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解析】2023~2024学年度地理湘教版八下 5.1四大地理区域的划分培优训练

文档属性

名称 【精品解析】2023~2024学年度地理湘教版八下 5.1四大地理区域的划分培优训练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3.5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科目 地理
更新时间 2024-03-14 15:43:16

文档简介

2023~2024学年度地理湘教版八下 5.1四大地理区域的划分培优训练
一、选择题
(2023八下·高安月考)中国天气网以日最低气温跌至5℃以下作为穿秋裤的标准,最低气温跌至10℃以下为即将穿秋裤的标准,替天下妈妈友情发布“秋裤预警地图”,读下图,完成下题。
1.下列界线大致与图中“秋裤分割线”吻合的是(  )
A.胡焕庸线 B.季风区与非季风区分界线
C.秦岭一淮河一线 D.一、二级阶梯分界线
2.下列城市中,“不穿秋裤则die”的是(  )
A.哈尔滨 B.北京 C.上海 D.广州
3.“秋裤预警地图”反映冬季我国气温南北差异大,其主要影响因素是(  )
A.纬度 B.海陆 C.地形 D.人类活动
4.图中甲区域比上海气温高的主要原因是(  )
A.海拔低
B.纬度低,气温高
C.内陆地区受夏季风影响小
D.盆地周围高大山脉阻挡了冬季风
【答案】1.C
2.A
3.A
4.D
【知识点】秦岭淮河一线的地理意义;我国气温的分布特点和温度带的划分;影响我国气候的主要因素
【解析】【点评】(1)秦岭—淮河一线是我国1月0°等温线通过的地方,是800mm和400mm等降水量线的分界,是亚热带和暖温带的分界线,是亚热带季风气候和温带季风气候的分界线,是旱地和水田的分界线,是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和温带落叶阔叶林的分界线,是南方地区和北方地区的分界线,是河流有无结冰期的分界线。
(2)影响我国气候的主要因素主要是纬度位置,海陆位置和地形。因为我国南北跨度大,因此自南向北,得到的太阳光热量越来越少,气温就会越来越低,同时我国有很多高大的山地阻挡气流,造成山地两地气候差异显著。又由于我国位于亚欧大陆东南部,太平洋的西岸,是世界上受季风影响显著的国家。我国季风气候显著的最主要原因是海陆热力性质差异,我国降水的特点是从东南沿海向西北内陆递减。
1.A.胡焕庸线是黑河—腾冲一线,A错误;
B.季风区与非季风区的分界线是大兴安岭—阴山—贺兰山—巴颜喀拉山—冈底斯山,B错误;
C.读图可知该线大致与我国秦岭—淮河线一致,C正确;
D.我国一二阶梯分界线是昆仑山脉、祁连山脉和横断山脉,D错误;
故答案为:C。
2.读图可以看出,哈尔滨是位于不穿秋裤就不行的地区,因为其纬度过高,气温太低;
故答案为:A。
3.影响我国南北温差的是纬度位置,纬度越高,获得的热量就越少,气温越低;
故答案为:A。
4.读图可知甲地为四川盆地,由于四周有高大的山脉阻挡,使得来自北方的冬季风难以到达此地;
故答案为:D。
(2023八下·承德期末)读我国四大地理区域简图,如图:回答下面小题:
5.以下关于四大地理区域的说法,错误的是(  )
A.甲地区是中国主要的牧区之一
B.乙地区的农作物主要分布在河谷地带
C.丙地区耕地类型以水田为主
D.丁地区粮食作物以水稻为主
6.乙区域的藏族同胞穿外衣时,喜欢只穿左边的衣袖而把右臂露在外面。这样的穿戴习惯反映了当地(  )
A.终年寒冷 B.昼夜温差大
C.终年高温 D.紫外线照射强
7.某中学利用寒假开展“美丽中国之旅”地理研学活动,设计了如上图所示的四条路线,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路线1自北向南从茫茫沙漠穿过巍峨昆仑山脉来到雪域高原
B.路线2自东向西穿越地势第三、二、一级阶梯
C.路线3从南到北依次参加采摘苹果、柑橘、椰子的体验活动
D.路线4出发地郁郁葱葱,一路向北进入冰天雪地的“黑土地”
【答案】5.C
6.B
7.C
【知识点】四大地理区域的地理特点与差异;四大地理区域的划分依据与界线
【解析】【点评】四大地理区域是北方地区、南方地区、西北地区和青藏地区。这个地区的自然条件以干旱为主,农业以旱作为主。农作物主要包括小麦、玉米、大豆等。南方地区的水果种植和畜牧业也比较发达。西北地区是指我国地理上的西北方,包括陕西、甘肃、宁夏、青海和新疆等地。这个地区的气候多为干旱和半干旱,农业以畜牧业为主要经济形式。畜牧业的主要产品包括羊肉、牛肉、奶制品等。青藏地区指我国的青海和西藏等地,这个地区的气候寒冷,大部分地区被覆盖冰雪。由于气候和地形条件的限制,农业发展比较困难,畜牧业是这个地区的主要经济形式。这四大地理区域在气候、土地利用和经济发展等方面都有着显著的区别。了解并合理利用各个地理区域的资源和优势,有利于促进我国的农业和经济的均衡发展。
5.A、甲区域是西北地区,是我国主要的牧区之一,农业以畜牧业为主,A说法正确;
B、乙是我国的青藏地区,种植业主要分布在了河谷地带,以高寒畜牧业和河谷农业为主,B说法正确;
C、丙是我国的北方地区,耕地类型以旱地为主,C说法错误;
D、丁是我国的南方地区,耕地以水田为主,粮食作物以水稻为主;
故答案为:C。
6. 青藏高原位于中国的西部,海拔较高,气候特点是寒冷而干燥。该地区昼夜温差大,白天阳光强烈,温暖,而夜晚气温会骤降,非常寒冷。藏族同胞的穿衣习惯恰恰符合这种气候状况。只穿左边的衣袖,将右臂露在外面,可以在白天保持温暖,而夜晚则可以通过露出右臂来调节体温,避免过度保暖。这种穿戴习惯是他们长期经验的结果,适应了当地昼夜温差大的气候环境。
故答案为:B。
7.线路三南起海南岛的五指山,向北来到西北地区的内蒙古高原地区,五指山属于热带地区,而苹果属于暖温带作物,所以在五指山无法采摘苹果,C说法错误;ABD说法正确;
故答案为:C。
(2023八下·任丘期末)读下图,回答下面小题
8.有关图中地理分界线的说法,正确的是(  )
A.A线是湿润地区与半湿润地区的分界线
B.B线是我国地势第一、二级阶梯的分界线
C.C线是我国人口地理分界线
D.D线是内流区域与外流区域分界线
9.图中E线是我国重要的地理分界线,下列内容与该线不相符的是(  )
A.1月0℃等温线 B.种植业与畜牧业的分界线
C.800mm年等降水量线 D.暖温带与亚热带的分界线
【答案】8.C
9.B
【知识点】我国人口分布特点和人口分界线;秦岭淮河一线的地理意义;四大地理区域的划分依据与界线
【解析】【点评】秦岭、淮河一线的意义主要是:四大区域中南方与北方地区的分界线;一月份0等温线通过的地方;800m等降水线通过的地方;温度带中暖温带与亚热带分界线;干湿地区中湿润区与半湿润区分界线;河流有冰期与无冰期的分界线;亚热带常绿阔叶林与温带落叶阔叶林的分界线;水田与旱地的分界线等。
8.读图可知,图中A线是我国季风区和非季风区分界线,也是北方地区和西北地区的分界线,B线是我国第二、三级阶梯分界线,C线是我国的人口地理分界线,即黑河—腾冲一线,D是我国第一级阶梯和第二级阶梯分界线。故答案为:C。
9.读图可知,E线是秦岭—淮河一线,是我国1月0℃等温线、水田和旱地的分界线、800mm年等降水量线、暖温带与亚热带的分界线,ACD正确; 种植业与畜牧业的分界线大致以200mm和降水量线为界;故答案为:B。
(2023八下·海港期末)我国地域辽阔,不同地区的地理环境差异很大。综合地理位置、自然地理、人文地理的特点,把我国划分为不同的地理区域。读图完成问题。
10.读图1,海洋国土是国土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管辖海域面积约为300万平方千米,拥有总长约1.8万千米的大陆岸线和总长约1.4万千米的海岛岸线,以及大大小小的海岛11000多个。以下有关中国叙述不正确的是(  )
A.海洋大国,海陆兼备的国家。
B.位置优越,亚欧大陆东部,太平洋西岸。
C.陆地领土面积960多万平方千米,居世界第三位。
D.地跨高中低纬度,国土大部分位于寒带和温带,没有热带。
11.读图2和图3搭配正确的是(  )
A.北方地区C-① B.南方地区D-②
C.西北地区A-④ D.青藏地区B-③
12.读图2中流经了三大地理区域的河流是(  ),该河曾被称为“一石水,六斗泥”。
A.黄河 B.长江 C.珠江 D.塔里木河
13.读图3关于四大地理区域自然特征叙述正确的是(  )
A.①地区地形以高原、盆地为主,主要为低山丘陵和平原,气候温暖湿润。
B.②地区地形以高原、丘陵、平原为主,典型自然特征为高寒。
C.③地区地形以平原、山地为主,典型自然特征为干旱。
D.④地区雪山连绵、冰川广布,分布着青藏高原。
14.读图3,四大地理区域位置和自然条件差异,形成“东耕西牧”的农业差异,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①-河谷农业 B.②-水田农业 C.③-灌溉农业 D.④-早作农业
15.读图3以下诗句描述的景象可能出现在②区域的是(  )
A.黄梅时节家家雨,青草池塘处处蛙
B.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
C.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
D.千里冰封,万里雪飘
16.读图3,“一方水土养一方人”,我国各地区都有人文地理特色。符合“早地种小麦,喜食面食,有民居四合院……”的区域是(  )
A.① B.② C.③ D.④
17.划分区域④与其他三地区界线的主要因素是(  )
A.纬度位置 B.海陆位置 C.地形、地势 D.经济因素
18.以秦岭—淮河一线为分界线的区域是(  )
A.①与② B.②与③ C.③与④ D.①与④
19.秦岭—淮河一线是我国重要的地理分界线,下列界线中不与该线接近的是(  )
A.地势第一、二级阶梯的分界线
B.我国湿润区与半湿润区的分界线
C.1月平均气温0℃等温线
D.800毫米年等降水量线
20.下列四幅民居邮票图中,反映我国区域特点的是(  )
