川教版 九年级历史 下册 世界现代史 第一学习主题 苏联社会放义道路 同步练习

文档属性

名称 川教版 九年级历史 下册 世界现代史 第一学习主题 苏联社会放义道路 同步练习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5.2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川教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15-09-08 15:45:43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世界现代史 第一学习主题 苏联社会放义道路 同步练习
第I卷(选择题)
1.20世纪20年代的苏联(苏俄)是“走向强国的时代”;30年代的美国是“战胜危机的时代”;40年代的世界是“战争的时代”;50年代的中国是“成绩大于失误的时候”;60年代的世界格局是“争霸的时代.这里苏俄“走向强国”所采取的措施是( )
A.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B.新经济政策
C.斯大林模式 D.赫鲁晓夫改革
2.列宁是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的缔造者。表明他和布尔什维克党开始从本国国情出发,对具有苏俄特色社会主义建设道路进行有益探索的是( )
A.发动彼得格勒武装起义 B.实施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C.实施新经济政策 D.创建高度集中的政治经济体制
3.小张同学在学习了十月革命后对其进行了评价,你认为正确的是( )
①人类第一次获胜的社会主义革命
②革命胜利后建立了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
③推动了国际社会主义运动的发展
④鼓舞了殖民地半殖民地人民的解放斗争
A.①②③④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4.流行语反映着时代的思潮和特点。如果置身于 1917 年底的俄国,你将感受到的流行语是( )
A. “苏联新宪法” B. “农业集体化”
C. “新经济政策” D. “十月革命”
5.列宁领导的十月革命( )
A.是人类历史上第一次取得胜利的社会主义革命
B.是无产阶级建立政权的第一次伟大实践
C.是资产阶级民主革命
D.标志着社会主义理论从空想变为科学
6.列宁领导的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充满了开创性,艰巨性和曲折性,其探索过程的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一组是( )
A.新经济政策—十月革命—战时共产主义政策—成立“苏联”
B.战时共产主义政策—新经济政策—成立“苏联”—十月革命
C. 十月革命—成立“苏联”—新经济政策—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D. 十月革命—战时共产主义政策—新经济政策—成立“苏联”
7.在世界近现代史上,维护了现有制度、促进了经济的恢复、为本国和其他国家的经济发展提供了借鉴的历史事件是
A.俄国1861年改革和日本明治维新
B.英国资产阶级革命和美国独立战争
C.新经济政策的实施和罗斯福新政
D.拉美独立运动和印度民族大起义
8.成立于1922年的苏联只存在了69年,就于1991年解体,其缔造者和“终结者”分别是( )
A.斯大林 普京 B. 斯大林 赫鲁晓夫
C.列宁 勃列日涅夫 D.列宁 戈尔巴乔夫
9.苏联工业总产值由1927年的世界第5位上升到1937年的世界第2位,欧洲第1位;在全球工业总产量中所占的份额从大约2%上升到大约10%。这说明( )
①苏联执行了工业化方针
②第一、第二个五年计划取得重大成就
③苏联由农业国发展成为工业国
④苏联实施了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④
10.列宁说:“在战争(指苏俄粉碎外国武装干涉和国内反革命叛乱)结束的时候,俄国就像一个被打的半死的人……而现在,谢天谢地,他居然能够拄着拐杖走动了!”这里说的俄国能“拄着拐杖走动”得益于( )
A.新经济政策的实施 B.《土地法令》的颁布
C.赫鲁晓夫改革 D.戈尔巴乔夫改革
11.斯大林创建的政治经济模式在经济方面强调发展( )
A.农业 B.轻工业 C.重工业 D.商业
12.俄国十月革命与以往革命的首要不同点是( )
A.是第一次获得胜利的无产阶级革命
B.是推翻了旧的统治阶级的社会革命
C.有广泛群众基础的革命
D.建立新的政治制度的革命
13.苏联所实行的这一路线的市场关系能“发展为社会主义”。因为它几乎不需要强制,而且注重这样的原则:“我们的经济是为消费者存在,而不是消费者为经济存在。”这一路线是指
A.新经济政策 B.高度集中的经济体制
C.五年计划 D.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14.历史推论离不开对史实的正确解读。下列史实与推论不相符的是
A.新航路开辟——世界开始连成一个整体
B.奴隶制的存废——激化美国南北矛盾,导致内战爆发
C.俄国十月革命——建立起世界历史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
D.苏俄新经济政策——促使高度集中的经济政治体制形成
15.2014年上半年“中国流行语”排行榜上,赫然在列的有“中国梦”“正能量”等词句。如果1936年的苏联也有一个“年度流行语”排行榜,你认为能上榜的是
A.“新宪法颁布” B.“苏联成立”
C.“出兵阿富汗” D.“人民委员会”
第II卷(非选择题)
16.回答下列关于俄国十月革命的问题:
(1)俄国十月革命是在哪一年发生的?
