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南阳市南都实验中学2024年3月周考试卷(高二生物)(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河南省南阳市南都实验中学2024年3月周考试卷(高二生物)(含答案)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546.4K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人教版(2019)
科目 生物学
更新时间 2024-03-14 21:47:29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2024年3月南都实验中学第一次周考(高二生物)
出题人:生修旺 审题人:刘建建
一、单选题(每题2分,共60分)
1.家庭制作泡菜过程中,乳酸菌产生的乳酸可以抑制其他微生物的生长。当环境中的乳酸积累到一定浓度时,又会抑制乳酸菌自身的增殖。下列描述正确的是( )
A.封坛前,发酵液应进行灭菌处理,防止杂菌的污染
B.乳酸菌在无氧的条件下通过有丝分裂迅速增殖
C.在发酵过程中,乳酸菌种群的数量变化可以呈“S”形增长
D.因为亚硝酸盐会致癌,所以在亚硝酸盐含量较低时食用泡菜较安全
2.如图表示果酒和果醋制作过程中的物质变化过程,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过程①和②都发生在细胞质基质,过程③和④都发生在线粒体中
B.醋酸发酵是否产生醋酸,可用 pH 试纸来检验
C.过程③和④不都需要氧气的参与
D.过程①~④所需的最适温度基本相同
3.中国酿酒文化历史悠久,唐代苏敬的《新修本草》云:凡作酒醴须曲,而蒲桃(即葡萄)、蜜等酒独不用曲。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为降低杂菌污染,发酵前需要对器具进行消毒处理
B.葡萄酿酒不用曲是因为葡萄皮表面含有酵母菌等微生物
C.装置密闭发酵过程中,酒精度的变化是先增加后趋于稳定
D.装置密闭不严时醋酸杆菌可将酒精直接转化为醋酸而影响口感
4.研究人员从土壤中筛选得到酵母菌纤维素酶高产菌株,并对其降解纤维素的条件进行了研究。据图分析正确的是(  )
A.筛选该高产菌株需要在纤维素为唯一碳源的培养基中培养
B.探究最适温度时应尽可能将发酵液的pH控制在12左右
C.该酵母菌高产菌株产生纤维素酶的最适温度是35 ℃
D.利用该高产菌株降解纤维素时需严格保持厌氧环境
5.下列有关微生物培养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A.培养基都必须使用高压蒸汽灭菌
B.倒好的培养基和培养皿还需进行灭菌处理
C.单菌落的分离是消除污染杂菌的通用方法
D.微生物的纯培养物是不含代谢废物的微生物
6.在微生物培养过程中,由单一个体繁殖所获得的微生物群体称为纯培养物。平板划线法和稀释涂布平板法是常用的获取纯培养物的方法。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两种纯化方法的核心都是要防止杂菌污染,保证培养物的纯度
B.用稀释涂布平板法进行微生物计数时,所得数据往往比实际值偏小
C.获取纯培养物的过程中,应根据微生物的种类调整培养基的pH
D.对10mL土样样液稀释106倍后,取0.1mL稀释液涂布,测得的菌落数分别为218、266、305,则该10mL土样中目的菌数为2.63×1010个
7.汞污染对环境和人类危害极大,有些微生物对其具有抗性,可用于修复受汞污染的环境。某科研小组从土壤中分离纯化出一株高抗汞细菌,它具有对汞污染环境的生物修复的应用能力。培养基成分:氯化钠(10 g/L)、酵母浸粉(5 g/L)、蛋白胨(10 g/L)、20 mg/L的氯化汞溶液、琼脂,上述成分按一定比例配制。下列叙述中错误的是( )
