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章基因和染色体的关系
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
一、单选题
1.下列遗传系谱图(黑色为患者)中,肯定不是红绿色盲遗传的是( )
A. B.
C. D.
2.人类遗传病调查中发现两个家系都有甲遗传病(基因为A、a)和乙遗传病(基因为B、b)患者, 系谱图如下。研究表明在正常人群中基因携带者出现的频率为 10-4,且 I-3 无乙病致病基因,下列叙述中错误的是
A.I-2两对基因均为杂合,且体细胞中含有甲、乙两病的致病基因最多有4个
B.若II-5与II-6结婚,则所生男孩同时患两种遗传病的概率为1/36
C.若II-7与II-8再生育一个女儿,则女儿患甲病的概率为1/60000
D.若II-5与a基因携带者结婚并生育一个表现型正常的儿子,则儿子携带a基因的概率为2/3
3.下列叙述属于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特点的是
A.着丝粒分裂 B.染色体复制
C.同源染色体联会 D.染色体变为染色质
4.下列关于人类性别决定与伴性遗传的叙述,正确的是
A.性染色体上的基因都与性别决定有关
B.性染色体上的基因都随性染色体传递
C.伴性遗传均有交叉遗传和隔代遗传现象
D.初级精母细胞和精细胞中都含Y染色体
5.果蝇是遗传学研究中的模式生物之一,将一只无眼雌果蝇与一只有眼雄果蝇杂交(Y染色体上无相关的基因),子代雌雄个体数相等,雌雄个体中:无眼:有眼=1:1。让上述实验中的子代无眼雌果蝇与无眼雄果蝇杂交,统计后代的表现型。下列相关预期实验结果和得出的结论中,不正确的是( )
A.若后代中雌雄果蝇全为无眼,则无眼基因位于常染色体上且为隐性
B.若后代中有眼只在雄果蝇中出现,则无眼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且为显性
C.若后代雌雄果蝇中都有无眼和有眼出现,则无眼基因位于常染色体上且为显性
D.若后代雌雄果蝇中都有无眼和有眼出现,则无眼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且为显性
6.下列属于生殖细胞的是( )
A.极体 B.极核 C.卵细胞 D.受精卵
7.孟德尔的一对相对性状的豌豆杂交实验和摩尔根的证明基因在染色体上实验在F2代结果有差异,原因是
A.前者相对性状差异明显,后者不明显
B.前者发生基因分离,后者发生自由组合
C.前者使用了假说一演绎法,后者没使用
D.前者基因位于常染色体上,后者基因位于性染色体上
8.如图为一只果蝇两条染色体上部分基因分布示意图(不考虑变异)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图示体现了基因在染色体上呈线性排列
B.白眼基因w与紫眼基因pr互为非等位基因
C.有丝分裂后期,基因d p、pr、s n、w会出现在细胞同一极
D.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基因d p、pr、s n w不可能在细胞的同一极
9.半乳糖血症是由于半乳糖代谢途径中酶的缺陷所造成的遗传代时病,该病在人样中的发病率为如图为某家系中该病的遗传系谱图,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
A.该病的遗传方式属于伴X染色体隐性遗传
B.Ⅲ1的致病基因只来自Ⅱ2和Ⅰ1
C.Ⅱ4与Ⅲ2基因型相同的概率是100%
