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21世纪教育 助您教考全无忧
粤沪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一章第三节长度和时间测量的应用同步练习
1.一个石英钟的分针转1圈,则它的秒针转( )
A.5圈 B. 60圈 C. 100圈 D. 3600圈
答案:B
知识点:时间的测量
解析:解答:秒针转一圈是一分钟,分针转1圈是1小时,因为1小时=60分,所以分针转1圈,秒针转60圈.
分析: 分针走1格是1分,分针走1圈是1小时.秒针走1格是1秒,一圈是60秒,分针正好走1格.
2.下列的估测中,最接近生活实际的是( )
A. 一节物理课的时间约为40s
B. 成年人正常步行的速度约为6m/s
C. 一根新铅笔的长约为17cm
D. 一份中考物理试卷的质量约为100g
答案:C
知识点:时间的估测 质量的估测 长度的估测 速度与物体运动.菁
解析:解答:A.中小学一节课的时间在40min﹣50min之间.故A不符合实际;
B.成年人正常步行的速度在4km/h ≈1.1m/s左右.故B不符合实际;
C.中学生伸开手掌,大拇指指尖到中指指尖的距离大约20cm,新铅笔的长度略小于20cm,在17cm左右.故C符合实际;
D.一张纸的质量很小,中考物理试卷的质量不到1g.故D不符合实际.
分析: 首先对题目中涉及的物理量有个初步的了解,对于选项中的单位,可根据需要进行相应的换算或转换,排除与生活实际相差较远的选项,找出符合生活实际的答案.
3.下列估测值中,最符合实际的是( )
A. 镇江市六月份平均气温约为8℃
B. 教室门的高度约为2m
C. 中学生百米赛跑所用时间约为1min
D. 一本初中物理书的质量约为3kg
答案:B
知识点: 长度的估测 温度 质量的估测 时间的估测.
解析:解答:A江苏镇江市六月份最低气温在20℃左右,所以平均气温不可能为8℃.故A不符合实际;
B中学生的身高在170cm左右,教室门的高度略大于170cm,在200cm=2m左右.故B符合实际;
C男子百米世界纪录略小于10s,中学生跑百米的时间在16s左右.故C不符合实际;
D两个苹果的质量在300g左右,物理课本的质量与此差不多,在300g=0.3kg左右.故D不符合实际.
分析: 不同物理量的估算,有的需要凭借生活经验,有的需要简单的计算,有的要进行单位的换算,最后判断最符合实际的是哪一个.
4.实验室中,用量筒来直接测量液体的( )
A.长度 B. 时间 C. 质量 D. 体积
答案:D
知识点: 量筒的使用
解析:解答:A.长度测量的基本工具是刻度尺.不符合题意;
B.时间测量的工具是秒表.不符合题意;
C.质量测量的工具是天平.不符合题意;
D.液体体积的测量工具是量筒或量杯.符合题意.
分析: 根据对常用测量工具或仪器用途的掌握作答.
5.观察量筒中水面到达的刻度时,要使视线与水面相平,量筒的水面是凹形的,观察时要( )
A.以凹形的上部为准 B. 以凹形的中部为准
C.以凹形的底部为准 D.都可以
答案:C
知识点: 量筒的使用
解析:解答:量筒是用来测量液体体积的,读取量筒中液体的体积时,视线要与液面相平,量筒内的水面是凹形的,读数时,视线要以凹形液面的底部为准.
分析: 量筒的用途是测量液体的体积,使用量筒读数时,视线要跟水面的凹面相平.
6.用“排液法”测小石块的体积时,先在量筒中装有“适量”的水,关于对“适量”的水理解正确的是( )
A. 放入小石块后,总体积不能让水从量筒里溢出
B. 越多越好
C. 越少越好
D. 放入小石块后,总体积不能超过量筒的量程
答案:D.
知识点:量筒的使用.
解析:解答:石块形状不规则,不能利用刻度尺测量长度、宽度和高度,再计算体积,所以借助量筒和水,采用“排水法”测量其体积,为保证测量结果的准确,石块必须全部浸没在水中,同时石块放入水中后水面不超过量筒的最大测量值.
分析: ①量筒是测量液体体积的工具,被测液体体积不能超过量筒的最大测量值;
②要利用量筒和水测量石块的体积,必须使石块全部浸没在水中.
7.学校体检,小明参加了一些项目测量,其中记录错误的是( )
A.质量50kg B. 身高160m C. 体温37℃ D. 1min心跳75次
答案:B.
知识点:长度的估测;温度;质量的估测;时间的估测.
