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下册第九单元溶液单元复习题(含解析)

文档属性

名称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下册第九单元溶液单元复习题(含解析)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107.4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
科目 化学
更新时间 2024-03-14 12:38:17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下册第九单元溶液单元复习题
一、单选题
1.欲配置10%的NaOH溶液50g部分操作如图所示,正确的是(  )
A. 取固体 B. 称固体
C. 量固体 D.溶解
2.下列实验操作正确的是(  )
A.溶解粗盐 B.取用大理石
C.制取O2 D.收集CO2
3.下列有关溶液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硝酸铵溶于水,使溶液温度降低
B.外界条件不改变,溶质不会从溶液中分离出来
C.氯化钾饱和溶液中可以溶解少量硫酸铜晶体
D.食用油加入含有洗洁精的水中,振荡后,可形成溶液
4.把少量下列物质分别放入水中,充分搅拌,可以得到溶液的是(  )
A.食盐 B.面粉 C.泥沙 D.花生油
5.下列物质加入水中能形成有色溶液的是(  )
A.硫酸铝 B.高锰酸钾 C.氯化锌 D.氢氧化铜
6.下列对实验现象的描述正确的是(  )
A.冷却热的硝酸钾饱和溶液,有晶体从溶液中析出
B.黄铜片与铜片互相刻画,黄铜片上有明显的划痕
C.铁丝在空气中剧烈燃烧,火星四射,生成黑色固体
D.将锌粒放入稀硫酸中,生成的气体有刺激性气味
7.要使二氧化碳气体大量溶解在水里,可以采用的方法是(  )
A.降温加压 B.升温加压 C.降温减压 D.升温减压
8.要配制200g 溶质质量分数为10%的氯化钠溶液,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配制步骤为:称量、溶解、装瓶
B.必需的玻璃仪器有:烧杯、量筒、细口瓶
C.称量20g氯化钠固体,量取180mL水
D.为加快溶解速率可用温度计搅拌
9.在配制50g溶质的质量分数为15%的氯化钠溶液时,小刚配得的溶液溶质的质量分数偏大,其原因可能是(  )
A.称量氯化钠时将砝码放在天平左托盘上
B.量取水的体积时俯视量筒读数
C.天平左托盘上垫纸片而右托盘上没有垫等质量的纸片
D.烧杯洗净后没晾干就用来溶解氯化钠
10.我们已经熟悉的下列物质中,溶于水时不会放出大量热量的是(  )
A.生石灰 B.氢氧化钠固体
C.氯化钠 D.浓硫酸
11.构建化学基本观念是学好化学的基础,下列认识正确的是(  )
A.微粒观:构成氯化钠的微粒是氯化钠分子
B.守恒观:1L氢气与1L氧气充分反应,生成2L水
C.能量观:硝酸铵固体溶于水放出热量,溶液温度升高
D.转化观:碳在一定条件下可以转化成二氧化碳
12.下列有关粗盐提纯的实验操作不正确的是(  )
A.称量 B.溶解
C.过滤 D.蒸发
二、非选择题
13.阅读下面科普短文。
因新冠疫情,全球曾出现了“口罩荒”,其中熔喷布更是成为制约口罩产能增长的关键因素。“熔喷布”俗称口罩的“心脏”,是生产医用外科口罩与N95口罩的重要原料。熔喷布由于使用易加工、性能好、耐药性能优异的聚丙烯 (C3H6)n作为原料,所以空隙率更高,比表面积更多、过滤效率更好、绝缘性能也十分优异。口罩合不合格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熔喷布是否合格,质量检测是熔喷布从采购、生产、销售到使用的重要环节。
检测一 熔喷布的内在质量指标应符合图1
检测二熔喷布的微生物指标应符合表1
项目 要求
细菌菌落总数/(CFU/g)≤ 200
真菌菌落总数/(CFU/g)≤ 100
大肠菌群 不得检出
致病性化脓菌 不得检出
熔喷布作为医疗卫生用布,主要用来制造医用防护服、手术衣、医用口罩、尿片、消毒包布、卫生巾等产品。
依据文章内容回答下列问题。
(1)聚丙烯 (C3H6)n由   种元素组成;
(2)依据图1可知,熔喷布的质量与透气性的关系是   ;
(3)熔喷布的细菌菌落总数需控制在   (CFU/g)以下。
14.水时生命之源.
(1)生活中常用   来区分硬水和软水.
