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好新教材培养学生物理学科核心素养(共107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用好新教材培养学生物理学科核心素养(共107张PPT)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51.8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2019)
科目 物理
更新时间 2024-03-14 08:21:44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107张PPT)
用好新教材培养学生物理学科核心素养
用好新教材培养学生物理学科核心素养
1.关于高中物理学科核心素养
2.如何用好新教材落实课程目标
话题:
关于高中物理学科核心素养
关于高中物理学科核心素养
《普通高中物理课程标准(2017年版)》依据《普通高中课程方案(2017年版)》制定,是指导普通高中物理教学的纲领性文件。它规定了高中物理学科课程的课程性质、任务、基本理念、课程目标,以及课程的结构、内容、质量要求等,是教材编写、教学实施、考试评价的依据。
一、课程标准
二、课程性质
《普通高中物理课程标准(2017年版)》依据《普通高中课程方案(2017年版)》制定,是指导普通高中物理教学的纲领性文件。它规定了高中物理学科课程的课程性质、任务、基本理念、课程目标,以及课程的结构、内容、质量要求等,是教材编写、教学实施、考试评价的依据。
一、课程标准
关于高中物理学科核心素养
  物理学是自然科学领域的一门基础学科,研究自然界物质的基本结构、相互作用和运动规律。物理学基于观察与实验,建构物理模型,应用数学等工具,通过科学推理和论证,形成系统的研究方法和理论体系。物理学从古至今始终引领着人类对自然奥秘的探索,深化着人类对自然界的认识;对其它自然科学产生了重要影响,推动了材料、能源、环境、 信息等科学技术的进步,促进了人类生产生活方式的变革,对人类的思维方式、价值观念等都产生了深远影响,对人类文明和社会进步作出了巨大贡献。
  高中物理课程是普通高中自然科学领域的一门基础课程,旨在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进一步提升学生的物理学科核心素养,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定基础,促进人类科学事业的传承与社会的发展。
二、课程性质
《普通高中物理课程标准(2017年版)》依据《普通高中课程方案(2017年版)》制定,是指导普通高中物理教学的纲领性文件。它规定了高中物理学科课程的课程性质、任务、基本理念、课程目标,以及课程的结构、内容、质量要求等,是教材编写、教学实施、考试评价的依据。
一、课程标准
关于高中物理学科核心素养
二、课程性质
基础课程 立德树人 发展物理学科核心素养
《普通高中物理课程标准(2017年版)》依据《普通高中课程方案(2017年版)》制定,是指导普通高中物理教学的纲领性文件。它规定了高中物理学科课程的课程性质、任务、基本理念、课程目标,以及课程的结构、内容、质量要求等,是教材编写、教学实施、考试评价的依据。
一、课程标准
关于高中物理学科核心素养
《普通高中物理课程标准(2017年版)》依据《普通高中课程方案(2017年版)》制定,是指导普通高中物理教学的纲领性文件。它规定了高中物理学科课程的课程性质、任务、基本理念、课程目标,以及课程的结构、内容、质量要求等,是教材编写、教学实施、考试评价的依据。
一、课程标准
关于高中物理学科核心素养
二、课程性质
基础课程 立德树人 发展物理学科核心素养
三、物理学科核心素养与课程目标
《普通高中物理课程标准(2017年版)》依据《普通高中课程方案(2017年版)》制定,是指导普通高中物理教学的纲领性文件。它规定了高中物理学科课程的课程性质、任务、基本理念、课程目标,以及课程的结构、内容、质量要求等,是教材编写、教学实施、考试评价的依据。
一、课程标准
关于高中物理学科核心素养
二、课程性质
基础课程 立德树人 发展物理学科核心素养
三、物理学科核心素养与课程目标
 学科核心素养是学科育人价值的集中体现,是学生通过学科学习而逐步形成的正确价值观、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物理学科核心素养主要包括“物理观念”“科学思维”“科学探究”“科学态度与责任” 四个方面。
(一)物理学科核心素养?
《普通高中物理课程标准(2017年版)》依据《普通高中课程方案(2017年版)》制定,是指导普通高中物理教学的纲领性文件。它规定了高中物理学科课程的课程性质、任务、基本理念、课程目标,以及课程的结构、内容、质量要求等,是教材编写、教学实施、考试评价的依据。
一、课程标准
关于高中物理学科核心素养
二、课程性质
基础课程 立德树人 发展物理学科核心素养
三、物理学科核心素养与课程目标
 正确价值观、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
(一)物理学科核心素养?
《普通高中物理课程标准(2017年版)》依据《普通高中课程方案(2017年版)》制定,是指导普通高中物理教学的纲领性文件。它规定了高中物理学科课程的课程性质、任务、基本理念、课程目标,以及课程的结构、内容、质量要求等,是教材编写、教学实施、考试评价的依据。
一、课程标准
关于高中物理学科核心素养
二、课程性质
基础课程 立德树人 发展物理学科核心素养
三、物理学科核心素养与课程目标
 正确价值观、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
(一)物理学科核心素养?
(二)高中物理课程目标?
 在义务教育的基础上,进一步促进学生物理学科核心素养的养成和发展。
《普通高中物理课程标准(2017年版)》依据《普通高中课程方案(2017年版)》制定,是指导普通高中物理教学的纲领性文件。它规定了高中物理学科课程的课程性质、任务、基本理念、课程目标,以及课程的结构、内容、质量要求等,是教材编写、教学实施、考试评价的依据。
一、课程标准
关于高中物理学科核心素养
二、课程性质
基础课程 立德树人 发展物理学科核心素养
三、物理学科核心素养与课程目标
 正确价值观、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
(一)物理学科核心素养?
(二)高中物理课程目标?
着力物理学科核心素养的养成和发展。
(三)如何在教学中落实课程目标?
(三)如何在教学中落实课程目标?
(三)如何在教学中落实课程目标?
1.用先进的教育理念指导教学
(三)如何在教学中落实课程目标?
