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教版科学中考复习优中选优-化学-第03节-溶液概念
一、单选题
1.(2021九上·武义月考)如图所示,装置气密性良好,要使注射器的活塞明显向右移动,使用的液体M和固体N可能是( )
①水和氢氧化钠
②硝酸银溶液和氯化钠固体
③水和生石灰
④水和硝酸铵
⑤稀盐酸和铜粉
⑥稀盐酸和纯碱
A.①②③ B.①③⑤ C.①③⑥ D.②④⑥
2.(2023八上·嘉兴期末)下列是生活中常见的几种物质,其中属于溶液的是( )
A.肥皂水 B.牛奶 C.碘酒 D.血液
3.(2022八上·衢州期中)在配制食盐溶液的过程中,下列操作既能改变食盐的溶解速度又能改变其溶解性的是( )
A.搅拌 B.加水 C.加食盐 D.酒精灯加热
4.(2022八上·定海期末)许多物质能溶解在溶剂中形成溶液。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
A.凡是均一、稳定、透明的液体都是溶液
B.不同的物质分散到水中都会形成溶液
C.肥皂水中,肥皂是溶质,水是溶剂
D.在科学实验中,水是最常用的溶剂
5.(2023八上·杭州期末)如图所示,一定温度下,将盛有饱和石灰水的小试管放入盛水的烧杯中,然后向烧杯水中加入某固体物质后,试管中有固体析出,判断加入的某物质可能是( )
A.硝酸铵固体 B.氢氧化钠固体
C.氯化钠固体 D.蔗糖固体
6.下面是四位同学在小组学习群中的交流记录,其中错误的是 ( )
A.小云:硝酸铵溶于水后,溶液温度降低
B.小丁:饱和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不一定大于不饱和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
C.小丽:具有均一性、稳定性的液体一定是溶液
D.小凯:利用洗洁精的乳化作用,可洗去餐具上的油污
7.向盛有饱和石灰水的烧杯中逐渐加入少量生石灰(忽略水挥发和CO 影响),下列图象不正确的有( )
A.1个 B.2个 C.3个 D.4个
8.向5mL碘的水溶液(黄色)中加入2mL汽油(无色),振荡静置,实验现象如图所示。由该实验不能得出的结论是( )
A.汽油的密度比水小,且不溶于水
B.汽油易挥发,沸点比水低
C.碘在汽油中的溶解性比在水中强
D.碘在不同溶剂中形成的溶液颜色可能不同
9.(2014·绍兴)下列图像不能正确反映对应变化关系的是( )
A.在一定量AgNO3和Zn(NO3)2的混合溶液中加入铁粉
B.向等质量的锌粉和铁粉中,分别加入相同质量分数的稀盐酸
C.常温下,向硝酸钾的不饱和溶液中加入硝酸钾晶体
D.向一定量的稀盐酸中加入过量的NaOH溶液
10.(2020八上·杭州月考)下列是有关科学问题中的因果关系,其中说法正确的是( )
A.浮在水面上的铁球一定是空心的,那么空心的铁球一定会浮在水面上
B.溶液是均一的,稳定的,那么均一的,稳定的物质一定是溶液
C.饱和溶液恒温蒸发后会有固体析出,那么能恒温蒸发析出固体的溶液一定是饱和溶液
D.密度比液体小的固体漂浮在液体中,那么漂浮在该液体中的实心固体的密度一定比液体小
11.(2023八上·瑞安期中)比较硝酸钾与氯化钠溶解性的探究实验中,下列变量必须控制相同的是( )
①温度②溶质颗粒大小③溶质质量④溶剂质量⑤溶剂种类
A.只有① B.①⑤ C.②③④ D.①③④⑤
12.(2023八上·瑞安月考)下列几种饮料中,属于溶液的是( )
A.果粒橙 B.蒸馏水
C.雪碧 D.鲜牛奶
13.(2018八上·金华月考)清洁的空气可以看作是一种气态的溶液,但是近年来北方不少地区多次受到了沙尘暴的袭击,天空中尘土飞扬,在这种情况下,空气可视作( )
A.溶液 B.悬浊液 C.乳浊液 D.纯净物
14.(2020八上·杭州月考)碘在下列三种不同溶剂中的溶解性如表所示。根据表中信息做出下列相关分析错误的是( )
物质 碘
溶剂 水 酒精 汽油
溶解性 微溶 可溶 易溶
A.将少量的碘放入大量的水中,不会形成碘的水溶液
B.将少量的碘放入大量的酒精中,当外界条件不发生变化,久置以后不会分层
C.将少量的碘放入大量的汽油中,搅拌后,可形成均一、稳定的混合物
D.同种物质在不同溶剂中的溶解能力不同
15.(2023八上·滨江月考)硝酸钾可作为无土栽培的营养液。小温同学在配制20℃的硝酸钾溶液过程中,向硝酸钾固体中分批加水,并充分搅拌,实验结果如图所示。下列所给选项中符合上述实验结果的是( )
A. B.
C. D.
16.(2023九上·诸暨月考)如图是海水晒盐的工艺流程示意图,有关该过程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蒸发池中的海水是氯化钠的饱和溶液
B.母液是氯化钠的饱和溶液
C.结晶池中固体氯化钠的质量逐渐增加
D.海水进入贮水池,海水的成分不变
17.(2023八上·浙江月考)概念图的建立有助于我们对知识理解和掌握。下列各项中的概念或结构,能分别代表图中X、Y、Z的是( )
A.饱和溶液、浓溶液、溶液 B.悬浊液、乳浊液、混合物
C.脑、中枢神经系统、神经系统 D.条件反射、非条件反射、反射
二、填空题
18.向50mL水(密度为1g/mL)中溶解一定量固体的操作如下,请你根据如图实验现象和溶解度曲线回答。
①A、B、C中一定是饱和溶液的是 ,一定是不饱和溶液的是 ;(填字母)
②当x= g时,B中恰好没有固体剩余;
③硝酸钾从溶液中析出晶体常用 方法.
