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生物的变异—2023-2024学年高一生物学苏教版(2019)必修二单元检测卷(B卷)(含解析)

文档属性

名称 第三章 生物的变异—2023-2024学年高一生物学苏教版(2019)必修二单元检测卷(B卷)(含解析)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490.7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苏教版(2019)
科目 生物学
更新时间 2024-03-14 19:55:30

图片预览

内容文字预览

第三章 生物的变异(B卷)
题号



总分
分数
考试时间:75分钟 满分:100分
一、单项选择题:本题共13小题,每题3分,共39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我国利用返回式卫星、神舟飞船、天宫空间实验室和其他返回式航天器搭载植物种子,借助宇宙空间的特殊环境诱发变异,已在千余种植物中培育出众多新品系、新品种。下列关于航天育种的说法,错误的是( )
A.航天育种所依据的主要遗传学原理是基因突变
B.搭载的植物种子一般是萌发的种子而非干种子
C.航天育种技术能快速培育出植物的优良新品种
D.对于萌发后未出现优良性状的种子应马上淘汰
2.中外科学家经多年合作研究,发现circDNMT1(一种RNA分子)通过与抑癌基因p53表达的蛋白结合诱发乳腺癌,为解决乳腺癌这一威胁全球女性健康的重大问题提供了新思路。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p53基因突变可能引起细胞癌变
B.p53蛋白能够调控细胞的生长和增殖
C.circDNMT1高表达会使乳腺癌细胞增殖变慢
D.circDNMT1的基因编辑可用于乳腺癌的基础研究
3.大鼠控制黑眼/红眼的基因和控制黑毛/白化的基因位于同一条染色体上。某个体测交后代表现型及比例为黑眼黑毛:黑眼白化:红眼黑毛:红眼白化=1:1:1:1。该个体最可能发生了下列哪种染色体结构变异( )
A. B.
C. D.
4.某X染色体显性遗传病由SHOX基因突变所致,某家系中一男性患者与一正常女性婚配后,生育了一个患该病的男孩。究其原因,不可能的是( )
A.父亲的初级精母细胞在减数分裂Ⅰ四分体时期,X和Y染色体片段交换
B.父亲的次级精母细胞在减数分裂Ⅱ后期,性染色体未分离
C.母亲的卵细胞形成过程中,SHOX基因发生了突变
D.该男孩在胚胎发育早期,有丝分裂时SHOX基因发生了突变
5.果蝇的复眼由正常的椭圆形变成条形的“棒眼”。下列图解可用于描述该过程的是( )

A.甲 B.乙 C.丙 D.丁
6.如图是四种不同生物体细胞的染色体组成情况,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
A.图a含有4个染色体组,图b含有3个染色体组
B.由图b细胞组成的个体为三倍体
C.图c有2个染色体组,每个染色体组有3条染色体
D.由图d细胞组成的个体是由配子发育而来的
7.现用高秆抗病(AABB)品系小麦和矮秆不抗病(aabb)品系小麦培育矮秆抗病(aaBB)品系小麦,下列对其过程分析错误的是( )
A.F1虽未表现出矮秆抗病的性状组合,但已经集中了相关基因
B.F2中出现重组性状的原因是F1产生配子时发生了基因重组
C.选种一般从F2开始;因为F2出现了性状分离
D.通常利用F2的花粉进行单倍体育种,可以明显缩短育种年限
8.下列关于“低温诱导植物细胞染色体数目变化”的实验,叙述正确的是( )
A.显微镜下可以看到大多数细胞的染色体数目发生改变,少数细胞染色体数目不变
B.使用卡诺氏液解离细胞后需用95%的酒精冲洗2次
C.低温诱导和秋水仙素处理均能抑制纺锤体的形成,从而导致着丝粒不能分裂