1.用先进的教育理念指导教学
  课程基本理念:
(1)注重体现物理学科本质,培养学生物理学科核心素养
(2)注重课程的基础性和选择性,满足学生终身发展的需求
(3)注重课程的时代性,关注科技进步和社会发展需求
(4)引导学生自主学习,提倡教学方式多样化
(5)注重过程评价,促进学生核心素养的发展
(三)如何在教学中落实课程目标?
1.用先进的教育理念指导教学
  课程基本理念:
(1)注重体现物理学科本质,培养学生物理学科核心素养
(2)注重课程的基础性和选择性,满足学生终身发展的需求
(3)注重课程的时代性,关注科技进步和社会发展需求
(4)引导学生自主学习,提倡教学方式多样化
(5)注重过程评价,促进学生核心素养的发展
  情境创设注重联系实际,反映时代性,着力发展学科核心素养。
 例如陕西的张婷老师关于共点概念的教学设计,选取中国天眼为素材,聚焦天眼馈源舱,引导学生认识其所受钢索拉力特点并形成共点力的概念,即关注了知识的形成,又浸入了爱国情怀和价值观导向。
  在探究多个共点力的平衡条件时,教材基于前一节力的合成思想方法,由二力平衡条件 F合=0 ,运用力的合成法则和等效思想,通过逻辑推理得出多个共点力平衡条件也是 F合=0 。一些老师进行教学时,又增加了实验验证环节,在发展科学思维的同时,强化了“逻辑 F合=0 推理+实验”的科学研究方法教育。
例1 第十五届青教大赛“共点力的平衡”
(三)如何在教学中落实课程目标?
1.用先的教育理念指导教学
  课程基本理念:
(1)注重体现物理学科本质,培养学生物理学科核心素养
(2)注重课程的基础性和选择性,满足学生终身发展的需求
(3)注重课程的时代性,关注科技进步和社会发展需求
(4)引导学生自主学习,提倡教学方式多样化
(5)注重过程评价,促进学生核心素养的发展
  情境创设注重联系实际,反映时代性,着力发展学科核心素养。
例1 第十五届青教大赛“共点力的平衡”
例2 人教版必修第十一章《电路及其应用》第4节 串联电路和并联电路
“电压表和电流表的电路结构”,作为串并联电路规律的应用,一位老师当堂让学生按要求做电表的改装,并用其进行改装后的测量,学生兴致很高。改装后的电表准确吗?老师提示,改装后的电表需要先检验后方可使用。这种引导就是一种科学态度和责任的体现,也是理性思维和科学方法的教育。
(三)如何在教学中落实课程目标?
1.用先的教育理念指导教学
  课程基本理念:
(1)注重体现物理学科本质,培养学生物理学科核心素养
(2)注重课程的基础性和选择性,满足学生终身发展的需求
(3)注重课程的时代性,关注科技进步和社会发展需求
(4)引导学生自主学习,提倡教学方式多样化
(5)注重过程评价,促进学生核心素养的发展
  情境创设注重联系实际,反映时代性,着力发展学科核心素养。
例1 第十五届青教大赛“共点力的平衡”
  科学态度与责任引导教育,润物细无声!
例2 人教版必修第十一章《电路及其应用》第4节 串联电路和并联电路
“电压表和电流表的电路结构”,作为串并联电路规律的应用,一位老师当堂让学生按要求做了电表的改装,并用其进行测量。在测量前,老师提出改装后的表需要先检验是否准确后方可使用。这种引导就是一种科学态度和责任的体现,也是理性思维和科学方法的教育。
(三)如何在教学中落实课程目标?
1.用先的教育理念指导教学
  课程基本理念:
(1)注重体现物理学科本质,培养学生物理学科核心素养
(2)注重课程的基础性和选择性,满足学生终身发展的需求
(3)注重课程的时代性,关注科技进步和社会发展需求
(4)引导学生自主学习,提倡教学方式多样化
(5)注重过程评价,促进学生核心素养的发展
  情境创设注重联系实际,反映时代性,着力发展学科核心素养。
例1 第十五届青教大赛“共点力的平衡”
 科学态度与责任引导教育,润物细无声!
例2 人教版必修第十一章《电路及其应用》第4节 串联电路和并联电路
教学现象 
(三)如何在教学中落实课程目标?
1.用先的教育理念指导教学
2.要重视实验教学
 新课标将(12+9)个学生必做实验作为独立的课程内容列出,体现了物理实验的重要性,突显了物理实验在发展学生学科核心素养方面的重大作用。
  课程基本理念:
(1)注重体现物理学科本质,培养学生物理学科核心素养
(2)注重课程的基础性和选择性,满足学生终身发展的需求
(3)注重课程的时代性,关注科技进步和社会发展需求
(4)引导学生自主学习,提倡教学方式多样化
(5)注重过程评价,促进学生核心素养的发展
 
(三)如何在教学中落实课程目标?
1.用先的教育理念指导教学
2.重视实验教学
 新课标将(12+9)个学生必做实验作为独立的课程内容列出,体现了物理实验的重要性,突显了物理实验在发展学生学科核心素养方面的重大作用。
  课程基本理念:
(1)注重体现物理学科本质,培养学生物理学科核心素养
(2)注重课程的基础性和选择性,满足学生终身发展的需求
(3)注重课程的时代性,关注科技进步和社会发展需求
(4)引导学生自主学习,提倡教学方式多样化
(5)注重过程评价,促进学生核心素养的发展
(三)如何在教学中落实课程目标?
1.用先的教育理念指导教学
2.重视实验教学
  课程基本理念:
(1)注重体现物理学科本质,培养学生物理学科核心素养
(2)注重课程的基础性和选择性,满足学生终身发展的需求
(3)注重课程的时代性,关注科技进步和社会发展需求
(4)引导学生自主学习,提倡教学方式多样化
(5)注重过程评价,促进学生核心素养的发展
  实验是物理学的基础,做实验获得的体验、收获的思想方法、习得的智慧,是纸上谈兵无法企及的!
 新课标将(12+9)个学生必做实验作为独立的课程内容列出,体现了物理实验的重要性,突显了物理实验在发展学生学科核心素养方面的重大作用。
(三)如何在教学中落实课程目标?
