粤沪版物理八年级上册第二章第4节《让声音为人类服务》同步练习.doc

文档属性

名称 粤沪版物理八年级上册第二章第4节《让声音为人类服务》同步练习.doc
格式 doc
文件大小 569.0KB
资源类型 素材
版本资源 沪粤版
科目 物理
更新时间 2015-09-09 10:26:32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粤沪版物理八年级上册第2章第4节让声音为人类服务
同步检测卷
一、选择题
1.下面关于超声波或超声波利用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 利用高频超声波可以清洗眼镜片
B. 超声波也是声波的一种,它的传播也需要介质
C. 可以利用超声波的反射探测海洋深度
D. 在同种介质中,超声波的传播速度比普通声波快
答案:D
知识点:声音的综合利用、超声波与次声波、声与能量
解析:解答:超声波具有反射性、高能量,可以传播速度很远。可以利用它清洗眼镜片、探测海洋深度,A、C正确;
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超声波也是声波的一种,它的传播也需要介质,B正确;
声速与介质的种类和温度有关,在同种介质中,超声波的传播速度比普通声波一样,D错误。
故选D
分析:声音具有能量,声纳即使利用超声波的反射探测海洋深度,声速与介质的种类和温度有关,在同种介质中,声音传播速度相等。
2.超声波具有广泛的应用,下列事例中不属于运用超声波的是( )
A.B超成像 B.声呐测距 C.一种速度测定器 D.分贝仪
答案:D
知识点:声音的综合利用、超声波与次声波
解析:解答:A、B超是利用超声来工作的;
B、声呐,又叫超声雷达,是依靠超声来实现距离的测量的;
C、超声也可以反射,根据这个特点可以测量某一个物体的速度;
D、人耳无法听到超声,所以不能做测量声音大小的分贝仪;
故选D
分析:超声也可以反射,根据这个特点可以测量某一个物体的速度,探测海底的深度。
3.在探究声音的产生的实验中,将发声的音叉轻轻接触细线悬吊的轻质乒乓球,乒乓球被弹开,说明音叉在振动。以下几个实验中所用研究方法与其相同的是( )
A.研究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时,比较物体发声与不发声的区别
B.通过扬声器前蜡烛火焰的情况来判断声音是否具有能量
C.研究材料隔声性能时用同一声源,并在声源周围包上厚度相同的材料
D.研究光的直线传播时引入光线
答案:B
知识点: 物理学方法
解析:解答:在探究声音的产生的实验中,将发声的音叉轻轻接触细线悬吊的轻质乒乓球,乒乓球被弹开,说明音叉在振动。这是将音叉的振动转化为乒乓球的摆动,把音叉的振动放大。通过扬声器前蜡烛火焰的情况来判断声音是否具有能量也应用了转化法。
研究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时,比较物体发声与不发声的区别是比较法;研究材料隔声性能时用同一声源,并在声源周围包上厚度相同的材料是控制变量法;研究光的直线传播时引入光线是理想模型法。
故选B
分析:在探究声音的产生的实验中,将发声的音叉轻轻接触细线悬吊的轻质乒乓球,乒乓球被弹开,说明音叉在振动。这是将音叉的振动转化为乒乓球的摆动,把音叉的振动放大。通过扬声器前蜡烛火焰的情况来判断声音是否具有能量也应用了转化法。
4.小月同学认为生活中的现象出现原因不正确的是( )
A.蝙蝠以很高的精确度确认目标是采用了回声定位法
B.大象们是用次声波进行交流的
C.击鼓时用力越大鼓面上的纸屑跳得越高说明音调与振幅有关
D.冰块熔化时温度不变说明晶体的熔化过程中温度保持不变
答案:C
知识点: 声音的综合利用、超声波与次声波、响度、音调
解析:解答:振动频率高于20000Hz的声波叫做超声波,蝙蝠以很高的精确度确认目标是采用了超声波回声定位法,故选项A是正确;
振动频率低于20Hz的声波叫做次声波,大象们是用次声波进行交流的,地震、台风、核爆炸等都伴有次声波产生,故选项B是正确;
C选项中击鼓时用力越大鼓面上的纸屑跳得越高说明的是响度与振幅有关,故C选项错误;
晶体在熔化过程中吸热,但温度保持不变,故选项D是正确的。
