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40张PPT。第20课 俄国、日本的历史转折温故知新 从17世纪中期到19世纪中期,已有哪些国家建立并巩固了资产阶级政权? 他们各自采用了何种方式实现了政体的过渡?英国、美国、法国 英国、法国、美国 俄国、日本资产阶级革命(战争) 资本主义 方式一、俄国废除农奴制 ——1861年改革
(农奴制改革 或
亚历山大二世改革)
俄国改革前,到底处于一种怎样的发展状态?使得政府不得不主动进行改革? 19世纪上半期,俄国仍然是欧洲最落后的国家之一,远远落后于英法等国。当时,农奴制是俄国的基本制度,全国90%以上的人口是农奴,农奴被世世代代束缚在土地上,遭受着沉重的压迫。农奴没有生产的积极性,生产效率极其低下。在此期间,俄国也开始了工业革命,建立了一些资本主义工场。但是,在农奴制度下,一方面农奴一贫如洗,无力购买工业品;另一方面,工场也不易雇到更多的自由劳动力,因为农奴被束缚在土地上,没有自由工作的权利。这使得俄国的资本主义经济发展极其缓慢。
19世纪中叶,俄国还发生了一件重要事件,也迫使俄国统治者不得不实施改革。这就是1853-1856年的克里米亚战争。俄国大败。这场战争不仅是俄国颜面尽失,还使得原本就不富裕的俄国财政雪上加霜。这个时候的俄国认识到,必须大力发展工业才能提高国力。思考?封建农奴制阻碍了俄国
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直接催化剂封建农奴制阻碍了俄国资本主义的发展;
(一)根本原因(二)目的 诸位会深信,凡能够维护地主利益的措施,我们都一一地做到了。前提史料解读材料:与其等农民自下而上起来解放自己,不如自上而下解放农民。
——亚历山大二世1856年3月的一次谈话(1)材料中,“农民自下而上起来解放自己”指的是什么?“自上而下解放农民”又指什么?(2)从中我们可以看出亚历山大二世改革的主观目的是什么?请回答:农民暴动;1861年农奴制改革摆脱农奴制危机。(二)目的为了摆脱农奴制危机,
巩固贵族地主统治(三)内容(1)农奴在法律上是自由人;地主再也不许买卖农奴和干涉他们的生活;(2)农奴在获得“解放”时,可以得到 一块份地,但他们必须出钱赎买这块份地。 资本主义发展的四个要素:雄厚的资本、
自由的劳动力、广阔的市场、丰富的原料。自由的劳动力 广阔的市场雄厚的资本1861年改革的历史意义进步性 局限性 解放了农奴,给了他们自由,改善了他们的生活。 比如,农奴虽然解放了,但是由于他们的贫困,他们还不得不要去依附地主。 这场改革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局限性呢? ①改革的目的是为了摆脱农奴制危机,巩固贵族地主统治。②改革是由代表贵族地主利益的沙皇实施的。③改革的前提是维护地主利益。如何评价1861年俄国农奴制改革?① 是沙皇实行的一次自上而下的资产阶级性质改革;② 有利于俄国资本主义的发展,是俄国近代历史上的重大转折点。③ 改革保留了大量的封建残余。性质: 作用:局限: 课本117页“动脑筋”:你认为应当怎样认识俄国农奴在改革后的得与失? 老:“俄国废除农奴制的改革,促进了资本主义的发展。” 少:“那些获得‘自由’的农奴,已经被剥夺得一干二净,对他们而言,这次改革没有多少好处。” (老人说的话,反映了俄国1861年改革的积极作用。) (小孩说的话,反映了这场改革的消极作用。) 综合:他们的说法都有一定的道理,是站在不同角度对历史事件进行观察的结果,因此也都不够全面。不过,评价历史事件,首先要看它对历史产生的客观影响,这是问题的主要方面。相比之下,俄国农奴制改革的积极作用是主要的。 A资金不足
B企业设备陈旧
C缺乏技术人才
D缺乏自由的劳动力D1.美国南北战争和俄国亚历山大二世改革前两国经济发展的共同障碍是:2.面对日益激化的社会矛盾,为缓解统治危机,俄国沙皇亚历山大二世采取的措施是A “废藩置县”
B 废除农奴制
C 请求英法援助
D 颁布《土地法令》B3.某男子生于1821年,40岁时,他的农奴身份被国家统一取消,成为法律上的“自由人”,并出钱购买了一块“份地”。使他身份发生改变的事件是: A 拉丁美洲独立战争
B 俄国1861年改革
C 日本明治维新
D 美国南北战争B5.19世纪60年代,俄国废除农奴制改革,中国开展了洋务运动,比较这两次改革,其共同点 A都是为了维护统治者的利益B都是为了学习西方先进技术C都是为了解放农奴D都是该国历史上重大转折A6.下列四国中,哪一个国家与其他三国走上资本主义道路的途径不同A 英国
