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时教学设计
课题 《寓言二则》——《亡羊补牢》
教学内容分析 《寓言二则》包括《亡羊补牢》《揠苗助长》两个中国古代寓言故事。两则寓言故事情节简单有趣,条理清楚,语言通俗易懂,通过对人物的语言、心理、动作的描写,刻画出鲜明的人物形象。两则寓言都把深刻的道理寄寓在短小的故事之中,故事浓缩成了两个常用的成语,给人启发与教育。《亡羊补牢》告诉我们:一个人做错了事,只要肯接受意见,认真改正,就不算晚。
学情分析 二年级上学期学习了《坐井观天》和《狐假虎威》两则寓音故事,学生已经对寓言故事的特点有了初步的了解,再次学习寓言故事相对来说比较轻松一点。课前让学生充分预习课文,认读生字词语,查阅资料,对课文内容有初步的了解。课文中的“街坊、劝告、后悔”等词语需要学生查字典和结合课文内容来理解其意思。对于故事蕴含的道理,二年级的学生虽然可以通过读课文理解故事的意思,但对于其中的道理还是懵懂的,需更教师引导学生通过多种形式的读去认真体会,还需要利用简单的语言概括和总结,让孩子们了解寓言故事的特点,能够自己看出其中的寓意。
目标确定 (1)认识“寓、则”等15个生字,会写“亡、牢”等8个字,会写“亡羊补牢、劝告”等5个词语。 (2)朗读课文。能用自己的话说出“亡羊补牢”这个成语的意思。 (3)能根据课文内容,说说对这则寓言的简单看法。 (4)比较句子的不同,能体会词语“赶紧”在句子中的作用,读好对话。
学习重点难点 (1)认识“寓、则”等10个生字,会写“亡、牢”等6个字,会写“亡羊补牢、劝告”2个词语。 (2)能用自己的话说出“亡羊补牢”这个成语的意思。 (3)根据课文内容,说说对这则寓言的简单看法。
5.学习活动设计 教师活动学生活动环节一:激趣导入,引发阅读兴趣教师活动 故事导入 同学们,看这几幅图片,你还记得与它们相关的故事吗?选择其中的一个讲一讲,并说说这个小故事告诉我们什么道理? 理解课题 今天,我们要学习的课文和这几个小故事一样,都是通过一件事说明一个深刻的道理,我们给这类文章起了一个名字,叫做“寓言”。 (板书“寓言”) “寓”是什么意思呢?昨天晚上让同学们查字典预习了,谁来说一说。通过查字典我们知道了“寓”是寄托的意思,“言”在这里指道理,再一次印证了“寓言”就是寄托了道理的小故事,也就是通过一个小故事,告诉我们一个道理。 本课有几篇寓言呢?对,“则”的意思就是篇的意思。板书“两则”,题目补充完整。 学生齐读课题(板书:12 寓言二则) 4.你有什么好办法记住“寓”和“则”呢? 5.激趣引入课文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第一篇寓言,也叫做第一则寓言——亡羊补牢。(板书:亡羊补牢) 随文识字:“亡” 观察字形,指导书写“亡”“牢”。 “亡”在字典里有四种解释(a.逃。 b.失去。 c.死。 d.灭。)“牢”也有四个意思(a.养牲畜的圈(juàn)。 b.古代称作祭品的牲畜。 c.监禁犯人的地方。 d.结实,坚固,固定。) 在这则故事里到底是什么意思呢,相信你学完课文,就会清楚了。学生活动 1.根据图片说出名字,讲述故事以及高速我们的生活道理 2.根据查字典,交流“寓言”的意思 3.交流识字方法 4.自由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随堂检测 查字典,检测学生对字典的运用熟练程度设计意图 由二年级上册 “坐井观天”入手,解释题目:通过小故事说明深刻道理的文章就是“寓言”,并借助查字典理解“寓言”二字的含义,复习查字典的方法。同时联系个人经验,猜猜“则”字的含义,从而理解课题,引发学生学习兴趣。环节二:初读课文,了解内容教师活动 1.根据要求初读课文 (1)指名分自然段朗读课文,注意字音 提出朗读要求:现在请同学们排火车来读课文,一人读一个自然段,其他同学来当小评委,说说谁读得好,好在哪? (2)检查字词认读情况,其他学生跟读练习 指名读,其他同学跟读三遍。 加上拼音读,去掉拼音读,多次练习,增强记忆力。 请同学们说一说,这些生字是怎么认识的。 (5)识字游戏 2.词语过,注意读音 (1)借助图片理解词语 请同学们读一读这些词语,注意 “窟窿”、“街坊”最后一字要读做轻声,“羊圈”的“圈”是多音字,这里读作juàn,指养牲畜的地方。 (2)通过游戏理解词语 “你来做,我来猜” 游戏规则:同桌两人一组,一个人做动作,一个人猜词语,看那组猜得准,猜得快。 引领理解:同学们做的动作真准确,让大家一下就猜出来了。