”。
  1989年被国务院授予全国先进工作者称号。
  1991年受聘联合国粮农组织国际首席顾问。
  1993获得美国菲因斯特拯救饥饿奖。
  1995年被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获联合国粮农组织颁发的“粮食安全保障荣誉奖章”。
  1996获首届“日经亚洲技术开发大奖”。
  1997年在墨西哥获得“先驱科学家”荣誉称号。
  1998年获“日本越光国际水稻奖”。  
一九九九年经国际小天体命名委员会批准,中国科学院北京天文台施密特CCD小行星项目组发现的一颗小行星为被命名为“袁隆平星”。
  二000年五月三十一日以袁隆平名字命名的袁隆平农业高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股票“隆平高科”在深交所上网定价发行。这是中国证券市场首次以科学家名字命名上市公司和股票。
  二000年八月以袁隆平名字命名的高等院校“袁隆平科技学院”在湖南成立,袁隆平出任名誉院长。这是中国首家以科学家姓名命名的高等院校。
探究:新中国成立后, 我国科技发展的原因?
一:社会主义制度的确立,为科技事业 的发展创造了前提。
二:党和政府对科技发展的重视和正确 决策,为科技事业发展提供了保证。
三:优秀的科学家和广大科技工作者在 科技事业中的开拓创新和无私奉献。
我国是第五个拥有核武器的国家
我国是第五个能独立发射人造卫星的国家
我国是第四个掌握一箭多星技术的国家
我国是第三个掌握返回式卫星 技术的 国家
我国是第三个将宇航员送入太空的国家
我国是用世界7%的耕地养活了世界上20%
的人口的国家
……
列举出本课中三项重大科技成果:
1、 1964年,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
2、 1970年,人造地球卫星发射成功(东方红1号)
3、 1973年,袁隆平育成籼型杂交水稻
项目 成就 时间 科学家
军事
科技 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 1964年 “两弹元勋”邓稼先。
“中国导弹之父” 钱学森
导弹核武器试验成功 1966年
航天科技 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
东方红1号 1970年
第一艘无人飞船 神州一号 1999年
第一艘载人飞船 神州五号 2003年
农业
科技 1973年 袁隆平
首次育成籼型杂交水稻
随堂检测
1.____年10月16日,我国第一颗____ 爆炸成功。
2,1964年6月,我国设计的_________ 试验成功。
____年,我国用长征号火箭,成功发射了第一颗人造卫星_______,成为世界第___个能独立发射人造地球卫星的国家。
3,2001年,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大会在北京隆重举行,_____主席亲自把________ 颁发给水稻专家_____。
4,____年,袁隆平在世界上首次育成________, 他培育的杂交水稻,被称为“_________”而袁隆平被国际农学界誉为“_________” 。
1964
原子弹
中近程地地导弹
1970
东方红1号

江泽民
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
袁隆平
1973
籼型杂交水稻
东方魔稻
杂交水稻之父
1、下列是为我国社会主义建设事业做出了卓越贡献,成为全国人民楷模的人物,其中为我国的核武器的研究做出了贡献的是( )
A焦裕禄 B王进喜 C邓稼先 D袁隆平
2、被杨振宁成为“中国的奥本海默”的是( )
A 华罗庚 B 钱学森 C 赵忠尧 D邓稼先
3、20世纪60年代,大大提高我国国际地位的是A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提出
B原子弹、导弹和氢弹研制成功
C周恩来在万隆会议上提出 D中国重返联合国
C
D
B
4、他是“感动中国”的人物,是用“一粒种子改变了世界”的科学家,他是( )
A邓稼先 B焦裕禄 C袁隆平 D汪道涵
5、下列各项成就属于20世纪60年代的有( )
①我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 ②我国成功发射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 ③籼型杂交水稻培育成功 ④我国有了可用于实战的导弹
A①② B③④ C①④ D②④
6、中国是世界上第______个能够独立发射人造地球卫星的国家
C
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