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中考地理一轮复习考点探究学案 专题一 图表图像(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2024年中考地理一轮复习考点探究学案 专题一 图表图像(含答案)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502.1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通用版
科目 地理
更新时间 2024-03-14 10:09:37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专题一 图表图像
【考点扫描】
1.经纬网的判读和运用是初中地理学习的重点及难点,一般考查用经纬网确定任意点的地理位置,在经纬网图上辨别方向,根据经纬网特点确定地理坐标和方向,等等。
2.等高线地形图主要考查识别等高线地形图上的山峰、山脊、山谷、陡崖、鞍部等地形部位,熟练判断五种主要地形类型,判断河流流向以及在等高线地形图上进行水库、大坝、修路选址等实际应用,等等。
3.地理图表的考查内容一般集中在人口和气候要素上。我们会对地理统计数据进行定性定量分析研究,会对图表中的地理事物进行横向类比分析,等等。
4.地理景观图片的形象直观、一目了然,表达的地理内涵十分丰富。通过图片,我们能够知道其所要表现的建筑、文化、民族、自然风光等地理环境特征。
【考点精讲】
考点1 经纬网图的判读和运用
1.在经纬网上判定经纬线和经纬度
(1)直线式经纬网
  看数值变化规律:向北增大为北纬(“N”),向南增大为南纬(“S”);向东增大为东经 (“E”),向西增大为西经(“W”)。
曲线经纬网图
 (2)曲线经纬网
  经线为竖弧线,连接南、北极,而图片一般表示为地球的一半。当标有经度时,向东增大为东经,反之为西经;当经度不全时,应根据图示经线的条数,来平分经度。如上图所示,经线把半球平分成六等份,因此每一等份的间隔为30°;自西向东的第二条经线位于西经20°的东侧,因西经向东减小,所以西经20°向东先减小,由20°变为0°,后向东增加10°,由此可确定第二条经线为东经10°,其他的以此类推。
  纬线为横弧线或横直线,中间的那一条为赤道,其余纬线与赤道平行。赤道以北为北纬,以南为南纬。
(3)极地经纬网
  在以北极为中心的经纬网图上,每个圆圈都代表北纬(“N”),南纬(“S”)无法直接看到;按逆时针方向增大的为东经(“E”),减小的则为西经(“W”)。
  在以南极为中心的经纬网图上,每个圆圈都代表南纬(“S”),北纬(“N”)无法直接看到;按顺时针方向增大的为东经(“E”),减小的为西经(“W”)。
2.在经纬网上判定东、西、南、北四个半球
(1)判断南北半球:北纬在北半球,南纬在南半球。
(2)判断东西半球:经度小于20°的,全在东半球;经度大于160°的,全在西半球;经度在20°和160°之间的,东经度在东半球,西经度在西半球。
3.在经纬网上判定方向
(1)直线式经纬网和曲线式经纬网
  经线指示南北方向,纬线指示东西方向。
(2)极地经纬网
  首先根据地球自转方向“北逆南顺”来确定中心是北极还是南极,并由此确定南北方向;之后在劣弧(小于180°)范围内,依据地球自转方向确定东西方向,即顺着地球自转方向为东。
4.判断高、中、低纬度
  低纬度为 0°~30°,中纬度为30°~60°,高纬度为60°~90°。注意:分清经度和纬度,不要用经度值来判断高、中、低纬度。
5.判断在五带中的位置或地理现象
  根据纬度判断五带:0°~23.5°为热带,23.5°~66.5°为温带,66.5°~90°为寒带。热带有太阳直射现象,温带四季分明,寒带有极昼、极夜现象。
考点2 等高线地形图
1.判断坡度、地势
(1)方法指导
  在等高线地形图上,等高线越密集,坡度越陡;等高线越稀疏,坡度越缓;等高线数值越大,地势越高。
(2)应用
①登山路线的选择:登山应选择等高线稀疏的路线。等高线稀疏,坡度较缓,上、下山更容易。