19.(2020八上·柯桥月考)下列物质放入水中,能形成溶液的是 ,形成悬浊液的是
①面粉 ②蔗糖 ③花生油
④冰块 ⑤酒精 ⑥粉笔灰
三、实验探究题
20.(2023八上·苍南月考)某学习小组开展了“制作蔗糖”的项目化学习,步骤分成甘蔗擦成渣一压汁一熬制一结晶等。
小明在制作过程中取了少量熬制中的蔗糖不饱和溶液来做测试,过程如下:
(1)要除去压汁后蔗料(即蔗汁和蔗渣的固液混合物)中的蔗渣,可采用的实验操作是 。
(2)小明用熬制中的蔗糖不饱和溶液通过 的方法配制热的蔗糖饱和溶液。
(3)小明用得到的蔗糖想制作一个棒棒糖,小明将蔗糖加入热水中,用筷子稍作搅拌,观察到杯底还留有蔗糖固体,接着就进行过滤等后续操作,5天后却没有制得棒棒糖,杯中也没有晶体析出。棒棒糖制作失败的原因:最初配制的蔗糖溶液是 溶液(选填“饱和”或“不饱和”)。
(4)小明总结了失败的原因后,进行了更改如图所示,为了加快制作棒棒糖的速度,让烧杯中的蔗糖快速析出,他是如何操作。____(可多选)
A.烧杯内加入适量冰块 B.烧杯中加入适量氢氧化钠固体
C.烧杯内加入适量食盐 D.烧杯内加入适量硝酸铵固体
21.(2023八上·滨江月考)在配制食盐溶液过程中,同学们发现,精制盐比粗盐溶解得更快。阅读配料表发现,这两种食盐的成分相同,只是精制盐颗粒比较小,而粗盐颗粒比较大。同学们想通过实验来探究影响食盐溶解快慢的因素,请帮助他们完成实验设计。
同学们猜测食盐溶解快慢与其颗粒大小有关。为验证假设,准备了如下实验装置。
(1)食盐完全溶解在水中能形成溶液,其中溶质是 ,溶剂是 。
(2)要验证假设,应当选择图中的 和 (填字母)开展实验对照;若 (填字母)中烧杯里的食盐先溶解完,能说明食盐颗粒越小,溶解越快。
(3)观察实验装置a和c,发现c中烧杯里的食盐溶解得更快,能不能说明温度越高,食盐溶解得越快? (能/不能)。请说明理由: 。
答案解析部分
1.【答案】C
【知识点】溶解时的吸热或放热现象;酸的化学性质
【解析】【分析】根据装置气密性良好,要使注射器的活塞明显向右移动, 则需左侧装置内压强增大,要使装置内压强增大,可产生气体或温度升高,结合各选项中物质的性质分析。
【解答】装置气密性良好,要使注射器的活塞明显向右移动, 则需左侧装置内压强增大,①氢氧化钠溶解放热,会使装置内压强增大, 注射器的活塞明显向右移动, 正确;②硝酸银溶液和氯化钠固体发生反应,装置内压强无明显变化, 注射器的活塞不会明显移动,错误;③生石灰与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钙且放出热量,会使装置内压强增大, 注射器的活塞明显向右移动, 正确;④硝酸铵溶解于水吸热,会使装置内压强减小, 注射器的活塞明显向左移动,错误;⑤稀盐酸和铜粉不能发生反应, 注射器的活塞不会明显移动,错误;⑥稀盐酸和纯碱反应产生二氧化碳气体,会使装置内压强增大, 注射器的活塞明显向右移动,正确。
故答案为:C。
2.【答案】C
【知识点】悬浊液、乳浊液的概念及其与溶液的区别
【解析】【分析】溶液的分散质为可溶性物质,据此分析判断。
【解答】肥皂不能溶于水,因此肥皂水为乳浊液;牛奶不能溶于水,因此牛奶为乳浊液;碘酒可以溶于水,形成溶液;血小板和细胞都不能溶于水,形成悬浊液,故C符合题意,而A、B、D不合题意。
故选C。
3.【答案】D
【知识点】影响溶解快慢的因素;溶解度的影响因素
【解析】【分析】根据溶解速率的影响因素和溶解性的影响因素判断。
【解答】搅拌只能加速溶解,不能增大溶解性,故A不合题意;
加水或加食盐,既不能增大溶解速度,也不能增大溶解性,故B、C不合题意;
用酒精灯加热,可以提高溶液温度,从而提高溶解速度,增大溶解度,故D符合题意。
故选D。
4.【答案】D
【知识点】溶液的组成及特点
【解析】【分析】A、根据溶液一定是混合物分析;
B、根据有些物质难溶于水分析;
C、根据肥皂属于混合物分析;
D、根据水是常用溶剂分析。
【解答】A、 均一、稳定、透明的液体不一定是溶液,也可能是水等纯净物,不符合题意;
B、 有些物质分散到水中不会形成溶液 ,不符合题意;
C、 肥皂是混合物,肥皂水中,溶质是肥皂的一些主要成分,水是溶剂 ,不符合题意;
D、 在科学实验中,水是最常用的溶剂 ,符合题意;
故选D。
5.【答案】B
【知识点】溶解时的吸热或放热现象
【解析】【分析】 一定温度下,将盛有饱和石灰水的小试管放入盛水的烧杯中,然后向烧杯水中加入某固体物质后,试管中有固体析出 ,说明水中加入物质后溶液温度升高,使氢氧化钙溶解度减小;
A.硝酸铵溶解吸热,溶液温度降低,不符合题意;
B.氢氧化钠固体溶解放热,溶液温度升高,符合题意;
C.氯化钠固体溶解时温度无明显变化,不符合题意;
D.蔗糖固体溶解时温度无明显现象,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解答】根据氢氧化钙饱和溶液温度升高时析出晶体及所给各物质溶解时的温度变化情况分析。
6.【答案】C
【知识点】溶液的组成及特点;溶解时的吸热或放热现象;溶质的质量分数及相关计算
【解析】【分析】A、根据硝酸铵溶于水后,会吸热分析。
B、根据饱和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不一定大于不饱和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需要指明温度、溶质分析。
C、根据溶液的概念分析。
D、根据洗洁精具有乳化作用分析。
【解答】A. 小云:硝酸铵溶于水后,会吸热,溶液温度降低,故正确,不符合题意;
B. 小丁:饱和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不一定大于不饱和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 ,故正确,不符合题意;
C. 小丽:具有均一性、稳定性的混合物一定是溶液 ,水具有均一性、稳定性,故错误,符合题意;
D. 小凯:利用洗洁精的乳化作用,可洗去餐具上的油污,故正确,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7.【答案】D