A. B.
C. D.
【答案】10.D
11.B
12.A
13.D
14.B
15.A
16.C
17.C
18.B
19.A
20.A
【知识点】秦岭淮河一线的地理意义;四大地理区域的地理特点与差异;四大地理区域的划分依据与界线
【解析】【点评】中国地势西高东低,呈三级阶梯分布。第一阶梯和第二阶梯的分界山脉是昆仑山脉、祁连山脉、横断山脉一线,第二阶梯和第三阶梯的分界山脉是大兴安岭、太行山、巫山、雪峰山一线。
10.我国国土没有高纬地区分布,没有寒带分布,有热带分布,D错误;我国陆地领土面积960多万平方千米,居世界第三位;我国位置优越,亚欧大陆东部,太平洋西岸,是海洋大国,海陆兼备的国家,ABC正确。依据题意,故答案为:D。
11.据所学知识结合图中信息可知A在西北地区,B在青藏地区,C在北方地区,D在南方地区,图3中的②完全代表南方地区,B正确;图3中的①主要是西北地区,不是北方地区,A错误;图3中的④是青藏地区,不是西北地区,C错误;图3中的③是北方地区,不是青藏地区,D错误。故答案为:B。
12.“一石水,六斗泥”说明河流含沙量极高,黄河由于流经黄土高原,由于黄土高原曾经水土流失严重,所以黄河含沙量极大,黄河曾被称为“一石水,六斗泥”,A正确;长江和珠江含沙量小,BC错误;塔里木河并未流经三大地理区域,D错误。故答案为:A。
13.A、图3中的①主要是西北地区,气候干旱,A错误;
B、图3中的②代表南方地区,气候湿润,并不高寒,B错误;
C、图3中的③是北方地区,主要是温带季风气候,并不干旱,C错误;
D、图3中的④是青藏地区,雪山连绵、冰川广布,分布着青藏高原,D正确。
故答案为:D。
14.A、图3中的①主要是西北地区,气候干旱,以畜牧业为主,A错误;
B、图3中的②代表南方地区,气候湿润,以水田农业为主,B正确;
C、图3中的③是北方地区,以旱作农业为主,C错误;
D、图3中的④是青藏地区,气候高寒,以畜牧业为主,D错误。
故答案为:B。
15.A、图3中的②代表南方地区,南方地区气候湿润,降水多,湖荡交错,黄梅时节家家雨,青草池塘处处蛙是描写我国南方地区的诗句,A正确;
B、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反映的是我国内蒙古畜牧业景观,B错误;
C、玉门关在我国西北地区,C错误;
D、我国南方地区冬季最低月均温大于0℃,不会出现千里冰封,万里雪飘的景观,D错误。
故答案为:A。
16.图3中的③是北方地区,北方地区的农业是以旱作农业为主,小麦产量高,人们喜食面食,北方地区的民居多四合院,C正确;①主要是西北地区,以畜牧业为主,A错误;图3中的②代表南方地区,水田种水稻,B错误;图3中的④是青藏地区,气候高寒,以畜牧业为主,D错误。故答案为:C。
17.图3中的④是青藏地区,主要是青藏高原,位于我国地势第一级阶梯,与其他三地区的地形和地势存在显著差别,C正确;青藏地区与南方地区纬度位置相似,海陆位置与西北地区相似,不是划分界限的依据,AB错误;经济因素不是划分我国四大地区的主要因素,D错误。故答案为:C。
18.秦岭—淮河一线以北地区是我国北方地区,秦岭—淮河一线以南地区是我国南方地区,图3中的③是北方地区,图3中的②代表南方地区,所以以秦岭—淮河一线为分界线的区域是②与③,B正确,ACD错误。故答案为:B。
19.我国地势第一、二级阶梯的分界线为昆仑山-祁连山-横断山脉,与秦岭—淮河无关,A错误;秦岭—淮河一线是我国800毫米年等降水量线附近,所以是我国湿润区与半湿润区的分界线,同时也是1月平均气温0℃等温线,BCD正确。依据题意,故答案为:A。
20.A、A选项图中显示的是陕北民居窑洞景观,而该区域属于我国北方地区,图3中的③是北方地区,A正确;
B、B选项图中显示的是吊脚楼景观,主要在我国南方地区,不在北方地区,B错误;
C、C选项图中显示的是蒙古包,在我国西北地区,C错误;
D、D选项图中显示的是我国南方水乡景观,D错误。
故答案为:A。
(2023八下·大同月考)传统民居是反映地方地理环境的一面镜子。图为我国两地传统民居的简笔画。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21.两地民居中(  )
A.甲一屋顶坡度较小 B.甲一临河流而建
C.乙一建材多用竹木 D.乙一窗户均朝南
22.两地中(  )
A.甲一传统交通工具为马车 B.甲一地方传统戏曲为秦腔
C.乙一端午赛龙舟的起源地 D.乙一饮食习俗以面食为主
23.据图可推断乙地(  )
A.位于秦岭—淮河以北 B.终年高温湿润
C.位于东南沿海地区 D.河流湖泊众多
【答案】21.B
22.D
23.A
【知识点】秦岭淮河一线的地理意义;四大地理区域的地理特点与差异
【解析】【点评】知道南北方传统民居的区别:北方民居屋顶坡度较小,墙体厚,窗户小等特点;南方民居屋顶坡度较大,墙体薄,窗户大等特点。这些是由于南北方不同的自然环境影响的。
21.A、读图可知,甲民居屋顶坡度较大,乙民居屋顶坡度较小,A错误;
B、甲民居沿河流而建,B正确;
C、乙民居建成多用土、砖,C错误;
D、乙民居正房的窗户多朝南,偏房的窗户朝东或朝西,D错误;
故答案为:B。
22.A、读图可知,甲地河流众多,传统交通工具为船舶,A错误;
B、甲地位于南方地区,秦腔是北方黄土高原地区的传统戏曲,B错误;
C、乙地降水较少,河流少,不会是端午赛龙舟的起源地,C错误;
D、乙地降水较少,热量相对较少,种植的主要粮食作物是小麦,饮食习俗以面食为主,D正确;
故答案为:D。
23.读图可知,乙民居屋顶坡度小,不需要考虑排雨水的问题,墙体厚,窗户较小,利于避寒保暖,说明该地降水较少,河流、湖泊少,冬季寒冷,可能位于秦岭—淮河以北的地区;南方地区气候湿热,传统民居屋顶坡度大,利于排雨水。故答案为:A。
(2023八下·安达期末)国土辽阔,区域差异大是我国的一个基本国情。根据各地的地理位置、自然和人文地理特点的不同,可以将我国划分为四大地理区域。据此回答下列小题。
24.秦岭—淮河是我国重要的地理分界线,它是(  )
①亚热带和暖温带的分界线②半湿润和半干旱地区的分界线
③季风区和非季风区的分界线④落叶阔叶林和常绿阔叶林的分界线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②④
25.下列哪些不是新疆的农作物或农产品(  )
A.甘蔗、花生、油菜 B.葡萄干、哈密瓜、甜菜
C.西红柿、石榴、枸杞 D.小麦、玉米、高梁
26.下列哪些措施可以增强北京的国际竞争力和服务功能(  )
①加大基础设施建设力度②规划和建设重点功能区③城市轨道交通和高速公路的发展④发展高新技术产业
A.① B.①② C.①②③ D.①②③④
27.墙体高、屋顶坡度大的民居分布在(  )
A.北方地区 B.南方地区 C.西北地区 D.青藏地区
【答案】24.C
25.A
26.D
27.B
【知识点】北京的城市发展(北京旅游、重点功能区、交通网);秦岭淮河一线的地理意义;四大地理区域的地理特点与差异;北京概况及其城市职能;南方地区的自然地理概况
【解析】【点评】秦岭—淮河一线是我国南方地区和北方地区、亚热带和暖温带、亚热带季风气候和温带季风气候、旱作农业和水田农业、温带落叶阔叶林和亚热带常绿阔叶林等的分界线。