D.多倍体细胞形成的过程无完整的细胞周期
9.下列关于基因突变、基因重组和染色体变异的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基因突变只有发生在生殖细胞中,突变的基因才能遗传给下一代
B.基因重组既可以发生在染色单体上,也可以发生在非同源染色体之间
C.格里菲思肺炎链球菌转化实验中R型细菌转化成S型细菌依据的遗传学原理是染色体变异
D.猫叫综合征是人的5号染色体缺失引起的遗传病,属于染色体数目变异
二、多项选择题:本题共5小题,每小题5分,共25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有不止一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全部选对得5分,选对但选不全得3分,有选错得0分。
10.三倍体无子西瓜吃起来方便且口感普遍较好,培育三倍体无子西瓜的流程如图所示,其中①②③表示含不同染色体组数目的植株类型。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植株①经图示处理后,植株②的所有细胞中染色体数目都为4N
B.因植株②表现为高度不育,故植株③由亲本植株①的种子发育而来
C.传粉之后要对植株③的雌花套袋处理以防止其他花粉对植株③传粉
D.三倍体无子西瓜果肉中的糖类等有机物含量比二倍体西瓜中的高
11.如图①过程染色体上发生了端粒缺失,②过程发生了姐妹染色单体的融合,③过程由于纺锤丝的牵引而在F的左侧或F与f之间发生随机断裂。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上述变异过程可能发生了染色体缺失、染色体数目变异
B.在纺锤丝的牵引下着丝粒发生了分裂
C.③过程后两个子细胞核中的染色体数可能均是体细胞的一半
D.③过程发生随机断裂后,产生的两染色体可能为无Ff、有Ff或有F、有f
12.下列关于图示三种基因重组的叙述,正确的是( )

A.甲图表示分离定律的实质,乙图表示自由组合定律的实质
B.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过程中都可能会发生甲图所示的过程
C.造成同卵双生姐妹间性状上存在差异的主要原因由图乙导致
D.R型细菌转化为S型细菌发生的基因重组与丙中基因重组相似
13.紫外线引发的DNA损伤,可通过“核苷酸切除修复(NER)”方式修复,机制如图所示。着色性干皮症(XP)患者的NER酶系统存在缺陷,受阳光照射后,皮肤出现炎症等症状。患者幼年发病,20岁后开始发展成皮肤癌。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修复过程需要限制酶和DNA聚合酶
B.填补缺口时,新链合成以5'到3'的方向进行
C.DNA有害损伤发生后,在细胞增殖后进行修复,对细胞最有利
D.随年龄增长,XP患者几乎都会发生皮肤癌的原因,可用突变累积解释
14.科学家研究发现,L1-CAM基因表达的肠癌细胞能打散到肝脏,而那些缺乏L1-CAM蛋白的肠癌细胞则不能扩散。科研人员通过人工合成与L1-CAM基因互补的双链RNA,利用脂质体将其转入肠癌细胞中,双链RNA解链成单链后,与L1-CAM基因的mRNA发生结合,干扰L1-CAM基因的表达,从而对肠癌达到一定的疗效。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肠细胞发生癌变的根本原因是多个基因突变累积的结果
B.L1-CAM基因表达出L1-CAM蛋白需DNA聚合酶的参与
C.双链RNA解链后与mRNA互补配对,干扰了L1-CAM基因的转录和翻译
D.脂质体能将RNA转入肠癌细胞中是因脂质体与构成细胞膜基本支架的物质结构相似
