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级语文下册 第6课 三棵树 导学案

文档属性

名称 九年级语文下册 第6课 三棵树 导学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4.1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北师大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5-09-10 08:24:09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三 棵 树
学习目标:
1、 理解"树"在文章中的象征意义。
2、 理解认识树与人相互依存的关系。
3、 体会并感受作者内心对生命的感悟与倾诉。
评价任务:
1、能在预习检测中发现预习过程中的疏漏之处。
2、再次阅读课文,学生能在教师的引导下分析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
3、在进一步阅读的基础上,试着梳理出作者的情感的变化。
教学过程:
【认识作者】
苏童,姓童,本名童忠贵。苏童是其笔名。1 ( http: / / www.21cnjy.com )963年生于苏州。1983年开始发表小说,迄今有作品百十万字,代表作包括《园艺》、《红粉》、《妻妾成群》、《已婚男人》和《离婚指南》等。随着其中篇小说《妻妾成群》被著名电影导演张艺谋改编成电影《大红灯笼高高挂》而蜚声海内外。
【文意探究】
自由朗读文章,把握大意,并思考:
1、三 ( http: / / www.21cnjy.com )棵树在文中究竟指什么?
明确:一趟长途列车的终点站名、“我”生命中遇到的三棵树。
2、三棵树是指哪三棵树?
明确:苦楝树苗、石榴树、枇杷树。
3、这三棵树有什么特点呢 结合文中语句分析。
明确:苦楝树——幼小无依
枇杷树——含蓄深沉
石榴树——热烈奔放
讲述"鸟儿、孩子"。作者在对果树的描写中还提到了孩子和鸟儿,作者驱赶鸟和 孩子,果树却迎接它们的到来,没有怨言、执着的付出,无边无际的奉献。两相对比,我们可以在果树的身上看到一种对人平等无私奉献的精神。
4、 在作者的一生中,这是他拥有的三棵树,但是应该说在其余大部分的时间里,他没有得到树,那么关于树的其他的情节,请你概括一下。
明确:思树、种树、丧树、得树、失树
小结:作者抒写的正是本人伴随着思树、种树、丧树、得树、失树而展开的一段真切感人的心路历程,期间也贯穿着作者从童年到成人的成长过程。
【情感探究】
在不同的阶段,作者在对待树的得与失中的情感又是怎样的呢 请从文章中找语句,来谈一下作者的情感脉络
明确:怅惘(思树而不得)——无奈自责(种树 ( http: / / www.21cnjy.com )却失树)——悲伤、隐痛与缺憾(依然没有属于自己的树)——快乐与欣喜(得到了两棵树)——哀伤与缅怀(失去了得到的那两棵树)
看作者这一生,他种过树,但是苦楝树只能种在花盆里,并且被我偶然的疏忽和难以抗拒的天灾毁了,从中我们可以感受到什么?
提示:不难感受到生存无依的惶惑与无奈,在困境和灾难中,力图生存无以自救的抗争与无奈。
后来我拥有了两棵果树,但是 ( http: / / www.21cnjy.com )七年之后,“我与两棵树的相互注视渐渐变成了单方面的凝视,是两棵树对我的凝视。”我曾那么热烈地期待拥有树,为什么如今会“悄悄地忽略了树”呢?
提示:两棵数整整七年的相伴相随,使我的 ( http: / / www.21cnjy.com )内心慢慢发生了变化,即由过去的热切期待、一往情深渐渐变得习以为常;树所体现的“宽容”、“悲悯”也渐渐被“我”淡忘、漠视。
最后当这两棵树依然离我而去时,作者 ( http: / / www.21cnjy.com )连续使用两个"埋葬",表现对逝去的一种哀悼,可见他情感的悲伤与凄凉,那种得而复失的感觉不是简单的伤心两个字可以形容的。不同的是,幼小而无依的苦楝树因我的疏忽和天灾而离开,而这两棵树被城市的建设所毁。结果“我”的树消失了,“它们原来并不是我的树”。那么“我的树到底在哪里”? 作者在文中多次发出这样的疑问,文中最后一段说“我有过一棵石榴,一棵枇杷,我一直觉得我应该有三棵树,就像……,那还有一棵在哪里呢?”“还有一棵”在文中具体是指什么? (结合最后一段课文的最后一句理解。)
提示:从下文看,这棵树应指“多年以前被狂风带走的苦楝树”;而从全文来看,这棵树又寄予了一定的隐喻义,即童年的梦想。
【主旨探究】
1、作者在其成长过程中,一直将没有 ( http: / / www.21cnjy.com )树存在的生活看作是不完美、不齐全的人生。有了树,让他觉得自己“是个幸运的人。两棵树弥合了我与整个世界的裂痕。” 为什么作者认为在他的生命中“应该”有三棵树?
提示:因为三棵树可以象征三种不同的生命形态, ( http: / / www.21cnjy.com )苦楝树苗的无依无助,石榴的热烈奉献,枇杷的含蓄深沉,可以象征人生不同境况下的生命形态,而一个真实的生命,必然会遭遇这些情况,应该拥有或感悟过这样的情怀。
苦楝树——幼小无依——幼年
枇杷树——含蓄深沉——成年、壮年
石榴树——热烈奔放——成年、中老年
2、作者在文章中多次询问: ( http: / / www.21cnjy.com )“我的树在哪里”,请思考为什么作者一直在寻找树呢?结合作者的情感脉络来分析,没有树会对“我”有怎样的影响?
明确:没有树让作者怅惘、觉得缺憾,有了树让他觉得'弥合了我与整个世界的裂痕',关于果树的描写也是本文最为欢快的章节。这说明他觉得没有树的人生是不完整的,作者渴望完整,因此不断寻找,也因此作者在文中说“我生命中应该有三棵树的”,只有这样才有完整的生命形态。
3、为什么作者为什么认为有树的人生才是完整的呢?你如何理解?
明确:树的意象,并不仅仅是树,而是人与自然生态之间的矛盾。人类要改善自己的生存质量,就不能不牺牲一些植物;而植物的减少,又降低了人的生存质量。这是人类生存的困惑。这种困惑在作者看来,是很难解决的。正是因为这样,当作家找寻他那第三棵树的时候,那棵树,那棵已经死亡的树,却在冥冥之中呼唤着他。这种呼唤,从客观上来说是悲观的,从主观情感上来说,则是一种不懈的追求。
树是自然的物化,是自然的代表,因此呼唤“我的树”也是呼唤自然与人共生和谐的环境,呼唤对树(自然)的珍惜和感恩。
4、在这样一个寻找的过程中,你觉得作者的感情基调是怎样的?为什么?
明确:伤感、无助、无奈。关键是结果“我”没有了树,可见基调的主旋律是一种无助的呼唤与渴望,对完整生命形态的热切的期盼。
【拓展积累】
1、收集关于“树”的古诗词名句。
2、口语表达练习题:请对照作者通过本文传达出的思想感悟,结合自己的经历谈谈你人生中目前为止最珍视的东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