24.秦岭淮河一线是我国亚热带和暖温带的分界线,落叶阔叶林和常绿阔叶林的分界线,①④正确,②④的分界线并非是秦岭—淮河一线。
故答案为:C
25.新疆以温带大陆性气候为主,盛产温带作物,例如葡萄干、哈密瓜、西红柿等等,甘蔗一般生长在亚热带地区和热带地区,A错误。
故答案为:A
26.北京作为我国的首都,是我国的政治中心、文化中心、国际交往中心,为了增强北京的国家竞争力和服务功能可以 加大基础设施建设力度,规划和建设重点功能区,城市轨道交通和高速公路的发展,发展高新技术产业,①②③④正确。
故答案为:D
27.屋顶坡度大利于排水,反映出该地的降水量较多,因此 我国墙体高、屋顶坡度大的民居分布在南方地区,南方地区以亚热带季风气候为主,年降水量在800毫米以上,B正确。
故答案为:B
(2023八下·宣汉期末)我国的农业生产面临着生产不稳定、供需矛盾突出等问题,传统的农业发展模式难以为继,必须依靠科技发展优质、高产、高效农业。根据因地制宜的原则“区域不同,形态不同”,我国未来农业的发展应当会有五种形态:一是规模化的大田种植业(大规模的机械化生产);二是现代设施园艺业(种植蔬菜、少量水果、个别花卉等);三是现代化、集约化的养殖业(猪禽牛羊、水产养殖等);四是特色种植业与养殖业(种植香菇、茶叶、药材等);五是休闲观光农业(传承农耕文化)。结合中国主要粮食作物分布图,完成下面小题。
28.甲代表的粮食作物是(  )
A.水稻 B.小麦 C.花生 D.甘蔗
29.甲与乙农作物的分界线是中国重要的地理界线,该线的地理意义表述正确的是(  )
A.干旱区与半干旱区的分界线
B.北方旱作区和南方水田区的分界线
C.大致与400毫米年等降水量线一致
D.热带季风气候与亚热带季风气候的分界线
【答案】28.B
29.B
【知识点】秦岭淮河一线的地理意义;四大地理区域的地理特点与差异
【解析】【点评】秦岭和淮河在中国具有重要的地理意义:1. 秦岭:自然屏障:秦岭位于中国境内,它阻挡了来自北方的寒冷气流,使得南方地区相对温暖湿润。生态分区:秦岭划分了中国的生态分区。北方的黄土高原和草原生态系统与南方的亚热带森林生态系统在秦岭之间有明显的界限,形成了生物多样性的边界,对保护物种的独特性和保护生态系统具有重要意义。2. 淮河:淮河流域是中国重要的农业区之一。这个区域拥有肥沃的土壤和丰富的水资源,适宜农业生产,人口众多。在这里,种植大豆、小麦、棉花等作物,并发展了灌溉农业,对中国的粮食安全起着重要作用。 区域开发:淮河流域的发展也是中国区域平衡发展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政府投资了大量的基础设施建设,包括水利、交通和工业发展,以推动这个区域的经济增长,减少区域差距。
28.由图可知,甲主要分布在我国的北方地区,北方地区的主要粮食作物是小麦,所以甲是小麦,乙是水稻。
故答案为:B。
29.由图及所学可知,秦岭—淮河一线是甲与乙农作物的分界线。
A、200毫米年等降水量线是干旱区与半干旱区的分界线,A说法错误;
B、北方旱作区和南方水田区主要由秦岭—淮河一线划分,B说法正确;
C、 大致与800毫米年等降水量线一致,C说法错误;
D、温带季风气候与亚热带季风气候的分界线,D说法错误;
故答案为:B。
(2024八上·黄埔期末)秦岭平均海拔2000米左右,阻挡了南方暖湿气流北上和北方干冷气流南下,使山脉两侧气候有很大不同。古人赞秦岭:唯此有马头观桃花,马尾扫风雪之景致。图为秦岭区域示意图,完成下面小题。
30.有关“唯此有马头观桃花,马尾扫风雪之景致”,说法正确的是(  )
A.“马头”指秦岭以北,主要为温带大陆性气候
B.“马尾”指秦岭以南,主要为亚热带季风气候
C.“马头”指秦岭以南,主要为热带季风气候
D.“马尾”指秦岭以北,主要为温带季风气候
31.秦岭—淮河是我国重要的地理分界线,它是(  )
①亚热带和暖温带的分界线②半湿润和半湿润区的分界线
③季风区和非季风区的分界线④牧区和农耕区的分界线
⑤水田和旱地的分界线
A.①②③ B.②③⑤ C.①②⑤ D.①④⑤
【答案】30.D
31.C
【知识点】秦岭淮河一线的地理意义
【解析】【点评】秦岭—淮河的地理意义:1、是我国亚热带和暖温带的分界(温度带);2、是我国湿润区和半湿润区的分界;(干湿区)3、1月0摄氏度等温线和800mm年平均等降水量线也基本沿它分布;4、河流有无结冰期的分界;5、是我国温带季风气候和亚热带季风气候的分界;6、是我国温带落叶阔叶林和亚热带常绿阔叶林的分界;(植被类型);7、是水田和旱地的分界(土地利用类型);8、是水稻和小麦的分界(粮食作物);9、是农作物两年三熟和一年两熟的分界;(作物熟制)10、是南方地区和北方地区的分界(四大地理区域)。
30.秦岭是我国南方地区和北方地区的重要分界线,以北是暖温带,半湿润地区,以南是亚热带,湿润地区,以北是温带季风气候,冬季寒冷干燥,以南是亚热带季风气候,冬季温和少雨。所以马头是指秦岭以南,主要为亚热带季风气候,气温高,春季气温回升快,观桃花,“马尾”指秦岭以北,主要为温带季风气候,冬季气温低,扫风雪。
故答案为:D。
31.秦岭—淮河是我国重要的地理分界线,它是亚热带和暖温带的分界线 、湿润区和半湿润区的分界线、落叶阔叶林和常绿阔叶林的分界线、水田和旱地的分界线。不是季风区和非季风区的分界线,也不是牧区和农耕区的分界线。综上所述,①②⑤正确;③④不正确。
故答案为:C。
(2024八上·浦北期末)京杭运河承载两千五百年的历史,是流动的文化遗产。有骑行爱好者6月初从北京出发,沿京杭大运河骑行,用时半个月到达杭州,并拍摄了一张拱宸桥的照片。图1为京杭大运河略图,图2为拱宸桥景观和信息介绍图。据此完成下列小题。
32.淮河是京杭运河沟通的水系之一,也是一条重要的地理分界线。关于准河,说法错误的是(  )
A.湿润区与半湿润区分界线 B.季风区与非季风区分界线
C.亚热带与暖温带分界线 D.水田与旱地分界线
33.该骑行者在①路段可看到的主要农业景观是(  )
A.小麦地 B.橡胶园 C.稻田 D.青稞地
34.该骑行者在南下途中,很可能遭遇到的困难是(  )
A.①段-春雨淅沥,路面湿滑 B.②段-寒潮来袭,积雪封路
C.③段-雨林茂密,骑行受阻 D.④段-阴雨连绵,闷热难受
35.关于拱宸桥设计的原因,说法正确的是(  )
A.拱桥高耸—减轻自重 B.设置护桥墩—避免船撞
C.薄墩薄拱—避免地震伤人 D.雕刻避水神兽—便于通航
【答案】32.B
33.A
34.D
35.B
【知识点】我国气候的主要特征及气候类型分布;秦岭淮河一线的地理意义;我国农业的地区分布
【解析】【点评】1.秦岭—淮河是800毫米等降水量线的界限。秦岭—淮河以南降水量大于800毫米;秦岭—淮河以北降水量小于800毫米。 2.秦岭—淮河南北雨季长短差异。秦岭—淮河以北雨季集中而短促,主要在7、8月份;秦岭—淮河以南雨季要长得多。 3.秦岭—淮河是湿润和半湿润地区的分界线。 4.秦岭—淮河是1月0℃等温线的界限。秦岭—淮河以南1月平均气温在0℃以上,冬季基本上不结冰;秦岭—淮河以北1月平均气温在0℃以下,冬季一般结冰。 5.秦岭—淮河是暖温带和亚热带分界线。 6.秦岭—淮河是亚热带季风气候和温带季风气候的分界线。夏季,秦岭—淮河以南和以北都是高温多雨。冬季,秦岭—淮河以南温和少雨,秦岭—淮河以北寒冷干燥。
