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解析】湖南省株洲市炎陵县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1月期末考试地理试题

文档属性

名称 【精品解析】湖南省株洲市炎陵县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1月期末考试地理试题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2.0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科目 地理
更新时间 2024-03-14 18:00:57

文档简介

湖南省株洲市炎陵县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1月期末考试地理试题
一、选择题(共60分)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2分,共6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某天体距地球300光年,该天体应该属于河外星系
B.地球比火星的地表平均温度更高,公转速度更快
C.人类到月球上会遇到强辐射和体重增加的现象
D.太阳是恒星,月球是行星
电影《流浪地球》讲述太阳即将毁灭,人类面临绝境。因此人类将开启“流浪地球”计划,地球最终将泊入比邻星宜居轨道,成为比邻星的行星。下图为地球泊入比邻星轨道示意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2.地球在流浪过程中依次经过的天体运行轨道是(  )
A.水星、金星、火星、木星 B.金星、木星、火星、天王星
C.火星、木星、土星、天王星 D.木星、火星、海王星、天王星
3.关于地球泊入比邻星宜居轨道后的推测,不可信的是(  )
A.地球与比邻星距离适中,能保持适宜的温度
B.地球表面有坚硬的岩石,能避免星际物质撞击
C.比邻星性质较为稳定,能提供稳定的光照条件
D.宜居轨道能提供较为安全、稳定的宇宙环境
4.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太阳影响地球的主要途径是太阳辐射
B.太阳黑子和耀斑的变化周期大约都是11年
C.岩石圈包含地壳和上地幔 
D.纵波在固体、液体、气体中都能传播
5.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含有化石的岩石一定是沉积岩 
B.珊瑚礁形成于温暖清澈的浅海环境
C.全球变暖会导致山地的雪线上升 
D.河曲的凸岸容易被侵蚀
6.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四川盆地太阳能贫乏的原因是海拔低、阴雨天多、距离太阳远
B.风能、水能、生物能都是从太阳辐射转化而来的能源
C.山上的黄桃开花比山下的更晚、成熟得更慢
D.恢复河流的天然弯道有助于增强河流对污染的净化能力
温跃层是指上层的薄暖水层与下层的厚冷水层之间出现水温急剧下降的薄薄过渡层,这里常常成为生物以及海水环流的一个重要分界面。中国中沙群岛由黄岩岛和隐伏海水中的暗礁构成,所在海域面积约60多万平方公里。图示意该海域2022年8~11月海水温度和盐度的垂直分布统计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7.图中数字序号表示温跃层的是(  )
A.① B.② C.③ D.④
8.温跃层会导致(  )
A.海洋下层冷海水更容易上泛 B.海面舰艇更易发现水中潜艇
C.底层海水出现严重贫氧现象 D.出现海中断崖导致潜艇沉毁
下图示意世界某区战气候类型的分布,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9.地中海沿岸地带性植被的叶片坚硬、表面有腊质层,其主要作用是(  )
A.抵御凛烈寒风 B.促进根系生长
C.防止害虫滋生 D.保持体内水分
10.图中洋流对半岛西岸地理环境的影响是(  )
A.可使沙漠逼近海岸 B.起到降温减湿作用
C.加快污染物质聚集 D.导致鱼类资源较少
11.土壤是重要的自然地理要素之一,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黄河三角洲的冲积土比江南丘陵的红壤发育程度差
B.四川盆地紫色土的形成主要是由地形决定的
C.热带雨林区植被高大茂密,主要是因为土壤肥沃
D.陡峭的山坡上难以发育深厚的土壤
12.下列有关植被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炎陵的地带性植被是亚热带常绿阔叶林
B.植被对气候有调节作用
C.北方的针叶林冬季都会落叶
D.气候是影响植被分布的最重要因素
13.下列有关海洋环境的说法正确的是(  )
A.较封闭海区的盐度一般都偏高
B.易发生赤潮的海区一般都靠近陆地、水温偏高、风力偏大
C.可燃冰和锰结核都分布在深海地区
D.暖流的水温高于寒流
14.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雨季在河道弯曲、河谷纵向坡度大的区域容易形成洪涝灾害
B.城市绿地有美化环境、减轻城市内涝的作用
C.潮汐主要是受月球引力形成,每天涨落各一次
D.石灰岩地区的石笋是受流水溶蚀作用形成
15.下列关于太阳对地球影响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太阳辐射对地表温度变化无影响
B.太阳辐射是地震的主要能量来源
C.太阳活动影响地球上的短波通信
D.太阳活动会使赤道上空出现极光
下图为地球内部部分圈层示意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6.关于图示信息的解读,正确的是(  )
A.软流层位于下地幔 B.地壳包含岩石圈
C.大陆地壳较大洋地壳厚 D.莫霍面深度可达400千米
17.在某地层中发现恐龙化石,可推测该地层形成于(  )
A.新生代 B.中生代 C.古生代 D.元古宙
下图为地球大气受热过程示意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8.大气对地面辐射的吸收(图中②)主要发生在(  )
A.对流层 B.平流层 C.高层大气 D.电离层
19.深秋到次年早春,霜冻多出现在晴朗夜晚的主要原因是(  )
A.①减弱 B.②增强 C.③增强 D.④减弱
下图为大气热力环流示意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20.有关图示信息的解读,正确的是(  )
A.甲地接受热量少
B.在近地面,甲地气压低于乙地
C.假如图中甲、丙之间的热力环流是发生在近海地区的白天,则甲地表示海
D.假如图中甲、丙之间的热力环流是发生在近海地区的晚上,则箭头①表示海风
21.某校地理研学小组暑期赴洞庭湖区考察,学生发现洞庭湖周围也出现了与海陆风相似的现象。下列气象记录可信的是(  )
A.12 时,风从湖泊吹向陆地
B.22 时,风从湖泊吹向陆地
C.12 时,离湖泊越近,气温越高
D.22 时,离湖泊越近,水汽越少
2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晴朗的夜晚易出现大气逆温现象
B.低纬对流层大气的平均高度是12千米
C.风化作用的强弱主要受风力大小的影响
D.挪威的峡湾主要是受海水侵蚀形成
23.2022年12月4日,神舟十四号载人飞船返回舱在东风着陆场成功着陆。我国三名航天员从中国空间站(距地约400千米)安全返回。图1为中国空间站在轨运行实景图,图2为大气垂直分层示意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A.中国空间站在轨运行中主要利用的能源是太阳能
B.在轨运行的中国空间站位于平流层
C.返回舱返回过程中,穿越的地球外部圈层主要是大气圈
D.在轨运行的中国空间站上有失重现象
24.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新月形沙丘的迎风坡是缓坡、凹坡
B.喀斯特地貌的形成首先要有由浅海抬升为陆地的过程
C.形成冲积扇的主要地质作用是地壳运动
D.火山喷发的岩浆来源于岩石圈
25.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地震发生时,在湖中捕鱼的人会感到先上下颠簸,后左右摇晃
B.新疆某地发生地震,测得源震深度8公里,可推测该源震一定位于地壳
C.夏季的海风可以减小滨海地区的气温日较差
D.“海绵城市”的建设能缓解城市水灾、增加地下径流
下图为大西洋表层海水密度、温度和盐度随纬度的分布示意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26.由图可知,大西洋赤道附近的表层海水(  )
A.温度偏高、盐度稍低、密度小 B.温度偏高、盐度稍高、密度小
C.温度偏低、盐度稍低、密度大 D.温度偏低、盐度稍高、密度大
27. 影响图中温度曲线分布特点的主要因素是(  )
A.洋流 B.地形 C.潮汐 D.太阳辐射
28.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提高植被覆盖率可防御滑坡、泥石流
B.在花岗岩中也可能含有化石
C.导致河流自然裁弯取直的主要作用是侵蚀作用
D.黄土高原的千沟万壑是流水侵蚀形成的
29.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石灰岩地区一般都是先形成天坑再形成溶洞
B.城市因为热岛效应而易成为“雾岛”、“雨岛”
C.山区的小盆地内和山麓地带都容易出现昼夜温差大的现象
D.地中海气候区的主要植被是亚热带常绿硬叶林
读右图,图中数值a>b>c。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30.若右图表示的是海洋上的等温线分布图,则图中表示(  )洋流流经
A.北半球暖流 B.北半球寒流 C.南半球暖流 D.南半球寒流
二、综合题(共4题,共40分)。
31.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贵州省地处云贵高原,喀斯特地貌广布。2016年9月,世界最大单口径射电望远镜在贵州平塘(图1)的喀斯特洼坑中落成启用,称为“中国天眼”(图2)。
材料二科研人员通过生态重建实验,因地制宜探索出喀斯特峰丛山地立体生态农业模式(图3),对于实现贵州省喀斯特峰丛集中区的可持续发展具有极强的实践意义。