15.人类的酪氨酸酶基因(T基因)的位点1、2、3存在三种隐性突变,均能导致白化病,这三种隐性突变对酪氨酸酶表达的影响如表所示。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突变情况
酪氨酸酶的表达情况
位点1突变(t1基因)
无法合成酪氨酸酶
位点2突变(t2基因)
某个氨基酸发生改变
位点3突变(t3基因)
氨基酸的数量减少
A.位点1突变可能影响了RNA聚合酶与t1基因的结合
B.位点2突变可能是T基因中发生了碱基对的替换。
C.位点3突变可能使t3基因的翻译过程提前终止
D.基因T、t1、t2、t3在遗传上遵循分离和自由组合定律
16.水稻是自花传粉植物,花小又多,其雄蕊的育性由细胞核基因与细胞质基因共同决定。细胞核基因R(可育)对r(不育)为显性;细胞质的不育基因用S表示,可育基因用N表示。R基因抑制S基因的表达;当细胞质基因为N时,植株表现为雄性可育。科研人员利用两个隔离区开展杂交水稻育,过程如图所示。下列分析错误的是( )
A.雄性可育植株的基因型有6种
B.母本(雄性不育系)的基因型是S(r)
C.品系1的基因型可能是N(r)
D.隔离区2的杂交是为了持续获得雄性不育系
17.分析生物染色体组的倍性时,将普通小麦(2n=42)、二粒小麦(2n=28)、一粒小麦(2n=14)、粗山羊草(2n=14)进行如下杂交,F1杂合子在减数分裂Ⅰ中四分体的数目如下表。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亲本杂交组合
四分体数目(个)
一粒小麦×二粒小麦
7
二粒小麦×普通小麦
14
二粒小麦×粗山羊草
0
粗山羊草×普通小麦
7
A.一粒小麦和粗山羊草杂种的四分体数为7
B.用秋水仙素处理一粒小麦后可以获得二粒小麦
C.普通小麦的卵细胞中含有21条非同源染色体
D.低温处理二粒小麦和粗山羊草的不育杂种可得到普通小麦
18.囊性纤维病是由CFTR蛋白异常导致的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其中约70%患者发生的是CFTR蛋白508位苯丙氨酸(Phe508)缺失。研究者设计了两种杂交探针(能和特异的核酸序列杂交的DNA片段):探针1和2分别能与Phe508正常和Phe508缺失的CFTR基因结合。利用两种探针对三个家系各成员的基因组进行分子杂交,结果如图。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利用这两种探针能对甲、丙家系Ⅱ-2的CFTR基因进行产前诊断
B.乙家系成员CFTR蛋白的Phe508没有缺失
C.丙家系Ⅱ-1携带两个DNA序列相同的CFTR基因
D.如果丙家系Ⅱ-2表型正常,用这两种探针检测出两条带的概率为1/3
三、非选择题:本题共3小题,共36分。
19.家蚕养殖是某地区的一种传统经济发展模式。在家蚕养殖业中雄蚕(性染色体组成为忆)的桑叶利用率高,且蚕丝质量好。家蚕卵(受精卵)的颜色受10号染色体上的两对等位基因A/a、B/b控制。a基因纯合时卵表现为杏黄色,b记忆纯合时卵表现为黄褐色,a基因和b基因同时纯合则为黄色,其他基因型则表现为黑色。回答下列问题:
(1)家蚕卵色的遗传遵循____定律。纯合杏黄色卵家蚕与纯合黄褐色卵家蚕杂交,F1家蚕卵表型为______。F1相互杂交,F2家蚕卵的表型及比例为____(不考虑其他变异的情况)。
(2)有种工作者用辐射诱变的方法处理上述F1通过特定方法选出缺失a基因或b基因的个体。有人提出可通过正常黄色卵个体(aabb)与经辐射后的F1个体杂交来选择a基因成b基因缺失的个体。你同意他的观点吗?
请说明理由[缺失a基因或b基因的配子存活力不受影响,且aa与a_表型相同、b与b_表型相同(“_”表示缺失a或b基因)]:_____。
