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下第4课中古时期的亚洲 课件(共27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历史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下第4课中古时期的亚洲 课件(共27张ppt)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12.1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4-03-14 14:54:13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27张PPT)
怛(dá)罗斯之战
[伊历133年] 双方在怛罗斯河相遇,穆斯林战胜了他们,对方大约有五万人被杀,大约有两万人被俘,剩下的人逃回了中国。此事发生在一百三十三年十二月。 ——伊斯兰通史著作《历史大全》
第4课 中古时期的亚洲
——天赐沃土下的辉煌与倔强
北接
黑海与里海
东接
中国唐朝
东南
印度河
南包
整个半岛
西南
尼罗河下游
西到
北非地区
西临
大西洋
“大食国”是当时唯一与中国大唐相提并论的国家
我们(以部落为单位)以劫掠为业,劫掠我们的敌人和邻居,倘若无人可供我们劫掠,我们就劫掠自己的兄弟。
须知每个穆斯林都是其他穆斯林的兄弟,现在你们都是同胞。
——《古兰经》
一、阿拉伯帝国(632-1258年)
1、从混战到“圣战”
2、帝国统治
(1)宗教:伊斯兰教
(2)政治:最高统治者_ _____ 掌握政治、军事和宗教大权,下设各部大臣。
哈里发
一手拿剑,一手拿《古兰经》。
——《全球通史》
政教合一
阿拉伯人商业活动示意图
巴格达城的码头,有好几英里长,那里停泊着数百艘各式各样的船只,有战舰和游艇,也有中国大船……市场上有从中国运来的瓷器、丝 绸和麝香;从印度和马来群岛运来的香料、矿物和染料;从中亚细亚突 厥人的地区运来的红宝石、青金石、织造品和奴隶;从斯堪的纳维亚和 俄罗斯运来的蜂蜜、黄蜡、毛皮和白奴;从非洲东部运来的象牙、金粉和黑奴。
——《阿拉伯通史》
(3)经济:
①手工业和商业发展;
②阿拉伯商人从事陆上和海上贸易;
③都城_______是当时世界上最大的城市之一。
巴格达
材料:阿拉伯人担当了沟通东西方文化的角色。阿拉伯人在本民族文化的基础上,吸取亚非古国文明的营养,融汇古希腊罗马文明的精华,创造了兼容东西方文明的阿拉伯文化。印度的数学、稻米、棉花、食糖;中国的造纸术、印刷术、指南针、火药传入西方,丰富了欧洲人的经济文化生活,促进了欧洲社会的发展,为世界文化的发展作出了卓越的贡献。
材料:学问虽远在中国,亦当求之
(4)文化:
①吸收:融合东西方文化;
②传播:阿拉伯商人和旅行家成为东西方文化交流的桥梁。
开放、包容、多元。
阿拉伯数字
阿拉伯医学
著名的数学家与医学家阿拉伯“代数学之父”是花拉子密,他编撰的代数学著作传入欧洲后,直到16世纪仍为各大学的通用教科书。巴格达医院院长拉齐斯,医道精湛,著有《医学集成》;伊本·西那,博学多才,写有《医典》一书,被译成拉丁文,长期被西方人视为医学指南。
阿拉伯人发明的机械
当上面的水流到机械人手中的杯子里并达到一定重量时,脚下有轮子的机械人会沿斜坡下滑,推开柜门,向主人献上水和毛巾。
11至12世纪,阿拉伯人的地图绘制达到很高水平。这是12世纪的地理学家伊德里斯绘制的世界地图的复制本。几百年后,欧洲才出现此类地图。
830年,哈里发在巴格达设立“智慧宫”,集科学院、图书馆、翻译馆于一体。为延揽翻译人才,哈里发以黄金支付稿酬,其重量与译著重量相等。于是,大量的希腊、波斯、印度的典籍被译为阿拉伯文。
——齐世荣 《世界历史》
思考:阿拉伯帝国文化繁荣的原因是什么?