【知识点】溶解时的吸热或放热现象;溶解度的影响因素
【解析】【分析】根据生石灰能与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钙,水的质量会减少,会放热,氢氧化钙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减小,分析。
【解答】生石灰能与水反应,由于水的质量减小,因此饱和得氢氧化钙溶液中的溶质会少量析出,因此溶液的质量减小,而不是增大,第一幅图错误;
生石灰与水反应放出热量,溶液的温度升高,当反应结束,随着热量的散失,温度慢慢恢复至室温,第二幅图错误;
生石灰与水反应放出热量,溶液的温度升高,而氢氧化钙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减小,因此溶液的浓度减小,碱性减弱,pH变小,当恢复室温后,pH也恢复至原pH,第三幅图错误;
生石灰中含有氧元素,因此随着生石灰的加入,烧杯中氧元素的质量增大,第四幅图错误。
故答案为:D。
8.【答案】B
【知识点】溶液的组成及特点
【解析】【分析】A、根据静置后液体的分层现象分析;
B、根据该实验只证明溶解性分析;
C、根据混合后黄色液体和无色液体分层分析;
D、根据所得液体的颜色分析。
【解答】A、由静置后液体的分层现象可知,汽油的密度比水小,且不溶于水 ,不符合题意;
B、该实验只证明了碘在水和汽油中的溶解性及液体密度,不能证明汽油的挥发性和沸点,符合题意;
C、由混合后黄色液体和无色液体分层可知, 碘在汽油中的溶解性比在水中强 ,不符合题意;
D、 碘在不同溶剂中形成的溶液颜色可能不同 ,不符合题意;
故选B。
9.【答案】A
【知识点】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溶液的酸碱性与pH值的关系;金属的化学性质;金属活动性顺序及其应用
【解析】【分析】(1)在金属活动性顺序表中,只有前面的金属能够把后面的金属从它的盐溶液中置换出来,且离的位置越远,反应越优先进行;
(2)根据金属和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确定最终产生氢气质量的大小关系;
(3)根据饱和和不饱和溶液转化的方法分析判断;
(4)根据酸和碱的中和反应以及溶液的pH知识分析即可。
【解答】A.铁粉不能和Zn(NO3)2反应,只能和AgNO3反应,因此溶液中始终有Zn(NO3)2存在。当AgNO3没有完全反应时,溶质有AgNO3、Fe(NO3)2和Zn(NO3)2三种;当AgNO3完全反应后,溶液中有Fe(NO3)2和Zn(NO3)2两种,不可能只有一种溶质,故A错误符合题意;
B.根据化学方程式:
Zn+2HCl=ZnCl2+H2↑;
65 2
Fe+2HCl=FeCl2+H2↑;
56 2
可知,质量相同的铁粉和锌粉,与相同质量分数的稀盐酸反应,铁粉生成的氢气质量大,故B正确不合题意;
C.常温下,向硝酸钾的不饱和溶液中加入硝酸钾晶体,在溶液饱和之前,溶液的质量随着硝酸钾的加入不断增大;当溶液饱和后,溶液的质量保持不变,故C正确不合题意;
D.向一定量的稀盐酸中加入过量的NaOH溶液,由于二者发生中和反应,所以溶液的pH不断增大,直至最后显示碱性,溶液的pH>7,故D正确不合题意。
故选A。
10.【答案】D
【知识点】物体的浮沉条件及其应用;溶液的组成及特点
【解析】【分析】(1)(4)根据浮沉条件判断;
(2)以水为例分析;
(3)不饱和溶液也可以恒温蒸发得到晶体。
【解答】A.空心铁球的平均密度小于水时,它才会漂浮在水面上,故A错误;
B.水就是均一、稳定的,但它不是溶液,而是纯净物,故B错误;
C.不饱和溶液恒温蒸发时,首先变成饱和溶液,然后才会结晶析出固体,故C错误;
D.密度比液体小的固体漂浮在液体中,那么漂浮在该液体中的实心固体的密度一定比液体小,故D正确。
故选D。
11.【答案】B
【知识点】影响溶解快慢的因素
【解析】【分析】 影响固体溶解度大小的因素:① 溶质、溶剂本身的性质。同一温度下溶质、溶剂不同,溶解度不同。② 温度。大多数固态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少数物质(如氯化钠)的溶解度受温度的影响很小;也有极少数物质(如熟石灰)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减小。
影响气体溶解度的因素:① 温度:温度越高,气体溶解度越小;② 压强:压强越大,气体溶解度越大。
【解答】固体物质的溶解性受溶质的种类,溶剂的种类,温度等因素的影响,所以比较硝酸钾与氯化钠溶解性的探究实验中,下列变量必须控制相同的是①和⑤;
故答案为:B
12.【答案】C
【知识点】悬浊液、乳浊液的概念及其与溶液的区别
【解析】【分析】
根据物质的分散状况,可以将混合物分为溶液、乳浊液和悬浊液。其中溶液是均一、稳定的,乳浊液是存在不溶的液体,悬浊液是存在不溶的固体。
【解答】
A、果粒橙有不溶于水的固体颗粒(果粒),属于悬浊液,A不符合题意;
B、蒸馏水只有水这一种物质,属于纯净物,而溶液是混合物,B不符合题意;
C、雪碧溶解了一些溶质(如二氧化碳、食品添加剂),且无不溶的物质,属于溶液,C符合题意;
D、鲜牛奶中有水和牛奶蛋白等物质,其中牛奶蛋白不溶于水,一段时间后会出现液体的分层,属于乳浊液,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13.【答案】B
【知识点】悬浊液、乳浊液的概念及其与溶液的区别
【解析】【分析】不溶性固体小颗粒悬浮在液体中,形成的混合物叫悬浊液;不溶性液体小液滴悬浮在其他液体中形成的混合物叫乳浊液;一种或几种物质溶角在另一种物质里,形成的均一稳定的混合物叫溶液。
【解答】尘土颗粒分散在空气中,形成的不均一不稳定的混合物,可以看作为悬浊液;
故答案为:B。
14.【答案】A
【知识点】溶液的组成及特点;溶解现象与溶解原理
【解析】【分析】根据溶液的性质和表格内容分析判断。