故选C
分析:振动频率高于20000Hz的声波叫做超声波;振动频率低于20Hz的声波叫做次声波。
5.有两只昆虫甲和乙,甲的翅膀每秒振动8次,乙的翅膀每秒振动300次,人凭听觉能感觉到在飞 行的昆虫是 ( )
A.甲 B.乙 C.都感觉到 D.都感觉不到
答案:B
知识点: 声音的综合利用、超声波与次声波
解析:解答:人耳的听觉频率范围:频率在20Hz~20000Hz之间的声波,甲的翅膀每秒振动8次,频率为8Hz,在人耳的听觉频率范围内;乙的翅膀每秒振动300次,频率为300Hz,不在人耳的听觉频率范围内,所以人凭听觉能感觉到在飞 行的昆虫是乙。
故选B
分析:振动频率高于20000Hz的声波叫做超声波;振动频率低于20Hz的声波叫做次声波。
6.下图所示中,主要描述声音能够传递能量的是( )
A.探测海深 B.敲瓶底火焰晃动 C.回声定位 D.超声波探查
答案:B
知识点: 声与能量、声与信息
解析:解答: B、敲瓶底火焰晃动,说明声音能够传递能量;A、C和D都是利用声音的反射来传递信息。
故选B
分析:声音能够传递信息和能量。
7.地震前,地下的地层岩石运动或断裂会产生次声波。某些动物会接收到并做出反应。右图是几种动物的发声和听觉频率范围其中能提前感觉到地震的动物是( )
A.狗 B.猫 C.蝙蝠 D.海豚
答案:A
知识点:超声波与次声波
解析:解答:因为地震产生的次声波频率低于20Hz,而图中的狗听觉频率是15Hz~50000Hz,正是在此范围之内,所以狗会提前感觉到地震,有较为明显的反应;
故选A
分析:狗听觉频率是15Hz~50000Hz,能听见次声波。
8.下列事例中,属于利用声传递能量的是( )
A.用声呐探测海底深度
B.医生用听诊器为病人检查身体
C.用超声波清洗眼镜
D.听到隆隆的雷声预示着可能要下雨
答案:C
知识点: 声音的综合利用、声与能量
解析:解答:A、利用声呐探测海洋深度,是利用了声波传递信息,不符合题意;
B、医生用听诊器诊断疾病,是利用了声波传递信息,不符合题意.
C、利用超声波来清洗眼镜是利用了声音能传递能量,符合题意;
D、听到雷声就能知道可能下雨,是利用了声波传递信息,不符合题意;
故选C
分析:(1)声音可以传递能量,例如利用声波传递能量来清洗钟表等精密的机械,还可以清除人体内的结石;
(2)声音还可以传递信息,例如医生利用听诊器来听病人的心肺就是利用声波传递信息。
9.人能感受到的声音频率有一定的范围,大多数人能听到声音的范围是20Hz到20000Hz。大象之间交流的“声音”是一种“次声波”,人类听不到大象的“声音”,这是因为 ( )
A.次声波不能传入人耳
B.大象发出的声音太小
C.次声波的频率小于20Hz,人类一般听不到
D.次声波频率大于20000Hz
答案:C
知识点: 声音的综合利用、超声波与次声波
解析:解答:大多数人能听到的声音范围为20Hz到20000Hz,而大象可以发出频率小于20Hz的次声波。
故选C
分析:人能听到的声音范围为20Hz到20000Hz的声波,大象之间交流的“声音”是一种“次声波”,频率小于20Hz。
10.关于声现象,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 回音壁利用的是声音的反射
B. 由于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所以航天员在飞船内或飞船外工作时,他们之间的交流必须要利用电子通信设备,通过无线电波进行
C. 我们能分辨不同人的讲话,不同乐器的演奏是根据不同物体发出声音的音色是不同的
D. 超声能破坏细菌结构,从而可以对医疗器械和食物进行杀菌消毒
答案:B
知识点: 声音的传播条件、超声波与次声波、音色
解析:解答:A、北京天坛里的回音壁,三音石,圜丘三处建筑有非常美妙的声音现象,它是我国古代建筑师利用声音的多次反射造成的音响效果,该选项说法正确,不符合题意;
B、飞船内有空气,航天员可以直接交流,飞船外没有空气,就必须借助电子通信设备交流了,该选项说法不正确,符合题意;
C、我们能分辨不同人的讲话,不同乐器的演奏是根据不同物体发出声音的音色是不同,该选项说法正确,不符合题意;
D、超声能破坏细菌结构,从而可以对医疗器械和食物进行杀菌消毒,实际上是利用了超声传递能量,该选项说法正确,不符合题意.
