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规律》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使学生通过观察、猜测、实验、推理等活动发现图形的排列规律。
培养学生的观察、操作及归纳推理的能力。
培养学生发现和欣赏数学美的意识,运用数学去创造美的意识,使学生知道生活中事物有规律的排列隐含着数学知识。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通过操作、观察、猜测等活动发现图形的排列规律。
难点:体会图形的排列规律,并能根据规律画出下一个图形。
三、教学准备
教具准备:课件、图形卡片
学具准备:图形卡片
四、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创设情景,激发兴趣。
教师谈话:同学们,你们喜欢玩游戏吗?好,今天我们先来玩个猜一猜的游戏。(教师拿出一本书,逐页展示。)
提问:猜一猜,下一页将是什么颜色?
追问:你是怎么想的?
谈话:同学们真棒,猜得很准。你们都想到了要看前面一页是什么颜色。其实,在日常生活中,很多事物都是按一定的顺序排列的,都是有规律的。今天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找规律”。
【设计意图:创设学生喜欢的猜一猜的游戏情境,既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又为新知的探索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二)探索新知
教学例1。
(1)课件出示教材第85页例1的主题图。
让学生观察彩旗图,并说说从图中知道了什么。
(2)引导探究。
谈话:彩旗的排列有规律吗?如果有规律,你能找出来吗?把你的发现跟同学说一说。
学生观察后小组内交流。
全班汇报。
预设:
生1:彩旗是按照红、黄、红的顺序一直排下去的,所以下一面旗子是黄色的。
生2:我发现彩旗是按一面红、一面黄这样的顺序一直重复排列的,所以下一面旗子是黄色的。
(3)小结:彩旗是按照一面红、一面黄的顺序一直重复排列的。
(4)让学生完成教材第85页“做一做”的第1题,然后集体订正。
【设计意图:充分利用教材资源,通过让学生观察、猜测、推理等活动给学生提供充分的自主探究空间,培养学生初步的观察、推理能力。】
教学例2。
(1)课件出示教材第85页例2的主题图。
谈话:情境图中还有什么是有规律排列的?
(2)以小组为单位,找一找、说一说其中的规律。
(3)各组代表汇报。
预设:
生1:小朋友是按照男生、女生的顺序一直重复排列的。
生2:灯笼是按照红、紫、红的顺序一直重复排列的。
生3:花朵是按照一朵绿、一朵红的顺序一直重复排列的。
(4)让学生完成教材第85页“做一做”的第2题,然后集体订正。
【设计意图:在例1的基础上,放手让学生自主探究,进一步加深对规律的理解,又培养了学生的自主探究能力。】
教学例3。
(1)课件出示教材第86页例3。
谈话:通过前面的学习,我们已经发现了很多规律。同学们观察这幅图,你们能发现什么规律?看看下一个应该是什么图形?
给学生充分的观察与思考的时间,然后进行交流。
(2)引导探究,发现规律。
谈话:同学们知道了三角形、正方形、圆形的排列规律,那你们知道第32个是什么图形吗?
先让学生独立思考,然后组内交流,说说自己的想法。
汇报、交流。
预设:
生1:我是用画图的方法,继续画出后面的图形,这样数到第32个,发现它是圆形。
生2:我是用分组的方法,把每3个图形分成一组,这样第32个图形正好是第11组的第2个图形,所以是圆形。
生3:我是用计算的方法,32÷3=10(组)……2(个),第32个图形是第11组的第2个图形,所以是圆形。
(3)谈话:同学们真聪明,想出了这么多好办法。如果让你选择,你最喜欢哪一种方法?为什么?
学生讨论后交流。
【设计意图:本环节的设计体现了开放性的教学思路,通过让学生自主选择喜欢的方法去探究问题,在解题的过程中互相启发,互相学习,取长补短,完善自己的想法,使每个学生都体验到成功的乐趣。】
(三)巩固拓展
完成教材第87页练习二十的第1题。
这道题是基本练习,学生独立完成。完成后集体订正,并请学生说说自己是怎么判断的。
完成教材第87页练习二十的第2题。
这道题稍有难度,可以先让学生独立思考,然后尝试完成。完成后,请学生分享自己的解题思路,特别是对于第(2)小题,要引导学生理解题目中的“照这样排下去”指的是按照前面已经给出的规律继续排列。
完成教材第87页练习二十的第3题。
这道题是开放性问题,答案不唯一。可以让学生发挥想象力,创造出自己的规律,并和同学分享。教师要注意引导学生理解规律的多样性和可变性。
(四)课堂小结
今天这节课我们一起学习了找规律,同学们通过观察、猜测、推理等活动,发现了图形和事物的排列规律。找规律不仅有趣,还有很大的用处。在日常生活中,很多事物都是有规律的。只要我们仔细观察,认真思考,就会发现这些规律。
(五)布置作业
找出生活中有规律的排列现象,并与同学分享。
完成教材第87页练习二十的第4题和第5题。
五、教学反思
本节课通过创设有趣的游戏情境和丰富的例题,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在观察、猜测、推理等活动中发现了图形的排列规律,并培养了学生的观察、操作及归纳推理的能力。在巩固拓展环节,通过不同层次的练习,让学生进一步加深了对规律的理解,并培养了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但在教学过程中,还应注意引导学生理解规律的多样性和可变性,让学生认识到规律并不是一成不变的,而是可以根据需要进行调整和创新的。同时,也要注重培养学生的数学语言表达能力,让学生在描述规律时能够准确、清晰地表达自己的想法。
(以下提供三个表格设计,分别展示不同情境下的找规律练习)
表格一:图形排列规律
序号 图形 颜色
1 三角形 红色
2 圆形 蓝色
3 三角形 红色
4 圆形 蓝色
5
(提示:观察前四个图形的形状和颜色,找出规律,然后推测第五个图形应该是什么形状和颜色。)
表格二:数字排列规律
序号 数字
1 1
2 3
3 5
4 7
5
(提示:观察前四个数字的变化规律,找出规律,然后推测第五个数字应该是什么。)
表格三:字母排列规律
序号 字母
1 A
2 B
3 D
4 E
5
(提示:观察前四个字母的变化规律,找出规律,然后推测第五个字母应该是什么。)
这些表格设计旨在帮助学生通过观察和推理,找出不同情境下的排列规律,并应用这些规律进行预测和推断。通过练习这些表格,学生可以进一步加深对找规律的理解和应用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