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物理九年级第十七章第2节核能同步练习
一、单选题
1、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各种电磁波在真空中传播速度都相同
B、材料按导电性能分为导体和绝缘体两种
C、半导体二极管具有单向导电性
D、原子弹爆炸不是化学能转化为电能
答案:B
知识点:核能
解析:
解答:A、各种电磁波在真空中传播速度都相同,都等于光速.故A不符合题意
B、材料按导电性能分为:导体、半导体和绝缘体三种.故B符合题意
C、半导体二极管具有单向导电性.故C不符合题意.
D、原子弹爆炸是核裂变,故D不符合题意.
故选B.
分析:要解本题需掌握:电磁波的传播、半导体的特点以及原子弹爆炸的原理.
2、能源、信息和材料是现代社会发展的三大支柱.关于能源、信息和材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太阳能和核能都是可再生能源
B、条形码扫描器中的光敏二极管使用的主要是超导材料
C、雷达是利用超声波进行定位和导航的
D、电视广播、移动通信利用了电磁波来传递信息
答案:D
知识点:核能
解析:解答:A、核能不属于可再生能源.错误.
B、二极管是利用半导体材料制成的.错误.
C、雷达是利用电磁波来工作的,和超声无关.错误.
D、正确.
故选D.
分析:可再生能源的特点是可以重复利用,取之不尽用之不竭,例如风能、水能、太阳能等.
核能不属于可再生能源.
半导体可以做出许多电子元件,例如二极管、三极管等.
电磁波的应用很广泛,可以用到军事上的雷达上,也可以进行电视、广播信号的传输
3、关于电磁波与信息技术及能源,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电磁波的传播速度比光速小
B、化石燃料、水能、风能属于可再生能源
C、微波通信、卫星通信、光纤通信、网络通信都可以用来传递信息
D、目前核电站是利用核聚变反应而发电的
答案:C
知识点:核能
解析:
解答:A、电磁波的传播速度与光速相等,故A错误;
B、化石燃料属于不可再生能源,水能、风能属于可再生能源,故B错误;
C、微波通信、卫星通信、光纤通信、网络通信都可以用来传递信息,故C正确;
D、目前核电站是利用核裂变反应而发电的,故D错误;
故选C.
分析:A、光是一种电磁波,光与电磁波的传播速度相同;
B、像动能、风能、太阳能、生物质能等都是能够源源不断的从自然界得到的能源叫可再生能源;像化石能源、核能等短期内不能从自然界得到补充的能源叫不可再生能源;
C、微波通信、卫星通信、光纤通信、网络通信都可以用来传递信息;
D、目前核电站是利用核裂变反应而发电的.
4、如图所示,是某核动力航空母舰和从它上面起飞的直升飞机的示意图.那么,下列与物理知识有关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当直升飞机悬停在航空母舰的上空时,如果以地面为参照物,它们都是运动的
B、当直升飞机从航空母舰的甲板上起飞后,航空母舰浸在大海中的深度将保持不变
C、直升飞机和航空母舰之间的联系,是通过超声波或次声波来实现的
D、核动力航空母舰所利用的核能是通过重核裂变释放的一种能量
答案:D
知识点:核能
解析:
解答:A、直升飞机悬停在航空母舰的上空时,以地面为参照物,直升机与地面的相对位置没有发生改变,所以是静止的,A项错误;
B、航母在海面上处于漂浮状态,受到的浮力等于航母的自身重力,飞走部分飞机时,航母重力减小,浮力减小,根据阿基米德原理F浮=ρ液V排g,海水密度一定时,浮力减小,排开海水的体积减小,航母就会浮起一些,B项错误;
C、直升飞机和航空母舰之间的联系是雷达,雷达是靠发射和接收电磁波来发现敌方军事目标的,C项错误.
D、航母利用的核能是可控制的核能,是重核裂变产生的能量,是一种新能源,D项正确.
故选D.
分析:如果被研究的物体相对于这个标准位置发生了改变,则是运动的;如果被研究的物体相对于这个标准位置没有发生了改变,则是静止的;物体漂浮时,浮力等于重力;无线电通信利用的是电磁波.