D.Ⅱ5与Ⅱ6婚配,子代患病的概率是
10.下列有关染色体的说法,正确的是( )
A.玉米体细胞中有10对同源染色体,经过减数分裂后,卵细胞中同源染色体数目为5对
B.同一个生物体的不同时刻产生的精子或卵细胞,染色体组成一般是相同的
C.同一个生物体的不同时刻产生的精子或卵细胞,染色体数目一般是相同的
D.减数第二次分裂,非同源染色体自由组合
二、非选择题
11.下图1是某雄性动物(2n=32)某个细胞进行分裂时,核DNA数目的变化;图2是该动物某细胞内部分染色体示意图。请回答下列问题:
(1)A时期的细胞称为 。
(2)图2细胞称为 。图2所示的染色体形成 个四分体,该细胞所处时期位于图1中的 (填字母)时期,此时期该动物体内一个体细胞中同源染色体共有 对,核DNA有 条,染色单体有 条。
(3)细胞由B时期进入C时期,核DNA数量减半的原因是 。处于C时期的细胞,细胞内染色体数目在 (填时期)增加一倍。
(4)D时期结束时的细胞称为 ,然后变形称为雄性生殖细胞。
12.菠菜(性别决定方式为XY型)的圆叶和尖叶由等位基因A、a控制,抗病和不抗病由等位基因B、b控制,基因组成为Ab的花粉无法完成受精作用。现有圆叶抗病的雌株与尖叶不抗病的雄株杂交得F1,F1均表现为圆叶抗病。回答下列问题
(1)圆叶和尖叶、抗病和不抗病中属于显性性状的是 。根据F1的表现型不能确定控制这两对相对性状基因的遗传是否遵循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原因是 。
(2)若两对等位基因独立遗传,且都位于常染色体上,现让F1中的植株与尖叶不抗病植株进行正反交,正反交的结果 (填“相同”或“不同”) ,原因是 。若让F1中的雌雄植株杂交产生F2,则F2的表现型及比例为 。
(3)已知控制菠菜抗病和不抗病的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Y染色体上没有其等位基因,且含不抗病基因的花粉致死。若某群体雄株中抗病:不抗病=1:1,随机受粉给抗病杂合子雌株,则后代的表现型及比例为 。
13.某昆虫的性别决定方式为ZW型,翅的颜色有灰色和白色两种类型,由基因B、b控制。现发现一个较大的该昆虫自然种群,白翅个体约占1/400。长期调查发现,翅的颜色对该昆虫的生存无影响。下图是该昆虫细胞中性染色体示意图,请回答下列问题:
(1)根据调查情况可以推测,显性性状为 ,判断的依据 是 。
(2)进一步调查发现,白翅个体中大多数是雌性,由此可以推断控制白翅的基因不可能位于Ⅲ区段上,原因是 。
(3)为了判断基因B、b是位于性染色体Ⅰ区段还是Ⅱ区段,请设计实验进行探究,并预测实验结果及结论。
实验思路: 。
预测实验结果及结论:①若 ,则基因位于Ⅰ区段;②若 ,则基因位于Ⅱ区段。
三、判断题
14.因为果蝇易饲养,繁殖快,子代数量多,所以生物学家常用它作为遗传学研究的实验材料。(必修2 P30) ( )
15.请依据相关知识,判断下列叙述的正误:
(1)依据伴性遗传的规律,能指导优生优育。( )
(2)鸡的性别决定方式与果蝇相同。( )
(3)母鸡体内含有两条异性的性染色体。( )
(4)用纯种芦花雄鸡与非芦花雌鸡交配,可根据早期雏鸡的羽毛特征区分雌雄。( )
(5)人的性别决定与性染色体有关。( )
16.某男性遗传病患者与一个正常女子结婚,医生告诫他们只能生男孩,据此推测该病的遗传方式为伴X显性遗传( )
17.位于Y染色体非同源区段的基因在体细胞中不存在等位基因( )
18.减数分裂是进行有性生殖的生物特有的细胞分裂方式。( )
四、填空题
19.经减数分裂形成的精子或卵细胞,染色体数目一定是体细胞的一半吗?