32.秦岭—淮河一线是我国湿润区和半湿润区、亚热带和暖温带、水田和旱地的分界线,ACD正确;我国季风区和非季风区的分界线是:大兴安岭—阴山—贺兰山—巴颜喀拉山—冈底斯山一线,B错误。
故答案为:B
33.①地区位于我国的华北平原,主要的粮食作物是小麦,A正确;橡胶和水稻多见于南方地区,青稞一般分布在青藏地区。
故答案为:A
34.A、有骑行爱好者6月初从北京出发,沿京杭大运河骑行,用时半个月到达杭州,在①段的时候,此时已经是夏季,春雨淅沥,A说法错误;
B、②段此时已经是夏季,受寒潮影响小,B错误;
C、③段没有茂密的雨林,C错误;
D、④段为长江中下游地区,此时为长江的梅雨时间,D正确。
故答案为:D
35.关于拱宸桥设计的原因,拱桥高耸是为了便于通航,设置护桥墩是为了避免被船撞到,拱桥的墩子比较厚,雕刻避水神兽的目的不是为了通航,ACD错误,B说法正确。
故答案为:B
二、图文材料题
36.【生活地理】“民以食为天”,中国素有“烹饪王国”之称。图是我国八大菜系分布图,回答下列问题。
(1)我国西部畜牧业和东部种植业大致以   毫米年等降水量线为界。
(2)我国八大菜系的地理位置,都分布于   (选填“外流区”或“内流区”)。除鲁菜外,其余七大菜系主要分布于   (山脉)—淮河一线以南。
(3)川菜以取材广泛,调味多变,菜式多样,口味清鲜醇浓并重,善用麻辣调味著称,其特点在于红味讲究麻,辣、香。湘菜突出特点也是鲜,嫩,香、辣。四川人,湖南人喜辣、食辣(辛辣可祛湿)的主要原因是该地气候   。
(4)我国八大菜系中,在广东能品尝到最地道的菜系是   ,位于黄河流域的是   。
【答案】(1)400
(2)外流区;秦岭
(3)潮湿
(4)粤菜;鲁菜
【知识点】中国的行政区划;秦岭淮河一线的地理意义;我国内流、外流河的分界;我国季风气候区与非季风气候区
【解析】【分析】(1)我国畜牧业主要分布在西部地区,400毫米等降水量线以西。
(2)由图可知,我国八大菜系都分布在东部外流区,除山东鲁菜外,其余菜系都分布在秦岭-坏恶化以南地区。
(3)四川、湖南喜辣的主要原因是气候以亚热带季风气候为主,夏季高温多雨,冬季温和少雨,气候湿热,辛辣可祛湿。
(4)广东简称为粤,菜系为粤菜;山东位于黄河流域,菜系为鲁菜。
故答案为:(1)400(2)外流区;秦岭(3)潮湿(4)粤菜;鲁菜
【点评】秦岭—淮河线一线是我国东部地区重要的地理界线,在它的南北两侧,自然环境、地理景观和居民的生产生活习惯有明显的差异。秦岭—淮河主要是:四大地理区域中南方地区与北方地区的分界线;一月份0℃等温线通过的地方;800mm等降水线通过的地方;温度带中暖温带与亚热带分界线;干湿地区中湿润区与半湿润区分界线;温带季风气候与亚热带季风气候的分界线;长江流域与黄河流域的分界线;水田与旱地的分界线;温带落叶阔叶林和亚热带常绿阔叶林的分界线等。
37.(2023八下·贵阳月考)读我国四大地理区域图,回答下列问题。
(1)填出图中字母表示的四大地理区域名称:B   地区,D   地区。
(2)A地区与B地区的分界线大致经过山脉①   和河流②   。该线以南的地区最冷月(1月)平均气温大约在   ℃以上,年平均降水量大致在   毫米以上,为   (干湿地区),夏季高温,雨热同期,是   (粮食作物)的集中产区。
(3)A地区耕地类型以   为主,主要的气候类型为   气候,主要粮食作物是   。
(4)下图展示的传统民居景观图,多出现在我国四大地理区域中的   (填字母代号)地区,这种民居屋顶坡度较   (大/小),墙体较高,反映了当地   (湿热/干冷)的气候特征。
【答案】(1)北方;青藏
(2)秦岭;淮河;0;800;湿润;水稻
(3)水田;亚热带季风;水稻
(4)A;大;湿热
【知识点】四大地理区域的地理特点与差异;自然环境对民居、服饰、饮食、文化的影响;四大地理区域的划分依据与界线
【解析】【分析】(1)读图可知,A为南方地区,B为北方地区,C为西北地区,D为青藏地区;
(2)南北地区的分界线是秦岭—淮河一线,该线以南最低温高于0℃,年降水量在800mm以上,为湿润地区,是水稻的集中产区,以水田农业为主;
(3)南方地区以水田农业为主,大部分是亚热带季风气候,主要的粮食作物是水稻;
(4)读图可知,该图的现象是小桥流水人家,多位于A南方地区,该地气候湿热,降水丰富,所以屋顶坡度大方便雨水滑落;
故答案为:(1)北方;青藏;(2)秦岭;淮河;0;800;湿润;水稻;(3)水田;亚热带季风;水稻;(4)A;大;湿热。
【点评】(1)综合地理位置、自然地理和人文地理的特点,可以将我国分为四大地理区域,其中北方地区和西北地区的界线大致与400毫米等降水量线的北段一致,南北地区和北方地区的分界线大致与秦岭淮河一线一致,西北地区和青藏地区大致与地势一、二阶梯的分界线一致。
(2)秦岭—淮河一线是我国1月0°等温线通过的地方,是800mm和400mm等降水量线的分界,是亚热带和暖温带的分界线,是亚热带季风气候和温带季风气候的分界线,是旱地和水田的分界线,是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和温带落叶阔叶林的分界线,是南方地区和北方地区的分界线,是河流有无结冰期的分界线。
(3)导致我国南北方生产差异的主导因素是纬度位置引发的热量差异,而导致我国东西部农业生产差异的原因是海陆条件导致的水分差异,其中西部地区主要以畜牧业和灌溉种植业为主,东部地区的种植业分为半湿润区和湿润区,同时还有林业和渔业,北方地区以旱地为主,主要作物是小麦,玉米,大豆,甜菜等,作物熟制为一年一熟或两年三熟,南方地区以水田为主,主要作物是水稻,棉花,油菜,甘蔗等,作物熟制为一年三熟。
(4)当地的建筑风格大多是为了适应当地的地形和气候,例如北方地区的墙体大多厚实防风防寒,南方地区的墙体大多轻薄,通风透气。
1 / 12023~2024学年度地理湘教版八下 5.1四大地理区域的划分培优训练
一、选择题
(2023八下·高安月考)中国天气网以日最低气温跌至5℃以下作为穿秋裤的标准,最低气温跌至10℃以下为即将穿秋裤的标准,替天下妈妈友情发布“秋裤预警地图”,读下图,完成下题。
1.下列界线大致与图中“秋裤分割线”吻合的是(  )
A.胡焕庸线 B.季风区与非季风区分界线
C.秦岭一淮河一线 D.一、二级阶梯分界线
2.下列城市中,“不穿秋裤则die”的是(  )
A.哈尔滨 B.北京 C.上海 D.广州
3.“秋裤预警地图”反映冬季我国气温南北差异大,其主要影响因素是(  )
A.纬度 B.海陆 C.地形 D.人类活动
4.图中甲区域比上海气温高的主要原因是(  )
A.海拔低
B.纬度低,气温高
C.内陆地区受夏季风影响小
D.盆地周围高大山脉阻挡了冬季风
(2023八下·承德期末)读我国四大地理区域简图,如图:回答下面小题:
5.以下关于四大地理区域的说法,错误的是(  )
A.甲地区是中国主要的牧区之一
B.乙地区的农作物主要分布在河谷地带
C.丙地区耕地类型以水田为主
D.丁地区粮食作物以水稻为主
6.乙区域的藏族同胞穿外衣时,喜欢只穿左边的衣袖而把右臂露在外面。这样的穿戴习惯反映了当地(  )