故选B
分析:声音具有能量,能破坏细菌结构,从而可以对医疗器械和食物进行杀菌消毒;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声音不能在真空中传播。
11.飞机起飞前空乘人员要求乘客关闭手机、电脑和电子游戏机等电子设备,这是因为飞机导航设备和操作系统可能会受到哪种波的干扰( )
A.超声波 B.次声波 C.无线电波 D.光波
答案:C
知识点: 声音的综合利用、超声波与次声波、电磁波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解析:解答:飞机的导航系统、移动电话是通过电磁波来传递信息的,如果在乘坐飞机时使用电子设备,如手机,它发出的电磁波就会干扰飞机的导航系统,容易出现危险。所以手机、电脑和电子游戏机等电子设备的电磁波会干扰飞机导航设备和操作系统的无线电波。
故选C
分析:飞机的导航系统是通过电磁波来传递信息的,手机、电脑和电子游戏机等电子设备,它发出的无线电波(即电磁波)就会干扰飞机的导航系统,可能会出现危险。
12.关于声现象,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弦乐队在演奏前,演奏员要调节乐器的弦的松紧,这样做的目的是为了改变音调
B.诗句“不敢高声语,恐惊天上人”的“高”指声音的响度大
C.用声波能粉碎人体内的“小石头”,说明声波具有能量
D.人耳听不到蝴蝶翅膀振动的声音,是因为蝴蝶翅膀振动的幅度太小
答案:D
知识点: 声音的综合利用、响度、音调
解析:解答:A、弦乐器的弦越短、越细、越紧发出声音的音调越高,A正确;
B、“不敢高声语,恐惊天上人”的“高”指声音的响度大,B正确;
C、用声波能粉碎人体内的“小石头”,说明声波具有能量C正确;
D选项中说蝴蝶发出的声音是次声波,D错误。
故选D
分析:乐音的三个特征:音调、响度、音色。(1)音调:是指声音的高低,它与发声体的频率有关系(2)响度:是指声音的大小,跟发声体的振幅、声源与听者的距离有关系(3)音色:由发声体本身决定。
弦乐、管乐、打击乐等等都用到声学的知识,应该明确各种乐器如何发声、如何改变音调、响度的。
13.在亚丁湾海域,我国海军护航编队使用“金嗓子”(又名“声波炮”)震慑海盗.它的声波定向发射器外观类似喇叭,能发出145dB以上的高频声波,甚至比喷气式飞机引擎的噪声还要刺耳.根据以上信息,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
A.这种超声波具有能量
B.这种声波的强度是145dB
C.声波定向发射器喇叭状外观可以减少声音的分散,从而增大响度
D.使用“金嗓子”时,护航官兵佩戴耳罩是在人耳处减弱噪声
答案:A
知识点: 声音的综合利用、声与能量、响度、防止噪声的途径、超声波与次声波
解析:解答:A、 “金噪子”发出的声波是高频声波,是人耳能够听到的,因此不是超声波,该选项说法不正确,符合题意;
B、该声波的响度是145dB,该选项说法正确,不符合题意;
C、声波定向发射器喇叭状外观可以减少声音的分散,从而增大响度,该选项说法正确,不符合题意;
D、使用“金嗓子”时,护航官兵佩戴耳罩是在人耳处减弱噪声,该选项说法正确,不符合题意。
故选A
分析:减弱噪声的方法:在声源处;在传播过程中;在入耳处;响度指声音的强弱,由物体振动的振幅决定的,另外还与距离发声体的远近有关;人们以分贝为单位来表示声音强弱的等级,声音的强弱表示声音的响度;频率低于20Hz的声音叫次声波,频率高于20000Hz的声音叫超声波,声能传递能量,声波具有能量;
14.如图所示,用声呐测量海洋某处的深度,已知超声波在海水中的速度是1500m/s,如果发出信号6s后收到反射回来的声波,那么海洋被测处的深度约为( )
A.1500m
B.4500m
C.9000m
D.18000m
答案:B
知识点: 声音的综合利用、超声波与次声波
解析:解答:已知收到声波时间为6秒,设6秒内声波走的路程为S=1500m/s×6s=9000m,声波往返两次,走了两段同样的路程,所以距离为
故选B
分析:声纳测距离需要考虑声波传播了个来回。
15.以下利用了超声波的反射来获取信息的是( )
A.大象的“声音”交流
B.蝙蝠的“回声”定位
C.外科医生对结石病人的“超声”排石
D.站在天坛中央说话,会感到声音特别洪亮
答案:B