【解答】A.根据表格可知,碘在水中溶解性为微溶。但是大量的水就可以溶解少量的碘,从而形成碘的水溶液,故A错误符合题意;
B.碘在酒精中溶解性为可溶,那么少量的碘放入大量酒精中会形成稳定的溶液,如果外界条件不变,那么久置不会分层,故B正确不合题意;
C.碘在汽油中的溶解性为易溶,将少量的碘放入大量的汽油中,搅拌后,可形成均一、稳定的溶液,而溶液就是混合物,故C正确不合题意;
D.根据表格内容可知,同种物质在不同溶剂中的溶解能力不同,故D正确不合题意。
故选A。
15.【答案】A
【知识点】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相互转变
【解析】【分析】相同温度的同种溶质饱和溶液,溶质质量分数相同。
【解答】②③都有剩余溶质,都是饱和溶液,质量分数相同,查表可得, 20℃的硝酸钾溶解度刚好为31.6g,通过计算可得75g水刚好溶解23.7g硝酸钾,故④也是饱和的,质量分数与②③相同,⑤不是饱和溶液,质量分数较小,
故答案为:A。
16.【答案】A
【知识点】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蒸发操作与粗盐提纯
【解析】【分析】A、根据结晶前的溶液可能是饱和溶液可能是不饱和溶液分析;
B、根据析出晶体后的溶液为母液分析;
C、根据结晶过程氯化钠质量不断增加分析;
D、根据海水引入贮水池成分不变分析。
【解答】A、蒸发池中若无晶体析出,则为不饱和溶液,析出晶体为饱和溶液 ,符合题意;
B、 母液是析出晶体后的溶液,一定是氯化钠的饱和溶液 ,不符合题意;
C、 结晶池中氯化钠析出,固体氯化钠的质量逐渐增加 ,不符合题意;
D、 海水进入贮水池,海水的成分没有发生变化 ,不符合题意;
故选A。
17.【答案】C
【知识点】神经系统的组成及其功能;非条件反射和条件反射;悬浊液、乳浊液的概念及其与溶液的区别;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
【解析】【分析】Z范围最大,Y其次,X最小。
【解答】A. 饱和溶液、浓溶液没有相互包含的关系,A错误;
B. 悬浊液、乳浊液没有相互包含的关系,B错误;
C. 神经系统包括中枢神经系统和周围神经系统, 中枢神经系统包括脑和脊髓,C正确;
D. 条件反射与非条件反射没有相互包含的关系,D错误;
故答案为:C
18.【答案】B;A;5.8;降温结晶
【知识点】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相互转变;溶解度的影响因素;结晶的概念与方法
【解析】【分析】根据已有的知识进行分析,在一定温度下,在一定量的溶剂里不能再溶解某种固体的溶液,叫做这种溶质在这种溶剂里的饱和溶液,还能溶解的叫不饱和溶液,据此解答。
【解答】①据图可以看出,B中有剩余的固体,故B一定是饱和溶液;A中加入5g硝酸钾形成的溶液继续加入硝酸钾还能继续溶解,说明A是不饱和溶液;B升高温度后得到的C溶液可能饱和也可能不饱和;
②在20℃时,硝酸钾的溶解度是31.6g,则20℃时50mL即50g水中最多溶解硝酸钾的质量是,故x=15.8g-10g=5.8g;
③x硝酸钾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所以硝酸钾从溶液中析出晶体常用降温结晶或冷却热的饱和溶液方法。
故答案为:①B;A;②5.8g;③降温结晶。
19.【答案】②⑤;①⑥
【知识点】悬浊液、乳浊液的概念及其与溶液的区别
【解析】【分析】溶液、悬浊液和乳浊液的分散质不同:溶液的分散质是可溶性物质,悬浊液的分散质是不溶性的固体颗粒,乳浊液的分散质是不溶性的小液滴,据此分析判断。
【解答】①面粉是不溶于水的固体颗粒,形成悬浊液;
②蔗糖可以溶于水,形成溶液;
③花生油为不溶于水的小液滴,形成乳浊液;
④冰块和水是一种物质,只是状态改变,是纯净物,不是混合物;
⑤酒精是可溶于水的液体,形成溶液;
⑥粉笔灰是不溶于水的固体颗粒,形成悬浊液。
能形成溶液的是②⑤,形成悬浊液的是①⑥。
20.【答案】(1)过滤
(2)蒸发溶剂
(3)不饱和
(4)A;D
【知识点】溶解时的吸热或放热现象;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相互转变;结晶的概念与方法;过滤的原理、方法、操作及其应用
【解析】【分析】 中学常用的物质分离方法:(1)过滤:用于不溶性固体与液体的分离;(2)蒸发:用于可溶性固体与液体的分离; (3)结晶:利用不同物质的溶解度不同或溶解度变化不同,分离不同的可溶性固体混合物的方法;(4)蒸馏:①蒸馏的原理将沸点相差较大的液态混合物加热使沸点低的物质先沸腾(汽化),再使其冷凝(液化)的连续操作过程称为蒸馏。
【解答】(1)用于固液分离的方式是过滤; 要除去压汁后蔗料(即蔗汁和蔗渣的固液混合物)中的蔗渣,可采用的实验操作是过滤;
(2)蒸发溶剂是一种常用的结晶方法;小明用熬制中的蔗糖不饱和溶液通过蒸发溶剂的方法配制热的蔗糖饱和溶液。
(3)因为小明用得到的蔗糖想制作一个棒棒糖,小明将蔗糖加入热水中,用筷子稍作搅拌,观察到杯底还留有蔗糖固体,可见蔗糖还没有被完全溶解,他得到的蔗糖溶液可能是不饱和溶液;
(4) 为了加快制作棒棒糖的速度,让烧杯中的蔗糖快速析出,因为蔗糖的溶解度随着温度的升高而增大,所以他可以采用降低温度的方式;A可行;D也可行;D中的硝酸铵溶解在水中会吸收大量的热,使得周围的温度降低;B不可行,B溶解在水中时,会放出大量的热,使得温度升高;C加入水中,水温变化不大;
故答案为:(1)过滤(2) 蒸发溶剂 (3) 不饱和 (4) A D
21.【答案】(1)食盐;水
(2)b;c;c
(3)不能;因为除温度不同外,食盐颗粒的大小也不同
【知识点】溶液的组成及特点;影响溶解快慢的因素
【解析】【分析】像砂糖、高锰酸钾、碘等被溶解的物质称为溶质。能溶解其他物质的物质(如水、酒精等)称为溶剂。溶解后所得到的物质叫做溶液。控制变量法进行实验,每次只能有一个变量。
【解答】(1) 食盐完全溶解在水中能形成溶液,其中溶质是食盐, 溶剂是水;
