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上)科学阶段测试卷(四)
第2章《观察生物》第1-2节
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40分)
1.下列各项中不属于生命现象的是( )
A.青蛙产卵 B.大雁南飞 C.山体滑坡 D.花开花落
2.建立细胞学说的科学家是( )
A.沃森和克里克 B.施莱登和施旺 C.达尔文 D.克里克
3.观察蜗牛时,在蜗牛前3厘米处,放上蘸有白醋的棉花,我们发现蜗牛会向远离醋的方向爬行,说明蜗牛具有的感觉是( )
A.触觉 B.视觉 C.味觉 D.嗅觉
4.《秋思》名句:“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句中“树、鸦、马”三种生物共有的特征是( )
A.都能进行生长和繁殖 B.都有反射现象
C.都需要从外界获取有机物 D.都能遗传,不会发生变异
5.蜗牛爬过的地方会留下痕迹,其原因是( )
A.贝壳的分泌物 B.外套膜的分泌物
C.头部的分泌物 D.腹足的分泌物
6.显微镜观察洋葱鳞片叶内表皮,下列目镜和物镜的组合,视野中看到细胞数目最少的是( )
A.15×,40× B.5×,10× C.15×,10× D.10×,40×
7.把菠菜放入沸水中煮几分钟,沸水便成了有菠菜味的菜汤,假如把菠菜浸在冷水中,冷水不会变成菜汤,出现这种现象的原因主要是沸水破坏了细胞的( )
A.细胞核 B.细胞膜 C.细胞壁 D.细胞质
8.某同学在操作显微镜时,双眼注视镜头(如图),其目的是为了( )
A.调节光圈大小以得到明亮视野
B.防止物镜下降过程中压到玻片
C.使镜筒缓慢上升以寻找清晰物像
D.将观察对象移至视野中央
9.下列现象中的物体属于生物的是( )
A.弹钢琴的机器人 B.馒头上长出的“黑毛”
C.能慢慢长大的钟乳石 D.火山爆发时喷出岩浆
10.含羞草受到碰触时。展开的叶片会合拢,这一事实说明( )
A.生物的生活需要营养 B.生物能进行呼吸
C.生物能对外界的剌激作出反应 D.生物能生长和繁殖
11.大家都知道松树和狗中一种是植物,一种是动物,那你能从下列四个答案中选出它们之间最根本的区别是什么吗?( )
A.松树固定生活,狗能运动 B.狗能繁殖生小狗,松树不能
C.狗摄取食物获得营养,松树自己制造营养 D.狗能发出声音,松树不能
12.科学课后,有几位同学争论不休,争论的话题是“课桌是木材做的,是生物还是非生物?下面是四位同学的观点,哪位同学的观点是正确的?( )
A.是生物,因为制造课桌的材料是树木
B.是生物,因为制造课桌的木材是由细胞构成
C.是非生物,因为课桌不会动
D.是非生物,因为课桌不能呼吸,不能繁衍
13.如图所示显微镜的几个操作步骤,规范的操作顺序是( )
A.a→b→c→d B.c→a→b→d C.a→c→d→b D.c→a→d→b
14.植物的叶一般是绿色的,但有些植物的叶却不是这样,如红枫的叶呈红色、橙黄或黄绿色,但我们仍说它是植物。这是由于红枫( )
A.不能移动位置 B.没有呼吸作用
C.能利用阳光、二氧化碳和水制造养料 D.只能在阳光直接照射下生活
15.如图是用显微镜观察植物细胞临时装片的两个视野,要把视野中的物像从甲图转为乙图,下列操作步骤正确的排序是( )
a.转动细准焦螺旋 b.调节光圈 c.移动装片 d.转动转换器
A.c→a→b→d
B.d→c→b→a
C.c→d→b→a
D.c→a→d→b
16.在显微镜的使用中,下列操作与结果不相符的是( )
A.转动粗准焦螺旋--较大幅度升降镜筒 B.转动转换器--更换物镜