A.终年寒冷 B.昼夜温差大
C.终年高温 D.紫外线照射强
7.某中学利用寒假开展“美丽中国之旅”地理研学活动,设计了如上图所示的四条路线,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路线1自北向南从茫茫沙漠穿过巍峨昆仑山脉来到雪域高原
B.路线2自东向西穿越地势第三、二、一级阶梯
C.路线3从南到北依次参加采摘苹果、柑橘、椰子的体验活动
D.路线4出发地郁郁葱葱,一路向北进入冰天雪地的“黑土地”
(2023八下·任丘期末)读下图,回答下面小题
8.有关图中地理分界线的说法,正确的是(  )
A.A线是湿润地区与半湿润地区的分界线
B.B线是我国地势第一、二级阶梯的分界线
C.C线是我国人口地理分界线
D.D线是内流区域与外流区域分界线
9.图中E线是我国重要的地理分界线,下列内容与该线不相符的是(  )
A.1月0℃等温线 B.种植业与畜牧业的分界线
C.800mm年等降水量线 D.暖温带与亚热带的分界线
(2023八下·海港期末)我国地域辽阔,不同地区的地理环境差异很大。综合地理位置、自然地理、人文地理的特点,把我国划分为不同的地理区域。读图完成问题。
10.读图1,海洋国土是国土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管辖海域面积约为300万平方千米,拥有总长约1.8万千米的大陆岸线和总长约1.4万千米的海岛岸线,以及大大小小的海岛11000多个。以下有关中国叙述不正确的是(  )
A.海洋大国,海陆兼备的国家。
B.位置优越,亚欧大陆东部,太平洋西岸。
C.陆地领土面积960多万平方千米,居世界第三位。
D.地跨高中低纬度,国土大部分位于寒带和温带,没有热带。
11.读图2和图3搭配正确的是(  )
A.北方地区C-① B.南方地区D-②
C.西北地区A-④ D.青藏地区B-③
12.读图2中流经了三大地理区域的河流是(  ),该河曾被称为“一石水,六斗泥”。
A.黄河 B.长江 C.珠江 D.塔里木河
13.读图3关于四大地理区域自然特征叙述正确的是(  )
A.①地区地形以高原、盆地为主,主要为低山丘陵和平原,气候温暖湿润。
B.②地区地形以高原、丘陵、平原为主,典型自然特征为高寒。
C.③地区地形以平原、山地为主,典型自然特征为干旱。
D.④地区雪山连绵、冰川广布,分布着青藏高原。
14.读图3,四大地理区域位置和自然条件差异,形成“东耕西牧”的农业差异,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①-河谷农业 B.②-水田农业 C.③-灌溉农业 D.④-早作农业
15.读图3以下诗句描述的景象可能出现在②区域的是(  )
A.黄梅时节家家雨,青草池塘处处蛙
B.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
C.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
D.千里冰封,万里雪飘
16.读图3,“一方水土养一方人”,我国各地区都有人文地理特色。符合“早地种小麦,喜食面食,有民居四合院……”的区域是(  )
A.① B.② C.③ D.④
17.划分区域④与其他三地区界线的主要因素是(  )
A.纬度位置 B.海陆位置 C.地形、地势 D.经济因素
18.以秦岭—淮河一线为分界线的区域是(  )
A.①与② B.②与③ C.③与④ D.①与④
19.秦岭—淮河一线是我国重要的地理分界线,下列界线中不与该线接近的是(  )
A.地势第一、二级阶梯的分界线
B.我国湿润区与半湿润区的分界线
C.1月平均气温0℃等温线
D.800毫米年等降水量线
20.下列四幅民居邮票图中,反映我国区域特点的是(  )
A. B.
C. D.
(2023八下·大同月考)传统民居是反映地方地理环境的一面镜子。图为我国两地传统民居的简笔画。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21.两地民居中(  )
A.甲一屋顶坡度较小 B.甲一临河流而建
C.乙一建材多用竹木 D.乙一窗户均朝南
22.两地中(  )
A.甲一传统交通工具为马车 B.甲一地方传统戏曲为秦腔
C.乙一端午赛龙舟的起源地 D.乙一饮食习俗以面食为主
23.据图可推断乙地(  )
A.位于秦岭—淮河以北 B.终年高温湿润
C.位于东南沿海地区 D.河流湖泊众多
(2023八下·安达期末)国土辽阔,区域差异大是我国的一个基本国情。根据各地的地理位置、自然和人文地理特点的不同,可以将我国划分为四大地理区域。据此回答下列小题。
24.秦岭—淮河是我国重要的地理分界线,它是(  )
①亚热带和暖温带的分界线②半湿润和半干旱地区的分界线
③季风区和非季风区的分界线④落叶阔叶林和常绿阔叶林的分界线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②④
25.下列哪些不是新疆的农作物或农产品(  )
A.甘蔗、花生、油菜 B.葡萄干、哈密瓜、甜菜
C.西红柿、石榴、枸杞 D.小麦、玉米、高梁
26.下列哪些措施可以增强北京的国际竞争力和服务功能(  )
①加大基础设施建设力度②规划和建设重点功能区③城市轨道交通和高速公路的发展④发展高新技术产业
A.① B.①② C.①②③ D.①②③④
27.墙体高、屋顶坡度大的民居分布在(  )
A.北方地区 B.南方地区 C.西北地区 D.青藏地区
(2023八下·宣汉期末)我国的农业生产面临着生产不稳定、供需矛盾突出等问题,传统的农业发展模式难以为继,必须依靠科技发展优质、高产、高效农业。根据因地制宜的原则“区域不同,形态不同”,我国未来农业的发展应当会有五种形态:一是规模化的大田种植业(大规模的机械化生产);二是现代设施园艺业(种植蔬菜、少量水果、个别花卉等);三是现代化、集约化的养殖业(猪禽牛羊、水产养殖等);四是特色种植业与养殖业(种植香菇、茶叶、药材等);五是休闲观光农业(传承农耕文化)。结合中国主要粮食作物分布图,完成下面小题。
28.甲代表的粮食作物是(  )
A.水稻 B.小麦 C.花生 D.甘蔗
29.甲与乙农作物的分界线是中国重要的地理界线,该线的地理意义表述正确的是(  )
A.干旱区与半干旱区的分界线
B.北方旱作区和南方水田区的分界线
C.大致与400毫米年等降水量线一致
D.热带季风气候与亚热带季风气候的分界线
(2024八上·黄埔期末)秦岭平均海拔2000米左右,阻挡了南方暖湿气流北上和北方干冷气流南下,使山脉两侧气候有很大不同。古人赞秦岭:唯此有马头观桃花,马尾扫风雪之景致。图为秦岭区域示意图,完成下面小题。
30.有关“唯此有马头观桃花,马尾扫风雪之景致”,说法正确的是(  )
A.“马头”指秦岭以北,主要为温带大陆性气候
B.“马尾”指秦岭以南,主要为亚热带季风气候
C.“马头”指秦岭以南,主要为热带季风气候
D.“马尾”指秦岭以北,主要为温带季风气候
31.秦岭—淮河是我国重要的地理分界线,它是(  )
①亚热带和暖温带的分界线②半湿润和半湿润区的分界线
③季风区和非季风区的分界线④牧区和农耕区的分界线
⑤水田和旱地的分界线