1.用先的教育理念指导教学
2.重视实验教学
 (12+9)个学生必做实验作为独立的课程内容
3.用好新课标配套教材
 新教材依据新的课程标准编写,全面反映了课程改革的变化要求,是最好的教学资源,是落实课程目标最重要的抓手。
  课程基本理念:
(1)注重体现物理学科本质,培养学生物理学科核心素养
(2)注重课程的基础性和选择性,满足学生终身发展的需求
(3)注重课程的时代性,关注科技进步和社会发展需求
(4)引导学生自主学习,提倡教学方式多样化
(5)注重过程评价,促进学生核心素养的发展
关于高中物理学科核心素养(小结)
  
  三、物理学科核心素养与课程目标
普通高中自然科学领域的一门基础课程,旨在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进一步提升学生的物理学科核心素养,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定基础,促进人类科学事业的传承与社会的发展。
《普通高中物理课程标准(2017年版)》是指导普通高中物理教学的纲领性文件。
一、课程标准
正确价值观、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
(二)高中物理课程目标?
(一)物理学科核心素养?
进一步促进学生物理学科核心素养的养成和发展。
(三)如何在教学中落实课程目标?
二、课程性质
1. 用先的教育理念指导教学
2. 重视实验教学
3. 用好新课标配套教材
如何用好新教材落实课程目标
一、了解新教材的特点
二、用大概念(或主题)统领单元教学
三、树立正确的教材观,创造性地使用教材
四、教材很重要,是考试命题的重要参考
用好新教材 培养核心素养
一、了解新教材特点
用好新教材 培养核心素养
一、了解新教材特点
(一)教学内容有选择性,满足教学差异化需求
用好新教材 培养核心素养
一、了解新教材特点
(一)教学内容有选择性,满足教学差异化需求
  教材的呈现内容分为基本教学内容和选学内容,如“拓展学习”“STSE”“科学漫步”属于选学栏目,意在拓展学生视野,满足教学差异化需求。章末“复习与提高”练习也分A、B组,题目难 度和功能指向也不同。
用好新教材 培养核心素养
一、了解新教材特点
(一)教学内容有选择性,满足教学差异化需求
(二)教材注重情境创设,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和提出问题的能力
用好新教材 培养核心素养
一、了解新教材特点
(一)教学内容有选择性,满足教学差异化需求
例:每节都设置“问题”栏目引入新课。
(二)教材注重情境创设,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和提出问题的能力
用好新教材 培养核心素养
一、了解新教材特点
(一)教学内容有选择性,满足教学差异化需求
例:每节都设置“问题”栏目引入新课。
(二)教材注重情境创设,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和提出问题的能力
用好新教材 培养核心素养
一、了解新教材特点
(一)教学内容有选择性,满足教学差异化需求
例:每节都设置“问题”栏目引入新课。
(二)教材注重情境创设,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和提出问题的能力
用好新教材 培养核心素养
一、了解新教材特点
(一)教学内容有选择性,满足教学差异化需求
例:每节都设置“问题”栏目引入新课。
(二)教材注重情境创设,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和提出问题的能力
用好新教材 培养核心素养
一、了解新教材特点
(一)教学内容有选择性,满足教学差异化需求
例:每节都设置“问题”栏目引入新课。
(二)教材注重情境创设,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和提出问题的能力
课标,教学实施建议中强调四点:
(1)基于物理学科核心素养确定教学的目标和内容;
(2)在教学设计和教学实施过程中重视情境的创设。
物理概念的建立、规律的探究都需要创设情境,
应用物理知识解决问题应结合具体的实际情境。
(3)重视科学探究能力的培养和信息技术的应用。
(4)通过问题解决促进物理学科核心素养的达成。
用好新教材 培养核心素养
一、了解新教材特点
(一)教学内容有选择性,满足教学差异化需求
例:每节都设置“问题”栏目引入新课。
(二)教材注重情境创设,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和提出问题的能力
课标,教学实施建议中强调四点:
(1)基于物理学科核心素养确定教学的目标和内容;
(2)在教学设计和教学实施过程中重视情境的创设。
物理概念的建立、规律的探究都需要创设情境,
应用物理知识解决问题应结合具体的实际情境。
(3)重视科学探究能力的培养和信息技术的应用。
(4)通过问题解决促进物理学科核心素养的达成。
(1)拉近物理学与学生的距离,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物理与生活生产和科学实验密切关联,通过创设典型事例情境,让其体味物理学习的意义和有价值。从心理学的角度来看,激发学生学习动机,发挥思维中的非认识因素的影响力。
(2)培养能力。引导学生从情境中提问科学问题,培养问题意识;在探究中形成对本质规律的认识;在解决问题中提高认识形成能力。
用好新教材 培养核心素养
一、了解新教材特点
(一)教学内容有选择性,满足教学差异化需求
例:每节都设置“问题”栏目引入新课。
(二)新教材注重情境创设,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和提出问题的能力
(三)新教材注重概念和规律的形成过程,让学生知其所以然
用好新教材 培养核心素养
一、了解新教材特点
(一)教学内容有选择性,满足教学差异化需求
例:每节都设置“问题”栏目引入新课。
(二)新教材注重情境创设,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和提出问题的能力
(三)新教材注重概念和规律的形成过程,让学生知其所以然
例:以简谐运动概念的形成为例
用好新教材 培养核心素养
教材结构
第二章机械振动
1.简谐运动
2.简谐运动的描述
3.简谐运动的回复力和能量
4.单摆
5.实验:用单摆测量重力加速度
6.受迫振动 共振
课标要求
1.2 机械振动与机械波
1.2.1通过实验,认识简谐运动的特征。能用公式和图像描述简谐运动。
1.2.2通过实验,研究单摆的周期与摆长的定量关系。知道单摆周期与摆长、重力加速度的关系。会用单摆测量重力加速度的大小。
1.2.3通过实验,认识受迫振动的特点。了解产生共振的条件及其应用。
案例1:关于简谐运动概念的形成
(1)观察实验,提出问题:弹簧振子的运动有什么规律?
(2)实验探究
实验测量:通过频闪照片获取数据。
数据处理:做x-t图像,通过获得的弹簧振子的x-t图像可以看出,小球的运动似乎可以用正弦函数表示。是不是这样呢?