(1)“中国天眼”工程所在的喀斯特洼坑是可溶性岩石经地表水、地下水的   (填“溶蚀作用”或“沉积作用”)和伴随的机械作用形成的。湖南一自驾游爱好者为了顺利前往平塘参观“中国天眼”,其最可能借助的地理信息技术是   (填“遥感”或“北斗卫星导航系统”)。
(2)贵州省因   (填“水能”或“天然气”)资源丰富,电价便宜,且气候凉爽,其贵阳市贵安新区快速发展成为我国南方最大的数据中心基地。
(3)喀斯特峰丛山地立体生态农业模式,充分考虑   (填“地形”或“土壤”)的影响,合理布局农业。与乙地相比,甲地适宜种植   (填“水土保持林”或“粮食作物”)。
32.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2019年4月29日,以“绿色生活,美丽家园”为主题的世界园艺博览会在北京延庆区盛大开幕。中国馆以会“呼吸”、有“生命”的绿色建筑特色,吸引了国内外众多游客。下图为世博会中国馆清洁能源系统示意图。
(1)示意图中主要利用的清洁能源有风能和   (填“生物能”或“太阳能”),大量使用清洁能源可以   (填“减轻大气污染”或“增加绿地面积”)。
(2)若大量推广该雨水收集系统,主要影响的水循环环节是   (填“降水”或“地表径流”),其突出的效益是   (填“缓解城市缺水”或“缓解城市内涝”)。
(3)世界园艺博览会的举办促进了延庆区各方面协调发展,请运用所学知识从经济、社会和生态上任选两方面加以阐述。
33.下图表示某地等高面与等压面关系示意图,读图,完成下列要求。
(1)若图中形成了热力环流,请用黑色字体笔在图中画出大气在竖直方向的流动方向   。
(2)热力环流的成因是   ,图中①②③④⑤气压最高的是   。
(3)图中热力环流形成过程中,各个环节发生的先后顺序为(填写编号)。
①空气的垂直运动 ②空气发生水平运动
③同一水平面产生气压差异 ④A、B两处冷热不均。
(4)一般情况下,B地多为阴雨天气,A地多为晴朗天气, 根据大气受热过程,判断A地昼夜气温差异较大的理由是   。
34.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如图所示区域海拔在4 500米以上,冬春季盛行西风,年平均大风≥8(级)日数157天,且多集中在10月至次年4月。青藏铁路在桑曲和巴索曲之间的路段风沙灾害较为严重,且主要为就地起沙。风沙流主要集中在近地面20~30厘米高度范围内。
(1)简述风沙对该路段铁路及运行列车的危害。
(2)针对该路段的风沙灾害,请提出防治措施。
答案解析部分
1.【答案】B
【知识点】天体及天体系统;太阳系与地月系
【解析】【分析】A.银河系的直径约为10万光年,某天体距地球300光年,该天体应该属于银河系,A错误。
B.地球比火星离太阳近,所以地球比火星的地表平均温度更高,公转速度更快,B正确。
C.人类到月球上会遇到强辐射的现象,但体重会减小,C错误。
D.太阳是恒星,月球是卫星,D错误。
故答案为:B。
【点评】太阳系的八大行星按照距离太阳从近到远的顺序依次为水星、金星、地球、火星、木星、土星、天王星和海王星;小行星带在火星和木星轨道之间;八大行星公转方向一致,都自西向东绕太阳公转;八大行星的轨道面接近同一平面,具有共面性:八大行星的公转轨道面近似于正圆的椭圆,具有近圆性。
【答案】2.C
3.B
【知识点】太阳系与地月系;地球的普遍性与特殊性
【解析】【点评】地球最终将泊入比邻星宜居轨道,该地需有适宜生命存在的条件。若地球与比邻星距离适中,则会使地球保持适宜的温度,液态水能够存在;星际物质运行速度较快,即使地球表面有坚硬的岩石,但一旦与地球碰撞将,会对地球造成巨大破坏,威胁人类生存。如果地球表面有厚厚的大气层,或许能降低对地球表面环境的破坏;稳定的光照条件是生命存在的外部条件之一;安全、稳定的宇宙环境有利于生命存在。
2.太阳系自内向外依次为水星、金星、地球、火星、木星、土星、天王星、海王星,共八大行星。地球流浪至比邻星需要远离太阳自内向外运行,因此要依次经过火星、木星、土星、天王星、海王星运行轨道,水星、金星位于地球运行轨道内侧,C正确,ABD错误。
故答案为:C。
3.A.地球最终将泊入比邻星宜居轨道,该地需有适宜生命存在的条件。若地球与比邻星距离适中,则会使地球保持适宜的温度,液态水能够存在,A错误。
B.地球表面有坚硬的岩石,但是星际物质运行速度较快,较大陨星与地球碰撞会对地球造成巨大破坏,威胁人类生存,此为不安全的宇宙环境,不适合生命存在,B正确。
C.比邻星性质较为稳定,能提供稳定的光照条件,稳定的光照条件是生命存在的外部条件之一,C错误。
D.安全、稳定的宇宙环境有利于生命存在,D错误。
故答案为:B。
4.【答案】C
【知识点】太阳辐射对地球的影响;太阳活动对地球的影响;地球的内部圈层
【解析】【分析】A.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太阳影响地球的主要途径是太阳辐射,A不符合题意。
B.太阳黑子和耀斑是太阳活动的主要标志,变化周期大约都是11年,B不符合题意。
C.岩石圈包含地壳和上地幔顶部,位于软流层之上,C符合题意。 
D.横波只能在固体中传播,纵波在固体、液体、气体中都能传播,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点评】地壳:位于莫霍面以上的岩石部分。特征:①厚度不均(平均厚度17km,大陆33km,海洋6km。海拔越高,厚度越大);②硅铝层不连续分布。地幔:位于莫霍面和古登堡面(深度2900km)之间,由铁镁的硅酸盐类物质组成。软流层(深度80km-400km)分布在上地幔的上部,是岩浆的主要发源地。
5.【答案】D
【知识点】河流地貌;矿物与岩石;碳排放与国际减排合作
【解析】【分析】A.含有化石的岩石一定是沉积岩,花岗岩和变质岩没有化石的分布,A正确,不符合题意。
B.珊瑚礁形成于温暖清澈的浅海环境,分布在热带和亚热带海区,B正确,不符合题意。
C.全球变暖,导致气温上升,冰雪融化,山地的雪线上升,C正确,不符合题意。
D.弯曲的河道,凹岸侵蚀,凸岸产生堆积,D错误,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点评】河流“凹岸侵蚀,凸岸堆积”原理及形成过程:河流流经弯道时,水流做曲线运动,产生离心力;在离心力的作用下,表层水流趋向凹岸,冲刷凹岸,使凹岸水面略高于凸岸,因此,底部水流在压力作用下由凹岸流向凸岸,形成弯道环流,在弯道环流作用下,凹岸发生侵蚀,凸岸发生堆积,河流变得越来越弯曲。
6.【答案】A
【知识点】太阳辐射对地球的影响
【解析】【分析】A.四川盆地太阳能贫乏的原因是盆地地形,多云雾天气,水汽不易扩散,跟距离太阳远无关,A错误,符合题意。
B.风能、水能、生物能都是从太阳辐射转化而来的能源,属于间接来自太阳辐射,B正确,不符合题意。
C.山上的黄桃开花比山下的更晚、成熟得更慢,是因为海拔越高,气温越低,成熟得越慢,C正确,不符合题意。
D.扩展河道宽度,延长河道长度,河流湿地面积增加,恢复河流自然生态系统,增加生物多样性,增强河流的自然生产力和对污染的净化能力,故恢复河流的天然弯道有助于增强河流对污染的净化能力,D正确,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点评】影响太阳辐射的因素有纬度位置:纬度低则正午太阳高度角大,太阳辐射经过大气的路程短,被大气削弱得少,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就强,反之则弱;天气状况:晴朗的天气,由于云层少且薄,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弱,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就强;阴雨的天气,由于云层厚且多,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强,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就弱;海拔高低:海拔高,空气稀薄,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弱,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就强,反之则弱;日照长短:日照时间长,获得太阳辐射强,日照时间短,获得太阳辐射弱。
【答案】7.B
8.C
【知识点】海水的性质及作用
【解析】【点评】潜艇可利用深层流进行漂航,增强隐蔽性,避开声呐探测,进而通过敌方控制的海峡和反潜封锁区。温跃层直接影响潜艇的隐蔽性。由于温跃层的存在,通常情况下声呐在冬季的探测效果会好于夏季。密度跃层可以导致液体海底、液体断崖现象。潜艇利用液体海底坐沉,可以促成攻击的突然性;而当潜艇遭遇液体断崖时会突然下沉,威胁航行安全。
7.B.根据材料可知,温跃层水温随深度的增加而急剧下降,读图可知,②处水温随深度增加下降最快(在水下约100m处温度由29℃降至19℃),为温跃层,B正确。
ACD.①、③和④温度变化均比②小,ACD错误。
故答案为:B。
8.AC.温跃层导致上下层温差变大,形成密度不连续层,不能进行很好混合,会导致底层海水难以与上部海水进行交换,下沉冷水不易上泛,海水的对流减弱,使上下层溶解氧产生较大差距,底层海水出现严重贫氧现象,C正确,A错误。
BD.温跃层的存在为潜艇提供了很好的掩护,尤其是对漂浮在水面的声呐浮标造成不利影响,一般不会出现海中断崖,BD错误。
故答案为:C。
【答案】9.D
10.B
【知识点】主要植被类型及其与环境的关系;洋流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解析】【点评】洋流对地理环境的影响:①洋流对气候影响:暖流增温增湿,寒流降温减湿,促进高低纬度间热量的输送和交换,调节全球的热量平衡;②对渔场的影响:寒暖流交汇处和有上升流的海区,营养物质丰富形成渔场;③洋流对航行的影响:顺洋流可加快航速;寒暖交汇处、冬季暖流上空、夏季寒流上空多大雾,不利于海运安全;洋流携带来自高纬度的冰山也影响海运安全;④洋流对海洋污染的影响,加快海水净化速度,扩大污染范围。
9.D.地中海沿岸属于地中海气候,具有夏季炎热干燥、冬季温和多雨的气候特征,当地植被叶片坚硬、表面有腊质层的特征主要为了抑制蒸腾,保持体内水分,以适应当地夏季高温少雨的环境特征,D正确。
A.该区域冬季温和,不需要抵御凛烈寒风,A错误。
B.叶片坚硬、表面有腊质层并不能促进根系的生长,B错误。
C.叶片坚硬、表面有腊质层对防止害虫滋生有一定的影响,但不是其主要作用,C错误。
故答案为:D。
10.B.图中洋流为加那利寒流,对沿岸气候起到降温减湿作用,B正确。