解析:解答:A.成年人的质量在70kg左右,中学生的质量比成年人小一些,在50kg左右.此选项正确;
B.成年人的身高在170cm左右,中学生的身高接近成年人,在160cm=1.6m左右.此选项错误;
C.正常情况下,人的体温在37℃左右,变化幅度很小.此选项正确;
D.人在平静状态下,心跳一次的时间接近1s,所以1min的心跳次数大约75次.此选项正确.
分析: 不同物理量的估算,有的需要凭借生活经验,有的需要简单的计算,有的要进行单位的换算,最后判断最符合实际的是哪一个.
8.对于家庭厨房用具的下列估测,最接近实际值的是( )
A.锅铲的长度约为1.2m B. 餐桌的高度约为1.8m
C.菜刀的质量约为4kg D. 饭碗的容积约为300mL
答案:D.
知识点:长度的估测 质量的估测
解析:解答:A.一根筷子的长度在20cm左右,锅铲的长度约是筷子的二倍,在40cm=0.4m左右.不符合实际;
B.中学生的身高在160cm左右,餐桌的高度大约是中学生身高的一半,在80cm=0.8m左右.不符合实际;
C.两个鸡蛋的质量在100g左右,菜刀的质量与此差不多,在100g=0.1kg左右.不符合实际;
D.饭碗盛水的质量在300g左右,容积约=300cm3=300mL左右.符合实际.
分析: 不同物理量的估算,有的需要凭借生活经验,有的需要简单的计算,有的要进行单位的换算,最后判断最符合实际的是哪一个.
9.据现察.教室的宽度最接近于( )
A.60mm B. 8dm C.8m D.60m
答案:C.
知识点:长度的估测.
解析:解答:一般教室的长度在10m左右,宽度在8m左右.
分析: 此题考查我们对常见物体长度的估测,根据对日常生活中常见物体和长度单位的认识,选出符合题意的选项.
10.以下估测中,最接近实际的是( )
A.普通教室的高度约为4km B. 物理课本宽度约为16.9dm
C.中学生课桌高度约为80cm D. 中学生的身高约为1.6mm
答案:C.
知识点:长度的估测.
解析:解答:A.一层楼的高度在3m左右,普通教室的高度与一层楼差不多,故A错误;
B.物理课本的宽度约18cm左右,即1.8dm左右,故B错误;
C.中学生课桌高度约为80cm,故C正确;
D.中学生的身高约为1.6m即1600mm,故D错误.
分析: 不同物理量的估算,有的需要凭借生活经验,有的需要简单的计算,有的要进行单位的换算,最后判断最符合实际的是哪一个.
11.下列数据最接近实际情况的是( )
A. 考场外的温度约为10℃
B. 物理课本从课桌上落到地面大约需要4s
C. 家用空调工作时的电流A约为5A
D. 一袋方便面的质量约1.2kg
答案:C.
知识点:时间的估测;温度;质量的估测;电流的大小.
解析:解答:A.考场外气温炎热,在30℃以上.此选项不符合实际;
B.课桌的高度在80cm左右,课本从课桌上落到地面,时间很短,大约不到1s.此选项不符合实际;
C.家用空调的额度功率在1100W左右,正常工作的电流在I==5A左右.此选项符合实际;
D.两个鸡蛋的质量在100g左右,一袋方便面的质量与此差不多,在100g=0.1kg左右.此选项不符合实际.
分析: 不同物理量的估算,有的需要凭借生活经验,有的需要简单的计算,有的要进行单位的换算,最后判断最符合实际的是哪一个.
12.如图所示为巧测一高度为l的薄瓶的容积的示意图,用刻度尺先测出瓶底直径为d,瓶口向上倒入一定量水,测出水面高度为l1;然后再堵住瓶口,将瓶盖倒置测出水面离瓶底的高度为l2,则瓶子的容积约为( )
A. B. C. D.
答案:C
知识点: 量筒的使用.
解析:解答:酒瓶的底面积为
瓶中水的体积V水=Sl1=,
瓶中空气体积V空=Sl2=,
酒瓶的容积为V瓶=V水+V空=+=.
分析: 虽然酒瓶的形状不规则,但是瓶子的下部可视圆柱体,由于瓶子的容积V瓶不变,瓶中水的体积V水也不变,可将上部分不规则的空气体积V空,用倒置后上部分规则的空气体积V空来代替.
13.下列操作正确的是( )
A.
B.
C.
D.
答案:A.
知识点:量筒的使用 温度计的使用及其读数 天平的使用 安全用电原则.
解析:解答:由图知:
A.读取量筒中液体体积方法正确.操作正确;
B.物体和砝码的放置位置错误,应该“左物右码”,另外不能直接用手抓取砝码.操作错误;
C.温度计的玻璃泡接触了容器壁,是错误的.操作错误;
D.使插头断开电源时,应该手拉插头,断开电源,不能直接牵拉导线.操作错误.