5、原子弹与核电站的根本区别是( )
A、原子弹利用核裂变,核电站利用核聚变
B、原子弹利用核聚变,核电站利用核裂变
C、原子弹对裂变的链式反应不加控制,核电站控制裂变的链式反应速率
D、原子弹对聚变的链式反应不加控制,核电站控制聚变的链式反应速率
答案:C
知识点:核能
解析:
解答:原子弹是核裂变不加控制,在极短的时间内释放出巨大的能量的武器,而用人工控制链式反应的速度和平利用核能,是核电站的原理。
故选C.
分析:如果原子核的链式反应在可控制的核反应堆中进行,就可和平利用核能发电,若不加控制,就会发生原子弹爆炸。
6、人类社会每前进一步,都和能源的利用息息相关,当今社会能源问题已成为制约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各国节能意识日趋增强,科学家也在开发新能源、研制节能产品、提高能量的转化效率等方面做着积极的努力.关于能源和能源的利用,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A、能源的利用过程,实质上是能量的转化和转移过程
B、煤、石油、天然气是可再生能源
C、核电厂将核能直接转化成电能
D、因为能量转化遵循能量的转化和守恒定律,因此无需节约能源
答案:A
知识点:核能
解析:
解答:A、能的利用过程是指利用能源为人类服务,能的利用过程实质上是能量的转化和转移的过程,A项正确;
B、石油、天然气、煤”这些能源都是在短时间内难以形成的,故是不可再生能源,B项错误;
C、根据核能发电的过程可知,核能发电的能量传递和转化过程是:核能→水的内能→机械能→电能,C项错误;
D、因为能量的转化过程中是有方向的,所以有一些能量是在短时间内无法再生的故,故我们在生活中一定要节约能源,提高一些不可再生能源的利用率,D项错误.
故选A.
分析:(1)能量既不会消灭也不会创生,它只会从一种形式转化成另一种形式或者从一个物体转移到另一个物体,在能的转化或转移的过程中,能的总量保持不变;
(2)可再生能源是能在短时间内形成的能源,可再生资源特点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
(3)核电站的核心是核反应堆,它以铀为燃粒,在裂变过程中释放出核能,再通过热交换器变为高温高压的蒸汽,然后利用蒸汽去驱动蒸汽轮机,蒸汽轮机的旋转带动发电机发电;
(4)能量虽然符合能量的转化和守恒定律,但其在转化过程中是有方向的。
7、人类历史上不断进行着能量转化技术的进步,即能源革命.下列关于能源的说法,正确的是( )
A.核能都是原子核分裂时释放出来的能量
B.地球50亿年积累的太阳能是我们今天所用大部分能量的源泉
C.电能和风能都是通过消耗一次能源得到的二次能源
D.化石能源、核能可以在自然界源源不断地得到,都属于可再生能源
答案:B
知识点:核能
解析:
解答: A错。今天的化石能源核能等归根结底都来源于太阳能,没有太阳就没有地球上的生物,化石能源来自于动植物,因此B对。电能是二次能源,是风能或者水能转化而来的。
C错。化石能源和核能都来自于地下的矿物质,属于不可再生能源。
故选B
分析:根据能源的定义即可解答;核能包括聚变和裂变两种方式获得能量。
8、关于能源和信息,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化石能、水能、风能均是可再生能源
B、光纤通信是利用激光通过光导纤维来传递信息的
C、目前的核电站都是利用核聚变释放的能量来发电的
D、卫星通信是通过通信卫星利用微波或超声波传递信息的
答案:B
知识点:核能
解析:
解答:A、化石能属于不可再生能源.故A说法错误.
B、光纤通信是利用激光通过光导纤维来传递信息的,此说法正确.
C、核电站是利用核裂变来释放能量的.故C说法错误.
D、卫星是通过长波来传递信息的.故D说法错误.
故选B.
分析:可再生能源是指可以重复利用的能源.
光纤又称光导纤维,它通过激光来传递信息.
核电站的原理是通过核裂变释放能量来发电的.
卫星通信是利用长波来进行信息传递的。
9、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原子弹爆炸属于原子核聚变
B、在太阳内部,太阳核心每时每刻都在发生氢弹爆炸
C、化石燃料、水能、地热能都属于新能源
D、做功冲程中,热机是将机械能转化为内能
答案:B
知识点:核能
解析:
解答:
A、原子弹爆炸属于原子核裂变.不合题意.