进一步论证,两种办法:一是测量振幅和周期,写出对应的正弦函数表达式,进行数据验证;二是利用计算机,作出图像,用正弦函数图像拟合比对。
(3)结论:弹簧振子的x-t关系是正弦函数关系。如果物体的位移与时间的关系遵从正弦函数规律,这样的运动是一种简谐运动。
案例1:简谐运动概念的形成
由运动现象入手研究运动规律,根据运动规律来定义简谐运动:
用好新教材 培养核心素养
一、了解新教材特点
(一)教学内容有选择性,满足教学差异化需求
例:每节都设置“问题”栏目引入新课。
(二)新教材注重情境创设,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和提出问题的能力
(三)新教材注重概念和规律的形成过程,让学生知其所以然
例:以简谐运动概念的形成为例
(四)新教材注重实践体验和科学实验,学生必做实验呈现新样态。
用好新教材 培养核心素养
一、了解新教材特点
(一)教学内容有选择性,满足教学差异化需求
例:每节都设置“问题”栏目引入新课。
(二)新教材注重情境创设,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和提出问题的能力
(三)新教材注重概念和规律的形成过程,让学生知其所以然
例:以简谐运动概念的形成为例
(四)新教材注重实践体验和科学实验,学生必做实验呈现新样态。
1.编写思想变化,重视引导学生设计实验
例:实验 验证动量守恒定律
用好新教材 培养核心素养
 实验呈现新样态:教材实验从动量守恒的适用条件入手,引导学生开展实验设计。内容呈现出有三个栏目,两个参考案例。
案例2:实验 验证动量守恒定律
(选择性必修第一册 第一章第4节)
用好新教材 培养核心素养
新教材放弃以往学生实验编写的精细方案(实验目的、器材、原理、步骤,数据分析、实验结论等),而是粗线条地给出“实验思路”“物理量的测量”“数据分析”,引导学生自己设计实验方案、规划实验步骤,避免让学生按照现成的既定步骤进行虚假“探究”,给学生思维预留出更大空间,促进学生核心素养的形成发展。
课标在实施建议中强调
“在高中物理课程中,应注重科学探究、尤其应注重物理实验,这在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和科学态度等方面具有重要地位。”
“应通过实验提高学生制订计划的能力。……”
“要避免让学生按教师或教材的既定步骤进行虚假“探究”,不应只把注意力集中在与探究假设相符的物理事实上,还需要观察和收集那些与预期结果相矛盾的信息。……”
用好新教材 培养核心素养
一、了解新教材特点
(一)教学内容有选择性,满足教学差异化需求
例:每节都设置“问题”栏目引入新课。
(二)新教材注重情境创设,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和提出问题的能力
(三)新教材注重概念和规律的形成过程,让学生知其所以然
例:以简谐运动概念的形成为例
(四)新教材注重实践体验和科学实验,学生必做实验呈现新样态。
1.编写思想变化,重视引导学生设计实验
例:实验 验证动量守恒定律
怎么设计实验?
用好新教材 培养核心素养
一、了解新教材特点
(一)教学内容有选择性,满足教学差异化需求
例:每节都设置“问题”栏目引入新课。
(二)新教材注重情境创设,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和提出问题的能力
(三)新教材注重概念和规律的形成过程,让学生知其所以然
例:以简谐运动概念的形成为例
(四)新教材注重实践体验和科学实验,学生必做实验呈现新样态。
1.编写思想变化,重视引导学生设计实验
例:实验 验证动量守恒定律
2.不同的实验呈现形式不同
 有的实验作为一节独立内容呈现,有的则不独立呈现,而是作为一节的部分内容嵌入其中。存在课时少、教学内容多等编排因素。还可能有一些现实的考虑,譬如一些小型实验,安全、不太复杂、精确度对场地要求不高,可随堂结合相关教学来完成。
用好新教材 培养核心素养
一、了解新教材特点
(一)教学内容有选择性,满足教学差异化需求
例:每节都设置“问题”栏目引入新课。
(二)新教材注重情境创设,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和提出问题的能力
(三)新教材注重概念和规律的形成过程,让学生知其所以然
例:以简谐运动概念的形成为例
(四)新教材注重实践体验和科学实验,学生必做实验呈现新样态。
1.编写思想变化,重视引导学生设计实验
2.不同的实验呈现形式不同
用好新教材 培养核心素养
一、了解新教材特点
二、
 事例: ……
山东2023 答案D
此题考查什么知识 ?
例1:
用大概念统领单元教学
表一:山东高考物理试卷考点统计
例2:山东省高考物理卷考点、分值分布统计表
模 块 运动学 静力学 牛顿定律 抛体运动 圆周运动 天体运动 功 能 动 量 静电场 直流电路 磁 场 电磁感应 交流电 热 学 机械波 光 学 原子物理
21年 5 6 18 11 16 17 5 8 3 18 11 16 6 14 17 8 12 9 2 4 10 7 15 1
22年 8 13 15 16 18 11 17 8 17 6 2 18 3 17 14 16 17 12 4 5 15 9 18 7 10 1
23年 6 18 2 8 18 15 17 4 17 3 4 8 15 18 18 11 17 14 17 12 7 9 13 10 5 16 1
用大概念统领单元教学
年份 力 学 电 学 实 验 机械振动 机械波 热 学 光 学 原子物理
21年 3选择2计算 共35分 4选择1计算 共28分 1力1电 共14分 1选择 4分 2选择 共6分 1选择1计算 共10分 1选择
共3分
22年 4选择2计算 共38分 3选择1计算 共24分 1力1电 共14分 1选择 4分 1选择1计算 共10分 2选择 共7分 1选择
共3分
23年 5选择2计算 共39分 3选择1计算 共26分 1热1电 共14分 1选择 4分 1选择1实验 共10分 1选择1计算 共11分 1选择
共3分
表二:山东高考物理试卷分值分布统计
用好新教材 培养核心素养
一、了解新教材特点
二、
 事例: ……
 事例反映出什么问题?