②引水路线的选择:要选择地势由高到低,可实现自流的引水路线。
③交通线路的布局:交通线一般布局在坡度较缓的地带,且尽可能地与等高线平行,以减少工程量。
④农业的布局:等高线稀疏、地势平缓的地区,适宜发展种植业;等高线密集、地势陡峭的地区,适宜发展林业和畜牧业。
⑤聚落分布:聚落一般分布在靠近水源、交通便利、等高线间距较大的地形平坦开阔处。
2.判断山体部位
(1)方法指导
  山体部位不同,等高线形态也不同。根据等高线的特征,可以识别山峰、山脊、山谷、鞍部和陡崖等常见的山体部位。
等高线地形图上不同的山体部位示意图
(2)应用
①河流发育:山脊为分水岭,山谷为集水线,山谷常发育河流。
②逃生路线:遇洪水,泥石流灾害时,应避开山谷,从山脊处下山。
③露营地点:多选择在鞍部等地势较为平坦的地方。
④攀岩地点:多选择在陡崖;陡崖直立,适合攀岩。
⑤观景台:一般选择在山峰(或山顶);站得高,望得远。
3.判断河流的特征
(1)判断河流流向
  河流往往发育于山谷,由海拔高处流向海拔低处。在有指向标的地图上,河流流向可根据指向标判断;在一般地图中,则按照“上北下南,左西右东”来判断。
(2)判断河流流速
  等高线密集,河流流速快,水能资源丰富,在陡崖处往往形成瀑布。
(3)应用
  大坝和水库的选址:大坝应建在等高线密集的河流峡谷出口最窄处,水库库区宜选在河谷、山谷(或洼地、小盆地)。
4.相关计算
(1)实地距离=图上距离/比例尺(注意单位的换算)。
(2)海拔、相对高度的计算:利用等高线数值及等高距进行计算。
(3)山顶、山麓的气温及气温差:利用海拔每升高1000米,气温约下降6 ℃的标准来计算。
5.地形类型的判断
  根据等高线数值特征判断,具体如下表所示:
地形 海拔 等高线特征
高原 500米以上 高原面等高线稀疏,边缘密集
山地 500米以上 等高线密集、曲折,内高外低
丘陵 200~500米 等高线闭合、稀疏
盆地 不固定 等高线周围密集,内部闭合、稀疏;内低外高
平原 200米以下 等高线稀疏、平直
考点3 数据统计图表
  数据统计图表是地理学习中重要的辅助工具,它可以揭示地理事物之间的内在联系、地理规律和地理事物的发展变化情况。常见的地理统计图表有坐标图(柱状图、曲线图等)、结构图(饼状图、扇形图等)和表格。
1.坐标图
(1)柱状图:能够反映事物的数量关系,便于各种地理事物数量的比较。一般横坐标表示相对独立的各个地理事物,纵坐标表示数量。如教材中的降水量柱状图、人口总量及人口增长率图、发展差异图、人均国内生产总值排名图、耕地面积和粮食产量的比较图等。
【判读方法】①读图名和图中文字说明,了解该图比较的地理项目;②分析构成要素个数的多少和每个构成要素所占比例的多少;③推断某地理事物的特点或存在的问题,做出科学评价。
【实例演习】判读我国第六、七次全国人口普查四省(市)部分数据统计图。
我国第六、七次全国人口普查四省(市)部分数据统计图
  判读上图时,首先要读图名和图例,知道该图是我国第六、七次全国人口普查四省(市)部分数据统计图;其次根据这四个省(市)第六、七次全国人口普查人口占全国人口比重所占柱子高度的不同,分析其所占比重的大小;最后得出结论:与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相比,广东、福建、上海三省(市),在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中,人口数量占全国总人口的比重上升,湖南省的占比下降。
(2)曲线图:一般是横坐标表示时间或位置,纵坐标表示数量,适用于表示某地理事物数量随时间的动态变化或随空间位置的数量变化,如教材中的曲线图有气温变化曲线、人口增长曲线、澳大利亚矿产品出口比重、河流流量年变化曲线、中国高新技术产业总产值的增长等。
【判读方法】①读题干和图名,了解该曲线图反映的内容;②读坐标和图例,明确统计数据的种类和数值的大小、单位;③读数据,析规律。通过分析数据(坐标点数值、最大值、最小值、重要转折点数值等)准确把握事物之间的联系发展或变化特征,然后用文字概括联系或规律。曲线图中的高峰或低谷以及折线统计图中的一些明显的转折点,常常因为具有特殊的意义而成为解题的突破口。
