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第五单元化学方程式单元复习题
一、单选题
1.下列现象不能用质量守恒定律来解释的是( )
A.蜡烛燃烧后长度越来越短,最后消失
B.高锰酸钾受热后固体质量减少
C.潮湿的衣服在阳光下晒干
D.铁丝在氧气中燃烧,固体质量增加
2.用锂(Li)储氢的原理是:①2Li+H2=2 LiH ②LiH+H2O=LiOH+R,其中R的化学式是( )
A.O2 B.H2 C.H2O2 D.Li2O
3.在一定条件下,在一个密闭容器内发生某反应,测得反应过程中各物质的质量如下表所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
物质 a b c d
反应前质量(g) 10 10 10 2
反应后质量(g) 待测 2 21 2
A.该反应是化合反应
B.a、b两种物质中元素种类一定与c物质中元素种类相同
C.b物质可能是单质
D.d物质是催化剂
4.下列有关化学方程式:2H2+O2 2H2O的读法中,正确的是( )
A.氢加氧等于2个水 B.2个氢加1个氧等于2个水
C.氢气加氧气等于水 D.氢气和氧气反应生成水
5.某一个危险品仓库的硝酸铵发生爆炸,造成很大的财物损失.硝酸铵在约200℃时发生如下反应:NH4NO3=X+2H2O,则X的化学式为( )
A.NO B.N2 C.NO2 D.N2O
6.几种矿石的主要成分如下,可用于冶炼铜的矿石是( )
A.菱铁矿(FeCO3) B.软锰矿(MnO2)
C.方铅矿(PbS) D.孔雀石[Cu2(OH)2CO3]
7.汽车安装使用催化净化装置是减少汽车尾气对空气污染的有效方法之一.其主要发生催化剂的化学反应方程式为:2NO+2CO 2CO2+X下列对该化学反应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反应物都属于氧化物
B.X是N2,因为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和个数不变
C.反应前后所有元素的化合价都没有发生变化,该反应的基本类型属于置换反应
D.催化剂在反应前后质量和化学性质都不改变
8.火力发电厂的燃料主要是煤,煤燃烧排放的SO2、NO2等污染物不仅污染空气,还会开成酸雨。湖南邵阳某发电厂处理NO2的反应原理为CH4+2NO2=CO2+X+2H2O,则X的化学式是( )
A.C B.N2 C.CO D.O2
9.20℃时,在密闭(与外界不发生热交换)容器中,将400 g 10%的氢氧化钠溶液和稀硫酸混合,反应过程中溶液温度与硫酸质量关系如图所示。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该反应是放热反应
B.恰好中和时溶液温度达到最高点
C.恰好中和时消耗硫酸的质量是m g
D.若用浓硫酸代替稀硫酸,则恰好反应时溶液温度为T ℃
10.下列化学方程式书写正确的是( )
A.2H2O=2H2+O2 B.C+O2 CO2
C.P+O2═PO2 D.CO+Fe2O3═Fe+CO2
11.H2、CO、CH4、C2H5OH各10g完全燃烧时消耗氧气的质量最少的是( )
A.H2 B.CO C.CH4 D.C2H5OH
12.蜡烛在空气中燃烧,蜡烛质量逐渐变小.这说明( )
A.物质可以自生自灭
B.发生的不是化学变化
C.不遵守质量守恒定律
D.生成物为气体,散发到空气中了
二、非选择题
13.阅读下列科技短文,回答问题。
2021年9月24日《科学》发表中国科学家首次实现了以二氧化碳为原料,不依赖植物光合作用,直接人工合成淀粉。检测发现,人工合成淀粉分子与天然淀粉分子的结构组成一致。这一人工途径合成淀粉的速率是玉米合成淀粉速率的8.5倍。初步测试显示,在能量供给充足时,理论上1立方米大小的生物反应器年产淀粉量相当于我国5亩玉米地的年产淀粉量。这一突破,为淀粉的车间生产打开一扇窗口,并为以二氧化碳为原料合成复杂分子开辟了新的技术路线。
(1)二氧化碳到淀粉的转变过程,是 变化。(填“物理”或“化学”)
(2)从二氧化碳人工合成淀粉需要11步反应,其中第一步反应 ;第二步反应:。写出物质X的化学式 。已知物质X和Y的组成元素相同,但这两种物质化学性质不同的原因是 。
(3)在制造淀粉的过程中使用了催化剂,催化剂在反应前后质量和 不变。