(2) 猜测食盐溶解快慢与其颗粒大小有关, 所以改变的因素是颗粒大小,其他因素要相同, 要验证假设,应当选择图中的b和c,如果c中烧杯里的食盐先溶解完,能说明食盐颗粒越小,溶解越快。
(3) a和c有两个不一样的地方,不符合控制变量法的单一变量原则,所以不能说明温度越高,食盐溶解得越快。
1 / 1浙教版科学中考复习优中选优-化学-第03节-溶液概念
一、单选题
1.(2021九上·武义月考)如图所示,装置气密性良好,要使注射器的活塞明显向右移动,使用的液体M和固体N可能是( )
①水和氢氧化钠
②硝酸银溶液和氯化钠固体
③水和生石灰
④水和硝酸铵
⑤稀盐酸和铜粉
⑥稀盐酸和纯碱
A.①②③ B.①③⑤ C.①③⑥ D.②④⑥
【答案】C
【知识点】溶解时的吸热或放热现象;酸的化学性质
【解析】【分析】根据装置气密性良好,要使注射器的活塞明显向右移动, 则需左侧装置内压强增大,要使装置内压强增大,可产生气体或温度升高,结合各选项中物质的性质分析。
【解答】装置气密性良好,要使注射器的活塞明显向右移动, 则需左侧装置内压强增大,①氢氧化钠溶解放热,会使装置内压强增大, 注射器的活塞明显向右移动, 正确;②硝酸银溶液和氯化钠固体发生反应,装置内压强无明显变化, 注射器的活塞不会明显移动,错误;③生石灰与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钙且放出热量,会使装置内压强增大, 注射器的活塞明显向右移动, 正确;④硝酸铵溶解于水吸热,会使装置内压强减小, 注射器的活塞明显向左移动,错误;⑤稀盐酸和铜粉不能发生反应, 注射器的活塞不会明显移动,错误;⑥稀盐酸和纯碱反应产生二氧化碳气体,会使装置内压强增大, 注射器的活塞明显向右移动,正确。
故答案为:C。
2.(2023八上·嘉兴期末)下列是生活中常见的几种物质,其中属于溶液的是( )
A.肥皂水 B.牛奶 C.碘酒 D.血液
【答案】C
【知识点】悬浊液、乳浊液的概念及其与溶液的区别
【解析】【分析】溶液的分散质为可溶性物质,据此分析判断。
【解答】肥皂不能溶于水,因此肥皂水为乳浊液;牛奶不能溶于水,因此牛奶为乳浊液;碘酒可以溶于水,形成溶液;血小板和细胞都不能溶于水,形成悬浊液,故C符合题意,而A、B、D不合题意。
故选C。
3.(2022八上·衢州期中)在配制食盐溶液的过程中,下列操作既能改变食盐的溶解速度又能改变其溶解性的是( )
A.搅拌 B.加水 C.加食盐 D.酒精灯加热
【答案】D
【知识点】影响溶解快慢的因素;溶解度的影响因素
【解析】【分析】根据溶解速率的影响因素和溶解性的影响因素判断。
【解答】搅拌只能加速溶解,不能增大溶解性,故A不合题意;
加水或加食盐,既不能增大溶解速度,也不能增大溶解性,故B、C不合题意;
用酒精灯加热,可以提高溶液温度,从而提高溶解速度,增大溶解度,故D符合题意。
故选D。
4.(2022八上·定海期末)许多物质能溶解在溶剂中形成溶液。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
A.凡是均一、稳定、透明的液体都是溶液
B.不同的物质分散到水中都会形成溶液
C.肥皂水中,肥皂是溶质,水是溶剂
D.在科学实验中,水是最常用的溶剂
【答案】D
【知识点】溶液的组成及特点
【解析】【分析】A、根据溶液一定是混合物分析;
B、根据有些物质难溶于水分析;
C、根据肥皂属于混合物分析;
D、根据水是常用溶剂分析。
【解答】A、 均一、稳定、透明的液体不一定是溶液,也可能是水等纯净物,不符合题意;
B、 有些物质分散到水中不会形成溶液 ,不符合题意;
C、 肥皂是混合物,肥皂水中,溶质是肥皂的一些主要成分,水是溶剂 ,不符合题意;
D、 在科学实验中,水是最常用的溶剂 ,符合题意;
故选D。
5.(2023八上·杭州期末)如图所示,一定温度下,将盛有饱和石灰水的小试管放入盛水的烧杯中,然后向烧杯水中加入某固体物质后,试管中有固体析出,判断加入的某物质可能是( )
A.硝酸铵固体 B.氢氧化钠固体
C.氯化钠固体 D.蔗糖固体
【答案】B
【知识点】溶解时的吸热或放热现象
【解析】【分析】 一定温度下,将盛有饱和石灰水的小试管放入盛水的烧杯中,然后向烧杯水中加入某固体物质后,试管中有固体析出 ,说明水中加入物质后溶液温度升高,使氢氧化钙溶解度减小;
A.硝酸铵溶解吸热,溶液温度降低,不符合题意;
B.氢氧化钠固体溶解放热,溶液温度升高,符合题意;
C.氯化钠固体溶解时温度无明显变化,不符合题意;
D.蔗糖固体溶解时温度无明显现象,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解答】根据氢氧化钙饱和溶液温度升高时析出晶体及所给各物质溶解时的温度变化情况分析。
6.下面是四位同学在小组学习群中的交流记录,其中错误的是 ( )
A.小云:硝酸铵溶于水后,溶液温度降低
B.小丁:饱和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不一定大于不饱和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
C.小丽:具有均一性、稳定性的液体一定是溶液
D.小凯:利用洗洁精的乳化作用,可洗去餐具上的油污
【答案】C
【知识点】溶液的组成及特点;溶解时的吸热或放热现象;溶质的质量分数及相关计算
【解析】【分析】A、根据硝酸铵溶于水后,会吸热分析。
B、根据饱和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不一定大于不饱和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需要指明温度、溶质分析。
C、根据溶液的概念分析。
D、根据洗洁精具有乳化作用分析。
【解答】A. 小云:硝酸铵溶于水后,会吸热,溶液温度降低,故正确,不符合题意;
B. 小丁:饱和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不一定大于不饱和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 ,故正确,不符合题意;
