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新鲁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第一单元 步入化学殿堂 第二节体验化学探究(1课时)

文档属性

名称 【原创】(新鲁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第一单元 步入化学殿堂 第二节体验化学探究(1课时)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31.5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鲁教版
科目 化学
更新时间 2015-09-10 08:50:26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第二节 体验化学探究
从问题开始
【例1】:从液化石油气燃烧的现象,我们可以发现和提出下列问题,其中你认为无意义的是( )
为什么液化石油气燃烧时发出的是蓝色火焰
B、液化石油气难闻的特殊气味是什么物质
C、点燃液化石油气用火柴还是打火机
D、液化石油气的成分是什么
二、通过化学探究解决问题
【例2】:请你参与某学习小组的探究活动,并回答下列问题:
【发现问题】小明将一只燃烧正旺的蜡烛轻轻吹灭后,发现烛心处产生了一缕白烟。
【提出问题】小明想,这缕白烟的成分是什么呢?
【猜想与假设】大家展开了热烈讨论,小亮猜 ( http: / / www.21cnjy.com )测白烟是蜡烛燃烧产生的二氧化碳。小光猜测白烟是燃烧产生的水蒸气。小明猜测白烟是石蜡蒸气凝成的石蜡固体颗粒。
【收集证据】
(1)查阅有关资料:①二氧化碳是无色气体, ( http: / / www.21cnjy.com )能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不可燃;水蒸气是无色气体;石蜡是白色固体,可燃。②烟是固体颗粒形成的,雾是小液滴形成的。石蜡的熔点、沸点都很低,很易气化和液化。
(2)实验探究:①吹灭蜡烛,立即用一个内壁涂有澄清石灰水的烧杯罩住白烟,澄清的石灰水 。小亮得出结论,白烟是二氧化碳。
②吹灭蜡烛,立即用一块干而冷的玻璃片放在白烟上,玻璃片上没有出现水雾。小光得出结论,白烟不是 。
③吹灭蜡烛,立即用染着的木条点燃白烟,发现 ( http: / / www.21cnjy.com )蜡烛重新被点燃,说明白烟具有可燃性,这为 的假设提供了证据,同时可以排除 的假设。
【结论与解释】
(1)由以上探究可知: 的猜想是正确的。
(2)小亮在实验时确实看到石灰水变浑浊,但他获得的结论不正确,原因是 。
【反思与评价】
小光同学的反思是:蜡烛燃烧产生水,由于温度高于100℃而呈气态,不会结成雾状。所以不应该猜测白烟是水蒸气。
小亮同学的反思可能是: 。
也许你对该小组的探究活动也有所思考,你思考的问题是: 。
小结:1、 是学习化学的重要而有效的方法。
2、科学探究的步骤: 、 、 、 、 、 。
3、 是进行科学探究的重要途径, 是实验探究的重要环节。
【自主检测】
1、你认为下列提出问题的思路可行的是( )
A、人云亦云 B、随心所欲 C、善于观察 D、答非所问
2、小军同学在做家庭实验时,向热的大米粥中加入碘酒,发现未变蓝色。面对“异常”现象,他不应该采取的做法是( )
A、向老师请教 B、查找相关资料,探究原因
C、反复实验,并观察是否有相同实验现象 D、认为自己做错了,继续做其他实验
3、科学探究的一个重要环节 ( http: / / www.21cnjy.com )是“猜想”,猜想是依据已有知识、经验,对提出的问题进行合理的假设。下列对“影响食物腐败快慢的因素”的猜想不合理的是(  )
