粤沪版物理九年级上册第十二章第1节《认识内能》同步练习.doc

文档属性

名称 粤沪版物理九年级上册第十二章第1节《认识内能》同步练习.doc
格式 doc
文件大小 185.0KB
资源类型 素材
版本资源 沪粤版
科目 物理
更新时间 2015-09-09 10:53:32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登陆21世纪教育 助您教考全无忧
粤沪版物理九年级上册第十二章第一节认识内能同步练习
一、选择题
1、下列关于内能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静止的物体没有内能 B. 0℃以下的物体没有内能
C. 内能和机械能是同一种形式的能量 D. 内能与物体的温度有关
答案:D
知识点:内能的概念
解析:解答:物体内所有分子动能和分子势能的总和叫做物体的内能。无论物体静止还是处于0℃以下,组成物体的分子都具有动能和势能,因而都具有内能,所以A和B错误;内能与物体内部分子运动情况有关,而机械能与物体宏观运动状态有关,它们不是同一种形式的能量,所以C错误;物体的温度越高,分子运动越快,内能越大,因而内能与物体温度有关,D正确。故选D
分析:理解内能的概念是解题的关键。因为组成物体的分子既由于运动而具有动能,又由于相互吸引和排斥具有分子势能,二者的总和即为物体内能,一切物体都具有内能,内能与物体的机械能不同。本题考查的是内能的概念。
2、下例事例中,属于用热传递的方法改变内能的是( )
A.地球外的陨石,坠入地球的大气层,成为流星
B.炎热的夏天,西瓜在冷水浸泡后吃起来更加凉爽可口
C.划着火柴,火柴燃烧
D.锯木头时,锯条变得烫手
答案:B
知识点:物体内能的改变
解析:解答:流星是由于陨石与大气摩擦,温度升高,达到燃点燃烧形成的,是做功改变了它的内能,A不符合题意;西瓜在冷水浸泡后温度降低,是由于西瓜与冷水之间发生了热传递改变了它的内能,B符合题意;划火柴、锯木头,都是由于外界对他们做功内能增大,C、D都不符合题意。故选B
分析:做功改变物体内能,常见的做功方式有摩擦生热、打击或弯折使物体升温升温、高温蒸汽冲击壶盖等;热传递改变物体内能的特征是两物体存在温度差,有加热或冷却过程。本题考查的是物体内能的改变。
3、在下列事例中,用做功的方式来改变物体内能的是( )
A.用热水袋暖手,手温度升高
B.将冰块放入饮料中,饮料的温度降低
C.在炉子上烧水,水的温度升高
D.用手反复弯折铁丝,弯折处铁丝的温度升高
答案:D
知识点:物体内能的改变
解析:解答:A、B、C都是通过热传递来改变物体的内能,只有D是通过做功改变物体的内能。选D。
分析:注意观察思考生活中常见的例子是学好物理的重要方法之一。本题考查的是物体内能的改变。
4、从物体内能的改变方法来看,下列取暖的方法中与其它三个不同的是( )
A.热水淋浴后全身感到暖和
B.对手“哈气”,手感到暖和,
C.双手摩擦,手心发热
D.在房间内用暖气取暖,全身感到暖和
答案:C
知识点:物体内能的改变
解析:解答:A、B、D都是通过热传递来改变物体的内能,只有C是通过做功改变物体的内能。选C。
分析:本题的亮点一是从分类的角度考察了物体内能的改变方式,二是从人们最熟悉的取暖方式中练习内能的改变方式。本题考查的是物体内能的改变。
5、爆米花是将玉米放入铁锅内,边加热边翻动一段时间后,“砰”的一声变成了玉米花。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玉米粒主要通过翻动铁锅对其做功,使其内能增加
B.玉米粒主要通过与铁锅间的热传递,使其内能增加
C.玉米粒内水分受热膨胀对粒壳做功爆开,内能不变
D.玉米粒内水分受热膨胀对粒壳做功爆开,内能增加
答案:B
知识点:物体内能的改变
解析:解答:玉米粒内能增加的原因主要是通过铁锅对其加热,故A不正确,B正确;玉米粒内水分受热膨胀对粒壳做功,内能减少,所以C、D不正确。选B。
分析:解答本题的关键是了解物体对外做功内能减少。本题考查的是物体内能的改变。
6、寒冷的冬季夜晚,许多人喜欢用热水将脚泡一泡才入睡,在此过程中,脚的内能变化情况是( )
A.减小 B.不变 C.增大 D.无法确定
答案:C
知识点:物体内能的改变
解析:解答:热水对脚加热,在脚和热水之间发生热传递,脚吸热,内能增大。选C。