【实例演习】判读某国人口自然增长率随时间的变化示意图。
某国人口自然增长率随时间的变化示意图
  判读上图时,首先要读图名、坐标,了解该图反映的是人口自然增长率随时间的变化;其次读最值、坐标值,明确其人口变化特点。如最高值出现在②时,说明此时人口自然增长率最高,但并不能说明此时人口数量最多;还需要看坐标值③(人口自然增长率为零),②至③人口自然增长率是大于零的(人口增长),③之后人口自然增长率开始小于零(人口减少),所以③时该国人口数量达到最多。
2.饼状图:以圆形代表研究对象的整体,以圆心为公共顶点的各个不同扇形显示各组成部分在整体中所占的比例。如教材中的世界海陆面积比较、中东石油在世界上的地位、美国的人种构成、中国土地利用类型的构成、东北三省人口及粮食产量占全国的比重等。
【判读方法】①读图名,②读饼状图的构成要素,③分析数据。我们主要分析每个构成要素所占比例的多少,总结其构成要素个数的多少、比重情况,推断某地理事物的特点或存在的问题。
【实例演习】判读中国土地利用类型的构成图。
中国土地利用类型的构成图
  判读上图,可知各种土地利用类型所占比例。我国土地利用类型齐全,但土地利用类型构成比例不合理,耕地少,难利用土地多,后备土地资源不足。我们需要关注人口与耕地的矛盾。
3.表格:分析表格的数据,抓住要素,对数据进行横向、纵向类比分析。如教材中的某地多年月平均气温表格、某地多年月平均降水量表格等。
【判读方法】①读横向、纵向的表头,了解表格比较的对象;②分析数据,研究变化趋势。分别进行横向比较和纵向比较,分析数据总体大小,找出数据最值,计算差值,研究变化趋势。分析不同地理事物间的变化特征和同一事物不同时间的变化特征。若不同地理事物之间不具有可比性,则只分析同一地理事物不同时间的变化特征即可;③分析题干,解决问题。提取表格中重点信息,并联系知识点,解决问题。
【实例演习】判读某地多年月平均气温和月平均降水量柱状图。
月份 气温/℃ 降水量/毫米
1 -20.1 10
2 -15.8 5
3 -6.0 22
4 5.8 47
5 13.9 71
6 19.7 81
7 23.3 135
8 21.6 169
9 14.3 112
10 5.6 57
11 -6.7 24
12 -16.8 12
  读上图可知,该表格表述的是某地气温和降水量的情况以及气温和降水在不同月份的变化特征。由于气温和降水量不具有可比性,故分析数据时,只对每一个地理事物进行纵向比较即可。
考点4 地理景观图
1.根据景观图进行区域定位
(1)根据景观图中的标志性地理事物判断位置。如金字塔对应埃及,埃菲尔铁塔对应法国巴黎,等等。
(2)根据地理景观的典型特征判断位置。如黄土高原的千沟万壑、南极的企鹅、澳大利亚的袋鼠等。
(3)根据地理景观的类别或属性判断位置。如亚热带季风气候区的水稻种植业、干旱区的荒漠景观(胡杨林、梭梭树和沙拐枣等)、半湿润、半干旱区的草原景观(蒙古包、羊群等)、青藏高寒区的牧业景观(牦牛)等。
2.判断景观的形成原因
  任何一种地理景观都是在多种地理因素的综合作用下形成的,具有自身的典型特征。我们需要细心观察图中地理要素的特征,并联系所学地理知识,分析其形成原因。
  植物群落景观与不同气候区的水热组合有直接的关系。如西伯利亚地区的亚寒带针叶林、地中海沿岸的亚热带常绿硬叶林、赤道附近的热带雨林等。
  地貌景观的形成与气候、土壤、植被的关系。如黄土高原的典型地貌特征是千沟万壑,其原因有黄土土质疏松,易被流水侵蚀;地表植被稀疏;夏季降水集中,且多暴雨;等等。
  通过对同一区域不同时期冰川的图片进行分析,可以看出冰川面积大小的变化,从而反映出全球气候的变化情况。
3.判读景观图中的人地关系
(1)根据景观区位判断人类活动与地理环境的关系。如华北地区水资源短缺与经济社会发展需水量大的矛盾较为突出;西北地区人地矛盾突出,导致土地荒漠化问题严重。
(2)根据景观形态的变化分析人类活动与地理环境的关系。如绿洲面积的缩小、沙漠化土地面积的扩大,均反映出人类活动加剧了环境恶化的程度。
(3)根据人文景观的功能分析人类活动与地理环境的关系。如新疆的坎儿井、云南元阳的梯田、珠江三角洲的桑基鱼塘、黄土高原的窑洞、因纽特人的冰屋等都是人地关系和谐的具体表现。
4.常见地理景观图
