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18张PPT。《论语》十二章说课稿第一课时一、 教材的地位和作用《〈论语〉十二章》是七年级上册第六单元的课文。它选自于我国儒家经典著作《论语》,是一本记录孔子及其弟子言论的语录体古藉。
第二单元围绕学习生活展开,课文中所选的《〈论语〉十二章》,着重叙述了求知态度、学习方法、修身做人三方面内容。其丰富的语言精华和深刻的思想精髓,对于心理发展正处于萌芽状态的初中生,具有十分重要的教育意义。知晓学生学情 1、从教育心理学的分析看学情:这是学生进入七年级后第二次学习文言文,学生对文言文的理解尚且存在一定难度,而且学习兴趣较低。
2、从学生基础分析:我们农村的学校,生源严重不足,学生基础薄弱,因此在具体教学过程中问题的设置应降低难度。学法和教法1、根据学生学情,我们在预习课上应指导学生要充分借助课文注释和工具书,弄清实词的含义,理解每一章语录的意思。为将来继续学习古文打下坚实基础。
2、分类整理归纳法
这是一种整理性的课堂学习活动,也称作“理读”。而同时这也是一种带有理性色彩的课堂学习活动,它所养成的是一种分类整理的能力及习惯。这种能力及习惯训练得越早,学生对语言材料归类的意识就越强。这也符合语文新课标的要求。
3.诵读法
语文教学要重视积累、感悟、熏陶和培养语感。初中生刚接触文言文不久,通过反复地读、大声地读、气韵畅达地读,读出古味,熟读成诵,培养学生古文的语感。注音朗读的语气、语调和停顿等。
5.采用多媒体,扩大教学容量。
在教学中,采用多媒体来丰富教学手段,扩大了教学容量;这样既吸引学生注意,激发学习热情,又通过直接感知,促进知识的理解和巩固,符合教育学中的自觉性、直观性原则。
四、教学过程展示及设计理念阐述1 导入语 967年(宋太祖乾德五年),赵匡胤君臣几个人谈起年号来,赵匡胤对“乾德”这个年号相当得意,宰相赵普跟着拍马屁,列举了几年来不少好事,然后归功于赵匡胤改的这个年号。但旁边站着翰林学士卢多逊,卢多逊极有学问而且死看不上赵普。他等赵普使劲地拍完皇帝的马屁后,不动声色地说了一句:“可惜,乾德是伪蜀用过的年号。”皇帝大吃一惊,马上命人去查。结果真是前蜀的年号,而且是亡国的年号。这一下赵匡胤的羞惭恼怒,想起赵普这厮身为宰相,却不读书,让自己在天下臣民面前出了这么大的一个洋相,真是可恶万分。皇帝阴沉着脸坐了半天,最后还是压不住心头怒火,便向赵普招手叫道:“赵普过来。拿起御笔,蘸饱了黑墨,在赵普脸上就是一阵狂写乱画,弄得他浑身上下翰墨淋漓。赵匡胤一边涂还一边骂:“你不学无术,怎么比得上卢多逊?”