分析:解答本题的关键是找准热传递的方向:热从高温物体传向低温物体。本题考查的是物体内能的改变。
7、关于内能,下例说法中正确的是( )
A.物体的内能增大,一定是吸收了热量
B.物体的内能增大,一定是外界对它做了功
C.同一物体,温度越高,它的内能就越大
D.物体的机械能增加,它的内能一定增大
答案:C
知识点:物体内能的改变
解析:解答:做功和热传递对改变物体的内能是等效的,所以物体内能增加可能是吸收了热量,也可能是外界对它做了功,所以A、B不正确;物体内能与物体质量、温度和状态有关,同一物体质量、状态相同,温度越高,内能越大,选C;机械能与物体的宏观运动状态有关,而与分子运动无关,与内能是两种不同的能量,所以D不正确。
分析:本题AB选项的“题眼”是“一定”,考查的是改变内能两种方式的等效性;C选项考查的是内能与什么因素有关;D选项考查的是内能与机械能的区别。
8、如图所示,一个配有活塞的厚玻璃管中密封着空气,在快速向下压活塞的过程中,管内空气的( )
A.内能增大 B.温度升高 C.质量增大 D.密度增大
答案:A B D
知识点:物体内能的改变 温度、热量与内能的关系
解析:解答:在快速向下压活塞的过程中,活塞对管中的空气做功,空气内能增大,温度升高;管内空气的质量是它本身的一种属性,不会改变;同时,空气质量不变,体积减小,所以密度增大。选A、B、D。
分析:正确了解内能、温度、质量和密度的概念及其关系是解答本题的关键。本题考查的是物体内能的改变以及温度、热量与内能的关系。
9、我国研制的“神舟九号”实验飞船在返回地面通过大气层的飞行中,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飞船的机械能保持不变
B.飞船的一部分机械能转化为内能
C.飞船的势能越来越小
D.飞船的外表温度会升高
答案:BCD
知识点:物体内能的改变 温度、热量与内能的关系
解析:解答:在飞船在返回地面通过大气层的飞行中,飞船克服空气摩擦做功,机械能转化为内能,机械能减小,内能增大,温度升高;同时随着高度的降低,飞船的重力势能越来越小。选B、C、D。
分析:本题的难点是从能量转化的角度分析选项A,否则,仅考虑重力势能和动能很难得出正确结论。本题考查的是物体内能的改变以及温度、热量与内能的关系。
10、在日常生活中,通过煎、炒、蒸、拌烹调的四种美食中所包含的物理知识,认识正确的是(  )
A. 煎:能量的转移是有方向的,内能从食品转移到煎锅
B. 炒:主要是通过做功的方式使菜的内能增加
C. 蒸:是通过热传递和高温水蒸气液化放热,使饭蒸熟
D. 拌:香葱和豆腐要拌着才能入味,说明分子没有做无规则运动
答案: C
知识点:物体内能的改变 能量转化或转移现象的分析 液化及液化现象 分子动理论
解析:解答:煎的过程中,内能从温度高的煎锅转移到食品,A错误;炒的过程,主要是通过热传递的方式增大了物体的内能,B错误;蒸的过程,通过高温蒸汽向饭传递热,以及蒸汽液化放热,增加饭的内能,C正确;分子永不停息地做无规则运动,D错误。选C。
分析:题目综合性较强,除了考查物体内能的改变外,还考察了能量转化或转移现象的分析、液化及液化现象以及分子动理论。
11、如图所示是热现象的一些情景或应用,说法错误的是( )
A. 清晨昆虫和植物上露珠的形成是液化现象
B. “测温枪”可以不接触人体而测出人的体温
C. 加热水使试管塞子冲出去的过程中发生了能量的转移和转化
D. 冬天人们搓手取暖是通过热传递改变手的内能
答案: D
知识点:液化及液化现象 红外线 做功改变物体内能
解析:解答:露珠的形成是液化现象,A正确;“测温枪”的测温原理是通过测量人体释放出来的微弱的红外线能量来测量体温的,所以可以不接触人体而测出人的体温,B正确;加热过程通过热传递增加试管内水的内能,属于能量的转移;蒸气推动塞子是做功,内能转化为机械能,是能量的转化,C正确;搓手取暖是通过克服摩擦做功的方式改变手的内能的而不是热传递,D错误.选D。
分析:本题解题难点是选项C,学习重点往往注重蒸汽对外做功而忽略内能的转移,所以只有对实验过程深入细致地了解才不会出错。本题考查的是液化及液化现象、红外线、做功改变物体内能。
12、下列餐桌上常见的美食,所包含的物理知识正确的是(  )
A.刚蒸熟的饺子冒“白气”是汽化现象
B.红烧肉香气四溢说明分子在做无规则运动