用好新教材 培养核心素养
一、了解新教材特点
二、
知识碎片化,缺乏物理观念的统领,还没有形成完善的体系。
 事例: ……
 事例反映出什么问题?
用好新教材 培养核心素养
一、了解新教材特点
二、
 事例: ……
 事例反映出什么问题?
 怎么破解?
知识碎片化,缺乏物理观念的统领,还没有形成完善的体系。
用好新教材 培养核心素养
一、了解新教材特点
二、用大概念(或主题)统领单元教学
 事例: ……
 事例反映出什么问题?
 怎么破解?
知识碎片化,缺乏物理观念的统领,还没有形成完善的体系。
用好新教材 培养核心素养
一、了解新教材特点
二、用大概念(或主题)统领单元教学
课标:“重视以学科大概念为核心,使课程内容结构化,以主题为引领,使课程内容情境化,促进学科核心素养的落实。”
 在教学上要落实这一要求,必须以新教材为抓手,认真研究新教材,整体理解和把握新教材,用大概念(或主题)统领单元教学。
 具体做法:用大概念(或主题)统领,整体审视备课单元,理清该单元各节知识的逻辑结构和地位作用,突出大概念、核心概念或物理思想方法。
用好新教材 培养核心素养
一、了解新教材特点
二、用大概念(或主题)统领单元教学
用大概念(或主题)统领,整体审视备课单元,理清该单元各节知识的逻辑结构和地位作用,突出大概念、核心概念或物理思想方法。
例1:机械运动与物理模型
用好新教材 培养核心素养
一、了解新教材特点
二、用大概念(或主题)统领单元教学
用大概念(或主题)统领,整体审视备课单元,理清该单元各节知识的逻辑结构和地位作用,突出大概念、核心概念或物理思想方法。
例1: 必修第一册 机械运动与物理模型
教材结构
课标要求
1.1 机械运动与物理模型
1.1.1了解控实验科学产生的背景,认识实验对物理学发展的推动作用。
1.1.2 经历质点模型的建构过程,了解质点的含义。知道将物体抽象为质点的条件,能将特定实际情境中的物体抽象成质点。体会建构物理模型的思维方式,认识物理模型在探索自然规律中的作用。
1.1.3 理解位移、速度和加速度。通过实验,探究匀变速直线运动的特点,能用公式、图像等方法描述匀变速直线运动,理解匀变速直线运动的规律,能运用其解决实际问题,体会科学思维中的抽象方法和物理问题研究中的极限方法。
1.1.4 通过实验,认识自由落体运动规律。结合物理学史的相关内容,认识物理实验与科学推理在物理学研究中的作用。

以学科大概念统领单元教学 以“机械运动与物理模型”为例
案例1: 必修第一册 机械运动与物理模型
教材结构
“机械运动与物理模型”这一主题,机械运动即为大概念,教材从机械运动的定义出发,就怎样描述运动、如何研究运动展开学习活动。
怎样描述运动?——建构概念 图像
如何研究运动规律?——观察 实验 推证
解决实际问题——落体运动
以学科大概念统领单元教学 以“机械运动与物理模型”为例
例1:机械运动与物理模型
用好新教材 培养核心素养
一、了解新教材特点
二、用大概念(或主题)统领单元教学
用大概念(或主题)统领,整体审视备课单元,理清该单元各节知识的逻辑结构和地位作用,突出大概念、核心概念或物理思想方法。
例2:曲线运动与万有引力定律
例2: 必修第二册 曲线运动与万有引力
教材结构
以学科大概念统领单元教学 以“曲线运动”为例
课标要求
  2.2 曲线运动与万有引力定律
  2.2.1 通过实验,了解曲线运动,知道物体做曲线运动的条件。
  2.2.2 通过实验,探究并认识平抛运动的规律,会用运动合成与分解的方法分析平抛运动。体会将复杂运动分解为简单运动的物理思想。能分析生产生活中的抛体运动。
  2.2.3 会用线速度、角速度、周期描述匀速圆周运动。知道匀速圆周运动向心加速度的大小和方向。通过实验,探究并了解匀速圆周运动向心力大小与半径、角速度、质量的关系。能用牛顿第二定律分析匀速圆周运动的向心力。了解生产生活中的离心现象及产生的原因。
  2.2.4 通过史实,了解万有引力定律的发现过程。知道万有引力定律。认识发现万有引力定律的重要意义。认识科学定律对人类探索未知世界的作用。 
“曲线运动”
1. 学习“曲线运动”的任务目标是什么?
以学科大概念统领单元教学 以“曲线运动”为例
案例2: 必修第二册 曲线运动与万有引力
教材结构
“曲线运动”
1. 学习“曲线运动”的任务目标是什么?
以学科大概念统领单元教学 以“曲线运动”为例
案例2: 必修第二册 曲线运动与万有引力
教材结构
2.“平抛运动”在曲线运动主题下处于什么地位呢?
“曲线运动”
  学习方法,习得思想,解决问题,提升素养。
1. 学习“曲线运动”的任务目标是什么?
以学科大概念统领单元教学 以“曲线运动”为例
案例2: 必修第二册 曲线运动与万有引力
教材结构
“曲线运动”
  学习方法,习得思想,解决问题,提升素养。
1. 学习“曲线运动”的任务目标是什么?
以学科大概念统领单元教学 以“曲线运动”为例
案例2: 必修第二册 曲线运动与万有引力
教材结构
  学会用运动合成与分解的方法分析复杂运动,运用矢量运算的平行四边形定则解决问题的方法;
  习得将复杂运动分解为简单运动的物理思想。
  能分析生产生活中的抛体运动和圆周运动问题。
“曲线运动”
  学习方法,习得思想,解决问题,提升素养。
1. 学习“曲线运动”的任务目标是什么?
以学科大概念统领单元教学 以“曲线运动”为例
案例2: 必修第二册 曲线运动与万有引力
教材结构
  学会用运动合成与分解的方法分析复杂运动,运用矢量运算的平行四边形定则解决问题的方法;
  习得将复杂运动分解为简单运动的物理思想。
  能分析生产生活中的抛体运动和圆周运动问题。
2.“平抛运动”在曲线运动主题下处于什么地位呢?
