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编版七年级语文下册第四课、孙权劝学练习题(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统编版七年级语文下册第四课、孙权劝学练习题(含答案)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24.3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4-03-14 18:40:44

图片预览

内容文字预览

孙权劝学
积累与运用
1.下列加点字注音正确的一项是(  )
A.吴下阿蒙(ménɡ)   卿今者才略(qīn)
B.刮目相待(ɡuā) 肃遂拜蒙母(suí)
C.治经为博士邪(xié) 孰若孤(shú)
D.卿今当涂掌事(tú) 但当涉猎(shè)
2.下列各句中无错别字的一项是( )
A.蒙词以军中多务。
B.卿言多务,熟若孤?
C.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
D.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溢。
3.下列句子中不含通假字的一项是( )
A.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
B.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
C.尊君在不
D.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
4. 下列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治经为博士邪(为:成,当) B.蒙辞以军中多务(务:事务)
C.见往事耳(见:了解) D.但当涉猎(但:然而,却)
5. 选出各组中加点词意思相同的一项(  )
A.B.
C. D.
6.下列对文言语句翻译有误的一项是( )
A.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我经常读书,自认为大有好处。)
B.肃遂拜蒙母,结友而别。(鲁肃于是拜见吕蒙的母亲,与吕蒙结为朋友,然后分别。)
C.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我岂能让你治理经书充当博士呢!)
D.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你如今的才干和谋略,不再是当年吴地的阿蒙了!)
7.下列文章内容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孙权劝学,既指出了吕蒙学习的必要性,又现身说法,指出“学”的可能性,从而使吕蒙无可推托。
B.鲁肃与吕蒙的对话,既从正面烘托出了孙权劝学的显著成效,也进一步告诉人们读书、学习的重要性。
C.鲁肃与吕蒙的对话,一唱一和,互相打趣,显示了二人的真实性情与融洽关系。
D.鲁肃与吕蒙“结友而别”,从侧面表现了孙权劝学的结果以及吕蒙才略的惊人增长。
8. 用原文回答。
(1)孙权劝吕蒙学习的原因是:
(2)表明吕蒙自己治学的毅力和自信心的语句是:
(3)孙权现身说法劝吕蒙读书的句子是:
(4)孙权给吕蒙提的读书目标是:
9、综合性学习。
楹联是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一,因古时多悬挂于楼堂宅殿的楹柱而得名。楹联又称对联或对子,要求字数相同,词性相对,词义相关,对仗工整,平仄协调。班级开展“品赏楹联,传承文化”的语文实践活动,请你完成各题。
(1). 请从下面的句子中,找出能够组成一副对联的两句话,抄写在横线上。
A.立志读尽人间书    B.人生唯因读书好
C.悬梁刺股求学路 D.发愤识遍天下字
(2). 生活处处是语文。请你自拟或从日常生活、文学诗赋中找出一副对联(本试题卷出现的对联除外),并根据楹联特点写出所选对联的妙处。
(3). 近年来,《中国诗词大会》《中国成语大会》《经典咏流传》等节目相继在央视热播。于是,“传承中国优秀的传统文化”也成了同学们热议的话题。请你就此话题发表看法并说明理由。(60字左右)
二、阅读理解
(一)、阅读下列文言文,回答问题。
孙权劝学
初,权谓吕蒙曰:“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蒙辞以军中多务。权曰:“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但当涉猎,见往事耳。卿言多务,孰若孤?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蒙乃始就学。及鲁肃过寻阳,与蒙论议,大惊曰:“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蒙曰:“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肃遂拜蒙母,结友而别。
10.解释下列加点词在文中的意思。
(1)蒙辞以军中多务____________
(2)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____________
(3)但当涉猎____________
(4)见往事耳____________
(5)即更刮目相待____________
11.翻译下列句子。
(1)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
(2)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
12.孙权是用什么方法劝吕蒙学习的?这种方法有什么好处?
13.有人认为文章写“鲁肃过寻阳”的情节是赘笔,你赞成吗?请说说你的看法。
(二)比较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题。