C. 小丽:具有均一性、稳定性的混合物一定是溶液 ,水具有均一性、稳定性,故错误,符合题意;
D. 小凯:利用洗洁精的乳化作用,可洗去餐具上的油污,故正确,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7.向盛有饱和石灰水的烧杯中逐渐加入少量生石灰(忽略水挥发和CO 影响),下列图象不正确的有( )
A.1个 B.2个 C.3个 D.4个
【答案】D
【知识点】溶解时的吸热或放热现象;溶解度的影响因素
【解析】【分析】根据生石灰能与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钙,水的质量会减少,会放热,氢氧化钙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减小,分析。
【解答】生石灰能与水反应,由于水的质量减小,因此饱和得氢氧化钙溶液中的溶质会少量析出,因此溶液的质量减小,而不是增大,第一幅图错误;
生石灰与水反应放出热量,溶液的温度升高,当反应结束,随着热量的散失,温度慢慢恢复至室温,第二幅图错误;
生石灰与水反应放出热量,溶液的温度升高,而氢氧化钙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减小,因此溶液的浓度减小,碱性减弱,pH变小,当恢复室温后,pH也恢复至原pH,第三幅图错误;
生石灰中含有氧元素,因此随着生石灰的加入,烧杯中氧元素的质量增大,第四幅图错误。
故答案为:D。
8.向5mL碘的水溶液(黄色)中加入2mL汽油(无色),振荡静置,实验现象如图所示。由该实验不能得出的结论是( )
A.汽油的密度比水小,且不溶于水
B.汽油易挥发,沸点比水低
C.碘在汽油中的溶解性比在水中强
D.碘在不同溶剂中形成的溶液颜色可能不同
【答案】B
【知识点】溶液的组成及特点
【解析】【分析】A、根据静置后液体的分层现象分析;
B、根据该实验只证明溶解性分析;
C、根据混合后黄色液体和无色液体分层分析;
D、根据所得液体的颜色分析。
【解答】A、由静置后液体的分层现象可知,汽油的密度比水小,且不溶于水 ,不符合题意;
B、该实验只证明了碘在水和汽油中的溶解性及液体密度,不能证明汽油的挥发性和沸点,符合题意;
C、由混合后黄色液体和无色液体分层可知, 碘在汽油中的溶解性比在水中强 ,不符合题意;
D、 碘在不同溶剂中形成的溶液颜色可能不同 ,不符合题意;
故选B。
9.(2014·绍兴)下列图像不能正确反映对应变化关系的是( )
A.在一定量AgNO3和Zn(NO3)2的混合溶液中加入铁粉
B.向等质量的锌粉和铁粉中,分别加入相同质量分数的稀盐酸
C.常温下,向硝酸钾的不饱和溶液中加入硝酸钾晶体
D.向一定量的稀盐酸中加入过量的NaOH溶液
【答案】A
【知识点】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溶液的酸碱性与pH值的关系;金属的化学性质;金属活动性顺序及其应用
【解析】【分析】(1)在金属活动性顺序表中,只有前面的金属能够把后面的金属从它的盐溶液中置换出来,且离的位置越远,反应越优先进行;
(2)根据金属和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确定最终产生氢气质量的大小关系;
(3)根据饱和和不饱和溶液转化的方法分析判断;
(4)根据酸和碱的中和反应以及溶液的pH知识分析即可。
【解答】A.铁粉不能和Zn(NO3)2反应,只能和AgNO3反应,因此溶液中始终有Zn(NO3)2存在。当AgNO3没有完全反应时,溶质有AgNO3、Fe(NO3)2和Zn(NO3)2三种;当AgNO3完全反应后,溶液中有Fe(NO3)2和Zn(NO3)2两种,不可能只有一种溶质,故A错误符合题意;
B.根据化学方程式:
Zn+2HCl=ZnCl2+H2↑;
65 2
Fe+2HCl=FeCl2+H2↑;
56 2
可知,质量相同的铁粉和锌粉,与相同质量分数的稀盐酸反应,铁粉生成的氢气质量大,故B正确不合题意;
C.常温下,向硝酸钾的不饱和溶液中加入硝酸钾晶体,在溶液饱和之前,溶液的质量随着硝酸钾的加入不断增大;当溶液饱和后,溶液的质量保持不变,故C正确不合题意;
D.向一定量的稀盐酸中加入过量的NaOH溶液,由于二者发生中和反应,所以溶液的pH不断增大,直至最后显示碱性,溶液的pH>7,故D正确不合题意。
故选A。
10.(2020八上·杭州月考)下列是有关科学问题中的因果关系,其中说法正确的是( )
A.浮在水面上的铁球一定是空心的,那么空心的铁球一定会浮在水面上
B.溶液是均一的,稳定的,那么均一的,稳定的物质一定是溶液
C.饱和溶液恒温蒸发后会有固体析出,那么能恒温蒸发析出固体的溶液一定是饱和溶液
D.密度比液体小的固体漂浮在液体中,那么漂浮在该液体中的实心固体的密度一定比液体小
【答案】D
【知识点】物体的浮沉条件及其应用;溶液的组成及特点
【解析】【分析】(1)(4)根据浮沉条件判断;
(2)以水为例分析;
(3)不饱和溶液也可以恒温蒸发得到晶体。
【解答】A.空心铁球的平均密度小于水时,它才会漂浮在水面上,故A错误;
B.水就是均一、稳定的,但它不是溶液,而是纯净物,故B错误;
C.不饱和溶液恒温蒸发时,首先变成饱和溶液,然后才会结晶析出固体,故C错误;
D.密度比液体小的固体漂浮在液体中,那么漂浮在该液体中的实心固体的密度一定比液体小,故D正确。
故选D。
11.(2023八上·瑞安期中)比较硝酸钾与氯化钠溶解性的探究实验中,下列变量必须控制相同的是( )
①温度②溶质颗粒大小③溶质质量④溶剂质量⑤溶剂种类
A.只有① B.①⑤ C.②③④ D.①③④⑤
【答案】B
【知识点】影响溶解快慢的因素
【解析】【分析】 影响固体溶解度大小的因素:① 溶质、溶剂本身的性质。同一温度下溶质、溶剂不同,溶解度不同。② 温度。大多数固态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少数物质(如氯化钠)的溶解度受温度的影响很小;也有极少数物质(如熟石灰)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减小。