(4)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____。
A.人工合成淀粉可减缓粮食危机
B.人工合成淀粉可降低空气中含量
C.淀粉的相对分子质量162g
D.淀粉人工合成比玉米通过光合作用合成效率高
14.质量守恒定律的发现对化学科学发展具有重大意义。
(1)上图所示3个实验所对应的化学反应中,遵循质量守恒定律的是 (填字母),实验结束后,天平不平衡的是 (填字母),请分析天平不平衡的原因 。
(2)写出硫酸铜的化学式并标出铜元素的化合价 。
(3)图A所示实验中可观察到气球先变大后变小,最终瘪至比初始状态更小,依据上述现象描述锥形瓶内压强变化的情况 。
15.请运用“守恒”的思想回答下列问题:
(1)CO2和H2O反应生成一种物质,则组成该物质的元素是 ;
(2)飞船中常利用反应 来提供氧气,推出X的化学式为Na2CO3,因为 。
(3)将24.5g氯酸钾跟1g二氧化锰混合后充分加热,冷却后称得剩余固体质量为15.9g,则生成氧气的质量为 g。反应后的固体混合物通过加足量水溶解、 、洗涤、干燥的操作,可回收固体中的二氧化锰(提示:KCl可溶于水)。
16.某小组同学进行了如图所示的实验,请分析并计算:
(1)反应前后MnO2的质量和 不变。
(2)计算反应前过氧化氢溶液中所含过氧化氢的质量。
答案解析部分
1.【答案】C
【解析】【解答】A. 蜡烛燃烧受热发生的是化学变化,能用质量守恒定律来解释,故不符合题意;
B. 高锰酸钾受热发生的是化学变化,能用质量守恒定律来解释,故不符合题意;
C. 潮湿的衣服在阳光下晒干,发生的是物理变化,不能用质量守恒定律来解释,故符合题意;
D. 铁丝燃烧发生的是化学变化,能用质量守恒定律来解释,故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分析】所有的化学反应,都要遵循质量守恒定律。
2.【答案】B
【解析】【解答】化学反应方程式为LiH+H2O=LiOH+R,反应前有1个Li原子,3个H原子,1个O原子,而反应后有1个Li原子,1个H原子,1个O原子,则R中有2个H原子,则R的化学式为H2。故答案为:B。
【分析】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可知,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和数目相同;解此类题目的关键是正确计算反应前后所以原子的个数,并要考虑未知物质前的化学计量数;
3.【答案】D
【解析】【解答】A、由质量守恒定律可知反应前后物质的总质量不变,待测值为:10+10+10+2-2-21-2=7(g),a、b的质量都减少,均为反应物,c的质量增加,为生成物,反应为由两种物质生成一种物质的化合反应,选项不符合题意;
B. 由质量守恒定律可知反应前后元素的种类不变,a、b两种物质中元素种类一定与c物质中元素种类相同,选项不符合题意;
C.化合反应的反应物可能是单质,也可能是化合物,b物质可能是单质,选不项符合题意;
D.催化剂就是能改变其他物质的反应速率,而本身的质量和化学性质在反应前后都不变的物质, d物质只有可能是催化剂,选项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分析】解此类题目的方法是:先利用质量守恒定律计算出未知的质量,然后根据反应前后质量的变化情况判断物质的类型:反应前后质量增加的是生成物,反应前后质量减小的是反应物,反应前后质量保持不变的可能是催化剂或反应中的杂质;并且反应遵守质量守恒定律;
4.【答案】D
【解析】【解答】在反应中“+”读作“和”,“═”读应作“生成”,所以应该读氢气和氧气在点燃条件下反应生成水,故ABC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分析】根据化学方程式的意义分析,包括宏观、微观、物质量的关系等,而宏观意义即氢气和氧气在点燃条件下生成水。
5.【答案】D
【解析】【解答】由反应的化学方程式NH4NO3═X+2H2O,反应前NH4NO3中N、H、O原子个数分别为2、4、3,反应后2H2O中仅含H、O原子的个数分别为4、2,根据化学变化前后原子的种类、数目不变,可判断生成物X的分子由2个N原子、1个O原子构成,物质X的化学式为N2O;
故答案为:D.