(结合减数分裂过程染色体的行为变化自主分析)
20.在减数分裂过程中,同源染色体先联会后分离,在联会时 间还常常发生 ,非同源染色体则自由组合,使配子的遗传组成多种多样。
21.写出人的抗维生素D佝偻病和正常的基因型和表现型。(基因用D和d表示)
女 性 男 性
基因型
表现型 患者 正常 患者
22.伴X染色体隐性遗传(如红绿色盲)的各种基因型:
项 目 女 性 男 性
基因型
表 型 正常 正常(携带) 色盲 正常 色盲
23.位于X染色体上的隐性基因的遗传特点是: 。(P37)
参考答案:
1.B
【分析】色盲是伴X隐性遗传病,其发病特点:男患者多于女患者;隔代交叉遗传,即男患者将致病基因通过女儿传给他的外孙。
【详解】A、若色盲的相关基因用B/b表示,在亲本表现正常的情况下(双亲基因型为XBXb、XBY),可能生出患病的儿子,与图示结果相符,与题意不符,A错误;
B、若母亲患色盲,则其 基因型为XbXb,则儿子均表现为色盲,与图示结果不符,因此该图示不可能是伴X隐性遗传病,与题意相符 ,B正确;
C、亲本正常的情况下(双亲基因型为XBXb、XBY),可能生出患病的儿子,与图示结果相符,与题意不符,C错误;
D、父亲为患者(XbY),母亲表现正常(XBXb),可能生出患病的女儿(XbXb),与图示结果相符,与题意不符,D错误。
故选B。
2.D
【分析】本题是根据遗传系谱图判断遗传病的类型和概率计算,先分析遗传系谱图,根据遗传系谱图判断出遗传病的类型,写出相关个体的可能的基因型,并进行概率计算。
由遗传系谱图1可知,I -1与I -2不患甲病,生有一患病的女儿II-2,该病为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遗传系谱图1和2显示乙病是隐性遗传病,且多为男性患者,I -3无乙病致病基因,可以肯定乙病是伴X隐性遗传病。I -1与I -2既不患甲病也不患乙病,但其后代既有患甲病的个体,也有患乙病的个体,因此I -2是甲病与乙病致病基因的携带者,基因型为AaXBXb。
II-5是不患甲病和乙病的男性个体,对甲病来说其基因型是1/3AA或2/3Aa,对于乙病来说基因型是XBY,因此II-5的基因型是 1/3AAXBY或2/3AaXBY。
【详解】A、I -1与I -2既不患甲病也不患乙病,但其后代既有患甲病的个体,也有患乙病的个体,因此I -2是甲病与乙病致病基因的携带者,基因型为AaXBXb,在完成DNA复制后,体细胞中含有甲、乙两病的致病基因最多,可达4个,A正确。
B、先分析甲病,由分析可知,II-5的基因型AA或Aa,Aa占2/3,同理分析II-6的基因型AA或Aa,Aa占2/3,因此II-5与II-6婚配后代患甲病的概率是:aa=1/4×2/3×2/3=1/9;再分析乙病,II-5的基因型是XBY,II-6及其父母正常,但有一患病的兄弟,因此II-6的基因型是:XBXB或XBXb,各占1/2,因此II-5与II-6婚配,后代男孩患乙病的概率是XbY=
1/2×1/2=1/4,因此如果II-5与II-6结婚,则所生男孩同时患两种遗传病的概率为1/4×1/9=1/36,B正确;
C、对甲病来说,II-7及其父母均不患甲病,但有一甲患病的兄弟,II-7的基因型为AA或Aa,Aa占2/3,由题意可知,II-8Aa基因型频率为10-4,如果II-7与II-8再生育一个女儿,则女儿患甲病的概率为aa=2/3×1/10000×1/4=1/60000,C正确;
D、II-5的基因型AA或Aa,Aa占2/3,由题意可知,其妻子是a基因携带者,基因型为Aa,后代患病的概率是aa=2/3×1/4=1/6,不患甲病的概率是5/6,Aa=1/3×1/2+2/3×1/2=3/6,不患甲病的个体中,是a基因携带者的概率是3/6÷5/6=3/5,D错误。
故选D。
3.A
【分析】减数分裂过程:
(1)减数第一次分裂前间期:染色体的复制;
(2)减数第一次分裂:①前期:联会,同源染色体上的非姐妹染色单体交叉互换;②中期:同源染色体成对的排冽在赤道板上;③后期:同源染色体分离,非同源染色体自由组合;④末期:细胞质分裂。