【甲】初,权谓吕蒙曰:“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蒙辞以军中多务。权曰:“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但当涉猎,见往事耳。卿言多务,孰若孤?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蒙乃始就学。及鲁肃过寻阳,与蒙论议,大惊曰:“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蒙曰:“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肃遂拜蒙母,结友而别。
(选自统编义务教育教科书《语文》七年级下册《孙权劝学》)
【乙】鲁肃代周瑜,当之陆口,过蒙屯下。肃意尚轻蒙,或说肃曰:“吕将军功名日显,不可以故意待也,君宜顾之。”遂往诣蒙。酒酣,蒙问肃曰:“君受重任,与关羽为邻,将何计略,以备不虞①?”肃造次②应曰:“临时施宜。”蒙曰:“今东西虽为一家而关羽实虎熊也计安可不豫③定?”因为肃画④五策。肃于是越席就之,拊⑤其背曰:“吕子明,吾不知卿才略所及乃至于此也。”遂拜蒙母,结友而别。
(节选自《三国志·吴志·吕蒙传》,有删改)
【注释】 ①虞:意料,预料。②造次:鲁莽,轻率。③豫:同“预”,预先,事先。④画:谋划,筹划。⑤拊:抚摸。
14.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思。
(1)见往事耳 见:______
(2)及鲁肃过寻阳 及:______
(3)肃意尚轻蒙 轻:______
(4)遂往诣蒙 诣:______
15.给【乙】文中划线句断句,用“/”在句中标出。(限划2处)
今东西虽为一家而关羽实虎熊也计安可不像定?
14.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蒙辞以军中多务。
(2)肃于是越席就之。
17.阅读【甲】【乙】两文,用出自甲文的成语填空。
肃意尚轻蒙,只因蒙初不习文,学识浅薄,人称“______”;后过寻阳,与蒙论议,得五策,不由对蒙“______”。
【甲】【乙】两文均以鲁肃“遂拜蒙母,结友而别”结尾,对刻画吕蒙这一人物形象有什么作用?
(三)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回答问题。
王冕僧寺夜读
王冕者,诸暨①人。七八岁时,父命牧牛陇②上。窃入学舍,听诸生诵书;听已,辄默记。暮归,亡其牛。或牵牛来责蹊田③。父怒,挞④之。已而复如初。母曰:“儿痴如此,曷不听其所为?”冕因去,依僧寺以居。夜潜出,坐佛膝上,执策⑤映长明灯⑥读之,琅琅达旦。佛像多土偶,狞恶可怖⑦。冕小儿,恬若不见。
安阳韩性⑧闻而异之,录为弟子,学遂为通儒⑨。性卒,门人事冕如事性。时冕父已卒,即迎母入越城就养。久之,母思还故里,冕买白牛架母车,自被⑩古冠服随车后。乡里儿竞遮道讪笑,冕亦笑。
【注释】①诸暨(jì):县名,今属浙江省诸暨市。②陇:通“垄”,田埂。③蹊田:践踏田地。④挞:用鞭子、棍子等打人。⑤执策:“策”通“册”,拿着书。⑥长明灯:佛像前昼夜不灭的灯。⑦狞恶可怖:狰狞凶恶,令人害怕。狞:凶恶。⑧韩性:绍兴人,大学者。⑨通儒:指博学多闻、通晓古今的儒者。⑩被:通“披”,穿。
19.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1)父命牧牛陇上 ( )
(2)亡其牛( )
(3)或牵牛来责蹊田( )
(4)门人事冕如事性( )
20.下面句子中加点的”之”字用法不同的一项是( )
A.父怒,挞之
B.执策映长明灯读之
C.安阳韩性闻而异之
D.久之,母思还故里
21.将文中画线的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1)夜潜出,坐佛膝上,执策映长明灯读之,琅琅达旦。
(2)安阳韩性闻而异之,录为弟子,学遂为通儒。
22.选文第一段写了王冕哪两件事?表现了他怎样的精神品质?
23.王冕后来成为了著名的画家、诗人,王冕的故事给你怎样的启示?
答案
D 2.C 3.A 4. D 5. D 6.C 7.B
8. (1) 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
(2) 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
(3) 卿言多务,孰若孤?孤常读书, 自以为大有所益。
(4) 但当涉猎,见往事耳。
9、(1). 发愤识遍天下字,立志读尽人间书。
(2). 对联:天地留言,默默雾雨电;星月流响,朗朗家春秋。妙处:在对联中巧妙地嵌入了巴金先生的代表作,有很强的纪念意味;隐含了作者对巴金先生深沉的怀念。
(3). 传承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好,因能够丰富人的精神世界,增强人的精神力量,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10.(1)推托 (2)研究儒家经典 (3)只,只是 (4)了解 (5)重新
11.(1)我难道想要你研究儒家经典成为专掌经学传授的学官吗?(2)士别三日,就要用新的眼光看待,长兄知晓事情怎么这么晚啊!
12.用自己的学习体会现身说法,既可以增强说服力,又显得情真意切,语重心长,使人在心理上更容易接受。
13.不赞成。写鲁肃与吕蒙论议、结友的情节,可以表现出吕蒙学习取得了惊人的进展,侧面烘托了孙权的善劝。
14.(1)了解,知晓 (2)到,等到 (3)轻视,看不起 (4)拜访
15.今东西虽为一家/而关羽实虎熊也/计安可不豫定?
16.(1)吕蒙用军中事务多来推托。
(2)鲁肃于是越过自己的座位,靠近吕蒙。
17.吴下阿蒙 刮目相待或刮目相看(答“士别三日,刮目相看”“士别三日,应当刮目相待”。)
18.两处均以鲁肃的行为从侧面表现了吕蒙才略的惊人。
19.(1)放牧 (2)自己(他)的 (3)责怪 (4)对待。
20.D
21.(1)夜晚,(王冕)偷偷地走出来,坐在佛像的膝盖上,拿着书映照在佛像前的长明灯下诵读,(书声)琅琅地读到天亮。
(2)安阳的韩性听说了这件事,觉得这孩子与众不同,(将他)收为学生,(他)于是学成了博学多通的儒生。
22.①在陇上放牛,溜进学舍听读书。佛像腿上,伴长明灯夜读。②表现了他渴望读书、刻苦读书的品质。
23.文章告诉我们:古代的王冕之所以成功,其根本原因在于他幼时读书专心致志,好学不倦,并且达到入迷的程度。这种坚定的志向,顽强的学习精神,是他后来成功的基石。从而启示我们要珍惜青春年华,发奋学习科学文化知识,为将来报效祖国奠定坚实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