B、在太阳内部,氢原子核在超高温作用下发生聚变,释放巨大的核能.因而太阳具有巨大的能量.符合题意.
C、化石燃料、水能是常规能源,地热能是新能源.不合题意.
D、热机的压缩冲程中,活塞的机械能转化成燃气的内能;在做功冲程中,高温高压燃气推动活塞做功,内能减少、转化成活塞的机械能;不合题意.
故选B.
分析:(1)核裂变和核聚变都能释放能量,但是又有区别,对于核裂变是可控的,如核电站的核反应堆就是通过核裂变提供能量的,对于核聚变过程不可控,如氢弹爆炸就是利用核聚变释放能量;
(2)太阳内部进行着核聚变,由氢原子核聚变成氦原子核,释放出核能.
(3)“新”的含义有两层:一是20世纪中叶以来才被利用;二是以前利用过,现在又有新的利用方式.它们本质的区别是利用时间有差异.当然,随着时间的推移和科技的进步,现在的新能源会逐步成为常规能源.
(4)热机的一个工作循环有吸气、压缩、做功、排气四个冲程组成,其中压缩冲程机械能转化成内能,做功冲程内能转化为机械能;
10、能源、信息和材料是现代社会发展的三大支柱.关于能源、信息和材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太阳能和核能都是可再生能源
B.条形码扫描器中的光敏二极管使用的主要是超导材料
C.雷达是利用超声波进行定位和导航的
D.电视广播、移动通信利用了电磁波来传递信息
答案:D
知识点:核能
解析:
解答:A、核能不属于可再生能源.错误.
B、二极管是利用半导体材料制成的.错误.
C、雷达是利用电磁波来工作的,和超声无关.错误.
D、正确.
故选D.
分析:可再生能源的特点是可以重复利用,取之不尽用之不竭,例如风能、水能、太阳能等;核能不属于可再生能源;
半导体可以做出许多电子元件,例如二极管、三极管等;
电磁波的应用很广泛,可以用到军事上的雷达上,也可以进行电视、广播信号的传输。
11、反物质就是由反粒子组成的物质,所有的粒子都有反粒子,这些反粒子的特点是质量、寿命、自旋与其相对应的粒子相同,但电荷、重子数、轻子数等量子数与之相反,如果制取了反氧原子,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核内有8个带正电的质子,核外有8个带负电的电子
B.核内有8个带负电的电子,核外有8个带正电的质子
C.核内有8个带负电的中子,核外有8个带正电的质子
D.核内有8个带负电的质子,核外有8个带正电的电子
答案:D
知识点:核能
解析:
解答:氧原子由8个质子和8个中子构成,其中质子带正电,由反物质性质可判断质子带负电,则只有D正确
故选D
分析:氧原子由8个质子和8个中子构成,其中质子带正电,由反物质性质可判断质子带负电。
12、2011年3月11日,日本发生里氏9.0级地震并引发海啸,导致福岛核电站发生泄漏,造成重大人员伤亡和环境污染.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A、核能是可再生能源
B、目前核电站获得核能的途径是核裂变,是不加控制的链式反应
C、向核反应堆内注水降温是因为水的比热容较大
D、由于核反应堆爆炸而泄漏的大量放射性污染物,应及时排入大海
答案:C
知识点:核能
解析:
解答:A、核能属于不可再生能源,故A错;
B、核电站的核裂变是可以控制的核反应,故B错;
C、因为水的比热容较大,所以向核反应堆内注水,和其它物质相比,升高相同的温度,水吸热多,能起到很好的降温效果,故C正确;
D、核反应堆爆炸而泄漏的放射性物质,若排入大海,会污染环境,故D错.
故选C.