(3)减数第二次分裂过程:①前期:核膜、核仁逐渐解体消失,出现纺锤体和染色体;②中期:染色体形态固定、数目清晰;③后期:着丝点分裂,姐妹染色单体分开成为染色体,并均匀地移向两极;④末期:核膜、核仁重建、纺锤体和染色体消失。
【详解】A、着丝点分裂,姐妹染色单体相互分离出现在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A正确;
B、染色体复制出现在减数第一次分裂前的间期,B错误;
C、同源染色体联会出现在减数第一次分裂的前期,C错误;
D、染色体变为染色质出现在减数第二次分裂的末期,D错误。
故选A。
4.B
【详解】A、决定性别的基因位于性染色体上,但是性染色上的基因不都与性别决定有关,如人类的红绿色盲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但其与性别决定无关,A错误;
B、基因在染色体上,并随着染色体传递,性染色体上的基因随着性染色体传递而传递,B正确;
C、伴X隐性遗传病具有隔代交叉遗传的特点,但伴X显性遗传病和伴Y遗传病没有此特点,C错误;
D、初级精母细胞含有Y染色体,但由于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同源染色体分离,次级精母细胞不一定含有Y染色体,D错误。
故选B
【点睛】
5.D
【分析】基因分离定律的实质:进行有性生殖的生物进行减数分裂产生配子的过程中,位于同源染色体的等位基因随同源染色体分离而分离,分别进入不同的配子中,随配子独立遗传给后代;性染色体上的基因控制的性状的遗传总是和性别相关联,叫伴性遗传,伴性遗传也遵循分离定律,是分离定律的特殊形式。
【详解】一只无眼雌果蝇与一只有眼雄果蝇杂交,子代雌雄个体数相等,雌雄个体中:无眼:有眼=1:l。则控制无眼和有眼性状的基因可能位于常染色体上,也可能位于X染色体上。若基因位于常染色体上,无法判定显隐性关系,若位于X染色体上,则可判定无眼为显性。若无眼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且为显性,则子一代无眼雌果蝇的基因型可表示为XAXa,无眼雄果蝇的基因型可表示为XAY,子一代无眼雌果蝇与无眼雄果蝇杂交,下一代中雌果蝇全为无眼,雄果蝇中一半无眼,一半有眼,综上所述A、B、C正确,D错误。
故选D。
6.C
【分析】生殖细胞是多细胞生物体内能繁殖后代的细胞的总称,包括从原始生殖细胞直到最终已分化的生殖细胞(精子和卵细胞),均为单倍体细胞,其中包含一条性染色体。
【详解】A、动物卵原细胞减数分裂会形成极体,不参与后代繁殖,不属于生殖细胞,A错误;
B、极核是植物细胞减数分裂过程形成的一个细胞,2个极核与一个精子结合形成受精极核,发育形成胚乳,为种子萌发提供营养,不属于生殖细胞,B错误;
C、卵细胞由卵原细胞减数分裂形成的,与精子结合形成受精卵,最终发育形成个体,属于生殖细胞,C正确;
D、受精卵属于体细胞,D错误。
故选C。
7.D
【分析】
【详解】孟德尔的一对相对性状的豌豆杂交实验研究的是常染色体上一对等位基因的遗传规律,豌豆没有雌雄之分;摩尔根证明基因在染色体上的实验研究的是性染色体上一对等位基因的遗传规律,F2代雌雄个体表现不同。故选D。
8.D
【分析】根据图示可知,染色体上的基因呈线性排列,不同染色体的基因种类不同,它们互称非等位基因。
【详解】A.根据图形可知,基因在染色体上呈线性排列,A正确;
B.白眼基因w与紫眼基因pr互为非等位基因,B正确;
C.在不考虑变异的情况下,有丝分裂后期,基因中dp、pr、sn、w会出现在细胞同一极,C正确;
D.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若图示的X染色体与2号染色体移到细胞的同一极,则基因dp、pr、sn、w将出现在细胞的同一极,D错误。