A.寒流使沙漠逼近纬度更低的赤道地区,A错误。
C.洋流会加快污染物扩散,C错误。
D.加那利寒流为离岸风形成的上升流,利于海底营养盐类上升至表层,促进浮游生物生长,为鱼类提供丰富的饵料,鱼类资源较多,D错误。
故答案为:B。
11.【答案】D
【知识点】认识土壤;成土因素;土壤的功能与养护
【解析】【分析】A.黄河三角洲的冲积土是由泥沙堆积而成,土壤质地细,肥力高,而江南丘陵的红壤受气候、地形等因素的影响,形成酸、黏、瘦的特征,黄河三角洲的冲积土比红壤发育程度并不差,A错误。
B.四川盆地紫色土是由紫色或紫红色砂岩、页岩岩层上发育而成的土壤,主要影响因素是成土母质,不是地形,B错误。
C.热带雨林区由于高温多雨,微生物对土壤有机质的分解速度快,有机质积累得少,土壤并不肥沃,热带雨区植被高大茂密与土壤肥沃无关,C错误。
D.受重力和外力侵蚀影响,陡峭的山坡上的土层容易向下移动或流失,因此难以发育深厚的土壤,D正确。
故答案为:D。
【点评】影响土壤肥力的主要因素有:成土母质(决定了土壤矿物质成分和养分状况)、生物因素(有机质的提供以及土壤中的微生物对有机质的分解速度)、气候因素(湿热地区土壤化学风化作用以及淋溶作用强,冷湿环境有利于土壤有机质的积累)、时间因素(影响土壤层的厚度)以及人为因素等。
12.【答案】C
【知识点】主要植被类型及其与环境的关系
【解析】【分析】A.湖南炎陵县位于南方地区,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形成的地带性植被是亚热带常绿阔叶林,说法正确,A不符合题意。
B.植被通过蒸腾影响空气中水汽,通过光合作用影响空气中二氧化碳、氧气的含量,从而间接调节气候,植被因热容量较大而调节气温变化,说法正确,B不符合题意。
C.北方的针叶林中也有常绿针叶林,冬季也有不落叶的,说法错误,C符合题意。
D.一定植被适应不同气候,一定气候条件形成一定植被,因此气候是影响植被分布的最重要因素,说法正确,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点评】热带雨林:最繁茂高大;植物种类丰富;垂直结构复杂;常见板状根、茎花等现象;亚热带常绿阔叶林:终年常绿,宽阔的叶片,革质叶片,花期集中在春末夏初,秋季陆续进入果期;亚热带常绿硬叶林:终年常绿,叶片厚,表层蜡质,多芳香;温带落叶阔叶林:宽阔的叶片,夏季盛叶,冬季落叶,以减少水分及能量流失;亚寒带针叶林:以松、杉类植物为主,树叶为针状,以抗寒抗旱。
13.【答案】C
【知识点】洋流对地理环境的影响;海水的性质及作用;海洋资源的开发利用
【解析】【分析】A.较封闭海区与外海海水交换较少,可能形成盐度偏高区域,如红海,也有可能形成盐度偏低区域,如波罗的海,A错误。
B.赤潮主要是人类活动排放的废水导致温暖的局部海域出现富营养化而赤潮生物过度繁殖所致,因此易发生赤潮的海区一般都靠近陆地、水温偏高,但风力偏大会使海水运动加快,富营养化环境难以维持,不易出现赤潮,B错误。
C.一般只有在深海环境下才有利于形成可燃冰和锰结核,因此可燃冰和锰结核都分布在深海地区,C正确。
D.海水温度主要受纬度影响,因此较高纬度的暖流的水温不一定高于较低纬度的寒流,D错误。
故答案为:C。
【点评】海水的温度是赤潮发生的重要环境因子,20-30℃是赤潮发生的适宜温度范围,科学家发现一周内水温突然升高大于2℃是赤潮发生的先兆。据监测资料表明,在赤潮发生时,水域多为干旱少雨,天气闷热,水温偏高,风力较弱,或者潮流缓慢等水域环境。
14.【答案】B
【知识点】水循环的类型及主要环节;月相变化与潮汐变化;人类活动对水循环的影响
【解析】【分析】A.雨季在河道弯曲、地形平坦、排水不畅的区域容易形成洪涝灾害,河谷纵向坡度大排水顺畅,不容易造成洪涝灾害,A错误。
B.城市绿地有美化环境、调蓄洪水、减轻城市内涝的作用,B正确。
C.潮汐是天体引力能形成的,是日月引力共同形成,每天涨落各二次,C错误。
D.石灰岩地区的石笋是指雨水沿石灰岩的裂隙下渗并在喀斯特溶洞洞顶渗出,滴水到溶泂底面的碳酸钙沉积而形成,不是流水溶蚀形成的,D错误。
故答案为:B。
【点评】引起地表形态变化的作用,按其能量来源分为内力作用和外力作用。内力作用的能量主要来自于地球内部的热能,表现为地壳运动、岩浆活动和变质作用等,它使地表变得高低起伏。外力作用的能量来源主要来自于地球外部的太阳能,以及地球重力能等,表现为地表物质的风化、侵蚀、搬运和堆积等作用。
15.【答案】C
【知识点】太阳辐射对地球的影响;太阳活动对地球的影响
【解析】【分析】A.太阳辐射提供光和热,对地表温度变化影响大,A错误。
B.地震的主要能量来源是地球内部,跟太阳辐射无关,B错误。
C.太阳活动会干扰电离层,影响地球上的短波通信,C正确。
D.太阳活动会使两极上空出现极光,D错误。
故答案为:C。
【点评】太阳大气外部结构由里到外分别是光球层、色球层和日冕层。光球层会出现的太阳活动是黑子,会影响地球上的气候;色球层出现的太阳活动是耀斑和日珥,耀斑会扰乱地球电离层,干扰无线电短波通信,扰乱地球磁场,产生磁暴现象;日冕层出现的太阳活动是太阳风,会使地球高纬地区上空出现极光。
【答案】16.C
17.B
【知识点】地质年代表与地球演化史;地球的内部圈层
【解析】【点评】地壳:位于莫霍面以上的岩石部分。特征:①厚度不均(平均厚度17km,大陆33km,海洋6km。海拔越高,厚度越大);②硅铝层不连续分布。地幔:位于莫霍面和古登堡面(深度2900km)之间,由铁镁的硅酸盐类物质组成。软流层(深度80km-400km)分布在上地幔的上部,是岩浆的主要发源地。
16.A.软流层位于上地幔,A错误。
B.地壳是岩石圈的一部分,B错误。
C.大陆地壳厚度大,平均厚度33千米,海洋地壳厚度比较薄,一般只有5千米到6千米,C正确。
D.莫霍面深度地下33千米处,D错误。
故答案为:C。
17.根据所学知识,在中生代晚三叠纪至白垩纪末,是恐龙的活跃期,这一时期属于中生代,B正确,ACD错误。
故答案为:B。
【答案】18.A
19.D
【知识点】大气的受热过程
【解析】【点评】对流层集中了大气质量的四分之三和几乎全部的水汽、杂质,厚度随纬度变化而变化;平流层有大量吸收紫外线的臭氧层,高度为自对流层顶至50-55千米;高层大气空气密度很小,气压很低,高空有电离层,有利于无线电通讯。
18.大气对地面辐射的吸收主要通过大气中的水汽和二氧化碳来实现,大气层中的水汽、二氧化碳主要分布在对流层,A正确,BCD错误。
故答案为:A。
19.晴朗的夜晚大气逆辐射弱,对地面的保温作用弱,地面降温快,水汽易凝华成霜,故霜冻多出现在晴朗夜晚,D正确,ABC错误。
故答案为:D。
【答案】20.B
21.A
【知识点】大气热力环流;等压面、等压线、等温线等分布图的判读
【解析】【点评】由于海陆热力性质差异,陆地比热小,白天增温快,夜间冷却也快;海洋的比热大,白天增温慢,夜间冷却也慢。于是白天,陆地空气上升,变成低压区,较冷和较重的空气从海洋流入陆地,形成海风;到了夜间,陆地冷却得快,变成高压区,陆地吹来较冷较重的空气,形成陆风。
20.A.据图分析可知,甲地接受的热量多,乙丙两地接受的热量少,故甲地近地面空气膨胀上升,到上空聚积,使上空空气密度增大,形成高气压;乙丙两地空气收缩下沉,上空空气密度减少,形成低气压。于是空气从气压高的甲地上空向气压低的乙丙两地上空扩散。故甲地接受的热量多,A错误。
B.在近地面,甲地气压低于乙地,B正确。
C. 近海地区的白天,海洋升温慢,气温较低,陆地升温快,气温较高,故甲地表示陆地,C错误。
D. 近海地区的晚上,海洋降温慢,气温较高,形成低压;陆地降温快,气温较低,形成高压,风由高压吹向低压, ①表示陆风,D错误。
故答案为:B。
21.A.据材料可知,洞庭湖周围也出现了与海陆风相似的现象。据所学知识可知,白天吹海风,风从海洋吹向陆地,故12时的洞庭湖,风应从湖泊吹向陆地,A正确。
B.晚上吹陆风,风从陆地吹向海洋,故22时的洞庭湖,风应从陆地吹向湖泊,B错误。
C.陆地升温快降温快,白天陆地气温高;海洋升温慢降温慢,晚上海洋气温高。故12时,离湖泊越近,气温越低,C错误。
D.22时,离湖泊越近,水汽越多,D错误。
故答案为:A。
22.【答案】A
【知识点】大气的垂直分层;冰川地貌
【解析】【分析】A.因地面强烈辐射而形成的逆温称为辐射逆温。在晴朗无风或微风的夜晚,地面因辐射冷却而降温,与地面接近的气层冷却降温最强烈,而上层的空气冷却降温缓慢,因此使低层大气产生逆温现象,A正确。
B.低纬对流层大气厚度大,平均高度是17-18千米,B错误。
C.影响风化作用强弱的因素有气候、岩石和生物等因素,风化作用的强弱不主要取决于风力大小,C错误。
D.挪威的峡湾主要是受冰川侵蚀形成,D错误。
故答案为:A。
【点评】逆温:在对流层中,正常情况下气温是随着高度的增加而降低的。但是,有些时候气温会随着高度的增加而升高。一般来说,近地面的空气冷却较快时,或者有一股较暖的空气移来时,上层空气温度就会高于近地面空气,这时就出现逆温了。逆温的出现就不利于空气的上升运动,如果有污染物的话,污染物就会长期停留在原处而造成污染。
23.【答案】B
【知识点】大气的垂直分层
【解析】【分析】A.图中显示,中国空间站有宽大的太阳能电池板,因此中国空间站在轨运行中主要利用的能源是太阳能,说法正确,A不符合题意。
B.题意表明,在轨运行的中国空间站距地约400千米,应位于高层大气,不位于平流层(12-50千米),说法错误,B符合题意。
C.返回舱返回过程中,从高层大气经平流层到达对流层底部(地表),穿越的地球外部圈层主要是大气圈,说法正确,C不符合题意。
D.在轨运行的中国空间站重力成为离心力,因此有失重现象,说法正确,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点评】对流层气温随高度的增加而递减,大致是海拔每上升100米,气温下降0.6℃,对流层大气主要以对流运动为主,天气现象复杂多变,与人类关系最为密切。平流层气温随高度的增加而增加,原因是平流层有臭氧层吸收太阳紫外线升温,平流层大气主要以平流运动为主,气流稳定,利于高空飞行。高层大气的气温随高度的增加先下降后上升,存在电离层能反射无线电波,对地球上无线电短波通信有重要作用。
24.【答案】B
【知识点】喀斯特地貌;河流地貌;风沙地貌
【解析】【分析】A.新月形沙丘的迎风坡风力侵蚀相对明显,形成缓坡,但俯视形态向风的来向凸出,不是凹坡,A错误。
B.喀斯特地貌主要是在可溶性的石灰岩等岩石基础上溶蚀形成,而石灰岩等可溶性岩石一般在浅海环境沉积形成,石灰岩的溶蚀只有在海拔较高的陆地环境才能实现,因此喀斯特的形成首先要有由浅海抬升为陆地的过程,B正确。
C.冲积扇是河流在出山口堆积形成,因此形成冲积扇的主要地质作用是流水沉积作用,而不是地壳运动,C错误。
D.一般认为,火山喷发的岩浆来源于岩石圈之下的软流层,D错误。
故答案为:B。