【分析】做题的依据是化学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和数目不变;解题的关键是正确计算反应前后每一种原子的个数,然后比较所缺原子的种类和数目,要特别注意未知物质前的化学计量数;
6.【答案】D
【解析】【解答】要想冶炼铜,根据质量守恒定律,矿石中要含有铜元素。
故答案为:D
【分析】化学反应前后,元素的种类一定不会改变。
7.【答案】C
【解析】【解答】根据所学知识和题中信息知,A.反应物都属于氧化物。故A说法正确。
B.X是N2,因为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和个数不变。故B说法正确。
C.反应前后碳,氧元素的化合价都没有发生变化,该反应的类型属于氧化还原反应,故C说法不正确。
D.催化剂在反应前后质量和化学性质不改变,故D说法正确。
故答案为:C、
【分析】根据反应前后原子个数、种类不变,确定X的化学式分析,根据置换反应的特点:单化化单分析,根据催化剂定义分析。
8.【答案】B
【解析】【解答】湖南邵阳某发电厂处理NO2的反应原理为CH4+2NO2=CO2+X+2H2O,则X的化学式是N2。
【分析】根据化学反应前后原子种类和原子个数不变进行分析。
9.【答案】D
【解析】【分析】A、根据图中温度的变化判断;
B、根据溶液温度达到最高点时,说明反应结束放出的热量最多;
C、根据图中信息分析恰好中和时消耗硫酸的质量;
D、根据浓硫酸溶于水放热分析;
【解答】A、根据图中随反应的进行,温度不断的变化,所以可判断该反应是放热反应,故A正确;
B、溶液温度达到最高点时,说明反应放出的热量最多,即恰好完全反应,故B正确;
C、从图中可知,恰好中和时消耗硫酸的质量是mg,故C正确;
D、因为浓硫酸溶于水放热,则恰好反应时溶液温度应大于为T℃,故D错误;
故选D.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了结合图象对中和反应的更深层次的理解,难度较大,知识面广.
10.【答案】B
【解析】【解答】解:A、该化学方程式缺乏反应条件,氢气、氧气后面没有标注↑,正确的化学方程式应为:2H2O 2H2↑+O2↑.
B、该化学方程式书写完全正确.
C、该化学方程式生成物化学式书写错误,缺乏反应条件,正确的化学方程式应为:4P+5O2 2P2O5.
D、该化学方程式没有配平,没有标注反应条件,正确的化学方程式应为3CO+Fe2O3 2Fe+3CO2 .
故选B.
【分析】根据化学方程式判断正误的方法需考虑:应用的原理是否正确;化学式书写是否正确;是否配平;反应条件是否正确;↑和↓的标注是否正确.
11.【答案】B
【解析】【解答】解:设和氢气反应的氧气的质量是x,和甲烷反应的氧气的质量是y,和一氧化碳反应的氧气的质量是z,和乙醇反应的氧气质量为m,
2H2+O22H2O
4 32
10g x
=
x=80g;
CH4+2O2CO2+2H2O
16 64
10g y
=
y=40g;
2CO+O22CO2,
56 32
10g z
=
z=5.7g;
C2H5OH+3O22CO2+3H2O
46 96
10g m
=
m=20.9g;
所以10g可燃物完全燃烧时消耗氧气的质量最少一氧化碳,故选:B.
【分析】根据可燃物与氧气的反应书写化学方程式,依据题中的数据进行计算.
12.【答案】D
【解析】【解答】解:A、蜡烛在空气中燃烧,生成了二氧化碳和水,故A错误;
B、蜡烛在空气中燃烧,有新物质二氧化碳和水生成,属于化学变化,故B错误;
C、所有的物质在发生化学变化时,都遵守质量守恒定律,故C错误;
D、蜡烛在空气中燃烧后,生成了二氧化碳和水,二氧化碳和水都散失到空气中了,故D正确.
故选D.
【分析】根据质量守恒定律进行分析.在化学反应中,参加反应前各物质的质量总和等于反应后生成各物质的质量总和.蜡烛在空气中燃烧后,生成了二氧化碳和水,二氧化碳和水都散失到空气中了.