分析:①读取量筒中液体体积时,视线要与液面最凹处所对刻度线相垂直;
②使用天平测量物体质量时,物体要放在左盘,砝码放在右盘;同时必须使用镊子取放砝码;
③使用温度计测量液体温度时,必须使温度计与被测液体充分接触,不要接触容器底或容器壁;
④使插头断开电源时,不能直接牵拉导线.
14.量筒做得细而高,不做成粗而矮的形状,这主要是因为( )
A. 实验中,细高的量筒便于操作
B. 细高的量筒可以做出相对较大的底座,增加稳度
C. 细高的量筒与粗矮的相比,相应的刻度间隔较大,便于准确地读数
D. 粗矮量筒中的液体较多,筒壁所受压强较大,需用较厚的玻璃,因而不便读数
答案:C.
知识点:量筒的使用.
解析:解答:量筒的示数是均匀的,做得细而高,表示体积的刻度线间隔较大,可以更快、更准确的读数.
分析:从量筒的特点(刻度均匀)和刻度线的距离上来考虑.
15.实验室中的量筒通常做的细而高主要是因为( )
A.美观好看 B. 便于操作,使用方便
C.为了提高稳定度 D. 为了提高精确程度
答案:D
知识点: 量筒的使用
解析:解答:量筒的示数是均匀的,做得细而高,表示体积的刻度线间隔较大,可以提高精确程度.
分析: 从量筒的特点(刻度均匀)和刻度线的距离上来考虑.
二.填空题(共5小题)
16.如图示.固体的体积是 m3.
答案:1.4×10﹣5.
知识点:量筒的使用.
解析:解答:所用量筒的单位是ml,其分度值是2ml;
左图所示,液体的体积是28ml,右图所示,固体和液体的总体积是42ml;
所以,固体体积等于总体积减去液体体积,即为14ml,合1.4×10﹣5m3.
分析: 量筒是量度液体体积的仪器,应把量筒放在平整的桌面上,观察刻度时,视线与量筒内液体的凹液面的最低处保持水平,再读出所取液体的体积数.读数前应先看清其分度值及单位.
17.在下列空格处填上适当单位:(填符号)
(1)一场足球赛的时间90 ;
答案: min
(2)一个中学生高16 ;
答案: dm
(3)一张纸的厚度约为70 .
答案: μm
知识点:时间的估测 长度的估测
解析:解答:(1)正式足球比赛包括上下两个半场,各45min,全场时间为90min;
(2)成年人的身高在170cm左右,中学生的身高接近成年人,在160cm=16dm左右;
(3)一般纸张的厚度在70μm左右.
分析: 此题考查我们对常见物体不同物理量的估测,根据对常见物体和相关物理量单位的认识,填上合适的单位.
18.小黄测得自己每分种的脉动次数为70次,他用脉搏作为计时工具,测得从跑道的一端走到另一端的脉动次数是140 次,则他用的时间约为 秒.
答案: 120
知识点:时间的估测
解析:解答:小黄每分钟脉动次数为70次,当小黄的脉动次数为140次时,他用的时间约为t=×60s=×60s=120s.
分析: 已知小黄每分钟脉动次数n和小黄脉动的总次数n′,然后根据×60s即可求出他用的时间.
19.小军参加体检,测得他的身高1.70 ,他的质量65 (填单位)
答案:m|kg.
知识点:长度的估测 质量的估测.
解析:解答:健康成年人的身高大约在1.60m~1.80m之间,身体质量大约在60kg~80kg之间,所以小军参加体检,测得他的身高1.70m,他的质量65kg.
分析: 估测法是利用物理概念、规律、物理常数和常识对物理量的数值、数量级进行快速计算以及对取值范围合理估测的方法,这就要求同学们要学会从生活体验中理解物理知识和物理规律,并且能将物理知识和物理规律用于对生活现象和生活常识的简单解释.
20.如图所示的量筒是以 为单位标度的,最小分度值是 ;测量时如果如图那样读数,则读出的液体体积与真实值相比 (填“偏大”、“偏小”或“相等”).
答案:ml|2ml|偏大
知识点:量筒的使用.
解析:解答:(1)如图所示的量筒是以ml为单位标度的;一大格表示10ml,中间有5个小格,即量筒的分度值为2ml;
(2)读数时如果视线不能与量筒的刻线垂直,眼睛向下俯视时,会以液面最高处为准,测量结果会偏大.
分析: 用量筒测量液体体积读数时,先要明确量程和分度值,视线与液面最凹处保持相平.