(1)自然景观图
类别 可能的考查角度 图片
地形 地貌 空间定位,其中对黄土高原地貌类型的考查最为频繁;原因分析,多联系其他地理要素分析其成因
植被 空间定位,推断地理环境特征;分析人地关系
动物 空间定位,对南极的企鹅、北极的北极熊、澳大利亚的袋鼠、非洲的长颈鹿等考查较多
(2)人文景观图
类别 可能的考查角度 图片
服饰 空间定位,常常涉及某地区的特色服饰(如中东的白色长袍)和民族服饰(如藏族的藏袍)
建筑 空间定位,民居与自然环境的关系(或区域环境特征),通过宗教建筑判断宗教
旅游 景观 空间定位
农业 景观 空间定位,确定农业景观所在的地区;判断区域自然特征(或农业生产条件),推断农业生产特征;等等
节日 活动 空间定位或确定民族,如蒙古族的那达慕节、傣族的泼水节等
【真题讲练】
例1 读经纬网图,回答1~4题。
1.乙点的地理坐标是 ( )
A.(23.5° S,170° W) B.(23.5° N,170° W)
C.(23.5° S,170° E) D.(23.5° N,170° E)
2.甲点位于 ( )
①东半球 ②南半球 ③西半球 ④北半球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
3.丙点位于丁点的 ( )
A.东北方向 B.西北方向
C.东南方向 D.西南方向
4.关于图中甲、乙、丙、丁四点的叙述,正确的是 ( )
A.甲点一年有两次太阳直射现象
B.乙点有极昼现象
C.丙点全年昼夜等长
D.丁点位于南温带
【参考答案】
例1 1.A 2.D 3.A 4.C
思维破冰
1.东增东经,西增西经,北增北纬,南增南纬。根据上述规律,并结合图中信息可得乙点的地理坐标为(23.5° S,170° W)。
2.甲点的地理坐标是(23.5° N,170° E)。20° W向东至160° E 为东半球,20° W 向西至160° E 为西半球;赤道以北为北半球,以南为南半球。综上可知,甲点位于西半球、北半球。
3.纬线指示东西方向,经线指示南北方向。据图可知,丙点位于丁点的东北方向。
4.甲点位于北回归线上,一年有一次太阳直射现象;乙点位于南回归线上,没有极昼现象;丙点位于赤道上,全年昼夜等长;丁点位于赤道与南回归线之间,属于热带地区。
变式训练
读经纬网图,回答1~3题。
1.图中①地的地理坐标是 ( )
A.(70° N,170° E) B.(70° N,170° W)
C.(70° S,170° E) D.(70° S,170° W)
2.图中②地位于③地的 ( )
A.西南方向 B.东北方向
C.正南方向 D.正北方向
3.下列关于①②③④四地的叙述,错误的是 ( )
A.①地位于西半球
B.②地位于中、高纬度分界线上
C.③地位于南半球
D.④地位于西半球
【参考答案】
变式训练 1.C 2.D 3.D 4.B
例2 下图所示自然景观,不可能出现在 ( )
A.美国 B.俄罗斯
C.中国 D.泰国
【参考答案】
例2 B
思维破冰 由图可知,图片反映的是海边的椰林景观,而椰树生长在热带。美国跨寒、温、热三带;中国大部分位于北温带,小部分位于热带;泰国主要属于热带季风气候;俄罗斯纬度高,气温低,跨北寒带和北温带,没有热带。
变式训练
刺绣是我国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它反映了人们的生活环境、习俗和风情等,寄托着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下图是一幅刺绣作品。据此回答1~3题。
1.作品显示的地区 ( )
①房屋临水而建 ②房屋的顶部坡度小 ③小船的航行速度快 ④河流水位的季节差异大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2.该地可能位于 ( )
A.三江平原 B.长江中下游平原
C.华北平原 D.松嫩平原
3.该地的代表性美食是 ( )
A.花馍 B.烤馕
C.粽子 D.酥油茶
【参考答案】
变式训练 1.D 2.B 3.C
2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