A.①②③ B.②③⑤ C.①②⑤ D.①④⑤
(2024八上·浦北期末)京杭运河承载两千五百年的历史,是流动的文化遗产。有骑行爱好者6月初从北京出发,沿京杭大运河骑行,用时半个月到达杭州,并拍摄了一张拱宸桥的照片。图1为京杭大运河略图,图2为拱宸桥景观和信息介绍图。据此完成下列小题。
32.淮河是京杭运河沟通的水系之一,也是一条重要的地理分界线。关于准河,说法错误的是(  )
A.湿润区与半湿润区分界线 B.季风区与非季风区分界线
C.亚热带与暖温带分界线 D.水田与旱地分界线
33.该骑行者在①路段可看到的主要农业景观是(  )
A.小麦地 B.橡胶园 C.稻田 D.青稞地
34.该骑行者在南下途中,很可能遭遇到的困难是(  )
A.①段-春雨淅沥,路面湿滑 B.②段-寒潮来袭,积雪封路
C.③段-雨林茂密,骑行受阻 D.④段-阴雨连绵,闷热难受
35.关于拱宸桥设计的原因,说法正确的是(  )
A.拱桥高耸—减轻自重 B.设置护桥墩—避免船撞
C.薄墩薄拱—避免地震伤人 D.雕刻避水神兽—便于通航
二、图文材料题
36.【生活地理】“民以食为天”,中国素有“烹饪王国”之称。图是我国八大菜系分布图,回答下列问题。
(1)我国西部畜牧业和东部种植业大致以   毫米年等降水量线为界。
(2)我国八大菜系的地理位置,都分布于   (选填“外流区”或“内流区”)。除鲁菜外,其余七大菜系主要分布于   (山脉)—淮河一线以南。
(3)川菜以取材广泛,调味多变,菜式多样,口味清鲜醇浓并重,善用麻辣调味著称,其特点在于红味讲究麻,辣、香。湘菜突出特点也是鲜,嫩,香、辣。四川人,湖南人喜辣、食辣(辛辣可祛湿)的主要原因是该地气候   。
(4)我国八大菜系中,在广东能品尝到最地道的菜系是   ,位于黄河流域的是   。
37.(2023八下·贵阳月考)读我国四大地理区域图,回答下列问题。
(1)填出图中字母表示的四大地理区域名称:B   地区,D   地区。
(2)A地区与B地区的分界线大致经过山脉①   和河流②   。该线以南的地区最冷月(1月)平均气温大约在   ℃以上,年平均降水量大致在   毫米以上,为   (干湿地区),夏季高温,雨热同期,是   (粮食作物)的集中产区。
(3)A地区耕地类型以   为主,主要的气候类型为   气候,主要粮食作物是   。
(4)下图展示的传统民居景观图,多出现在我国四大地理区域中的   (填字母代号)地区,这种民居屋顶坡度较   (大/小),墙体较高,反映了当地   (湿热/干冷)的气候特征。
答案解析部分
【答案】1.C
2.A
3.A
4.D
【知识点】秦岭淮河一线的地理意义;我国气温的分布特点和温度带的划分;影响我国气候的主要因素
【解析】【点评】(1)秦岭—淮河一线是我国1月0°等温线通过的地方,是800mm和400mm等降水量线的分界,是亚热带和暖温带的分界线,是亚热带季风气候和温带季风气候的分界线,是旱地和水田的分界线,是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和温带落叶阔叶林的分界线,是南方地区和北方地区的分界线,是河流有无结冰期的分界线。
(2)影响我国气候的主要因素主要是纬度位置,海陆位置和地形。因为我国南北跨度大,因此自南向北,得到的太阳光热量越来越少,气温就会越来越低,同时我国有很多高大的山地阻挡气流,造成山地两地气候差异显著。又由于我国位于亚欧大陆东南部,太平洋的西岸,是世界上受季风影响显著的国家。我国季风气候显著的最主要原因是海陆热力性质差异,我国降水的特点是从东南沿海向西北内陆递减。
1.A.胡焕庸线是黑河—腾冲一线,A错误;
B.季风区与非季风区的分界线是大兴安岭—阴山—贺兰山—巴颜喀拉山—冈底斯山,B错误;
C.读图可知该线大致与我国秦岭—淮河线一致,C正确;
D.我国一二阶梯分界线是昆仑山脉、祁连山脉和横断山脉,D错误;
故答案为:C。
2.读图可以看出,哈尔滨是位于不穿秋裤就不行的地区,因为其纬度过高,气温太低;
故答案为:A。
3.影响我国南北温差的是纬度位置,纬度越高,获得的热量就越少,气温越低;
故答案为:A。
4.读图可知甲地为四川盆地,由于四周有高大的山脉阻挡,使得来自北方的冬季风难以到达此地;
故答案为:D。
【答案】5.C
6.B
7.C
【知识点】四大地理区域的地理特点与差异;四大地理区域的划分依据与界线
【解析】【点评】四大地理区域是北方地区、南方地区、西北地区和青藏地区。这个地区的自然条件以干旱为主,农业以旱作为主。农作物主要包括小麦、玉米、大豆等。南方地区的水果种植和畜牧业也比较发达。西北地区是指我国地理上的西北方,包括陕西、甘肃、宁夏、青海和新疆等地。这个地区的气候多为干旱和半干旱,农业以畜牧业为主要经济形式。畜牧业的主要产品包括羊肉、牛肉、奶制品等。青藏地区指我国的青海和西藏等地,这个地区的气候寒冷,大部分地区被覆盖冰雪。由于气候和地形条件的限制,农业发展比较困难,畜牧业是这个地区的主要经济形式。这四大地理区域在气候、土地利用和经济发展等方面都有着显著的区别。了解并合理利用各个地理区域的资源和优势,有利于促进我国的农业和经济的均衡发展。
5.A、甲区域是西北地区,是我国主要的牧区之一,农业以畜牧业为主,A说法正确;
B、乙是我国的青藏地区,种植业主要分布在了河谷地带,以高寒畜牧业和河谷农业为主,B说法正确;
C、丙是我国的北方地区,耕地类型以旱地为主,C说法错误;
D、丁是我国的南方地区,耕地以水田为主,粮食作物以水稻为主;
故答案为:C。
6. 青藏高原位于中国的西部,海拔较高,气候特点是寒冷而干燥。该地区昼夜温差大,白天阳光强烈,温暖,而夜晚气温会骤降,非常寒冷。藏族同胞的穿衣习惯恰恰符合这种气候状况。只穿左边的衣袖,将右臂露在外面,可以在白天保持温暖,而夜晚则可以通过露出右臂来调节体温,避免过度保暖。这种穿戴习惯是他们长期经验的结果,适应了当地昼夜温差大的气候环境。
故答案为:B。
7.线路三南起海南岛的五指山,向北来到西北地区的内蒙古高原地区,五指山属于热带地区,而苹果属于暖温带作物,所以在五指山无法采摘苹果,C说法错误;ABD说法正确;
故答案为:C。
【答案】8.C
9.B
【知识点】我国人口分布特点和人口分界线;秦岭淮河一线的地理意义;四大地理区域的划分依据与界线
【解析】【点评】秦岭、淮河一线的意义主要是:四大区域中南方与北方地区的分界线;一月份0等温线通过的地方;800m等降水线通过的地方;温度带中暖温带与亚热带分界线;干湿地区中湿润区与半湿润区分界线;河流有冰期与无冰期的分界线;亚热带常绿阔叶林与温带落叶阔叶林的分界线;水田与旱地的分界线等。
8.读图可知,图中A线是我国季风区和非季风区分界线,也是北方地区和西北地区的分界线,B线是我国第二、三级阶梯分界线,C线是我国的人口地理分界线,即黑河—腾冲一线,D是我国第一级阶梯和第二级阶梯分界线。故答案为:C。
9.读图可知,E线是秦岭—淮河一线,是我国1月0℃等温线、水田和旱地的分界线、800mm年等降水量线、暖温带与亚热带的分界线,ACD正确; 种植业与畜牧业的分界线大致以200mm和降水量线为界;故答案为:B。
【答案】10.D
11.B
12.A
13.D
14.B
15.A
16.C
17.C
18.B
19.A
20.A