叼走是用嘴夹住(物体一部分),而不是全部咬住。 生活中,什么时候会出现“赶紧”这个动作呢,联系平时的生活说一说吧。 (3)对比识记“叼”“叨”:这个“叼”和“唠叨”的“叨”有些像,怎么区分呢?通过形声字的办法,“叼”右半部分是刁,“叨”右半部分是刀,都和嘴有关,所以都是口字旁。 3.字词回归课文,大声朗读课文学生活动 1.自由朗读课文,点评 2.指名读生字新词,读准字音 3.交流识字方法 4.参与识字游戏 参与游戏猜字,理解词语 4.区分形近字,交流辨字方法 随堂检测 1.我能读准下列词语:羊圈(juàn) 圆圈(quān) 2.辨析字形并组词:叼() 叨()设计意图 课文虽然简短,但是生字不少,字形相对比较复杂,识记难度大,所以学习过程由初读课文圈画生字新词,做动作、玩游戏的形式帮助理解,最后回到课文,设置合理的梯度、有趣的识字方式,让学生在不知不觉中读通课文,认识并理解生字新词。环节三:研读课文,体会寓意教师活动 1.启发思考,自主解疑 通过刚才反复的朗读课文,你们知道了“亡”和“牢”的意思了吗? 2.自由朗读,整体感知大意 以填空的形式引导学生概括大意,由扶到放。指导方法:确定关键词,连成通顺的句子,就是课文大意。 3.研读课文,指导朗读。 过渡:养羊人丢了几次羊?丢羊的原因?他是怎么做的?结果如何?请朗读课文后,小组交流讨论。 (1)研读第一次丢羊 指导朗读(读好“赶紧”):养羊人第一次丢羊是因为羊圈破了,如果你发现自己的羊圈破了个窟窿,你会怎么做?你就是养羊人的街坊,快来劝劝他。我们来看课文中的街坊是怎么劝说的。谁来读一读。 (2)研读第二次丢羊 引导理解:这个不听劝告的养羊人,第二天早上发现了什么?这是养羊人第几次丢羊?你是从哪个字中读出来的? 后来呢?再次理解“赶紧”引导交流:现在“窟窿”终于被结结实实地堵上了,羊再也没有丢过了。此时,你想那个养羊人说些什么呢? 4.拓展说话练习:假如那个人不听劝告,会有什么后果呢? 5.再读课文,提炼寓意 (1)再读课文,思考:寓言,就是寄托道理,小故事中蕴含深刻的道理,这则寓言中,你明白了什么呢? (2)教师总结:只要能及时改正错误,到任何时候都不晚。用古人的话说就是:亡羊补牢,未为迟也。 (3)说说生活中类似的事例。 学生活动 1.学生交流对“亡”“牢”的理解。 “亡”预设: (1)在第一自然段“羊少了一只”我知道“亡”的意思是少了。 (2)在第三自然段“羊已经丢了”我知道“亡”的意思是丢了。 (3)在第四自然段“羊又少了一只”我知道“亡”就是丢失的意思。 (4)在第五自然段“他的羊再也没丢过”我知道“亡”一定是丢失的意思。 “牢”预设: (1)在第五自然段“他赶紧堵上那个窟窿,把羊圈修得结结实实的。”我知道“牢”就是指羊圈。 (2)在第三自然段“羊已经丢了,还修羊圈干什么?”我知道“牢”的意思是指羊圈。 2.根据填空,了解课文大意。 3.读好根据句子的理解,读好“赶紧”的语气。 4.研读两次丢羊的过程,理解感悟两个“赶紧”。 5.说话练习 6.交流明白的道理随堂检测: 1.比较下面的句子,并注意读好语气: (1)他堵上那个窟窿 (2)他赶紧堵上那个窟窿。 2.仿照以上句子特点,再说一个类似的句子。 3.《亡羊补牢》这则寓言告诉我们( )。 A.一个人做错了事,只要肯接受意见,认 真改正,就不算晚。 B.羊已经丢了,修羊圈也没有用。 设计意图: 通过自主设疑,读文解疑;研读课文,引导学生关注朗读中应注意对话时,要考虑人物的思想,辅以动作,在反复朗读实践中感受语气,加深对课文的理解。环节四:观察对比,学写生字 教师活动 1.学习“丢”“告” 师讲解:“丢”第一笔是短撇;然后先写短横,再写竖;竖和撇折是两笔。 “告”牛字头的竖写在竖中线上,向下不出头,长横写在横中线上,注意每笔的占格,才能在正确的基础上写美观。 2.注意坐姿 学生活动 学生自己书写,每个字描一遍写两遍。 随堂检测:正确书写“亡”“牢”设计意图: 写字是一个个性化极强的实践学习过程,学生自己发现、自己书写,加上教师适时的鼓励,让书写变得有趣,学习更有动力。当然,对于有难度的字,应该具体指导,带学生一起书空练写。
6.板书设计(板书完整呈现教与学活动的过程,最好能呈现建构知识结构与思维发展的路径与关键点) 亡羊补牢 第一天:丢羊 不听劝告 第二天: 再丢 后悔 为时未晚 结 果: 赶紧修 再也没丢
7.教学反思与改进(此板块由使用教师手写完成,打印时留出足够空间。重点进行教与学的经验性总结,基于学情分析和目标达成度进行对比反思,教学自我评估与改进设想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