B 法国
C 美国
D 俄国D7.下列国家中,走上资本主义发展道路的方式与俄国相似的是A 日本
B 英国
C 美国
D 法国A二、日本明治维新日本封建等级示意图 幕府时期,全国居民分为士、农、工、商四个等级。
统治阶级由天皇、将军、大名、武士组成。天皇只是名义上的最高统治者,实权掌握在幕府将军手里。闭关锁国、封建落后列强入侵、矛盾激化美国舰队登陆日本1853年黑船事件倒幕运动时间:1868年
主力:中下级武士
方式:武力代表了新兴资产阶级改革力量根本原因:幕府统治危机和民族危机
明治维新的目标:摆脱幕府统治危机和民族危机,
发展资本主义。 明治天皇名睦仁, 1867 年继承王位 1868 年以《易经》中“圣人向明而治”,改年号为明治元年。推翻德川幕府统治后,实行一系列资产阶级性质的改革,史称明治维新。。明治维新
时间:1868年
方式:自上而下
性质:资产阶级的改革
内容废除藩国封建割据小王国,实行全国统一中央集权县制。大力发展资本主义工商业,使日本经济力量迅速增强。接受西方思想,打破封建传统思想束缚,促进资产阶级思想意识形态的形成。 下面两幅图都是日本明治的天皇,有什么变化? 这种变化是对明治维新哪一政策
的最好体现?(三)评价性质: 作用:局限:1.使日本从一个闭关锁国的封建国家,逐步转变为资本主义国家。
2、摆脱了沦为半殖民地国家的命运,是日本历史的重大转折点。资产阶级性质改革3.但日本强大起来以后,走上了对外侵略扩张的军国主义道路。 日本有“心灵紧闭”但“眼观八方”的特征。在国弱时,他们卑谦地对外点头哈腰,默默拿来先进才智,然后悄悄地在作坊里加班加点地消化,乃至超越。一旦确信自己超越了别国,便会出其不意地“创造神话”。古代史上,日本在亚洲拜认了第一位老师,向老师学习。但------后不久,日本就对他的第一个老师发动战争,逼老师签订不平等条约,收钱占地。20世纪30年代,他再一次对他的第一个老师发动战争。 ——摘自陈冰《作坊里的日本》请回答
(1)日本的第一位老师是谁?日本在古代史上向他的第一个老师学习进行了一次重要改革。说出这次改革的名称及其意义。
(2)材料一中的日本在明治维新后“对他的第一个老师发动战争”指什么战争?20世纪30年代,他再一次对他的第一个老师发动战争,指的又是什么战争?
(3)19世纪中期,日本民族矛盾激化。未来改变现状,日本又拜欧美为师,它是通过什么活动向欧美学习的?结果任何?
(4)从日本发展的过程,你认为值得我们借鉴的有哪些?中国;大化改新------甲午中日战争;全面侵华战争明治维新------1、坚持和深化改革开放。2、勇于开拓创新。3、积极向先进文明学习。4、重视科技教育。找找看:俄国1861年改革和日本明治维新有哪些相同点? 性质:
方式:
作用:
局限性:资产阶级性质的改革
自上而下改革
有利于本国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
保留了大量的封建残余本课知识梳理农奴制的阻碍了俄国资本主义的发展幕府统治危机、民族危机亚历山大二世,
资产阶级性质明治天皇,
资产阶级性质(1)农奴在法律上是自由人;(2)农奴在获得“解放”时,要出钱赎买这块份地。废藩置县,加强中央集权;允许土地买卖,引进西方技术,发展近代企业;提倡“文明开化”,即向欧美学习,大力发展教育有利于资本主义发展,留下大量封建残余。是俄国历史上重大转折点。日本逐步转变为资本主义国家,摆脱了沦为半殖民地国家的命运。是日本历史上的重大转折点。8.近代首先敲开日本大门的西方列强是A 法国
B 英国
C 美国
D 德国C9.大化改新和明治维新的共同点是A 摆脱了半殖民地的危机B 结束了闭关锁国的状态C 加强了资产阶级的统治D 学习了他国的先进经验D10.最能体现明治维新性质的改革措施是A 发展近代工业
B 努力发展教育
C 文明开化
D 废藩置县A11.男士穿西服,女士打洋伞,这是19世纪中期日本上层人物崇尚的行头,这里所反映的情景最符合下列哪一句口号A 废藩置县
B 文明开化
C 求知识于世界
D 置产兴业B12.19世纪中期俄国的改革和日本的明治维新均属于资产阶级性质的改革,其主要依据是:A 两国的改革都是在内忧外患的背景下进行的
B 两国的改革都是采取自上而下的形式
C 改革使两国都保留了大量的封建残余
D 改革使两国都走上了资本主义道路D13.下列关于明治维新与戊戌变法共同点表述不正确的是 A 都是自上而下的资产阶级改革运动
B 都有利于资本主义发展
C 都在文化教育方面采取重要措施
D 都以失败而告终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