【知识点】秦岭淮河一线的地理意义;四大地理区域的地理特点与差异;四大地理区域的划分依据与界线
【解析】【点评】中国地势西高东低,呈三级阶梯分布。第一阶梯和第二阶梯的分界山脉是昆仑山脉、祁连山脉、横断山脉一线,第二阶梯和第三阶梯的分界山脉是大兴安岭、太行山、巫山、雪峰山一线。
10.我国国土没有高纬地区分布,没有寒带分布,有热带分布,D错误;我国陆地领土面积960多万平方千米,居世界第三位;我国位置优越,亚欧大陆东部,太平洋西岸,是海洋大国,海陆兼备的国家,ABC正确。依据题意,故答案为:D。
11.据所学知识结合图中信息可知A在西北地区,B在青藏地区,C在北方地区,D在南方地区,图3中的②完全代表南方地区,B正确;图3中的①主要是西北地区,不是北方地区,A错误;图3中的④是青藏地区,不是西北地区,C错误;图3中的③是北方地区,不是青藏地区,D错误。故答案为:B。
12.“一石水,六斗泥”说明河流含沙量极高,黄河由于流经黄土高原,由于黄土高原曾经水土流失严重,所以黄河含沙量极大,黄河曾被称为“一石水,六斗泥”,A正确;长江和珠江含沙量小,BC错误;塔里木河并未流经三大地理区域,D错误。故答案为:A。
13.A、图3中的①主要是西北地区,气候干旱,A错误;
B、图3中的②代表南方地区,气候湿润,并不高寒,B错误;
C、图3中的③是北方地区,主要是温带季风气候,并不干旱,C错误;
D、图3中的④是青藏地区,雪山连绵、冰川广布,分布着青藏高原,D正确。
故答案为:D。
14.A、图3中的①主要是西北地区,气候干旱,以畜牧业为主,A错误;
B、图3中的②代表南方地区,气候湿润,以水田农业为主,B正确;
C、图3中的③是北方地区,以旱作农业为主,C错误;
D、图3中的④是青藏地区,气候高寒,以畜牧业为主,D错误。
故答案为:B。
15.A、图3中的②代表南方地区,南方地区气候湿润,降水多,湖荡交错,黄梅时节家家雨,青草池塘处处蛙是描写我国南方地区的诗句,A正确;
B、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反映的是我国内蒙古畜牧业景观,B错误;
C、玉门关在我国西北地区,C错误;
D、我国南方地区冬季最低月均温大于0℃,不会出现千里冰封,万里雪飘的景观,D错误。
故答案为:A。
16.图3中的③是北方地区,北方地区的农业是以旱作农业为主,小麦产量高,人们喜食面食,北方地区的民居多四合院,C正确;①主要是西北地区,以畜牧业为主,A错误;图3中的②代表南方地区,水田种水稻,B错误;图3中的④是青藏地区,气候高寒,以畜牧业为主,D错误。故答案为:C。
17.图3中的④是青藏地区,主要是青藏高原,位于我国地势第一级阶梯,与其他三地区的地形和地势存在显著差别,C正确;青藏地区与南方地区纬度位置相似,海陆位置与西北地区相似,不是划分界限的依据,AB错误;经济因素不是划分我国四大地区的主要因素,D错误。故答案为:C。
18.秦岭—淮河一线以北地区是我国北方地区,秦岭—淮河一线以南地区是我国南方地区,图3中的③是北方地区,图3中的②代表南方地区,所以以秦岭—淮河一线为分界线的区域是②与③,B正确,ACD错误。故答案为:B。
19.我国地势第一、二级阶梯的分界线为昆仑山-祁连山-横断山脉,与秦岭—淮河无关,A错误;秦岭—淮河一线是我国800毫米年等降水量线附近,所以是我国湿润区与半湿润区的分界线,同时也是1月平均气温0℃等温线,BCD正确。依据题意,故答案为:A。
20.A、A选项图中显示的是陕北民居窑洞景观,而该区域属于我国北方地区,图3中的③是北方地区,A正确;
B、B选项图中显示的是吊脚楼景观,主要在我国南方地区,不在北方地区,B错误;
C、C选项图中显示的是蒙古包,在我国西北地区,C错误;
D、D选项图中显示的是我国南方水乡景观,D错误。
故答案为:A。
【答案】21.B
22.D
23.A
【知识点】秦岭淮河一线的地理意义;四大地理区域的地理特点与差异
【解析】【点评】知道南北方传统民居的区别:北方民居屋顶坡度较小,墙体厚,窗户小等特点;南方民居屋顶坡度较大,墙体薄,窗户大等特点。这些是由于南北方不同的自然环境影响的。
21.A、读图可知,甲民居屋顶坡度较大,乙民居屋顶坡度较小,A错误;
B、甲民居沿河流而建,B正确;
C、乙民居建成多用土、砖,C错误;
D、乙民居正房的窗户多朝南,偏房的窗户朝东或朝西,D错误;
故答案为:B。
22.A、读图可知,甲地河流众多,传统交通工具为船舶,A错误;
B、甲地位于南方地区,秦腔是北方黄土高原地区的传统戏曲,B错误;
C、乙地降水较少,河流少,不会是端午赛龙舟的起源地,C错误;
D、乙地降水较少,热量相对较少,种植的主要粮食作物是小麦,饮食习俗以面食为主,D正确;
故答案为:D。
23.读图可知,乙民居屋顶坡度小,不需要考虑排雨水的问题,墙体厚,窗户较小,利于避寒保暖,说明该地降水较少,河流、湖泊少,冬季寒冷,可能位于秦岭—淮河以北的地区;南方地区气候湿热,传统民居屋顶坡度大,利于排雨水。故答案为:A。
【答案】24.C
25.A
26.D
27.B
【知识点】北京的城市发展(北京旅游、重点功能区、交通网);秦岭淮河一线的地理意义;四大地理区域的地理特点与差异;北京概况及其城市职能;南方地区的自然地理概况
【解析】【点评】秦岭—淮河一线是我国南方地区和北方地区、亚热带和暖温带、亚热带季风气候和温带季风气候、旱作农业和水田农业、温带落叶阔叶林和亚热带常绿阔叶林等的分界线。
24.秦岭淮河一线是我国亚热带和暖温带的分界线,落叶阔叶林和常绿阔叶林的分界线,①④正确,②④的分界线并非是秦岭—淮河一线。
故答案为:C
25.新疆以温带大陆性气候为主,盛产温带作物,例如葡萄干、哈密瓜、西红柿等等,甘蔗一般生长在亚热带地区和热带地区,A错误。
故答案为:A
26.北京作为我国的首都,是我国的政治中心、文化中心、国际交往中心,为了增强北京的国家竞争力和服务功能可以 加大基础设施建设力度,规划和建设重点功能区,城市轨道交通和高速公路的发展,发展高新技术产业,①②③④正确。
故答案为:D
27.屋顶坡度大利于排水,反映出该地的降水量较多,因此 我国墙体高、屋顶坡度大的民居分布在南方地区,南方地区以亚热带季风气候为主,年降水量在800毫米以上,B正确。
故答案为:B
【答案】28.B
29.B
【知识点】秦岭淮河一线的地理意义;四大地理区域的地理特点与差异
【解析】【点评】秦岭和淮河在中国具有重要的地理意义:1. 秦岭:自然屏障:秦岭位于中国境内,它阻挡了来自北方的寒冷气流,使得南方地区相对温暖湿润。生态分区:秦岭划分了中国的生态分区。北方的黄土高原和草原生态系统与南方的亚热带森林生态系统在秦岭之间有明显的界限,形成了生物多样性的边界,对保护物种的独特性和保护生态系统具有重要意义。2. 淮河:淮河流域是中国重要的农业区之一。这个区域拥有肥沃的土壤和丰富的水资源,适宜农业生产,人口众多。在这里,种植大豆、小麦、棉花等作物,并发展了灌溉农业,对中国的粮食安全起着重要作用。 区域开发:淮河流域的发展也是中国区域平衡发展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政府投资了大量的基础设施建设,包括水利、交通和工业发展,以推动这个区域的经济增长,减少区域差距。
