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2024学年六年级语文下册第四单元单元测试(无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2023-2024学年六年级语文下册第四单元单元测试(无答案)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24.6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4-03-14 18:04:27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第四单元
积累与运用。
1.看拼音,写字词。
“形势非常yán jùn( ),地方的同志lián luò( )不上了,有可能已经xī shēng( ),你必须要赶快转移。”听了这话,他dèng( )着眼睛chǒu( )着我,zhì nèn( )的脸上露出了不情愿的神情,但他还是fén shāo( )了所有文件,穿上pí xuē( ),披上mián páo( ),离开了。
2.选择题。
(1)下列各项中字形和加点字解释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退僻三舍 崇山俊岭 粉骨碎身浑不怕(全,全然)
B.百折不挠 应接不瑕 任尔东西南北风(你)
C.死得其所 昂首挺胸 疾风知劲草(坚强有力)
D.重于泰山 精兵简政 何当金络脑(何时将要)
下面选项中的“等闲”与文段中的“等闲”意思不同的一项( )。
新冠肺炎疫情汹汹而来,无数医护人员义无反顾地冲到疫情第一线,夜以继日地救治病人,将各种困难视若等闲。
A.千锤万凿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
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
等闲识得东风面,万紫千红总是春。
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
下列句子中加点的四字词语运用有误的一项是( )。
A.听到事情已经被解决了,他顿时喜出望外。
B.我们都是来自五湖四海,为了一个共同的目标,走到一起来了。
他立志要干一番惊天动地的事业。
D.这个十恶不赦的罪犯终于被执行了死刑,总算是死得其所。
下列诗句中,表达了诗人志向的一项是( )。
A.春潮带雨晚来急,野渡无人舟自横。 B.大漠沙如雪,燕山月似钩。
C.荷尽已无擎雨盖,菊残犹有傲霜枝。 D.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
对于那些在日常生活中铺张浪费的人,可以用“( )”劝诫他们。
A.常将有日思无日,莫把无时当有时。 B.听君一席话,胜读十年书。
C.书到用时方恨少,事非经过不知难。 D.莫道君行早,更有早行人。
3.根据所学知识完成练习。
(1)文天祥是我国 (朝代)代爱国诗人,他的《过零丁洋》中的两句诗最能表达他的炽热之心:“ ? 。”
(2)古诗是中华文化中一颗璀璨的明珠。“粉骨碎身浑不怕,
”和“ ,任尔东西南北风”让我们感受到了诗人高洁的品格,《马诗》中“ , 。”让我们感受到了李贺渴望为国建功立业的远大抱负。
(3)有时候,我们很难接受亲人和老师的批评,其实,“ ,
”,亲人和老师的批评是为了我们好。(填名言)
阅读与理解。
“薪火相传”综合性活动成果汇报
本学期,xx小学六年级学生开展了以“体验奋斗历程”为主题的语文综合性学习活动,并将活动成果制成了《薪火相传》纪念册,下面是部分页面和内容。
【材料一】 封面与目录
《薪火相传》 纪念册 目录: ①经典阅读 ②影音展播 ③人物彩绘 ④诗文朗读 ⑤汇报演出
【材料二】“影音展播”推荐影片
《十里长街送总理》(纪录片) 【剧情梗概】1976年1月8日,周恩来总理与世长辞。三天后,当总理灵车驶过长安街时,首都百万群众自发伫立在街旁,目送总理灵车远去。当时新影制片厂的摄影师全程记录下了这一珍贵的历史时刻。时至今日,再看此片,我们依然会泪流满面…… 《闪闪的红星》(剧情电影) 【剧情梗概】1934年秋,父亲随部队转移前给10岁的冬子留下一颗闪闪的红星。冬子怀 揣红星,成为了游击队的小交通员。他和伙
伴们一起为山上的游击队筹盐,帮他们躲过 敌人搜查,沉着自如地应对恶霸胡汉三……1938年,冬子戴上红星,成了真正的红军
战士。
【材料三】“诗文朗读”推荐内容
欧阳公①四岁而孤②,家贫无资。太夫人以获画地③”,教以书字。多诵古人篇章,使学为诗。及其稍长,而家无书读,就闾里士人④家借而读之,或因而抄录。抄录未毕,而已能诵其书。以至昼夜忘寝食,惟读书是务⑤。自幼所作诗赋文字,下笔已如成人。
【注释】 ①欧阳公:指欧阳修,北宋文学家、史学家。②孤:小时候失去父亲。③以荻画地:用荻草在地上写字。④间里士人:同乡的读书人。⑤务:致力,专力从事。
1.根据【材料一】思考:若班级组织“我最喜欢的红色书籍”推荐会,相关资料可以整理在目录页的哪一个栏目中 ( )
A.人物彩绘 B.影音展播 C.经典阅读 D.诗文朗读
2.根据【材料二】判断正误,正确的打“√”,错误的打“x”。
(1)《十里长街送总理》中群众目送总理灵车的镜头是当时的真实影像记录。( )
(2)要了解少年英雄,李明可以选择观看影片《闪闪的红星》。( )
3.同学们准备在班会上朗读【材料三】,下面朗读停顿正确的是( )。
A.惟/读书是务 B.太夫人以/荻画地
C.多诵古人/篇章 D.下笔已如成/人