(2)电解水实验如图所示,与直流电源正极相连的玻璃管中生成的气体是   
(3)配制500g溶质质量分数为10%的葡萄糖溶液,需葡萄糖的质量为    .
15.实验设计是化学实验的重要环节,请根据下列实验要求回答相关问题:
【活动与探究一】用对比实验方法探究二氧化碳的性质.
实验一 实验二
(1)实验一中振荡3个矿泉水塑料瓶,观察到塑料瓶变瘪的程度为A>B>C,其中变浑浊的瓶内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对比A瓶与   (填“B”或“C”) 瓶的实验现象,可证明CO2能与NaOH发生反应.
(2)实验二观察到C装置中发生的现象是   ,结论是   (用语言表示).
(3)【活动与探究二】用变量控制方法探究影响物质溶解性的因素.
实验三 实验四
实验三目的是探究   对硝酸钾溶解性的影响;实验四是探究   对物质溶解性的影响.
16.配制溶质质量分数一定的氯化钠溶液常按以下操作顺序进行。
请回答下列问题:
(1)计算配制100g溶质质量分数为5%的氯化钠溶液所需:
氯化钠   g,水   g。
(2)用托盘天平称量所需的氯化钠时,发现托盘天平的指针偏向左盘,应____。
A.增加适量氯化钠固体
B.减少适量氯化钠固体
C.调节平衡螺母
(3)将氯化钠和水依次倒入烧杯中,用玻璃棒搅拌,其目的是   。
17.实验室用质量分数为5%的过氧化氢溶液和适量二氧化锰混合制取氧气。请计算(写出计算过程):
(1)制取1.6g氧气,需要质量分数为5%的过氧化氢溶液的质量是多少?
(2)将20g质量分数为30%的过氧化氢溶液,稀释成质量分数为5%的过氧化氢溶液,需要加入水的质量是多少?
答案解析部分
1.【答案】D
【解析】【解答】A、取用固体粉末状药品时,瓶塞要倒放,应用药匙取用,图中瓶塞没有倒放,错误;A不符合题意;
B、托盘天平的使用要遵循“左物右码”的原则,图中所示操作砝码与药品位置放反了,错误;B不符合题意;
C、量取液体时,视线与液体的凹液面最低处保持水平,图中俯视刻度,错误;C不符合题意;
D、溶解时用玻璃棒搅拌,加速溶解,正确。D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分析】取用固体粉末状药品时,瓶塞要倒放;托盘天平的使用要遵循“左物右码”的原则;C、量取液体时,视线与液体的凹液面最低处保持水平;
2.【答案】A
【解析】【解答】A、溶解粗盐在烧杯中进行,并用玻璃棒搅拌,加速溶解,符合题意;
B、块状药品取用时要横持试管,用镊子将药品放试管口,再直立试管,不符合题意;
C、给试管中固体加热时试管口略向下倾斜,不符合题意;
D、收集二氧化碳时,导管要伸入接触集气瓶底部,不符合题意;
故选A。
【分析】A、根据溶解所需仪器分析;
B、根据块状药品取用方法分析;
C、根据给试管中固体加热试管口略向下倾斜分析;
D、根据排空气法收集气体导管接近集气瓶底部分析。
3.【答案】D
【解析】【解答】A、硝酸铵溶于水吸热,使溶液温度降低,A不符合题意;
B、溶液具有稳定性,外界条件不改变,溶质不会从溶液中分离出来,B不符合题意;
C、一种物质的饱和溶液中还能溶解其它的溶质,氯化钾饱和溶液中可以溶解少量硫酸铜晶体,C不符合题意;
D、食用油加入含有洗洁精的水中,洗洁精具有乳化作用,能将大的油滴分散成细小的油滴随水冲走,形成的是稳定的乳浊液,D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分析】本题主要考查溶液的性质以及特点,需要在掌握常见溶液的性质及其特点。
4.【答案】A
【解析】【解答】A、食盐放入水中,可以得到均一稳定的混合物溶液,符合题意;
B、面粉放入水中形成的是悬浊液,不符合题意;
C、泥沙放入水中形成的是悬浊液,不符合题意;
D、花生油放入水中形成的是乳浊液,不符合题意;
故选:A。
【分析】根据溶液是均一稳定的混合物,结合所给各物质的溶解性分析。
5.【答案】B
【解析】【解答】A. 硫酸铝易溶于水,形成无色溶液,故不符合题意;
B. 高锰酸钾能溶于水形成紫红色的溶液,故符合题意;
C. 氯化锌易溶于水,形成无色溶液,故不符合题意;