21.现有甲、乙两种不同规格的量筒,如图所示,若要量取35ml的水,应该选取 量筒,请在所选量筒上画出液面所在的位置.
答案:乙|液面位置如图所示
知识点:量筒的使用.
解析:解答:通过观察题中两图,两个量筒的量程均为50mL,可以用来量取35mL的水,由于甲的分度值是2mL,乙的分度值为1mL,则使用乙量筒量取更为精确,答案:乙更为科学.
分析: 用量筒量取一定体积的液体时,需要注意两点:一是液体的体积不能大于量筒的量程;二是选取合适的分度值,分度值越小的量筒越精确.在读数时,应以液面的凹面处所对应的刻度为准.
22.如图中量筒中水的体积为 毫升,在量筒中放入被测物体后,从量筒中的水面位置变化可以知道被测物体的体积为 厘米3.
答案:24|12
知识点:量筒的使用.
解析:解答:图中量筒的量程为0~40毫升,一个大格表示10毫升,里面有5个小格,一个小格表示2毫升,即最小分度值为2毫升;
水的体积V水=24毫升,水和物块的总体积V总=36毫升,
物体的体积V=V总﹣V水=36毫升﹣24毫升=12毫升=12厘米3.
分析: 量筒测量物体的体积时,明确每一个大格和每一个小格代表的示数,即量程和分度值,且读数时要以液面的凹液面所对的刻度为准.物体的体积等于总体积V总减去水的体积V水.
23.如图所示,甲图是某同学在测量一支铅笔的长度,试指出两处操作的错误是:
① ;
② ;
乙图是某同学在测水的温度,其中操作的两处错误是: .
答案:铅笔左侧没有与刻度尺的零刻度对齐|视线没有与铅笔右端所在刻度线垂直|温度计与容器的底、侧壁接触.
知识点:长度的估测 温度计的使用及其读数
解析:解答:(1)由图知:在测量铅笔长度的过程中,存在的错误是:①被测物体放没有与刻度尺的零刻度对齐;②视线没有与铅笔右端所在刻度线垂直;
(2)图中操作的错误是玻璃泡接触了容器底和侧壁.
分析:(1)使用刻度尺时要明确其分度值,起始端从0开始,读出末端刻度值,就是物体的长度;起始端没有从0刻度线开始的,要以某一整数刻度线为起点,读出末端刻度值,减去起始端所对刻度即为物体长度,读数时视线要与物体末端所对刻度线相垂直,注意测量结果要估读到分度值的下一位;
(2)使用温度计测量液体温度时,先要弄清楚温度计的量程和分度值,温度计的玻璃泡要全部浸入被测液体中; 不要碰到容器底或容器壁;读数时视线与液柱最高处所对刻度相垂直,并注意区分温度是零上还是零下.
24.给下列数字填上合适的单位:
(1)某同学的身高1.65______
答案:m
m
(2)一支铅笔的长度20 _______
答案:cm
cm
(3)某同学绕操场走一圈的时间是200___
答案: s
s(4)声音在空气(15℃)中的传播速度为340_______.
340m/s 答案: m/s
知识点:长度的测量
解析:解答::(1)某同学的身高1.65m;
答案:m
(2)一支铅笔的长度20cm;
答案:cm
(3)人步行的速度一般为1.1m/s左右;某同学绕操场走一圈(300m或400m)的时间约300s左右;故填200s符合实际;
答案:s
(4)音在空气(15℃)中的传播速度为340m/s.
答案:m/s
分析:(1)首先要对题目中涉及的时间和长度有个初步的了解,对于它们的单位,可根据需要进行相应的换算或转换,找出符合生活实际的单位填入.
(2) 声音在空气(15℃)中的传播速度为340m/s.
25.湖北神农架科学考察队在丛林深处松软平整的泥地上发现“野人”行走时留下的脚印,队员小明用方格纸描下了“野人”的脚印,如图所示.已知方格纸每小格的边长是3cm,则“野人”每只脚的面积为多少平方米?
答案:每个小格的面积S1=3cm×3cm=9cm2
每只脚的面积S=9cm2×41=369cm2
知识点:长度的估测
解析:解答:先数出脚印所占的总格数,共53小格;其中未满一格的有24格(按12格计算),
因此“野人”每只脚在方格纸上所占的格数是:53格﹣12格=41格;
每个小格的面积S1=3cm×3cm=9cm2;
每只脚的面积S=9cm2×41=369cm2;
分析: 本题提供了估测脚底面积的方法,先数出每只鞋印所占的小格数,乘以每个小格的面积,从而求出每只脚的面积.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资料·第 13 页 (共 14 页) 版权所有@21世纪教育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