“曲线运动”
  学习方法,习得思想,解决问题,提升素养。
1. 学习“曲线运动”的任务目标是什么?
以学科大概念统领单元教学 以“曲线运动”为例
案例2: 必修第二册 曲线运动与万有引力
教材结构
  学会用运动合成与分解的方法分析复杂运动,运用矢量运算的平行四边形定则解决问题的方法;
  习得将复杂运动分解为简单运动的物理思想。
  能分析生产生活中的抛体运动和圆周运动问题。
2.“平抛运动”在曲线运动主题下处于什么地位呢?
仅是一个示例!平抛运动可谓最简单的曲线运动,它的重要性在于,以它为例,展示了将复杂运动分解为简单运动的物理思想,运用矢量运算定则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方法,让学生来体会和学习。把平抛运动当作知识来讲,淡化了主题!
“曲线运动”
1. 学习“曲线运动”的任务目标是什么?
以学科大概念统领单元教学 以“曲线运动”为例
案例2: 必修第二册 曲线运动与万有引力
教材结构
2.“平抛运动”在曲线运动主题下处于什么地位呢?
2020山东卷
教学优势?
用好新教材 培养核心素养
一、了解新教材特点
二、用大概念(或主题)统领单元教学
用大概念(或主题)统领,整体审视备课单元,理清该单元各节知识的逻辑结构和地位作用,突出大概念、核心概念或物理思想方法。
教学优势?
用好新教材 培养核心素养
一、了解新教材特点
二、用大概念(或主题)统领单元教学
用大概念(或主题)统领,整体审视备课单元,理清该单元各节知识的逻辑结构和地位作用,突出大概念、核心概念或物理思想方法。
(一)知识结构脉络清晰,防止知识碎片化。
教学优势?
用好新教材 培养核心素养
一、了解新教材特点
二、用大概念(或主题)统领单元教学
用大概念(或主题)统领,整体审视备课单元,理清该单元各节知识的逻辑结构和地位作用,突出大概念、核心概念或物理思想方法。
(一)知识结构脉络清晰,防止知识碎片化。
(二)有利于知识体系的建构,对高三复习尤其重要。
教学优势?
用好新教材 培养核心素养
一、了解新教材特点
二、用大概念(或主题)统领单元教学
用大概念(或主题)统领,整体审视备课单元,理清该单元各节知识的逻辑结构和地位作用,突出大概念、核心概念或物理思想方法。
(一)知识结构脉络清晰,防止知识碎片化。
(二)有利于知识体系的建构,对高三复习尤其重要。
 建立起知识体系框架,可以把做过的海量的题,挂在成体系的骨架上,书读薄了,越复习心里越清亮。
教学优势?
用好新教材 培养核心素养
一、了解新教材特点
二、用大概念(或主题)统领单元教学
用大概念(或主题)统领,整体审视备课单元,理清该单元各节知识的逻辑结构和地位作用,突出大概念、核心概念或物理思想方法。
(一)知识结构脉络清晰,防止知识碎片化。
(二)有利于知识体系的建构,对高三复习尤其重要。
 建立起知识体系框架,可以把做过的海量的题,挂在成体系的骨架上,书读薄了,越复习心里越清亮。
知识架构的“魂”是什么?
表二:山东高考物理试卷分值分布统计(修订)
力 学 电磁学 热 学 光 学 原子物理
20年 5选择1实验2计算共47分 3选择1实验1计算共33分 1选择1计算 共10分 2选择 共7分 1选择
共3分
21年 4选择1实验2计算共45分 4选择1实验1计算共36分 2选择 共6分 1选择1计算 共10分 1选择
共3分
22年 5选择1实验2计算共48分 3选择1实验1计算共32分 1选择1计算 共10分 2选择 共7分 1选择
共3分
23年 6选择2计算 共49分 3选择1实验1计算共34分 1选择1实验 共10分 1选择1计算 共11分 1选择
共3分
从物理观的视角看物理知识体系
年份 力 学 电 学 实 验 机械振动 机械波 热 学 光 学 原子物理
21年 3选择2计算 共35分 4选择1计算 共28分 1力1电 共14分 1选择 4分 2选择 共6分 1选择1计算 共10分 1选择
共3分
22年 4选择2计算 共38分 3选择1计算 共24分 1力1电 共14分 1选择 4分 1选择1计算 共10分 2选择 共7分 1选择
共3分
23年 5选择2计算 共39分 3选择1计算 共26分 1热1电 共14分 1选择 4分 1选择1实验 共10分 1选择1计算 共11分 1选择
共3分
表二:山东高考物理试卷分值分布统计
表二:山东高考物理试卷分值分布统计(修订)
力 学 电磁学 热 学 光 学 原子物理
20年 5选择1实验2计算共47分 3选择1实验1计算共33分 1选择1计算 共10分 2选择 共7分 1选择
共3分
21年 4选择1实验2计算共45分 4选择1实验1计算共36分 2选择 共6分 1选择1计算 共10分 1选择
共3分
22年 5选择1实验2计算共48分 3选择1实验1计算共32分 1选择1计算 共10分 2选择 共7分 1选择
共3分
23年 6选择2计算 共49分 3选择1实验1计算共34分 1选择1实验 共10分 1选择1计算 共11分 1选择
共3分
从物理观的视角看物理知识体系
年份 力 学 电 学 实 验 机械振动 机械波 热 学 光 学 原子物理
21年 3选择2计算 共35分 4选择1计算 共28分 1力1电 共14分 1选择 4分 2选择 共6分 1选择1计算 共10分 1选择
共3分
22年 4选择2计算 共38分 3选择1计算 共24分 1力1电 共14分 1选择 4分 1选择1计算 共10分 2选择 共7分 1选择
共3分
23年 5选择2计算 共39分 3选择1计算 共26分 1热1电 共14分 1选择 4分 1选择1实验 共10分 1选择1计算 共11分 1选择
共3分
表二:山东高考物理试卷分值分布统计
表二:山东高考物理试卷分值分布统计(修订)
力 学 电磁学 热 学 光 学 原子物理
20年 5选择1实验2计算共47分 3选择1实验1计算共33分 1选择1计算 共10分 2选择 共7分 1选择
共3分
21年 4选择1实验2计算共45分 4选择1实验1计算共36分 2选择 共6分 1选择1计算 共10分 1选择
共3分
22年 5选择1实验2计算共48分 3选择1实验1计算共32分 1选择1计算 共10分 2选择 共7分 1选择
共3分
23年 6选择2计算 共49分 3选择1实验1计算共34分 1选择1实验 共10分 1选择1计算 共11分 1选择
共3分
从物理观的视角看物理知识体系