4.根据【材料三】,如果要为欧阳修画一幅“人物彩绘”,下列不适合表现他“勤学苦读”场景的是( )。
A.多诵古人篇章 B.下笔已如成人
C.以至昼夜忘寝食 D.或因而抄录
5.通过这次综合性学习活动,同学们体会到了奋斗的意义。在汇报演出中,他们要进行戏剧表演。如果你是小导演,你会选择上述哪部分内容 说说你的理由。
(二)钱学森的回国路
钱学森,世界著名科学家、空气动力学家,中国载人航天奠基人,中国“两弹一星”功勋奖章获得者,被誉为“中国航天之父”“中国导弹之父”“中国白动化控制之父”和“火箭之王”。由于钱学森回国效力,中国导弹、原子弹的发射向前推进了至少 20 年。
1949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使客居美国的钱学森心潮澎湃,10多年的辛勤准备,终于到了报效祖国的时候。他向夫人蒋英说:“我们该回去了。”
那时,钱学森已是世界著名科学家,夫人蒋英也在音乐界享有盛誉。但祖国的召唤,使他们毫不犹豫地放弃了优越的一切。
1950年8月,钱学森一家人准备乘坐加拿大班机离开美国。但是,美国国防部以莫须有的罪名通过海关扣留了他。之后,美国司法部签署了逮捕令,钱学森失去了自由。
在美国工作的10多年间,钱学森为美国航空和火箭技术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美国专栏作家密尔顿·维奥斯特曾写道:“钱学森是帮助美国成为世界第一流军事强国的科学家银河中的一颗明亮的星。”因此,当得知钱学森要回国时,美国海军部副部长立即给司法部打电话:“无论如何都不要让钱学森回国,他太有价值了!宁可毙了他,也不要放他回国。”
钱学森没有屈服。在失去自由的日子里,他一方面继续着自己的科学研究,一方面坚持斗争,寻找回国的时机。1955 年5月,他从海外华人报纸上看到一则关于中国庆祝“五一”劳动节的报道,其中有他熟悉的世交陈叔通和毛主席一起在天安门城楼检阅游行队伍的消息。
钱学森立即给陈叔通写了一封请求祖国帮助他回国的信,夹在蒋英写给她在比利时的妹妹的信里,悄悄地寄了出去。陈叔通接到信的当天,就把信送交给了周恩来总理。当时,中美正在日内瓦举行大使级会谈。王炳南大使根据总理的指示与美方交涉。最后,美国政府只得无奈地允许钱学森回国。
在美国的 20 年里,钱学森一直保留着中国国籍。他回忆说:“我在美国那么长时间,从来没想过这一辈子要在那里待下去。我这么说是有根据的。因为在美国,一个人参加工作,总要把他的一部分收入存入保险公司,以备晚年之后用。我一块美元也不存,许多人感到奇怪。其实没什么奇怪的,因为我是中国人,根本不打算在美国住一辈子。"
1955年9月,钱学森全家登上了克利夫兰总统号轮船回国。
回国后,钱学森呕心沥血,为中国国防科技事业做出了历史性贡献。1960年,在他的具体领导下,我国研制成功了第一枚导弹。之后,他又亲自主持我国“两弹结合”的技术攻关和实验工作,于1966年成功发射了我国第一枚导弹核武器。1965年,他向中央提出研制发射人造卫星的时机已经成熟,并于1968 年兼任空间技术研究院首任院长。1970 年我国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发射成功,中华人民共和国终于迎来了航天时代的黎明。
1.联系上下文,理解下列词语。
心潮澎湃:
呕心沥血:
2.仔细阅读文章,根据时间线索梳理文中记叙的“主要事件”并揣摩钱学森当时的心情。
时间 主要事件 钱学森的心情
1949年10月1日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 心潮澎湃
1950年8月
1955年5月
1955年9月
1960年
1966年
1970年
3.读读文中画横线的句子并思考,作者这样写的用意是什么
4.读读文章的开头,再读读下面的开头,你更喜欢哪一种 谈谈你的理由。
1955年10月1日清晨,广阔无垠的太平洋上,一艘巨轮正劈波斩浪驶往香港。一位四十来岁的中年人,迈着稳健的步伐踏上甲板。阵阵海风不时掠过他那宽大的前额。眺望着水天一色的远方,他屈指一算,已经在海上航行15天了。想到前方就是自己魂牵梦绕的祖国,他多么希望脚下不是轮船的甲板,而是火箭的舱壁啊!他,就是世界著名的科学家钱学森。
我更喜欢 ,因为
5.结合给出的“资料链接”,谈一谈钱学森先生又给你留下了怎样新的印象?
【资料链接】
钱学森1934年毕业于上海交通大学,随后赴美留学,师从美国著名空气动力学教授冯·卡门,成为冯·卡门最得意的学生和最得力的助手。当时,钱学森享受着优厚的待遇,有富裕的生活和优越的工作条件。可是,他一刻也没有忘记自己的祖国。他说:“我是中国人。我现在所做的一切,都在作准备,为的是回到祖国后能为人民多做点事。”
1949年10月1日,新中国在隆隆的礼炮声中诞生了。这一年的中秋之夜,钱学森和十几位在美国的中国留学生一起欢度中华民族的传统节日。俗话说:“每逢佳节倍思亲。”他们一边赏月,一边互诉思乡情怀。年年中秋,今又中秋,在这新中国诞生后的第一个中秋节,他们谈论着祖国的美好前景,感到格外兴奋。
此刻,钱学森埋藏心底很久的愿望越发强烈起来:早日回到祖国去,用自己的专长为祖国建设服务。他向留学生们袒露了心迹。留学生中有人劝道:“祖国刚解放,要钱没钱,要设备没设备,现在回去搞科学研究,只怕有困难。”钱学森诚恳地说:“我们日夜盼望着的,就是祖国能够从黑暗走向光明,现在这一天终于来到了。祖国现在是很穷,但需要我们大家--祖国的儿女们共同去创造。我们是应当回去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