(3)若已获得a基因或b基因缺失的家蚕,再通过其他方法使有部分片段缺失的10号染色体转移到W染色体上,如图1所示。在产生配子时两条正常染色体移向一极,则仅考虑图中染色体和基因,该突变体能产生的两种配子分别为____。进一步选有后,共形成了甲、乙、丙、丁四个品系的家蚕,如图2所示。通过在四个品系中选择特定的杂交组合,可实现连续多代根据卵色筛选雄蚕进行生产。请写出杂交方案(答出一种方案即可)。
20.肿瘤细胞的典型特征是代谢发生改变,为探究低温对肿瘤细胞代谢的影响,研究者进行了相关实验。
(1)多数肿瘤细胞主要通过无氧呼吸产生ATP和_______。由于肿瘤细胞膜上_______等物质减少,使其在体内容易分散和转移。
(2)研究者将结肠癌细胞(CRC)植入小鼠的皮下组织构建皮下荷瘤小鼠,将其置于不同温度条件下培养,实验结果如下图及表,由此分析低温影响肿瘤生长的机制是____________________。细胞癌变的根本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
CRC
细胞占(%)

4℃
30℃
死细胞
0.16
0.78
静止期+DNA合成前期
80.8
69.2
DNA合成期
8.7
16.2
DNA合成后期+分裂期
10.2
13.3

注:18F为放射性核素、FDG为葡萄糖类似物
(3)将18F-FDG注射皮下荷瘤小鼠静脉,一段时间后发现:30℃条件下,18F-FDG主要聚集在肿瘤组织中;4℃条件下,18F-FDG主要聚集在棕色脂肪组织(BAT)中。据此推测,低温通过____________,进而抑制肿瘤生长。
21.与二倍体植株相比,多倍体植株常常茎秆粗壮,叶片、果实和种子都比较大,糖类和蛋白质的含量都有所增加。因此,人们常常采用人工诱导多倍体的方法来获得多倍体植株,培育新品种。请阅读下列资料,回答与育种有关的问题:a.鲍文奎是中国八倍体小黑麦研究的创始人,他采用染色体加倍技术,利用异源六倍体普通小麦(AABBDD,2n=42)与黑麦(RR,2n=14)杂交,培育了异源八倍体小黑麦,在国际上处于领先地位。鲍文奎团队创造了小黑麦原始品系4700多个,培育出抗逆性强、蛋白质含量高的品种95个,八倍体小黑麦育种研究基本上解决了结实率和种子饱满度问题。其培育过程如图1所示。
b.目前,我国是世界上西瓜最大消费国和生产国,三倍体西瓜的细胞通常比二倍体的大,植株抗逆性强,在生产上具有很好的经济价值。将某二倍体西瓜(基因型为Aa)经过处理得到四倍体西瓜,以其为母本,用其他二倍体西瓜(基因型为aa)作父本进行杂交,将得到的种子种下去,就会长出三倍体西瓜。其培育过程如图2所示。
图1 图2
(1)异源八倍体小麦的配子中有_______________个染色体组,有_______________条染色体。(2)图1中F1和图2中三倍体无子西瓜都是高度不育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图1和图2中人工诱导染色体数目加倍的方法有_______________(填两种)等,二者的作用原理是_______________。(3)与普通小麦和黑麦相比,异源八倍体小黑麦抗逆性强、蛋白质含量高的原因可能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图2中三倍体西瓜籽的基因型及比例为_______________。为鉴定四倍体植株细胞中染色体数目是否加倍,可首先取其幼嫩的芽尖,再按“固定→_____________→制片”等步骤正确操作后,制得四倍体植株芽尖的临时装片。最后选择处于中期的细胞进行染色体数目统计。
答案以及解析
1.答案:D
解析:A、宇宙空间的特殊环境能提高基因突变率,诱发植物种子发生基因突变,A正确;
B、干燥的种子不进行细胞增殖,没有DNA复制无法发生基因突变,B正确;
C、太空环境作用下,大大提高变异的频率,生物可成为一种新的品种,故航天育种技术能快速培育农作物优良新品种,C正确;
D、对于萌发后未出现优良性状的种子,可能出现了隐性突变,应保留做进一步的观察,D错误。