年份 力 学 电 学 实 验 机械振动 机械波 热 学 光 学 原子物理
21年 3选择2计算 共35分 4选择1计算 共28分 1力1电 共14分 1选择 4分 2选择 共6分 1选择1计算 共10分 1选择
共3分
22年 4选择2计算 共38分 3选择1计算 共24分 1力1电 共14分 1选择 4分 1选择1计算 共10分 2选择 共7分 1选择
共3分
23年 5选择2计算 共39分 3选择1计算 共26分 1热1电 共14分 1选择 4分 1选择1实验 共10分 1选择1计算 共11分 1选择
共3分
表二:山东高考物理试卷分值分布统计
61分
22分
表二:山东高考物理试卷分值分布统计(修订)
力 学 电磁学 热 学 光 学 原子物理
20年 5选择1实验2计算共47分 3选择1实验1计算共33分 1选择1计算 共10分 2选择 共7分 1选择
共3分
21年 4选择1实验2计算共45分 4选择1实验1计算共36分 2选择 共6分 1选择1计算 共10分 1选择
共3分
22年 5选择1实验2计算共48分 3选择1实验1计算共32分 1选择1计算 共10分 2选择 共7分 1选择
共3分
23年 6选择2计算 共61分 3选择1实验1计算共22分 1选择1实验 共10分 1选择1计算 共11分 1选择
共3分
启示?
从物理观的视角看物理知识体系
教学优势?
用好新教材 培养核心素养
一、了解新教材特点
二、用大概念(或主题)统领单元教学
用大概念(或主题)统领,整体审视备课单元,理清该单元各节知识的逻辑结构和地位作用,突出大概念、核心概念或物理思想方法。
(一)知识结构脉络清晰,防止知识碎片化。
(二)有利于知识体系的建构,对高三复习尤其重要。
(三)新授课从整个单元的视角来备课不会就课论课,前后呼应,事半功倍。
例:
教学优势:
用好新教材 培养核心素养
一、了解新教材特点
二、用大概念(或主题)统领单元教学
用大概念(或主题)统领,整体审视备课单元,理清该单元各节知识的逻辑结构和地位作用,突出大概念、核心概念或物理思想方法。
(一)知识结构脉络清晰,防止知识碎片化。
(二)有利于知识体系的建构,对高三复习尤其重要。
(三)新授课从整个单元的视角来备课不会就课论课,前后呼应,事半功倍。
例:1.关于速度、加速度的教学
运用关系图像来处理数据是直观有效的方法,在第一章第2节“时间 位移”中初次出现描述运动的“位移-时间图像”,直观描述了质点位移随时间的变化关系。
 速度与加速度都是根据运动的变化率定义的。在定义形成前,通过图像了解运动的变化情况对下定义非常有帮助。其实,课后“练习与应用”中设置了相关题目,一方面加深对相关图像的理解,另一方面也为后面定义新物理量作了铺垫。我们是否从单元教学的视角体会到?!
1.关于速度与加速度的教学
教学优势:
用好新教材 培养核心素养
一、了解新教材特点
二、用大概念(或主题)统领单元教学
用大概念(或主题)统领,整体审视备课单元,理清该单元各节知识的逻辑结构和地位作用,突出大概念、核心概念或物理思想方法。
(一)知识结构脉络清晰,防止知识碎片化。
(二)有利于知识体系的建构,对高三复习尤其重要。
(三)新授课从整个单元的视角来备课不会就课论课,前后呼应,事半功倍。
例:1.关于速度、加速度的教学
2.关于验证动量守恒定律的前期铺垫
(选择性必修1 第一章第4节)
2.关于验证动量守恒定律的前期铺垫
如何想到用两个物体碰撞来验证动量守恒定律?
第2节 动量定理 “练习与应用”
可让学生计算忽略锤子重力时造成的误差,一方面温习误差的知识,另一方面为设计实验方案验证动量守恒定律积累经验。
教学优势:
用好新教材 培养核心素养
一、了解新教材特点
二、用大概念(或主题)统领单元教学
用大概念(或主题)统领,整体审视备课单元,理清该单元各节知识的逻辑结构和地位作用,突出大概念、核心概念或物理思想方法。
(一)知识结构脉络清晰,防止知识碎片化。
(二)有利于知识体系的建构,对高三复习尤其重要。
(三)新授课从整个单元的视角来备课不会就课论课,前后呼应,事半功倍。
例:1.关于速度、加速度的教学
2.关于验证动量守恒定律的前期铺垫
 实施大概念(或主题)统领的单元教学,能够防止知识碎片化,有利于引导学生建构知识体系,利于物理观念的形成,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见到的不只有树木,还有森林。
教学优势:
用好新教材 培养核心素养
一、了解新教材特点
二、用大概念(或主题)统领单元教学
(一)知识结构脉络清晰,防止知识碎片化。
(二)有利于知识体系的建构,对高三复习尤其重要。
(三)新授课从整个单元的视角来备课不会就课论课,前后呼应,事半功倍。
三、树立正确的教材观,创造性地使用教材
教学优势:
用好新教材 培养核心素养
一、了解新教材特点
二、用大概念(或主题)统领单元教学
(一)知识结构脉络清晰,防止知识碎片化。
(二)有利于知识体系的建构,对高三复习尤其重要。
(三)新授课从整个单元的视角来备课不会就课论课,前后呼应,事半功倍。
三、树立正确的教材观,创造性地使用教材
例1:关于单摆的教学
用好新教材 培养核心素养
例1:关于单摆的教学
教材将单摆的振动作为简谐运动的事例来研究,教材的编写思想聚焦两个方面:
1. 什么情况下单摆的振动是简谐运动;
2.单摆做简谐运动的周期规律。
用好新教材 培养核心素养
关于单摆的教学 教材
第一部分 论证什么情况下单摆的振动是简谐运动。
(1)导入情境——单摆装置,问题——小球的摆动是否为简谐运动呢? (问题导向)
(2)我们研究的单摆是这样的单摆——介绍单摆模型。
(3)通过“思考与讨论”,确定采用分析回复力的方法 。(科学思维)
(4)推导得出回复力 F=-kχ (推理论证)
结论:单摆在摆角很小的情况下做简谐运动。
(5)“做一做”增强体验。
关于单摆的教学 教材
第一部分 论证什么情况下单摆的振动是简谐运动。
(1)导入情境——单摆装置,问题——小球的摆动是否为简谐运动呢? (问题导向)
(2)我们研究的单摆是这样的单摆——介绍单摆模型。
(3)通过“思考与讨论”,确定采用分析回复力的方法 。(科学思维)
(4)推导得出回复力 F=-kχ (推理论证)
结论:单摆在摆角很小的情况下做简谐运动。
(5)“做一做”增强体验。
用好新教材 培养核心素养
问题探讨:
1. 教材基于“问题”情境提出的“小球的摆动是否为简谐运动?”,您认为是否合科逻辑?