故选D。
【点睛】注意:有丝分裂后期和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移到细胞两极的染色体相同,含有的基因组成一般也相同;但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因为是同源染色体的分离移到细胞的两极,所以两极含有的基因组成可能不同。
9.D
【分析】1.基因分离定律的实质:在杂合子的细胞中,位于一对同源染色体上的等位基因,具有一定的独立性;生物体在进行减数分裂形成配子时,等位基因会随着同源染色体的分开而分离,分别进入到两个配子中,独立地随配子遗传给后代。
2.遗传平衡定律:在数量足够多的随机交配的群体中,没有基因突变、没有迁入和迁出、没有自然选择的前提下,种群是基因频率逐代不变,则基因型频率将保持平衡:p2表示AA的基因型的频率,2pq表示Aa基因型的频率q2表示aa基因型的频率。其中p是A基因的频率;q是a基因的频率。基因型频率之和应等于1,即p2+ 2pq + q2 = 1。
题图分析,Ⅱ1和Ⅱ2双亲不患半乳糖血症,但是生有患半乳糖血症的女儿,因此该病是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假设相关基因为A和a,则Ⅱ1和Ⅱ2的基因型均为Aa。由于Ⅰ1患病9(aa),Ⅰ2正常,则二者婚配生出的正常孩子的基因型均为Aa。
【详解】A、由图可知,Ⅱ1和Ⅱ2正常,女儿Ⅲ1患病,则该病为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A错误;
B、假设该病由基因A、a控制,Ⅲ1(aa)的致病基因来自Ⅱ1(Aa)和Ⅱ2(Aa),Ⅱ2的致病基因来自Ⅰ1(aa),因此Ⅲ1的致病基因只来自Ⅱ2、Ⅱ1和Ⅰ1,B错误;
C、Ⅱ4的基因型为Aa,由于Ⅱ1和Ⅱ2的基因型都为Aa,则Ⅲ2的基因型为1/3AA、2/3Aa,因此Ⅱ4与Ⅲ2基因型相同的概率是2/3,C错误;
D、Ⅱ5的基因型为Aa,Ⅱ6为人群中1个表现型正常的女性,由该病在人群中的发病率约为1/40000,可推出a的基因频率为1/200,A的基因频率为199/200,Aa:AA=(2×1/200×199/200)÷(199/20×199/200)=2:199,因此Ⅱ6的基因型为Aa的概率= Aa/(AA+Aa)=2/201,Ⅱ5与Ⅱ6婚配,子代患病(aa)的概率=2/201 ×1/4= 1/402 ,D正确。
故选D。
10.C
【详解】A、玉米体细胞中有10对同源染色体,经过减数分裂后,不含同源染色体,所以卵细胞中染色体数目为10条0对,A错误;
B、因为同一个生物体的不同时刻产生的精子或卵细胞,由于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非同源染色体自由组合是随机的,所以同一个生物体的不同时刻产生的精子或卵细胞染色体组成一般是不相同的,B错误;
C、因为同一个生物体的不同时刻的精原细胞和卵原细胞中染色体数目都相同,所以同一个生物体的不同时刻产生的精子或卵细胞,染色体数目一般是相同的,都是体细胞的一半,C正确;
D、非同源染色体自由组合发生在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D错误。
故选C。
11.(1)精原细胞
(2) 初级精母细胞 2 B 16 64 64
(3) 细胞分裂成为两个次级细胞,同时核DNA 平均的分配到两个次级细胞中 MⅡ后期
(4)精细胞
【分析】分析图1:图1表示减数分裂过程中核DNA含量变化。A表示G1期,B表示G2期、减数第一次分裂前期、中期和后期,C表示减数第一次分裂末期、减数第二次分裂前期、中期。
分析图2:图2中同源染色体正在联会配对,处于减数第一次分裂前期,即四分体时期。
(1)
图1表示减数分裂过程中DNA含量变化,其中A时期的细胞还未进行DNA的复制,称为精原细胞。
(2)