故选D。
2.答案:C
解析:细胞癌变的根本原因是原癌基因和抑癌基因发生突变,A正确;抑癌基因表达的蛋白质能抑制细胞的生长和增殖,或者促进细胞凋亡,这类基因一旦突变,可能导致相应蛋白质活性减弱或失去活性,进而引起细胞癌变,B正确;由题干信息可知,circDNMT1通过与抑癌基因p53表达的蛋白质结合诱发乳腺癌,推测circDNMT1高表达会使乳腺癌细胞增殖加快,C错误;通过编辑circDNMT1基因可抑制其表达,进而降低乳腺癌的发生概率,D正确。
3.答案:C解析:A项变异为缺失,B项变异为重复,其联会图为外环结构,杂合子可形成二种配子,D项变异为倒位,其联会图为内环结构,也只能形成二种配子,为其测交后代比例1:1,所以A/B/D项错误;C项变异为易位,其联会图为十字形,所以可以形成四种配子,C项正确。
4.答案:B
解析:A、假设X染色体上的显性致病基因为A,非致病基因为a,若父亲的初级精母细胞在减数分裂Ⅰ四分体时期,X染色体上含显性致病基因的片段和Y染色体片段互换,导致Y染色体上有显性致病基因,从而生出基因型为XaYA的患病男孩,A不符合题意;
B、若父亲的次级精母细胞在减数分裂Ⅱ后期是姐妹染色单体未分离,则会形成基因型为XAXA或YY的精子,从而生出基因型为XaYY的不患病男孩,B符合题意;
C、因为基因突变是不定向的,母亲的卵细胞形成时SHOX基因可能已经突变成显性致病基因,从而生出基因型为XAY的患病男孩,C不符合题意;
D、若SHOX基因突变成显性致病基因发生在男孩胚胎发育早期,也可能导致致该男孩出现XAY的基因型,D不符合题意。
故选B。
5.答案:A
解析:A、B、C、D、分析图示,甲是缺失或重复,乙是易位,丙是倒位,丁是同源染色体非姐妹染色单体间的交叉互换,果蝇的X染色体某个区段发生重复时,复眼由正常的椭圆形变成条形的“棒眼”,此变异属于染色体结构变异中的重复。故选A。
6.答案:B
解析:图a着丝粒分裂,染色体数目暂时加倍,形态、大小相同的染色体有4条,故含有4个染色体组,同理图b含有3个染色体组,A正确。图b中含有3个染色体组,若由受精卵发育而来,则是三倍体;若由配子直接发育而来,则是单倍体,B错误。图c有2个染色体组,每个染色体组内有3条非同源染色体,C正确。图d细胞只有1个染色体组,由图d细胞组成的个体是由配子发育而来的单倍体,D正确。
7.答案:D
解析:A、根据题意:高秆抗病(AABB)和矮秆不抗病(aabb)杂交,F1全为高秆抗病(AaBb)可知,F1中虽未表现出矮秆抗病的性状组合,但已经集中了相关基因(a、B),A正确;
B、高秆抗病(AABB)品系和矮秆不抗病(aabb)杂交,F1全为高秆抗病(AaBb),F1自交,F2出现高秆不抗病和矮秆抗病的新组合类型,是F1在产生雌雄配子的过程中发生等位基因分离的同时,非等位基因自由组合导致的,即发生了基因重组,B正确;
C、选种一般从F2开始,因为F2开始出现了所需的能稳定遗传的矮秆抗病品系,C正确;
D、F1全为高秆抗病(AaBb),如果为了缩短育种年限,通常利用F1的花粉(AB、aB、Ab、ab)进行单倍体育种,D错误。
故选D。
8.答案:D
解析:A、观察:镜检发现视野中多数细胞处于间期,只有少数细胞染色体数目增加,A错误;
B、冲洗:用体积分数为95%的酒精冲洗2次,洗去卡诺氏液,体积分数为15%的盐酸溶液和体积分数为95%的酒精作为解离液解离,B错误;
C、低温诱导和秋水仙素处理均能抑制纺锤体的形成,使子染色体不能移向细胞两极,从而引起细胞内染色体数目加倍,而不是导致着丝粒不能分裂,C错误;
D、低温诱导多倍体细胞形成,低温能抑制纺锤体的形成,使细胞不能分裂,故无完整的细胞周期,D正确。故选D。
9.答案:B
解析:发生基因突变的生殖细胞可通过有性生殖将变异遗传给下一代,植物发生在体细胞中的基因突变可通过无性繁殖遗传给下一代,A错误;基因重组包括同源染色体的非姐妹染色单体间的交叉互换和非同源染色体之间自由组合,B正确;格里菲思肺炎链球菌转化实验中R型细菌转化成S型细菌依据的遗传学原理是基因重组,C错误;猫叫综合征是人的5号染色体部分缺失引起的遗传病,属于染色体结构变异,而不是染色体数目变异,D错误。