A.为了快速获得高抗汞细菌,应从重金属污染的土壤中分离纯化
B.蛋白胨为高抗汞细菌提供的主要营养为碳源、氮源和维生素
C.为了纯化并计数高抗汞细菌,常用平板划线法
D.平板划线纯化培养时,在第二次及以后的划线时,总是从上一次划线的末端开始划线
8.下列关于微生物实验操作的叙述,正确的是( )
A.接种前后,接种环都要在酒精灯火焰上进行灼烧
B.培养微生物的试剂都要进行高压蒸汽灭菌
C.高压灭菌加热结束时,打开放气阀使压力表指针回到零后,开启锅盖
D.为了防止污染,接种环经火焰灭菌后应趁热快速挑取菌落
9.下列关于发酵工程的说法,错误的是(  )
A.发酵过程是发酵工程的中心阶段
B.随时检测影响发酵过程的各种环境条件并予以控制,才能保证发酵的正常进行
C.谷氨酸发酵过程中,在酸性条件下会积累谷氨酸
D.如果发酵产品是微生物细胞本身,可采用过滤、沉淀等方法将菌体分离和干燥
10.下表所示为某微生物培养基的配方,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
成分 含量 成分 含量
NaNO3 3 g FeSO4 0.01 g
K2HPO4 1 g 葡萄糖 30 g
琼脂 15 g H2O 1 000 mL
MgSO4·7H2O 0.5 g 青霉素 0.1万单位
A.依物理性质划分,该培养基属于固体培养基;依用途划分,该培养基属于选择培养基
B.由培养基的原料可知,所培养微生物的同化作用类型是异养型,培养的微生物可以是酵母菌或毛霉
C.本培养基中青霉素的添加满足了微生物生长对特殊营养物质的要求
D.若用该培养基分离能分解尿素的细菌,应除去青霉素和NaNO3,并应加入尿素
11.加工橘子罐头,采用酸碱处理脱去中果皮(橘络),会产生污染。目前使用酶解法去除橘络。下列生长在特定环境中的四类微生物,不可以大量产生所用酶的有(  )
A. 生长在麦麸上的黑曲霉 B. 生长在酸奶中的乳酸菌
C. 生长在棉籽壳上的平菇 D. 生长在木屑上的木霉
12.某同学尝试自己制作酸菜,制作时向酸菜坛中加入了一些“陈酸菜水”,用质量百分比为5%的食盐水进行腌制,并在不同的腌制时间测定了酸菜中亚硝酸盐的含量。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泡菜和酸菜都主要是利用乳酸菌制作而成的
B.酸菜“咸而不酸”的原因是食盐加入过多所致
C.制作酸菜时,乳酸会抑制其它微生物生长,故材料和工具可不做消毒处理
D.不同的腌制时间,酸菜中亚硝酸盐的含量可能相同
13.下图为腐乳制作过程的流程图,相关说法不正确的是( )
A.毛霉为好氧型真菌,因此码放豆腐时要留出一定缝隙,以利于其进行有氧呼吸
B.加盐腌制的目的是析出豆腐中的水分使之变硬,同时能抑制微生物的生长
C.加卤汤、密封腌制中,毛霉不断增殖,并产生大量的酶,分解蛋白质
D.用胶条密封瓶口时,最好将瓶口通过酒精灯的火焰,以防止瓶口污染
14.人们按照微生物对营养物质的不同需求,配制出供其生长繁殖的培养基。如表为某培养基的成分,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
成分 牛肉膏 葡萄糖 K2HPO4 青霉素 蒸馏水
含量 10g 10g 2g 1万单位 1000mL
A.根据物理性质划分,该培养基属于液体培养基
B.根据功能用途划分,该培养基属于选择培养基
C.能在此培养基上生长的细菌,细胞核中有抗青霉素的基因
D.根据培养基的配方可知,该培养基培养的微生物的同化作用类型是异养型
15.下列有关消毒与灭菌的说法,正确的是 ( )
① 日常生活中经常用到的消毒法是煮沸消毒法
② 对接种室、接种箱或超净工作台要使用巴氏消毒法进行消毒
③ 实验操作者的双手使用酒精进行灭菌
④ 接种环、接种针等金属用具常使用灼烧法进行灭菌
⑤ 培养基常使用高压蒸汽法进行灭菌
A.①②③ B.③④⑤ C.①②③④⑤ D.①④⑤
16.下图表示探究高效耐低温原油降解菌YF28-1(8)降解原油的最适温度实验的结果,5组实验中的温度t1~t5逐渐递增。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对本实验中使用的接种工具——接种环采用灼烧灭菌法灭菌