28.由图可知,甲主要分布在我国的北方地区,北方地区的主要粮食作物是小麦,所以甲是小麦,乙是水稻。
故答案为:B。
29.由图及所学可知,秦岭—淮河一线是甲与乙农作物的分界线。
A、200毫米年等降水量线是干旱区与半干旱区的分界线,A说法错误;
B、北方旱作区和南方水田区主要由秦岭—淮河一线划分,B说法正确;
C、 大致与800毫米年等降水量线一致,C说法错误;
D、温带季风气候与亚热带季风气候的分界线,D说法错误;
故答案为:B。
【答案】30.D
31.C
【知识点】秦岭淮河一线的地理意义
【解析】【点评】秦岭—淮河的地理意义:1、是我国亚热带和暖温带的分界(温度带);2、是我国湿润区和半湿润区的分界;(干湿区)3、1月0摄氏度等温线和800mm年平均等降水量线也基本沿它分布;4、河流有无结冰期的分界;5、是我国温带季风气候和亚热带季风气候的分界;6、是我国温带落叶阔叶林和亚热带常绿阔叶林的分界;(植被类型);7、是水田和旱地的分界(土地利用类型);8、是水稻和小麦的分界(粮食作物);9、是农作物两年三熟和一年两熟的分界;(作物熟制)10、是南方地区和北方地区的分界(四大地理区域)。
30.秦岭是我国南方地区和北方地区的重要分界线,以北是暖温带,半湿润地区,以南是亚热带,湿润地区,以北是温带季风气候,冬季寒冷干燥,以南是亚热带季风气候,冬季温和少雨。所以马头是指秦岭以南,主要为亚热带季风气候,气温高,春季气温回升快,观桃花,“马尾”指秦岭以北,主要为温带季风气候,冬季气温低,扫风雪。
故答案为:D。
31.秦岭—淮河是我国重要的地理分界线,它是亚热带和暖温带的分界线 、湿润区和半湿润区的分界线、落叶阔叶林和常绿阔叶林的分界线、水田和旱地的分界线。不是季风区和非季风区的分界线,也不是牧区和农耕区的分界线。综上所述,①②⑤正确;③④不正确。
故答案为:C。
【答案】32.B
33.A
34.D
35.B
【知识点】我国气候的主要特征及气候类型分布;秦岭淮河一线的地理意义;我国农业的地区分布
【解析】【点评】1.秦岭—淮河是800毫米等降水量线的界限。秦岭—淮河以南降水量大于800毫米;秦岭—淮河以北降水量小于800毫米。 2.秦岭—淮河南北雨季长短差异。秦岭—淮河以北雨季集中而短促,主要在7、8月份;秦岭—淮河以南雨季要长得多。 3.秦岭—淮河是湿润和半湿润地区的分界线。 4.秦岭—淮河是1月0℃等温线的界限。秦岭—淮河以南1月平均气温在0℃以上,冬季基本上不结冰;秦岭—淮河以北1月平均气温在0℃以下,冬季一般结冰。 5.秦岭—淮河是暖温带和亚热带分界线。 6.秦岭—淮河是亚热带季风气候和温带季风气候的分界线。夏季,秦岭—淮河以南和以北都是高温多雨。冬季,秦岭—淮河以南温和少雨,秦岭—淮河以北寒冷干燥。
32.秦岭—淮河一线是我国湿润区和半湿润区、亚热带和暖温带、水田和旱地的分界线,ACD正确;我国季风区和非季风区的分界线是:大兴安岭—阴山—贺兰山—巴颜喀拉山—冈底斯山一线,B错误。
故答案为:B
33.①地区位于我国的华北平原,主要的粮食作物是小麦,A正确;橡胶和水稻多见于南方地区,青稞一般分布在青藏地区。
故答案为:A
34.A、有骑行爱好者6月初从北京出发,沿京杭大运河骑行,用时半个月到达杭州,在①段的时候,此时已经是夏季,春雨淅沥,A说法错误;
B、②段此时已经是夏季,受寒潮影响小,B错误;
C、③段没有茂密的雨林,C错误;
D、④段为长江中下游地区,此时为长江的梅雨时间,D正确。
故答案为:D
35.关于拱宸桥设计的原因,拱桥高耸是为了便于通航,设置护桥墩是为了避免被船撞到,拱桥的墩子比较厚,雕刻避水神兽的目的不是为了通航,ACD错误,B说法正确。
故答案为:B
36.【答案】(1)400
(2)外流区;秦岭
(3)潮湿
(4)粤菜;鲁菜
【知识点】中国的行政区划;秦岭淮河一线的地理意义;我国内流、外流河的分界;我国季风气候区与非季风气候区
【解析】【分析】(1)我国畜牧业主要分布在西部地区,400毫米等降水量线以西。
(2)由图可知,我国八大菜系都分布在东部外流区,除山东鲁菜外,其余菜系都分布在秦岭-坏恶化以南地区。
(3)四川、湖南喜辣的主要原因是气候以亚热带季风气候为主,夏季高温多雨,冬季温和少雨,气候湿热,辛辣可祛湿。
(4)广东简称为粤,菜系为粤菜;山东位于黄河流域,菜系为鲁菜。
故答案为:(1)400(2)外流区;秦岭(3)潮湿(4)粤菜;鲁菜
【点评】秦岭—淮河线一线是我国东部地区重要的地理界线,在它的南北两侧,自然环境、地理景观和居民的生产生活习惯有明显的差异。秦岭—淮河主要是:四大地理区域中南方地区与北方地区的分界线;一月份0℃等温线通过的地方;800mm等降水线通过的地方;温度带中暖温带与亚热带分界线;干湿地区中湿润区与半湿润区分界线;温带季风气候与亚热带季风气候的分界线;长江流域与黄河流域的分界线;水田与旱地的分界线;温带落叶阔叶林和亚热带常绿阔叶林的分界线等。
37.【答案】(1)北方;青藏
(2)秦岭;淮河;0;800;湿润;水稻
(3)水田;亚热带季风;水稻
(4)A;大;湿热
【知识点】四大地理区域的地理特点与差异;自然环境对民居、服饰、饮食、文化的影响;四大地理区域的划分依据与界线
【解析】【分析】(1)读图可知,A为南方地区,B为北方地区,C为西北地区,D为青藏地区;
(2)南北地区的分界线是秦岭—淮河一线,该线以南最低温高于0℃,年降水量在800mm以上,为湿润地区,是水稻的集中产区,以水田农业为主;
(3)南方地区以水田农业为主,大部分是亚热带季风气候,主要的粮食作物是水稻;
(4)读图可知,该图的现象是小桥流水人家,多位于A南方地区,该地气候湿热,降水丰富,所以屋顶坡度大方便雨水滑落;
故答案为:(1)北方;青藏;(2)秦岭;淮河;0;800;湿润;水稻;(3)水田;亚热带季风;水稻;(4)A;大;湿热。
【点评】(1)综合地理位置、自然地理和人文地理的特点,可以将我国分为四大地理区域,其中北方地区和西北地区的界线大致与400毫米等降水量线的北段一致,南北地区和北方地区的分界线大致与秦岭淮河一线一致,西北地区和青藏地区大致与地势一、二阶梯的分界线一致。
(2)秦岭—淮河一线是我国1月0°等温线通过的地方,是800mm和400mm等降水量线的分界,是亚热带和暖温带的分界线,是亚热带季风气候和温带季风气候的分界线,是旱地和水田的分界线,是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和温带落叶阔叶林的分界线,是南方地区和北方地区的分界线,是河流有无结冰期的分界线。
(3)导致我国南北方生产差异的主导因素是纬度位置引发的热量差异,而导致我国东西部农业生产差异的原因是海陆条件导致的水分差异,其中西部地区主要以畜牧业和灌溉种植业为主,东部地区的种植业分为半湿润区和湿润区,同时还有林业和渔业,北方地区以旱地为主,主要作物是小麦,玉米,大豆,甜菜等,作物熟制为一年一熟或两年三熟,南方地区以水田为主,主要作物是水稻,棉花,油菜,甘蔗等,作物熟制为一年三熟。
(4)当地的建筑风格大多是为了适应当地的地形和气候,例如北方地区的墙体大多厚实防风防寒,南方地区的墙体大多轻薄,通风透气。
1 /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