影响气体溶解度的因素:① 温度:温度越高,气体溶解度越小;② 压强:压强越大,气体溶解度越大。
【解答】固体物质的溶解性受溶质的种类,溶剂的种类,温度等因素的影响,所以比较硝酸钾与氯化钠溶解性的探究实验中,下列变量必须控制相同的是①和⑤;
故答案为:B
12.(2023八上·瑞安月考)下列几种饮料中,属于溶液的是( )
A.果粒橙 B.蒸馏水
C.雪碧 D.鲜牛奶
【答案】C
【知识点】悬浊液、乳浊液的概念及其与溶液的区别
【解析】【分析】
根据物质的分散状况,可以将混合物分为溶液、乳浊液和悬浊液。其中溶液是均一、稳定的,乳浊液是存在不溶的液体,悬浊液是存在不溶的固体。
【解答】
A、果粒橙有不溶于水的固体颗粒(果粒),属于悬浊液,A不符合题意;
B、蒸馏水只有水这一种物质,属于纯净物,而溶液是混合物,B不符合题意;
C、雪碧溶解了一些溶质(如二氧化碳、食品添加剂),且无不溶的物质,属于溶液,C符合题意;
D、鲜牛奶中有水和牛奶蛋白等物质,其中牛奶蛋白不溶于水,一段时间后会出现液体的分层,属于乳浊液,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13.(2018八上·金华月考)清洁的空气可以看作是一种气态的溶液,但是近年来北方不少地区多次受到了沙尘暴的袭击,天空中尘土飞扬,在这种情况下,空气可视作( )
A.溶液 B.悬浊液 C.乳浊液 D.纯净物
【答案】B
【知识点】悬浊液、乳浊液的概念及其与溶液的区别
【解析】【分析】不溶性固体小颗粒悬浮在液体中,形成的混合物叫悬浊液;不溶性液体小液滴悬浮在其他液体中形成的混合物叫乳浊液;一种或几种物质溶角在另一种物质里,形成的均一稳定的混合物叫溶液。
【解答】尘土颗粒分散在空气中,形成的不均一不稳定的混合物,可以看作为悬浊液;
故答案为:B。
14.(2020八上·杭州月考)碘在下列三种不同溶剂中的溶解性如表所示。根据表中信息做出下列相关分析错误的是( )
物质 碘
溶剂 水 酒精 汽油
溶解性 微溶 可溶 易溶
A.将少量的碘放入大量的水中,不会形成碘的水溶液
B.将少量的碘放入大量的酒精中,当外界条件不发生变化,久置以后不会分层
C.将少量的碘放入大量的汽油中,搅拌后,可形成均一、稳定的混合物
D.同种物质在不同溶剂中的溶解能力不同
【答案】A
【知识点】溶液的组成及特点;溶解现象与溶解原理
【解析】【分析】根据溶液的性质和表格内容分析判断。
【解答】A.根据表格可知,碘在水中溶解性为微溶。但是大量的水就可以溶解少量的碘,从而形成碘的水溶液,故A错误符合题意;
B.碘在酒精中溶解性为可溶,那么少量的碘放入大量酒精中会形成稳定的溶液,如果外界条件不变,那么久置不会分层,故B正确不合题意;
C.碘在汽油中的溶解性为易溶,将少量的碘放入大量的汽油中,搅拌后,可形成均一、稳定的溶液,而溶液就是混合物,故C正确不合题意;
D.根据表格内容可知,同种物质在不同溶剂中的溶解能力不同,故D正确不合题意。
故选A。
15.(2023八上·滨江月考)硝酸钾可作为无土栽培的营养液。小温同学在配制20℃的硝酸钾溶液过程中,向硝酸钾固体中分批加水,并充分搅拌,实验结果如图所示。下列所给选项中符合上述实验结果的是( )
A. B.
C. D.
【答案】A
【知识点】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相互转变
【解析】【分析】相同温度的同种溶质饱和溶液,溶质质量分数相同。
【解答】②③都有剩余溶质,都是饱和溶液,质量分数相同,查表可得, 20℃的硝酸钾溶解度刚好为31.6g,通过计算可得75g水刚好溶解23.7g硝酸钾,故④也是饱和的,质量分数与②③相同,⑤不是饱和溶液,质量分数较小,
故答案为:A。
16.(2023九上·诸暨月考)如图是海水晒盐的工艺流程示意图,有关该过程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蒸发池中的海水是氯化钠的饱和溶液
B.母液是氯化钠的饱和溶液
C.结晶池中固体氯化钠的质量逐渐增加
D.海水进入贮水池,海水的成分不变
【答案】A
【知识点】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蒸发操作与粗盐提纯
【解析】【分析】A、根据结晶前的溶液可能是饱和溶液可能是不饱和溶液分析;
B、根据析出晶体后的溶液为母液分析;
C、根据结晶过程氯化钠质量不断增加分析;
D、根据海水引入贮水池成分不变分析。
【解答】A、蒸发池中若无晶体析出,则为不饱和溶液,析出晶体为饱和溶液 ,符合题意;
B、 母液是析出晶体后的溶液,一定是氯化钠的饱和溶液 ,不符合题意;
C、 结晶池中氯化钠析出,固体氯化钠的质量逐渐增加 ,不符合题意;
D、 海水进入贮水池,海水的成分没有发生变化 ,不符合题意;
故选A。
17.(2023八上·浙江月考)概念图的建立有助于我们对知识理解和掌握。下列各项中的概念或结构,能分别代表图中X、Y、Z的是( )
A.饱和溶液、浓溶液、溶液 B.悬浊液、乳浊液、混合物
C.脑、中枢神经系统、神经系统 D.条件反射、非条件反射、反射
【答案】C
【知识点】神经系统的组成及其功能;非条件反射和条件反射;悬浊液、乳浊液的概念及其与溶液的区别;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
【解析】【分析】Z范围最大,Y其次,X最小。
【解答】A. 饱和溶液、浓溶液没有相互包含的关系,A错误;
B. 悬浊液、乳浊液没有相互包含的关系,B错误;
C. 神经系统包括中枢神经系统和周围神经系统, 中枢神经系统包括脑和脊髓,C正确;
D. 条件反射与非条件反射没有相互包含的关系,D错误;
故答案为:C
二、填空题
18.向50mL水(密度为1g/mL)中溶解一定量固体的操作如下,请你根据如图实验现象和溶解度曲线回答。
①A、B、C中一定是饱和溶液的是 ,一定是不饱和溶液的是 ;(填字母)
②当x= g时,B中恰好没有固体剩余;
③硝酸钾从溶液中析出晶体常用 方法.