C.向左上方移动装片--物像向左上方移动 D.转动凹面镜--调节视野亮度
17.使用显微镜观察装片时,在低倍物镜下观察到的图象清晰、光线适中,调换至高倍物镜下观察时,除要调节细准焦螺旋外,还需调节反光镜和光圈。正确操作分别是( )
A.用平面镜,光圈缩小 B.用平面镜,光圈放大
C.用凹面镜,光圈放大 D.用凹面镜,光圈缩小
18.“小冰麦”是东北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培育出来的一种高产抗病、高蛋白的小麦新品种。它是利用现代生物技术将野生冰草抗病、高蛋白的遗传物质转移到普通小麦的细胞培育而成的。在培育过程中,主要是对野生冰草细胞内的哪个结构进行的操作( )
A.细胞质 B.细胞膜 C.细胞核 D.细胞壁
19.制作洋葱鳞片叶表皮细胞的临时装片时,染色的正确方法是( )
A.先将碘液滴在载玻片中央,再将洋葱表皮放入并展平
B.先盖盖玻片,再将碘液滴在盖玻片一侧,另一侧用吸水纸吸
C.将洋葱表皮放在载玻片的水滴中并展平,再加一滴碘液,然后盖上盖玻片
D.直接将碘液滴在盖玻片上,再用吸水纸吸去
20.生活在海水中的海带,其细胞中积累碘的浓度比海水中的浓度要高许多倍,而海带细胞仍能从海水中吸收碘,这一事实说明( )
A.海带细胞的细胞壁有吸附碘的功能
B.海带细胞的细胞质中能产生碘
C.海带细胞的细胞膜控制物质进出,使海水中的碘不断进入细胞质中
D.细胞壁有保护和支持作用
二、简答题(每空1分,共36分)
21.铜器表面的锈斑会不断增多,橘子表面的霉斑也会不断增加。
(1)你认为铜锈 (属于、不属于)生物,判断的依据是 (答出一条即可);橘子上的霉 (属于、不属于)生物。
(2)显微镜下观察可见,绝大多数生物是由 构成的。
22.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从科学角度分析:
(1)蛙鸣是一种求偶行为,然后交配,孵化成蝌蚪。说明生物具有 的特性
(2)蝌蚪能由小长大,说明生物具有 的特征。
23.一株幼苗上下倒置,它的根会重新定向而向下生长,茎会弯曲向上生长。根、茎的重新定向可能与重力有关。如何找到证据来支持这一假说呢?19世纪的科学家难以找到无重力的实验环境。英国植物学家奈特把几株蚕豆幼苗沿不同方向绑在木板上,木板以每分钟150转的速度旋转,制造了一个方向由中心向外的“人造重力”,抵消地球重力对植物生长的影响。创造性的实验设计为后人的进一步研究提供了证据。奈特实验从开始到结束,旋转木板上的幼苗状况变化如图。
请你描述奈特实验的现象,并根据所学的科学知识作出合理解释。 。
第23题图 第24题图
24.如图中甲乙分别是植物、动物细胞结构模式图,请据图回答:
(1)表示人体口腔上皮细胞结构模式图的是 (填“甲”或“乙”)。
(2)对细胞起支持和保护作用的是[ ] 。
(3)能控制物质进出细胞的是[ ] 。
(4)“龙生龙,凤生凤”描述的是生物的遗传现象。细胞内的遗传物质主要存在于[ ] 。
(5)挤压水果能得到甘甜的果汁,主要是因为[ ] 内含有糖分。
(6)植物细胞和动物细胞都具有细胞结构是 。除此之外,植物细胞还有 、 、 。
25.下面是三台显微镜(编号为A、B、C)分别观察同一装片的洋葱表皮细胞。请回答下列问题:
(1)观察到的细胞数目最多的显微镜是号 。
(2)观察到单个细胞面积最大的显微镜是号 。
(3)显微镜操作步骤 、 、 、 、 。
(4)某同学在显微镜下观察到的物像如图①所示,若要达到图②所示的效果,他应将装片向 方向移动。
26.图甲是显微镜的结构图,图乙是某种细胞结构模式图。据图回答(示例:[6]载物台):
(1)图甲中与调节光线强弱相关的结构是遮光器上的光圈和[ ] 。