B.实验中应注意控制温度、接种的菌液量等无关变量
C.温度为t1的培养皿为对照组,其他4组均为实验组
D.若要确定更精确的最适温度,应在t2~t4内设置更小的温度梯度
17.下列关于酵母菌及醋酸菌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酵母菌是自养的兼性厌氧型真核生物
B.制作果醋使用的微生物是醋酸菌,其属于原核生物
C.在有氧条件下,酵母菌能大量繁殖
D.在无氧条件下,酵母菌能将葡萄糖分解产生酒精和CO2
18.下列有关微生物培养的叙述,错误的是( )
A.获得纯净培养物的关键是防止杂菌污染
B.单菌落的分离是消除污染杂菌的通用方法
C.接种大肠杆菌后的培养皿需放在恒温培养箱中培养
D.倒置平板的目的有利于培养基中水的散失
19.豆腐乳是我国流传数千年的特色传统民间美食,食用时,其外部有一层致密的“皮”,它是(  )
A.细菌繁殖形成的
B.毛霉菌丝繁殖于表面而形成的
C.人工加配料形成的
D.腐乳外层蛋白质凝固后形成的
20.发酵工程是在传统发酵技术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传统发酵是以混合的菌种的固体发酵和半固体发酵为主
B.分离、提纯产物是发酵工程的中心环节,有利于获得更多的优质发酵产品
C.发酵工程的菌种可直接来自原材料中天然存在的微生物
D.通过发酵工程可以从微生物细胞中提取单细胞蛋白
21.细菌性肺炎一般需要注射或口服抗生素进行治疗。当细菌出现耐药性时,疗效下降。金黄色葡萄球菌(SAU)是细菌性肺炎的病原体之一。A、B、C、D四种抗生素均可治疗SAU引起的肺炎。为选出最佳疗效的抗生素,研究者分别将含等剂量抗生素A、B、C、D四张大小相同的滤纸片a、b、c、d置于SAU均匀分布的平板培养基上,在适宜条件下培养48h,结果如图。下列相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
A.可选择牛肉膏蛋白胨培养基,对SAU菌种进行扩增培养
B.SAU细胞内含由一种核酸和蛋白质构成的结构
C.A、B、C、D四种抗生素,抑菌效果最佳的是抗生素D
D.滤纸片b周围透明圈中出现一菌落,可能是该菌落发生了基因突变
22.下列有关果酒、果醋和泡菜制作的叙述,正确的是( )
A.适当加大接种量不能提高果酒发酵速率
B.果酒发酵所需的最适温度高于果醋发酵
C.发酵过程中泡菜坛边沿注满水有利于泡菜的无氧发酵
D.在果酒发酵的后期加入醋酸菌继续发酵即可获得果醋
23.脲酶能够将尿素分解为氨和二氧化碳,其活性位点上含有两个镍离子,在大豆、刀豆种子中含量较高,土壤中的某些细菌也能够分泌脲酶。实验室从土壤中分离得到了能够分解尿素的细菌M,并分别研究了培养液中的Ni2+、Mn2+和尿素浓度对细菌M脲酶产量的影响(说明:研究某一项时其他条件相同且适宜),结果如下表。下列相关说法中正确的是( )
离子浓度(%) 0 0.0005 0.001 0.005 0.01 0.05
脲酶产量(u/mL) Ni2+ 0.02 0.056 0.067 0.28 0.36 0.08
Mn2+ 0.031 0.21 0.28 0.31 0.37 0.085
尿素浓度(%) 0 0.2 0.4 0.6 0.8 1.0
脲酶产量(u/mL) 0 1.15 1.60 1.73 1.45 0.28
A.实验表明培养液中Ni2+和Mn2+对脲酶的影响为低浓度促进,高浓度抑制
B.细菌M合成脲酶需要尿素诱导,尿素的最适诱导浓度在0.4%—0.8%之间
C.培养液不含Ni2+、Mn2+细菌不产生脲酶, 细菌产生脲酶的最适离子浓度相同
D.所有脲酶都在核糖体上合成,在内质网上加工使其与镍结合才具有活性
24.以下关于无菌技术的叙述,错误的是( )
A.对实操作者的衣着和手进行灭菌
B.将用于微生物培养的培养皿和培养基等进行灭菌
C.为避免周围环境中微生物的污染,实验操作应在酒精灯火焰附近进行