由分析可知,图1处于减数第一次分裂前期,称为初级精母细胞。一个四分体就是一对联会的同源染色体,因此图2细胞所示的染色体形成2个四分体。图2细胞处于减数第一次分裂前期 ,对应于图1中的B时期,此时期该动物体内一个体细胞中所含染色体数目与体细胞相同,即32条,因此含有16对同源染色体,且此时期DNA一键复制,此时期核DNA有64条,染色单体有64条。
(3)
细胞由B时期进入C时期,细胞分裂成为两个次级细胞,同时核DNA平均的分配到两个次级细胞中,使染色体和核DNA数目减半。处于C时期的细胞,细胞内染色体数目在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MⅡ后期)增加一倍,原因是着丝点分裂。
(4)
因为该动物为雄性,故D时期结束时的细胞称为精细胞,接着变形称为精子。
【点睛】本题结合图解,考查细胞的减数分裂,要求考生识记细胞减数分裂不同时期的特点,掌握减数分裂过程中染色体行为和数目变化规律,能正确分析题图,再结合所学的知识准确答题。
12.(1) 圆叶、抗病 控制这两对相对性状的基因位于一对同源染色体上或位于两对非同源染色体上,后代均表现为圆叶抗病
(2) 不同 基因组成为Ab的花粉不能完成受精作用,但基因组成为Ab的卵细胞能完成受精作用 圆叶抗病:圆叶不抗病:尖叶抗病:尖叶不抗病=7:1:3:1
(3)抗病雌株:抗病雄株:不抗病雄株=1:1:1
【分析】分析题意,圆叶抗病的雌株与尖叶不抗病的雄株杂交得F1,F1均表现为圆叶抗病,可判断圆叶和抗病为显性性状。
(1)因为“圆叶抗病的雌株与尖叶不抗病的雄株杂交得F1,F1均表现为圆叶抗病”,一对相对性状的个体杂交,子代只出现一种性状,出现的即为显性性状,所以属于显性性状的是圆叶和抗病。控制这两对相对性状的基因位于一对同源染色体上或位于两对非同源染色体上,后代均表现为圆叶抗病,所以不能根据F1的表现型确定控制这两对相对性状基因的位置。
(2)若两对等位基因独立遗传,且都位于常染色体上,正反交结果不同,因为F1作父本时,基因组成为Ab的花粉不能完成受精作用,但F1作母本时,基因组成为Ab的卵细胞能完成受精作用。因为圆叶抗病的雌株与尖叶不抗病的雄株杂交得F1,F1均表现为圆叶抗病,所以F1基因型为AaBb,让F1中的雌雄植株杂交产生F2,母本能产生4种配子AB、Ab、aB、ab,父本能产生3种可育配子AB、aB、ab,所以雌雄配子结合后,用棋盘法计算如下:
AB aB ab
AB AABB(圆叶抗病) AaBB(圆叶抗病) AaBb(圆叶抗病)
Ab AABb(圆叶抗病) AaBb(圆叶抗病) Aabb(圆叶不抗病)
aB AaBB(圆叶抗病) aaBB(尖叶抗病) aaBb(尖叶抗病)
ab AaBb(圆叶抗病) aaBb(尖叶抗病) aabb(尖叶不抗病)
则F2的表现型及比例为圆叶抗病:圆叶不抗病:尖叶抗病:尖叶不抗病=7:1:3:1。
(3)根据题意可知,含不抗病基因的花粉致死,即Xa的花粉致死,若某群体雄株中抗病(基因型为XAY):不抗病(基因型为XaY)=1:1,随机受粉给抗病杂合子雌株(基因型为XA:Xa),则雄株只能产生两种配子XA:Y=1:2,与雌配子(1/2XA、1/2Xa)随机结合,子代基因型及比例为XAXA:XAXa:XAY:XaY=1:1:2:2,即抗病雌株:抗病雄株:不抗病雄株=1:1:1。
13. 灰翅 显性个体数量多于隐形个体 若基因位于该区段上,则仅有雌性个体出现白翅 选取多对白翅雄性个体与灰翅雌性个体杂交,统计后代翅色与性别的关系 若子代中雄性个体全为灰翅,雌性全为白翅 若子代中出现雌性灰翅个体
【分析】由颗意知,该昆虫的性别决定是ZW型,Z、W是异型同源染色体,其上的遗传信息不完全相同,雌性昆虫的性染色体组型是ZW,雄性昆虫的性染色体组型是ZZ。识图分析可知,图中Ⅰ区段是Z染色体特有的区段,Ⅱ区段是Z、W共有的区段,Ⅲ区段是W染色体特有的区段。
【详解】(1)由“发现一个较大的该昆虫自然种群,白翅个体约占1/400”推测,显性性状为灰翅,因为显性性状个体数量多于隐性个体。
