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5守株待兔
教学目标:
文化自信:感受寓言故事中的教育意义或深刻的道理,感受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认同中华文化,提升文化自信。
语言运用:借助注释,结合插图,疏通文意。
思维能力:比较“阅读链接”的《南辕北辙》与《守株待兔》两则寓言的异同。
审美创造:品味寓言故事语言精辟简练,结构简单却极富表现力的特点。
教学重、难点:
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借助插图和注释读懂课文,能说出农夫被宋国人笑话的原因,领悟故事蕴含的深刻哲理。背诵课文。
教学准备:
教师:制作多媒体课件。
学生:预习课文。
课时安排:
2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谈话交流,引出课题
1.教师:小朋友们,爸爸、妈妈一定给你们讲过不少寓言故事,这些寓言故事虽然短小但都很有趣,而且还告诉我们一个道理。
今天,老师和你们一起来学一则寓言故事,看看这则寓言告诉我们一个什么道理。
2.板书课题,引导学生就题目质疑。
3.教师小结,归纳问题。(谁 为什么守株待兔 结果怎样 )
二、整体感知,学习字词
1.学生自读课文,读准字音,遇到生字多读几次。
2.大家一起读课文。
3.学生读文,找出要求认读的生字。
4.出示生字卡片,学生认读生字。
5.学生用生字组词说句。
6.再读课文,整体感知。
7.指名反馈:这则寓言讲的是谁 是一个怎样的故事
三、再读课文,精读感悟
1.引导学生用自己的话说说课文内容。
2.引导学生想象:种田人守在树桩旁,心里想的是什么
3.这个种田人为什么要坐着等兔子撞到树桩上来呢
4.讨论:种田人的梦想能实现吗 为什么
5.集体反馈。
教师小结寓意:野兔是不会常常撞死在树桩上的,上次是偶然,我们怎么能把偶然当必然呢 种田人怀着这种侥幸的心理在那等呀等,等到的一定是一场空。
6.如果有一天,你经过那里,你会怎么劝他
7.教师小结:我们可不能像种田人那样,将偶然的事当成经常发生的事,总是梦想着不劳而获。
四、指导书写
1.出示生字卡片,指名认读。
2.启发学生观察,说说你的发现。本课左右结构的字很多,如“株、待、耕、触、颈、释”,在写法上,“株、待”要注意是左窄右宽,“耕、触、颈、释”左右大致相当。
3.指名反馈,教师强调。
4.学生练习写字,教师巡视,个别辅导。
第二课时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出示生字卡片,指名读一读。
2.学生朗读课文。
3.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二、理解句意,疏通文义
1.再读课文。
(1)结合注释再读课文。
(2)在读文的过程中,你能读懂哪个问题
出示:谁在等兔子 为什么守着树桩等兔子 等到了吗
2.学习第一句。
(1)谁在等兔子
(2)这个宋国人是干什么的
3.学习第二句。
(1)图中除了有农夫还有什么
(2)课文中是怎么说的
4.学习第三句。
(1)这只又肥又大的兔子,为什么会被农夫得到
(2)为什么兔子会撞到树桩上
(3)强调“颈”字读音,再读一读。
(4)从哪个字你知道兔子跑得快
5.学习第四句。
(1)白白捡到又肥又大的兔子后,农夫是怎么做的呢
(2)“耒”字教学。
这句话里,“耒”是生字,它的意思是什么 出示“耒”的图片,上面有把手,下面有犁头,它是翻土用的农具。想一想你认识的字中,哪个是以“耒”作偏旁的 (随机板书耕耘)
观察字形,结合图片,联系生活实际,你发现了以“耒”作部首的字大多和什么有关
(3)“耒”的字意已经了解了,“释其耒”呢 原文中是怎么说的 (因释其耒而守株,冀复得兔)
(4)从中你体会到什么 读懂了什么 带着你的感受读出来。为了肥美的兔子,这个农夫不吃饭、不喝水,他……
烈日炎炎,地里的禾苗仿佛在呼喊:我快要渴死啦,谁来帮帮我 农夫却……
(5)出示断句:因/释其耒/而守株,冀/复得兔。(像这样读一读)
6.学习第五句。
(1)他这样一直等,有什么收获吗 (板书:收获)
(2)课文里是怎么说的
7.疏通课文。
(1)让我们把这几句话送回到原文中,好好读一读。
(2)谁能试着像读第四句一样读出节奏感 (配音乐)
三、写话表情,总结寓意
1.读了这则寓言,你想对农夫说什么呢 把你想说的话,简单写写吧。
老师也有两句话想送给他,(补充板书)谁来读一读。
一分耕耘
一分收获
2.兔子经常撞在树桩上吗 所以还有一句话,想要送给农夫,谁来读一读。
出示:不能把偶然的现象当成经常发生的事。
四、拓展延伸,讲故事
1.总结全文:同学们,你们读了这则寓言后,知道了一个什么道理
2.说一说你身边存在的这种现象,并发表自己的意见。
3.拿出收集的寓言故事与同学交流。(说说寓言故事告诉我们什么道理。)
五、推荐阅读
课后阅读《伊索寓言》。
(过渡:寓言,通常借一个短小的故事说明一个深刻的道理,它对我们的学习、生活,都会有很大帮助。)
六、布置作业
课下把《守株待兔》的故事,用自己的话讲给家长听。板书设计:
守株待兔
寓言故事→道理
教学反思:
在揭题伊始,我就呈现学习方法,接着通过解题:“守株”“待兔”,让学生很快地把握了这则寓言的主要内容,并巧妙地根据题目“守株”和“待兔”,让学生既快速又准确地理清了文章的段落。这种做法不仅化难为易,而且让学生把学到的知识加以运用,使学生在学习新知识的过程中,同时也获得了学习的方法,提高了学生的语文素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