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设计
课题 桥
1.教学设计说明(依据课程标准的要求,简述本单元学习对学生核心素养发展的价值,简要说明教学设计与实践的理论基础) 本单元教学内容有3篇课文《桥》、《穷人》、《金色的鱼钩》、“口语交际”、“习作”、“语文园地”组成。这三篇课文体裁属于小说,虽然小说是虚构的,但却有生活的影子。在教学中我紧紧抓住小说的三要素,人物、故事情节、环境,让学生独立先学,圈点勾画出人物、环境等重点词句,去品析,并在文中做批注,再进行小组、合作、探究式学习,去把握故事情节,感受人物形象,进一步提高学生学习语文能力。在读通、读懂课文的基础上,抓住小说里的人物语言、动作、心理、神态细节描写及环境的烘托,引导学生关注人物,读出自己的感受,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感悟能力,品析语言的表达能力。本单元让学生去学习老支书的忠于职守,无私无畏的品质,渔夫桑娜宁可自己吃苦也要帮助他人的助人为乐精神,老班长的舍己为人的高尚情操,从而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为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和塑造人格魅力奠定基础。
2.教学目标与重难点(依据课程标准和学生实际,指向学科核心内容、学科思想方法、核心素养的落实、设计学习目标,明确重点和难点) 《桥》 学习目标: 1.学会本课8个生字,会读写11个词语。(知识与能力) 2.有感情的地朗读课文,注意读好短句,积累文中刻画人物描写、环境描写的语言(过程与方法) 3.感悟老支书在危难面前所表现出来的无私无畏、忠于职守、舍己为人的高尚品质和人格魅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教学重点: 抓住重点词句,品读描写雨、洪水和桥的句子感受洪水的肆无忌惮和人们的惊慌失措。学习老支书忠于职守,不徇私情,舍己为人的崇高品质。 教学难点: 引导学生理解“桥”的含义。
3.思政目标: 1.学会正确、规范、使用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来表达思想。 2.善于与人合作努力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 3.感受老支书在危难面前的无私无畏、舍己为人、英勇献身的崇高精神。 4.培养学生担当大任能力,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
4.学情分析(分析学生与本课时学习相关的学习经验、知识储备、学科能力水平、学习兴趣与发展需求、学生发展需求、发展路径等) 六年级(4)班现有学生46人,维吾尔族学生占98%,大部分学生语文基础较弱,学生的听、说、读、写、记的能力远远不够。可喜的是,在把握课文内容体会情感方面有初步的技巧,在读课文的基础上,去抓住重点词句品析语言上,稍稍有点能力。再加上小学生都比较喜欢故事情节、人物形象。为了能够完成本课教学任务,达到预设的育人目的,事先安排,让学生去阅读新时代楷模故事,从真实的故事中去感受鲜活的中国共产党员人物形象。从这些人物形象中汲取正能量。今年又是中国共产党诞辰100周年,百年的奋斗历程中,有多少仁人志士抛头颅,洒热血,才换来咱们今天幸福生活和强大的中国!他们舍小家,顾大家的可歌可泣故事让我们世代传颂。如今我们生活在和平幸福的年代,学生在家有父母,爷爷奶奶的宠爱,久而久之,利己主义思想都比较严重,为了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去引导学生去找找身边的那些楷模,发挥楷模的榜样力量!
5.整体教学思路(介绍整体教学实施的思路,包括课时安排、教与学活动规划,以结构图等形式整体呈现单元内的课时安排与课时之间的关联。) 本单元所选的课文,内容震撼人心,人物形象鲜明,情节丰富。《桥》是一篇情节跌宕起伏、语言特点十分突出的小说,是本单元一篇精读课文,按2课时完成教学任务。第一课时读通课文,把握课文的内容,理清文章层次。第二课时教学设计:一是引导学生在感人的故事中收到情感熏陶。二是,帮助学生在读中领悟文章的表达方法。引导学生通过多种形式朗读,感知课文中环境描写与人物描写的特点,带领学生逐步掌握了人物形象。并通过“聚焦矛盾冲突——做出选择——体现价值”的阅读路径,引导学生掌握了文章主旨。
教学过程
