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课 范 进 中 举
学习目标
1.学习体会课文讽刺、夸张的语言。
2.理解分析范进和胡屠户的形象(前后对比)。
3.认识封建科举制度对知识分子的严重毒害。
●重点:体会个性鲜明的人物语言与动作描写。领会对比、夸张与直接写实在讽刺小说中的作用。
预习导学
1.下面是某同学制作的知识卡片,请你帮着补充完整。
( http: / / www.21cnjy.com ) 吴敬梓,出生于世代书香门第,早年 ( http: / / www.21cnjy.com )也曾热衷功名,但考场屡屡失意。同时在家境由富到贫的变化中,他也饱尝世态炎凉,这些使他对现实,尤其对科举制度有了较清醒的认识,促使他写下了长达三十万字的章回体讽刺小说《 儒林外史 》。作品塑造了许多典型人物,如 周进、范进、马二先生,严监生 等等。在中国文学史上,尤其是在讽刺小说中,这本书获得了很高评价。
2.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作揖(yī) 带挈(qiè) 相公(xiànɡ) 醺醺(xūn)
行事(hánɡ) 长亲(zhǎnɡ) 腆着(tiǎn) 绾结(wǎn)
桑梓(zǐ) 轩敞(xuān) 锭子(dìnɡ) 拙病(zhuō)
3.解释下列词语。
带挈: 提携。
唯唯连声: 连声答应。
万贯家私: 大量的家财。贯,旧时用绳穿钱,一千个钱为一贯。
拙病: 奇怪的病。
桑梓: 家乡、故乡。古代,人们喜欢在住宅周围栽植桑树和梓树,后来人们就用“桑梓”代称家乡。
4.阅读课文,填写下列“台阶”图。
( http: / / www.21cnjy.com )
合作探究
问题一:你觉得课文可以分成几部分 说说它们之间的关系。
全文可分为两部分:
前一部分(第1~2段):写范进进学回家到中举前的情况,侧重描写范进穷困寒酸的生活。
后一部分(第3~12段):写范进中举后“发疯”“治疯”和张静斋的拜访,在对比中表现整个社会各色人物的形象。
通过对比,着重刻画范进癫狂的丑态和他周围各色人等趋炎附势的嘴脸,批判的锋芒不仅对着科举制度,而且指向整个封建社会。
问题二:文中有哪些地方能表现中举前范进的社会地位与经济状况 在这种情形下,他仍偷偷参加乡试,这说明了什么
如“这十几年,不知猪油可曾吃过两三回”,“ ( http: / / www.21cnjy.com )家里已是饿了两三天”几句可见范进家境贫寒,而胡屠户对他的轻侮中可见他社会地位低下,面对屠户的训骂,他竟然“唯唯连声”。在这种情形下,他仍偷偷赴试,更表现出他对功名的热衷。
问题三:赏析语句。
1.屠户横披了衣服,腆着肚子去了。
用典型动作“横披衣服”,特殊的姿态“腆着肚子”,来描摹人物。把胡屠户在范进面前觉得高人一等的倨傲神态刻画得入木三分。
2.范进因没有盘费,走去同丈人商议,被胡屠户一口啐在脸上,骂了一个狗血喷头。
一个骂人,一个被骂;一个吐痰,一个被吐。两者对比,突现了范进的可怜与卑劣的灵魂,也表现了胡屠户的傲慢与市侩性格。
3.屠户把银子攥在手里紧紧的,把拳头舒过来。
这是细节描写,活画了胡屠户的贪婪相,揭露了屠户嗜钱如命的本性。
问题四:范进为什么会发疯 课文写范进的喜极而疯说明了什么
(1)社会原因:八股取士的科举制度,是封建统治阶级用来禁锢人们思想、选拔驯顺的爪牙、借以巩固封建统治的重要工具。
(2)个人原因:范进20岁开始应试,前后考 ( http: / / www.21cnjy.com )过20多次,直到54岁才中了举人。几十年痴情的追求,一旦功名到手惊喜得发了疯,这是有其必然性的。这种发疯是一种心理变态的表现。
在封建社会,读书人一旦中举 ( http: / / www.21cnjy.com ),那就平步青云。范进未中举前穷愁潦倒,受尽屈辱;中举后,即能吐尽几十年的苦水闷气,从此将身价百倍,富贵荣华一生。因此,这是范进梦寐以求的,一旦到手,竟喜极而疯。文章着重刻画范进癫狂的丑态,揭露了封建科举制度对读书人的毒害。
问题五:范进是怎样的一个人 举例说明。
(1)热衷功名利禄,急切渴望跻身于统治阶级行列。所以家中断粮,他仍要去参加乡试;一旦中举便乐极发疯。
(2)虚伪。张乡绅送银子,范进“再三推辞”,“才把银子收下”。可张乡绅刚走,“范进即将这银子交与浑家打开看”,可见推辞是假意。
问题六:胡屠户和张乡绅都不是主要人物。作品是否对胡屠户着墨过多 是否可以不写张乡绅
这两个人物虽然是次要人物,但是都是为刻 ( http: / / www.21cnjy.com )画主要人物服务的。作品通过这两个人物对待范进的态度,从侧面揭示出范进这类知识分子之所以如痴如狂地追求功名的最终目的,就是要使自己成为被巴结、奉承、攀附的权贵。这两个人的语言和行动更反映了当时社会趋炎附势的风气,使作品的锋芒不仅指向科举制度,也指向整个社会,从而进一步深化了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