【点评】喀斯特地貌是具有溶蚀力的水对可溶性岩石进行溶蚀等作用所形成的地表和地下形态的总称。又称岩溶地貌。喀斯特地貌地面上往往崎岖不平,岩石绚丽,奇峰林立,地表常见有石芽、石林、峰林、溶沟、漏斗、落水洞、溶蚀洼地等形态;而地下则发育着地下河、溶洞。溶洞内有多姿多彩的石笋、钟乳石和石柱等。
25.【答案】A
【知识点】地球的内部圈层;人类活动对水循环的影响
【解析】【分析】A.地震波分为纵波和横波,横波只能通过固态,纵波可以通过固态、液态和气态。在湖中捕鱼的人,横波无法通过,所以在湖中捕鱼的人会感到纵波造成的上下颠簸,不会感觉到横波造成的左右摇晃,A错误,符合题意。
B.新疆某地发生地震,测得源震深度8公里,陆地地壳平均厚度超过33千米,故可推测该源震一定位于地壳,B正确,不符合题意。
C.夏季的海风凉爽而湿润,可以减小滨海地区的气温日较差,C正确,不符合题意。
D.“海绵城市”的建设可以调蓄洪水,能缓解城市水灾、增加地下径流,D正确,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点评】地震波分为横波和纵波,横波速度慢只能在固体中传播,纵波速度快可以在固、液和气体中传播。地球物理学家通过对地震波传播速度的研究,将地球内部大致分为三个主要圈层:地壳、地幔、地核。它们的分界面分别为:莫霍界面(横波和纵波速度增加)、古登堡界面(横波突然消失,纵波速度下降)。
【答案】26.A
27.D
【知识点】海水的性质及作用
【解析】【点评】影响海水温度的因素:(1)纬度:不同纬度得到的太阳辐射不同,则温度不同。全球海水温度分布规律:由低纬度海区向高纬度海区递减。(2)洋流:同纬度海区,暖流流经海水温度较高,寒流流经海水温度较低。(3)季节:夏季海水温度高,冬季海水温度低。(4)深度;表层海水随深度的增加而显著递减,1000米以内变化较明显,1000米—2000米变化较小,2000米以内常年保持低温状态。
26.读图可知,赤道地区纬度低,海水获得的太阳辐射多,水温较高;受赤道低气压带影响,降水量多于蒸发量,海水盐度较低;由于温度较高、盐度较低,因此海水密度较小,A正确,BCD错误。
故答案为:A。
27.D.结合所学可知,太阳辐射从赤道到两极减少,海洋得到的太阳辐射从赤道到两极减少,导致海水温度赤道高、两极低,D正确。
ABC.洋流、潮汐影响使等温线与海岸线平行,地形影响使等温线与等高线平行,ABC错误。
故答案为:D。
28.【答案】B
【知识点】河流地貌;滑坡与泥石流;矿物与岩石
【解析】【分析】A.植被能起到保持水土的作用,因此提高植被覆盖率可在一定程度上防御泥石流的发生,说法正确,A不符合题意。
B.花岗岩由高温高压环境下的岩浆冷凝形成,这样的环境很难保存生物遗体、遗迹,因此在花岗岩中不可能含有化石,说法错误,B符合题意。
C.相邻曲流环间的曲流颈受水流冲刷而变狭,一旦被流水侵蚀切穿,则发生河流自然裁弯取直,因此导致河流自然裁弯取直的主要作用是侵蚀作用,说法正确,C不符合题意。
D.黄土高原的黄土层比较疏松,地表径流容易侵蚀形成沟壑,因此黄土高原的千沟万壑是流水侵蚀形成的,说法正确,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点评】岩浆岩:①侵入岩:岩浆在地下压力作用下侵入地壳上部,冷却凝固而成。常见的岩石:花岗岩。②喷出岩:岩浆在地下压力作用下喷出地表,冷却凝固而成。常见的岩石:玄武岩。沉积岩:裸露地表的岩石在外力作用下被风化成碎屑物质,再经风、流水等外力搬运、沉积,经过压紧固结作用而形成的岩石。其典型特征是具有层理构造、常含有化石。常见的岩石:石灰岩、页岩、砂岩、砾岩。变质岩:原有岩石在地壳深处承受着高压,并受到岩浆活动、地壳运动产生的高温作用,岩石的成分和性质发生改变,形成新的岩石。常见的岩石:石灰岩变质为大理岩、页岩变质为板岩、砂岩变石英岩、花岗岩变片麻岩。
29.【答案】A
【知识点】喀斯特地貌;主要植被类型及其与环境的关系
【解析】【分析】A.据所学知识可知,石灰岩地区一般都是先形成溶洞,接着不断溶蚀,顶穹垮塌而形成天坑,A错误,符合题意。
B.城市地区因地面硬化,废热排放较多,导致气温较高,气流上升,容易出现“雾岛”、“雨岛”,B正确,不符合题意。
C.山区的小盆地内和山麓地带适宜人口居住,地面硬化,比热容较小,气温上升快,加之废热排放较多,当地白天气温会较高,夜晚气温降低,因此容易出现昼夜温差大的现象,C正确,不符合题意。
D.地中海气候区夏季炎热干燥,冬季温和多雨,对应植被主要是亚热带常绿硬叶林,D正确,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点评】喀斯特地貌是具有溶蚀力的水对可溶性岩石进行溶蚀等作用所形成的地表和地下形态的总称。又称岩溶地貌。喀斯特地貌地面上往往崎岖不平,岩石绚丽,奇峰林立,地表常见有石芽、石林、峰林、溶沟、漏斗、落水洞、溶蚀洼地等形态;而地下则发育着地下河、溶洞。溶洞内有多姿多彩的石笋、钟乳石和石柱等。
【答案】30.D
【知识点】洋流成因及其分类;世界洋流分布规律及其成因
【解析】【点评】表层海水温度向北逐渐升高的海区,位于南半球;表层海水温度向南逐渐升高的海区,位于北半球。寒流:水温较流经海区水温低的是寒流,一般由水温低的海域流向水温高的海域;暖流:水温较流经海区水温高的是暖流,一般由水温高的海域流向水温低的海域。
30.AB.若图表示海洋上等温线分布图,且a>b>c,自北向南温度降低,位于南半球,AB错误。
CD.洋流流向与等温线弯曲方向相同,所以洋流从温度较低的海区流向温度较高的海区,为寒流,C错误,D正确。
故答案为:D。
31.【答案】(1)“溶蚀作用”;“北斗卫星导航系统”。
(2)水能。
(3)“地形”;“水土保持林”。
【知识点】喀斯特地貌;农业区位因素及其变化;全球卫星导航系统(GNSS)
【解析】【分析】(1)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喀斯特洼坑是可溶性岩石经地表水、地下水的溶蚀作用和伴随的机械作用而形成的天然坑穴。自驾游爱好者最可能借助北斗卫星导航系统进行定位和导航,帮助其顺利前往平塘参观“中国天眼”。
(2)贵州省河流众多,地形坡度大,水流速度快,水能资源丰富,电力资源充足,电价便宜;贵州位于云贵高原上,海拔高,气候凉爽,利于数据中心散热,使得贵阳市贵安新区快速发展成为我国南方最大的数据中心基地。
(3)喀斯特峰丛山地地形起伏大,适合发展立体生态农业模式。与乙地相比,甲地的地形坡度大,适宜种植水土保持林。
【点评】喀斯特地貌是具有溶蚀力的水对可溶性岩石进行溶蚀等作用所形成的地表和地下形态的总称。又称岩溶地貌。喀斯特地貌地面上往往崎岖不平,岩石绚丽,奇峰林立,地表常见有石芽、石林、峰林、溶沟、漏斗、落水洞、溶蚀洼地等形态;而地下则发育着地下河、溶洞。溶洞内有多姿多彩的石笋、钟乳石和石柱等。
32.【答案】(1)“太阳能”;“减轻大气污染”。
(2)“地表径流”;“缓解城市缺水”。
(3)提高经济收入;带动相关产业发展;增加就业机会;构建绿色低碳生活方式;注重生态环境保护等。
【知识点】水循环的类型及主要环节;人类活动对水循环的影响;可持续发展的概念、内涵、原则与途径;新能源开发与利用
【解析】【分析】(1)读图可知,中国馆主要利用的清洁能源有风能和太阳能,大量使用清洁能源能降低煤炭等对大气有严重污染的能源比重,从而减轻大气污染。
(2)雨水收集系统,将雨水通过集水槽、集水管、管道收集到蓄水池中,直接改变了地表径流,使降水直接储存在蓄水池里,可一定程度缓解城市内涝但不能解决,也可以补充城市水源,缓解城市的供水紧张。
(3)世界园艺博览会的举办吸引外来游客消费,提高经济收入;与之相关的住宿、食品等产业也发展起来,带动相关产业发展;提供大量工作岗位,增加就业机会;构建绿色低碳生活方式,减少温室气体排放,注重生态环境保护等。
【点评】1、水循环的环节有蒸发、水汽输送、降水、地表径流、下渗、地下径流等;水循环的类型可以分为海上内循环、海陆间大循环和陆地内循环;人类活动可以影响水循环的各个环节,其中对地表径流的影响最大。
2、城市建设对水循环环节的影响:城市建设使得地表硬化,使得地表水很难下渗,下渗减少,导致地下径流减少;城市地表很难保存水分,使得蒸发减少;城市建设导致热岛效应加剧,城区盛行上升气流,有可能使得降水增多;由于前面环节的变化,使得地表径流增加。
33.【答案】(1)。
(2)地面冷热不均;④。
(3)④①③②。
(4)A地多为晴朗天气,云量少,白天大气削弱作用弱,夜晚大气保温作用弱,因此A地白天升温快,夜晚降温快,昼夜温差大。
【知识点】大气热力环流;等压面、等压线、等温线等分布图的判读
【解析】【分析】(1)相对于水平面,高压区等压面向上凸出,低压区等压面向下凹陷。由此判断出④为高压,⑤地为低压。近地面气压分布与高空相反,因此A为高压,B为高压。水平方向上气流由高压流向低压,因此近地面气流由A流向B,高空气流由④流向⑤,形成逆时针运动的大气环流。如图所示:
(2)冷热不均一起的空气运动成为热力环流,因此热力环流的成因是地面冷热不均;垂直方向上,海拔越高,气压越低,因此气压①>⑤、④>③。①②③位于同一等压面上,因此气压①=②=③。因此①②③④⑤气压最高的为④。
(3)热力环流形成过程为:地面冷热不均引起空气上升和下沉的垂直运动;垂直运动导致同一水平面气压不等,产生水平气压差;水平气压差形成水平气压梯度力,在水平气压梯度力作用下,空气发生从高压区流向低压区的水平运动。综上所述,图中热力环流形成过程中各个环节发生的先后顺序④①③②。
(4)与阴雨天气相比,晴朗天气云量少,白天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弱,气温高;夜晚大气对地面的保温作用弱,气温低,昼夜温差大。
【点评】热力环流是大气运动最简单的形式,由于地面的冷热不均而形成的空气环流。其形成过程为:受热地区大气膨胀上升,近地面形成低气压,而高空形成高气压;受冷地区相反,从而在近地面和高空的水平面上形成了气压差,促使大气的水平运动,形成高低空的热力环流。
34.【答案】(1)(铁路路基较高)风沙堆积,填埋路基和轨道;侵蚀路基(和路肩);损害机车车辆和通信、信号设备等,加大钢轨、车轮等设备的磨损;影响运行列车安全。
(2)(阻沙措施)在铁路两侧设立阻沙墙(高立式沙障)。(固沙措施)在沙地上用碎石等覆盖沙面,设置石(草)方格沙障。
【知识点】荒漠化及其综合治理
【解析】【分析】(1)由图示信息及所学知识可知,铁路路基较高,阻挡风沙前进,导致风速降低,沙了在铁路线及附近堆积,掩埋路基和轨道;“冬春季盛行西风,年平均大风(≥8级)日数157天”可知,大风日数多且风力强劲,路基和路肩的侵蚀强;风沙可能损害机车车辆本身,影响通信、信号设备的传输;沙子加大钢轨与车轮等设备之间的磨损,使其使用寿命降低;大风可能掀翻列车,影响运行列车安全,乘客和物资的安全得不到保证。
(2)由所学知识可知,防风沙的措施主要是通过固沙、阻沙工程达到。由于青藏高原海拔高,气候高寒,不适宜种树,在沙地上用碎石等覆盖沙面,设置石(草)方格沙障;阻沙措施是可以在铁路两侧设立高立式沙障,阻挡风沙,达到阻沙的目的。