(1)俄国十月革命后,为什么要退出第一次世界大战?
(3)有人说“十月革命开辟了人类历史的新纪元”,你对此观点有何理解?
17.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苏联经济得到了恢复。列宁对此感到很欣慰,他说:“在战争结束的时候,俄国就像是一个被打得半死的人……而现在,谢天谢地,他居然能够拄着拐杖走动了!”……结果就是,把市场,实际上就等于把商品、货币、市场机制引进到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里面去,在马克思主义的发展史上,这是一个重大的突破。
材料二 1927年英国宣布断绝英苏关系,并废止1921年签订的英苏贸易协定。英国外交大臣张伯伦发起六国外长会议,提出要“和共产国际作斗争”。孤零零的苏联看起来似乎不堪一击。虽然新经济政策取得一定的成效,但直到1928年,苏联的工业产值还不到德国的一半,美国的八分之一,全国只有不到三万辆拖拉机,99%的耕种要靠畜力和人力来完成。……斯大林说“没有重工业,那我们就不会有一切现代化国防武器,那时我们的地位就会和目前中国所处的地位多少相似:中国没有自己的重工业,没有自己的军事工业,现在只要谁高兴,谁就可以蹂躏它。”
材料三 1933年8月14日,苏联杂志《为了工业化》上写到:“美国的商业和科学与布尔什维克的智慧相结合,在三四年内已经产生了巨大的效果……”1950年后,苏联国防工业获得重大突破,但工业消费品供应不足,而且质量较差,农业发展缓慢……这种状况在此后很长时间内没有得到根本的改善。
——摘编自段炳林《世界当代史》
材料四 苏联的一枝独秀和它所采取的“计划”方式,引起了西方世界的极大兴趣。20世纪30年代,西方人士纷纷前往苏联取经。美国的一名记者从苏联回国后告诉国人:“我看到了未来,它行得通。”一时之间,“计划”成了最时髦的名词。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回答,苏联经济得到恢复的原因是什么?
(2)根据材料二回答,斯大林为什么强调重工业建设?
(3)20世纪30年代,在发展经济的问题上,“布尔什维克的智慧”的主要表现形式是什么?其取得的重要成果是什么?
(4)材料四中西方人士为什么纷纷前往苏联取经?这种取经最成功的事例是什么?
18.20世纪2、30年代,苏联创造了快速工业化的奇迹,形成了独特的经济模式,但其模式也存在着不可忽视的严重弊端。
材料一 不是发展任何一种工业化都算做工业化……归根到底,就是发展本国的机器制造业。我们比先进国家落后了五十到一百年。我们应当在十年内跑完这一段距离。或者我们做到这一点,或者我们被人打倒。
——斯大林
材料二 苏联利用各国厂商急于寻求市场的有利形势,大量从西方引进先进技术。1932年苏联购买了总额约50%的世界出口机器。斯大林格勒拖拉机厂是在约80家美国工厂参与下建成的。
材料三 在苏联,国家通过五年计划的形式对国民经济实行严格的计划和管理。“计划即法律”,必须执行,不得违反。
材料四 苏联实现农业集体化以后,政府采取提高工业产品价格、降低农产品价格的方法,抑制农民的消费。用斯大林的话来说,这是农民为工业化交纳的“贡税”。“一五”计划期间,通过这些办法从农民手中得到的资金,在工业化资金中约占三分之一。
请回答:
(1)据材料一,斯大林主张重点发展的是什么工业?归纳他提出的主要理由。
(2)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材料二中,为什么美国等国家急于寻求市场?苏联在两个五年计划后取得了怎样的工业化成就?
(3)材料三、材料四表明苏联的经济建设中存在哪些弊端?
参考答案
1.B
2.C
3.A
4.D
5.A
6.D
7. C
8.D
9.A
10.A
11.C
12.A
13.A
14.D
15.A
16.(1)1917年;
(2)因为第一次世界大战是一场帝国主义掠夺性质的战争,给各国人民带来了沉重的灾难,而苏维埃政府是代表无产阶级的政权,要维护俄国和工人士兵等劳动人民的利益,因此决定退出第一次世界大战.
17.
(1)1921年实行新经济政策
(2)苏联是传统的农业国,没有重工业,就不会有一切现代化国防武器,提高苏联的国际地位。
(3)“布尔什维克的智慧” 主要表现形式是:实行第一二个五年计划,重点发展重工业。取得的重要成果是:苏联传统的农业国变为强盛的工业国,国防力量也大为加强。
(4)原因:西方国家正面临严重的经济危机。事例:美国的罗斯福新政。
18.(1)重工业,摆脱工业落后的面貌;建立强大国防的需要。
(2)因为西方资本主义国家正处于1929——1933经济大危机中。1937年,苏联的工业总产值跃居世界第二位,欧洲第一位。
(3)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管得过死;农业集体化从农民手中拿走的东西太多,严重损害农民利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