D.实验操作时应避免已经灭菌处理的材料用具与周围物品相接触
25.某实验室用两种方法进行酵母菌发酵葡萄糖生产酒精。甲发酵罐中保留一定量的氧气,乙发酵罐中没有氧气,其余条件相同且适宜。实验过程中,每小时测定两发酵罐中氧气和酒精的量,记录数据并绘成坐标曲线图。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A. 实验结束时,消耗葡萄糖较多是甲发酵罐
B. 甲、乙两发酵罐分别在第4h和第0h开始进行无氧呼吸
C. 甲、乙两发酵罐实验结果表明,酵母菌为异养厌氧型生物
D. 该实验证明向发酵罐中连续通入大量的氧气可以提高酒精的产量
26.味精(谷氨酸钠)是一种重要的调味品,工业生产中常以玉米淀粉为原料来生产味精。味精的生产过程中一般包括糖化、发酵、提取谷氨酸晶体﹑精制谷氨酸钠晶体四道主要工序。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
A.糖化过程使淀粉充分水解,可添加酶制剂促进该过程的发生
B.发酵过程中要随时取样检测培养液中的微生物数目﹑产物浓度
C.谷氨酸棒状杆菌纯培养可以使用平板划线法或稀释涂布平板法
D.菌种选育﹑扩大培养及配制培养基和灭菌是发酵工程的中心环节
27.传统啤酒酿造过程中,发酵在敞开式发酵池中进行,麦芽汁中接入酿酒酵母后通入大量无菌空气,之后会产生大量气体翻腾逸出,在麦芽汁表面形成25~30cm厚的泡盖(气泡层),然后停止通气,进入静止发酵阶段。一段时间后可得啤酒。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静止发酵阶段酵母菌可直接将淀粉转化为酒精和CO2
B.用脱落酸溶液浸泡大麦种子可以增加麦芽汁中可发酵糖的含量
C.泡盖的形成是由于酵母菌有氧呼吸产生大量CO2,能将麦芽汁与空气隔绝
D.现代发酵工程选育出性状优良的菌种后,即可进行发酵罐内的发酵
28.如图(一)是杨梅酒和杨梅醋的现代生产装置简图,图(二)是与生产过程关联的某些物质浓度随时间的变化情况。据图分析,相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
A. 甲、乙罐中的微生物的代谢类型分别是异养兼性厌氧型、异养需氧型
B. 甲罐顶上管道弯曲及加水的目的是防止空气、杂菌进入,以及排气减压等
C. 乙罐中刨木花既有利于发酵菌的附着,又能为其提供一定的碳源
D. a、b曲线可分别代表酒精和醋酸的浓度变化规律
29.三华李中含有丰富的矿质元素和维生素,有机酸含量和种类丰富。某同学按照“三华李果实→清洗破碎→酶解→过滤→硫处理→成分调整→接种→主发酵→倒灌过滤→后发酵→陈酿→澄清→配兑→灌装→杀菌→成品”的流程研究三华李果酒酿造工艺。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在酶解环节,需要向果浆中添加果胶酶和纤维素酶并控制酶解温度
B.在成分调整环节,按比例添加蔗糖可以提高果酒的酒精含量
C.主发酵时进行密闭,后发酵时需要通气,应保持前后温度在28℃左右
D.可通过研究发酵时间、接种量、初始糖度等因素优化三华李果酒的发酵工艺
30.利用谷氨酸棒状杆菌发酵生产谷氨酸,发酵过程如下图所示。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可通过酸解法或酶解法将玉米淀粉水解为葡萄糖
B.维生素B主要为谷氨酸棒状杆菌的生长提供能量
C.尿素可为谷氨酸棒状杆菌合成谷氨酸提供氨源
D.谷氨酸棒状杆菌的代谢类型为异养需氧型
二、非选择题(共40分)
31.(除标注外,每空1分,共8分)已知某些真菌品种分泌的漆酶可以氧化多种多环芳烃有机污染物,而且可以氧化愈创木酚产生红棕色物质。为获取分泌漆酶的真菌菌株以修复被多环芳烃污染的土壤,某科研小组欲依据下图操作步骤,从土壤中筛选分泌漆酶的真菌菌株。请分析并回答下列问题:
(1)在培养基中加入愈创木酚的目的是 ,将悬浮液稀释涂布接种到培养基前,随机取若干灭菌后的空白平板先行培养一段时间,这样做的目的是 。