知识点: 声音的综合利用、超声波与次声波、声音的反射
解析:解答:A、大象的“声音”是一种次声波,不合题意;
B、蝙蝠会能通过口腔或鼻腔把从喉部产生的超声波发射出去,利用折回的声音来定向,符合题意;
C、外科医生对结石病人的“超声”排石是利用了超声波能传递能量,不合题意;
D、站在天坛中央说话,声音传播出去,遇到周围高大的建筑物又反射回来,我们听到的是回声与原声的混合,因此我们听到的声音响亮;人的说话声不是超声波.不合题意。
故选B
分析:(1)人能听到的声音频率范围是20Hz~20000Hz,频率低于20Hz的声音叫次声波.大象发出的“声音”是一种次声波;
(2)某些动物能通过口腔或鼻腔把从喉部产生的超声波发射出去,利用折回的声音来定向,这种空间定向的方法,称为回声定位;
(3)声波能传递信息和能量;
(4)回声是声音被障碍物反射而形成的;
二、填空题
16.海豚可以利用超声波相互交流,这说明声音可以传递 ;用超声波振动除去人体内的结石,这说明声音具有 。(填选“信息”或“能量”)
答案:信息;能力
知识点: 声音的综合利用、超声波与次声波、声与信息、声与能量
解析:解答:声音可以传递信息和能量。海豚可以利用超声波相互交流,这说明声音可以传递信息;用超声波振动除去人体内的结石,这说明声音具有能量。
分析:(1)声音可以传递能量,例如利用声波传递能量来清洗钟表等精密的机械,还可以清除人体内的结石;
(2)声音还可以传递信息,例如医生利用听诊器来听病人的心肺就是利用声波传递信息。
17.某一种昆虫靠翅膀振动发声.如果这种昆虫的翅膀在一分钟内振动了300次,则它振动的频率是_______Hz,人类_______听到这种声音.(选填“能”或“不能”)。
答案:5 ;不能
知识点: 声音的综合利用、超声波与次声波
解析:解答:发声体1s内振动的次数叫频率,某一种昆虫的翅膀在一分钟内振动了300次,则它振动的频率是;人耳听到的声音的频率范围为20~20000Hz,小于20Hz的声音叫次声波,所以,人类不能听到这种昆虫翅膀振动发出的声音。
分析:振动频率高于20000Hz的声波叫做超声波;振动频率低于20Hz的声波叫做次声波;人的听觉范围是20~20000Hz。
18.我市进行防空演练时,那种尖锐刺耳的防空警报声是通过 传入耳朵的,这样尖锐刺耳的声音平时我们说它是一种 ,但这次它却向大家传递着一种 。
答案:空气; 噪声;信息
知识点: 声与信息、声音的传播条件、噪声及来源
解析:解答: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空气可以传声。听到的防空警报声是通过空气传入耳朵的,影响人们工作学习休息的声音都称为噪声。防空警报声平时就是一种噪声,但在抗震减灾疏散活动中,它却向大家传递着一种求生信息。
分析:对噪声的感受因个人的感觉、习惯等而不同,因此噪声有时是一个主观的感受。
19.地震是一种严重的自然灾害,地震时产生的________(选填“超声波”或“次声波”)对人的器官功能的破坏性很大,使人产生恶心、晕眩、旋转感等症状,严重的会造成内脏出血破裂,危及生命。由于它的破坏性大,并且它的频率________20Hz(选填“高于”、“等于”或“低于”),人耳无法直接听到。
答案:次声波;低于
知识点: 声音的综合利用、超声波与次声波
解析:解答:人耳听到的声音的频率范围为20—20000Hz,低于20 Hz的叫次声波,高于20000Hz的叫超声波。地震时产生的次声波对人的器官功能的破坏性很大,使人产生恶心、晕眩、旋转感等症状,严重的会造成内脏出血破裂,危及生命,人耳无法直接听到它。
分析:人耳听到的声音的频率范围为20—20000Hz,低于20 Hz的叫次声波,高于20000Hz的叫超声波;次声波对人的器官功能的破坏性很大,使人产生恶心、晕眩、旋转感等症状,严重的会造成内脏出血破裂,危及生命,人耳无法直接听到它。
20.医生用的“B超”是利用 声波获得信息,并且利用这种声波还能击粹病人体内的胆结石,说明声音具有 。
答案:超;能量
知识点: 声音的综合利用、超声波与次声波、声与信息、声与能量
解析:解答:医生用的“B超”是超声波,通过超声波的反射获得病人的信息,超声波还能击碎病人体内的胆结石,胆结石的破碎需要能量,所以超声波还具有能量。
分析:超声波能击碎病人体内的胆结石,是因为超声波具有能量。
三、论述题
21.下图为一声速测量仪器的使用说明书和实验装置图,阅读并回答问题.