【点评】我国西北地区荒漠化的防治方针: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综合治理;防治核心——恢复自然植被;具体措施:禁樵禁采;合理放牧;植树造林、退耕还林还草;合理用水;控制人口增长,解决农村能源问题等。
1 / 1湖南省株洲市炎陵县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1月期末考试地理试题
一、选择题(共60分)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2分,共6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某天体距地球300光年,该天体应该属于河外星系
B.地球比火星的地表平均温度更高,公转速度更快
C.人类到月球上会遇到强辐射和体重增加的现象
D.太阳是恒星,月球是行星
【答案】B
【知识点】天体及天体系统;太阳系与地月系
【解析】【分析】A.银河系的直径约为10万光年,某天体距地球300光年,该天体应该属于银河系,A错误。
B.地球比火星离太阳近,所以地球比火星的地表平均温度更高,公转速度更快,B正确。
C.人类到月球上会遇到强辐射的现象,但体重会减小,C错误。
D.太阳是恒星,月球是卫星,D错误。
故答案为:B。
【点评】太阳系的八大行星按照距离太阳从近到远的顺序依次为水星、金星、地球、火星、木星、土星、天王星和海王星;小行星带在火星和木星轨道之间;八大行星公转方向一致,都自西向东绕太阳公转;八大行星的轨道面接近同一平面,具有共面性:八大行星的公转轨道面近似于正圆的椭圆,具有近圆性。
电影《流浪地球》讲述太阳即将毁灭,人类面临绝境。因此人类将开启“流浪地球”计划,地球最终将泊入比邻星宜居轨道,成为比邻星的行星。下图为地球泊入比邻星轨道示意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2.地球在流浪过程中依次经过的天体运行轨道是(  )
A.水星、金星、火星、木星 B.金星、木星、火星、天王星
C.火星、木星、土星、天王星 D.木星、火星、海王星、天王星
3.关于地球泊入比邻星宜居轨道后的推测,不可信的是(  )
A.地球与比邻星距离适中,能保持适宜的温度
B.地球表面有坚硬的岩石,能避免星际物质撞击
C.比邻星性质较为稳定,能提供稳定的光照条件
D.宜居轨道能提供较为安全、稳定的宇宙环境
【答案】2.C
3.B
【知识点】太阳系与地月系;地球的普遍性与特殊性
【解析】【点评】地球最终将泊入比邻星宜居轨道,该地需有适宜生命存在的条件。若地球与比邻星距离适中,则会使地球保持适宜的温度,液态水能够存在;星际物质运行速度较快,即使地球表面有坚硬的岩石,但一旦与地球碰撞将,会对地球造成巨大破坏,威胁人类生存。如果地球表面有厚厚的大气层,或许能降低对地球表面环境的破坏;稳定的光照条件是生命存在的外部条件之一;安全、稳定的宇宙环境有利于生命存在。
2.太阳系自内向外依次为水星、金星、地球、火星、木星、土星、天王星、海王星,共八大行星。地球流浪至比邻星需要远离太阳自内向外运行,因此要依次经过火星、木星、土星、天王星、海王星运行轨道,水星、金星位于地球运行轨道内侧,C正确,ABD错误。
故答案为:C。
3.A.地球最终将泊入比邻星宜居轨道,该地需有适宜生命存在的条件。若地球与比邻星距离适中,则会使地球保持适宜的温度,液态水能够存在,A错误。
B.地球表面有坚硬的岩石,但是星际物质运行速度较快,较大陨星与地球碰撞会对地球造成巨大破坏,威胁人类生存,此为不安全的宇宙环境,不适合生命存在,B正确。
C.比邻星性质较为稳定,能提供稳定的光照条件,稳定的光照条件是生命存在的外部条件之一,C错误。
D.安全、稳定的宇宙环境有利于生命存在,D错误。
故答案为:B。
4.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太阳影响地球的主要途径是太阳辐射
B.太阳黑子和耀斑的变化周期大约都是11年
C.岩石圈包含地壳和上地幔 
D.纵波在固体、液体、气体中都能传播
【答案】C
【知识点】太阳辐射对地球的影响;太阳活动对地球的影响;地球的内部圈层
【解析】【分析】A.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太阳影响地球的主要途径是太阳辐射,A不符合题意。
B.太阳黑子和耀斑是太阳活动的主要标志,变化周期大约都是11年,B不符合题意。
C.岩石圈包含地壳和上地幔顶部,位于软流层之上,C符合题意。 
D.横波只能在固体中传播,纵波在固体、液体、气体中都能传播,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点评】地壳:位于莫霍面以上的岩石部分。特征:①厚度不均(平均厚度17km,大陆33km,海洋6km。海拔越高,厚度越大);②硅铝层不连续分布。地幔:位于莫霍面和古登堡面(深度2900km)之间,由铁镁的硅酸盐类物质组成。软流层(深度80km-400km)分布在上地幔的上部,是岩浆的主要发源地。
5.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含有化石的岩石一定是沉积岩 
B.珊瑚礁形成于温暖清澈的浅海环境
C.全球变暖会导致山地的雪线上升 
D.河曲的凸岸容易被侵蚀
【答案】D
【知识点】河流地貌;矿物与岩石;碳排放与国际减排合作
【解析】【分析】A.含有化石的岩石一定是沉积岩,花岗岩和变质岩没有化石的分布,A正确,不符合题意。
B.珊瑚礁形成于温暖清澈的浅海环境,分布在热带和亚热带海区,B正确,不符合题意。
C.全球变暖,导致气温上升,冰雪融化,山地的雪线上升,C正确,不符合题意。
D.弯曲的河道,凹岸侵蚀,凸岸产生堆积,D错误,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点评】河流“凹岸侵蚀,凸岸堆积”原理及形成过程:河流流经弯道时,水流做曲线运动,产生离心力;在离心力的作用下,表层水流趋向凹岸,冲刷凹岸,使凹岸水面略高于凸岸,因此,底部水流在压力作用下由凹岸流向凸岸,形成弯道环流,在弯道环流作用下,凹岸发生侵蚀,凸岸发生堆积,河流变得越来越弯曲。
6.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四川盆地太阳能贫乏的原因是海拔低、阴雨天多、距离太阳远
B.风能、水能、生物能都是从太阳辐射转化而来的能源
C.山上的黄桃开花比山下的更晚、成熟得更慢
D.恢复河流的天然弯道有助于增强河流对污染的净化能力
【答案】A
【知识点】太阳辐射对地球的影响
【解析】【分析】A.四川盆地太阳能贫乏的原因是盆地地形,多云雾天气,水汽不易扩散,跟距离太阳远无关,A错误,符合题意。
B.风能、水能、生物能都是从太阳辐射转化而来的能源,属于间接来自太阳辐射,B正确,不符合题意。
C.山上的黄桃开花比山下的更晚、成熟得更慢,是因为海拔越高,气温越低,成熟得越慢,C正确,不符合题意。
D.扩展河道宽度,延长河道长度,河流湿地面积增加,恢复河流自然生态系统,增加生物多样性,增强河流的自然生产力和对污染的净化能力,故恢复河流的天然弯道有助于增强河流对污染的净化能力,D正确,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点评】影响太阳辐射的因素有纬度位置:纬度低则正午太阳高度角大,太阳辐射经过大气的路程短,被大气削弱得少,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就强,反之则弱;天气状况:晴朗的天气,由于云层少且薄,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弱,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就强;阴雨的天气,由于云层厚且多,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强,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就弱;海拔高低:海拔高,空气稀薄,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弱,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就强,反之则弱;日照长短:日照时间长,获得太阳辐射强,日照时间短,获得太阳辐射弱。
温跃层是指上层的薄暖水层与下层的厚冷水层之间出现水温急剧下降的薄薄过渡层,这里常常成为生物以及海水环流的一个重要分界面。中国中沙群岛由黄岩岛和隐伏海水中的暗礁构成,所在海域面积约60多万平方公里。图示意该海域2022年8~11月海水温度和盐度的垂直分布统计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7.图中数字序号表示温跃层的是(  )
A.① B.② C.③ D.④
8.温跃层会导致(  )
A.海洋下层冷海水更容易上泛 B.海面舰艇更易发现水中潜艇
C.底层海水出现严重贫氧现象 D.出现海中断崖导致潜艇沉毁
【答案】7.B
8.C
【知识点】海水的性质及作用
【解析】【点评】潜艇可利用深层流进行漂航,增强隐蔽性,避开声呐探测,进而通过敌方控制的海峡和反潜封锁区。温跃层直接影响潜艇的隐蔽性。由于温跃层的存在,通常情况下声呐在冬季的探测效果会好于夏季。密度跃层可以导致液体海底、液体断崖现象。潜艇利用液体海底坐沉,可以促成攻击的突然性;而当潜艇遭遇液体断崖时会突然下沉,威胁航行安全。
7.B.根据材料可知,温跃层水温随深度的增加而急剧下降,读图可知,②处水温随深度增加下降最快(在水下约100m处温度由29℃降至19℃),为温跃层,B正确。
ACD.①、③和④温度变化均比②小,ACD错误。
故答案为:B。
8.AC.温跃层导致上下层温差变大,形成密度不连续层,不能进行很好混合,会导致底层海水难以与上部海水进行交换,下沉冷水不易上泛,海水的对流减弱,使上下层溶解氧产生较大差距,底层海水出现严重贫氧现象,C正确,A错误。
BD.温跃层的存在为潜艇提供了很好的掩护,尤其是对漂浮在水面的声呐浮标造成不利影响,一般不会出现海中断崖,BD错误。
故答案为:C。
下图示意世界某区战气候类型的分布,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9.地中海沿岸地带性植被的叶片坚硬、表面有腊质层,其主要作用是(  )
A.抵御凛烈寒风 B.促进根系生长
C.防止害虫滋生 D.保持体内水分
10.图中洋流对半岛西岸地理环境的影响是(  )
