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23张PPT)
15.自相矛盾
统编教材小学语文五年级下册第六单元
楚人有鬻盾与矛者,誉之曰:“吾盾之坚,物莫能陷也。”又誉其矛曰:“吾矛之利,于物无不陷也。”或曰:“以子之矛陷子之盾,何如?”其人弗能应也。夫不可陷之盾与无不陷之矛,不可同世而立。
15.自相矛盾
楚人有鬻盾与矛者,誉之曰:“吾盾之坚,物莫能陷也。”又誉其矛曰:“吾矛之利,于物无不陷也。”或曰:“以子之矛陷子之盾,何如?”其人弗能应也。夫不可陷之盾与无不陷之矛,不可同世而立。
楚人有鬻盾与矛者,誉之曰:“吾盾之坚,物莫能陷也。”又誉其矛曰:“吾矛之利,于物无不陷也。”或曰:“以子之矛陷子之盾,何如?”其人弗能应也。夫不可陷之盾与无不陷之矛,不可同世而立。
借助注释,通文义
楚国有一个卖矛和盾的生意人,他夸自己的盾:“我卖的盾无比的坚硬,没有任何东西可以刺破它。”接着又夸自己的矛:“我卖的矛无比的锋利,没有任何东西是它刺不破的。”有的人问他:“用你的矛去刺你的盾,会怎样呢?”卖矛和盾的人无话可说了。坚不可摧的盾和无坚不摧的矛,是不可能同时存在的。
①名誉
②称赞
③姓
√
①不
②姓
√
联系上下文,猜字义
存在
盾坚 莫能陷
矛利 无不陷
对立 矛盾
盾坚 莫能陷
矛利 无不陷
其人弗能应也
自相矛盾:言语上、行动上 相互抵触,难以自圆其说。
《韩非子·难一》是战国末期思想家韩非创作的一篇散文。韩非子善于用大量浅显的寓言故事和丰富的历史知识作为论证资料,说明抽象的道理,形象化地体现他的法家思想和他对社会人生的深刻认识。在他文章中出现的很多寓言故事,因其丰富的内涵、生动的故事,成为脍炙人口的成语典故,至今为人们广泛运用。
思维的火花跨越时空,照亮昨天、今天和明天。
盾坚 莫能陷
矛利 无不陷
其人弗能应也
不可同世而立
读
讲
诵
写
借助注释,通文义
联系上下文,猜字义
课后作业
1.如果你对韩非子感兴趣,请下课再读一读韩非子的其他著作,并搜集相关的成语小故事。
2.试着讲讲这个有趣的故事。
同学们,再见!