(1)若把铜铃放在甲、乙的中点,则液晶显示屏的示数 .
(2)一同学将铜铃放到甲的左边,并与乙在一条直线 上,则铜铃离甲越远,液晶显示屏的数值 .(填“变大”、“变小”或“不变”).
(3)一同学想验证温度越高,声速越大,把铜铃固定放在甲的左边,然后加热甲乙之间的空气,则液晶显示屏的数值将( )
A.变大 B.变小 C.不变 D.无法判断
答案:(1)0(2)不变 (3)B
知识点: 声音的综合利用、超声波与次声波
解析:解答:(1)若把铜铃放在甲、乙的中点,则液晶显示屏的示数为0;
(2)同学将铜铃放到甲的左边,并与乙在一条直线上,则铜铃离甲越远,液晶显示屏的数值不变;
(3)验证温度越高,声速越大,把铜铃固定放在甲的左边,然后加热甲乙之间的空气,则液晶显示屏的数值将变小。
分析:(1)若把铜铃放在甲、乙的中点,则液晶显示屏的示数为0;
(2)同学将铜铃放到甲的左边,并与乙在一条直线上,则铜铃离甲越远,液晶显示屏的数值不变;
(3)验证温度越高,声速越大,把铜铃固定放在甲的左边,然后加热甲乙之间的空气,则液晶显示屏的数值将变小。
22.根据下列图所示的三幅图,说明超声波在生产和生活方面有什么应用.
a. 用超声波检查金属 b.用超声波清洗仪清洗碗碟 c.用B超给病人做常规检查
内部是否有气泡、裂痕
答案:超声波在生产和生活方面的应用:一、超声波频率高,振动迅速,可利用它来清洗和消毒;
二、超声波的穿透本领大,在工业上用来检验金属内部是否有裂痕、气泡等;
三、超声波在医学上应用很广.医院里的“B超”应用的就是超声波。
知识点: 声音的综合利用、超声波与次声波
解析:解答:从上面几点可以看出超声波的应用是很广的.主要表现在:第一,超声波频率高,振动迅速,可利用它来清洗和消毒;第二,超声波的穿透本领大,在工业上用来检验金属内部是否有裂痕、气泡等;第三,超声波在医学上应用很广。医院里的“B超”应用的就是超声波。
分析:超声波具有能量,能清洗碗碟和消毒;超声波的穿透本领大,在工业上用来检验金属内部是否有裂痕、气泡等;医院里的“B超”应用的就是超声波检查身体。
23.利用回声可以测量声源到障碍物的距离。科学工作者为了探测海底某处的深度,从海面向海底垂直发发射超声波,经过4s后接收到回波信号,已知声波在海水中的传播速度为1530m/s,请简要回答或计算出下列问题。
⑴人耳能听到超声波吗? (填“能”或“不能”)
⑵被测量处海洋的深度为多少? 米
⑶利用超声波的反射能否进行太空测距?为什么?