10.答案:D
解析:A.植物①经图示处理,即秋水仙素处理后植物②部分细胞中染色体数目会成为4N,不是所有的细胞,因为秋水仙素作用的只能是可分裂的细胞使其染色体数加倍,故A错误;B.植物②与植物①杂交可以得到植物③,所以植物②是可育的,故B错误;C.植物③属于三倍体,减数分裂时联会紊乱,无法形成正常的配子,所以植物③是不育的,不需要对植物③进行套袋处理来防止其他花粉对植物③的传粉,故C错误;D.三倍体的染色体组数比正常的二倍体多,所以三倍体西瓜果肉中的糖类等有机物含量比二倍体西瓜中的高,故D正确。
11.答案:B
解析:图中①过程染色体上发生了端粒缺失,③过程由于纺锤丝的牵引而在F的左侧或F与f之间发生随机断裂,已知没有着丝粒的染色体片段不会进入细胞核,故有可能发生染色体数目变异,A正确;着丝粒发生分裂是自行分裂而不是纺锤丝牵引的结果,B错误;由图可知,③过程可能发生在减数分裂Ⅱ后期,③过程后两个子细胞核中的染色体数可能均是体细胞的一半,C正确;依据题干“在F的左侧或F与f之间发生随机断裂”,推理③过程随机断裂后,产生的两染色体可能为无Ff、有Ff或有F、有C,D正确。
12.答案:A
解析:A、根据图中分泌的抗体可知,图中包含体液免疫,A错误;
B、细胞①是辅助性T细胞,在胸腺中成熟,细胞②是B细胞,在骨髓中发育成熟,均来源于造血干细胞,B正确;
C、细胞①是辅助性T细胞,细胞②是B细胞,细胞③是记忆B细胞,均能特异性识别过敏原,细胞④是浆细胞,不能识别过敏原,C正确;
D、由图可知,致敏细胞释放生物活性介质导致过敏症状,则用药物抑制致敏细胞释放生物活性介质可缓解过敏症状,D正确。
故选A。
13.答案:C
解析:由题图可知,核苷酸切除修复(NER)是将紫外线损伤的DNA片段损伤部位切除后,在切除区域重新合成新的DNA片段进行修复,需要限制酶和DNA聚合酶,A正确;DNA分子链的延伸方向是从5'端到3'端,所以填补缺口时,新链合成从5'到3'的方向进行,B正确;DNA有害损伤发生后,应在DNA复制前进行修复,若细胞增殖后再修复,上一次DNA已复制完成,损伤部位会被保留,对细胞不利,C错误;癌症的发生并不是单一基因突变的结果,而是一种累积效应,结合题干信息可知,XP患者NER酶系统存在缺陷,不能修复紫外线引发的DNA损伤,所以随年龄增长,XP患者几乎都会发生皮肤癌的原因可用突变累积解释,D正确。
14.答案:BC
解析:A、细胞癌变的原因是在致癌因子的作用下,细胞中原癌基因和抑癌基因发生突变,导致正常细胞的生长和分裂失控。癌症的发生不是单一基因突变的结果,至少在一个细胞中发生5~6个基因突变,才出现癌细胞的所有特点,A正确;B、基因的表达包括转录和翻译过程,其中转录是以DNA一条链为模板合成RNA的过程,该过程需要RNA聚合酶催化,故L1-CAM基因表达出L1-CAM蛋白需要RNA聚合酶的参与转录过程,B错误;C、翻译是以mRNA为模板合成蛋白质的过程,双链RNA解链后与mRNA互补配对,只干扰了L1-CAM基因的翻译过程,不影响转录过程,C错误;D、脂质体能将RNA送入肠癌细胞内部,是因脂质体与构成细胞膜基本支架的物质结构相似,能够发生融合,D正确。故选BC。
15.答案:D
解析:A、RNA聚合酶能以DNA一条链为模板,催化合成mRNA,位点1突变使无法合成酪氨酸酶,推测位点1突变可能影响了RNA聚合酶与t1基因的结合,从而抑制转录过程,A正确;B、基因中若发生碱基对的增添或缺失,会影响突变位点后的氨基酸,分析表格可知,位点2突变使酪氨酸酶某个氨基酸发生改变,推测可能是T基因中发生了碱基对的替换,B正确;C、分析表格可知,位点3突变使酪氨酸酶氨基酸的数量减少,推测位点3突变可能使t3基因的翻译过程提前终止,C正确;D、基因T、t1、t2、t3为等位基因,在遗传上遵循分离定律,并不遵循自由组合定律,D错误。故选:D。