一.课前三分钟学生展示: 学生声情并茂诵读《雷锋叔叔,你在哪里》 二.激情导入(1分钟) 多媒体展示:钟南山 袁隆平 穿着隔离服忙碌的医护人员图片 教师配乐激情诵读: 在新时期的征途上,有这样一些人,他们在面临死亡与危险时,本能反应不是躲避,而是逆行而上; 有这样一些人,他们屡遭失败与挫折时,绝不轻言放弃,而是勇往直前; 有这样一些人,他们默默坚守岗位,即使不知道他们的名字,他们也甘愿奉献。 今天咱们通过《桥》来认识一位这样的老支书。 三.出示学习目标(30秒) 1.学会读写本课生字新词。(知识与能力) 2.有感情地朗读读课文,注意读好短句,积累语言。(过程与方法) 3.感悟老支书在危难面前所表现出来的无私无畏、舍己救人的高尚品质和人格魅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四.学法指导(30秒) 温馨提示:读课文—做批注—善合作—谈收获 五.独立先学 自学检测(9分钟) 1.自由朗读课文,读准生字新词,带有拼音的生字和词语多读几遍,读通全文。 2.用简单的一句话概括: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情? 字词检测: 咆哮 惊慌 嗓子 猛然 放肆 呻吟 拥戴 沙哑 吞没 狞笑 势不可当 跌跌撞撞 祭奠 揪 课文主要内容检测: 课文主要讲山洪来临时,人们惊慌失措地______________;老支书为了让村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过渡:本篇课文体裁属于微型小说,小说有三要素:人物,故事情节,环境。人物是小说的核心,情节是小说的骨架,环境描写为突出人物奠定基础。接下来我们小组合作学习,完成任务。 六.小组合作汇报 教师点拨(22分钟) 1.读课文,找出描写环境(大雨 洪水 木桥)的句子,用“____”画下来。读一读,你从中感受到了什么? 2.用“~~”在文中画出来,说说村民是如何逃生的? 3.用“【】”找出描写老支书语言、神态、动作的句子。 4.说说老汉是怎样一个人? 小组汇报:(课件出示) *黎明的时候,雨突然大了。像泼。像倒。 *山洪咆哮着像一群受惊的野马,从山谷里狂奔而来,势不可当。 *近一米高的洪水已经在路面上跳舞了。 *死亡在洪水的狞笑声中逼近。 *水渐渐蹿上来,放肆地舔着人们的腰。 *木桥开始发抖,开始痛苦地呻吟。 *水,爬上了老汉的胸膛。 *一片白茫茫的世界。 指导学生有以不同形式有感情地朗读这些句子,作者运用形象的比喻、拟人,让我们感受到洪水如魔鬼般的可怕。 教师:面对如此凶猛的洪水,村民是如何逃生?(学生汇报) 学生:东面西面没有路,只有北面有座窄窄的木桥,100多号村民又疯了似的折回来,拥向那座木桥。(惊慌失措) 教师:试想一下,此时,100多号村民你拥我挤地拥上木桥,结果会怎样?(桥塌人亡,谁也别想躲过这场洪灾) 教师:在这生死攸关之际,谁出现了? 学生:老汉 教师:这是一位怎样的老汉?(抓住老汉的语言、动作、神态) 学生:临危不惧 坚定果断 无私无畏 忠于职守 舍己为人 不徇私情) 指导学生朗读文中描写老汉的相关片段。 *他不说话,盯着乱哄哄的人们。他像一座山。(临危不惧) *老汉沙哑的喊话:“桥窄!排成一队不要挤!党员排在后边!”(坚定果断) *水渐渐蹿上来,放肆地舔着人们的腰。 *老汉突然冲上前,从队伍里揪出一个小伙子,吼道:“你还算是个党员吗?排到后面去!”老汉凶得像只豹子。(大公无私) *小伙子瞪了老汉一眼,站到了后面。(不徇私情) *木桥开始发抖,开始痛苦的呻吟。(木桥即将断裂) *水,爬上了老汉的胸膛。(忠于职守) *小伙子推了老汉一把,说:“你先走。” *老汉吼道:“少废话,快走。”他用力把小伙子推上木桥。(父爱如山) *突然,那木桥轰地一声塌了。小伙子被洪水吞没了。 *一片白茫茫的世界。 教师:反复咏叹 品析语言 感受亲情 探究“桥”的含义 学生:这是老汉用自己的生命架起的一座桥——生命桥 教师:我们可以用两句话来赞美这位老支书! 课件出示:他像一座山,一座屹立不倒的山! 他更像一座桥,一座联结生命的桥! 七.畅谈收获(4分钟) 联系生活实际,谈一谈我们身边像老支书这样的人。 1.2020年武汉疫情爆发时,钟南山院士,医护人员舍小家,顾大家,逆行而上,坚守岗位抗击新冠病毒,守护人民的生命安全。 2.今年郑州特大暴雨洪灾,雨水灌进地铁5号线,众多旅客被困在列车上无法逃生,死亡一步步逼近,在他们绝望之时,我们的官兵战士挺身而出,解救出所有被困的乘客。 3.交通警察叔叔总是站在车辆穿梭的十字路口,他们在守护着城市的交通安全,把危险留给了自己。 4.2008年5月12日,我们永远忘不了四川汶川的大地震 中的谭千秋老师,她用自己的生命挽救了四个孩子,她用实际行动诠释了师魂。 5.全国最美乡村教师张桂梅,用“蜡炬成灰泪始干”的执念,把自己的全部身心献给了党,献给了教育事业。是她让山村女孩实现了大学梦! …… 八.好书推荐 《感动共和国的小英雄》 《最感人的故事》 九、作业超市 通过学习,《桥》一课,引发了我们的许多思考 (选一项)说一说,写一写,画一画。 你知道中国有哪些著名的桥 你喜欢什么样的桥 你想象中的桥是什么样的 你觉得人类更需要什么样的桥
板书设计
桥 靠山 生命桥 老支书 村民 如山
教学反思
《桥》成功塑造了一位老共产党员无私无畏、舍己救人的光辉形象,面对狂奔而来的洪水,他以自己的威信和沉稳、果决的指挥,为村民们送上跨越死亡的生命桥。这是一篇小小说,文中环境描写、情节构思等,是为了表现关键人物——老汉。教学中,我抓住环境描写来烘托老汉这一人物形象。面对山洪爆发的灾难,村民们惊慌失措,生死攸关之际更能突显出人们拥戴的那位老汉沉着与果敢。接着再引导学生读课文,感悟老汉无私无畏的高大形象,从而一步步引出课题“桥”的含义! 在畅谈收获的环节上,学生结合已读过的英雄故事,情感很容易得到升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