【答案】B;A;5.8;降温结晶
【知识点】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相互转变;溶解度的影响因素;结晶的概念与方法
【解析】【分析】根据已有的知识进行分析,在一定温度下,在一定量的溶剂里不能再溶解某种固体的溶液,叫做这种溶质在这种溶剂里的饱和溶液,还能溶解的叫不饱和溶液,据此解答。
【解答】①据图可以看出,B中有剩余的固体,故B一定是饱和溶液;A中加入5g硝酸钾形成的溶液继续加入硝酸钾还能继续溶解,说明A是不饱和溶液;B升高温度后得到的C溶液可能饱和也可能不饱和;
②在20℃时,硝酸钾的溶解度是31.6g,则20℃时50mL即50g水中最多溶解硝酸钾的质量是,故x=15.8g-10g=5.8g;
③x硝酸钾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所以硝酸钾从溶液中析出晶体常用降温结晶或冷却热的饱和溶液方法。
故答案为:①B;A;②5.8g;③降温结晶。
19.(2020八上·柯桥月考)下列物质放入水中,能形成溶液的是 ,形成悬浊液的是
①面粉 ②蔗糖 ③花生油
④冰块 ⑤酒精 ⑥粉笔灰
【答案】②⑤;①⑥
【知识点】悬浊液、乳浊液的概念及其与溶液的区别
【解析】【分析】溶液、悬浊液和乳浊液的分散质不同:溶液的分散质是可溶性物质,悬浊液的分散质是不溶性的固体颗粒,乳浊液的分散质是不溶性的小液滴,据此分析判断。
【解答】①面粉是不溶于水的固体颗粒,形成悬浊液;
②蔗糖可以溶于水,形成溶液;
③花生油为不溶于水的小液滴,形成乳浊液;
④冰块和水是一种物质,只是状态改变,是纯净物,不是混合物;
⑤酒精是可溶于水的液体,形成溶液;
⑥粉笔灰是不溶于水的固体颗粒,形成悬浊液。
能形成溶液的是②⑤,形成悬浊液的是①⑥。
三、实验探究题
20.(2023八上·苍南月考)某学习小组开展了“制作蔗糖”的项目化学习,步骤分成甘蔗擦成渣一压汁一熬制一结晶等。
小明在制作过程中取了少量熬制中的蔗糖不饱和溶液来做测试,过程如下:
(1)要除去压汁后蔗料(即蔗汁和蔗渣的固液混合物)中的蔗渣,可采用的实验操作是 。
(2)小明用熬制中的蔗糖不饱和溶液通过 的方法配制热的蔗糖饱和溶液。
(3)小明用得到的蔗糖想制作一个棒棒糖,小明将蔗糖加入热水中,用筷子稍作搅拌,观察到杯底还留有蔗糖固体,接着就进行过滤等后续操作,5天后却没有制得棒棒糖,杯中也没有晶体析出。棒棒糖制作失败的原因:最初配制的蔗糖溶液是 溶液(选填“饱和”或“不饱和”)。
(4)小明总结了失败的原因后,进行了更改如图所示,为了加快制作棒棒糖的速度,让烧杯中的蔗糖快速析出,他是如何操作。____(可多选)
A.烧杯内加入适量冰块 B.烧杯中加入适量氢氧化钠固体
C.烧杯内加入适量食盐 D.烧杯内加入适量硝酸铵固体
【答案】(1)过滤
(2)蒸发溶剂
(3)不饱和
(4)A;D
【知识点】溶解时的吸热或放热现象;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相互转变;结晶的概念与方法;过滤的原理、方法、操作及其应用
【解析】【分析】 中学常用的物质分离方法:(1)过滤:用于不溶性固体与液体的分离;(2)蒸发:用于可溶性固体与液体的分离; (3)结晶:利用不同物质的溶解度不同或溶解度变化不同,分离不同的可溶性固体混合物的方法;(4)蒸馏:①蒸馏的原理将沸点相差较大的液态混合物加热使沸点低的物质先沸腾(汽化),再使其冷凝(液化)的连续操作过程称为蒸馏。
【解答】(1)用于固液分离的方式是过滤; 要除去压汁后蔗料(即蔗汁和蔗渣的固液混合物)中的蔗渣,可采用的实验操作是过滤;
(2)蒸发溶剂是一种常用的结晶方法;小明用熬制中的蔗糖不饱和溶液通过蒸发溶剂的方法配制热的蔗糖饱和溶液。
(3)因为小明用得到的蔗糖想制作一个棒棒糖,小明将蔗糖加入热水中,用筷子稍作搅拌,观察到杯底还留有蔗糖固体,可见蔗糖还没有被完全溶解,他得到的蔗糖溶液可能是不饱和溶液;
(4) 为了加快制作棒棒糖的速度,让烧杯中的蔗糖快速析出,因为蔗糖的溶解度随着温度的升高而增大,所以他可以采用降低温度的方式;A可行;D也可行;D中的硝酸铵溶解在水中会吸收大量的热,使得周围的温度降低;B不可行,B溶解在水中时,会放出大量的热,使得温度升高;C加入水中,水温变化不大;
故答案为:(1)过滤(2) 蒸发溶剂 (3) 不饱和 (4) A D
21.(2023八上·滨江月考)在配制食盐溶液过程中,同学们发现,精制盐比粗盐溶解得更快。阅读配料表发现,这两种食盐的成分相同,只是精制盐颗粒比较小,而粗盐颗粒比较大。同学们想通过实验来探究影响食盐溶解快慢的因素,请帮助他们完成实验设计。
同学们猜测食盐溶解快慢与其颗粒大小有关。为验证假设,准备了如下实验装置。
(1)食盐完全溶解在水中能形成溶液,其中溶质是 ,溶剂是 。
(2)要验证假设,应当选择图中的 和 (填字母)开展实验对照;若 (填字母)中烧杯里的食盐先溶解完,能说明食盐颗粒越小,溶解越快。
(3)观察实验装置a和c,发现c中烧杯里的食盐溶解得更快,能不能说明温度越高,食盐溶解得越快? (能/不能)。请说明理由: 。
【答案】(1)食盐;水
(2)b;c;c
(3)不能;因为除温度不同外,食盐颗粒的大小也不同
【知识点】溶液的组成及特点;影响溶解快慢的因素
【解析】【分析】像砂糖、高锰酸钾、碘等被溶解的物质称为溶质。能溶解其他物质的物质(如水、酒精等)称为溶剂。溶解后所得到的物质叫做溶液。控制变量法进行实验,每次只能有一个变量。
【解答】(1) 食盐完全溶解在水中能形成溶液,其中溶质是食盐, 溶剂是水;
(2) 猜测食盐溶解快慢与其颗粒大小有关, 所以改变的因素是颗粒大小,其他因素要相同, 要验证假设,应当选择图中的b和c,如果c中烧杯里的食盐先溶解完,能说明食盐颗粒越小,溶解越快。
(3) a和c有两个不一样的地方,不符合控制变量法的单一变量原则,所以不能说明温度越高,食盐溶解得越快。
1 /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