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 20以内的退位减法(教案)-2023-2024学年一年级下册数学人教版

文档属性

名称 2 20以内的退位减法(教案)-2023-2024学年一年级下册数学人教版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25.5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
科目 数学
更新时间 2024-03-14 15:30:13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20以内的退位减法》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理解并掌握20以内的退位减法的计算方法,能正确计算。
能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过程与方法:
通过观察、操作、比较等活动,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经历探索计算方法的过程,体验算法的多样性。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探究欲望。
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交流能力。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
掌握20以内的退位减法的计算方法。
理解退位的含义和过程。
难点:
灵活运用不同的计算方法进行退位减法运算。
培养学生的思维灵活性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三、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教学课件、计数器、小棒等教学工具。
学生准备:数学课本、练习本、铅笔等学习用品。
四、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师:同学们,我们之前学习了20以内的加法,那么你们知道20以内的减法怎么做吗?今天我们就来学习20以内的退位减法。(板书课题:20以内的退位减法)
(二)新知探究
表格一:退位减法的基本方法
方法 描述 示例
破十法 从被减数中借一个十,与减数个位相加,再与剩下的数相减。 15 - 9 = 5 + (10 - 9) = 5 + 1 = 6
连减法 从被减数中连续减去两个数,使其变为容易计算的减法。 17 - 8 = 17 - 7 - 1 = 10 - 1 = 9
想加算减法 利用加法和减法的关系,通过加法来计算减法。 13 - 7 = 想到 7 + = 13,则 = 6
教师通过表格展示退位减法的基本方法,并逐一解释每种方法的计算过程。
结合具体例题,让学生理解并掌握每种方法的应用。
例题一:计算15 - 9 =
(教师引导学生尝试使用不同的方法进行计算,并比较哪种方法更简便。)
例题二:计算17 - 8 =
(教师引导学生思考如何连续减去两个数来简化计算。)
表格二:退位减法的计算规律
规律 描述 示例
被减数个位不够减,向十位借1当10。 当被减数的个位小于减数的个位时,需要从十位借一个十。 12 - 9 = 2 + 10 - 9 = 3
借走的10要和减数的个位相减。 借来的十要与减数的个位相减,得到的结果与被减数的个位相加。 14 - 7 = 4 + (10 - 7) = 4 + 3 = 7
十位上的数相减。 完成个位相减后,再计算十位的减法。 16 - 8 = 6 + (10 - 8) = 6 + 2 = 8
教师通过表格总结退位减法的计算规律,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退位的过程。
结合例题,让学生尝试应用这些规律进行计算。
例题三:计算16 - 8 =
(教师引导学生按照计算规律逐步进行计算,并强调借位和相减的过程。)
表格三:退位减法的实际应用
应用场景 描述 示例
购物问题 在购买物品时,计算需要支付的金额。 买一个玩具需要13元,付给售货员20元,应找回多少钱?
生活问题 在日常生活中遇到的简单减法问题。 桌子上有18个苹果,拿走了9个,还剩下多少个?
数学问题 解决与退位减法相关的数学问题。 有20个小朋友排成一队,从前往后数,小明是第12个,从后往前数,小明是第几个?
教师通过表格展示退位减法的实际应用场景,让学生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结合具体例子,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例题四:
小明有20个糖果,他分给了小红8个,他还剩下多少个糖果?
(教师引导学生分析问题,确定使用退位减法进行计算,并让学生自行完成计算过程。)
(三)巩固练习
基础练习:完成课本上的相关练习题,巩固退位减法的计算方法。
拓展练习:设计一些具有挑战性的题目,如:计算连续退位的减法、涉及多个步骤的复杂问题等,以提升学生的计算能力。
(四)课堂小结
师:今天我们学习了20以内的退位减法,大家掌握了哪些计算方法?
生:我们学习了破十法、连减法和想加算减法等方法,还了解了退位减法的计算规律和实际应用。
师:很好!希望大家能够熟练掌握这些方法,并能够运用它们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五)作业布置
完成课本上的相关练习题,巩固退位减法的计算技能。
收集生活中遇到的退位减法问题,并尝试用所学知识解决,记录在作业本上。
五、教学反思
通过本节课的教学,我发现大部分学生能够理解并掌握20以内的退位减法的计算方法。但在实际运用中,仍有部分学生存在计算错误或方法不当的情况。针对这些问题,我将在今后的教学中加强练习和巩固,注重培养学生的思维灵活性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同时,我也会根据学生的个体差异,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和手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提高他们的学习效果。
此外,我还将更加注重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引导学生从生活中发现数学问题,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通过实际应用场景的设计,让学生感受到数学的趣味性和实用性,增强他们的学习动力和自信心。
最后,我将不断反思和改进自己的教学方法和策略,以适应不同学生的需求和发展,为他们的数学学习提供更好的支持和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