C.炒菜时是通过做功的方式使肉和菜的内能增加
D.把炖汤的火调小是为了降低汤的温度
答案: B
知识点:液化及液化现象 分子的运动 做功改变物体内能 沸腾及沸腾条件
解析:解答:“白气”是水蒸气液化成小水滴的形成的,A错误;香气四溢是分子做无规则运动而引起的扩散现象,B正确;炒肉是通过热传递的方式使肉和菜的内能增加,C错误;汤沸腾以后,把炖汤的火调小是为了节省燃料,D错误。选B。
分析:掌握各物理现象的本质规律是解题的关键。本题考查的是液化及液化现象、分子的运动、做功改变物体内能以及沸腾及沸腾条件。
13、被同样温度的液态水和水蒸气烫伤,往往是被水蒸气烫伤更严重。对这种现象的解释,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
A.水蒸气液化时会放出更多热量
B.水蒸气与液态水温度降低时内能减少
C.水蒸气液化时,水的内能增加
D.烫伤过程中水蒸气比热水多了一个液化过程。
答案:C
知识点:热传递改变物体内能 液化及液化现象
解析:解答:水蒸汽液化放热,A正确;水蒸气与液态水温度降低都要放出热量,所以内能较少,B正确;水蒸汽液化放热,内能较少,C错误;同温度的水蒸气先液化成同温度的水,再降温放热,所以人比被比同温度的水烫伤更严重,D正确。选C。
分析:把液化和热传递改变内能进行综合考察增加了本题的难度,关键是在相关现象中灵活运用内能改变的有关知识。本题考查的是热传递改变物体内能及液化及液化现象。
14、 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热水比冷水的内能多
B. 一切物体都有内能
C. 质量大的物体内能多
D. 物体的内能可以变化
答案:B、D
知识点:内能的概念
解析:解答:根据内能的概念,内能与温度、质量、状态有关,所以A、C错误;一切物体都有内能,B正确;物体的内能可以随着物体、温度状态的改变而改变,D正确。选B、D。
分析:从微观和宏观两方面了解内能才能正确解答本题。本题考查的是内能的概念。
15、物体的内能是( )
A.物体的动能和势能的总和
B.物体内部所含一切能量的总和
C.物体内部所有分子做无规则运动的动能和分子势能的总和
D.物体吸收或放出的热量时,温度一定升高或降低
答案:C
知识点:内能的概念
解析:解答:内能是物体内部所有分子做无规则运动的动能和分子势能的总和,所以AB错误,C正确;晶体的熔化或凝固过程中吸收或放出的热量时,温度没有升高或降低,所以D错误。选C。
分析:了解内能的概念和记住几个物态变化特例是解答本题的关键。本题考查的是内能的概念。
二、填空题
16、如图所示实验,试管口木塞冲出过程,试管口出现的白雾,说明水蒸气内能 (选填“增大”或“减小”),这个过程中水蒸气的内能是通过 (选填“做功”或“热传递”)方式发生了改变。
答案:减小|做功
知识点:做功与物体内能改变的探究实验
解析:解答:水蒸气对软木塞做功内能减少,温度降低,在试管口液化形成白雾。
分析:本实验通过白雾的形成显示水蒸气内能的减少。本题考查的是做功与物体内能改变的探究实验。
17、小林放学后,帮助奶奶用茶壶烧水,片刻后发现水蒸气冲动了壶盖。他用学过的物理知识解释了这一现象:水蒸气对壶盖__________,水蒸气的内能___________,内能转化为锅盖的_____________。
答案:做功|减小|机械能
知识点:做功改变物体内能 能量的转化
解析:解答:水蒸气对壶盖做功,内能转化为机械能。
分析:观察和实验是学好物理学的基础,只有在生活中善于观察,才能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本题考查的是水蒸气对壶盖做功以及内能转化为机械能。
18、物体的内能与物体的 、 和 有关。对于同一物体,当状态不变时,内能由温度所决定,温度 ,内能 ;温度降低,内能减少。
答案:质量|状态|温度|升高|增大
知识点:温度、热量与内能的关系
解析:解答:根据内能定义,内能是物体所有分子能量的总和,与分子个数有关,宏观上表现为与物体质量有关;分子处于固体、液体还是气体状态,分子势能随之不同,内能也就不同,所以在宏观上表现为内能与物体的状态有关,例如,1千克0摄氏度的水比1千克0摄氏度的冰内能大;温度是分子热运动剧烈程度的宏观表现,温度越高,分子运动越快,内能就越大,所以在物体质量和状态一定是,温度升高,内能增大。