分析:(1)像煤、石油、天然气和铀矿这类化石或矿物能源,一旦消耗就很难再生的能源属于不可再生能源;
(2)核能发电是利用铀原子核裂变时放出的核能来加热水,用水产生高温高压的蒸汽作为动力,推动蒸汽涡轮机转动,从而带动发电机发电;
(3)核反应堆爆炸而泄漏的放射性污染物,排入大海,会污染环境;
(4)因为水的比热容较大,和其它物质相比,升高相同的温度,水吸热多,所以向核反应堆内注水降温。
13、为缓解电力紧张的状况,开发利用新能源,我国陆续建成了一些核电站。关于核电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核电站使用的核燃料是石油或天然气
B.核反应堆中发生的是不可控制的核裂变
C.核电站发电的能量转化过程是:核能一内能一机械能一电能
D.核电站产生的核废料可以像生活垃圾那样被处理或进行二次加工利用
答案:C
知识点:核能
解析:
解答:根据核能发电的过程可知,核能发电的能量传递和转化过程是:核能→水的内能→机械能→电能。根据上面的分析可知:ABD均错误,
故C正确;
分析:解答本题应根据核电站的原理进行分析,找出正确的选项。要熟记核电站的工作原理及能量转化的方向
14、能源革命促进了社会的发展、科学技术的进步,能源的开发和利用与我们的日常生活有着密切的关系,能量是保障一切生命存活之源.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风能、太阳能、地热能以及核能都属于一次能源
B、核电站是通过核聚变获取能量的
C、能量的转化和转移都具有方向性
D、大量消耗化石能源加剧了空气污染和室温效应
答案:D
知识点:核能
解析:
解答:A、正确,风能、太阳能、地热能以及核能都可以从自然界直接获取,属于一次能源;
B、错误,核电站是通过核裂变获取能量的;
C、正确,能量的转化和转移都具有方向性;
D、正确,空气污染和室温效应主要是大量消耗化石能源造成的;故选D.
分析:本题是能量的转化和新能源的利用,应从能源的分类和环保方面考虑.
15、核电站的核心设备是 ( )
A.核反应堆
B.汽轮发电机
C.热交换器
D.冷凝器
答案:A
知识点:核能
解析:
解答:核电站是以铀为燃料,利用核反应堆把铀原子核裂变产生的能量转化为水和水蒸气的内能,又把内能转化为发电机子的机械能,最终机械能转化为电能;
故选A.
分析:根据核电站的组成分析即可
二、填空题
16.核能是________发生变化的过程中释放出的能量,它又叫________能.获得核能的两条途径是________和________
答案:原子核内部结构 原子;重核裂变 轻核裂变
知识点:核能
解析:
解答:根据核能的定义,因核能又称原子能,故答案为:原子核内部结构,原子;
而一般获得核能的途径为重核裂变和轻核裂变,故答案为:重核裂变、轻核裂变。
分析:核能指一些特殊物质在特殊条件下分裂或聚合,此时会产生惊人的能量.
原子能指原子核发生变化时释放的能量,如重核裂变和轻核聚变时所释放的巨大能量。
17.核能是一种新型能源,但核能利用时所带来的问题也引起了人们的高度重视。身体受到一定量的核辐射会致白细胞下降、致癌、致畸形,甚至导致死亡。核辐射主要有αβγ三种射线,这三种射线进入磁场或电场时,α、β射线会偏转,γ射线的方向不会发生改变。根据这个现象,你猜想________射线是带电的粒子流,你猜想的依据是________.
答案:α、β射线
知识点:核能
解析:
解答:α、β、γ三种射线射入磁场或电场时,α、β射线会发生偏转,说明α、β射线是带电的粒子流,因为磁场对电流有力的作用,所以才会发生偏转。
分析:(1)α射线是氦核,只要用一张纸就能挡住,但吸入体内危害大;
(2)β射线是电子流,照射皮肤后烧伤明显,这两种射线由于穿透力小,影响距离比较近只要辐射源不进入体内,影响不会太大;
(3)γ射线的穿透力很强,是一种波长很短的电磁波,γ辐射和X射线相似,能穿透人体和建筑物,危害距离远,宇宙、自然界能产生放射性的物质不少但危害都不太大,只有核爆炸或核电站事故泄漏的放射性物质才能大范围地对人员造成伤亡。
18.2011年3月11日,日本福岛发生9.0级地震。地震产生人耳听不到的________声波;地震还引发了核电站爆炸,为了降温减压向核反应堆注入海水,这是因为水的________比其它液体大得多;核能是________再生能源。
答案:次 比热容 不可
知识点:燃料的热值
解析:
解答:地震产生的是次声波;为了降温减压向核反应堆注入海水,这是因为水的比热容比其它液体大得多;核能是不可再生能源。
分析:地震产生的是次声波;水的比热容较大,吸收相同的热量,温度变化小.