A.可使沙漠逼近海岸 B.起到降温减湿作用
C.加快污染物质聚集 D.导致鱼类资源较少
【答案】9.D
10.B
【知识点】主要植被类型及其与环境的关系;洋流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解析】【点评】洋流对地理环境的影响:①洋流对气候影响:暖流增温增湿,寒流降温减湿,促进高低纬度间热量的输送和交换,调节全球的热量平衡;②对渔场的影响:寒暖流交汇处和有上升流的海区,营养物质丰富形成渔场;③洋流对航行的影响:顺洋流可加快航速;寒暖交汇处、冬季暖流上空、夏季寒流上空多大雾,不利于海运安全;洋流携带来自高纬度的冰山也影响海运安全;④洋流对海洋污染的影响,加快海水净化速度,扩大污染范围。
9.D.地中海沿岸属于地中海气候,具有夏季炎热干燥、冬季温和多雨的气候特征,当地植被叶片坚硬、表面有腊质层的特征主要为了抑制蒸腾,保持体内水分,以适应当地夏季高温少雨的环境特征,D正确。
A.该区域冬季温和,不需要抵御凛烈寒风,A错误。
B.叶片坚硬、表面有腊质层并不能促进根系的生长,B错误。
C.叶片坚硬、表面有腊质层对防止害虫滋生有一定的影响,但不是其主要作用,C错误。
故答案为:D。
10.B.图中洋流为加那利寒流,对沿岸气候起到降温减湿作用,B正确。
A.寒流使沙漠逼近纬度更低的赤道地区,A错误。
C.洋流会加快污染物扩散,C错误。
D.加那利寒流为离岸风形成的上升流,利于海底营养盐类上升至表层,促进浮游生物生长,为鱼类提供丰富的饵料,鱼类资源较多,D错误。
故答案为:B。
11.土壤是重要的自然地理要素之一,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黄河三角洲的冲积土比江南丘陵的红壤发育程度差
B.四川盆地紫色土的形成主要是由地形决定的
C.热带雨林区植被高大茂密,主要是因为土壤肥沃
D.陡峭的山坡上难以发育深厚的土壤
【答案】D
【知识点】认识土壤;成土因素;土壤的功能与养护
【解析】【分析】A.黄河三角洲的冲积土是由泥沙堆积而成,土壤质地细,肥力高,而江南丘陵的红壤受气候、地形等因素的影响,形成酸、黏、瘦的特征,黄河三角洲的冲积土比红壤发育程度并不差,A错误。
B.四川盆地紫色土是由紫色或紫红色砂岩、页岩岩层上发育而成的土壤,主要影响因素是成土母质,不是地形,B错误。
C.热带雨林区由于高温多雨,微生物对土壤有机质的分解速度快,有机质积累得少,土壤并不肥沃,热带雨区植被高大茂密与土壤肥沃无关,C错误。
D.受重力和外力侵蚀影响,陡峭的山坡上的土层容易向下移动或流失,因此难以发育深厚的土壤,D正确。
故答案为:D。
【点评】影响土壤肥力的主要因素有:成土母质(决定了土壤矿物质成分和养分状况)、生物因素(有机质的提供以及土壤中的微生物对有机质的分解速度)、气候因素(湿热地区土壤化学风化作用以及淋溶作用强,冷湿环境有利于土壤有机质的积累)、时间因素(影响土壤层的厚度)以及人为因素等。
12.下列有关植被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炎陵的地带性植被是亚热带常绿阔叶林
B.植被对气候有调节作用
C.北方的针叶林冬季都会落叶
D.气候是影响植被分布的最重要因素
【答案】C
【知识点】主要植被类型及其与环境的关系
【解析】【分析】A.湖南炎陵县位于南方地区,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形成的地带性植被是亚热带常绿阔叶林,说法正确,A不符合题意。
B.植被通过蒸腾影响空气中水汽,通过光合作用影响空气中二氧化碳、氧气的含量,从而间接调节气候,植被因热容量较大而调节气温变化,说法正确,B不符合题意。
C.北方的针叶林中也有常绿针叶林,冬季也有不落叶的,说法错误,C符合题意。
D.一定植被适应不同气候,一定气候条件形成一定植被,因此气候是影响植被分布的最重要因素,说法正确,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点评】热带雨林:最繁茂高大;植物种类丰富;垂直结构复杂;常见板状根、茎花等现象;亚热带常绿阔叶林:终年常绿,宽阔的叶片,革质叶片,花期集中在春末夏初,秋季陆续进入果期;亚热带常绿硬叶林:终年常绿,叶片厚,表层蜡质,多芳香;温带落叶阔叶林:宽阔的叶片,夏季盛叶,冬季落叶,以减少水分及能量流失;亚寒带针叶林:以松、杉类植物为主,树叶为针状,以抗寒抗旱。
13.下列有关海洋环境的说法正确的是(  )
A.较封闭海区的盐度一般都偏高
B.易发生赤潮的海区一般都靠近陆地、水温偏高、风力偏大
C.可燃冰和锰结核都分布在深海地区
D.暖流的水温高于寒流
【答案】C
【知识点】洋流对地理环境的影响;海水的性质及作用;海洋资源的开发利用
【解析】【分析】A.较封闭海区与外海海水交换较少,可能形成盐度偏高区域,如红海,也有可能形成盐度偏低区域,如波罗的海,A错误。
B.赤潮主要是人类活动排放的废水导致温暖的局部海域出现富营养化而赤潮生物过度繁殖所致,因此易发生赤潮的海区一般都靠近陆地、水温偏高,但风力偏大会使海水运动加快,富营养化环境难以维持,不易出现赤潮,B错误。
C.一般只有在深海环境下才有利于形成可燃冰和锰结核,因此可燃冰和锰结核都分布在深海地区,C正确。
D.海水温度主要受纬度影响,因此较高纬度的暖流的水温不一定高于较低纬度的寒流,D错误。
故答案为:C。
【点评】海水的温度是赤潮发生的重要环境因子,20-30℃是赤潮发生的适宜温度范围,科学家发现一周内水温突然升高大于2℃是赤潮发生的先兆。据监测资料表明,在赤潮发生时,水域多为干旱少雨,天气闷热,水温偏高,风力较弱,或者潮流缓慢等水域环境。
14.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雨季在河道弯曲、河谷纵向坡度大的区域容易形成洪涝灾害
B.城市绿地有美化环境、减轻城市内涝的作用
C.潮汐主要是受月球引力形成,每天涨落各一次
D.石灰岩地区的石笋是受流水溶蚀作用形成
【答案】B
【知识点】水循环的类型及主要环节;月相变化与潮汐变化;人类活动对水循环的影响
【解析】【分析】A.雨季在河道弯曲、地形平坦、排水不畅的区域容易形成洪涝灾害,河谷纵向坡度大排水顺畅,不容易造成洪涝灾害,A错误。
B.城市绿地有美化环境、调蓄洪水、减轻城市内涝的作用,B正确。
C.潮汐是天体引力能形成的,是日月引力共同形成,每天涨落各二次,C错误。
D.石灰岩地区的石笋是指雨水沿石灰岩的裂隙下渗并在喀斯特溶洞洞顶渗出,滴水到溶泂底面的碳酸钙沉积而形成,不是流水溶蚀形成的,D错误。
故答案为:B。
【点评】引起地表形态变化的作用,按其能量来源分为内力作用和外力作用。内力作用的能量主要来自于地球内部的热能,表现为地壳运动、岩浆活动和变质作用等,它使地表变得高低起伏。外力作用的能量来源主要来自于地球外部的太阳能,以及地球重力能等,表现为地表物质的风化、侵蚀、搬运和堆积等作用。
15.下列关于太阳对地球影响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太阳辐射对地表温度变化无影响
B.太阳辐射是地震的主要能量来源
C.太阳活动影响地球上的短波通信
D.太阳活动会使赤道上空出现极光
【答案】C
【知识点】太阳辐射对地球的影响;太阳活动对地球的影响
【解析】【分析】A.太阳辐射提供光和热,对地表温度变化影响大,A错误。
B.地震的主要能量来源是地球内部,跟太阳辐射无关,B错误。
C.太阳活动会干扰电离层,影响地球上的短波通信,C正确。
D.太阳活动会使两极上空出现极光,D错误。
故答案为:C。
【点评】太阳大气外部结构由里到外分别是光球层、色球层和日冕层。光球层会出现的太阳活动是黑子,会影响地球上的气候;色球层出现的太阳活动是耀斑和日珥,耀斑会扰乱地球电离层,干扰无线电短波通信,扰乱地球磁场,产生磁暴现象;日冕层出现的太阳活动是太阳风,会使地球高纬地区上空出现极光。
下图为地球内部部分圈层示意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6.关于图示信息的解读,正确的是(  )
A.软流层位于下地幔 B.地壳包含岩石圈
C.大陆地壳较大洋地壳厚 D.莫霍面深度可达400千米
17.在某地层中发现恐龙化石,可推测该地层形成于(  )
A.新生代 B.中生代 C.古生代 D.元古宙
【答案】16.C
17.B
【知识点】地质年代表与地球演化史;地球的内部圈层
【解析】【点评】地壳:位于莫霍面以上的岩石部分。特征:①厚度不均(平均厚度17km,大陆33km,海洋6km。海拔越高,厚度越大);②硅铝层不连续分布。地幔:位于莫霍面和古登堡面(深度2900km)之间,由铁镁的硅酸盐类物质组成。软流层(深度80km-400km)分布在上地幔的上部,是岩浆的主要发源地。
16.A.软流层位于上地幔,A错误。
B.地壳是岩石圈的一部分,B错误。
C.大陆地壳厚度大,平均厚度33千米,海洋地壳厚度比较薄,一般只有5千米到6千米,C正确。
D.莫霍面深度地下33千米处,D错误。
故答案为:C。
17.根据所学知识,在中生代晚三叠纪至白垩纪末,是恐龙的活跃期,这一时期属于中生代,B正确,ACD错误。
故答案为:B。
下图为地球大气受热过程示意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8.大气对地面辐射的吸收(图中②)主要发生在(  )
A.对流层 B.平流层 C.高层大气 D.电离层
19.深秋到次年早春,霜冻多出现在晴朗夜晚的主要原因是(  )
A.①减弱 B.②增强 C.③增强 D.④减弱
【答案】18.A
19.D
【知识点】大气的受热过程
【解析】【点评】对流层集中了大气质量的四分之三和几乎全部的水汽、杂质,厚度随纬度变化而变化;平流层有大量吸收紫外线的臭氧层,高度为自对流层顶至50-55千米;高层大气空气密度很小,气压很低,高空有电离层,有利于无线电通讯。
18.大气对地面辐射的吸收主要通过大气中的水汽和二氧化碳来实现,大气层中的水汽、二氧化碳主要分布在对流层,A正确,BCD错误。
故答案为:A。
19.晴朗的夜晚大气逆辐射弱,对地面的保温作用弱,地面降温快,水汽易凝华成霜,故霜冻多出现在晴朗夜晚,D正确,ABC错误。
故答案为:D。
下图为大气热力环流示意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20.有关图示信息的解读,正确的是(  )
A.甲地接受热量少
B.在近地面,甲地气压低于乙地
C.假如图中甲、丙之间的热力环流是发生在近海地区的白天,则甲地表示海
D.假如图中甲、丙之间的热力环流是发生在近海地区的晚上,则箭头①表示海风
21.某校地理研学小组暑期赴洞庭湖区考察,学生发现洞庭湖周围也出现了与海陆风相似的现象。下列气象记录可信的是(  )
A.12 时,风从湖泊吹向陆地
B.22 时,风从湖泊吹向陆地