分析:。从内能的概念入手是弄清它们之间关系的关键。本题考查的是温度、热量与内能的关系。
19、汽车行驶一段路程后,发动机变得烫手,发动机的内能不断 ,为了防止发动机过热,用水箱里的水对发动机进行冷却,水的内能会不断 ,这是通过 的方式改变了它们的内能。
答案:增大|增大|热传递
知识点:物体内能的改变 热传递改变物体内能
解析:解答:发动机温度升高,内能增大;冷却过程中,水通过热传递吸收发动机的热量,内能增大。
分析:本题分两个阶段:第一个阶段是发动机变热;第二个阶段是水和发动机之间的热传递。本题考查的是物体内能的改变以及热传递改变物体内能。
20、冰块在阳光下熔化成水是通过_______方式使冰块的内能改变。
答案:热传递
知识点:热传递改变物体内能
解析:解答:冰块在阳光下熔化成水是以热传递的方式使冰块内能增大。
分析:热传递有传导、对流、辐射等形式,本题就是太阳以辐射的形式向冰块传递热量。本题考查的是热传递改变物体内能。
三、判断题
21、物体内能增大,温度一定升高。( )
答案:错
知识点:温度、热量与内能的关系
解析:解答:物体内能增大,温度不一定升高。
分析:例如,冰熔化成水的过程中,吸收热量,内能增大,但是温度保持不变。本题考查的是温度、热量与内能的关系。
22、物体温度升高,一定是吸收了热量。( )
答案:错
知识点:物体内能的改变
解析:解答:物体温度升高,不一定是吸收了热量。
分析:改变物体内能的方法有做功和热传递,它们对改变物体的内能是等效的。所以物体温度升高,内能增大也可能是外界对物体做了功。本题考查的是物体内能的改变。
三、问答题
23、请你解释古代人类钻木取火的科学道理。
答案:钻木取火的实质是摩擦生热,通过做功的方式增加物体的内能,机械能转化为内能,使物体温度升高,达到燃点燃烧起来。
知识点:做功改变物体内能
解析:解答:钻木取火的实质是摩擦生热,通过做功的方式增加物体的内能,使物体温度升高,达到燃点燃烧起来。
分析:从做功改变物体的内能的实质上解释问题是本题的解答关键。本题考查的是做功改变物体内能。
24、用打气筒给自行车打气时气筒会发热,请你利用本节课所学知识简要解答。
答案:打气时,活塞压缩筒内空气做功,空气内能增大,温度升高,空气通过热传递的方式向气筒传递热量,气筒吸热温度升高发热;同时,活塞与气筒摩擦生热,气筒内能增大温度升高。由以上两个原因,打气过程中气筒发热。
知识点:做功改变物体内能
解析:解答:打气时,活塞压缩筒内空气做功,空气内能增大,温度升高,空气通过热传递的方式向气筒传递热量,气筒吸热温度升高发热;同时,活塞与气筒摩擦生热,气筒内能增大温度升高。由以上两个原因,打气过程中气筒发热。
分析:解答本题的关键是要把两个原因全面。本题考查的是做功改变物体内能。
四、探究题
25、下图分别说明了什么物理原理?
A
B
答案:A对物体做功,物体内能增大。B物体对外做功,内能减小。
知识点:做功改变物体内能
解析:解答:A对物体做功,物体内能增大。B物体对外做功,内能减小。
分析:熟记探究实验装置并准确叙述相应原理是解题的关键。本题考查的是做功改变物体内能。
26、如图所示,把一个底端密闭的薄壁金属管固定在桌上,管里放一些酒精,管口用塞子塞紧,用绳子在管外绕几圈并迅速地来回拉动,一会看到塞子被弹起。
(1)请解释塞子被弹起的原因
答案:拉动绳子,绳子与管壁摩擦做功,管壁内能增加温度升高;通过热传递,管壁向酒精传递热量,酒精内能增加,温度升高,压力增大,体积膨胀,将塞子弹起。
(2)说一说整个过程中能量转化的过程
答案:绳子与管壁摩擦做功,机械能转化为内能;酒精将塞子弹起,内能转化为机械能。
知识点:做功改变物体内能
解析:解答:(1)拉动绳子,绳子与管壁摩擦做功,管壁内能增加温度升高;通过热传递,管壁向酒精传递热量,酒精内能增加,温度升高,压力增大,体积膨胀,将塞子弹起。(2)绳子与管壁摩擦做功,机械能转化为内能;酒精将塞子弹起,内能转化为机械能。
分析:仔细分析每个物理过程是解题关键。本题考查的是做功改变物体内能。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资料·第 10 页 (共 11 页) 版权所有@21世纪教育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