19. 20世纪40年代,物理学家发明了可以控制核能释放的装置,拉开了以核能为代表的第三次能源革命的序幕.
答案:反应堆
知识点:核能
解析:
解答:三次能源革命的标志分别是钻木取火,蒸汽机的发明和核反应堆的发明.
第三次能源革命的标志是核反应堆的发明,主要能源是核能。
故答案为:反应堆.
分析:三次能源革命的标志分别是钻木取火,蒸汽机的发明和核反应堆的发明.
20.月球土壤含有大量的氦3原子,它可能成为未来的重要原料.则氦3原子核内质子数为
答案:2
知识点:核能
解析:
解答:氦的原子序数时2,根据核内质子数=原子序数可知,则氦3原子的为2.
分析:根据氦的原子序数、核内质子数=原子序数进行解答。
三、解答题
21.核能被认为是一种清洁高效的能源。核能的和平开发和利用对为类经济社会的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而核泄漏事故的发生又会造成一定的灾难。
日本福岛核事故的发生使人谈“核”色变,日本一些国民呼吁禁止利用核能发电,也引发了人类对核能的审视和反思。加强核安全建设刻不容缓。2011年5月30日,德国宣布将于2022年前彻底放弃核能发电。
在当前中国加速经济转型的背景下,煤炭等化石燃料无法解决电力供应紧张和节能减排等压力问题,新能源如风电、太阳能、水电资源等因受各方面条件的制约,难以发挥主要作用。开发利用清洁高效能源的核电,是中国能源发展的一个必然选择。
结合材料,运用矛盾的观点分析说明如何看待合理开发和利用核能。
答案:见解析
知识点:核能
解析:
解答:(1)矛盾具有普遍性、客观性。要承认矛盾、分析矛盾、解决矛盾。既要看到核能的积极作用,又不回避核泄漏带来的危害,同时还要努力防止核泄漏事故的发生
(2)事物的性质主要是由主要矛盾的主要方面决定的。我们要坚持两点论和重点论的统一。既要看到核泄漏造成的危害,更要看到核能的开发和利用对人类经济社会发展做出的巨大贡献。
(3)矛盾具有特殊性,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中国的国情决定不能简单地放弃核能的开发和利用。
(4)总之,矛盾双方既对立又统一,是事物发展的源泉和动力。要用对立统一的观点看待核能,推动人类对核能的安全开发和利用。
分析:矛盾具有普遍性、客观性。要承认矛盾、分析矛盾、解决矛盾。既要看到核能的积极作用,又不回避核泄漏带来的危害,同时还要努力防止核泄漏事故的发生。
22核能具有很大的优越性。它的能量密度非常高,是等量优质煤的250万倍。由于核裂变无需空气,核电站排出的废气也很少,是一种非常清洁的能源。当然,核泄漏事故也是很可怕的。前苏联的切尔诺贝利核电站由于核泄漏导致28人死亡,500万人受到不同程度的核辐射。2011年3月11日,9.0级的强烈地震引发的日本福岛第一核电站发生核物质泄漏,引起国际社会对核能利用的担忧。不过,专家指出,只要我们采取行之有效的措施,是可以做到防患于未然,核能有广阔的发展前景的。
结合材料,运用矛盾的观点,谈谈对核能的认识。
答案:见解析
知识点:核能
解析:
解答:①任何事物都包含着对立统一的两个方面,矛盾的对立统一(或矛盾的普遍性)要求我们坚持全面的观点看问题,防止片面性。核能具有两重性,一方面它能量密度高,是一种非常清洁的能源;另一方面核泄漏所造成的安全性问题又令人担忧。②矛盾的主要方面和次要方面辩证关系原理。事物的性质由矛盾的主要方面所决定,看问题善于把握矛盾的主要方面,分清主支流。核能能量密度高,是一种非常清洁的能源这是矛盾的主要方面,是主流。核泄漏所造成的安全性问题是矛盾的次要方面,是支流。对于矛盾的次要方面我们也不能掉意轻心,我们要采取行之有效的措施,做到防患于未然。权衡利弊,核能的优越性是主要的,核能有广阔的发展前景。