(2)根据题意,白翅个体中大多数是雌性,即雄性中也有白翅出现,因此控制白翅的基因不可能位于Ⅲ区段上,若位于Ⅲ区段,则只有雌性出现白翅。
(3)若判断基因B、b是位于性染色体Ⅰ区段还是Ⅱ区段,一般选择隐雌显雄杂交,而对于ZW型生物往往选择隐雄显雌杂交,即选取多对白翅雄性个体与灰翅雌性个体杂交,统计后代翅色与性别的关系,可判断基因B、b是位于性染色体Ⅰ区段还是Ⅱ区段。若基因B、b位于性染色体的Ⅱ区段,则亲代白翅雄性基因型为ZbZb、多个灰色雌性个体的W染色体上有的含有B基因,有的含有b基因,那么子代中出雌性个体有灰翅出现;若基因位于Ⅰ区段,则则亲代白翅雄性基因型为ZbZb、多个灰色雌性个体的基因型为ZBW,那么子代中雄性个体全为灰翅,雌性个体全为白翅。
【点睛】本题考查伴性遗传的知识点,要求学生掌握伴性遗传的特点,能够根据题意分析ZW型生物的性染色体组成及其基因的分布情况,把握判断基因在染色体上的杂交实验设计方法,能够根据伴性遗传的特点推测后代的结果,这是该题考查的重点。
14.正确
【详解】果蝇是昆虫纲双翅目的一种小型蝇类,因为果蝇易饲养,繁殖快,生物学家常用它作为遗传学研究的实验材料。
正确。
15. √ × √ × √
【分析】1、鸡的性别决定方式与果蝇相反,果蝇是XY型,雌性的性染色体组成为XX型,雄性的性染色体组成为XY型;鸡是ZW型,雌鸡性染色体组成为ZW型,雄鸡性染色体组成为ZZ型。
2、鸡的芦花对非芦花为显性,且相关基因位于Z染色体上,用非芦花雄鸡与芦花雌鸡交配时,子代雄鸡都是芦花,雌鸡都是非芦花,可根据早期雏鸡的羽毛特征区分雌雄。
【详解】(1)依据伴性遗传的规律,能指导优生优育,如伴X隐性遗传病,对于女性患者,我们可以建议生女孩,正确;
(2)鸡的性别决定方式与果蝇不同,果蝇是XY型,鸡是ZW型,错误;
(3)母鸡体内含有两条异性的性染色体即Z和W,正确;
(4)鸡的芦花对非芦花为显性,且相关基因位于Z染色体上,相关基因用B/b表示,则纯种芦花雄鸡基因型为ZBZB与非芦花雌鸡ZbW交配,后代无论雌鸡还是雄鸡,都是芦花,故不可根据早期雏鸡的羽毛特征区分雌雄,错误;
(5)人的性别决定与性染色体有关,体细胞中含有两个X染色体的个体是女性,含有一个X染色体和一个Y染色体的个体是男性,正确。
【点睛】熟练掌握伴性遗传的基本特征是解答本题的关键,对于常见的生物的性别决定方式的掌握是解答本题的另一关键!
16.正确
【解析】略
17.正确
【详解】XY型性别决定的生物中,位于Y染色体非同源区段的基因在体细胞中不存在等位基因,故说法正确。
18.正确
【解析】略
19.不一定,若减数分裂过程中发生异常情况,则可能出现精子或卵细胞数目增加或减少的现象。
【解析】略
20. 同源染色体的非姐妹染色单体 交叉互换
【分析】减数分裂过程中会发生非同源染色体自由组合,还有可能发生交叉互换。
【详解】同源染色体发生联会时,位于同源染色体上的非姐妹染色单体之间常常发生片段的互换,这种现象为交叉互换。
21. XDXD XDXd XdXd XDY XdY 患者 正常
【详解】抗维生素D性佝偻病属于伴X染色体显性遗传病,女性中存在XDXD、XDXd、XdXd三种基因型,在男性中存在XDY、XdY两者基因型。其中女性基因型为XDXD、XDXd是患者,XdXd是正常的;男性中XDY是患者,XdY是正常。此病一般是女性患者多于男性。
22.
项 目 女 性 男 性
基因型 XBXB XBXb XbXb XBY XbY
表 型 正常 正常(携带) 色盲 正常 色盲
【解析】略
23.患者中男性远多于女性;男性患者的基因只能从母亲那里传来,以后只能传给女儿
【详解】位于X染色体上的隐性基因控制的疾病属于伴X染色体隐性遗传病,对于女性而言要两个致病基因同时存在时才发病,而对于男性而言只要有一个致病基因就会发病,因此男性患者多于女性患者;且男性患者的基因只能从母亲那里传来,以后只能传给女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