统治者重视并广泛吸收文化
公元732年,普瓦提埃之战
阿拉伯-拜占庭战争:公元7-11世纪,战争从穆斯林的扩张开始,经过四大哈里发、倭马亚王朝等时期,到11世纪中期结束。
拜占庭
1096—1291年,基督教世界针对阿拉伯世界发动了9次争夺耶路撒冷的战争。
三、衰亡
1258年,被蒙古军队所灭。
原因:
1、社会经济发展不平衡;
2、政治腐败,社会黑暗;
3、阶级矛盾、民族矛盾和宗教矛盾;
4、雇佣军难以节制;
5、财政危机。
1453年,信奉伊斯兰教的奥斯曼帝国攻陷拜占庭
阿拉伯政体的延续者,
伊斯兰教的传播者;
东西方商路的阻断者!
二、奥斯曼帝国(1299-1923年)
◎笈多帝国疆域示意图
◎德里苏丹国疆域示意图
中国史籍对印度的最早记载见诸《史记·大宛传》,唐朝初年,统一改称为天竺。如《汉书》“从东南天竺国,可数千里,得蜀贾人市”。
在印度人眼中,中华大地地处东方,是太阳初升之地,故名震旦。如《佛说灌顶经》卷六载:“阎浮界内有震旦国。”
笈多帝国
德里苏丹国
4世纪
印度教为国教
11世纪
13世纪初
伊斯兰为国教
突厥人入侵印度
三、南亚国家
笈多帝国 德里苏丹国
政治 政令不统一 中央集权
宗教 宗教宽容政策, 佛教盛行,印度教兴起 宗教同化政策,
伊斯兰教为国教
政令不够统一
印度教
得到统治阶级支持
中央集权
伊斯兰教为国教
德川幕府建立,实行锁国政策
17世纪
镰仓幕府建立,进入幕府政治时期
12世纪末
中央集权体制瓦解,形成庄园,豢养武士
10世纪
646年
出现严重社会危机
6-7世纪
中国人民把冶铁和水稻种植技术带到日本,推动了日本社会的发展
秦汉之际
开始“大化改新”,经过约半个世纪的改革,日本模仿隋唐律令制度建立了中央集权国家
四、儒家文化影响的东亚国家
(一)日本
大唐国者,法式备定,珍国也,常须达。
——《日本书纪》
大化改新以后,日本历史进入奈良时代(710-794)。710年,日本仿照中国长安的式样,建立了新都平城京。大和正式改名日本国。仿照唐朝的教育制度,在中央设太学,在地方设郡学。佛教经中国、朝鲜传入日本;中国的唐诗和书法在日本深受欢迎。
日本遣唐使阿倍仲麻吕
汉名晁衡(698年—770年 )
将军
武士
赐官职、俸禄
效忠、纳贡、兵役
幕府
(二)朝鲜半岛
- 三国时代(前57-668年)
- 统一新罗(668-901年)
- 后三国时代(892-936年)
- 高丽王朝(918-1392年)
- 李氏朝鲜(1392-1910年)
- 日本殖民时代(1910-1945年)
- 南北分治时代(1945年至今)
朝鲜半岛学习中国的表现:
①中央集权制度;
②三省六部、十道、土地国有、科举制;
③儒学和辞章之学。
穆斯林世界
儒家文化圈
政教合一的西亚 多种宗教的南亚 中央集权的东亚
政治
经济
文化
君主中央集权体制
农业、手工业、商业发展较快,对外贸易兴盛
以中国儒学文化为中心,相互影响、相互借鉴
政教合一的专制统治
农业、手工业、商业繁荣,对外贸易发达
农业、手工业、商业繁荣,对外贸易发达
多民族文化异彩纷呈,对世界文明做出了重大贡献
多种宗教文化并存,在相互借鉴中发展
政教合一的君主集权体制,但由于宗教冲突仍处于分裂割据的状态
它们都是以农业为基础、具有内向性的社会。它们的变化速度缓慢,且局限在较早时代承袭下来的基本结构内。...自相矛盾的是,正是这种富足和高度发达的水平使得他们自鸣得意、自我满足,因而不能适应变化的世界。
——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P285、296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