分析:任何事物都包含着对立统一的两个方面,矛盾的对立统一(或矛盾的普遍性)要求我们坚持全面的观点看问题,防止片面性。核能具有两重性,一方面它能量密度高,是一种非常清洁的能源;另一方面核泄漏所造成的安全性问题又令人担忧。②矛盾的主要方面和次要方面辩证关系原理。事物的性质由矛盾的主要方面所决定,看问题善于把握矛盾的主要方面。
23核能作为一种“绿色”能源,为许多国家所接受。但核能的安全问题直接关系到人类的共同利益,引起国际社会的高度关注。我国在核安全法规体系建设上,借鉴国际原子能机构以及核电先进国家的安全标准;在核电技术利用上,注重引进消化吸收基础上的自主创新;在核电发展道路上,从“适度发展”到“积极发展”,再到现在强调“安全第一”。近期,国务院要求切实加强正在运行核设施的安全管理,全面审查在建核电站,暂停审批核电项目。
结合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1)从唯物辩证法角度,分析我国在发展核电事业过程中是怎样坚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
(2)运用《政治生活》知识,说明我国政府加强核安全管理的依据。
答案:见解析
知识点:核能
解析:
解答:(1)①坚持在矛盾普遍性指导下,具体分析矛盾的特殊性。我国借鉴国际原子能机构以及核电先进国家的安全标准,形成了自己的核安全法规体系。
②根据同一事物在不同阶段的不同矛盾决定发展思路。在核电发展道路的不同发展阶段,各有不同的侧重点。
③着重把握解决主要矛盾。当前,国家强调“安全第一”体现了这一点。
④坚持辩证否定观,树立创新意识。我国在核电技术利用上,注重在引进消化吸收基础上进行自主创新。
(2)①我国是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政府坚持为人民服务的宗旨以及对人民负责的工作原则。我国政府加强核安全管理是维护人民利益,对人民负责的体现。
②我国政府具有组织社会主义经济建设和提供社会公共服务的职能。政府有责任保护环境防治污染,安全利用核能,促进经济发展。
③主权国家作为国际社会的最基本成员必须履行国际义务。我国在坚定地维护自身利益的同时,也维护各国人民的共同利益。我国政府加强核安全管理,体现了一个负责任的大国形象。
分析:根据同一事物在不同阶段的不同矛盾决定发展思路。在核电发展道路的不同发展阶段,各有不同的侧重点。着重把握解决主要矛盾。当前,国家强调“安全第一”体现了这一点来进行解答。
24核能的开发和利用给人类带来的好处有目共睹,但是任何一种能量的开发和利用都会对自然环境的平衡有一定程度的破坏,核能也给人类带来了很多急需解决的问题,如:核能利用中的废料的处理、核泄漏的防止等,请同学们就自己的了解,从“优点”和“缺点”两方面谈一谈自己对核能的认识.
答案:核能是一种相对较为清洁的能源,而且用料省、运输方便.但核泄漏造成的核辐射会使周边环境严重污染,因此核能利用与核电安全是人类应同时关注和研究的课题.
知识点:核能
解析:
解答:任何能源的利用都具有两面性,核能也不例外,其优点是非常明显的,清洁、安全、经济等特点都是其他能源与它无法相比的;而其缺点也是存在的,如核辐射污染、核废料污染也都是极为严重的.
故答案为:核能是一种相对较为清洁的能源,而且用料省、运输方便.但核泄漏造成的核辐射会使周边环境严重污染,因此核能利用与核电安全是人类应同时关注和研究的课题.
分析:核能在当代社会中的应用极为广泛,其优点是显而易见的,但其缺点也是致命的,所以对于任何问题我们都应辩证的看,方能得出正确的评价。
25你认为风能、太阳能、核能……以及你想到的可能的能源,哪些有可能成为今后的理想能源?并简要说明理由。
答案:见解析
知识点:核能
解析:
解答:核能有可能成为今后理想能源,因为它符合未来理想能源的条件,它们的优点:清洁、长远成本低、运输花费少。
分析:核能在利用时有危险,所以要求技术含量较高,应该在技术成熟的情况下大力发展,不可盲目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