(2)对光时,转动转换器,使图甲中的[3] 对准通光孔。
(3)图乙表示 (填“动物”或“植物”)细胞。
(4)图乙中A的功能是保护和控制 ;用碘液染色后,细胞中染色最深的是[ ] 。
(5)显微镜遮光器上光圈的作用是( )
A、可以反射光线 B、可以调节光线的角度
C、可以使物象更清晰 D、可以调节视野的明暗
三、实验探究题(每空3分,共24分)
27.观察蚯蚓,有一些问题引起小明的兴趣:蚯蚓有没有眼睛呢?蚯蚓有没有嗅觉?为弄清这些问题,小明做了如下几个实验:
实验一:先抓来3条大小不同的蚯蚓,放在一张湿纸上,然后用树叶、铅笔、红领巾分别在它们前面晃动,结果发现它们毫无反应。
实验二:找来几根葱、几块黄瓜和几块萝卜,并排放在蚯蚓前,几分钟后它们都钻到葱下面去了。
(1)实验一说明了蚯蚓 眼睛,实验二说明蚯蚓 嗅觉。(填“有”或“没有”)。
(2)小明按如下的方法观察蚯蚓的习性,他先在塑料盒内放一些干土,然后在盒的一侧加入适量的水,使盒中的土一半是干的,而另一半是湿的。再在干土和湿土的分界处放10来条蚯蚓,过一段时间后,分别数出干土和湿土中蚯蚓的数目。写出小明设计的这个实验要研究的问题: 。
(3)爱因斯坦说:“提出一个问题比解决一个问题要重要。”除了上面探究的问题外,你还想探究有关蚯蚓的什么问题呢? 。
28.回答下面关于实验及科学探究方面的问题。
(1)实验法研究一般包括以下几个方面:①发现并提出问题;②收集与问题相关的信息;③作出假设;④设计实验方案;⑤实施实验并记录;⑥分析实验现象;⑦得出结论。那么,设计实验方案时的主要依据是 。
(2)下图1是使用显微镜观察操作的三个不同步骤示意图,它们的先后顺序是 。(用图号和箭头回答)
(3)下图2中所滴的液体在制作人口腔上皮细胞临时装片与制作洋葱表皮细胞临时装片时是不相同的:在制作洋葱表皮细胞临时装片时所滴的液体是清水,而在制作人口腔上皮细胞临时装片时所滴的液体是 。
(4)如图是某同学观察人的口腔上皮细胞时在显微镜下看到的几个视野,以下分析正确的是( )
A.按照正确的操作顺序,该同学先后看到的视野依次c、d、b、a、e
B.若观察过程中没有更换目镜,则观察视野e时用的物镜比观察b时用的物镜短
C.观察到视野d后,该同学向右上方移动装片可观察到视野b
D.要使视野a的亮度增加,把显微镜移到明亮处即可
七年级(上)科学阶段测试卷(四)
第2章《观察生物》第1-2节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40分)
1
2
3
4
5
6
7
8
9
10
C
B
D
A
D
A
B
B
B
C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C
D
B
C
C
C
C
C
B
C
二、简答题(每空1.5分)
26、(1)7; 反光镜; (2)物镜; (3)动物;
(4)细胞内外物质的进出;B; 细胞核; (5)D;
三、实验探究题(每空2分)
27、(1)没有; 有; (2)蚯蚓适于生活在湿润的土壤中;
(3)蚯蚓在玻璃上运动比在硬纸板上运动的速度要慢
28、(1)作出的假设; (2)甲→乙→丙; (3)生理盐水; (4)A;
温馨提示:本系列作品由三人行名师科学工作室原创,版权归21世纪教育网和编者(三人行名师科学工作室)所有,谢绝一切形式的转载!其他相关资料可点击:http://www.21cnjy.com/book.php?mod=studio&op=detail&stid=5
也可百度搜索(三人行名师科学工作室)
版权所有,请勿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