⑷请你说出超声波的特点,两个即可。
⑸请你再说出超声波在实际生活中的两个应用的实例。
答案:(1)不能(2)3060(3)不能,真空不能传声(4)方向性好 穿透力强(5)B超;超声波测距
知识点: 声音的综合利用、超声波与次声波
解析:解答:(1)超声波的频率是小于20HZ,人耳的听觉频率范围是20-20000HZ,所以人耳不能听到超声波;
(2)根据公式可知,被测量处海洋的深度为;
(3)真空不能传声,所以利用超声波的反射不能进行太空测距;
(4)超声波的特点是方向性好、穿透力强;
(5)在生产和生活中超声波的应用有蝙蝠的回声定位、医生给病人做的B超、超声波测距等。
分析:超声波属于声波,传播也需要介质;超声波的特点是方向性好、穿透力强;在生产和生活中超声波的应用有蝙蝠的回声定位、医生给病人做的B超、超声波测距等。
24.阅读下列三篇短文,按要求完成后面提出的问题。
A.蝙蝠在黑暗中能自由地飞翔,用蜡封住其耳朵,虽然把它放在明亮的房间里,仍像喝醉酒一样,一次次地碰到障碍物。后来,物理学家证实了蝙蝠能发出 ① 波,靠这种波的回声来确定目标和距离。
B.如果把八只同样的玻璃杯盛不同深度的水,再用一根细棒依次敲打杯子,可以发现声音的 ② 和水量有关。如果调节适当,可演奏出简单的曲谱,由此我们不难知道古代“编钟”的原理。
C.许多年前,“马可波罗”号帆船在“火地岛”失踪。科学家经过多年的研究,揭开了“马可波罗”号帆船上人们的“死亡之谜”:他们都是死于“亚声”。这是一种人耳听不到的声波,频率低于20 Hz 。当声波的频率在2 ~ 10 Hz时,人会产生恐惧、恶心、头晕等症状,其中5 Hz的声波对人危害最大[,这是因为此时人的内脏的固有频率和“亚声”的频率极为相似,会形成内脏的共振,严重时,把内脏振坏而使人丧生。
(1)请你将上面短文A、B中①和②两处补上恰当的文字:
① ;② 。
(2)短文C中的“亚声”是指我们学过的 。
(3)从短文C 中可以看出,人体内脏的固有频率大致在 左右。
(4)综合上面的短文,请你写出声波的两个利用: ; 。
答案:(1)①超声 ②音调(2)次声波(3)5 Hz(4)声可以传递信息;声可以传递能量
知识点: 声音的综合利用、超声波与次声波、声与信息、声与能量
解析:解答:(1)蝙蝠是利用超声波进行探测信息和定位,所以①应是:超声.用一根细棒依次敲打杯子,杯子中的水量不同,杯子与水振动的频率不同,杯子与水的振动产生的声音音调不同,所以②应是:音调;
(2)频率低于20Hz的声波叫次声波,所以亚声是指我们学过的次声波;
(3)能量很高的次声具有极大的破坏力.当人体固有频率和次声频率相同时,会引起内脏的共振,导致死亡。人体内脏的固有频率大致在5Hz;
(4)声可以传递信息;声可以传递能量。
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对声音全面知识的掌握情况,包括超声、次声、音调等内容.需要在平时的学习中注重知识的积累。
25.2007年12月22日上午,位于海面下几十米深处的“南海一号” 商船被打捞浮出海面,这是中国考古史上的又一突破. “南海一号”商船长约30米,是目前发现的最大的宋代船只,如图所示。
很早以前,我国考古队员就利用超声波方向性好的特点制成了一种装置安装在船上,用它发出的超声波对“南海一号”沉船进行了细致的探测。
(1)题中所指探测装置的名称是什么?
(2)已知超声波在海水中的速度为1500m/s,如果探测装置发出的信号后,从发出到遇到沉船,再到接受返回信号所花时间是0.024s,则沉船在海面下多深处?(注:该小题必须有必要的运算过程)
(3)该装置能不能用来探测月球与地球之间的距离?为什么?
答案:(1)声呐(2)18m(3)不能;声音不能在真空中传播
知识点: 声音的综合利用、超声波与次声波
解析:解答:(1)人们受蝙蝠利用超声波定位的启示,利用超声波方向性好的特点制成了超声波探测仪------声纳,用声纳来探测海底沉船、鱼群、回声测距等,图中是用发出的超声波对“南海一号”沉船进行了细致的探测,所以,该装置为声呐;
(2)从发出超声波到接受到返回信号所花时间是t=0.024s,速度v=1500m/s,所以沉船在海面下的深度为;
(3)因为声音传播需要介质,不能在真空中传播,而月球上没有空气,是真空,所以不能利用超声波探测地球到月球的距离;
分析:(1)人们根据超声波方向性好的特点制成了超声波探测仪------声纳;
(2),因为回声测距离,声音传播了一个来回,所以利用回声计算海底深度应该利用公式计算;
(3)真空不能传声。
使用说明书
(1)实验装置如图所示:甲、乙是声音信号采集器;
(2)复位后用棒锤敲打铜铃,声音被甲、 乙接受;
(3)液晶屏显示甲、乙接受到信号的时间差,单位为ms。
试卷第10页,总15页
试卷第9页,总15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