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2 《生物与环境组成生态系统》教学设计 人教版 七年级上册

文档属性

名称 1.2.2 《生物与环境组成生态系统》教学设计 人教版 七年级上册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13.6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生物学
更新时间 2024-03-14 15:20:10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生物与环境组成生态系统》教学设计
一.教材分析
《生物与环境组成生态系统》是新人教版生物教材七年级上册第一单元“了解生物圈”一章第二节的内容,在课程标准中的位置属于一级主题“生物和生物圈”下的二级主题“生物与环境组成生态系统”。
本节最重要的一个概念就是生态系统,由此概念又衍生出了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食物链和食物网这些名词。而生态系统又与我们目前所面临的环境问题息息相关,因此本节课是本章乃至本学期的重点。学情分析
从知识方面来看,学生对生物与生物,生物与环境的关系已有一定的了解但还没有形成生态系统的概念。从心理和认知发展规律来看,七年级学生的好奇心强,对新鲜事物和活动感兴趣,乐于发现和提出问题,并且具有了一定的自学能力。
二.学习目标
1.会概述生态系统的定义和组成。
2.会描述生态系统中的食物链和食物网。
3.能解释某些有害物质会通过食物链不断积累。
4.会理解和分析生态系统的自动调节能力是有限的
教学重、难点:
生态系统的概念和组成;食物链与食物网;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自动调节能力。
三. 教学过程:
1. 情境感知、引入新课
由“想一想,议一议”引入本课。然后用多媒体展示各种美丽的生态系统。引发学生兴趣、向同学们提出问题、进行思考。激发学生兴趣,引入本节内容。
2.自主学习、展示交流
由一片森林,一块农田,一片草原,一个池塘,一条河流,一座城镇都可以看成生态系统。提问:究竟什么是生态系统?继而总结出生态系统的概念,并强调生态系统的生物和环境共同组成的,缺一不可。让学生通过课前自主学习,解决简单的问题,激发小组间竞争学习的氛围。
3.合作探究、情感升华
学习任务一
多媒体展示一个农田生态系统,教师提问:此生态系统由什么组成?继而强调非生物部分就是非生物因素,包括阳光、空气、水和土壤。而生物部分包括植物、动物和细菌真菌。细菌和真菌易被学生忽略,需强调说明。
学生分组、思考、讨论。培养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多媒体展示一个森林生态系统,教师提问:此生态系统由什么组成?与农田生态系统有什么相同之处?通过以上两个例子总结出生态系统的成分。
将学生分成生产者组、消费者组、分解者组、非生物组和评委组。学生小组内分工合作,为角色扮演搜集整理素材,通过学生自主学习,得出生态系统中各成分的作用。通过活动让学生对各个成分的作用及相互作用充分了解
学习任务二
出示草原生态系统的图片,请同学们画出草、羊和狼的关系图,然后总结出什么是食物链,以及食物链的画法。
学生分组、思考、讨论、总结出食物链的概念,并引导学生说出食物链起于什么,止于什么,箭头指向谁。培养学生分析、解决问题以及概括和总结能力。让学生对食物链充分理解和掌握。
用幻灯片播放书中观察与思考中的图片,组织学生分组讨论,图中共有几条食物链。继而总结出什么是食物网。
学习任务三
组织学生讨论生态系统的物质和能量的流动方向,能量的最终来源和生态平衡的概念。学生分组、思考、讨论并进行回答。让学生认识到生态系统中的物质和能量是沿着食物链和食物网来流动的
4.联系生活、学以致用
一个养有金鱼和水草的鱼缸是不是一个生态系统? 教学反思
本节教学的重点食物链,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在讲授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环节播放视频,教学效果好。用生活中的成语“螳螂捕蝉,黄雀在后”引出生物界普遍存在的捕食关系,引导学生正确书写食物链。通过观察与思考,分析食物链之间存在密切关系,这样形成了复杂的食物网。较好地突破了教学的难点。学生是科学学习的主体,教师在科学学习活动中主要起引导作用,启发学生提出问题、解决问题、自主探究。我们都知道在教学活动中要注意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但是,在实际教学活动中却常常没有意识到,有时我们的行为实际上是限制了学生。这次上课,给学生充足的时间自主完成学习任务,我只是起了一个积极的引导作用,在学生漏掉某些重要的注意事项时把需要交代的问题交代清楚以确保实验的准确性。学生们在小组内相互配合,密切合作,积极思考、提问、表达、动手,很好的完成了这个探究活动,并且在实验后的分析处理数据的过程中也能灵活运用数学知识,表现出很好的实际应用能力。在探究活动的整个过程中,学生在积极动手、动脑的同时,潜移默化地体验了科学探究的一般过程,留给他们的课后探究问题也再一次激起学生继续探究的热情,提高孩子们的生物素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