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地理上册《农业》教学设计
课程标准
运用资料说出我国农业分布特点,举例说明因地制宜发展农业的必要性和科学技术在发展农业中的重要性。
教材分析
本节是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第四章第二节。农业是我国国民经济的基础。在此之前,学生们已经学习了中国的自然环境、土地资源、交通,这为过渡到本课题的学习起到了铺垫的作用。
本课也为学好后面中国的分区打了基础,它在整个教材中起着承上启下作用。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使学生正确认识人类活动与地理环境要素间的相互关系。
学情分析
八年级学生已经掌握了学习地理知识的初步方法,具有一定的读图、识图能力,但分析综合能力较差,通过地理表象探究规律和成因的能力尚待提高。因此在教学的过程中注重对学生的引导,增强他们学习地理的兴趣,培养他们的读图识图能力以及主动分析思考问题的能力。
教学目标
运用资料说出我国农业分布特点。对应本条教学目标,要求学生读图和资料说出我国农业在地区分布上的差异,并简单分析造成这种差异的自然原因。
举例说明因地制宜发展农业的必要性。对应本条教学目标,要求学生通过实例分析理解因地制宜发展农业的必要性,知道如何才能因地制宜发展农业。
举例说明科学技术在发展农业中的重要性。对应本条教学目标,要求学生通过资料认识到科学技术在发展农业中的重要作用,树立科技才能兴农的意识。
教学重难点
学生读图和资料说出我国农业在地区分布上的差异,并简单分析造成这种差异的自然原因。
教学过程及方法
教学过程 教学内容、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导课 播放《舌尖上的中国》精彩片段,都说“一日三餐,民以食为天”,那么你们都有哪些喜爱的美食呢?导课:你们知道它们来源于哪个经济部门吗?请同学们结合p90图4.6主要农业部门,说出你的判断理由。3.教师小结:根据教材活动说明农业的重要性。 1.观看视频回答问题2.读教材相关该概念,说出判断农业部门的理由。 创设情境,激发兴趣。培养学生提取地理信息能力与表达能力。
合作探究“农业的因地制宜”:探究我国农业的地区分布差异 探究活动一:农业部门选址学习线索:农业各部门发展都需要有自己的适宜条件。①种植业比较适合湿润半湿润、地势较为平坦的地区;②林业分布在湿润的山区;③辽阔的水域适宜渔业;④畜牧业需要草场。探究方法: 全班分为种植业组、林业组、牧业组和渔业组,各组根据教师说的学习线索,依据“图1中国地形图” “图2中国干湿地区分布图” “图3中国主要土地利用类型的分布”等资料,组内探讨交流,为本组农业部门在全国范围内选合适的地方发展,在图4中表示出来,并说明选址理由,上台展示。(教师评价、补充分析、小结) 学生分组根据导学案的学习线索探究合作、上台展示,阐述理由 根据情境在教师指导下,进行自主学习,培养合作、交流的精神;认识自然环境要素之间的整体性及其与农业分布的关联性。
探究活动二:农作物安家园请各组同学根据老师给的各种农作物的名片,结合图5“我国温度带图”,图6“我国干湿地区图”组内讨论交流,为东部地区的小麦、水稻、甜菜、甘蔗、油菜、花生、棉花等农作物找到自己的大家园,在图7中填出,并分析说明原因。(教师评价、补充分析、小结) 学生分组根据各农作物的名片学生读图讨论,探究合作、上台贴图展示 培养学生读图能力、归纳问题和分析问题的能力。认识自然环境要素之间的整体性及其与农业分布的关联性。
认识科学技术在农业发展的重要性 提问:既然我们北方地区由于热量条件不足,熟制一年一次,那么我们冬季吃到的水果蔬菜又是哪里来的呢?提示:放出城市周边的大棚农业的照片 结合实际引发思考
讲解:从杂交水稻、温室大棚、农业灌溉、农业机械等角度举例说明科学技术对农业发展的影响;强调我国从农业大国向农业强国迈进的步伐。 学生认识科学技术对现代农业发展的重要性,学会从自然人文的角度综合分析农业的发展趋势
板书设计 以知识树的形式呈现 形成知识体系
教后反思 评价课堂学生活动与课后练习情况;反思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是否达成并改善教学设计。
PAGE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