A、温度高低 B、氧气含量 C、食物多少 D、食物种类
4、在实验的过程中,多次重复实验的目的是( )
A、得到较多数据 B、实验失败后重新再做
C、得出不同的结论 D、避免偶然现象,使实验结果更加客观真实
5、人民币一硬币有明亮的银白色的光泽且密度较大,小明同学认为一元硬币中含有铁,他这一想法属于科学探究过程的(  )
A、提出问题 B、作出猜想 C、设计实验 D、得出结论
6、在对呼出气体进行探究前,甲同学根据生物学知识提出:“呼出气体中的水蒸气可能比空气中的多。”那么,这属于科学探究的哪一过程( )
A、猜想与假设 B、提出问题 C、制定计划 D、结论
7、暑假期间,学生外出徒步旅游,准备 ( http: / / www.21cnjy.com )借此机会做一个关于某品牌防晒霜的实验,看它是否有效。其中四位同学的实验方案如下表,你认为最为合理的实验方案是( )
A、小敏 一只手背上涂上防晒霜,另一只手不涂。一天后,比较两只手背的灼伤程度
B、小英 第一天手背涂上防晒霜,第二天不涂。比较这二天被灼伤的程度。
C、小玲 在同学的手背上涂上防晒霜,自己不涂。一天后,比较自己手背与同学手背被灼伤的程度
D、小红 手心上涂上防晒霜,手背上不涂。一天后,比较手心与手背被灼伤的程度。
8、点燃三支相同的蜡烛,其中一个罩上大烧杯,一个罩上小烧杯,另一个不罩烧杯,装置如图所示,请回答下列问题:
(1)A和B实验对照,蜡烛火焰先熄灭的是____,这表明蜡烛
燃烧时间的长短与_______有关。
(2)A和C实验对照,A中蜡烛火焰熄灭后,C蜡烛继续燃烧,
这表明燃烧必须具备的条件是______________。
9、对“高低不同的燃着的蜡烛罩上茶 ( http: / / www.21cnjy.com )杯后谁先熄灭”这一问题,甲乙同学有不同的认识:甲同学认为高蜡烛先熄灭,乙同学认为矮蜡烛先熄灭。于是,他们设计了右图所示的实验来证明自己的猜想。
(1)实验中将两只燃着的蜡烛罩上烧杯,一会儿后,都熄灭了,原因:
(2)甲认为高蜡烛先熄灭,理由是
乙认为矮蜡烛先熄灭,理由是
本实验条件下,甲同学的猜想被证明是 ( http: / / www.21cnjy.com )正确的,同时还观察到茶杯内壁变黑。由此我们可以得到启示:从着火燃烧的高楼房间中逃离,正确的方法是( )[双选]
A、用湿毛巾捂住鼻子 B、成站立姿势跑出 C、沿墙角迅速爬向门外 D、打开窗户跳出
参考答案
【例2】:
【收集证据】
(2)① 变浑浊 ② 水 ③ 小明 , 小亮 。
【结论与解释】
(1) 小明 。(2) 刚熄灭的蜡烛周围尚有残余的二氧化碳,空气中也有二氧化碳 。
【反思与评价】
猜想时要进行有理有据的分析 (或其它合理答案) 。
要对探究过程做出综合分析和反思,以找出问题所在 。
小结:1、 科学探究 是学习化学的重要而有效的方法。
2、科学探究的步骤: 提出问题 、 猜想与假设 、 收集证据 、 获得结论 、 反思与评价 、 表达与交流 。
3、 化学实验 是进行科学探究的重要途径, 提出问题 是实验探究的重要环节。
【自主检测】
1、C 2、D 3、C 4、D 5、B 6、A 7、A
8、(1)A,烧杯大小。(2)可燃物和氧气充分接触。
9、对“高低不同的燃着的蜡 ( http: / / www.21cnjy.com )烛罩上茶杯后谁先熄灭”这一问题,甲乙同学有不同的认识:甲同学认为高蜡烛先熄灭,乙同学认为矮蜡烛先熄灭。于是,他们设计了右图所示的实验来证明自己的猜想。
(1)不能接触氧气
(2)燃烧生成的二氧化碳温度高,密度小,在烧杯中由上往下聚集,
常温下二氧化碳的密度比空气的大
A、 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