13.【答案】(1)化学
(2)H2O;分子构成不同
(3)化学性质
(4)A;B;D
【解析】【解答】(1)二氧化碳到淀粉的转变过程,有新物质生成,所以是化学变化。
(2)由质量守恒定律:化学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及个数不变可知:,反应前有碳原子1个,氧原子2个,氢原子6个;反应后碳原子1个,氢原子4个,氧原子1个;由此说明一个X分子中含有氧原子1个,氢原子2个,所以为H2O;,反应前有碳原子1个,氧原子3个,氢原子4个;反应后碳原子1个,氢原子2个,氧原子1个;由此说明一个Y分子中含有氧原子2个,氢原子2个,所以为H2O2;水和过氧化氢组成元素相同,但这两种物质化学性质不同的原因是分子种类不同。
(3)催化剂在反应前后质量和化学性质不变。
(4)A.人工合成淀粉可减缓粮食危机,选项说法正确。
B.人工合成淀粉可降低空气中含量,选项说法正确。
C.淀粉的相对分子质量无法确定,因为n值不确定且相对分子质量没有单位,选项说法不正确。
D.淀粉人工合成比玉米通过光合作用合成效率高,因为人工途径合成淀粉的速率是玉米合成淀粉速率的8.5倍,选项说法正确。
故答案为:ABD
【分析】(1)根据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为化学变化分析;
(2)根据化学前后原子种类和个数不变,不同种分子性质不同分析;
(3)根据催化剂化学性质和质量反应前后不变分析;
(4)根据人工合成淀粉的作用、原理及相对分子质量为分子中各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之和分析。
14.【答案】(1)ABC;B;装置不密闭,导致生成的气体逸散到空气中
(2)
(3)锥形瓶内的压强先变大后变小,最终压强小于初始压强
【解析】【解答】(1)所有的化学反应都遵循质量守恒定律,故ABC均遵循质量守恒定律,实验结束后,由于B中装置不密闭,碳酸钠和盐酸生成的二氧化碳会逸散到空中,所以B中反应装置质量会减少,导致天平不平衡,而AC的实验装置都是密闭空间,所以天平仍然保持平衡。
(2)设铜的化合价为x,根据化合物化学价代数和为0,所以x+(-2×4)+6=0,所以x=+2,所以硫酸铜中的铜元素化合价为+2表示为:。
(3)图A中,红磷燃烧放热,气体受热膨胀,反应结束,温度恢复到室温,锥形瓶内氧气被消耗,所以锥形瓶内的压强先变大后变小,最终压强小于初始压强。
【分析】(1)根据化学变化都遵循质量守恒定律,验证时有气体参与的需在密闭装置内进行分析;
(2)根据硫酸铜中铜元素为+2价,化合价标在元素符号正上方分析;
(3)根据磷燃烧消耗氧气且放热,装置内压强随气体减少及温度的变化发生改变分析。
15.【答案】(1)C、H、O
(2)化学反应前后原子种类、个数不变
(3)9.6;过滤
【解析】【解答】(1)化学反应前后元素种类不变,故CO2和H2O反应生成一种物质,则组成该物质的元素是C、H、O;(2)根据 ,可推出X的化学式为Na2CO3,因为化学反应前后原子种类、个数不变。(3)根据质量守恒定律,24.5g氯酸钾跟1g二氧化锰混合后充分加热,冷却后称得剩余固体质量为15.9g,则生成氧气的质量为:24.5g+1g-15.9g=9.6g。通过过滤可将难溶于水的固体物质与液体分离,二氧化锰难溶于水,氯化钾易溶于水,故将反应后的固体混合物通过加足量水溶解、过滤、洗涤、干燥的操作,可回收固体中的二氧化锰。
【分析】(1)根据反应前后元素种类不变分析
(2)根据 化学反应前后原子种类、个数不变
(3)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参加反应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等于反应后生成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分析
16.【答案】(1)化学性质
(2)解:生成氧气的质量是
设反应前过氧化氢溶液中所含过氧化氢的质量为
答:反应前过氧化氢溶液中所含过氧化氢的质量是3.4g。
【解析】【解答】(1)过氧化氢溶液在二氧化锰作催化剂的条件下反应生成氧气和水,催化剂反应前后的质量和化学性质都不变,故填:化学性质;
【分析】(1)根据催化剂的特点分析。
(2)先设未知数,正确写出过氧化氢分解的化学方程式;再找准有关物质,已知量是氧气的质量,未知量是过氧化氢的质量;列比例式计算。
1 /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