D. 氢氧化铜不溶于水,不能形成溶液,故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分析】高锰酸钾能溶于水形成紫红色的溶液。
6.【答案】A
【解析】【解答】A.“冷出硝,热出盐“,当溶质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加时,需要冷却结晶,即冷却热的该溶质饱和溶液,降温,溶解度减小,溶液中可溶解的溶质的质量减少,从而使晶体从溶液中析出,题干中硝酸钾饱和溶液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加,符合“冷出硝”的要求,A描述正确;
B. 合金是指在纯金属中熔合其他金属或者非金属形成的金属材料。合金因组成的变化,其硬度会更大,抗腐蚀性会更好,黄铜片是铜的合金,黄铜片硬度比铜片大,故黄铜片与铜片互相刻画,铜片上有明显的划痕,B描述错误;
C.铁丝在空气只有红热现象,不发生燃烧;在纯氧气中才会剧烈燃烧、火星四射,生成黑色固体,C 描述错误
D.金属锌和稀硫酸反应会生成硫酸锌和生成无色无味的氢气,事实与题干描述矛盾,D描述错误。
故答案为:A
【分析】 冷却结晶的条件——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增大;合金性能比组成它的纯金属硬度大是解答关键;铁丝在空气中不能燃烧,只有红热现象;锌和稀硫酸反应特点是解题关键。
7.【答案】A
【解析】【解答】温度越低、压强越大,气体的溶解度越大,故要使二氧化碳气体大量溶解在水里,可以采用的方法是降温加压 。
故答案为:A。
【分析】根据温度越低、压强越大,气体的溶解度越大分析。
8.【答案】C
【解析】【解答】A、配制步骤中缺少计算过程,故A不正确;
B、所需要的玻璃仪器中没有溶解时所要使用的玻璃棒等仪器,故B不正确;
C、要配制200g 溶质质量分数为10%的氯化钠溶液,需要称量20g氯化钠固体,量取180mL水;故C正确;
D、为加快溶解速率需使用玻璃棒搅拌而不能使用温度计;故D不正确;
故选C.
9.【答案】B
【解析】【解答】解:A、托盘天平的使用要遵循“左物右码”的原则,称量氯化钠时,砝码和氯化钠放反了,会造成实际所取的溶质的质量偏小,则使溶质质量分数偏小,故选项错误.
B、用量筒量取水时,俯视液面,读数比实际液体体积大,会造成实际量取的水的体积偏小,则使溶质质量分数偏大,故选项正确.
C、天平左托盘上垫纸片而右托盘上没有垫等质量的纸片,会造成实际所取的溶质的质量偏小,则使溶质质量分数偏小,故选项错误.
D、烧杯洗净后没晾干就用来溶解氯化钠,会造成实际量取的水的体积偏大,则使溶质质量分数偏小,故选项错误.
故选B.
【分析】溶质质量分数变大,则可能是溶质质量偏大或溶剂质量偏小,可以分析出可能造成这两个方面错误的原因进行分析判断即可.
10.【答案】C
【解析】【解答】解:A、氧化钙放入水中与水反应生成熟石灰同时放出热量,使溶液温度升高;
B、氢氧化钠溶于水放热,溶液温度升高;
C、氯化钠溶于水既不吸热也不放热,温度基本保持不变;
D、浓硫酸溶于水放出热量,溶液温度明显升高.
故选C
【分析】物质向水中扩散的过程吸收热量,与水分子结合形成水和分子的过程放出热量,吸收热量大于放出热量,整体就吸热,吸收热量小于放出热量,整体就放热,吸收热量等于放出热量,整体就既不吸热也不放热.
11.【答案】D
【解析】【解答】A、 构成氯化钠的微粒是氯离子和钠离子,不符合题意;
B、化学变化中体积不遵循守恒,不符合题意;
C、 硝酸铵固体溶于水吸收热量,溶液温度降低,不符合题意;
D、 碳与氧气或金属氧化物等在一定条件下反应可以转化成二氧化碳 ,符合题意;
故选D
【分析】A、根据氯化钠由离子构成分析;
B、根据化学变化中质量守恒,体积不守恒分析;
C、根据硝酸铵溶解吸热分析;
D、根据碳的化学性质分析。
12.【答案】C
【解析】【解答】解:A、在用天平称量粗盐时,要采用左物右码的原则,故A正确,
B、溶解粗盐要在烧杯中进行,并用玻璃棒不断搅拌,故B正确,
C、在过滤粗盐时,要用玻璃棒引流,且漏斗下端管口紧贴烧杯内壁,故C错误,
D、在蒸发结晶时,要用酒精灯加热,并用玻璃棒不断搅拌,防止液滴飞溅,故D正确.