16.答案:AC
解析:分析题干信息知,只有当水稻植株中存在S基因且不存在R基因时,才表现为雄性不育,即母本(雄性不育系)的基因型是S(rr),雄性可育植株的基因型有N(RR)、N(Rr)、N(rr)、S(RR)、 S(Rr)5种,A错误,B正确;若品系1的基因型是N(rr),细胞质遗传中,子代的细胞质基因与母本的相同,故F1基因型为S(rr),表现为雄性不育,雄性不育系不能用于大田生产,C错误;隔离区2中获得的后代为雄性不育系S(rr),母本(雄性不育系)的基因型为S(rr)→品系2的基因型应为N(rr),这样的杂交组合获得的后代均为雄性不育系,隔离区2的杂交是为了持续获得雄性不育系,D正确。
17.答案:CD
解析:A、一粒小麦(2n=14)×二粒小麦(2n=28)杂交后代在减数分裂过程中出现7个四分体,说明一粒小麦配子和二粒小麦配子有7对同源染色体,但二粒小麦(2n=28)×粗山羊草(2n=14)杂交后代减数分裂不出现四分体,说明二粒小麦和粗山羊草不存在同源染色体,则一粒小麦和粗山羊草也不存在同源染色体,两者杂种的四分体数为0,A错误;B、一粒小麦(2n=14)×二粒小麦(2n=28)杂交后代在减数分裂过程中出现7个四分体,说明二粒小麦的配子(n=14)和一粒小麦(n=7)的配子有7对同源染色体,二粒小麦的配子中还有7条与一粒小麦非同源的染色体,因此用秋水仙素处理一粒小麦后不可以获得二粒小麦,B错误;C、普通小麦(2n=42)经过减数分裂得到的卵细胞染色体数目只有体细胞的一半,减数分裂过程中同源染色体发生分离,则普通小麦的卵细胞中含有21条非同源染色体,C正确; D、低温处理二粒小麦(2n=28)和粗山羊草(2n=14)的不育杂种(染色体数=14二粒小麦+7粗山羊草)可使得染色体加倍(染色体数=28二粒小麦+14粗山羊草),当该个体分别与二粒小麦和粗山羊草杂交时,获得与表格相同的结果,因此通过这个方法可以获得普通小麦,D正确。故选:CD。
18.答案:BD
解析:据图中信息可知,利用这两种探针不能对甲、丙家系Ⅱ-2的CFTR基因进行产前诊断,A错误;由乙家系成员的分子杂交结果可知,各成员都只含Phe508正常的CFTR基因,故B正确;丙家系Ⅱ-1携带两个DNA序列不同的CFTR基因,一个是Phe508正常的CFTR基因,另一个是Phe508缺失的CFTR基因,C错误;假设Phe508正常的CFTR基因为A,Phe508缺失的CFTR基因为a1,其他位点突变的CFTR基因为a2,分析可知,丙家系中Ⅰ1的基因型为Aa1,Ⅰ2的基因型为Aa2,如果丙家系中Ⅱ-2表型正常,则其基因型为AA、Aa1或Aa2,用题中两种探针检测出两条带的概率为1/3,D正确。
19.答案:(1)基因分离;黑色;杏黄色:黄褐色:黑色=1:1:2
(2)不同意。正常黄色卵个体与经辐射后的F1个体
(3)杂交后,无论是否存在a基因缺失或b基因缺失,后代卵均为杏黄色:黄褐色=1:1
(3)aBZ、(W染色体和A基因的书写形式不作要求)选择甲品系与丙品系杂交,选择杏黄色卵进行生产,同时选择杏黄色卵和黑色卵进行留种。(或选择乙品系和丁品系杂交,选择黄褐色卵进行生产,同时选择黄褐色卵和黑色卵进行留种。)
解析:(1)家蚕卵色受l0号染色体上的两对等位基因A/a、 B/b控制,由于这两对基因位于一对同源染色体上,因此,其遗传遵循基因分离定律。纯合杏黄色卵家蚕(aaBB)与纯合黄褐色卵家蚕(AAbb)杂交,F1的基因型为AaBb,家蚕卵表现为黑色。F1相互杂交,F2家蚕卵的表型(基因型)及比例为:杏黄色(aaBB):黄褐色(AAbb):黑色(AaBb)=1:1:2。