(2)将悬浮液梯度稀释后涂布到培养基上,涂布到培养基上的菌悬液不宜过多的原因是 ;稀释涂布平板法除用于分离微生物外,也常用来统计样品中活菌的数目,但统计的菌落数往往比活菌的实际数目_____,原因是 。(2分)
(3)①中挑取的单菌落应有何特征 ,为什么又要将菌株接种于不含愈创木酚的②培养基上培养 。
32.(每空1分,共8分)酸奶是以新鲜的牛奶为原料,经过巴氏杀菌后再向牛奶中添加有益菌(发酵剂),经发酵后,再冷却灌装的一种牛奶制品。检验人员进行了如下图所示实验来检测某品牌酸奶中乳酸菌的含量。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1)A、B、C所示培养基除了含有水、 和无机盐等主要营养成分外,还应加入适量的琼脂和 。
(2)该实验所采用的接种方法是 。接种前接种器皿需先用盛有 的烧杯进行浸泡,然后再经过 再进行涂布。
(3)补充D组也在_____(填“有氧”或“无氧”)条件下培养,且培养基中不接种乳酸菌的目的是 。
(4)含有抗生素的牛奶不能发酵成酸奶的原因是 。
33.(每空2分,共16分)发酵工程在工业生产上得到广泛应用,发酵工程生产产品的流程如图所示。回答相关问题。
性状优良的菌种可以从自然界获取,随着技术发展,也可以通过 和 获得。在发酵之前,还需要对菌种进行 ,该过程中要严格保证 条件。
(2)发酵过程是发酵工程的中心环节。在发酵过程中,要随时检测培养液中的微生物数量、产物浓度等,以了解发酵进程,其中检测培养液中微生物数量的方法有 (答出两种);除了了解发酵进程外,还要及时添加必需的营养组分,要严格控制 (至少答出3个)与转速等发酵条件。
(3)如果发酵产品是微生物细胞本身,可在发酵结束之后,采用 等方法将菌体分离和干燥,即可得到产品。如果产品是代谢物,可根据产物的性质采取适当的 措施来获得产品。
34.(除标注外,每空1分,共8分)研究发现,土壤中某种微生物能降解石油。分离降解石油的菌株和探索其降解机制的实验过程如图所示。回答下列问题
(1)微生物生长繁殖所需的主要营养物质有 四类,该实验所用的振荡培养的培养基只能以石油作为唯一碳源,其原因是 。
(2)振荡培养的细菌比静置培养的细菌生长速度快。分析其原因是:振荡培养能提高培养液中
的含量,同时可使菌体与培养液充分接触,提高 的利用率。
(3)若要测定其活菌数量,可选用____________法进行计数;若要测定培养液中微生物的菌体数,可在显微镜下用 ___________直接计数。
(4)为探究石油的降解机制,将该菌种的培养液过滤离心,取上清液做图乙所示实验。该实验的假设是
。(2分)
参考答案
1-5 CBDAC 6-10 DCACC
11-15 BCCCD 16-20 DADBA
21-25 CCBAA 26-30 DCCCB
31.(除标注外每空1分,共8分)
(1) 筛选出可以分泌漆酶的真菌菌株 检测培养基平板灭菌是否合格
(2) 防止菌体堆积得不到由单个真菌形成的菌落 少 当两个或多个细胞连在一起时平板上观察到的只是一个菌落(2分)
(3) 菌落周围有红棕色氧化圈 确认颜色变化是否为菌落本身的颜色而非分泌漆酶所致
32.(每空1分,共8分)
(1) 碳源、氮源 维生素
(2) 稀释涂布平板法 酒精 酒精灯火焰灼烧,(待酒精燃尽、)涂布器冷却后
(3) 无氧 确保培养基无其它杂菌污染(排除其它微生物对实验结果的干扰)
(4)抗生素能杀死乳酸菌
33.(每空2分,共16分)
(1) 诱变育种 基因工程育种 扩大培养 无菌
(2) 稀释涂布平板法、显微镜直接计数法 温度、pH和溶解氧
(3) 过滤沉淀 提取、分离和纯化
34.(除标注外每空1分,共8分)
(1) 水、碳源、氮源和无机盐 只有能利用石油的微生物能正常生长繁殖
(2) 溶解氧 营养物质
(3) 稀释涂布平板 血细胞计数板
(4)目的菌株能分泌降解石油的蛋白质(2分)
高二生物 第1页,共2页
高二生物 第1页,共2页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