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2金属的化学性质同步练习人教版化学九年级下册(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8.2金属的化学性质同步练习人教版化学九年级下册(含答案)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513.7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
科目 化学
更新时间 2024-03-14 19:38:31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8.2金属的化学性质 同步练习
一、多选题
1.已知某两种物质在光照条件下能发生化学反应,其微观示意图如下:(说明:一种小球代表一种原子)则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该反应属于置换反应 B.图示中共有4种化合物
C.该图示说明在化学变化中分子可分,原子不可分 D.以上反应符合质量守恒定律
2.将ag铁粉加至H2SO4、MgSO4和CuSO4的混合溶液中,充分反应后过滤,得到滤液和滤渣。下列有关说法中,合理的是
A.滤液中一定存在Fe2+ B.滤渣的质量一定大于加入铁粉的质量
C.整个过程中MgSO4的质量一直不变 D.滤液中至少含有两种金属阳离子
3.向一定质量的Cu(NO3)2和Zn(NO3)2的混合溶液中加入过量Fe粉,充分反应后过滤,得到一定温度下的滤液(不饱和)和滤渣。下列有关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向滤渣中加入稀盐酸会产生气体
B.滤渣中一定有单质Fe、单质Zn和单质Cu
C.反应后滤液的质量比原混合溶液的质量小
D.滤液中的溶质只有Fe(NO3)2
4.某化学小组的同学将单质铁和单质银的混合物ag加入到一定量的Cu(NO3)2溶液中,充反应后过滤,得到一定温度下的滤液(不饱和)和滤渣,在滤渣中加入稀盐酸,有气泡出。下列有关说法中,不合理是
A.滤液一定是无色溶液 B.滤液中一定含有Ag+、Fe2+
C.滤渣的质量一定大于ag D.滤渣中一定含有单质银、单质铜和单质铁
5.现有等质量甲、乙、丙三种金属,分别放入三份溶质质量分数相同的足量稀硫酸中,产生氢气的质量与反应时间的关系如图所示(已知甲、乙、丙在生成物中化合价均为+2价).则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生成氢气的质量:甲>乙>丙 B.相对原子质量:乙>丙>甲
C.金属活动性:乙>甲>丙 D.消耗硫酸的质量:甲=乙=丙
二、选择题
6.下列反应中,不属于置换反应的是
A.CO+CuOCu+CO2 B.
C.2Mg+CO2 C+2MgO D.
7.科学家发现,利用催化剂可有效消除室内装修材料释放的有害气体甲醛(HCHO),其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如图。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甲中氢元素质量分数最小 B.丙、丁都属于氧化物
C.该反应属于置换反应 D.参加反应的甲、乙质量比为 15:16
8.根据你的实验经验,下列几种金属投入到稀硫酸中产生氢气速度最快的是
A.铜 B.锌 C.镁 D.铁
9.相同条件下,下列事实不能证明金属甲的金属活动性比金属乙强的是
A.甲比乙更容易与氧气反应
B.甲能与盐酸反应生成H2而乙不能
C.甲能从乙的化合物溶液中置换出乙
D.甲元素在化合物中显+2价,而乙元素在化合物中显+3价
10.某锌的样品中含有Fe、Mg、Al、Cu等金属杂质中的2种,6.5g该样品与足量的稀硫酸反应,可得到0.2g氢气,对该样品中含有金属杂质的组成有如下猜测:①Mg和Al;②Mg和Fe;③Mg和Cu;④Al和Fe;⑤Al和Cu;⑥Fe和Cu。其中合理的个数为
A.3个 B.4个 C.5个 D.6个
11.将金属M置于硫酸锌溶液中,无明显现象发生;而将其置于硫酸铜溶液中,表面有红色固体物质析出。由此可判断M、Zn、Cu的金属活动性由强到弱的顺序为。
A.M、Zn、Cu B.Zn、M、Cu C.Zn、Cu、M D.Cu、 M、Zn
12.将足量的镁粉加入100g稀盐酸中,充分反应后过滤得到103.3g溶液,则反应生成氢气的质量为
A.0.2g B.0.3g C.0.4g D.0.6g
13.可用下图装置来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实验时点燃酒精灯,反复推拉注射器和挤压气球。对该实验的认识正确的是
①铜粉的用量不足会影响实验结果;②实验结束后冷却到室温才能读数;③气球的作用是调节气压并使氧气完全反应;④在正常操作情况下,反应消耗氧气的体积应该约占反应前空气总体积的
A.①③④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②③④
14.有X、Y、Z三种金属(X、Y、Z分别代表元素符号),把X投入Z(NO3)2溶液中,X的表面有Z析出;把Y投入XCl2溶液中,Y的表面有X析出.则X、Y、Z的金属活动性由弱到强的顺序是
A.Z<X<Y B.Y<X<Z C.Z<Y<X D.X<Y<Z
15.下列物质的鉴别、除杂、区分及检验方法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A.用燃着的木条鉴别二氧化碳和氮气
B.点燃的方法除去二氧化碳中的一氧化碳
C.用肥皂水区分蒸馏水和氯化钙溶液
D.用稀硫酸可以检验木炭粉中是否含有铜粉
三、综合应用题
16.某化学兴趣小组的同学利用实验室器材进行了以下实验探究。
【实验一】用下图装置甲测定mg铜锌合金粉末中锌的质量分数:

(1)读取量气管A中液面初始读数前,如果液面位置如图所示,此时应进行的操作是: 。
(2)某同学建议将甲装置用乙装置代替,这样改进的好处是______(填字母标号)。
A.可以使锌与稀硫酸较快地反应
B.能较准确地测得生成氢气的体积
C.分液漏斗与广口瓶内气体的压强相等,便于稀硫酸滴下
(3)若50mL量气管A中液面的位置如图所示,刻度D为40,C与D刻度间相差1mL,则此时的液面读数为 。

【实验二】用如图的实验装置制备醋酸亚铬晶体。

醋酸亚铬【(CH3COO)2Cr 2H2O】为砖红色晶体,难溶于冷水,易溶于酸,在气体分析中用作氧气吸收剂。一般制备方法是:先在封闭体系中利用锌与氯化铬(CrCl3)反应,生成氯化锌和氯化亚铬(CrCl2),氯化亚铬再与醋酸钠溶液(CH3COONa)作用即可制得醋酸亚铬晶体。
(4)实验中所用蒸馏水均需经煮沸后迅速冷却,目的是 。
(5)将过量锌粒和氯化铬固体置于装置②中,加入少量蒸馏水,按图连接好装置,打开K1、K2,关闭K3。②中有气体产生,该气体的作用是 。
(6)打开K3,关闭K1和K2。装置②中溶液流入装置③,其原因是 。③中析出砖红色沉淀,其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7)装置③可能存在的缺点 。
(8)为使③中沉淀充分析出并分离,需采用的操作是 、 、洗涤、干燥。
17.人类的生产生活离不开金属材料。
(1)人们平常所说的“五金”是指金、银、铜、铁、锡,在这“五金”顺序中把一种金属的位置移到最后,则正好符合某种化学规律。这种金属是 。根据这个规律判断下列反应不会发生的是 。
A.Fe+Sn(NO3)2=Fe(NO3)2+Sn B.Sn+2HCl=SnCl2+H2↑
C.Cu+2AgNO3=Cu(NO3)2+2Ag D.Sn+ZnSO4=SnSO4+Zn
(2)厨房里的菜刀、铁锅等铁制品,可采取的防锈措施是 。将一定量的铁加入到硝酸铜和硝酸银的混合溶液中,充分反应后过滤,向滤渣中加入稀盐酸,有气泡产生。则滤渣中一定有的物质是 。
(3)如图是中国人民银行发行的两种建国70周年纪念币,回答下列问题:
①选择铸造纪念币的金属材料时,需考虑该金属材料的 (填字母)。
a.硬度 b.导热性 c.耐腐蚀性 d.金属价格与硬币面值的吻合度
②铜和铁一样也容易生锈,铜锈的主要成分是碱式碳酸铜〔Cu2(OH)2CO3〕,是铜与空气中的氧气、水和 (填化学式)共同作用的结果。
③有不法商人用黄铜(铜锌合金)冒充黄金制作饰品出售,用所学的知识揭穿骗局,下列方法不可行的是 。
a.灼烧 b.滴加白醋 c.滴加氯化钠溶液 d.滴加硫酸铜溶液
④白铜(铜镍合金)放入稀硫酸中会缓慢产生气泡,是因为白铜中的镍与稀硫酸发生反应,同时生成二价镍的化合物,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该事实说明镍的活动性 (选填“大于”或“小于”)铜。
(4)某活动小组的同学为了测定黄铜(铜锌合金)中铜的质量分数,取来一些黄铜样品,并取200g稀硫酸,平均分成4份,进行实验,结果如下表:
1 2 3 4
黄铜样品的质量/g 5 10 15 20
生成气体的质量/g 0.1 0.2 0.25 m
①表中m的值为 ;
②这种黄铜中铜的质量分数为 ;
③所用稀硫酸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 。
18.硫酸铜既是一种肥料,又是一种普遍应用的杀菌剂,广泛应用于生产生活中。
(1)农药波尔多液由硫酸铜溶液和石灰乳等配制而成,用化学方程式解释不能用铁桶来盛放硫酸铜溶液的原因是 。
(2)胆矾(CuSO4·5H2O,相对分子质量为250)受热易分解。将25.0g胆矾放在坩埚内加热,固体质量与成分随温度变化的曲线如图(已知CuSO4是白色固体,氧化亚铜是暗红色固体)。
①加热至 ℃时,CuSO4开始分解,固体由白色变为黑色,同时生成三氧化硫气体,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②根据胆矾分解的化学方程式,计算图中x的值是 。
参考答案:
1.AB
2.ACD
3.BD
4.AB
5.BD
6.A
7.C
8.C
9.D
10.A
11.B
12.B
13.D
14.A
15.C
16.(1)慢慢下移B管,使A、B液面相平
(2)BC
(3)39.8mL
(4)除去水中溶解氧
(5)排除装置②中空气
(6) 装置②中产生H2使压强大于大气压 2CH3COONa+ CrCl2+2H2O=(CH3COO)2Cr 2H2O↓+2NaCl
(7)敞开体系,导致醋酸亚铬与空气接触
(8) (冰浴)冷却 过滤
17.(1) 铁/Fe D
(2) 洗净擦干(合理即可) 银、铜和铁(或Ag、Cu和Fe)
(3) acd CO2 c
大于
(4) 0.25 35% 24.5%
18.(1)
(2) 650 设生成硫酸铜的质量为x:
答:生成硫酸铜的质量为16.0g,即x的值为1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