2.新课程强调模型建构,怎样的单摆教学设计能更好地提升学生科学思维能力
用好新教材 培养核心素养
教学的优化建议:
1、加强单摆模型建构,培养学生核心素养。
2、创设问题情境,考察学生的理解能力。
教学优势:
用好新教材 培养核心素养
一、了解新教材特点
二、用大概念(或主题)统领单元教学
(一)知识结构脉络清晰,防止知识碎片化。
(二)有利于知识体系的建构,对高三复习尤其重要。
(三)新授课从整个单元的视角来备课不会就课论课,前后呼应,事半功倍。
三、树立正确的教材观,创造性地使用教材
例1 关于单摆的教学
例2 关于动量概念的形成
用好新教材 培养核心素养
创设情境 提出问题 开展探究 形成观点 定义概念
例2:关于动量概念的形成
动量是本章的核心概念,动量概念的建立是后续推导动量定理和动量守恒定律的基础。教材力图通过创设问题情境和引导实验探究,帮助学生建立动量概念。本节教材给我们展示了一种设计思路:
用好新教材 培养核心素养
现象引发的思考:碰撞好像“传递”了速度,“这意味着,碰撞前后,两球速度和是不变的”,这是否有普遍性?
教学案例1:动量概念的形成过程
进一步开展实验探究 换大质量球C碰撞静止的B。观察发现,“两球碰撞前后的速度变化跟它们的质量有关系”——猜想:是动能和不变,还是动量和不变?
创设实验情境,完全相同的两个摆球A、B一动一静,碰撞产生奇特现象,为什么这样?
用好新教材 培养核心素养
对两辆轨道小车的碰撞进行定量探究,结论:动量和基本不变。
基于实验形成观点:“对于发生碰撞的两个物体来说,它们的mv之和在碰撞前后可能是不变的。这使我们意识到mv这个物理量具有特别的意义。”把它定义为物体的动量。
用好新教材 培养核心素养
这种教材编写思想在形式上是符合逻辑的,它重视知识建构的过程,重视问题意识的培养,重视基于事实的分析和猜想,重视实验研究,充分体现了着力发展学生学科核心素养的新课程理念。
本节在探究的实验设计上是否科学?
主张:树立课程意识,发挥教师的主观能动性,用好教材而不是讲教材。
在本节教材编写中,借用了“追寻守恒量”的编写思想。由于动量是矢量,为了得到所要的守恒结果,在“寻求碰撞中的不变量”进一步探究,采用的实验都是特殊情形下的碰撞实验,因此,得出“碰撞中质量与速度的乘积之和基本不变”的实验结论是不充分的。
创设情境 提出问题 开展探究 形成观点 定义概念
欧剑雄12d
用好新教材 培养核心素养
一、了解新教材特点
二、用大概念(或主题)统领单元教学
(一)知识结构脉络清晰,防止知识碎片化。
(二)有利于知识体系的建构,对高三复习尤其重要。
(三)新授课从整个单元的视角来备课不会就课论课,前后呼应,事半功倍。
三、树立正确的教材观,创造性地使用教材
案例1 关于单摆的教学
案例2 关于动量概念的形成
四、教材很重要,是考试命题的重要参考资料
2020山东卷
2020山东卷
2020山东卷
2023山东卷
202山东
202山东
教学中什么最重要?
(一)充分认识实验教学的重要性
三、要重视实验教学
用好新教材 培养核心素养
1. 实验具有独特的育人价值,高中物理课程重视实验,在新课标中把21个学生必做实验作为独立的课程内容。
(1)实验能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激发格物究理的天性;例如,光的衍射 泊松亮斑
(2)实验是学生形成概念和规律的重要教学方式;    
(3)实验在自然科学(物理)教学中,对“独立人格、求真精神、理性思维、实证意识、合作能力、创新创造”等的养成具有重要作用。
例:理论研究及成果检验 (对落实运动的研究、动量守恒定律的建立、弹性碰撞推证结果的检验等)
关于高中物理学科核心素养
三、物理学科核心素养与课程目标
课标是指导普通高中物理教学的纲领性文件。
一、课程标准
(二)高中物理课程目标?
(一)物理学科核心素养?
(三)如何在教学中落实课程目标?
1.用先的教育理念指导教学
2.重视实验教学
3.用好新课标配套教材
二、课程性质
一、了解新教材的特点
二、用大概念(或主题)统领单元教学
三、树立正确的教材观,创造性使用教材
四、教材重要,是考试命题的重要参考
如何用好新教材落实课程目标
(一)内容的选择性
(二)注重情境创设
(三)注重概念和规律形成过程
(四)注重实践体验和科学实验
老师的教学设计最重要!
用好新教材培养学生物理学科核心素养
基础课程 立德树人 着力发展素养
感谢聆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