C.12 时,离湖泊越近,气温越高
D.22 时,离湖泊越近,水汽越少
【答案】20.B
21.A
【知识点】大气热力环流;等压面、等压线、等温线等分布图的判读
【解析】【点评】由于海陆热力性质差异,陆地比热小,白天增温快,夜间冷却也快;海洋的比热大,白天增温慢,夜间冷却也慢。于是白天,陆地空气上升,变成低压区,较冷和较重的空气从海洋流入陆地,形成海风;到了夜间,陆地冷却得快,变成高压区,陆地吹来较冷较重的空气,形成陆风。
20.A.据图分析可知,甲地接受的热量多,乙丙两地接受的热量少,故甲地近地面空气膨胀上升,到上空聚积,使上空空气密度增大,形成高气压;乙丙两地空气收缩下沉,上空空气密度减少,形成低气压。于是空气从气压高的甲地上空向气压低的乙丙两地上空扩散。故甲地接受的热量多,A错误。
B.在近地面,甲地气压低于乙地,B正确。
C. 近海地区的白天,海洋升温慢,气温较低,陆地升温快,气温较高,故甲地表示陆地,C错误。
D. 近海地区的晚上,海洋降温慢,气温较高,形成低压;陆地降温快,气温较低,形成高压,风由高压吹向低压, ①表示陆风,D错误。
故答案为:B。
21.A.据材料可知,洞庭湖周围也出现了与海陆风相似的现象。据所学知识可知,白天吹海风,风从海洋吹向陆地,故12时的洞庭湖,风应从湖泊吹向陆地,A正确。
B.晚上吹陆风,风从陆地吹向海洋,故22时的洞庭湖,风应从陆地吹向湖泊,B错误。
C.陆地升温快降温快,白天陆地气温高;海洋升温慢降温慢,晚上海洋气温高。故12时,离湖泊越近,气温越低,C错误。
D.22时,离湖泊越近,水汽越多,D错误。
故答案为:A。
2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晴朗的夜晚易出现大气逆温现象
B.低纬对流层大气的平均高度是12千米
C.风化作用的强弱主要受风力大小的影响
D.挪威的峡湾主要是受海水侵蚀形成
【答案】A
【知识点】大气的垂直分层;冰川地貌
【解析】【分析】A.因地面强烈辐射而形成的逆温称为辐射逆温。在晴朗无风或微风的夜晚,地面因辐射冷却而降温,与地面接近的气层冷却降温最强烈,而上层的空气冷却降温缓慢,因此使低层大气产生逆温现象,A正确。
B.低纬对流层大气厚度大,平均高度是17-18千米,B错误。
C.影响风化作用强弱的因素有气候、岩石和生物等因素,风化作用的强弱不主要取决于风力大小,C错误。
D.挪威的峡湾主要是受冰川侵蚀形成,D错误。
故答案为:A。
【点评】逆温:在对流层中,正常情况下气温是随着高度的增加而降低的。但是,有些时候气温会随着高度的增加而升高。一般来说,近地面的空气冷却较快时,或者有一股较暖的空气移来时,上层空气温度就会高于近地面空气,这时就出现逆温了。逆温的出现就不利于空气的上升运动,如果有污染物的话,污染物就会长期停留在原处而造成污染。
23.2022年12月4日,神舟十四号载人飞船返回舱在东风着陆场成功着陆。我国三名航天员从中国空间站(距地约400千米)安全返回。图1为中国空间站在轨运行实景图,图2为大气垂直分层示意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A.中国空间站在轨运行中主要利用的能源是太阳能
B.在轨运行的中国空间站位于平流层
C.返回舱返回过程中,穿越的地球外部圈层主要是大气圈
D.在轨运行的中国空间站上有失重现象
【答案】B
【知识点】大气的垂直分层
【解析】【分析】A.图中显示,中国空间站有宽大的太阳能电池板,因此中国空间站在轨运行中主要利用的能源是太阳能,说法正确,A不符合题意。
B.题意表明,在轨运行的中国空间站距地约400千米,应位于高层大气,不位于平流层(12-50千米),说法错误,B符合题意。
C.返回舱返回过程中,从高层大气经平流层到达对流层底部(地表),穿越的地球外部圈层主要是大气圈,说法正确,C不符合题意。
D.在轨运行的中国空间站重力成为离心力,因此有失重现象,说法正确,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点评】对流层气温随高度的增加而递减,大致是海拔每上升100米,气温下降0.6℃,对流层大气主要以对流运动为主,天气现象复杂多变,与人类关系最为密切。平流层气温随高度的增加而增加,原因是平流层有臭氧层吸收太阳紫外线升温,平流层大气主要以平流运动为主,气流稳定,利于高空飞行。高层大气的气温随高度的增加先下降后上升,存在电离层能反射无线电波,对地球上无线电短波通信有重要作用。
24.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新月形沙丘的迎风坡是缓坡、凹坡
B.喀斯特地貌的形成首先要有由浅海抬升为陆地的过程
C.形成冲积扇的主要地质作用是地壳运动
D.火山喷发的岩浆来源于岩石圈
【答案】B
【知识点】喀斯特地貌;河流地貌;风沙地貌
【解析】【分析】A.新月形沙丘的迎风坡风力侵蚀相对明显,形成缓坡,但俯视形态向风的来向凸出,不是凹坡,A错误。
B.喀斯特地貌主要是在可溶性的石灰岩等岩石基础上溶蚀形成,而石灰岩等可溶性岩石一般在浅海环境沉积形成,石灰岩的溶蚀只有在海拔较高的陆地环境才能实现,因此喀斯特的形成首先要有由浅海抬升为陆地的过程,B正确。
C.冲积扇是河流在出山口堆积形成,因此形成冲积扇的主要地质作用是流水沉积作用,而不是地壳运动,C错误。
D.一般认为,火山喷发的岩浆来源于岩石圈之下的软流层,D错误。
故答案为:B。
【点评】喀斯特地貌是具有溶蚀力的水对可溶性岩石进行溶蚀等作用所形成的地表和地下形态的总称。又称岩溶地貌。喀斯特地貌地面上往往崎岖不平,岩石绚丽,奇峰林立,地表常见有石芽、石林、峰林、溶沟、漏斗、落水洞、溶蚀洼地等形态;而地下则发育着地下河、溶洞。溶洞内有多姿多彩的石笋、钟乳石和石柱等。
25.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地震发生时,在湖中捕鱼的人会感到先上下颠簸,后左右摇晃
B.新疆某地发生地震,测得源震深度8公里,可推测该源震一定位于地壳
C.夏季的海风可以减小滨海地区的气温日较差
D.“海绵城市”的建设能缓解城市水灾、增加地下径流
【答案】A
【知识点】地球的内部圈层;人类活动对水循环的影响
【解析】【分析】A.地震波分为纵波和横波,横波只能通过固态,纵波可以通过固态、液态和气态。在湖中捕鱼的人,横波无法通过,所以在湖中捕鱼的人会感到纵波造成的上下颠簸,不会感觉到横波造成的左右摇晃,A错误,符合题意。
B.新疆某地发生地震,测得源震深度8公里,陆地地壳平均厚度超过33千米,故可推测该源震一定位于地壳,B正确,不符合题意。
C.夏季的海风凉爽而湿润,可以减小滨海地区的气温日较差,C正确,不符合题意。
D.“海绵城市”的建设可以调蓄洪水,能缓解城市水灾、增加地下径流,D正确,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点评】地震波分为横波和纵波,横波速度慢只能在固体中传播,纵波速度快可以在固、液和气体中传播。地球物理学家通过对地震波传播速度的研究,将地球内部大致分为三个主要圈层:地壳、地幔、地核。它们的分界面分别为:莫霍界面(横波和纵波速度增加)、古登堡界面(横波突然消失,纵波速度下降)。
下图为大西洋表层海水密度、温度和盐度随纬度的分布示意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26.由图可知,大西洋赤道附近的表层海水(  )
A.温度偏高、盐度稍低、密度小 B.温度偏高、盐度稍高、密度小
C.温度偏低、盐度稍低、密度大 D.温度偏低、盐度稍高、密度大
27. 影响图中温度曲线分布特点的主要因素是(  )
A.洋流 B.地形 C.潮汐 D.太阳辐射
【答案】26.A
27.D
【知识点】海水的性质及作用
【解析】【点评】影响海水温度的因素:(1)纬度:不同纬度得到的太阳辐射不同,则温度不同。全球海水温度分布规律:由低纬度海区向高纬度海区递减。(2)洋流:同纬度海区,暖流流经海水温度较高,寒流流经海水温度较低。(3)季节:夏季海水温度高,冬季海水温度低。(4)深度;表层海水随深度的增加而显著递减,1000米以内变化较明显,1000米—2000米变化较小,2000米以内常年保持低温状态。
26.读图可知,赤道地区纬度低,海水获得的太阳辐射多,水温较高;受赤道低气压带影响,降水量多于蒸发量,海水盐度较低;由于温度较高、盐度较低,因此海水密度较小,A正确,BCD错误。
故答案为:A。
27.D.结合所学可知,太阳辐射从赤道到两极减少,海洋得到的太阳辐射从赤道到两极减少,导致海水温度赤道高、两极低,D正确。
ABC.洋流、潮汐影响使等温线与海岸线平行,地形影响使等温线与等高线平行,ABC错误。
故答案为:D。
28.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提高植被覆盖率可防御滑坡、泥石流
B.在花岗岩中也可能含有化石
C.导致河流自然裁弯取直的主要作用是侵蚀作用
D.黄土高原的千沟万壑是流水侵蚀形成的
【答案】B
【知识点】河流地貌;滑坡与泥石流;矿物与岩石
【解析】【分析】A.植被能起到保持水土的作用,因此提高植被覆盖率可在一定程度上防御泥石流的发生,说法正确,A不符合题意。
B.花岗岩由高温高压环境下的岩浆冷凝形成,这样的环境很难保存生物遗体、遗迹,因此在花岗岩中不可能含有化石,说法错误,B符合题意。
C.相邻曲流环间的曲流颈受水流冲刷而变狭,一旦被流水侵蚀切穿,则发生河流自然裁弯取直,因此导致河流自然裁弯取直的主要作用是侵蚀作用,说法正确,C不符合题意。
D.黄土高原的黄土层比较疏松,地表径流容易侵蚀形成沟壑,因此黄土高原的千沟万壑是流水侵蚀形成的,说法正确,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点评】岩浆岩:①侵入岩:岩浆在地下压力作用下侵入地壳上部,冷却凝固而成。常见的岩石:花岗岩。②喷出岩:岩浆在地下压力作用下喷出地表,冷却凝固而成。常见的岩石:玄武岩。沉积岩:裸露地表的岩石在外力作用下被风化成碎屑物质,再经风、流水等外力搬运、沉积,经过压紧固结作用而形成的岩石。其典型特征是具有层理构造、常含有化石。常见的岩石:石灰岩、页岩、砂岩、砾岩。变质岩:原有岩石在地壳深处承受着高压,并受到岩浆活动、地壳运动产生的高温作用,岩石的成分和性质发生改变,形成新的岩石。常见的岩石:石灰岩变质为大理岩、页岩变质为板岩、砂岩变石英岩、花岗岩变片麻岩。
29.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石灰岩地区一般都是先形成天坑再形成溶洞
B.城市因为热岛效应而易成为“雾岛”、“雨岛”
C.山区的小盆地内和山麓地带都容易出现昼夜温差大的现象
D.地中海气候区的主要植被是亚热带常绿硬叶林
【答案】A
【知识点】喀斯特地貌;主要植被类型及其与环境的关系