宰相赵普受此奇耻大辱,从此开始发愤读书。他有一个大书匣,不许别人动。人们只是看到他每天从里面拿出一本书来读,但是谁也不知道是什么书。赵匡胤和他子孙那个时代是中国经济、文化达到巅峰的时代,是中国在全世界最文明、最发达的时代。这位大宋朝宰相死后,人们打开书匣发现里面只有《论语》的前半部分。从此以后,赵普以“半部《论语》治天下”的故事就传遍天下了。
设计理念阐述:在平时的语文教学中看到中学生不喜欢学习文言文,理由无非是时代久远、学了没用、枯燥乏味之类。这样的导语无非是吸引学生的好奇心增强他们学习古文的兴趣。2 预习检测A、说《论语》(介绍《论语》这部书)。
B、知孔子(介绍孔子生平,及其所著典籍)
C、清字词(扫除课文中的生字词障碍)
D、译课文
本环节设计目的:了解《论语》及孔子,理解前三章。可以以学生为主,教师只稍加点拨即可。《论语》《论语》是儒家的经典著作之一,由孔子的弟子及再传弟子编撰而成。它以语录体为主,记录了孔子及其弟子言行。
《论语》与《大学》《中庸》《孟子》并称“四书”。共二十篇。德配天地,道冠古今
删述六经,垂宪万世 孔子孔子孔子(公元前551-公元前479),名丘,字仲尼,春秋时期鲁国人,春秋末期的思想家、教育家、政治家,儒家思想的创始人。相传他有弟子三千,贤者七十二人。
孔子被后世统治者尊为“圣人”,战国时期儒家代表人物孟子与孔子并称“孔孟”。3 教学目标确定 教学目标的确定可有学生在预习的基础上讨论确定,也可有师生共同确定。但无论是那种确定方法都在强调学生的参与。我采用的是:师生共同确定。学生在预习的基础上,依据单元提示,结合本课具体内容及课后练习,师生共同确定本课的教学目的:
A、了解《论语》的有关知识,明确其在历史上的价值
B、理解、掌握重点词语的读音、解释,翻译、并背诵课文;
C、掌握整理归纳的学习方法;理解课文中所蕴含的深刻哲理,并懂得联系实际、指导自己的言行。
新课程理念下的教学目标为“知识与能力、方法与过程、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这种三维目标有利于教师操作。4 初读《论语》前三章 (1).扫除语言障碍
人不知而不愠( )三省( )吾身 传( )不习乎 不亦乐( )乎
(2 )教师示范朗读,学生体会语气、语调、停顿等。
(3) 学生自由朗读,齐读。5 探究学习、并背诵前三则这一环节主要采用小组合作学习,引发小组成员的阅读和探究兴趣,这一部分大概用20分钟左右,熟读成诵是关键。6、梳理课文思想内容在上节课充分预习的基础上让学生小组合作从“求知识态度、学习方法、修身做人三个方面梳理课文内容,从而感受其丰富的语言精华和深刻的思想精髓 7.学《论语》悟人生 联系学生学习和生活的实际情况,使学生更深刻地理解《论语》所蕴含的人生道理)
此环节是本课的另一个教学重点,针对我班学生2个月时间所出现的学习及人际交往等方面所遇到的问题,有意识地通过本节课所蕴含的道理,旁敲侧击的对同学进行指导教育,通过他们自己的思考讨论,理解、认识到自己的不足,同时更为深刻地理解课文含义,加深记忆,并能学以致用。
教学方法:老师举例,设置情景,请同学们讨论,面对这种情况,应该用我们所学的课文中的哪一则来教育他们。
例:有位同学每天回家都急着把作业写完,但老师发现他的作业质量不高,好像都没有经过思考,不会的就空着交上来;还有一位,觉得自己都会了,可以自己思考问题了,上课都不注意听,你们觉得这样做对不对?我们该怎么教育他们呢?为什么?
讨论之后,回答“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并解释意思 8.学《论语》写心得我们学习完这篇课文的前三章,接触到了中华民族的优秀的文化传统,对课文中的语言精华和思想精髓有了初步的理解与掌握,大家把自己学习《论语》的心得体会写下来。也希望同学们把今天学到的东西运用到实践当中去,做到学以致用。9、板书设计 学《论语》 知《论语》
说 孔 子 理 知 识
悟 人 生 写 心 得
板书设计本节课教学程序的体现,也是预习课上师生共同确定的展示环节,同时也是课文的提纲。10、作业布置 复习背诵前三章,并做到能默写前三章11、结语圣人思想传千古,《论语》精神育后人。让我们品味经典,感悟古文化魅力,让经典陪伴我们,享受幸福人生。
以上是《论语》十二章说课稿,敬请各位老师指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