故选C.
【分析】本题要从称量粗盐,溶解粗盐,过滤操作,蒸发操作,等操作的要点方面分析.
13.【答案】(1)2
(2)在研究范围内,透气性随着熔喷布质量的增大而减小
(3)200
【解析】【解答】(1)由化学式可知,聚丙烯 (C3H6)n由C、H两种元素组成;
(2)由图可知,在研究范围内,透气性随着熔喷布质量的增大而减小;
(3)由图可知,熔喷布的细菌菌落总数需控制在200(CFU/g)以下。
【分析】根据给出的资料,化学式的含义,进行分析。
14.【答案】肥皂水;氧气;50g
【解析】【解答】解:(1)生活中常用肥皂水来区分硬水和软水.向水中加入肥皂水时,如果产生的泡沫较多,是软水,如果产生大量浮渣,是硬水;
(2)由电解水实验装置可知,与直流电源正极相连的玻璃管中生成的气体较少是氧气;
(3)配制500g溶质的质量分数为10%的葡萄糖溶液,需葡萄糖的质量为:500g×10%=50g;
故答为:(1)肥皂水;(2)氧气;(3)50g.
【分析】(1)根据区分硬水和软水的方法分析;
(2)电解水时根据“正氧负氢、氢二氧一”进行分析;
(3)根据溶质质量分数计算进行解答.
15.【答案】(1)CO2+Ca(OH)2=CaCO3↓+H2O;C
(2)湿润的蓝色石蕊试纸变红,而干燥的不变;CO2与水反应变成碳酸,碳酸能使紫色石蕊试纸变红
(3)温度;溶剂种类
【解析】【解答】解:(1)二氧化碳能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因为二氧化碳与氢氧化钙反应生成碳酸钙白色沉淀的缘故;对比A瓶与C瓶的实验现象,可证明CO2能与NaOH发生反应,因为它们变瘪的程度不同;故答案为:CO2+Ca(OH)2=CaCO3↓+H2O;C;(2)实验二观察到C装置中发生的现象是:湿润的蓝色石蕊试纸变红,而干燥的不变;结论是:CO2与水反应变成碳酸,碳酸能使紫色石蕊试纸变红;故答案为:湿润的蓝色石蕊试纸变红,而干燥的不变;CO2与水反应变成碳酸,碳酸能使紫色石蕊试纸变红(3)实验三目的是探究温度对硝酸钾溶解性的影响;实验四是探究溶剂种类对物质溶解性的影响,故答案为:温度 溶剂种类
【分析】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有:既不能燃烧也不能支持燃烧,也不供给呼吸;能与水反应生成碳酸;能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对比A瓶与C瓶的实验现象,可证明CO2能与NaOH发生反应,因为它们变瘪的程度不同;实验二观察到C装置中发生的现象是:湿润的蓝色石蕊试纸变红,而干燥的不变;结论是:CO2与水反应变成碳酸,碳酸能使紫色石蕊试纸变红;实验三目的是探究温度对硝酸钾溶解性的影响;实验四是探究溶剂种类对物质溶解性的影响.
16.【答案】(1)5;95
(2)B
(3)加速溶解
【解析】【解答】(1)氯化钠质量:100g×5%=5g,需水:100g-5g=95g;
(2)称量一定量的物质,砝码和游码是一定的,在称量中天平发生偏转时,不能再动游码和平衡螺母。实验中称量5克食盐,在称量时已经把5克的砝码放好了,托盘天平的指针偏向左盘说明药品多了,应该减少药品;称量过程中不能调节平衡螺母,否则称量结果不准确。
(3)玻璃棒搅拌目的是加速氯化钠溶解。
【分析】根据托盘天平使用的注意事项,进行分析。
17.【答案】(1)解:设需要过氧化氢溶液的质量为x
答: 需要质量分数为5%的过氧化氢溶液的质量是68g。
(2)解:设需要加入水的质量为x
20g×30%=5%×(20g+x)
x=100g
答:需要加入水的质量是100g。
【解析】【分析】(1)根据生成氧气质量利用方程式中物质间质量关系计算过氧化氢质量及溶液质量分析;
(2)根据溶液稀释前后溶质质量不变分析。
1 /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