(2)育种工作者用辐射诱变的方法处理上述F1(AaBb),通过特定方法选出缺失a基因或b基因的个体。用正常黄色卵个体(aabb)与经辐射后的F1个体杂交,相当于测交,测交能检测待测个体产生的配子的种类和比例,但由于aa与a_表型相同、bb与b_表型相同,即F1无论是否存在a基因或b基因缺失,后代卵均表现出杏黄色:黄褐色=1:1,用该方法无法选出缺失a基因或b基因的个体。进一步选育后共形成了题图2所示甲、乙、丙、丁四个品系的家蚕,因为甲品系的W染色体上有A基因,因此需要选择没有A基因的雄性个体与甲品系杂交,即与丙品系进行杂交,二者产生的后代中黑色卵(aBZ)发育为雌性,杏黄色卵(aBBZZ)发育为雄性,因此选择杏黄色卵进行生产,同时选择杏黄色卵和黑色卵进行留种;也可选择乙品系和丁品系杂交,选择黄褐色卵(AAbbZZ)进行生产,同时选择黄褐色卵和黑色卵(AbZ)进行留种,都可实现连续多代根据卵色筛选雄蚕进行生产。
20.答案:(1)乳酸;糖蛋白
(2)低温通过抑制CRC中DNA的复制从而抑制CRC的增殖;原癌基因和抑癌基因突变
(3)促进BAT细胞对葡萄糖摄取从而减少肿瘤细胞对葡萄糖的摄取
解析:(1)动物细胞无氧呼吸产生乳酸,所以多数肿瘤细胞主要通过无氧呼吸产生ATP和乳酸。细胞膜上的糖蛋白,具有识别润滑作用,由于肿瘤细胞膜上的糖蛋白等物质减少,使其在体内容易分散和转移。
(2)根据表格分析可知,温度较低时,DNA合成期细胞占比大幅度减少,说明低温通过抑制CRC中DNA的复制从而抑制CRC的增殖,所以低温影响肿瘤生长。细胞癌变的根本原因是原癌基因和抑癌基因突变。
(3)18F为放射性核素、FDG为葡萄糖类似物,将18F-FDG注射皮下荷瘤小鼠静脉,一段时间后发现,30℃条件下,18F-FDG主要聚集在肿瘤组织中;4℃条件下,18F-FDG主要聚集在棕色脂肪组织(BAT)中,说明低温通过促进BAT细胞对葡萄糖摄取从而减少肿瘤细胞对葡萄糖摄取,进而抑制肿瘤的生长。
21.答案:(1)4 ;28
(2)二者的生殖细胞减数分裂时出现联会紊乱,不能形成可育的配子低温、秋水仙素处理抑制纺锤体的形成,导致染色体不能移向细胞两极,从而引起细胞内染色体数目加倍
(3)八倍体小黑麦具有普通小麦和黑麦的遗传物质,遗传了双亲的优良性状(或八倍体小黑麦比普通小麦和黑麦有更多的染色体(遗传物质),基因表达产物更多)
(4)AAa:Aaa:aaa=1:4:1解离→漂洗→染色
解析:(1)由图1可知:六倍体普通小麦的体细胞含有6个染色体组、42条染色体,黑麦的体细胞含有2个染色体组、14条染色体,二者杂交产生的F1的体细胞含有4个染色体组、28条染色体;经过人工诱导F1细胞中的染色体数目加倍,进而培育成的异源八倍体小黑麦的体细胞中含有8个染色体组、56条染色体。由此可推知:异源八倍体小黑麦通过减数分裂产生的配子中有4个染色体组,有28条染色体。
(2)图1中F1的体细胞含有的4个染色体组(ABDR)分别来源于不同的物种,图2中三倍体无子西瓜的体细胞含有3个染色体组,由于二者在形成生殖细胞的减数分裂过程中出现联会紊乱,不能形成可育的配子,所以图1中F1和图2中三倍体无子西瓜都是高度不育的。人工诱导染色体数目加倍的方法有低温处温、秋水仙素处理,都能抑制纺锤体的形成,导致染色体不能移向细胞两极,从而引起细胞内染色体数目加倍。
(3)八倍体小黑麦具有普通小麦和黑麦的遗传物质,遗传了双亲的优良性状(或八倍体小黑麦比普通小麦和黑麦有更多的染色体),导致基因表达产物更多,所以,与普通小麦和黑麦相比,异源八倍体小黑麦抗逆性强、蛋白质含量高。
(4)在图2中,将基因型为Aa的某二倍体西瓜经过处理后,得到的四倍体西瓜的基因型为AAaa,该四倍体西瓜产生的配子的基因型及其比例为AA:Aa:aa=1:4:1.基因型为的二倍体西瓜只产生一种基因型为a的配子,以该四倍体西瓜为母本,以基因型为aa的二信体西瓜作父本进行杂交,将得到的种子种下去,最终获得的三倍体西瓜籽的基因型及比例为AAa:Aaa:aaa=1:4:1.为鉴定四倍体植株细胞中染色体数目是否加倍,取其幼嫩的芽尖制作临时装片,其操作流程为:固定一解离→漂洗→染色一制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