【解析】【分析】A.据所学知识可知,石灰岩地区一般都是先形成溶洞,接着不断溶蚀,顶穹垮塌而形成天坑,A错误,符合题意。
B.城市地区因地面硬化,废热排放较多,导致气温较高,气流上升,容易出现“雾岛”、“雨岛”,B正确,不符合题意。
C.山区的小盆地内和山麓地带适宜人口居住,地面硬化,比热容较小,气温上升快,加之废热排放较多,当地白天气温会较高,夜晚气温降低,因此容易出现昼夜温差大的现象,C正确,不符合题意。
D.地中海气候区夏季炎热干燥,冬季温和多雨,对应植被主要是亚热带常绿硬叶林,D正确,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点评】喀斯特地貌是具有溶蚀力的水对可溶性岩石进行溶蚀等作用所形成的地表和地下形态的总称。又称岩溶地貌。喀斯特地貌地面上往往崎岖不平,岩石绚丽,奇峰林立,地表常见有石芽、石林、峰林、溶沟、漏斗、落水洞、溶蚀洼地等形态;而地下则发育着地下河、溶洞。溶洞内有多姿多彩的石笋、钟乳石和石柱等。
读右图,图中数值a>b>c。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30.若右图表示的是海洋上的等温线分布图,则图中表示(  )洋流流经
A.北半球暖流 B.北半球寒流 C.南半球暖流 D.南半球寒流
【答案】30.D
【知识点】洋流成因及其分类;世界洋流分布规律及其成因
【解析】【点评】表层海水温度向北逐渐升高的海区,位于南半球;表层海水温度向南逐渐升高的海区,位于北半球。寒流:水温较流经海区水温低的是寒流,一般由水温低的海域流向水温高的海域;暖流:水温较流经海区水温高的是暖流,一般由水温高的海域流向水温低的海域。
30.AB.若图表示海洋上等温线分布图,且a>b>c,自北向南温度降低,位于南半球,AB错误。
CD.洋流流向与等温线弯曲方向相同,所以洋流从温度较低的海区流向温度较高的海区,为寒流,C错误,D正确。
故答案为:D。
二、综合题(共4题,共40分)。
31.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贵州省地处云贵高原,喀斯特地貌广布。2016年9月,世界最大单口径射电望远镜在贵州平塘(图1)的喀斯特洼坑中落成启用,称为“中国天眼”(图2)。
材料二科研人员通过生态重建实验,因地制宜探索出喀斯特峰丛山地立体生态农业模式(图3),对于实现贵州省喀斯特峰丛集中区的可持续发展具有极强的实践意义。
(1)“中国天眼”工程所在的喀斯特洼坑是可溶性岩石经地表水、地下水的   (填“溶蚀作用”或“沉积作用”)和伴随的机械作用形成的。湖南一自驾游爱好者为了顺利前往平塘参观“中国天眼”,其最可能借助的地理信息技术是   (填“遥感”或“北斗卫星导航系统”)。
(2)贵州省因   (填“水能”或“天然气”)资源丰富,电价便宜,且气候凉爽,其贵阳市贵安新区快速发展成为我国南方最大的数据中心基地。
(3)喀斯特峰丛山地立体生态农业模式,充分考虑   (填“地形”或“土壤”)的影响,合理布局农业。与乙地相比,甲地适宜种植   (填“水土保持林”或“粮食作物”)。
【答案】(1)“溶蚀作用”;“北斗卫星导航系统”。
(2)水能。
(3)“地形”;“水土保持林”。
【知识点】喀斯特地貌;农业区位因素及其变化;全球卫星导航系统(GNSS)
【解析】【分析】(1)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喀斯特洼坑是可溶性岩石经地表水、地下水的溶蚀作用和伴随的机械作用而形成的天然坑穴。自驾游爱好者最可能借助北斗卫星导航系统进行定位和导航,帮助其顺利前往平塘参观“中国天眼”。
(2)贵州省河流众多,地形坡度大,水流速度快,水能资源丰富,电力资源充足,电价便宜;贵州位于云贵高原上,海拔高,气候凉爽,利于数据中心散热,使得贵阳市贵安新区快速发展成为我国南方最大的数据中心基地。
(3)喀斯特峰丛山地地形起伏大,适合发展立体生态农业模式。与乙地相比,甲地的地形坡度大,适宜种植水土保持林。
【点评】喀斯特地貌是具有溶蚀力的水对可溶性岩石进行溶蚀等作用所形成的地表和地下形态的总称。又称岩溶地貌。喀斯特地貌地面上往往崎岖不平,岩石绚丽,奇峰林立,地表常见有石芽、石林、峰林、溶沟、漏斗、落水洞、溶蚀洼地等形态;而地下则发育着地下河、溶洞。溶洞内有多姿多彩的石笋、钟乳石和石柱等。
32.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2019年4月29日,以“绿色生活,美丽家园”为主题的世界园艺博览会在北京延庆区盛大开幕。中国馆以会“呼吸”、有“生命”的绿色建筑特色,吸引了国内外众多游客。下图为世博会中国馆清洁能源系统示意图。
(1)示意图中主要利用的清洁能源有风能和   (填“生物能”或“太阳能”),大量使用清洁能源可以   (填“减轻大气污染”或“增加绿地面积”)。
(2)若大量推广该雨水收集系统,主要影响的水循环环节是   (填“降水”或“地表径流”),其突出的效益是   (填“缓解城市缺水”或“缓解城市内涝”)。
(3)世界园艺博览会的举办促进了延庆区各方面协调发展,请运用所学知识从经济、社会和生态上任选两方面加以阐述。
【答案】(1)“太阳能”;“减轻大气污染”。
(2)“地表径流”;“缓解城市缺水”。
(3)提高经济收入;带动相关产业发展;增加就业机会;构建绿色低碳生活方式;注重生态环境保护等。
【知识点】水循环的类型及主要环节;人类活动对水循环的影响;可持续发展的概念、内涵、原则与途径;新能源开发与利用
【解析】【分析】(1)读图可知,中国馆主要利用的清洁能源有风能和太阳能,大量使用清洁能源能降低煤炭等对大气有严重污染的能源比重,从而减轻大气污染。
(2)雨水收集系统,将雨水通过集水槽、集水管、管道收集到蓄水池中,直接改变了地表径流,使降水直接储存在蓄水池里,可一定程度缓解城市内涝但不能解决,也可以补充城市水源,缓解城市的供水紧张。
(3)世界园艺博览会的举办吸引外来游客消费,提高经济收入;与之相关的住宿、食品等产业也发展起来,带动相关产业发展;提供大量工作岗位,增加就业机会;构建绿色低碳生活方式,减少温室气体排放,注重生态环境保护等。
【点评】1、水循环的环节有蒸发、水汽输送、降水、地表径流、下渗、地下径流等;水循环的类型可以分为海上内循环、海陆间大循环和陆地内循环;人类活动可以影响水循环的各个环节,其中对地表径流的影响最大。
2、城市建设对水循环环节的影响:城市建设使得地表硬化,使得地表水很难下渗,下渗减少,导致地下径流减少;城市地表很难保存水分,使得蒸发减少;城市建设导致热岛效应加剧,城区盛行上升气流,有可能使得降水增多;由于前面环节的变化,使得地表径流增加。
33.下图表示某地等高面与等压面关系示意图,读图,完成下列要求。
(1)若图中形成了热力环流,请用黑色字体笔在图中画出大气在竖直方向的流动方向   。
(2)热力环流的成因是   ,图中①②③④⑤气压最高的是   。
(3)图中热力环流形成过程中,各个环节发生的先后顺序为(填写编号)。
①空气的垂直运动 ②空气发生水平运动
③同一水平面产生气压差异 ④A、B两处冷热不均。
(4)一般情况下,B地多为阴雨天气,A地多为晴朗天气, 根据大气受热过程,判断A地昼夜气温差异较大的理由是   。
【答案】(1)。
(2)地面冷热不均;④。
(3)④①③②。
(4)A地多为晴朗天气,云量少,白天大气削弱作用弱,夜晚大气保温作用弱,因此A地白天升温快,夜晚降温快,昼夜温差大。
【知识点】大气热力环流;等压面、等压线、等温线等分布图的判读
【解析】【分析】(1)相对于水平面,高压区等压面向上凸出,低压区等压面向下凹陷。由此判断出④为高压,⑤地为低压。近地面气压分布与高空相反,因此A为高压,B为高压。水平方向上气流由高压流向低压,因此近地面气流由A流向B,高空气流由④流向⑤,形成逆时针运动的大气环流。如图所示:
(2)冷热不均一起的空气运动成为热力环流,因此热力环流的成因是地面冷热不均;垂直方向上,海拔越高,气压越低,因此气压①>⑤、④>③。①②③位于同一等压面上,因此气压①=②=③。因此①②③④⑤气压最高的为④。
(3)热力环流形成过程为:地面冷热不均引起空气上升和下沉的垂直运动;垂直运动导致同一水平面气压不等,产生水平气压差;水平气压差形成水平气压梯度力,在水平气压梯度力作用下,空气发生从高压区流向低压区的水平运动。综上所述,图中热力环流形成过程中各个环节发生的先后顺序④①③②。
(4)与阴雨天气相比,晴朗天气云量少,白天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弱,气温高;夜晚大气对地面的保温作用弱,气温低,昼夜温差大。
【点评】热力环流是大气运动最简单的形式,由于地面的冷热不均而形成的空气环流。其形成过程为:受热地区大气膨胀上升,近地面形成低气压,而高空形成高气压;受冷地区相反,从而在近地面和高空的水平面上形成了气压差,促使大气的水平运动,形成高低空的热力环流。
34.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如图所示区域海拔在4 500米以上,冬春季盛行西风,年平均大风≥8(级)日数157天,且多集中在10月至次年4月。青藏铁路在桑曲和巴索曲之间的路段风沙灾害较为严重,且主要为就地起沙。风沙流主要集中在近地面20~30厘米高度范围内。
(1)简述风沙对该路段铁路及运行列车的危害。
(2)针对该路段的风沙灾害,请提出防治措施。
【答案】(1)(铁路路基较高)风沙堆积,填埋路基和轨道;侵蚀路基(和路肩);损害机车车辆和通信、信号设备等,加大钢轨、车轮等设备的磨损;影响运行列车安全。
(2)(阻沙措施)在铁路两侧设立阻沙墙(高立式沙障)。(固沙措施)在沙地上用碎石等覆盖沙面,设置石(草)方格沙障。
【知识点】荒漠化及其综合治理
【解析】【分析】(1)由图示信息及所学知识可知,铁路路基较高,阻挡风沙前进,导致风速降低,沙了在铁路线及附近堆积,掩埋路基和轨道;“冬春季盛行西风,年平均大风(≥8级)日数157天”可知,大风日数多且风力强劲,路基和路肩的侵蚀强;风沙可能损害机车车辆本身,影响通信、信号设备的传输;沙子加大钢轨与车轮等设备之间的磨损,使其使用寿命降低;大风可能掀翻列车,影响运行列车安全,乘客和物资的安全得不到保证。
(2)由所学知识可知,防风沙的措施主要是通过固沙、阻沙工程达到。由于青藏高原海拔高,气候高寒,不适宜种树,在沙地上用碎石等覆盖沙面,设置石(草)方格沙障;阻沙措施是可以在铁路两侧设立高立式沙障,阻挡风沙,达到阻沙的目的。
【点评】我国西北地区荒漠化的防治方针: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综合治理;防治核心——恢复自然植被;具体措施:禁樵禁采;合理放牧;植树造林、退耕还林还草;合理用水;控制人口增长,解决农村能源问题等。
1 / 1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